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_教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为什么使用“恢复”而不用“加入’?(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2)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2、我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根本原因)(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3、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何意义?(!)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2)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4)有利于世界和平二、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持续恶化;台湾问题悬而未决;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相对衰落;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三、中日建交回顾历史,日本曾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日本为什么想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不计前嫌,伸出友谊之手,化干戈为玉帛?(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日本曾带给中国人民的是苦难和仇恨.但改善与日本的关系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更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引田中角荣的话设问:1、直接原因?2、此行目的?探究:联系热点: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是什么?中日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忽冷、忽热;最大的障碍是历史问题、领土问题(联系热点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过渡:所以70年代在这三方面的突破就为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
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一切的工作都要服务于这一中心,所以新时期我们的外交政策也随之进行了调整。
新中国的外交又打开了新的篇章——和谐之篇?四、新时期的外交“和而不同、和谐世界”这是孔子的理念,传遍五洲。
教学设计1: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引言部分是以历史照片并配以文字出现的,所表现的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这一历史瞬间。
这张照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照片中不同的人物表情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有什么影响,国际关系将有什么变化和发展?本课的重要内容包括三部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上的重大突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家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改革开放后,及时调整外交政策,坚持改革开放,维护世界和平,在国际舞台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时期外交卓有建树。
第一目“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应了解: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按照国际惯例公认的原则,台湾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代表已经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实的根据,应该立即从联合国所有机构中排除出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致电联合国要求取消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新中国的要求得到苏联、印度等国家的支持。
由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极力阻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新中国成立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联合国中逐年增加亚非会员国,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也越来越多,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1
1.讲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如“一国两制”政策在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中的应用。
2.介绍我国外交政策在实践中的主要成就,如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讲解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3.分析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我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辩证看待我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分析报告,深入探讨我国在某一国际事件中的外交策略和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选取一个我国参与的国际事件,如“一带一路”倡议、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分析我国在该事件中的外交策略、取得的成果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逻辑清晰、论据充分,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难点:理解这些事件对我国外交关系发展的意义,以及我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方面的政策措施。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成就。例如:“一国两制”政策在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今国际关系中有什么现实意义?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特别是“一国两制”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外交实践中的运用。
2.掌握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这些事件对我国外交关系发展的意义。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外交成就的相关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我国外交新局面的开创过程,分析外交政策背后的原因,评价外交成就。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取得的成就。
2.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情感与客观评价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外交新局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外交政策及其背后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书面测验、课堂问答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外交成就展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我国外交新局面的开创过程。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活动中,体验外交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及外交成就,特别是中美建交、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香港和澳门回归等重要事件。
难点:理解我国外交政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外交成就。
2.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外交动态,增强时代责任感。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我国的历史,对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在地理、政治等学科中也学习了一些关于国际关系和外交的知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了解国家的历史和外交政策具有较强的兴趣,尤其是对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就和地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大多数学生具备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部分学生需要在学习中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方式进行学习。
在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中日建交等重要事件。这些事件标志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堂检测:
1. 请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特点。
2. 请列举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哪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 请简述我国参加万隆会议的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开创外交新局面”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开创外交新出“开创外交新局面”重点,强调“开创外交新局面”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11.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2.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我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3. 访问印度和缅甸: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之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24_开创外交新局面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基本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基本过程、意义;中日关系改善的背景及过程、意义;新时期外交的建树。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指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图片、影视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获得知识;②创设情境,使学生感知历史。
讨论探究,升华认识;③归纳总结20世纪70年代中国三大外交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外交策略和外交智慧;②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局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③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三大外交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自觉认识到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是这一时期中国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保证,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责任感;④认识外交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将服从于国家总体战略和各项事业的需要。
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坚强的后盾。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
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影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中美寻求外交关系缓和意义重大。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转折和突破,也是震惊世界的大事。
美国孤立、遏制中国20年之久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开始出现了新局面。
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基本过程及意义,是理解中国外交胜利的一个关键。
教学难点:(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新中国与联合国合法席位之间的关系,必须补充资料,使学生掌握中国与联合国成立的关系、新旧政权更替与国家权利继承关系。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与当时国际形势变化有关,更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化有关,应补充资料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设计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设计第一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背景。
让学生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2 教学内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及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友好合作。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背景和基本原则。
学生参与讨论,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第二章:新中国外交的重要事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的重要事件。
让学生理解这些事件对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和国际地位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重要事件:如抗美援朝、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苏分裂等。
事件对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和国际地位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重要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和结果。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事件对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和国际地位的影响。
第三章:新中国的外交关系让学生了解新中国与主要国家的外交关系。
让学生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对外交关系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新中国与主要国家的外交关系:如美国、苏联、中国台湾、周边国家等。
新中国外交政策对外交关系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新中国与主要国家的外交关系及其发展变化。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新中国与不同国家的外交谈判,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对外交关系的影响。
第四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在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
让学生理解这些成就对新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4.2 教学内容:新中国在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
成就对新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新中国在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这些成就对新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第五章:新中国的外交经验与启示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外交经验。
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为今后我国的外交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教学设计11: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及基本史实,理解这是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材料与照片再现历史场景,进行历史回顾,并感受正在发生的外交活动。
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与学生一起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对中国和世界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知道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增强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状意识。
【学重点、难点】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请大家观看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找出它反映了我国50年代哪些外交成就?(多媒体放映:文献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学:(略)教师过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发达国家建立适应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合作关系,这是70年代以后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导入本课标题《开创外交新局面》(二)讲授新课问题情境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合作探究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说是“恢复”,而不用“加入”之类的说法?新中国成立时为何没有立刻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呢?师:请同学们思考: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说是“恢复”,而不用“加入”之类的说法?新中国成立时为何没有立刻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呢?学:(略)师: (总结)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新中国在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按照国际惯例,理应取得在联合国的代理权,但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敌视政策,并扶持台湾国民党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让他们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明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关注国家外交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6.教学评价方面,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7.针对学困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兴趣。可以采取个别辅导、小组互助等方式,助力学困生成长。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时事新闻为切入点,如我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外交活动等,引发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关注。
2.通过展示一些与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3.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必然选择?这一时期我国外交政策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必然选择?我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2.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外交政策调整所带来的成果,增强他们对我国外交事业的自豪感。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通过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外形势,分析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2.系统讲解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外交政策,如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外开放等,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1
-阐述中日建交的过程,以及其对我国外交新局面开创的贡献。
2.分析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如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政治经济需求等。
3.强调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利共赢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外交新局面的开创过程、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重大外交事件等。
3.鼓励学生关注现实,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分析我国当前外交政策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历史小论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强化史料教学,运用图片、视频、文献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外交事件,提高历史素养。
-精选典型史料,如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照片、中美建交的纪录片等。
-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培养他们的史料解读能力。
5.课后作业和评价:
-设计具有思考性的作业,如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外交政策演变时间轴等。
3.培养学生尊重和平、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观,树立正确的外交观念。
4.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我国外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外交新局面的开创过程,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对我国历史发展脉络有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新局面开创过程有一定认识,但可能对具体事件、外交政策调整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讲述了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在近代前期与西方列强的斗争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外交策略以及涉及的历史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了解到中国外交政策形成的背景与原因,以及中国如何迎接外来文明的挑战和如何应对列强意图的变化。
同时,也能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外交政策所面临的双重压力:国内与国外。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历史与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2.理解中国在近代前期与列强的斗争中采取的外交策略,并体会这些策略的历史意义;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理解中国在与列强的斗争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外交策略。
难点1.深刻理解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双重压力;2.理解中国复杂的外交政策形成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诱发学生对近代中国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2. 基础知识梳理利用工具书,重温中国在近代前期与列强的斗争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外交策略及其历史意义。
3. 深入课文结合课本,展开深度分析,了解中国复杂的外交政策形成过程,并理解外交政策背后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4. 课堂互动集体探讨:是否存在中国在与列强的斗争中所采取的一些不当或者错误的外交策略?5. 课堂小结总结全文,澄清内容和思路,强化教学效果。
五、教学方法1.合作式学习法;2.竞争式学习法;3.讨论式学习法;4.课堂辩论式学习法。
六、教学资源网络资源、教学文本及工具书等。
七、教学评估1.教师巡视;2.学生互评;3.小组评测;4.个人总结。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和历史事件掌握的不是很熟练,对理解教学内容有一定阻碍。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在介绍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多给学生一些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外交政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进而理解外交政策的执行。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设计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2)掌握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掌握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2)运用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外交事业自豪的情感。
(2)树立学生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外交事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内容?请大家简要回顾一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2)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外交事业的影响。
4. 史料分析:(1)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中的信息。
5. 课堂小结:(2)强调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重要意义。
6. 作业布置:(1)请学生绘制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的时间轴。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后评价:1. 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的熟悉程度。
3. 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外交事业自豪的情感态度。
六、教学内容: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2)掌握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历史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外交事件背后的历史规律。
3.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逐渐上升的原因,以及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和意义。
2.重大外交事件对我国外交事业的推动作用。
3.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外交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难点知识。
3.作业设计:
(1)课后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外交政策发展变化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设计一份关于重大外交事件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外交成就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教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作业质量:要求字迹工整,论述清晰,注重史实依据,体现自己的思考。
3.作业评价: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过程和影响;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重大外交事件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2.难点:理解外交政策调整背后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因素;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等外交政策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把握外交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二)教学设想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我会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习题:
1.列举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取得的三项重大外交成就,并简述其意义。
2.分析我国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事件中的外交策略。
3.结合邓小平外交思想,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外交政策的认识。
学生完成练习后,我会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以下重点:
1.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在外交实践中的运用。
3.重大外交事件的基本过程、成果和意义。
最后,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我国的外交动态,将所学知识与国际形势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现实关注度。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简要回顾改革开放初期的国际背景,分析我国在这一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详细介绍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如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并解释这些原则在外交政策调整中的具体应用。
3.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重大外交事件的基本过程、成果和影响。
(一)导入新课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推荐五篇]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推荐五篇]第一篇: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
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中国新时期外交建树的具体活动,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过程和方法运用历史资料和历史照片,创设和再现历史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情境之中,体验与感悟历史。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等教学方式,对相关的史实进行梳理和归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历史线索和基础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局面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局势,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重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影响【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首先先来见证中国外交的两件大事:2014年11月联合国通过朝鲜人权决议案,中国等投反对票;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今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
那么我们不仅要思考:新中国是何时能在联合国合法的行使自己的表决权,中美两国又是何时能进行这种友好的国事访问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今天的内容。
(过渡)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国的外交形势比较严峻,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夹击下中国的外交陷入困局,那么我们又是如何打破困局实现拨云见日呢?(多媒体展示):第一篇章:拨云见日教师: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首先拨云见日打破困局的是我们恢复在一个国际组织的合法席位,即联合国。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教材分析《开创外交新局面》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内容。
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70年代的外交成就以及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建树。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在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基础上,中国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得到提高。
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内容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外交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
探究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中国新时期全方位外交之间的联系。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3、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图表掌握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打开新局面的原因及三大重大外交成就之间的相互关系。
(2)在师生对话中,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理解历史事件的实质。
由历史材料和图片引出历史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进入到70年代,中国外交局面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这个时期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怎样取得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和探究的主要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7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b. “一国两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重要外交理念在我国外交事业中的应用。
c.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重大外交事件的影响。
2.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师对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我国外Biblioteka 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2.强调邓小平理论在外交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及“一国两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重要外交理念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和国际视野。
3.针对本节课学习的“一国两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重要外交理念,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撰写一篇案例分析,字数在800字左右。
4.制定一份关于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策略建议书,要求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字数在800字左右。
5.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我国外交事业的新闻报道或时评,挑选一篇进行深入阅读,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读后感,字数在600字左右。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事业有一定了解,但在细节上可能存在知识盲点。此外,学生在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时,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基础知识巩固。针对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设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脉络,强化对重要外交事件、政策调整的记忆。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优秀教学案例1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过程和成果,掌握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
2.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了解其主要外交活动和成就。
3.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关键历史事件,评价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意义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案例中,我将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过程和成果,通过分析关键历史事件,使学生掌握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同时,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讨论、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视频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此外,通过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教师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巩固记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5.教学方法多样化:本节课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案例亮点的重要性,它是体现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本节课中,我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同时,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反馈,关注他们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总之,我将竭尽全力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富有挑战性、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的新时代青年。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及其特点;2. 掌握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3. 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新中国外交的历史背景;2. 分析相关历史事件,探讨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调整过程;3.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新中国外交的成就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新中国外交成就感到自豪的情感;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认识外交政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历史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及其特点;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三、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评价。
四、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相关历史资料、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引发学生对新中国外交的关注。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及其特点。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历史事件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过程及其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新中国外交的成就和影响。
6. 拓展延伸: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当前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
7. 布置作业:8.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活动的了解程度、对外交政策调整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评价的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七、教学拓展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如《新中国外交纪实》等,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新中国外交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整体设计本课概述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不断开创外交新局面。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包括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并于1979年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迎来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思路设计教学思路(1)重点讲清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并帮助学生理解其背景。
(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通过史实再现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
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难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新时期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为主,采用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新时期中国重要外交活动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1)结合时政热点和国内外背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把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引导学生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的事物中寻找突破口。
学会运用联系的方法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认识把握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以及他们的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教学设计导入设计导入多媒体放映“文献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师生互动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不断取得外交新成就,大家所看纪录片的片段描述了哪些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20世纪70年代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成就、新变化。
导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继续敌对等原因,中国外交遇到了波折。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国外交终于闯出险滩,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突破:重返联合国舞台、中美关系坚冰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等。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打开外交新局面。
推进新课问题情境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师生互动请同学们思考: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说是恢复?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联合国?当时代表中国的是哪个政府?(新中国成立时,美国执行扶蒋反共政策,一方面对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和军事上包围,另一方面它还在国际舞台上打压中国的外交空间,支持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所以未恢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阻挠。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国际政治组织,1945年由中、美、苏、英等50个国家组成。
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1.未恢复的原因合作探究: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呢?(一大批亚非拉新独立的国家成为联合国成员国,中国政府积极发展同它们的关系,这些国家积极赞成中国进入联合国。
美国感觉已经无法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但是,美国就此甘心失败吗?(不是,美国抛出了“双重代表权”的方案)什么是“双重代表权”?(同意北京和台北都拥有席位)其实质是什么?(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好,一针见血。
它当然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
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向他表明了中国的严正立场:第一,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第二,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国民党断交;第三,不参加任何“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
2.恢复(用多媒体设备演示)1971年9月20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开幕,中国代表权问题再次成为会议的焦点。
在经过长达一周的辩论以后,10月25日晚,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代表的提案进行了投票表决,结果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联大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这一提案的通过成为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美国在联合国“最惨重的失败”。
同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11月15日,以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大会。
人逢喜事精神爽,“乔老爷”潇洒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形容为“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
多媒体显示:拓展探究: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之类的说法?(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初期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教学过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历史意义过程评价: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它表明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普遍认同,有利于中国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使美国不得不重视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从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渡:中国虽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中美关系将如何发展呢?问题情境2:中美关系正常化多媒体显示:历史短剧:学生表演历史短剧(一人饰尼克松,另一人饰周恩来)(旁白:当“空军一号”降落在首都机场后,尼克松总统第一个出现在机舱口,当他下到一半时周恩来才鼓掌欢迎。
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快步走向等候的周恩来总理,伸出了双手,周恩来站在原地与之握手)“周恩来”: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尼克松”:I am very happy.(旁白:在后来的《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写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
……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师:刚才大家看了这个短剧,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尼克松下飞机后主动伸出手,这是因为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期间,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下令不允许同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握手,因此尼克松对这次握手进行了精心设计。
在周总理说话之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说:“I am very happy.”意思是美国现在愿意同中国交往。
1.原因合作探究:美国从最初遏制新中国到现在愿意同中国交往,这是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从美国方面来看,一是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二是当时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三是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教师追问:分析得很好。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又为什么想同美国这个夙敌改善关系呢?学生回答:从中国方面去讲,主要是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苏关系恶化;还有为了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规律总结:总之,中美双方都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走上了恢复和发展双边关系的道路。
中美关系是如何实现正常化的呢?2.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有关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史实,进行总结。
1971年4月,“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
过程评价:“乒乓外交”可以说是“小球转动大球”,表明中美关系正常化进入了试探、初步接触阶段,打开了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了准备;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表明了它的立场,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最终目标是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这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大突破阶段;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
师生互动师:中美关系走到今天,时有波折,请问阻碍双方关系顺利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生:台湾问题。
教师评价:是的,台湾问题可以说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也是中美关系远近亲疏的决定性因素。
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于长期以来一直惟美国马首是瞻的日本会不会产生影响?问题情境3:中日关系正常化师生互动师:新中国成立以后,日本政府一直追随美国。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消息,对日本政府以极大的震动。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说:“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
”为什么这样说?生:①中美关系的改善。
②日本与中国有友好的历史传统。
③田中角荣首相采取了推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方针。
教师评价:对,还有日本友好党派和团体的努力等。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这就结束了近百年来存在于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为两国关系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先后有28国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解铃还需系铃人”,20世纪50年代美国孤立中国的僵局最终打开了。
规律总结: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于各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教学过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变化?发挥了什么作用?问题情境4: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目标过程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内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作为保障。
对外关系方针的调整,反映了国内工作重点的转移;另外,从国际上看,美苏争霸处于势均力敌状态,双方谁都不敢轻言战争;第三世界不断发展壮大,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各国人民要和平、谋稳定、求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
多媒体显示:邓小平说:“我们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在讲空话,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当然也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的需要。
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
”从材料得出邓小平为我国新时期的外交工作指明了基本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新时期的外交思想和策略,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和有利的国际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