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苏北地区作物种植面积
国务院上世纪苏南苏北苏中模式
国务院上世纪苏南苏北苏中模式国务院上世纪苏南苏北苏中模式是指中国共产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江苏南部、北部以及中部地区实施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调产业发展与农村相结合,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
苏南模式是以江苏南部地区为代表的发展模式。
苏南地区土地肥沃、水网密布、人口众多,传统农业经济基础较好,同时也是全国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在苏南模式下,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措施,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乡镇企业发展等。
国务院以此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苏北模式是以江苏北部地区为代表的发展模式。
苏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水利条件较好,但缺乏自然资源,农田贫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为促进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发展造林业、开展农垦和垦殖、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通过这些措施,国务院成功地带动了苏北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苏中模式是以江苏中部地区为代表的发展模式。
苏中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以及人口密集,农田面积相对较小。
为推进苏中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等。
同时,国务院还大力发展了工业和服务业,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水平。
从而有效促进了苏中地区的农村经济蓬勃发展。
总体而言,国务院上世纪苏南、苏北、苏中模式推动了江苏地区的农村经济整体发展。
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农村经济的多元化,苏南苏北苏中地区的农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这一模式为中国其他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打造苏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新高地——苏北低碳农业现状与建议
收稿日期:2021-03-16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江苏低碳农业:生产效率、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2019SJA1671)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张(1991-),男,博士研究生,从事环境经济学研究。
引言温室气体浓度提高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农业碳排放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排放源之一。
农药、化肥所产生的面源污染[1],机械使用以及土地自身的碳排放[2]是农业污染和碳排放重要源头。
温室气体浓度加剧带来的气候变化也加重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例如,气候变化带来农作物病虫害[3];土地沙漠化趋势显著的影响[4];禽类繁殖和生产同样受到影响,由气候变化导致的畜牧业疾病风险加大[5]。
这些无疑对农业以及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相较于传统农业生产而言,低碳农业强调“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和高效率”,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江苏省是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降低农业污染、减少碳排放同样也是江苏省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要求。
江苏省委省政府在2018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高效利用资源,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的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总体目标。
江苏省环境厅2020年发布的《江苏省低碳发展报告(2019)》中提到积极推进全省低碳农业发展。
江苏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省之一,而苏北五市更是江苏重要的农业产区。
仅从统计材料上看,江苏省2019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7503.15亿元,苏北农林牧渔产值为4254.45元,接近苏南地区总产值的2倍。
新时期,苏北农业必须要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打造更加绿色环保的低碳农业。
一、苏北地区发展现实困境苏北地区包括江苏省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市,地势以平原为主,拥有广袤的苏北平原,是江苏重要的农业地区。
根据江苏省2020年统计年鉴资料,2019年江苏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7444.85千公顷,打造苏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新高地———苏北低碳农业现状与建议张(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江苏省积极推进全省低碳农业发展,苏北地区在推进自身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不能简单模仿苏南地区发展经验,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新路子。
关于江苏省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江苏省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第36卷第5期2010年10月农业装备技术AgriculturalEquipment&TechnologyV0l_36No.50c【.2010为比较准确地把握江苏省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2010年5~6月,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组织调研小组专门对江苏省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的重点是设施园艺.调研小组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设施生产基地和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了调查,同时向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及省农委的有关设施农业专家,教授就设施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通过调查,总的态势是:江苏发展了各种类型的设施农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温室技术基本都是引进技术,自主研发的较少;设施农业机械装备很少,基本上以人力劳作为主.1江苏省设施农业发展的状况1.1设施蔬菜生产对设施蔬菜的调查,我们选择了江苏省”设施蔬菜第一县”徐州市铜山县为调查对象.2009年底铜山县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了3×10hm,设施蔬菜种植面积4.47X10hm.全县目前中小棚占比约为65%,钢架大棚10%,日光温室25%.该县高档H光!晰’’£i£..:婆£’’点(可从购机补贴中挤出一点),农机具生产企业一点,机主拿一点,农机管理部门牵头,试行农机维修刷卡制,农机维修处方制,更换大件,整车大修费用机主拿大头,修复,修理费用政府补贴占大头,以此扭转现在农机修理行业重换件,轻修复的状况.3结论3.1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农机修理行业不同于其他修理行业,农机修理行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职能.农总第159期温室单栋面积0.133hm2,造价15万~l6万元,低档土棚日光温室造价7万元.该公司的高档日光温室规格为8.6m×100m×4.5m,墙厚达4.8m,棚内东西北三面建有约宽0.5m的水泥走道,走道的内侧建有水泥灌溉渠道.温室的进口宽度约1m.目前温室生产基本上是全人工作业,灌溉方法是沟灌漫灌, 病虫害防治使用传统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只是使用小型拖拉机进行耕整地(人工起垄)和卷帘机铺放温室覆盖物.1.2灌南县的食用菌设施栽培对食用菌设施栽培的调查,我们选择了”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灌南县为调查对象.该县2009 年已形成投资千万元以上工厂化食用菌企业17家. 一些企业生产厂房外墙采用聚胺板,聚苯板,彩钢板等保温材料建造,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较高,拌料, 装袋,接种,除尘基本都由机械完成.目前全县食用菌产量约为60t/d,1d出2×10包菌,栽培食用菌废料1d有70~80t需要处理.1.3江都的蔬菜产业园江都市的大棚基本上是钢架大棚,使用的作业机械是江苏悦达盐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18.4kW的小四轮拖拉机,用于耕整地和起垄作业. ..;矿’.每’机修理行业服务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农机具能否在良好状态下运行,关系到节约原材料,节约燃油,延长农机具的使用寿命,关系到发展低碳农业,关系到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最大效益和购机农民的收入.3.2改革三十多年以来,农机修理行业生存的状况,说明在市场经济中农机修理行业很难靠自身的力量购置设备,提高服务水平,行业发展要靠国家财政扶持,需要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农业装备技术2010.5该机是专为大棚种植及园林管理而设计的,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转弯半径小的特点,配备不同的机具作业时,可在普通大棚里进行犁耕和旋耕等多种作业.该市小纪高效蔬菜产业园从2004年福建超大集团落户启动建设以来,园区面积已达到800hmz, 建成了6000m的蔬菜冷藏加工中心和年供种苗0.67×104hm的育苗中心,该公司设施蔬菜生产也仅是在耕整地方面进行机械化作业,其他方面机械化作业仍处于空白.1.4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设施面积根据我们到省农委了解到的数据,并结合网上查询有关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对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设施农业发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4.1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发展呈现北高南低态势.在全省设施农业发展中,苏北的设施农业面积最大,是苏南和苏中两区域总量的两倍.苏北设施农业面积占比66%,苏中为16%和苏南为17%. 1.4.2区域内发展不平衡在三大区域内,苏北除了徐州外,其余4个市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上,除盐城市稍高一点外,基本上在3.33×10~4X10hm.苏中3个市中南通市发展最快,是其余2个市的3倍, 扬州,泰州基本在1.33XlOhm左右.而苏南5个市中,镇江市面积最小,其余4个市基本在1.33X 10~2×10hm.1.4.3各市发展差别悬殊全省设施面积最大的徐州市达到了10X10hm,最小的镇江市仅有0.87X 10hm,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25%,2%.镇江市设施农业面积不到徐州市的9%,两者相差高达11.34 倍.按面积划分,全省可以划分为3个档次:第一档次在6.67×104hm以上,仅有徐州一个市,第二档次在3.33×10~6.67X10hm,有连云港,盐城,宿迁,淮安,南通5个市;第三档次在3.33X10hm.以下,有苏南5个市和苏中的扬州,泰州2个市.1.5结论1.5.1设施种类多.连栋温室,宽体大棚,中小拱棚,钢架大棚,竹木大棚等山东具有的设施类型江苏都有,但真正适合江苏地理,气候特点的设施却没有, 基本都是引进的技术.1.5.2设施种植品种以引进为主,基本没有自主培育的品种.1.5.3江苏设施农业技术较混乱,既有传统的本地栽培技术,又有从山东等引进的技术.1.5.4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目前主要有:微耕机和小四轮拖拉机,病虫害防治机械以及节水灌溉设施,除此之外其他生产环节尚以人工作业为主.1.5.5江苏设施生产者的生产实际经验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对理论知识越来越重视,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实践,以提高种植效益.2江苏省发展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1发展盲目,缺乏发展的规划江苏设施农业的发展从整体上看,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在设施类型,关键技术,栽培品种,市场定位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方向.虽然政府非常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投人大量的资金,但所扶持对象基本局限于建设大棚,缺乏对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统筹考虑.在整个设施农业产业链中,我们只是下大力气发展了”生产”这一环节,建多少面积(要求达到一定规模)补助多少资金,而产前的品种问题,产中的品质问题,产后的产品出路问题等没有协调发展.如果没有适宜的品种,明确的销售的市场,难免造成设施农业投资者”入不敷出”的窘境,而影响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2.2设施结构不合理设施结构不合理是江苏发展设施农业产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江苏的设施农业发展比较快,但江苏建设的温室都是引进的技术,没有专门适宜于江苏地区气候条件的大棚.以寿光大棚为例,苏北甚至苏中的南通市都引进了寿光大棚.寿光冬季平均气温为一1.3oC,1月气温最低,平均为一3.1oC, 所以为了保温,温室结构采用了下挖式结构,墙体最厚处近5m.而处于江苏最北端的徐州市,冬无严寒,冬季日夜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平均气温要比寿光高3℃.因此是否也采用下挖式温室结构,北面墙体也采用4.8m的厚度就值得商榷,但我们在这方面缺乏研究.苏南,苏中,苏北气温不同,湿度相差很大,光照小时数也有差别,设施的结构肯定也会有所区别,不可能南北都一个标准建设.江苏至今还没有自主研发的,适合本地情况的成熟完善的设施, 因此要保证江苏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进行适合江苏气候条件的设施结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总第159期平英华等:关于江苏省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2.3设施农业机械化程度低无论是我们对设施农业的实地考察,还是咨询设施农业专家,普遍反映设施农业缺乏适宜的作业机具.目前真正在生产中使用的作业机具主要有耕整地机具,植保机具,灌溉设备以及卷帘机械.耕整地机械是微耕机或小四轮拖拉机.植保机械使用的是背负式手动喷雾机.设施农业生产者和专家都一致认为,应该尽快研发经济实用的定植机(与穴盘育苗配套),解决种植劳动强度大和标准化生产问题,以及一些省力的操作工具,如藤蔓枝条植物的固定捆绑工具.应该特别注意,温室建造一定要考虑机械作业的方便性,如目前建造的日光温室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一点,温室的进口太窄,除了小型机械能进入外, 稍大一点的机械就很难进入.而且在温室内又建有水泥走道,机械根本就无法下地作业,还需要人力把机械抬到地里,很不方便.此外,应重视设施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问题.如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后,大量的废弃料处理过程中就存在着一定的污染问题, 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如何无害化处理就显得十分突出.2.4栽培的连作障碍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设施农业是一种植集约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由于投入的高成本,因此设施农业生产上不可能是高附加值作物与低附加值作物轮作,农户进行设施栽培多种植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茄果类和瓜类品种,而蔬菜地连作多会产生连作障碍.由于设施覆盖材料对雨水的阻隔,导致设施内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逐年加重,土传病虫害日趋严重,导致产量逐年下降,明显降低了设施蔬菜的生产效益,成为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江苏在这方面研究较少,科研立项少.在设施农业生产几年后,连作障碍必将成为影响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2_5化肥农药使用不规范很多农民在进行生产时有三个”杀手锏”,一是遇到虫害病害就喷农药.目前在设施农业生产的病虫害防治中还是单纯依靠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在连日晴天时虫害就多,就施洒杀虫剂;阴雨天时病菌就多,就撒施抗菌类药物.二是土地没有肥力时就施用化肥.三是为了产品的卖相好,或控制上市期,不规范使用生长调节剂.生产中”超量施肥(化肥),过量喷撒农药,滥用生长调节剂”的现象比较突出,虽然总第159期生产出的产品”产量高,卖相好”,但同时也易导致土壤板结,产品农药残留超标.设施生产的规范标准亟待制定.2.6设施农业科技支撑薄弱设施农业科研投人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在温室品种培育,温室设计和制造,温室作业机械,环境控制等环节,我省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创新技术很少.设施农业装备研发滞后,设备比较简单,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对品种重视不够,缺乏自主研发,多靠引进,品种少.2-7市场开拓重视不够正如上面叙述的,我们在鼓励扶持温室建设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但在设施产品的市场开拓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多数设施农业生产者规模小,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户的市场信息不灵,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抗风险能力很弱;设施农业专业化组织作用相对较弱,大多数专业协会治理分散,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农户为主,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和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3发展对策建议3.1编制江苏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组织管理,科研,生产等单位组成江苏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团队,编制江苏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江苏设施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发展重点和战略步骤,以及保障措施;明确苏南,苏中,苏北设施农业重点发展的类型,主产的产品,供应的市场;明确重点科技创新环节和重大科技项目.确保江苏设施农业稳步,健康,有序地发展.3_2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完善的设施农业发展扶持政策体系,要制订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产业,人才,金融等优惠政策,对苏北,苏中和苏南三类地区实行分类指导, 分层次推进.要大力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向设施农业.省财政资金和市县财政资金扶持的重点要有所区别.省财政资金要着重解决事关全局性的共性问题,诸如设施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购销渠道以及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市县财政资金则应重点扶持设施的建设.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民间资本的投入,各有侧重的实施,构建江苏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科技支撑,示范推广,产业运行的设施农业良性发展机制.农业装备技术20].0.53.3科技创新为了确保江苏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江苏应加大科技投人,创建创新平台,强化技术创新研究,加大科研开发力度,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 江苏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科技创新:一是设施种植专用品种的培育;二是研发适合苏南,苏中,苏北气候条件的温室;三是重点研发设施育苗设备,移栽机械,微型耕整地机械;四是智能化灌溉系统的研发,特别是根据土壤湿度精确控制灌溉量的膜下灌溉系统的研究;五是设施生产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以及土壤连作障碍治理的研究.要重视协同攻关,组建科研,创新设施农业创新联盟,集成各方优势,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农业设备和技术,促进江苏设施农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所立研究不宜强调大而全, 而应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设施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和装备瓶颈问题.一些项目,如品种培育应连续资助2~3个周期,力争每一个所立项目都有一个确定的研究成果.3.4建立健全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针对江苏发展设施农业的主导品种,加快制定无公害和绿色设施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加工,包装, 运销标准,实现设施农产品生产,检测,运销的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加强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一方面要强化生产者的自我检测,同时要定点定期检测,监控,突出抓好集中产地的瓜菜农药残留量监控,确保上市瓜菜的安全卫生.3.5市场开拓设施农业的生产是为市场提供商品,产品是否能在市场上销售,是决定设施农业的生产是否能正常进行的关键.因此,构建设施产品销售链就显得十分必要.一是要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在设施蔬菜集中产区,按照规划布局,建设产地批发市场.二是要以生产,销售为纽带,以产销大户,农民经纪人为龙头,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生产相同的产品,相同的市场的农户跨县(市)行政区域组成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扶持壮大农业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特别要重视对流通企业的扶持.四是要充分利用江苏的区位优势,努力扩大蔬菜,瓜果出口.4重点项目4.1温室结构的优化和区域标准化研究研究设计适合苏南,苏中,苏北的温室结构形式,统一各区域内的各类温室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区域内的标准化的温室结构.4.2设施专用品种的培育研究研究培育抗逆性强的适合设施栽培要求的设施栽培专用新品种.新品种应具有高产质优,低温弱光耐受性强,兼具耐热性与耐寒性,能够一年四季种植的特性.4.3设施农业省力化小型机械装备的研究研究开发适合不同设施类型的操作简单的小型耕作机械,物料输送与采收机械设备;研究开发适合不同温室类型的生产用低成本膜下精准灌溉与施肥一体化技术装备;研究开发新型的日光温室保温与配套卷帘装备.4.4温室环境调控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研究温室周年高效生产技术与装备,如冬季保温加温技术,通风技术,水肥控制技术,夏季生产降温技术(遮阳网,喷淋降温等),实现温室的周年生产;研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灌溉,通风等的配套装备,材料,小型专用数据采集和报警系统,使农民能及时了解内部环境状况并能通过省时,省力和比较精确的方式进行环境调控.4.5温室有机栽培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研究适用于温室生产的病虫害生物高效防治技术与装备;研究与温室有机栽培相适应的环境因子控制技术与装备;研究以沼液为原料的有机营养液的制备技术与设备;研究以沼气为燃料的温室加温技术与装备以及以沼气燃烧后的尾气为气源的收集纯化技术与装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4.6土壤连作障碍处理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研究开发经济实用的应用声,光,电,磁,热,核等特定的物理方式土壤消毒技术与装备,有效减少农药与化肥的使用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4.7温室生产环境技术研究研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灌溉营养等单因子环境对设施生产的产品的适宜调控范同和增产作用机理,提出各种设施生产的品种的适宜环境因子组合参数.总第159期。
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差异及如何对待差异
1.苏中苏南苏北区域经济关系苏南、苏中、苏北是江苏梯度差异明显的三个经济区域,苏南是江苏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苏北、苏中接受辐射和拉动的重要源头。
苏南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区域。
与核心城市上海接壤;苏中地区位于次中心区域,沿长江下游北岸排列,与苏南和上海隔江相望;苏北地区位于其边缘和辐射区域,距上海相对较远,受经济中心的吸引和辐射作用较弱。
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江苏大力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等多项举措,逐步形成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区域共同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苏北加快了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速度,这既为苏南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也促进苏北提高工业化水平。
稳住苏南,为苏中、苏北承接先进技术、产业辐射,拉动经济增长创造了优良条件, 此举更对稳定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2.苏中苏南苏北区域经济差异苏南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较强,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强度均高于苏中和苏北。
苏南经济发展历史上高于苏中、苏北,经济实力很强,城市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尤其是工业基础优于苏中苏北,而苏北一直以农、渔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基础相对较弱从江苏资源开发和利用来看,苏南制造业较发达,接近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初期,属于加工型地区,苏北资源较丰富,属资源型地区,处于从初级产品生产向工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
苏中介乎两者之间,处在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迈进阶段,尚未实现从轻工业向重化工业的转换。
3.如何对待差异:(一)着眼于整体构造,充分发挥合力优势苏南地区要继续发挥改革开放先导作用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示范作用,帮助后发地区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合作苏中地区要加强与苏南地区和上海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加快与苏南经济一体化进程。
淮北等欠发达地区要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按照市场需求的导向,重新定位产业存量优势和资源开发价值,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使该地区的资源经济和技术经济联动发展。
基于区域视角江苏农业发展要素投入转变研究
基于区域视角的江苏农业发展要素投入转变研究摘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在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要素投入方式的转变。
基于2002—2011年农业发展数据,利用相关性方法对江苏境内三大经济区域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农业发展不同阶段要素投入方式转变的规律,以为促进江苏省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发展;要素投入;相关性;区域差异;江苏省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291-022002—2011年,江苏农业发展迅速,2011年全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 064.8亿元,比2010年同比增长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2%。
农业实现总产值2 640.95亿元,比2002年(1 165.49亿元)增长126.6%,粮食产量逐年增长,保证了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但总体来看,江苏农业发展还存在质量、结构和效益不统一的问题: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失调,区域发展差异较大,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缓慢[1]。
该文将农业生产要素分为传统要素和现代要素,传统要素包括农业从业人员、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动力水平、农作物播种面积等指标,现代要素包括农业科技水平、农户生产性资本和固定资产拥有量及农村用电量等指标;将分析对象区域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3个区域,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的3个区域分析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变动规律。
1 农业产出与要素投入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指对2个或多个具备相关性的变量元素进行分析,从而衡量2个变量因素的相关密切程度。
表1是江苏三大区域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业从业人员、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相关系数。
1.1 苏南地区要素投入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苏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业从业人员数、化肥施用量等传统要素投入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农村用电量等现代要素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苏南地区农业的生产更加依赖于电力、科技和资本要素,农业发展模式进入较高水平。
2022年江苏水稻总体生产情况回顾
2022年江苏水稻总体生产情况回顾2022年,江苏省水稻生产紧紧围绕粮食平安的目标,切实转变水稻生产进展方式,仔细组织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水稻跨越方案、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加大稻作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力度,强化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大力推动高产技术普及化,水稻生产稳定进展。
(一)面积、单产和总产呈“三增”形势1、面积基本稳定。
据江苏地方统计调查局数据,全省水稻实收面积自2022年以来已连续四年稳定在3300万亩以上,2022年统计上报面积为3348.8万亩,较上年增6.72万亩,13个市合计面积为3352.9万亩,较上年增10.7万亩。
其中苏北五市、苏中三市、苏南五市水稻实收面积分别为1801.2万亩、883.9万亩、667.8万亩,分别占全省水稻面积的53.7%、26.4%、19.9%。
2、总产持平略增。
自2022年以来全省稻谷总产已连续四年稳定在1700万吨以上,2022年统计上报全省稻谷总产1770.9万吨,较上年增9.79万吨。
据13个省辖市统计上报总产达1868.6万吨,较省上报总产高97.9万吨,较上年增106.2万吨,其中苏北五市、苏中三市、苏南五市水稻总产分别为991.7、503.9、373.0万吨,分别较上年增48.39、19.82、38.02万吨,分别产5.1%、4.1%和11.4%。
你可能感爱好的关于水稻的讨论报告:2022-2022年中国水稻种衣剂行业市场进展现状及投资前景猜测报告2022-2022年中国水稻专用有机肥行业市场进展现状及投资前景猜测2022-2022年中国杂交水稻种子行业市场进展现状及投资前景猜测报2022-2022年水稻种衣剂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讨论报告2022-2022年水稻专用有机肥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讨论报告查看更多报告3、单产小幅增长。
2022年全省水稻统计上报单产为528.8公斤,较上年仅增1.9公斤,其中粳(糯)稻单产536.03公斤,较上年增1.33公斤,杂交籼稻亩产490.3公斤,较上年增7.17公斤。
江苏水稻生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 0 1 2 年 江苏省 1 3 个 市合计 总产为 2 0 9 7 . 2 4万 t , 较2 0 1 1 年增 9 3 . 9 7万 t 。其 中苏南 、 苏中、 苏北稻谷 总 产分别 为 3 7 9 . 5 0 、 5 5 4 . 3 1 、 1 1 6 3 . 4 2万 t , 分别 较 2 0 1 1 年 增8 . 3 O 、 2 1 . 5 8 、 6 4 . 0 8 万t , 苏南 、 苏 中、 苏北水 稻总产 分 别占 1 3 市稻谷总量 的 1 8 . 1 0 %、 2 6 . 4 0 %、 5 5 . 5 0 %。 苏南 、 苏 中水稻 总产 占比在下降 , 苏北水 稻总产 占比在上升 。
5 9 9 . 4 7 k g 6 6 7 m 。 , 分别较 2 0 1 1 年增 3 0 . 6 0 、 1 9 . 4 6 、 1 9 . 9 4 k  ̄ 6 6 7 m 。 分区域看 , 苏南 、 苏中 、 苏北水稻平均单产分
别为 6 1 8 . 2 9 、 6 3 1 . 8 1 、 6 0 6 . 6 9 k  ̄ 6 6 7 m ,分别较 2 0 1 1 年 增 1 8 . 3 9 、 2 7 . 0 8 、 1 8 . 8 3 k g 6 6 7 m 。分市看 , 增产 幅度 较 大 的是宿迁 市 、 扬州市 、 镇江市 , 单产分别 较 2 0 1 1 年增 3 1 . 6 7 、 3 0 . 6 0 、 2 8 . 4 7 k  ̄ 6 6 7 m ,增 幅 分 别 达 5 . 6 0 %、 5 . 2 O %、 4 . 7 0 %。常州市单产 最高 , 为6 4 5 . O 0 k  ̄ 6 6 7 m , 徐 州市单 产 最低 , 为5 7 1 . 2 0 k  ̄ 6 6 7 m z 。分 县看 , 全 省 0 . 6 7万 h m z 以上 的水 稻生产 县 ( 区) 中, 单产 6 0 0 k g以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一、本文概述苏北、苏中、苏南作为中国江苏省内部的三个地理区域,各自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这三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过程及其成因,以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前列。
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内部,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的北部,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化起步较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苏中地区,处于江苏省的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介于苏北和苏南之间,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而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等城市,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先进。
本文首先回顾了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历史,分析了各自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
接着,文章通过对比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指标,如GDP增长率、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等,揭示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本文还深入探讨了造成这些差异的成因,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导向、人才集聚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对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的探析,本文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文章最后强调,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特色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历史回顾追溯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省内部的苏北、苏中、苏南三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展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和变迁轨迹。
苏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紧邻上海,率先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尤其是苏州、无锡、常州等地依托原有的乡镇企业基础和临近长三角核心地带的有利条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被誉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F1
F2
F3
W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14.6 19.3 23.6 16.5 18.2 21.0 7.9 8.7 8.9 12.7 15.3 18.0
12.6 17.3 22.1 15.1 15.7 18.6 5.7 6.5 6.7 10.9 13.3 16.2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 of
Cumula
% of
Cumulative
Variance tive %
Total
Variance
%
Total
61.153 61.153 7.338 61.153 61.153 5.175
22.954 84.107 2.754 22.954 84.107 3.323
宿 迁 是 这 13 个 城 市 中 得 分 最 低 的 城 市 , 得 分 为 6.82, 经济发展水平非常落后, 宿迁市得分低的主要原 因 在于主成分 F1 的得分远远低于其他城市, 宿迁市需要在基础设 施等方面加大投入, 坚持一切围绕招商引资的战略, 以科学的发 展观推动其经济发展。
从表中可以知道, 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得 分分别是 14.85、7.95 和 6.82, 可以明显看到, 苏南的经济发 展 水
9.401 93.508 1.128 9.401 93.508 2.724
% of Variance 43.122 27.689 22.697
Cumulative %
43.122 70.811 93.508
的得分远远高于其他 12 个城市, 也就是说其经济发展总 量因子得分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1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2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是著名的轻工业基地
D.依托长江,以内河航运为主
6.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 )
①邻近香港、澳门 ②是著名的侨乡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经济发达,本地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4.A 5.B 6.A
解析:第4题,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均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A项 正确。长江三角洲位于中纬度地区,且两地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B项错 误。长江三角洲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C项错误。长江三角洲和珠 江三角洲矿产资源均缺乏,尤其是能源短缺,D项错误。 第5题,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是 著名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依托长江,内河航运发达,且已形成铁路、高速 公路、海运、内河航运、航空等综合运输体系。 第6题,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邻近香港、澳门,是著名 的侨乡,有国家政策支持。外向型经济主要面向国际市场,④错误。
(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 响区域的发展。
视野拓展 区域内部的区位特征相对一致,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地理位置差异 自然条件差异 1.区域差异的表现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文化习俗差异
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的关系 (1)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2)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 (3)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 (4)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 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3)略。
探究一
探究二
[归纳提升]
区域的三大特征及其实践意义
江苏各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表
170.22 0.41 0.32 0.07 0.01 0.01 1.19 0.01 0.48 0.2 0.1 0.6 8.17 7.61 2.41 8.1 18.22 3.13 13.22 41 7.8 14.5 12 3.8 31.8 2.75 7.84 0.12 0.22 9.42
1.55 0.12 0.34 1.09 3.9 1 0.66 0.19 0.06 0.07 0.02 0.96 0.02 0.35 0.15 0.15 0.32
73.535
27.692
0.4
0.02 0.01 0.48 0.35 0.01 0.18 0.48 0.11 0.3 79.8
0.2 0.7 18.77 2.74 2.48 0.02 0.81 7.83
0.033
0.07
0.04
19.69 6.42 6.69 3.54 1.62 1.42 9.45 21.99 13.71 23.98 11.9 4.13 16.92 27.03 24.84 17.09 13.23 27.08 20.78 30.64 87.2 12.6 24 21.8 20 95.86 9.12 31.22 6.64 10.08 22.35
2.3 2.1 0.06 0.05 0.01 2.64
1.63 1.75 0.06 0.03 0.01 7.31 0.29 1.2 0.72 5.1 1.5 0.38 2.56 2.67 3.44 7.61
1.43 0.36 0.01 0.41
1.41 0.05 0.03 0.02 2.1
0.7 0.5 6.72 1.5 0.61 2.79 3.21 3.47 9.52 15.82
0.08 0.15 0.83 0.48 0.04 0.02 0.42 0.2 0.03 0.07
江苏各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表
47.31 3.74
铜山县 41.16 0.91 0.02 37.68 9.83 3.9 1.99 3 1.69 9.53
52.6 7.48
睢宁县 51.45 0.63 0.58 29.06 14.08 8.87 2.6 11.56 2.18 8.75 0.05 37.34 3.81
新沂市 32.49 0.96 0.07 22.6 8 3.67 1.91 20 0.13
0.15 0.09
2.03
7.52 0.11
锡山区 5.33
9.56
0.3 0.24
0.83
3.3 0.23
江阴市 10.79
0.68 25.16
1.55 0.58 0.05 2.48
8.92 1.32
宜兴市 10.85 0.15 1 34.65 0.21 1.69 1.2 0.13 14
13.33 1.01
0.37 0.24
0.7
2.19 0.07
句容市 5.4 0.42 0.16 29.44 2.02 1.65 1.58 0.67 21.65 1.74
6.73 2.56
泰州市 7.56 0.58 0.18 10.79 0.38 1.42 0.26 0.35 3.4 0.04
5.88 0.05
兴化市 61.61 12.98 2.32 89.89 1.36 4.51 0.45 0.27 16.88 13.47
3.44 0.02
丹徒区 8.93 0.01 0.22 17.56 1.97 1.35 0.4 0.21 9.46 0.05
4.39 0.15
丹阳市 25.41 0.09 0.44 36.3 0.21 1.55 0.8 0.32 8.37 0.04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22.03.03•【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时期,全省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粮食总产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乡村产业振兴取得新的成效,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高质量完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即将同步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全省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视察,赋予我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的重大使命。
“十四五”期间,我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乡村建设治理进入深化拓展期,农村民生保障进入品质提升期,工农城乡关系进入重塑融合期。
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迫切需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迫切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迫切需要加大乡村建设力度,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全省上下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重大战略指引和根本行动遵循,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真抓实干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苏南、苏中、苏北 2
海岸带面积宽广,有利于发展海洋产业
滩涂资源丰富,可开发余地大,对保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经 济发展有很大作用
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长江过江快速通道(p201图)
铁路交通:京沪、陇海、宁芜、新长、宁启、海洋、沪通 、淮扬镇8条
城市化发展对策: 1、中心城市优先发展,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并举 2、重组城镇空间结构,完善城镇空间体系
3、培植新经济增长极,推进长江两岸城市一体化发展
4、突破体制和政策障碍,推动苏中人口城市化进程
苏中崛起的策略:
1、加强与苏南和上海区域合作,提升在长三角的地位
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苏北
1、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产业结构仍欠合理 2、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体系尚不完善 3、人口老龄化现象初显,性别结构失衡
Green
苏南
新苏南模式 总体特征:
1、以工业园区和开发区为载体,工业化与城市化互
动
2、民营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增长呈现外资、民资并 举格局 3、富民与强市兼顾,县域经济独具特色
苏中
江苏农业最早开拓的地区是苏南的太湖平原,农业基础好
(鱼米之乡)
江苏的工业也在苏南起步,纺织、丝绸、陶瓷、食品、工 艺品等都很发达
苏中
区位优势明显
处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会处的“黄金十字通道”
滨江临海,处在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两
大经济带的结合部,腹地广阔,市场巨大
资源优势比较突出
20个县。
苏南
1、优越的地理位置 2、便捷发达的交通 3、良好的发展基础
优越的地理位置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前沿地带、西太平洋航线要冲
苏南、苏北、苏中地区城乡居民贫富差距比较及对策建议
91 苏南、苏北、苏中地区城乡居民贫富差距比较及对策建议任慧玲(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3002)摘 要:江苏省经济相对比较发达,但城乡居民贫富差距问题也很突出。
通过比较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消费、福利等方面情况,可以看出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苏中尤其是苏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三个地区居民贫富差距明显。
针对造成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的政策、经济、农业等影响因素,提出缩小江苏地区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的对策: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完善税收制度,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苏南;苏北;苏中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8-0091-03 [作者简介]任慧玲(1981-),女,河南濮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贫富差距形成中非市场因素影响的实证分析”(项目编号:2013SJD790033)的阶段成果之一。
江苏省地处中国沿海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一直处于全国各省区市前列,但是城乡贫富差距问题长期存在,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
本文主要从消费、收入、福利三个方面对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和建议。
一、苏南、苏北、苏中地区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现状苏南地区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苏中尤其是苏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三个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苏南地区的GDP总值占全省的60%左右,苏中和苏北地区的GDP总值各占全省的20%左右。
(一)城乡居民收入比较2000年江苏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6800元,到2015年已经达到371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3205元上升到2015年的16257元,可见城乡居民收入还存在很明显的差距。
苏北地区梨园应对台风的生产管理措施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极端气候事件,不仅带来了丰沛的淡水资源,减轻部分地区干旱,改善生态环境、调控全球气候,也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特别是近年登陆的台风“利奇马”、“梅花”、“烟花”都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减产,甚至绝产的重大经济损失。
苏北梨产区包括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淮安市和盐城市5地,2021年栽植面积约26196.84hm 2,占江苏省梨园栽培面积82.38%。
不同于苏中、苏南地区以苏翠1号、翠冠和翠玉等早熟梨为主,苏北地区以每年9月之后成熟的酥梨、秋月等中晚熟品种为主。
而台风登陆时段主要集中在7~9月,受台风影响的地区时常出现6~13级大风、暴雨、大暴雨和风暴潮[1]。
受灾梨园梨树根系活力下降、生长发育受阻、梨树倒伏、梨园内涝、土壤肥力流失、设施大棚受损等问题,以及黄叶、落叶烂果、花芽分化不良、落果、断枝、烂根、疫病流行等现象不同程度发生。
为减轻台风对梨园的影响,挽回灾害损失,本文针对性地提出,苏北地区梨园应对台风时的农业生产措施。
防范台风灾害,要坚持主动预防为主、科学精准、群防群治的原则。
1灾前预防1.1完善灾害预警体系,做好灾前预防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现代化和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在农业防治减灾中至关重要[2]。
继续推进灾害预警广播体系建设,及时维护保养。
台风来临前,要时刻关注重要极端天气变化情况,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微信、抖音新媒体及时播报灾害预警信息。
政府水利部门还应提前检修好水利闸坝、河沟等排涝设施,疏通好淤堵沟渠,确保台风带来的短期强降水能够尽快排出,降低内涝风险;农户也应未雨绸缪,未明求衣,完善梨园基础设施建设,依据果园地势,建立完善或疏通园内排水沟渠系统;有设施大棚的经营主体,还应及时加固大棚。
同时,建园或日常田间管理时,加大田间起垄、行间覆草等技术的应用。
1.2抢收梨果保效益苏北地区梨园的成熟采摘期分为三个时期:早熟梨(苏翠系列、翠冠、翠玉)成熟期在7月下旬,中熟品种(圆黄、丰水、黄冠)成熟期为8月上中下旬,晚熟品种(酥梨、秋月)成熟期为9月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
2016年,徐州市粮食作物重点稳定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要粮食生产,积极扩大高产粮食作物面积,适当压缩秋旱粮作物和丘陵山区低产粮食面积。
2016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将稳定在1080万亩左右,其中夏粮小麦面积稳定在520万亩,水稻力争达到295万亩,玉米稳定在230万亩左右,大豆控制在40万亩以下。
经济作物布局按照“压棉、扩油”原则,棉花面积压缩到15万亩,比上年调减9.2万亩;花生面积42万亩,比上年扩大5.6万亩。
园艺类作物按照“总量保持平衡,着力调整结构,促进提质增效”原则,蔬菜面积稳定在635万亩,食用菌产量16亿斤,花卉苗木面积40万亩,高效果树面积147万亩。
宿迁
全市2015年最新统计结果表明,农作物播种面积1069.8万亩,其中小麦面积417.87万亩,水稻323.27万亩,玉米95.34万亩,大豆22.59万亩,薯类7.79万亩,绿豆0.45万亩,高梁0.27万亩,红小豆0.09万亩。
棉花0.63万亩,药材0.18万亩,蔬菜128.69万亩,瓜果17.43万亩,其它农作物37.58万亩。
扬州
从全市情况来看,2016年小麦播种面积约282万亩,预计水稻播种面积313万亩,总体看来,扬州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平稳。
油菜46万亩,蔬菜120万亩,果树总面积已达6万多亩。
淮安
2015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461.61万亩,水稻播种面积438.89万亩,玉米播种面积50.23万亩,豆类面积25.64万亩,小麦447万亩,蔬菜面积189万亩;
泰州
2015年小麦284.64万亩,水稻307.8万亩,油菜55.58万亩,玉米11.55万亩,棉花5.6万亩,蔬菜142万亩
盐城
2014年水稻种植面积568.7万亩,小麦552.9万亩,油菜籽127.5万亩,棉花面积75.6万亩,蔬菜396.8万亩。
连云港
2015年小麦种植面积356万亩,水稻310万亩、玉米60.1万亩、大豆8.4万亩、山芋8.1万亩、花生8.8万亩。
西瓜21万亩,甜瓜4.5万亩。
蔬菜152万亩
高邮地区
水稻种植面积86.07万亩,小麦84.9万亩,油菜10.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4.9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