中国书法用笔法则(永字八法)

合集下载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基本释义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划,以柳宗元所着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3)竖为弩(用力也);(4)钩为趯(跳貌,与跃同);(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8)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1.点法点,也就是“侧”。

在书写时需要把毛笔的笔锋侧过来,因此得名。

点是汉字的根源,横、竖、撇、捺等笔画都始于一点。

点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等。

2.挑法挑,形状像钝角三角形。

“策”、“啄”、“”三者的书写都与挑法类似。

挑有上向挑、下向挑、左向挑、右向挑、左上挑、右上挑、左下挑、右下挑等。

3.横法横,也就是“勒”。

所谓“勒”,原意指马缰的末端衔在马口,取其不平不直,形状相似。

横画在书写时,起笔和收笔需要勒住笔锋,因此得名。

横有平横、凹横、凸横、腰粗横、腰细横、左尖横、右尖横等。

4.竖法竖,也就是“弩”。

在书写时笔锋犹如拉弓射箭,因此得名。

竖有直竖、右弧竖、左弧竖、腰细竖、腰粗竖、上尖竖、下尖竖等。

5.撇法撇,也就是“掠”。

一般习惯称为“撇”。

撇有直撇、弧撇、腰细撇、腰粗撇、弯头撇、弯尾撇等6.捺法捺,也就是“磔”。

在书写时好像曲折的水波。

捺有直捺、弧捺、尖头捺、方头捺、长捺、短捺等。

7.厥法厥,笔画形状像人弯腰的姿势,因此得名。

古人又称为“勾裹法”。

厥有直厥、弧厥、高厥、矮厥、斜厥等。

8.钩法钩,笔画形状“如长空之新月”。

与“”末端相似。

古人又称为“戈法”。

钩有直钩、弧钩、高钩、矮钩、斜钩等。

点为侧侧是倾斜不正之意,点应取倾斜之势,如巨石侧立,险劲而雄踞。

如点成平卧或正立,则呆痴失势。

永字点以露锋作收,是为与下边横画相照应。

(如鸟之翻然侧下)横为勒横取上斜之势,如骑手紧勒马缰,力量内向直贯于弩(竖)。

永字八法精选

永字八法精选

永字八法(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永字八法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划,以诸宗元所着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瞭。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

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

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永字八法“永字八法”的典故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

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

以后,王羲之的孙子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

相传,王羲之曾到天台山,被那里的风景深探吸引,便在山顶住了下来,终日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并且从中获得了书法灵感。

他每天不知疲倦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最后竟然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可见其对书法研究的痴迷程度。

有一天深夜,王羲之还在练字,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但还是不满意。

后来实在疲倦不堪,趴在桌亡睡着了。

这时.忽然刮来一阵清风,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我看你每天潜心研究书法,十分用功,现在我教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

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听到这里将信将疑地伸手过去。

老人在他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书法技艺会越来越高的。

”说罢就消失在空中了。

这时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看着老人走了之后,王羲之一看手心,原来是个“永”字,思考了一整夜,终于明白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了。

白云先生教授的真是好笔诀啊!此后,王羲之练字更加勤奋了,书法也更加洒脱高超了。

书法讲课ppt课件

书法讲课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7
7.厥法 厥,笔画形状像人弯腰的姿势,古人 又称为“勾裹法”。 厥有直厥、弧厥、高厥、矮厥、斜厥 等。 8.钩法 钩,笔画形状“如长空之新月” 古 人又称为“戈法”。 钩有直钩、弧钩、高钩、矮钩、斜钩 等。
完习写规范, 下节课进行作业展示。
书法运笔法则 ——永字八法
完整版ppt课件
1
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
故事导入“永字八法”的意义
拆分“永字八法”讲解
作业布置
完整版ppt课件
2
课前5分钟
✓全体起立 ✓摆放好笔墨纸砚 ✓全体正坐 ✓深呼吸 ✓控制好笔在纸上画横和竖(3分钟)
完整版ppt课件
3
“永字八法”的意义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 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 楷笔势的方法。因其为写楷书的基 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 的代称。
完整版ppt课件
9
谢谢聆听
完整版ppt课件
10
完整版ppt课件
4
拆分讲解
1.点法
点,也就是“侧” 点是汉字的根 源,横、竖、撇、捺等笔画都始于 一点。
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 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等。
2. 挑法
形状像钝角三角形。“策”、“啄” 书写都与挑法类似。
有上向挑、下向挑、左向挑、右向
挑、左上挑、右上挑、左下挑、右
下挑等。
完整版ppt课件
5
3.横法 横,也就是“勒”。横有平横、凹横、 凸横、腰粗横、腰细横、左尖横、右 尖横等。 4.竖法 竖,也就是“弩”。 竖有直竖、右弧竖、左弧竖、腰细竖、 腰粗竖、上尖竖、下尖竖等。
完整版ppt课件
6
5.撇法 撇,也就是“掠”。撇有直撇、 弧撇、腰细撇、腰粗撇、弯头撇、 弯尾撇等 6.捺法 捺,也就是“磔”。捺有直捺、 弧捺、尖头捺、方头捺、长捺、 短捺等。

硬笔永字八法最详细的讲解

硬笔永字八法最详细的讲解

硬笔永字八法最详细的讲解硬笔永字八法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基本书写技法。

其练习方法和字形特点都与永字有关,故得名为硬笔永字八法。

以下为详细讲解:1. 开头式:先从上方开始用笔来回画一直线,然后从上往下画出一条竖直线,然后将笔的方向转到右下方,画出一个右上斜线,再顺着这个方向画出一个阴性弯曲的弧线,最后回到起点将其闭合。

2. 摆脱式:先画出一条竖直线,再从竖线右侧的上方开始,往左下画出一个右上斜线,然后再往下画一个左上斜线,最后再跟上竖线闭合即可。

3. 缠丝式:先画出一条竖直线,再从竖线右侧顶端开始,往下画出一个左上斜线,再从这个斜线的最低端竖着画一条直线,然后再往上画一个左下斜线,最后从斜线右侧顶端连上竖线。

4. 翘舌式:从上往下画出一条竖直线,然后从竖线的左下方开始往右上画一个右上斜线,接下来画一条下面的左下斜线,并在最后一段反弯处加上弯曲的线条。

5. 人字形式:先画出一条竖直线,然后从上方左侧开始画一条右斜线,再从下方左侧开始画一条左斜线,最后从竖线右侧连上两条线条。

6. 披肝式:先画出一条竖线,然后从竖线上方左侧开始往右上画一个右上斜线,再往下画一个左上斜线,接下来是一个字形的弯曲线条,最后从竖线右侧连上弯曲线条。

7. 削肩式:从上往下画出一条竖线,然后从竖线的左侧开始往右上画一个斜线,在斜线位置高处往左画出一条短线,再顺着下方的左斜线以阴性曲线连接即可。

8. 长勾式:从上往下画出一条竖线,然后从竖线右侧的上方开始往左下画出一条右上斜线,接下来是一个小弯曲,最后从竖线右侧顶端连上小弯曲即可。

上述八种硬笔永字八法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笔画轻重,以及遵循正确的笔顺和书写规范。

通过反复练习和熟练掌握这八种书写技法,便可以更好地掌握书法的基本美感和技法要素。

永字书法赏析

永字书法赏析

永字书法赏析
永字,作为中国书法中极具代表性的单字,因其结构复杂、笔画齐全而常被用作初学者入门练习的范例,这就是著名的“永字八法”,它概括了楷书书写中的基本笔画:点(侧)、横(勒)、竖(努)、钩(趯)、提(策)、撇(掠)、短撇(啄)、捺(磔)。

**永字八法具体解析如下:**
1. **点(侧)**:“点”在永字中位于顶部,形如鸟头昂起,下笔有力,收笔要迅速,形态饱满且有力度。

2. **横(勒)**:“横”在永字中较平缓,起笔藏锋,行笔稳健,收笔回锋,体现出一种内在的力量和节奏感。

3. **竖(努)**:“竖”直立挺拔,犹如一竿竹,上端细尖,下端厚重,力透纸背,表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4. **钩(趯)**:“竖弯钩”的钩部弯曲有力,似箭在弦上,蓄势待发,钩的出锋需灵动迅捷。

5. **提(策)**:“横折竖”的转折处,通过提笔形成短促的转折,如同马鞭策马,果断有力。

6. **撇(掠)**:“撇”在永字左侧,由重到轻,像鸟翼展开,动作流畅自然,既有飘逸之感又有控制之美。

7. **短撇(啄)**:“横折撇”的短撇部分,形态小巧紧凑,如鸟啄食,快速有力,干净利落。

8. **捺(磔)**:“捺”又称波磔,如同大河奔流至海,先抑后扬,最后以开放之势结束,富有张力和韵律美。

通过对永字这八个笔画的精研和反复练习,书法家可以逐步掌握运笔的技巧与规律,并应用于其他汉字的书写之中。

永字也因此成为中国书法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经典元素。

永字八法与正骨八法

永字八法与正骨八法
《 吟 书要 》 所 云 :先 学 间 架 , 人 所 谓 结 字 也 ; 架 既 纯 中 “ 古 间 明 , 学 用 笔 。间 架 可 看 石 碑 , 笔 非 真 迹 不 可 。结 字 , 则 用
晋人用理 , 唐人 用 法 , 人 用 意 。又 云 : 书法 无他 秘 , 宋 ” “ 只 有用笔 与结 字耳 。可见 , 字在书法 中 占有重要地位 。 ” 结 正骨不是 熟知 “ 正骨 八 法” 可 以复 位所 有 骨折 , 就 就 得到通 晓任何 骨 折复 位 的法 门 , 者 达到 骨折 解 剖复 位 或 的境地 。正骨八法 手 法练 习固然 是骨 折 复位 基 础 , 确 明 诊断 , 严格选 择手法适应 证 , 复位 前 医生和助 手均应根 据
这 就是 所谓 “ 字八 法” 永 。永字 八法 其法 极为 精 当 , 于 对 今 天 书法爱 好者 具有 一定 的参 考价 值 。 正骨八 法在 中 国骨伤 学 中 占有 重要 地位 , 手法 正骨 已有 上千年 的历 史 , 周 代 就有 专 治骨 折 的医 生 。《 约 周 礼 ・天官 》 有疡 医专 处折 疡 的记载 。《 内经 》 中就有 正骨 的零 星记载 。唐 代蔺 道 人 在《 授 理 伤续 断 秘 方 》 系 仙 中
伤机制 , 制定 一个 切 合实 际 的复 位 方案 。更要 了解骨 折 的复位原 则 , 骨折 远 端找 近端 即逆损 伤机 制 ( 子求 母 ) 及 复位尽 量不增 加病 患损 伤 的原 则 。根据 骨折 部 位 、 位 移 程度 、 伤机制设 计 骨折 复位 手法 套路 是 正 骨大 师研 究 损
薯 寨 匿话 中国民间疗法
CHI sNA UR AT  ̄ D c NA’ T OP H e 201 . 0
永 字八 法 与 正 骨 八 法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中国书法艺术中,汉字每一个的点画形态都不一样,每-个点画形态必然有它基本的規律性。

汉字是由“永字八法”所概括的八种基本点画所组成的文字。

相传“永字八法”是王羲之所創,其之所以为书圣,在中国书法史上最重大的创造就是确立和完善了楷书与行书的“新体”,完善了楷书八种基本点画的书写方法。

王羲之【兰亭序】第-字即“永”字,该字中的八种笔法早已规范:第-画是点,称为“側”,意谓以側锋落笔,势足收锋;第二画是横,称为“勒”要做到逆锋落纸,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第三画是竖,称为“努”,中锋落笔,直中有曲;第四画是钩,称为“趯”要做到顿笔停锋,突然提笔出锋;第五画是仰横,称为“策”,发笔舒展,结笔有力;第六画是长撇,称为“掠”,起笔有力,一写到底;第七画是短撇,称为“啄”,左撇用力,如鳥啄食;第八笔是捺,称为“磔”,落笔要轻,行笔缓而有力。

王羲之用+五年的时间探索“永”字的写法。

“永”字的八个笔画,是中国书法中汉字的基本笔画,其它基础笔画如点中的两对点、相对点;还有横钩、竖钩、横折撇等,分别是在“永”字八画上的演变。

“永字八法”对我们学习书法,超脱对笔法之“形”的束缚,具有-定意义。

“永”字从第一笔的起笔到最后-笔的收笔,笔画与笔画之间互相关联呼应的轨迹,也就是点画之间隐含的笔断意不断的意境,使全字脉络畅通,全字点画的迎让、开合都彼此关联,凝神于-处。

所以古时有很多练习书法的人,几乎每天都要写几+遍“永”字。

“永字八法”不仅仅是使楷书基本笔画写法具体化和通俗化,而是其笔画的八种形态和方圆兼施的结字方法,形成了中国书法最经典的模式,它在中国数千年的书法历程中,成为书坛学子学习、把握书法技巧的最佳途径。

【禁经】云:八法起于隶字之始,自崔、钟、张、王传授,所用该于万字,墨道之最,不可不明也。

随僧智永,发其指趣,授于虞秘监世南,自兹传授遂广彰焉。

李阳冰云:昔逸少工书多载,+五年间偏攻“永”字,以其备八法之势,能通一切字也。

名词解释永字八法

名词解释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从“永”字解读中国书法的用笔法则一、引言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通过解析“永”字的各种笔画形态,来揭示书法用笔的基本法则。

这一理论最早见于唐代书法家张旭的《笔法诀》,后经由孙过庭、米芾等书法家的进一步阐释,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它不仅适用于楷书,同样也适用于行、草、隶、篆等各种书体,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

二、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在永字八法中,“点”被形容为“如鸟之翻然侧下”,形象地表达了点画的一种动态美。

在中国书法中,点并不仅仅是静态的存在,而是富有动态、具有生命力的笔画。

其书写时需借助腕部之力,迅速而自然地完成,呈现出一种既稳定又灵动的态势。

三、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横”被形容为“如勒马之用缰”,意味着在书写横画时,需要像控制烈马一般,掌握好力度与节奏。

横画讲究平直与力度的均衡,其起笔与收笔需沉着有力,中间运笔则需轻盈流畅,如勒马缰绳,既紧又活。

四、竖为弩(用力也)“竖”被形容为“如弩之用力”,强调了竖画所需的力量感。

在书写竖画时,需借助腕力,自上而下,贯注笔端,犹如拉弓射箭一般,凝神聚气,一气呵成。

这种力量的表达,不仅体现在笔画的外形上,更在于笔画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五、钩为趯(跳貌,与跃同)“钩”的笔画形态被形容为“如趯若跃”,象征着一种动态的美感。

趯是跳跃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钩画的起笔动作。

在书写钩画时,需借助腕力,迅速翻转笔锋,形成锐利的钩状。

同时要注意力量内敛,避免出现过于张扬的外形。

六、提为策(言如策之提物也)“提”的笔画被比喻为“如策之提物”,强调了在书写过程中对轻重的控制。

在书写提画时,应将力量自下而上逐渐减轻,如策马扬鞭,轻盈而不失力度。

这种轻重的调节,能够使笔画显得更加自然流畅。

七、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撇”的笔画形态被形容为“如用篦之掠发”,形象地表达了撇画的流畅与优美。

在书写撇画时,需借助腕力,顺势而下,一掠而过,如梳子梳理头发一般。

“永字八法”解读

“永字八法”解读

“永字八法”解读作者:潘飞翔“永”字共有八画,画画不同,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汉字楷书的点画形式。

一、侧(点)“点”是最短的笔画,天生走势不足,运动感薄弱,写得不好,容易成为向心的、内倾的一个圆,以封闭的形式与周围笔画隔绝,显得萎靡黯然。

具体写法:笔锋着纸后向右,慢慢加重力道下压再慢慢上收转向,回笔藏锋视情形改变其角度。

古人说,点如果锋芒不露,“则失之于钝,钝则芒角隐而书之神格丧矣。

”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需要补救,方法有二。

第一,强调笔势。

起笔露锋以承接上一笔画,收笔出锋以连贯下一笔画,通过露锋、出锋与上下笔画建立起顾盼映带的呼应关系。

同时,打破圆点的内倾特征,增加笔画向外的张力。

第二,强调体势。

让它的形态不要太平或者太直,因为“平”和“直”都是静止状态,要让它左右倾斜,产生动势,非得其它笔画的配合才能保持平衡,由此与其他笔画发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强化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联系。

正因为如此,“永字八法”中称点为倾侧的“侧”。

姜白石《续书谱》云:“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

”顾盼指的是笔势,向背指的是体势。

汉字的每一笔画都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部分,点也是如此。

孙过庭《书谱》云:“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由于点的运动过程很短,要完成这三个动作就比较困难,容易出现两个毛病,一是顺势按下,一揿即收,起笔、行笔、收笔不分,笔画单薄简陋,空洞无物。

二是不敢用力按顿,因为点的书写兔起鹞落,势如“高峰坠石”,大起大落,在所有笔画中是最情绪化的,如果不强调提按顿挫的动作,会使作品缺少激情。

二、勒(横)“横”的笔画较长,具体写法为,笔锋触纸向右下压再横画而慢慢收起,作一横向笔画。

如果行笔太快,太流畅,笔画会显得单薄空洞。

因此在书写过程中,不能信马由缰,一掠而过,必须勒住缰绳,步步踏实,以求稳重。

“永字八法”称之为“勒”,十分形象。

永字八法正传(附楷书八十四法)

永字八法正传(附楷书八十四法)

永字八法正传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

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

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划,以柳宗元所着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永字八法(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3)竖为弩(用力也);(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8)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1.点法点,也就是“侧”。

在书写时需要把毛笔的笔锋侧过来,因此得名。

点是汉字的根源,横、竖、撇、捺等笔画都始于一点。

点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等。

2.挑法挑,形状像钝角三角形。

“策”、“啄”、“ ”三者的书写都与挑法类似。

挑有上向挑、下向挑、左向挑、右向挑、左上挑、右上挑、左下挑、右下挑等。

3.横法横,也就是“勒”。

所谓“勒”,原意指马缰的末端衔在马口,取其不平不直,形状相似。

横画在书写时,起笔和收笔需要勒住笔锋,因此得名。

横有平横、凹横、凸横、腰粗横、腰细横、左尖横、右尖横等。

4.竖法竖,也就是“努”。

在书写时笔锋犹如拉弓射箭,因此得名。

竖有直竖、右弧竖、左弧竖、腰细竖、腰粗竖、上尖竖、下尖竖等。

5.撇法撇,也就是“掠”。

一般习惯称为“撇”。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古代书家创作实践中,总结的以“永”字为例,概说楷书笔画写法的规则,至今二千余年,世代相传,启迪后学,自有其价值所在,定然隐藏这中国书法艺术的密码,一、“永字八法”透露古人智慧“永”字笔划相对少,但笔划类别相对丰富,无重复繁缛之象。

用于书法教益,以一个“永”字为载,以少驭多,删繁就简,举网有纲,简约统一,辩证实施,古人大智慧也。

二、“永字八法”透露笔势要诀“永字八法”分别“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形象描绘了“永”字点、横、竖、提、撇、短撇、捺八个点画的写法,集中诠释了汉字楷书点画态势。

“永字八法”笔势本义。

侧:1、旁也。

(旁,斜;倾势。

);2、勒:马头络衔也。

(拉缰勒马;拉势)3、努:(弩)弓有臂者。

(弹势);4、趯:踊也。

(跃势);5、策:马棰也。

(马鞭;挥势);6、掠:夺取也。

(拂过;拂势);7、啄:鸟食也。

(啄势);8、磔:辜也。

(车裂;张势)。

这里看出“永字八法”原意均为用笔的态势。

永字八法”非笔法,乃笔势也。

笔法是使用毛笔的方法,包含执笔法、用笔法。

笔势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点画的方法。

笔法是共性,笔势是个性,笔法寓于笔势之中。

三、“永字八法”透露结体法则“永字八法”,乃点画尔。

但“八法”并非孤立存在,在描摹考虑“永”每个点画如何书写时,已透露出“永”字的结体法则。

如点用“侧”法,是与下边横画相照应;横用“勒”法,横取上斜之势,是与上点画、右竖画相照应;竖用“努”法,如建筑之立柱,支撑整体;提用“策”法,势略上仰,是与右竖画、下撇画相照应;钩用“趯”法,锋不平出,是与提画起笔相呼应;短撇用“啄”法,落笔左出,锐而斜下,与提画相照应;捺用“磔”,笔锋开张,与长撇画相呼应,等等,将点画的写法和组合分而不分地融在一起,点画相互照应,笔势一气贯通,做到整体统一。

在这里,“永字八法”透露出的结构,并未规定一定的僵化的形状,而是趋向于顺手书写,这也是“八法”造出的结构之妙,妙不可言。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楷书笔画用笔技巧的方法(附书法图)“永字八法”是古代书法家在长期书法艺术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以“永”字笔画造型为例,概说楷书笔画用笔的方法。

八法依永字的笔画顺序称:点为侧,横划为勒,直竖为努,钩为趯,仰横为策,长撇为掠,短撇为啄,捺笔为磔(zhe)。

附图1、侧,即侧笔,是点画的写法。

写点须侧笔取势,不用平笔。

点的具体写法是:冲左上方逆锋入笔,折锋向右下轻按,然后围转向左上方轻提收笔。

(如图)汉字的点画,由于在字中所处的部位的不同,点的形体也各不相同,但其入笔、行笔、收笔的用笔方法基本相同。

请看下面例字中点画的写法。

2、勒,即勒笔,是横画的写法。

写横须勒笔取势。

不可卧笔平拖。

横画的具体写法是:冲左上方逆锋入笔,轻按转锋稍顿,然后轻提向右行笔。

至笔画尽处,轻按转锋,然后轻提沿横画下端向左回锋收笔。

(如图)在“永”字中,勒笔是一非独立的短横画,笔画末端须转折下行,没有一般写横画的收笔过程,只是起笔、行笔和写一般横画相同。

所谓“勒”是指行笔时,须内用力紧收,像用缰绳勒马一样。

请看下面例字中横画的写法。

3、努,即是努笔,是竖画的写法。

写竖须努笔取势。

不可平笔直拖。

竖画的具体写法是:冲左上方逆锋入笔,轻按转锋,稍提笔下行,至笔画末端,向左下轻顿,然后提笔沿竖画右侧向上围收。

这是“垂露竖”的写法。

还有一种竖画叫“悬针竖”。

悬针竖的写法,起笔、行笔与写垂露竖相同,但笔行至竖画的下端,须轻提笔,顺势抽锋收笔。

(如图)写竖画切忌写成一般粗细。

垂露竖,中段略显细,悬针画,下端偏细。

在“永”字中的竖画,不是独立的笔画,起笔处有折笔,收笔处有钩笔,因此,这类竖画多写得直中见曲势,写得过于平直,就缺乏力感。

所谓“努”,即“弩”,像拉开的弓努一样。

(如图)请看下面例字三种竖画的写法。

4、趯,即趯笔,是钩画的写法。

写钩须趯笔取势。

钩画的具体写法是:上一笔画写到尽处,轻按,接着轻提回锋,然后冲左上方趯出,锋出即收,不可留有过长的虚尖。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的人生哲理首先说一下,何为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本指是中国书法的用笔法则,将楷书的“永”字分解成“侧、勒、弩、趯(tì)、策、掠、啄、磔(zhé)”八种笔画,但又不仅仅如此,在其中还蕴含了不少的人生哲理。

今天就让我们带你走进永字八法,感受一下中国书法的奇妙魅力。

首先来听我讲讲它的由来:相传,王羲之曾到天台山,被那里的风景深探吸引,便在山顶住了下来,终日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并且从中获得了书法灵感。

他每天不知疲倦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最后竟然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可见其对书法研究的痴迷程度。

有一天深夜,王羲之还在练字,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但还是不满意。

后来实在疲倦不堪,趴在桌上睡着了。

这时.忽然刮来一阵清风,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我看你每天潜心研究书法,十分用功,现在我教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

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听到这里将信将疑地伸手过去。

老人在他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书法技艺会越来越高的。

”说罢就消失在空中了。

看着老人走了之后,王羲之一看手心,便是这个个“永”字,思考了一整夜,突然明白,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了。

白云先生教授的真是好笔诀啊!此后,王羲之练字更加勤奋了,书法也更加洒脱高超了。

后来有一次,王羲之和朋友在兰亭欢聚时,便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为世人传颂。

而后,这“永字八法”的秘籍也被世人代代流传听完这个故事应该对永字八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吧,下面就听陈思给你徐徐道来他们的博大精深吧。

听完前面四个,有没有什么小感悟了呢?先不急着消化,待我把后四笔说完,将其放在一起,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提为策:它的外形如策马时扬甩马鞭一样,力气用在鞭杆,而力点却在鞭鞘。

生活中,我们做的许多事情也是这样,功在当今,利在后世。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

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

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永字八法”的典故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

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

以后,王羲之的孙子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

基本释义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划,以柳宗元所着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永字八法(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3)竖为弩(用力也);(4)钩为趯(跳貌,与跃同);(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8)捺为磔(磔音窄,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1.点法点,也就是“侧”。

在书写时需要把毛笔的笔锋侧过来,因此得名。

点是汉字的根源,横、竖、撇、捺等笔画都始于一点。

点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等。

2.挑法挑,形状像钝角三角形。

“策”、“啄”、“”三者的书写都与挑法类似。

挑有上向挑、下向挑、左向挑、右向挑、左上挑、右上挑、左下挑、右下挑等。

3.横法横,也就是“勒”。

所谓“勒”,原意指马缰的末端衔在马口,取其不平不直,形状相似。

横画在书写时,起笔和收笔需要勒住笔锋,因此得名。

横有平横、凹横、凸横、腰粗横、腰细横、左尖横、右尖横等。

永字八法无此笔画。折是由横到竖或...

永字八法无此笔画。折是由横到竖或...

序言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字从最早的刻字记事符号算起约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而文字在完成它作为记事符号功能的同时,不管是刻划符号甲骨文,小篆,大篆,不管是刀刻还是手写都注意把这些图画文字加工美化,使之艺术化,装饰化,有意识地把文字加工为艺术品,这就是成为我们现在所说的书法艺术了。

中国书法在发生孕育期间是随着中国原始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又促进书法的演变和革新,随着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深入,人们不仅要使用有实用价值的文字,而且还欣赏有艺术趣味的书法。

书法借重于点画的节奏感,充实笔法和艺术形象,它虽不如美术的完整具体,然而它所构成的形式感却很有丰富变化与艺术感染力,并因此而反映出书法的时代精神。

中国文字成为书法,成为我国民族传统的艺术之所以能长期流传下来并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书法即有作为交流思想工具的实用性,即实用价值,又成为我国人民长期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成为人民不可欠缺的精神粮食。

在这个意义上讲正是人民创造了文字又和书法家共同推动了书法艺术展。

楷书发展简史楷书,也叫真书、正书。

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并逐渐形成的一种端庄、工整的字体。

它产生于后汉,经过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间无数书家的实践,创造和总结方成熟。

唐代书家集前代楷法之大成,全面完善了楷书从结体、用笔到立意、取势的严密法度,将楷书的发展推向一个鼎盛的阶段。

因此唐楷名作一向被多数人视为楷书的典范。

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学好楷书是学习行书、草书乃至篆隶的基础,所以不管是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书艺的角度,学好楷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书法伴随着文字的发展,由甲骨文、钟鼎文、六国异文,秦始王削平群雄统一中国后,又在秦国固有的石鼓文的基础上统一为秦篆(即小篆),此时由六国篆书演变而成的隶书也渐趋风行开来,到东汉时期,终于由隶入楷,从而完成了我国历史上文字书体的大演变而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

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当首推刻立于三国东吴凤凰元年(272年)四月的《谷朗碑》,它全称为《吴九真太守谷朗碑》,碑在湖南莱阳杜甫祠,原碑每字直径3厘米,直到清初尚完好,康有为称其‚以其由隶变楷足考源流也‛。

为您细说「永字八法」

为您细说「永字八法」

为您细说「永字八法」学书不倦,“永”留千载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

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弩,钩为趯,提为策,撇为掠,短撇为啄,捺为磔。

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追朔“八法”永字八法是以永字点画写法为例,说明楷书用笔和组字的方法。

其来源有以下几说:崔子玉、钟繇、王羲之说唐张怀瑾《玉堂禁经》:“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

”“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元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历代以下,书者工于笔法之妙。

其名世者,如魏晋之钟繇、王羲之,唐之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颜(真卿)之辈,亦各家有书,所传之,惜乎沦没日久,真迹不存,惟羲之‘永’字八法,共《三昧歌》,流传在世。

”《法书苑》:“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聚字成篇,积画成字,故画有八法。

唐韩方明谓八法起于隶字之始,传于崔子玉,历钟、王以至永禅师者,古今学书之概括也。

隶字即今之真书。

”又云:“以‘永’字八画而备八艺,故用为式。

”智永说宋陈思《书菀菁华》:“隋僧智永,发其指趣,援于虞秘监世南,自兹传授遂广彰焉。

”张旭说宋朱长文《墨池篇》、《张旭传永字八法》,同《柳八法颂》及《颜鲁八法颂》。

清冯武《书法正传》中《书法三昧》云:“凡学必有要,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永’字者,众字之纲领也,识乎此,则千万字在矣。

”细说“八法”接下来通过欧阳询楷书的技法特点,结合田英章老师的楷书范字,进行“永”字八法的细说。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侧是倾斜不正之意,点应取倾斜之势,如巨石侧立,险劲而雄踞。

如点成平卧或正立,则呆痴失势。

永字点以露锋作收,是为与下边横画相照应。

笔锋着纸后向右,慢慢加重力道下压再慢慢上收转向,回笔藏锋视情形改变其角度。

永字八法解析

永字八法解析

“永字八法”是古人总结书法教学中笔画练习的特点得出的一种练字方法。

通俗的说是在“永”字这一个字中包含了点、横、竖、撇、捺、弯勾等多种笔画,揣摩名家写“永”字的方法进行笔画练习可以快速提高自己在书写方法方面的认识和领会,通过对这一个自的思考和练习就能较快的夯实自己在书法上的基本功。

也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强化训练吧。

以上是本人对“永字八法”的理解。

至于其具体所指,引它山之石于后:)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的运笔方法,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划,以诸宗元所着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笔画一侧:笔锋着纸后向右,慢慢加重力道下压再慢慢上收转向,回笔藏锋视情形改变其角度。

笔画二勒:笔锋触纸向右下压再横画而慢慢收起,作一横向笔画。

笔画三努:为一直向笔画,以直笔之法作开头,竖笔慢慢向下写,向左微偏作一曲度后返回,其笔画不宜直,否则无力。

笔画四趯:当竖直笔画完后,趁其势顿笔再向左上偏,一出即收笔向上。

笔画五策:笔锋触纸向右压再转右上斜画而慢慢收起,要点是
需轻抬而进。

笔画六掠:向左下的笔画,必须快而准,取之中的险劲为要节,出锋需乾净俐落,利而不墬.
笔画七啄:又称短撇,为一向左下之笔画,如同鸟啄树般的力道和气势。

笔画八磔:向左下之笔画,徐徐而有劲,收尾时下压再向右横画而慢慢收起。

以上为永字八法,势中国书法笔画的根基,由练熟此八划后,即可延伸多样笔画,并各得其精神气度。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

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

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书法学习的意义首先,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

所以,学习书法就是在直接与中国文化对话。

其次,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欣赏和喜爱。

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她呢?正是因为她能示人以美,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它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

南北朝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时期,楷书与篆、隶的交叉、融合贯穿着南北朝楷书发展史。

从用笔、结体两方面对篆、隶的继承与发展,使碑体楷书笔法成熟、结体稳健,从而达到了楷书的第一个高峰期。

北朝书法北碑是楷书发展史上相当重要的一个时期,北朝碑刻在写法上与钟王相比较有相当的突破和发展。

北碑的代表作品主要以北魏迁都为限,分为平城和洛阳时期的碑刻。

平城时期的碑刻书写还有很多的隶书意味,而迁都洛阳以后的碑刻,字法用笔都有许多变化,从平画宽结变而为斜画紧结。

北魏洛阳时期的楷书代表作品有洛阳邙山元氏墓志、龙门造像记、云峰诸山石刻等。

一般把以北魏石刻为代表的书体称作魏碑。

代表作品有洛阳邙山元氏墓志、龙门造像记、云峰诸山石刻、四山摩崖等。

[书法为什么要从永字练起]

[书法为什么要从永字练起]

[书法为什么要从永字练起]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划,以民国诸宗元所著《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8)捺为磔[zhé](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意思:磔指分裂,即笔锋向外张开)。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

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

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

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

以后,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

相传,王羲之曾到天台山,被那里的风景深深吸引,便在山顶住了下来,终日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并且从中获得了书法灵感。

他每天不知疲倦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最后竟然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可见其对书法研究的痴迷程度。

有一天深夜,王羲之还在练字,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但还是不满意。

后来实在疲倦不堪,趴在桌上睡着了。

这时.忽然刮来一阵清风,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我看你每天潜心研究书法,十分用功,现在我教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

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听到这里将信将疑地伸手过去。

老人在他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书法技艺会越来越高的。

说罢就消失在空中了。

这时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看着老人走了之后,王羲之一看手心,原来是个永字,思考了一整夜,终于明白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了。

白云先生教授的真是好笔诀啊!此后,王羲之练字更加勤奋了,书法也更加洒脱高超了。

后来有一次,王羲之和朋友在兰亭欢聚时,便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为世人传颂。

展开全部因为永字包含了汉字的五种基本笔法,即横竖撇捺折。

称为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用笔法则(永字八法)
中国书法艺术,修身养性,传承千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书法造型虽形态纷繁,莫不以「点」为基始。

由「点」引伸则横、竖、撇、捺各种笔画应运而生,得气象万千。

「永字八法」流传至今已二千余年,成为习书者的学习宝典。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划,以诸宗元所著《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3)竖为弩(用力也);
(4)钩为趯(跳貌,与跃同);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8)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1.点法
点,也就是“侧”。

在书写时需要把毛笔的笔锋侧过来,因此得名。

点是汉字的根源,横、竖、撇、捺等笔画都始于一点。

点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等。

2.挑法
挑,形状像钝角三角形。

“策”、“啄”、“”三者的书写都与挑法类似。

挑有上向挑、下向挑、左向挑、右向挑、左上挑、右上挑、左下挑、右下挑等。

3.横法
横,也就是“勒”。

所谓“勒”,原意指马缰的末端衔在马口,取其不平不直,形状相似。

横画在书写时,起笔和收笔需要勒住笔锋,因此得名。

横有平横、凹横、凸横、腰粗横、腰细横、左尖横、右尖横等。

4.竖法
竖,也就是“弩”。

在书写时笔锋犹如拉弓射箭,因此得名。

竖有直竖、右弧竖、左弧竖、腰细竖、腰粗竖、上尖竖、下尖竖等。

5.撇法
撇,也就是“掠”。

一般习惯称为“撇”。

撇有直撇、弧撇、腰细撇、腰粗撇、弯头撇、弯尾撇等
6.捺法
捺,也就是“磔”。

在书写时好像曲折的水波。

捺有直捺、弧捺、尖头捺、方头捺、长捺、短捺等。

7.厥法
厥,笔画形状像人弯腰的姿势,因此得名。

古人又称为“勾裹法”。

厥有直厥、弧厥、高厥、矮厥、斜厥等。

8.钩法
钩,笔画形状“如长空之新月”。

与“”末端相似。

古人又称为“戈法”。

钩有直钩、弧钩、高钩、矮钩、斜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