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给冷水加热》教学设计

《给冷水加热》教学设计

《给冷水加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版)实验教科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中的第2课《给冷水加热》。

它与第一课《热起来了》和后面的《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金属的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传热比赛》、《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合为一个单元。

冷水与热水是学生的身体时刻能感受到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冷水加热所产生的现象及原因探究又是一系列十分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演示导入。

(1)观察:冷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杯中的沉浮状态,引出课题。

活动二:研究沉浮的原因。

(预测、设计、验证、分析)(1)预测分析: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中先沉后浮与什么原因有关?(2)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设计验证与质量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3)验证实验: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质量是否发生变化(4)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设计验证与体积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5)验证实验: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6)分析小结: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中先沉后浮的原因?活动三:拓展延伸。

(1)魔术演示:液体受热膨胀现象演示。

(2)课外延伸:液体热胀演示小发明。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水加热后体积会增大而质量不变。

2、过程与方法①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加热后产生的变化。

②设计实验,观察水加热后质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发现新问题和愿意积极探索的情感。

【教学重点】1.观察冷水袋在热水中加热过程时的变化。

2.以冷水袋的质量和体积是否发生变化为切入点,设计实验,观察研究冷水袋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研究冷水袋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1.学生用材料准备。

小组用材料一:天平(课前调试平衡)、砝码、冷水袋(常温)、热水、烧杯、抹布、餐巾纸、勺子。

小组用材料二:热水、烧杯、试管(课前装满水,用气球皮和橡皮筋封口)、放大镜、抹布。

【核心素养目标】1-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1-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教案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1.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教学设计(1)实验材料烧杯、水、三脚架、火柴、石棉网、黑芝麻(沉于水)、木屑(漂浮水面)、酒精灯等。

(2)实验过程①将烧杯中装入大半杯水②将黑芝麻(或木屑)放入水中③将烧杯放到石棉网上④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⑤观察现象⑥结束后,熄灭酒精灯(3)温馨提示◆观察时要注意距离◆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结束后要用酒精灯灯帽盖两次熄灭酒精灯(4)实验现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时,沉在烧杯底部的黑芝麻开始逐渐向上移动,而飘在水面上的木屑开始逐渐向下移动,并重复这种上下的移动直到水沸腾后黑芝麻又沉在杯底,木屑又重新飘浮在水表面。

(5)分析现象烧杯中的水在被加热时上下不停的流动,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明确:当加热时,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动。

3、实验2:将热水和冷水同时放入室温水中(1)热水、冷水和温水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放到一起怎样才能区分开来?提示:为了便于观察,将热水染成红色,冷水染成蓝色。

(2)实验材料水槽、温水、热水和冷水。

(3)实验方法①将水槽中装入室温水②将热水、冷水染色个轻的物体认识实验材料亲手实验,观察现象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观察示意图,试着解释动脑思考,想办法。

认识实验材料注意教师演示实验步骤,观通过亲手实验,亲自体会水循环现象。

分析实验现象的成因。

知道热水和冷水同时放入室温水中,热水在上,冷水在下。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教学设计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教学设计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热空气上升的秘密》一课为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和水的力》单元第一课,主要内容包括观察热空气上升的现象、探究热空气上升的秘密以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有关空气的知识。

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更好的了解热气球上升的原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感知热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捡并做记录。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等问题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1.热气球上升的原理。

2.热空气的应用。

难点: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记录单等。

2.学生准备:学习用具及分组。

【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谈话: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校组织的奇石园研学活动同学参加了吗?我们学校的下一站研学地点定在了德州热气球体验基地!看视频!同学们期不期待这次的研学?可是你知道热气球是怎么升空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热气球升空的秘密》。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生互动:看到这些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热气球,你想不想也动手做一个热气球?那我们就做个实验来模拟一下热气球好不好?要动手先动脑,请你仔细观察热气球大致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引出热气球的组成)(二)活动一:初次设计,感知错误。

1.你打算用什么材料呢?你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

1.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同学选择一下,并说明为什么这么选呢?生:塑料袋可以做热气球的气囊,蜡烛可以做热气球的热源。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通用10篇)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通过实例初步知道能量的含义,能根据已有分类标准判别生活中的不同物品具有哪些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能量世界的纷繁复杂,初步体验“能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知识1、知道任何物体运动或“工作”需要消耗能量,能量可以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可以储存。

2、认识能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知道机械能、热能、化学能以及声、光、热、电、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不同的能量表现形式的物体图片(山坡上的岩石、运动的汽车、熔炉里的钢、煤和苹果)、介绍生活中各种不同能量表现形式的物品的'资料(最好是图文并茂的)。

2、上发条的小闹钟、玩具唧筒。

学生准备:气球、皮球、弹簧、一次性注射器、橡皮筋(每个小组准备的材料可以不完全一样)。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活动“蓄势待发”的能量1、学生看第1张图片。

2、提问:从这张图上你获得了什么信息?3、学生回答问题,认识到岩石蕴藏着能量。

4、教师出示实物(上了发条的小闹钟、压缩了空气的玩具唧筒)并演示。

5、过渡:想知道有什么感受吗?让我们动手适一适吧!6、学生动手实验,抓住“蓄势待发”谈体会,感受能量的存在及储存。

7、小结:举高的石块、收缩的发条、压缩的空气都具有能量。

三、活动各种各样的能量1、教师讲述:介绍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一次介绍“动能”、“热能”、“化学能”;第二次将以前学过的“声、光、电、磁等形式的能”一次性补充、纳入进来。

2、在生活中找具有相同形式能量的物品。

(1)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这种形式的能量?把自己找到的能量填入圆圈内。

(2)教师补充介绍生活中各种不同能量表现形式的物品的资料,对学生活动做出评价。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量燃烧》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量燃烧》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量燃烧》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体会到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能发出热。

2.通过讨论、验证加穿衣服是否给我们增加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论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

3.养成乐于和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论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给我们带来热”和“为什么多穿些衣服怎么会觉得热?”【教学用具】温度计、毛衣、两只瓶子、热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我们手冷时,谁有简单的办法让手热起来?(两只手搓一搓、烘热水袋……)二、让我们热起来1.当我们的身体感觉有些冷的时候,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自己会怎样做)烤火、在太阳下、运动、多穿衣服……2.这些方法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板书:方法热的原因烤火-------------火在太阳下---------太阳运动-------------食物的能量(谁能证明运动后热起来是食物的能量提供的?多运动就饿得快。

)多穿衣服--------- ?衣服能生热吗?三、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吗?1.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学习知识时与生活结合起来)(1)晚上,当我们进被窝时,你的感觉是什么?(2)当我们早上起来时,你感觉又是怎样的呢?同样晚上再次去睡时被窝还热吗?这一连串的问题让你对你刚才的想法是不是产生了怀疑?(3)衣服究竟能不能发热?同组内同学讨论并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

2.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法,再在班上表述,大家评论其可行性。

3.对设计合理有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在班上推广,并开展实验。

4.对自己的实验作汇报。

(1)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2)衣服会自己产生热吗?(3)多穿些衣服怎么会觉得热起来了?5.根据提问和自己的实验思考以上问题。

6.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为什么多穿些衣服怎么会觉得热?小组讨论。

《太阳》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太阳》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太阳》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最新《太阳》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要求】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3、理解“觉得……其实……”“看起来……实际上……”“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作用。

【课前准备】适逢有日环食,先带领学生观察,或放太阳的幻灯。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自学课文、分段、读讲第一段。

第二课时:读讲第二、三段,创设情境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结合儿童的生活,引起学习新课的兴趣)。

昨天下午整整三个小时,同学们密切注视着太阳的变化,同样在这样的这个时间,有上亿万眼睛注视着太阳,观看、研究日环食这奇异的天象。

从同学们的热情来看,大家对探索天体的奥秘怀有相当大的兴趣。

这一课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研究研究太阳。

(板书:太阳)二、创设研究太阳的情境,促使儿童对新课主动地思考。

(出示太阳幻灯)(运用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光彩眩目,投影幻灯的电光源使画面富有真实感。

此时,距离地球三万万公里的太阳一下子推到学生眼前。

这鲜明的形象加上儿童的强烈的求知欲,进入问题情境。

)1、启发: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

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

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

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

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出问题。

(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你们想知道它的什么?学生提问。

(估计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及现象均会提出有关问题。

)2、教师将学生问题分类概括。

教师鼓励: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很有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答案,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5.1《各种各样的能量》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5.1《各种各样的能量》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5.1《各种各样的能量》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能量》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能量的种类和特点,以及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不同种类的能量,以及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能量的基础知识,比如知道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但是,对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种类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2.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种类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2.难点: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验器材:如小车、热水、电池等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能量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不同种类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例如,让学生用小车进行实验,观察和感受小车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感受和观察结果,加深学生对能量转化和转移的理解。

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与能量转化和转移相关的现象和应用,如太阳能电池、热能转换为电能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能量的概念和不同种类的能量。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教案
小学科学《热》教案
学科
科学
单元
第二单元热
备课者
课型
新课
课题
1、热起来了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活动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四、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1、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教学
后记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
学科
科学
单元
第二单元
备课者
课型
新课
课题
2、冷起来了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科学概念: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小学科学教案: 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

小学科学教案: 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里第3课【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里的第三课。

在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节课前,已经学习了“热起来了”、“给冷水加热”。

本节课由“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两部分组成,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做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去初步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了解有关液体热胀冷缩的知识,让同学们知道水和很多液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一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学会用实验去验证问题,从而获得科学知识。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已经理解了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心里有想表现的欲望,但是可能不好意思,但同时又希望能被肯定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另外,“热胀冷缩”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会去研究,更不会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水和很多液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一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①改进实验装置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②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将学习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锥形瓶、红墨水、橡皮塞、玻璃管、平底烧杯、热水、冷水、记录表、两瓶没打开的饮料。

【教学过程】一、设疑---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奇妙的科学世界,有兴趣吗?那在此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我们同学们有没有在家里烧过开水呢?(课件显示烧水的水壶)烧过的你想一想,你烧开水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现象?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水为什么会从水壶里溢出来呢?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2024年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教案)

2024年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教案)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
教学 准备
教师:烧杯、黑芝麻、木屑、纸屑、粉笔末等,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热水、冷水、红墨水、蓝墨水、室温水、水槽等。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铅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一、聚焦问题:水的传热方式(预设5分钟)
科学思维
能做实验研究热对流现象,正确描述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探究实践
研究水的传热方式。
态度责任
能积极思考问题,乐于倾听别人意见,与同学进行有效交流。能在小组中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记录和交流。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水的传热方式
教学 难点
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接着分组操作,将染色的热水、冷水分别装入透明自封袋中,再同时放入温水中。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热水比较轻,浮在室温水的水面上;冷水比较重,沉在室温水的水底。
(2)实验二,混合热水和冷水
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在将热水和冷水混合时,如果热水在上,冷水在下,会出现什么现象?
因为粥浓稠,不利于形成热对流。因此,加热粥时,要不停地搅动,从而使粥热得更快、更均匀。
暖气加热附近的空气,空气受热后上升,周围冷空气补充过来,再受热,再上升……就这样,室内空气在不断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变暖。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再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意见。
四、练一练
一、填空题
当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_______,使水的_____逐渐均匀。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_____。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热传导》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热传导》教案(2021新版)

1.热传导【教材分析】热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一种现象,教材通过生活中热传导事例的再现,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揭示热传导的过程和特点,认识热传导的概念。

本课内容由三个活动构成:活动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再现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让学生了解固体、液体、气体都能通过直接接触高温物体的方式让低温物体热起来;活动二,观察热在金属、热水和冷水之间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在此事实基础上,学生能认识热可以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活动三,分析生活中应用热传导的具体事例,强化学生对热传导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并不陌生,如烧水、炒菜等。

他们也能判断出热在物体之间和物体内部是如何传递的,但对于热传导的概念和发生条件还不是特别的清晰。

因此,需要对生活事例的分析、探讨和动手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热在金属片和液体中的传递过程,归纳热传导的概念。

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总结出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可以有热传导现象的发生。

能解释生活中热传导的现象。

【教学重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从同一个物体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热总是从温度高处传向温度低处。

【教学难点】会做借物观察的热传导实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有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读完后,你领悟到其中的道理了吗?太阳把温暖传给了土壤,土壤把温暖传给了种子;太阳把温暖传给了小溪,小溪把温暖传给了鱼儿;太阳把温暖传给了空气,空气把温暖传给了你我。

……明确:热会传递。

2、思考:热传递有哪些方式?[讲授新课]一、热传导现象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之夜又饥又饿,微弱的火光不能抵御寒冷,最后悲惨死去。

1、生活在幸福社会里的你,当感到寒气袭人的时候,你是怎么让身体暖和起来的?引导学生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班级交流。

教师例举:暖手宝传热让手暖和是固体与固体接触;哈气使手暖和是气体与固体接触;泡温泉使身体暖和是液体与固体接触;喝热水使身体暖和也是液体与固体接触。

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通用3篇)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4、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7、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用听读法识字。

三、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

四、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五、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嫦娥奔月》,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

当然这只是个神话。

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2、今天怎么不见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了?(二)指导看图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三)读文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

(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6)齐读课文。

(四)认字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一单元2课《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教案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一单元2课《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温度变化规律和热传递特点,提升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水的温度变化规律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数据记录: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三、总结水的温度变化规律(5分钟)
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展示实验数据。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温度变化规律。
四、课堂小结(3分钟)
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温度变化规律。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钟)
2. 过滤法:利用过滤介质,将悬浮物和泥沙等固体物质过滤出来,从而净化水。
3.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净化水。
4. 消毒法:利用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净化水。
重点题型整理
1. 实验题型
(1)题目:请用实验方法探究水的温度变化规律。
答案:
实验器材:烧杯、热水、冷水、温度计、实验记录表。
2. 热收缩的概念:热收缩是指物体在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的现象。
3. 水的热膨胀与热收缩:水在温度升高时体积会增大,在温度降低时体积会缩小。

《热气球》教案

《热气球》教案

《热气球》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热气球》教案《热气球》教案(通用6篇)《热气球》教案篇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用鲜艳的颜色画出热气球。

人教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烧水过程中的热传递》 单元教学规划 课时教案(含4课时)(含练习)

人教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烧水过程中的热传递》 单元教学规划 课时教案(含4课时)(含练习)

第一课时《壶是怎样传热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提升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2. 科学思维能力:通过理解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过程。

3. 科学知识积累:掌握热传导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同材质在传热性能上的差异。

4.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热传导的概念,认识金属、陶瓷等材料在传热过程中的作用及差异。

难点:通过实验设计,观察并解释不同材料对热传导速度的影响,理解并应用热传导原理于日常生活。

三、教学过程(一)、填空题:1、物体由于温度差别,会发生_____。

答案:热的传递2、在给金属加热时,热会沿着金属从_____的部分传向_____的部分。

答案:温度较高;温度较低3、像金属这样容易传导热的物体被称为_____,而像塑料、木头这样不容易传导热的物体被称为_____。

答案: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4、不需要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就能传递热量的方式是_____。

答案:热辐射(二)、判断题:1、用煤气灶烧水时,壶和水是同时热起来的。

答案:✘2、烧水时,水能热起来,是因为壶身将热量传递给了水。

答案:√3、用陶瓷杯装热水有利于保温。

答案:√4、烧开水时,水壶里的水传递热的方式属于热传导。

答案:✘(三)、简答题:1、为什么用金属壶烧开水?答案: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当我们在壶底加热时,金属壶能够迅速将热量从底部传导到壶身的其他部分,甚至到壶内的水中。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烧水的效率,还能确保整个壶身均匀受热,避免因局部过热而导致的损坏。

因此,金属壶是烧开水的理想选择。

2、在烧水过程中,壶身是如何传热的?答案:在烧水过程中,壶身的传热主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实现。

火源在壶底加热时,热量首先被壶底的金属吸收并升高其温度。

由于金属内部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热量会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壶底迅速传递到温度较低的壶身其他部位。

征友启事范文150字(实用3篇)

征友启事范文150字(实用3篇)

征友启事范文150字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联、启、征”等12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要学会与人合作,才能结交许多好朋友。

二、学习重难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的字。

领悟“征友启事”内容的不同,所引起不同的结果。

三、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在故事中我们知道了朋友是需要用心去结交,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

和朋友在一起学习、玩耍会怎样?有一只小牛它很孤单,也想交朋友,那它是怎么做的呢?(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及所引起的不同结果。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只有与人合作,才能交到很多好朋友。

(二)预习交流艹交流预习情况(三)自主学习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2、同桌分段朗读,不明白的字、词向同桌请教。

3、小组展示:(师范读、学生朗读、认字、词语)回归课文,小牛为了找朋友,它采取了什么办法?(贴征友启事)板书:第一次四、合作探究(师:小组合作,针对一个问题进行研究、讨论,讨论出结果由组员汇报)1、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找到朋友了吗?(生汇报)(出示课件)重点指导“兴奋”一词。

结果小牛板书:没有找到朋友。

这时小牛的心里是什么滋味?所以他找向老牛诉苦:那它是怎么说的呢?重点指导朗读(出示课件读出诉苦、失望、伤心)。

(师:第2个问题哪个小组来展示)2、小牛的第二张征友启与第一张有什么不同?动物们有什么反应?(课件出示两张征友启事的对比)找学生来读,找出不同。

(用“或者?或者?或者来说一句话)(师:第二张征友启事贴出之后大家的反应是:板书:第二次它们是怎么说的呢?课件出示,分角色演一演)最后小牛(板书:有了很多朋友)它们在一起非常开心、快乐。

(师: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呢?相信聪明、爱动脑筋的你一定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出示课件)五、课外拓展(老师带来了一篇和朋友的小故事,看你从中又学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板书:与人合作结交朋友)六、总结有了朋友你的生活就会充满乐趣,结交朋友时对朋友要求不要太多,条件不要过高,要学会与人合作。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文化自信:感受童话故事的特点。

2.语言运用: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3.思维能力:能根据描述展开想象,感受人物形象。

4.审美创造:能体会童话丰富奇妙的想象,感受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材分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回顾、交流读童话的一些阅读方法,最后提醒学生其他童话也具有这样的特点,阅读时要注意加以体会和运用。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

第一题安排了两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同义词微妙的差异。

第二题列举了描写冬天的三个句子,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来描写冬天,再照样子写一写其他季节。

“书写提示”通过安排做书签、写书签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书写方向、字间距及作者名字的位置等,增强语言运用的实践性。

“日积月累”安排了关于勤学方面的名言,供学生背诵、积累。

【教学目标】1.能联系课文回顾、交流童话的特点,在读童话时注意体会奇妙的想象,感受人物的形象。

2. 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3. 能体会不同的表达方法,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某一季节。

4. 学习在书签上书写自己喜欢的格言,了解竖写的规则。

5.积累有关“勤学”的名言。

【教学重点】1.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2.能体会不同的表达方法,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某一季节。

3.积累有关“勤学”的名言。

【教学难点】1.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2.能体会不同的表达方法,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某一季节。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联系课文回顾、交流童话的特点,在读童话时注意体会奇妙的想象,感受人物的形象。

2. 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一)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读读交流平台,回想一下:在《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这几篇课文中,最奇妙的地方是什么?生1:在《宝葫芦的秘密》这篇课文中,有了宝葫芦,要什么就有什么,真是太奇妙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从两只手互相搓一搓会热这一生活经验切入,目的是引发还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这一问题。

教材选择“加穿衣服让我们感觉热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

可能有少数学生会认为衣服可以给我们增加热量,即衣服能生热,但更多的学生会认为衣服本身是不会产生热量的,它所能起到的是保温的作用,即可以阻止身体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怎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教材的第二部分让学生经历一个思维论证及实验论证的过程,这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教师通过“衣服本身到底能不能发热你是怎样想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推理,学生在假设衣服能生热是正确的前提下,推理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结果,从而证明衣服是不会生热的。

光进行思维论证还不够,教材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

在众多的方案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评价。

当然,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同的小组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验证后,学生又会产生许多问题,让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对“冷”与“热”并不陌生,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应该不会有难度,但是对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热起来”的这一问题可能会考虑不全。

对于“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吗”这一问题的判断不会有难度,但是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当教师将他们认为比较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的时候,会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冲突。

而这种冲突就会成为教师有效引导学生思维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学科学,讨论使人们热起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思辨、验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用:温度计、毛衣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2.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
3.师生共同搓手,体验手变热的过程,并说感受。

(板书课题:热起来了)4.思考: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及原因
(一)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方法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讨论交流。

板书:
(1)晒太阳、烤火…
(2)吃食物
(3)跑步、跳绳等运动
(4)加穿衣服、盖被子
(二)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1.刚才我们讨论了很多使我们热起来的方法,那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2.讨论汇报。

板书:
(1)晒太阳、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2)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3)跑步、跳绳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4)加穿衣服、盖被子-----
3.我们多穿衣服身体为什么会热起来
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
(三)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小组讨论穿衣服盖被子能不能产生热,并通过实验验证想法。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
参考方案:利用毛巾替代衣服包裹课本,看一定时间里课本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步骤:
(1)将毛巾与课本叠好。

(2)将温度计玻璃泡轻轻插入叠好的毛巾中,并尽量避免接触其他物体。

(3)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毛巾中,不能取出来读数;
(4)读数时,做到实事求是,同一个人在同一个角度平视温度计;
(5)记录员、计时员和读数员要相互配合,实验完毕后整理好材料放在桌子中间。

(四)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得出结论:衣服不能产生热量。

(板书)
(五)延伸
引导学生认识到衣服是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只是起到保温的作用。

三、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热起来了
晒太阳、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跳绳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衣服不能产生热量,只是起到保温的作用。


实验报告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