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传统村落类型及特色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中传统村落类型及特色综述

摘要:关中地区传统村落形式较多,按照民居形式来分,可以分为“窑居”村落和“房居”村落。本文就关中传统村落的类型和各村落的空间环境特色进行了梳理、分析和对比。整理发现目前的研究更多的是深入到民居院落内部,对村落的整体结构、肌理研究不足。

关键词:关中地区;“窑居”村落;“房居”村落

1.关中传统村落类型

关中地区传统村落形式较多,按照民居形式来分,可以分为“窑居”村落和“房居”村落,“窑居”村落就是村落中建筑以窑洞为主,而“房居”村落则是建筑以“非窑洞”为主。地域分布上大体以渭河为界,渭河以北的渭北地区以“窑居”村落为主,渭河以南的关中地区则以“房居”村落为主。

1.1.窑居村落

关中窑洞民居主要分布在渭北台源,处于中国窑洞区划的陇东窑洞区,包括渭南市域北部、铜川市、咸阳市域北部、宝鸡市域西北部及甘肃省部分地区。渭北台源的窑居类型,囊括了窑居的三种主要类型,即下沉式窑洞,靠崖窑洞及独立式窑洞。从历史上看,该地区主要以下沉式窑洞最多(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其次是靠崖窑洞(主要分布在所有沟壑区及源区小型冲沟中),独立式窑洞略少。

1.1.1.下沉式窑洞村落

在渭北旱原无土坡可依的平地型地貌,民居形式以下沉式窑洞为主,即在平地上挖方坑,再在壁面上挖窑,坑底即为院落,而院中砌水池,以储雨水。这种窑洞的出现是由于所处地势平坦,无山可靠、无水可依,因此居民按照传统风水的思想在有限的自然条件里创造了理想住居的条件。这种窑洞由于造价低廉且离生产区很近,曾在渭北住居历史上广泛应用,是渭北具有代表性的住居形式,其中以淳化县的最为人所知。一般下沉式窑洞村落在选址上来说基本可以归类为平地村落类型。

1.1.2.靠崖窑洞村落

这种窑洞是由于渭北旱原因其黄土厚度分布不均匀,从十几米至几百米不等,在平原与台原的接壤地带存在着土崖这种地貌,由于黄土的垂直节理韧性强、土质坚硬,造就了这种土崖源壁几成90度角而不塌,因此在这里还依旧存在很多“靠崖窑”村落。其村落选址多依靠土崖塬壁,因此就选址来说,靠山窑村落属于山地村落,这种窑洞背靠塬面而面向阳,易受用地崖塬的限制,多因形就势按照源面的走势布局。大型的靠崖窑村落则沿山坡等高线呈阶地布置,这样一来,不但节省了房屋的水平占地面积而且在不宜耕种的山地腾出了生产用地,使其得到了利用。此类村落受地形影响的因素大,由于渭北大的台塬并不多,因此大多

1.1.3.独立式窑洞村落

渭北台源盛产煤炭的地区,粘土烧结砖方便,当地人便利用黄土的可塑性和青砖砌体发券的结构特性创造了一种不受地形限制,具有真正意义的掩土建筑形式。因为其在历史时期的特殊性,此类窑居村落研究不具有普遍性,以下不做详细说明。

1.2.房居村落

根据文献显示,在关中地势较低,雨水多的地区,房居就更适合居住,就不再适宜建窑洞。部分“房居”村落属于平地型村落,这类村落主要以“窄院式民居”为主,这种民居形式采用了中国传统合院式形式,房屋有分为双坡屋顶和单坡两种屋顶形式,单坡屋顶也就是在房子的一边起屋脊,另一边顺势延展,这是由于北方的房子需要更多的日照,因此房间的进深浅,半坡屋顶比较适合,这样也利于排水,这就是俗称的“陕西八大怪之房子一边盖”。

还有一种房居村落是谷地村落,这种村落一般小气候宜人,并且依山、临河,土地肥沃,与关中大多数干旱的地理条件不同,这是因为身处特殊谷地地形的原因。以韩城党家村为代表的大批韩城的村落很多都是谷地村落,这类村落大多呈集聚或密居的聚落形态,往往由于历史上是个战争频发的地区,因此出于防御的考虑则建村选址于谷地,并且村落空间形态紧凑。

在关中众多的村落类型中,尤以下沉式窑居村落和窄院式民居村落最具有特色,目前的研究也较集中于这两种村落类型。

2.关中传统村落特色综述

2.1.关中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特色

2.1.1.街巷空间布局特色

在关中的下沉式窑洞村落,由于村落形式的特殊受地形的限制小,除了线状的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之外,这些窑居的顶部都可称为“街道”可以行走。分析其空间机理特点则发现其由主要道路——“┃”和下沉式窑洞的院落——“■”以及洼地形成的绿化斑块——“面”构成。而“靠崖窑”村落街道依据塬壁形式展开成线式。

关中房居村落的街道曲折变化,可以总结为多个“卜”字组合而成。“┃”为线性街道,“`”为街道上宽窄变化形成的场所,也就是点线的组合形式。而街道的尽端往往是村落的地标建筑。

2.1.2. 院落空间布局特色

(1)院落空间比例

下沉式窑洞的主要空间特色为房屋掩盖在黄土之中,这样的形式既能令房屋受到充足的日照也能维持空间的良好微气候,院落一般为四方形或长方形,长宽比为1:2,高宽比约为1:1.2

而靠崖式窑洞一般建在南向塬壁上,尽可能的保证了窑洞的日照和采光及冬季的御寒。村落形式依山势而建,自然而灵活,窑居高宽比约为1:1。

宅院式民居长宽比一般都在4:1以上,比普通四合院民居的面宽窄而进深大,形成了狭长的空间。

(2)入口空间

下沉式窑洞的入口空间可归为“明”与“暗”两种类型,“明”是暴露在外的甬道形式,“暗”是指下挖的甬道形式,两种甬道形式都塑造狭长的空间,给心理造成了“抑—扬”的心理感受。

窄院式民居的入口空间分为两种,一种是大门开在中轴线上以各进院落的厅堂房门做为前后院落的联系,还有一种为大门偏向一侧开,正对厢房的山墙,将前后联系的甬道设置于偏向厅堂一侧,特点为较为独立但占地相比较大。

2.2.传统村落的民居形式特色

关中传统村落中的民居形式以窄院式民居以及下沉式窑洞为主,关中“窄院式”民居的布局形式,具有布局严谨,纵横贯通,层次分明等特点,窄院式民居的庭院空间较我国传统四合院略微狭窄,民居多沿街巷两测毗邻布置,分倒座临街和厦房临街两种外观形式,同时具有西北地区传统民居普遍的外观特点,较为厚重且封闭感强。下沉式窑洞也有单院窑以及串院窑之分,布局形式类似于四合院民居的几进院落,下沉式窑洞在地面上只能看到丛丛的树木,看不到窑院的全貌,窑洞外观特点也较为厚重,领域感、封闭感强。

2.3.关中传统村落的生态特色

关中传统村落在选址以及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生态特点,它们在多种人文及自然条件制约下选择了合适的地点,并不断的向前发展着。其中也记载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斗争历程。其具备明显的生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与自然共生——传统村落落空间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特征与所处自然环境特点有直接联系,依赖于自然而生存,人类的局部活动也影响自然环境形态的改变,在缓慢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活动主体的村落与自然空间磨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向前发展。

(1)在地貌环境上:下沉式窑洞村落与其他村落在地貌环境上差别很多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