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简答题集锦第一章(河北省对口高考)
题库-旅游概论-第一章
试卷说明(四类题型,满分一百分)一、单项选择题(6x3’=18分);共六题,每题三分,共十八分二、填空题(22x1’=22分);共二十二个空,每空一分,共二十二分三、判断题(15x2’=30分);共十五题,每题两分,共三十分四、简答题、论述题(共30分)第一章重点:旅游的定义、旅游活动的特点、按旅游活动内容划分的类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种活动属于旅游()☆☆AA. 全国各地方来宿迁参观园博会B. 农民异地打工C. 台湾同胞回大陆定居D. 外籍教师来学院任教2.下列不属于“艾斯特”定义旅游的特点之一的是()☆DA.异地性 B. 非就业性C.暂时性D. 多样性3.旅游活动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涉及面有限的复杂性社会活动B.涉及面极其广泛的综合性社会经济文化活动C.涉及局限于经济的文化的现象D.涉及面极其广泛的狭隘性社会政治经济活动4.下列不属于旅游活动的特点之一的是()☆☆DA.审美性 B. 暂时性C. 非就业性D.独特性5.下列属于事务旅游的旅游类型是()☆BA.猎奇型旅游 B. 公务会议旅游C.度假观光旅游 D. 绿色生态旅游6.不属于国内旅游的旅游活动是()☆CA.沭阳-泗洪游 B. 宿迁-海南游C.宿迁-港澳游 D. “河西走廊”游7. 下列不属于按旅游活动内容划分的旅游类型之一的是:()☆A A.国际旅游 B. 购物型旅游C.休闲型旅游 D. 猎奇型旅游8.下列关于旅游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A.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空间活动;B.旅游是人类的一项暂时性活动;C.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D.旅游是是一种涉及面非常专业的政治现象9.下列不属于按费用来源划分的旅游的类型是:☆BA.自费旅游 B.包价旅游C.公费旅游 D.奖励旅游10.下列不属于按旅游范围划分出来的国际旅游类型的是:☆☆CA.跨国旅游 B.洲际旅游C.出境旅游 D.环球旅游二.填空题1.自1982年,我国旅游行业最高管理机构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_”。
《旅游概论》第一章试题
《旅游概论》第一章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1----5为单选;6----10为多选)1、采猎生产活动受________的影响最直接。
A、社会生活B、自然环境C、经济条件D、人类意识2、__________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A、农民B、人工业者C、牧民D、商人3、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__________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中期C、原始社会末期D、奴隶社会4、以下属于旅游的是________A、远古人狩猎迁徙B、乞丐沿途要饭C、帝王巡游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5、_______近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一项经济产业。
A、19世纪上半叶B、19世纪下半叶C、20世纪初D、二战后6、旅游活动追求的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包括________A、人身的自由感B、精神上的解放感C、选定需要的满足感D、人生的幸福感7、以下能说明旅游具有季节性特点的有________A、暑假学校组织老师去旅游B、国庆假期为称为“黄金周”C、旅游者出游随季节改变呈现一定的规律性D、北京香山秋天旅游的人最多8、以下属于新型旅游的是_________A、乡村旅游B、购物旅游C、工业旅游D、生态旅游9、以下关于世界旅游组织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A、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B、总部在印度马德里C、现有正式会员106个D、我国于1983年被接纳为会员10下列关于世界古代旅行和旅游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A、在文明古国中兴起B、最早的旅行者目的在于宗教朝圣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是第一个走完丝绸之路的人。
D、古代旅行和旅游与近代旅游的分界线在1841年二、判断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1、旅游是在人类产生的同时而产生的。
()2、商务旅游属于旅游。
()3、旅游的消费是比一般的生活更高级的消费形式。
()4、旅游的广泛性特点只有在现代社会才得以充分的体现。
()5、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原名为亚洲和太平洋旅游协会。
旅游概论简答题集锦第一章(河北省对口高考)
旅游概论简答题集锦(高考总复习)第一章一、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简答)答:旅游是人类自身的进化和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产生的,其基础条件是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和进步。
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文化意识和经济条件成熟的结果。
二、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什么?(简述)答:1、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2、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⑴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⑵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逐渐转化成商品,商业便应运而生了⑶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⑷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⑸“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3、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
4、虽然旅游古已有之,但决非有了人类就有旅游。
旅游是人类进化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
三、为什么说旅游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答:旅行是重于行,即赶路到达某处;旅游是重于游,但也是一种行。
旅行时欣赏景色便衍生出旅游,因此旅游孕育于旅行;但是旅游是以美景为目的地,旅行是以终点为目的地,因此旅游不同于旅行,脱胎于旅行之外。
四、什么是旅游?旅游与游览、旅行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区别:1、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步移景异”功能和动与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2、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其目的广泛。
3、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的旅行与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联系:1、旅行是旅游所凭借的手段和前提;2、不受功利约束的游览才是旅游的目的和内容;3、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旅游。
五、旅游是非功利性的,为何又有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等称呼,其根据是什么?答:这是指旅游的概念具有包容性(外延性)。
旅游概论第一、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旅游的定义、特点和类型一、单项选择题1.托马斯·库克首次出于商业性目的组织团体消遣旅游活动是在()A.1841年 B。
1845年C.1855年 D。
1872年2.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
库克旅行社成立于()A.1841年B.1845年C.1865年D.1872年3.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 )A。
《易经》 B.《诗经》C。
《左传》 D。
《悲哉行》4.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了解和接触的需要促发产生的一种()A.休闲活动 B。
度假活动C.观光活动 D。
经济活动5。
最普通、最常见的旅游类型是( )A。
观光型 B。
度假型C。
商务型 D。
宗教型6.属于特种旅游活动的是( )A.观光旅游B.度假旅游C。
奖励旅游 D.生态旅游7。
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最更本的差别在于()A。
消费程度 B。
逗留时间C.跨越国界 D。
便利程度8。
旅游活动要素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A。
食 B。
住 C。
行D。
游 E。
购 F。
娱9.在伦敦接待的旅游者中,93%的人都前往特拉法格广场游览,83%的人都前去白金汉宫观看皇家卫兵换岗,这说明旅游具有( )A.普及性 B。
持续性C.地理集中性 D。
大众性10.旅游活动最根本的两个特征是()。
A 社会性和文化性B 异地性和暂时性C 多样性和娱乐性D 经济性和政治性二、填空题1.( )是古代旅行活动中最普遍、发展最早的类型之一。
不但参与人数多,涉足区域广,而且贯穿于整个古代时期。
2。
我国汉代时起开辟的( ),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3.公元851年出版的( )是阿拉伯人最早记载中国和印度沿海情况的文献。
4.巴图特在外旅行长达38年之久,约于1345——1346年间到中国,著有( )。
5。
18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在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卢梭等的影响下,掀起了( )的热潮。
6.把自己14年的旅行见闻写成《佛国记》的()是中国僧人赴印度留学的先驱.7.被誉为日本“律宗太祖"和中国“过海大师”的唐代高僧是()。
旅游概论第一章带答案
<<旅游概论>>第一章自测题答案一. 填空题:1.旅游活动经历了一个从萌芽、产生、发展而日渐成熟的过程。
2.旅游是从迁徙活动中孕育又从其中分离出来的。
3.迁徙与旅行有着共同的外部特征-- 空间移动。
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自然,后者是自由行为。
4.西方语言中,“旅游”一词最早见于1811 年英国出版的《牛津词典》。
5.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
6.“旅游”一词中国最早见于南朝朝诗人沈约的<< 悲哉行 >>一诗。
7.旅游具有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消费属性。
8.旅游主体是,具有社会特征。
二.选择题:1 ( C )开创了旅行的先河:A“采猎人”B奴隶主C商人D统治阶级2 ( D ) 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A“采猎人”的迁徙活动B 旅行观念的产生 C 经商旅行 D 享乐旅行3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语言中普遍使用的旅游一词是( A )A tourismB travelC journeyD tour4.来自五湖四海的北大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北京故宫参观的行为属于( A )A旅游 B 游览 C 旅行D享乐旅行5“山水无绿不成景,风景无文没有情”说明(B )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A、旅游者B、旅游资源C、旅游设施D、管理服务6、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是( C )的产生。
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旅游业7、旅游从业人员的言谈举止都会表现出一国居民的文化素养,说明(D )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A、旅游者B、旅游资源C、旅游设施D、管理服务8、在泰国曼谷的皇恩大酒店的大厅中供奉着象面菩萨(泰国佛教中的菩萨)。
这说明旅游具有( A )A、文化性质B、经济性质C、社会性质D、季节性质9、根据区域划分,国际旅游可以分为( D)A、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B、、过境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C、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D、跨国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10、不属于区域性旅游的有( D )A.上海组织的苏州三日游 B.重庆组织的九寨沟五日游1命题教师:徐红慧C. 厦门组织的武夷山七日游D.重庆组织的海南五日游11、下列哪些属于公务型旅游( C )A、会议旅游B、奖励旅游C、购物旅游D、商务旅游12、以下( A )不是按照旅游目的来划分的A、国内旅游B、宗教旅游C、购物旅游D、会展旅游13、旅游基本属性不包含( B )A、社会属性B、消费属性C、季节属性D、综合属性14、国内旅游可以划分不包括( C )A、全国性旅游B、区域性旅游C、度假保健型旅游D、地方性旅游15.国际性最高权利决策机构是( B )A、世界旅行社协会B、世界旅游组织C、国家旅游局D、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三.判断题(13分)( √)1.人类具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迁徙活动。
《旅游概论》第一章测试题
《旅游概论》第一章测试题姓名学号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
A.德国的《国家科学词典》B. 1931年的《辞源》C.1959年的《现代汉语词典》D.1811年的英国《牛津字典》2,以下不属于全国性旅游的是()。
A. 上海组织的苏州三日游B. 广州经桂林、西安、北京、上海的旅游C. 北京经南京、上海、杭州、福建武夷山的旅游D.四川经云南、湖南、杭州的旅游3,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是()。
A.观光旅游B. 会议旅游C.度假旅游D. 宗教旅游4,以下的情况中,属于旅游的是()A. 从四川迁到广州定居B. 去云南做生意C. 去九寨沟观光D. 德国大使来中国居住了五年5,()开创了旅游的先河。
学者 B. 工人 C. 商人 D. 帝王6,世界上最常见、最普遍的旅游形式是()。
生态旅游 B. 商务旅游 C. 宗教旅游 D. 观光旅游7,最古老的旅游形式是()。
度假旅游 B. 宗教旅游 C. 商务旅游 D. 团体旅游8,以下旅游不属于洲际旅游的是()。
A. 美国人到北京旅游B. 中国人到长城参观C、日本人来中国参加广东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D. 你和父母去罗马旅游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旅游是人类进化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故有了人类就有了旅游享乐旅游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旅游意义和本质特征的古代旅游活动C. 旅游的本质是寻求精神上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D.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成立于1951年,出版发行了《旅游评论》10,国际旅馆协会的总部设在()。
A. 巴黎B. 西班牙C. 日内瓦 D 马德里11、号称世界旅游王国的西班牙,每年接待几千万的国际旅游者,大多数属于游海滩、寻阳光和海水浴等旅游。
A、观光B、度假C、商务D、专项12、1998年6月25日——7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游览了西安兵马俑、北京故宫长城、桂林七星岩等景点,属于:A、观光旅游B、专项旅游C、新型旅游D、跨国旅游13、尽管各人的旅游动机不同,旅游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但其追求身心的愉快,想获得最大的精神享受确是一致的。
旅游概论题型训练——简答题、论述题答案汇总.doc
2006届旅游管理单招班单招考试《旅游概论》题型训练-——简答题、论述题答案汇总第一章:旅游的产生及科学概念1."迁徙”与"旅行”的异同点是什么?a)相同的外部特征:空间转移;b)“迁徙”是早期人类为了生存而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自然行为”;c)“旅行”是人类社会进化到一定阶段、具有明确目的的意识的一种“自由行为”。
2.为什么不直接称为旅游而称为“享乐旅行” ?a)可以体现从迁徙到旅行至旅游发展演变过程的逻辑联系;b)早期人类的享乐旅行活动往往和某些具体功利性目的结合;c)因为在“旅行”这个称谓出现以前享乐旅行就已经存在。
3.旅游产生的基础条件有哪些?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4.西方最具权威性的“旅游"的定义是什么?它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a)瑞士的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在他们合著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中所下的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赚钱活动。
b)优点:指出旅游的某些基本特征,如综合性、异地性、业余性、暂时性。
c)缺点:把“昼游夜归”(即不在外过夜)和商务旅游排除在外,而且难于把一般的出差旅行和具有消遣性的游览观光加以区别。
5.旅游与旅行、游览有什么联系与区别?a)旅行是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
它的目的广泛,包括为就业或商贸活动、求学、迁居,或其他具有明确功利目的所必要的旅程。
当然,也包括为了到异地进行游览参观活动所作的旅行。
b)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旅游”是以旅行方式到异地(离开常住地)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因而必然的要与自然的、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c)游览既可以在常住地也可以在异地进行。
d)只有旅行,而没有游览构不成旅游;而没有以旅行为前提的游览也仅是游览而不是旅游。
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旅游专业理论试题往届题·_
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旅游专业理论试题往届题·_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旅游专业理论试题往届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八道大题,共240分。
2.答题一律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中,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03年我国爆发的非典疫情,使旅游业遭受了灭顶之灾,这体现了旅游业的特点。
(A)A.敏感性能超群B.依赖性C.带动性D.替代性2.历史上第一个完整走丝绸之路全部行程的人是(A)A.马可·波罗B.穆罕默德C.玄奘D.张骞3.客房的清扫、对客服务等属于(C)A.间断性工作量B.固定工作量C.变动工作量D.工作量定额4.一切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D)A.诚挚待客B.遵守纪律C.自洁自律D.热爱本职5.不太注重造型,却很注重营养,求新求快,是烹饪的特点。
(B)6.餐饮服务只能通过就餐客人购买、消费、享用后得到的亲身感受来评价其好坏,这是餐饮服务的特点。
(A)A.无形性B.一次性C.直接性D.差异性7.我国最大的瀑布是(A)A.贵州的黄果树瀑布B.黄河壶口瀑布C.长白山瀑布D.雁荡山的大龙湫瀑布8.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科教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的是(A)A.山东泰山B.安徽黄山C.福建武夷山D.四川峨眉山9.建于我国的迪士尼乐园已经开园迎接四方游客。
(C)A.深圳B.澳门C.香港D.珠海10.我国居民现在长距离旅游时选择的交通方式是(B)A.飞机为主B.火车为主C.汽车为主D.轮船为主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的是(C)A.真诚B.讲效率C.随时做好服务准备D.做好“可见”服务12.饭店培养、造就合格员工的最佳时机是(B)A.入店教育B.岗前培训C.日常培训D.发展培训13.性格与兴趣、能力、气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但是起核心作用。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试题有答案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试题有答案1、旅游的本质属性是()A消费B娱乐C休闲D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2、旅游的本质属性与()密切相关。
A经济B文化C政治D社会3、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的。
A功利性B非功利性C物质性D无限制性4、旅游的本质属性与()密不可分。
A环境B人文C自然D经济5、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的。
A主观的B客观的C单一的D固定的6、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的。
A消极的B积极的C无意义的D无价值的7、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的。
A文化的B经济的C政治的D自然的8、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的。
A多元的B单一的C静态的D动态的9、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的。
A开放的B封闭的C有限的D狭隘的10、旅游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人类对()的追求。
A自由、平等、和谐、幸福B物质、钱财、地位、权力C荣誉、名望、地位、权力D享乐、刺激、娱乐、消遣二、___答题1、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为什么说旅游是非功利性的?2、旅游的本质属性与哪些方面密不可分?请举例说明。
3、旅游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人类对什么的追求?为什么说旅游是多元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DCBBABABC6-10BACADAAA二、___答题1、答:旅游的本质属性是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
旅游是非功利性的,是因为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而非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或者其他功利目的。
2、答:旅游的本质属性与人文、自然、经济、环境等方面密不可分。
例如,旅游活动中的景点、文化遗产、风俗惯等都是人文因素,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也是旅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同时,旅游还涉及到交通、住宿、餐饮等经济方面的因素,同时也需要考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答:旅游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人类对自由、平等、和谐、幸福的追求。
旅游是多元的,是因为旅游的目的和内容各不相同,旅游活动的形式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旅游的多样性反映了人们对不同需求的追求和满足。
1、旅游具有经济属性,因为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花费金钱,享用别人的劳动成果。
河北省对口升学旅游概论简答题集锦
河北省对口升学旅游概论简答题集锦第二章旅游简史一、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近代旅游与古代旅游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特征?答:参照世界历史的分期,世界旅游历史可分为古代旅行和旅游、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三个时期。
1、古代旅行和旅游(1841年以前)的特征:⑴古代的旅行、旅游动机更多的与物质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联系。
因而,古代旅行、旅游活动往往与通商贸易、宗教旅行以及奴隶主、封建帝王的巡游活动相结合,其中,宗教朝圣占远行游历的较大比重⑵以欧洲人为代表的探险、考察旅行相对发达,但具有物质占有和殖民文化倾向。
2、近代旅游(1841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具体特征:⑴旅游者人员构成的多层次。
⑵旅游动机中消遣娱乐成分增多。
⑶旅游活动空间的拓展。
⑷随着旅游业的问世,在旅游保障制度层面上也开始全面推进。
⑸旅游业产生了一定的关联带动效应。
二、近代旅游业四大刺激因素几个因素的特点。
答:1、技术因素:它是方便旅游和克服对远程旅行的恐惧心理障碍的首要条件。
2、经济因素:它是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的决定条件之一。
3、社会因素:它是刺激人们外出旅游的“推”、“拉”因素。
4、价值因素。
价值观念是人们旅游需要的形成与旅游动机确立的核心因素。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主要是两大决定因素,一是相对持续的和平大环境;另一个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功。
前者是后者的先决保证条件,后者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战后,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科学进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而引起的,表现在:第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要求。
第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旅游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现代旅游的最大特点是群体性、大规模,这就必须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作后盾。
现代旅游的另一个特点是要求食、住、行、游、购、娱一体化。
旅游学概论复习简答题
一、国内外对旅游的各种定义有什么共通之处?国内外学术界以及组织机构对旅游的各种定义均是在旅游活动丰富化以及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中,为了开展对各种旅游现象与关系的研究而对旅游内涵所作出的阐释。
从各类定义的表述中也透射出旅游的丰富内涵,虽然表述各一,但有着共通之处,主要是:(1)旅游活动是旅游者实施的。
无论定义中是否提到旅游的基本要素,但旅游行为都有着实施主体——旅游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产生其他一切现象与关系的根源。
同时旅游者旅游的目的有多种,有的定义将其概括为文化目的,有的定义概括为休闲娱乐健身等目的,但均不是就业或者离开居住地的定居目的,在这一方面,国内外的解释是有共识的。
(2)旅游活动是有着特定对象的,也称为旅游客体或旅游资源。
旅游客体是旅游活动的另一个基本要素。
通常意义上的旅游客体是指各种旅游资源,旅游者凭借对旅游资源的欣赏、利用等,实现旅游的目的。
旅游活动的展开,离不开旅游客体。
各种旅游定义中无论是对旅游目的的解释,还是对旅游行为的解释,均是与旅游客体分布不开的。
(3)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是在不同于居住或工作环境的地点完成的。
对于这一点,国内外各种观点也已达成共识,即旅游是离开长住地、前往异地(无论距离长住地多远)的旅游者流动行为。
(4)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实施和旅游目的的实现是依托旅游媒介即旅游业来完成的。
各种定义中虽未明确表述,但却内涵其中。
旅游媒介是旅游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通过对旅游基本概念的分析,可以明确: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媒介构成旅游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
旅游是人们在具备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前提下,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前往异地,利用旅游资源与设施,以满足精神与物质需求的活动。
二、旅游活动的类型可分为哪几种?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贸易的发展、社会科技文化交流的增多、旅游规划以及宣传活动的丰富,加上旅游者经验日益丰富化、旅游区域可进入性的提高以及旅游购买能力的增强,世界范围及区域范围的旅游活动日益频繁,旅游者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对口专业旅游概论试题及答案
对口专业旅游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旅游的定义是什么?A. 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而进行的短期旅行B. 长期居住在外地C. 仅指商务旅行D. 仅指休闲旅行答案:A2. 旅游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短期性和异地性B. 长期性和异地性C. 短期性和本地性D. 长期性和本地性答案:A3. 旅游目的地通常具备哪些特征?A. 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B. 只有自然风光C. 只有历史文化D. 以上都不是答案:A4. 旅游产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增加就业机会B.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C. 提高国际形象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旅游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B. 保护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C. 增加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收入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6. 旅游的三大支柱产业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旅行社业、酒店业、交通业7. 旅游市场细分的依据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答案:地理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因素8. 旅游规划中,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保护应采取_______和_______的策略。
答案:预防性、补救性9. 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创新性、多样性、可持续性10. 旅游服务的质量标准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三、简答题11. 简述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
答案: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市场导向原则、资源保护原则、社会参与原则和经济效益原则。
12. 旅游业如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答案:旅游业通过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同时,旅游业还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四、论述题13. 论述旅游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河北省对口高考旅游专业考试大纲《旅游概论》部分
(一)旅游概述1.了解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条件。
2.掌握旅游的定义。
3.理解旅游和旅行、游览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理解并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特点及其按游览区域和旅游目的划分旅游类型(能举例说明)。
5.了解旅游组织的形式。
(二)旅游简史1.了解世界旅游历史在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
2.掌握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及各因素的特点。
3.掌握托马斯•库克的六大贡献。
4.掌握二战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5.了解中国古代旅行、旅游历史发展时期及各时期特点。
6.掌握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大体经历哪几个阶段。
(三)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2.掌握旅游者的概念及产生旅游者的条件。
3.掌握旅游者的类型、了解旅游者的基本要求。
4.理解并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含义。
5.掌握旅游资源的类型、功能及特点。
6.理解主题公园的概念,掌握特点及典型代表。
7.掌握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了解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形式。
8.掌握旅游业的概念、性质、特点,了解其作用。
(四)旅游业的构成1.掌握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2.掌握旅行社的概念、作用、类型及经营范围、职能和业务。
3.掌握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概念及缴纳标准。
4.了解旅游交通的概念、特点、作用、类型。
5.掌握旅游饭店概念、类型、等级及旅游者对饭店的要求。
6.了解旅游者对旅游区的要求。
7.掌握旅游购物品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8.了解旅游购物的作用。
9.掌握旅游娱乐业设施分类、作用。
(五)旅游市场1.了解旅游市场的概念和形成条件。
2.掌握旅游者流动的规律。
3.理解旅游市场的划分标准。
4.掌握我国旅游市场的分类。
(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1.了解生态旅游的概念,掌握其特点。
2.了解生态旅游的发展原因、原则。
3.了解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
4.了解生态旅游的类型。
5.了解生态旅游的意义。
6.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目标和措施。
(七)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试题有答案
旅行概括第一节旅行的定义和内容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出门旅行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A旅行B购物C娱乐D旅行2、小放暑期到济南姑姑家玩,趁便赏析了趵突泉和大明湖,这属于()A旅行B旅行C旅行D娱乐3、旅行的前提和手段是()A旅行B旅行C住宿D娱乐4、以下属于旅行的是()A 远先人打猎迁移B 乞丐沿途要饭C 帝王巡游D 阿波罗号飞船登月5、旅行的实质是()A 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感觉的特别经历B 特别生活经历C 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感觉D 追求人身自由感6、旅行定义发展的产物是()A社会B文化C历史D政治7、吃住行游购娱六因素是旅行的()A实质B属性吗C特点D内容8、“旅行媚年春,年春媚游人”这句诗出现于()A北宋B东汉C南朝D北朝9、西方“旅行”一词最早出现于 ____年第一版的()A 《一般旅行学大纲》B 《旅行指南》C 《牛津字典》D 《利物浦之行手册》0、人们为了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感觉而进行的费定居性旅行和旅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叫做()A 艾斯特定义B旅行C旅行D旅行二、简答题1、什么是旅行?旅行的实质是什么?2、旅行的内容包含哪些方面?3、旅行是非功利性,为什么又有会议旅行商务旅行等称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DBACA6-10BDCCB简答1、答:旅行是人们为了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感觉而进行的费定居性旅行和旅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旅行的实质属性是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感觉的特别经历。
2、答:旅行的内容是指旅行、旅行、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等六个方面,这是立足于现代旅行而言的。
3、答:旅行定义扩大了旅行观点的包含性(即外延性)。
诸如在商务活动、列席异地会议等过程中兼备旅行和消遣等这类公事与游乐相联合的活动形式包含在旅行范围以内,即无论是以商务、会议活动为主,旅行消遣为辅,或是相反,只需在整个出门率计划内或许说在某一段完好的旅行时间内,存在着或发生着与非功利性的旅行赏析活动,从理论上讲,相同能够称为旅行。
《旅游概论》第一章测试题
旅游概论第一章测试题一、判断题:1、旅游的消费是比一般的生活高级的消费形式。
()2、旅行、游览在旅游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
()3、在“旅游”前面冠以“商务”或“会议”等字样以表明不属于旅游。
()4、“享乐旅游”的出现标志着旅行的诞生。
()5、随着旅游条件的发展和改善,旅游的综合性特点就越显著。
()6、旅游的广泛性特点只有在现代社会才得以充分的体现()7、旅游一经产生便有了统一的定义()8、安徽民工到杭州打工属于旅游()9、新型旅游只包括乡村旅游和工业旅游两种形式。
()10、 WTO是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
()二、单选题:1、旅游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社会活动,说明旅游具有()特点。
A 消费性B 广泛性C 社会性D 综合性2、下列()旅游组织属于政府间的旅游组织。
A.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B.国际旅馆协会C.世界旅游组织D.世界旅行社协会3、四川九寨沟景区每年4-10月游人如织,而其余月份游客寥寥。
该景区从2005年11月起到次年3月底,门票由原来的220元降至80元。
这说明旅游具有()特点。
A.广泛性 B 综合性 C 参与性 D 季节性4、()孕育着旅游的因子,已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气息和某种内涵。
A 政治旅行B 经商旅行C 宗教旅行D 教育旅行5、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A原始社会初期 B原始社会末期 C世界文明古国 D原始社会中期6、美国人到中国的旅游活动属于A国际旅游 B跨国旅游 C洲际旅游 D环球旅游7、 1998年6月25日—7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游览了西安秦兵马俑、北京故宫和长城、桂林七星岩等景点,属于()旅游。
A.观光B.专项C.新型D.跨国8、 WTO是国际性旅游组织()的缩写。
A 世界旅游组织 B 太平洋地区旅游组织 C 世界旅游协会 D 国际旅游协会9、是旅游所凭借的前提和手段。
A游览 B旅行 C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观光10、是挂靠国家旅游局并受其委托协助检查涉外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工作A中国旅游协会 B中国旅游饭店协会C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 D中国旅游文化学会三、多选题:1、观光型旅游活动包括的形式有[ ]A 旧地重游B 寻根访祖C 商务旅游D 旅游会议2、在旅游的消费属性中,所谓高级消费主要是对而言A 消费需要 B消费价值 C消费水平 D消费结构3、在国际旅游中,根据旅程的长短可分为A全国性旅游 B跨国旅游 C洲际旅游 D环球旅游4、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旅游组织大体可分为种类型A行政 B行业 C组织 D学术团体5、旅游活动追求的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包括A 人身的自由感B 精神上的解放感C 特定需要的满足感D 人生的幸福感6、旅游的特点有A社会性 B文化性 C参与性 D季节性7、旅行的目的广泛,包括A就业 B商贸活动 C求学 D精神上的愉快感受8、公务旅游的主要形式有()A 会议旅游B 商务旅游C 购物旅游D 科学考察旅游9、下列有关世界旅游组织的论述正确的有()A它的英文简称WTOB总部在美国C我国在1983年成为该组织的成员D全体成员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10、旅游的本质属性包括()A 文化属性B 社会属性C 经济属性D 消费属性四、填空题1、我国古代把“旅”和“游”连用成为“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的《》一词中。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练习试题有答案解析
第一章旅游概述练习题第一节旅游的产生一、填空题1.旅游活动经历了一个从、、而日趋成熟的过程。
2.享乐旅行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和的古代旅游活动3.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和成熟的结果4. 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5. 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二、单项选择题1.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是()的迁移和集散A定居性 B团体性 C季节性 D规律性2.“迁徙”与“旅行”共同的外部特征是()A都是自然行为 B都是自由行为C都是空间移动 D都具有非功利性3、采猎生产活动受()的影响最直接A社会生活 B自然环境 C经济条件 D人类意识4.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是( )的产生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旅游业5、()开创了旅行的先河A农民 B手工业者 C牧民 D商人6、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A原始社会的初期 B原始社会的末期C世界的文明古国 D原始社会的中期三、多项选择题1.早期人类远途迁徙的主要原因有()A气候的变化 B自然灾害 C采猎生产方式的流动性 D战争2.具有现代意义的旅行和旅游活动首先在( )出现A古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古印度四、判断题1、()旅游是在人类产生的同时产生的2、()商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五、填表题行为类型迁徙旅行享乐旅行外部特征空间移动行为性质自然行为行为意识主动行为目的非功利答案一、填空题1、萌芽产生发展2、旅游意义本质特征3、文化意识经济条件4、享乐旅行5、经商二、单项选择题1C 2C 3B 4C 5D 6B三、多项选择题1ABCD 2AD四、判断题1错 2错五、填表题行为类型迁徙旅行享乐旅行外部特征空间移动空间移动空间移动行为性质自然行为自由行为自由行为行为意识被动主动主动行为目的功利(生存)功利非功利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一、填空题1、旅游是以“”为主,集、、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2、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功能和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二、名词解释旅游三、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旅游的有()A远古人狩猎迁徙 B乞丐沿途要饭 C帝王巡游 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2、旅游的前提是()A游览 B旅行 C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具有包容性3、旅游最主要的目的是()A游览 B旅行 C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具有包容性4、“会议旅游”也属于旅游,说明旅游概念具有()A异地性 B非功利性 C包容性 D广泛性四、多项选择题1、旅游的内容包括()等活动A游览 B旅行 C娱乐、餐饮 D购物、住宿2、旅游活动追求的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包括()A人身的自由感 B精神上的解放感C特定需要的满足感 D人生的幸福感3、旅行的目的广泛,包括()A就业 B商贸活动 C求学 D精神上的愉快感受4、在一段完整的旅行时间内内,存在着或者发生着非功利性的游览观赏活动,从理论上说,同样可称为旅游,如()A会议旅游 B探亲旅游 C公务旅游 D商务旅游五、判断正误1、()旅游一经产生,便有了固定统一的定义2、( )“商务旅游”属于旅游3、()安徽民工到上海打工属于旅游六、填表题区别与联系旅行游览旅游目的就业求学迁居等在何处进行异地七、案例分析题1、小张、小李、小王均定居广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概论简答题集锦(高考总复习)第一章一、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简答)答:旅游是人类自身的进化和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产生的,其基础条件是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和进步。
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文化意识和经济条件成熟的结果。
二、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什么?(简述)答:1、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2、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⑴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⑵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逐渐转化成商品,商业便应运而生了⑶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⑷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⑸“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3、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
4、虽然旅游古已有之,但决非有了人类就有旅游。
旅游是人类进化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
三、为什么说旅游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答:旅行是重于行,即赶路到达某处;旅游是重于游,但也是一种行。
旅行时欣赏景色便衍生出旅游,因此旅游孕育于旅行;但是旅游是以美景为目的地,旅行是以终点为目的地,因此旅游不同于旅行,脱胎于旅行之外。
四、什么是旅游?旅游与游览、旅行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区别:1、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步移景异”功能和动与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2、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其目的广泛。
3、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的旅行与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联系:1、旅行是旅游所凭借的手段和前提;2、不受功利约束的游览才是旅游的目的和内容;3、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旅游。
五、旅游是非功利性的,为何又有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等称呼,其根据是什么?答:这是指旅游的概念具有包容性(外延性)。
不论是以商务、会议活动为主,游览消遣为辅,或是相反,只要在整个外出旅行计划内或者说在某一段完整的旅行时间内,存在着或发生着非功利性的游览观赏活动,从理论上说,同样可称为旅游。
为了与纯消费性旅游相区别,往往在旅游前面冠以商务或会议等字样,以表明旅游的不同类别。
六、简述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
(简述)答:本质:旅游在本质上是以获得人身的自由感、精神上的解放感和特定需要的满足感——身心愉悦感受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生活经历。
基本属性:1、旅游的社会属性:⑴旅游者具有社会特性⑵旅游客体的社会性。
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旅游观念发生变化。
2、旅游的文化属性:⑴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⑵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⑶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3、旅游经济属性:从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个人的旅游动机及旅游历史发展角度都能看出经济因素对旅游有决定性影响与作用。
4、旅游的消费属性:旅游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超出生存需要的一种社会活动。
(旅游的消费)是比一般的生活更高级的消费形式七、旅游有哪些特点?答:1、广泛性:旅游的广泛性一指旅游者构成的广泛性;二指旅游地域的广阔性和活动领域的多面性;三指旅游内容的丰富性及其所属性质的多样性。
2、综合性:所谓综合性,是指旅游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社会活动。
3、参与性:这里所说的参与性是指旅游者在旅游全过程中必须亲临其境、身体力行的不可替代性。
(参与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但是旅游的参与性又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之分。
)4、季节性:所谓季节性,是指旅游活动因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呈现出淡季、旺季的差异性。
八、按区域和目的划分,旅游可分为哪些类型?答:㈠按旅游区域划分:1、国内旅游:所谓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居民在其国家(地区)的境内所进行的旅游活动。
⑴地方性旅游:一般是指当地居民在本区、本县、本市的范围内的当日旅游。
⑵区域性旅游:是指离开居住地到邻近地区的风景名胜点的旅游活动。
⑶全国性旅游:是指跨省份的旅游,主要是指到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和具有代表性的著名风景胜地的旅游活动。
2、国际旅游:是指跨省份的旅游,主要是指到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和具有代表性的著名风景胜地的旅游活动。
⑴跨国旅游:泛指离开常住国到另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进行的旅行游览活动。
以不跨越洲界为限。
⑵洲际旅游:指跨越洲际界限的旅行游览活动。
⑶环球旅游:指以世界各洲的的主要国家(地区)的港口风景城市为游览对象的旅游活动。
㈡按旅游目的划分:1、观光旅游:观光旅游不仅是人类早期的旅游形式,也是目前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旅游活动类型。
2、度假旅游:属于游海滩、寻阳光和海水浴等度假保健相结合的游览活动。
3、公务旅游:是指以某种公务为主要目的的旅游。
⑴商务旅游:(近几年发展最快,但仍属于传统的旅游形式之一。
)⑵会议旅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种重要旅游形式,也是是旅游业瞩目和竞相发展的经营项目。
)4、专项旅游:是指以满足某种特定需要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具有定向性和专题性。
⑴宗教旅游:是世界上一种最古老的旅游形式,延续至今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⑵购物旅游:是一种以购物为主要目地的旅游活动。
九、旅游的定义必须要符合哪些条件?答:⑴应具有普遍性意义。
⑵能够高度抽象和概括旅游的本质特征。
⑶既要注意旅游的历史传统和本质联系,又要重视旅游的现代化特征。
十、为什么说迁徙活动是旅行的预言?答:1、古代的迁徙活动并不符合现代的旅行概念,但在客观上,“迁徙”与“旅行”却有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移动。
2、不同的是,前者是早期人类为了生存而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自然行为”;后者却是人类社会进化到一定阶段、具有明确目的意识的一种“自由行为”。
正是这种迁徙活动,才极大地拓展了原始人的视野,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活的源泉。
十一、如何理解旅游的定义?答:1、本定义首先强调旅游必须以旅行为前提,并在异地进行诸如游览、参观、消遣娱乐等活动,以区别于在常住地的游览、休闲娱乐等活动。
同时,揭示旅游的本质——寻求精神上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
2、其次,扩大旅游概念的包容性(外延性)。
诸如在商务活动、出席异地会议等过程中兼顾游览和消遣等这种公务与游玩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包容在旅游范畴之内,即不论是以商务、会议活动为主,游览消遣为辅,或是相反,只要在整个外出旅行计划内或者说在某一段完整的旅行时间内,存在着或发生着非功利性的游览观赏活动,从理论上说,同样可称为旅游。
十二、什么是艾斯特定义,它有什么优缺点?答:“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住而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从事赚钱的活动。
优点:指出旅游的某些基本特征,如综合性、异地性和业余性、暂时性。
(即旅游者外出旅游是凭借自己拥有的经济和闲暇时间条件而外出旅行,并需要暂时居留异国他乡,但不会导致永久居留。
)旅游接待国必须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综合服务。
缺点:把“昼游夜归”和商务旅游排除在外;难于把一般的出差旅行和具有消遣性的游览观光加以区别。
十三、旅游的文化属性什么?(论述)答:1、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必须有外出旅游的需求和欲望,这属于文化因素,即足以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文化背景。
2、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对象,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①.旅游接待地的人文旅游资源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历史、科学、艺术........................................和民俗风情等因素,它们都是社会文化因素,必然具有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色彩.....................................②.自然旅游资源虽然是天赋的自然........................................地理条件,但是要成为可供旅游者亲临其境直接进行观赏的客体,还必须经过人类的劳动加以开发改造。
而人们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总离不开自己的社会意............................................识,总要打上自己所处社会文化的印记。
..................3、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①首先从旅游设施来说,不管是直接或间接为旅游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还是专门为旅游活动服务的设施的建设,都必须有相当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作后盾,而科学技术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
②同时,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旅游设施,必然具有异族历史、艺术、建筑、美术及雕塑等方面的内容,因而就具有异族文化的特色。
③而接待国(地区)在向旅游者提供各项旅游服务时,必然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展示出本国家、本民族和本地区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文化和现有的社会道德风貌。
十四、为什么说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的化身。
答:(答案见十三题划虚线部分)十五、旅游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游客不仅汲取游览地的文化,同时也把所在国的文化带到了游览地,使地区间的文化差别日益缩小。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答:(答案见十三题划虚线部分)十六、旅游的前提、实质、本质是什么?答:旅游的前提是旅行。
旅游的实质是人类为实现自我超越和愉悦身心之目的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是人类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文化意识的反映。
简明而言,旅游在本质上是以获得人身的自由感、精神上的解放感和特定需要的满足感——身心愉悦感受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生活经历。
自由感、解放感和满足感是人生中的一种完美感,反映了旅游的特殊品质和最高价值。
十七、如何理解旅游的季节性?答:所谓季节性,是指旅游活动因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呈现出淡季、旺季的差异性。
1、自然条件的影响指那些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因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制约,其旅游观赏功能的发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如钱塘江观潮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最为壮观,泰山观日在秋冬为宜。
2、社会文化因素:⑴因某些人文旅游资源诸如传统的民族、民间的节庆活动和某些宗教纪念日都有一定的时间(季节)性;⑵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导致人们出游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定的季节里;⑶人们的带薪假期和闲暇时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的季节性。
十八、什么是农业旅游?它有哪些形式?答:十九、传统的观光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的区别有哪些?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