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并能从微观角度解释一些现象;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2)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并能读懂一些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离子的概念,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初步了解氯化钠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掌握元素的概念;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例子和多媒体课件展示,认识到分子、原子这些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
(2)根据科学实验结论说明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的结构及构成原子的粒子的性质特点,通过抽象的思维想象了解原子的大小;通过画原子结构简图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根据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中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得失情况分析了解离子的形成;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对比,说明离子可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
(3)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会改变,理解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4)通过对一些常见元素名称的造字特点认识元素的分类,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通过对不同元素的性质与其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研讨,归纳总结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2)阅读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有: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元素三个课题。
它们包括分子、原子概念、原子结构模型、核外电子排布观念、离子及离子的形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等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重点难点】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内容一分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48-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分子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讨论交流】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温馨点拨】1.(1)酚酞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2)溶液变成红色;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3)没有必要,此实验已经做过。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名师归纳】分子具有以下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
【反馈练习】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是(A)A.柳絮纷飞B.花香四溢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3.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B)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学习内容二原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导学案: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3.1《水的组成》教学案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谢晓春【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2.了解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概念并能根据其组成区别这三类物质。
【学习重点】能够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学习难点】能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区别。
【学习过程】一.定向入境1.旧知回顾⑴氧气的检验方法:⑵物质⑶化合反应:分解反应:2.揭题示标3.情境激趣:T——关于水的画面、水组成揭秘二.自学建架知识模块——(一)水的电解实验Ⅰ.个人自学1.阅读:P46~P47至讨论题,⑴水通电的现象⑵氢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⑶如何检验氢气和氧气2.建构:⑴水电解实验文字表达式(反应)现象:(正极)(负极)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结论:①水通电生成和。
②水是由和组成的。
⑵氢气是一种色味溶于水的体,密度比空气。
氢气具有性,火焰呈色。
3.即学即练(08年昆明)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右图)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Ⅱ.个人(小组)疑问Ⅲ.精讲补架(一)1.纯水很难导电,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水通电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本来是没有氢气和氧气的。
3.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知识模块——(二)物质分类——化合物与单质Ⅰ.个人自学1.阅读:P47倒数一、二段2.建构:化合物:氧化物:单质:3.即学即练(07广州)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的下列“水”属于氧化物的是()A.自来水B.食盐水C.蒸馏水D.井水Ⅱ.个人(小组)疑问Ⅲ.精讲补架(二)1.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关系。
2.初步知道从元素符号判断物质分类的方法三.归纳完型(请你归纳本课主要知识,形成知识框架,利于知识巩固)四.达标巩固1.在水电解实验中,下列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正极产生氢气B.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大C.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D.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2.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A.双氧水(H 2O 2)B.臭氧(O 3)C.氯酸钾(KClO 3)D.氯化钠(NaC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必定含氧气B.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由二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4.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K12学习】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现象】烧杯A中溶液逐渐变红.烧杯B中溶液不变色. 【解释】氨分子运动,进入 A 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结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讲解】在教材48页实验3 - 1中,如果用的是热水,品红的扩散会更快一些,这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小结】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气态物质中分子运动最快.[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与实验态度,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思路二【展示】对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现象进行讨论(配合多媒体微观演示动画). 【问题】静置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交流】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不断向水中运动, 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的现象. 【演示】取一支试管加20 mL 水,滴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现象】酚酞遇氨水变成了红色.【设计实验】若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根据下列仪器,设计实验.提供仪器:浓氨水、酚酞试液、大小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棉花、滤纸条、锥形瓶、橡皮塞.实验要求:用以上仪器设计实验探究氨分子的运动.【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设计方案.学生分组实验并观察现象.【交流】学生归纳内容回答:氨分子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这两个实验证明分子的确是不断运动的.【思考】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分子运动造成的【交流】水分的蒸发, 汽油、酒精的挥发,蔗糖、食盐在水中的扩散.【提问】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个实验中酚酞溶液中的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那为什么只有酚酞溶液变红呢【交流】不同分子运动的速率是不同的,氨分子运动得快些.所以只在酚酞溶液中看到红色.【提问】酚酞溶液全变红后分子还运动吗【交流】运动,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分子的运动是绝对的.[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对比实验的意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过渡语] 50加50一定等于100吗答案在数学中是一定的,但在化学中需要观察实验后回答.不同分子运动的速率不同,同种分子在不同温度下运动的速率也不同.许多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相互之间有没有间隔呢分子是不是挤在一起运动的呢 3.分子间存在间隔思路一【回顾】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容易晾干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是什么【分析】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因此水受热后蒸发会加快,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小结】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讨论】我们不仅验证了猜想一、二的正确性,又归纳出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具体影响,猜想三是否正确呢先猜一猜: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后体积是多少【回答】 100 mL、小于100 mL等.【提问】实际情况如何,我们看一个实验: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为什么得不到100 mL体积的液体,总体积变小了,为什么【小结】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进入了彼此的分子间隔中.【思考】我们刚学过分子运动的速率因分子种类、温度的不同而不同,那么分子之间的间隔又受什么因素影响呢我们先分析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小的关系.【想一想】在两支注射器内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堵住小孔,往内推活塞,比较两者哪一个容易被压缩.【现象】空气比水更容易被压缩. 【结论】分子间的间隔:气体>液体.【展示】再来观看某物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从中得出物质三态分子间的间隔大小的规律.【小结】分子间的间隔:气体>液体>固体.【思考】结合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思考.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那么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会怎样变化呢【小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提问】可见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液体>固体.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那么物质受热体积膨胀的过程中分子的大小变化了吗【小结】分子的大小不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思路二【分组实验】分小组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水和空气,用手指堵住针头口,推压活塞,感受推压的难易.【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提问】分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结】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发散思维】结合家庭小实验:一碗黄豆和一碗绿豆混合到一起不够两碗,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间间隔有的大,有的小,混合后间隔小的分子进入到间隔大的分子中.【提出问题】请你试着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为什么6000 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40 L的钢瓶中(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3)为什么物质可以固态→液态→气态 (4)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为什么会上升【学生】思考,交流,表达.[设计意图] 进一步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生活实际中宏观物质存在的现象来推理微观粒子具有的性质,促进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加强概念的理解.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问题与思考】(1)生活中我们知道这样一个道理:食盐是有咸味的,而白糖是具有甜味的.(2)我们知道,不论是空气中的氧气,还是用高锰酸钾等物质通过分解反应制取的氧气都能够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以上这些事实说明分子具有什么基本的特征呢【总结】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现象的分析与讨论得出结论:“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培养学生对化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与现象.[知识拓展]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微观区别.混合物:不同种物质组成,因此,混合物中含有不同的分子——多种分子构成. 纯净物:同种物质组成,因此,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同种分子构成.分子的基本性质:(1)质量、体积都很小;(2)在不停地运动且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如: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3)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最大,固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1.如图的信息能说明 (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很小D.分子用眼睛可以观察到21解析:从图片信息可知,一滴水中约有×10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选C. 2.八月桂花飘香,这一现象说明 ( )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分裂成原子D.分子之间有间隔解析:桂花飘香说明构成桂花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选 B. 3.试运用分子、原子的知识简要解释下列现象: (1)气体易被压缩,体积变小. (2)湿衣服晒干比晾干快.解析:根据分子的性质答题.故答案为:(1)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很大的间隔. (2)太阳晒着的地方温度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快.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二、分子的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3.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液体>固体.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物质的体积膨胀.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51页练习与应用的2题. 【选做题】教材第51页练习与应用的1题. 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 ( )-22-26×10 g ×10 kg26-26×10 kg ×10 g 2.如图所示,这个实验表明 ( )A.物体是大量分子构成的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不存在3.下列现象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 ) A.黄沙漫天 B.花香四溢 C.尘土飞扬 D.大雪纷飞4.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了 (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停运动 D.物质是分子构成的5.“酒香不怕巷子深”,远处就能闻到酒香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的体积很小【能力提升】6.用分子观点解释下图漫画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体积小D.分子在不断运动【拓展探究】7.请填写与下列现象有关的分子特性: (1)物体受热膨胀;(2)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8.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认识物质是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的特性,能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3.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4.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5.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6.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1.通过实验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3.逐步积累化学用语,真正进入化学世界.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分别是“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和“元素”.主要包括物质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等内容.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在实现课程目标中发挥很好的教育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们依据物质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通过对微观粒子及运动特点的不断探究和发现来认识和解释宏观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成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也是现代科学关于物质世界认识的重要成果.在促进学生科学物质观、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功能.第二,本单元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占有很大的分量,这些生长性很强的基本概念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结点.正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熟练运用有关化学用语和术语,是学习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等其他知识板块的重要基础和工具.第三,本单元包括的重要科学方法、观念、典型人物和化学史实,是教学中需要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包括一些具有应用价值的科学方法和过程,如一滴水中所含分子数量的计算,原子大小与乒乓球和地球的类比、元素符号的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采用、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解释离子的形成等;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如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化学变化前后元素不变等;一些重要的化学人物和史实,如以道尔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家提出原子论的观点、以张青莲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家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等.本单元内容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再加上前面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能提供支持的感性经验有限,这给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安排,本单元的学习将会为大多数学生将初中化学知识融会贯通打下重要的基础.【重点】1.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形成,分子的性质,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离子的形成.2.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难点】理解物质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在前面一段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认识了它们所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很多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好奇心,提出“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什么构成的”等疑问.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于生活中湿衣服的晾干、蔗糖的溶解、闻到远处的花香、给足球打气等现象有强烈的探究欲.同时学生学习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对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识别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初中物理也学习了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热胀冷缩等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新知识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可以说做好了学习本课题的准备.但有些已有的宏观表象,可能对微观想象的发展有阻碍.分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在此之前学生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理性的认识.学生学起来往往感到难于理解.在八年级物理的学习中,对原子的理解是实心球体,对原子构成的微粒的种类、带电量和电性主要靠记忆.学生并不知道原子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初中生主要通过形象思维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微粒的概念,掌握微粒的知识,树立微粒的观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对微观世界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中的其他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通过图示、实验、动画等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教师在课前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布置适当的问题,为学生的课堂活动创设一些能联系学生实际的,能使学生获得欣赏感受的情境,调控课堂,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课题1 分子和原子 2课时课题2 原子的结构 2课时课题3元素 2课时单元复习教案 1课时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课时1.认识物质是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分子的特点.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分子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现象的方法.【重点】1.分子的概念的形成.2.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难点】1.理解物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对微观粒子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的认识.【教师准备】 (1)品红扩散、氨分子扩散、50 mL酒精和50 mL水的混合等实验.(2)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导入一:【材料引课】将一块喷有香水的手绢在教室里抖一抖,提出问题:为什么同学们的鼻子没有碰到手绢,却能闻到气味[设计意图] 创设真实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导入二:【展示】多媒体展示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提问】同学们,诗人为什么会远远闻到梅花的香味导入三:【展示】展示如图所示的投影图片,提出问题:你能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吗(1)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 (2)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交流与讨论】学生观看、思考,并作出猜想: “花香”、水、糖块可能都是看不见的微小的颗粒构成的.【教师】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微观世界![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熟悉的宏观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感悟“宏观的物质可能是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并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过渡语] 物质都是一些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微小粒子真的存在吗有哪些特性一、物质微观粒子构成思路一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演示】教材48页实验3 - 1:品红在水中扩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小结】通过学生对品红扩散原因的分析与解释,归纳得出“物质是微观粒子构成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8~49页,并展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图片.[设计意图] 加强学生对“物质是微观粒子构成的”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形成物质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并借助图像进入微观世界.21【练习】一滴水中大约有×10个水分子,假设每人每天吃5000粒米,×2110粒米可供全世界人(约60亿)吃多少年这个假设与教材48页最后一段的资料能够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5【老师】×10年.这个假设和课本上给出的1个水分子的质量及1滴水含有的水分子数可以得出“分子是很微小的”的观点.【归纳】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思路二【实验3 - 1】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请认真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提问】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小结】观察实验,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入的品红,在水中慢慢地扩散. 【结论】品红可能是更小的看不见的“品红粒子”构成的,这种粒子还在不停地运动.[设计意图]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实验继续让学生感知“物质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小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证明了物质确实是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展示图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26【资料卡片】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 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21大约有×10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讨论】根据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呢【小结】学生阅读、分析所给材料,并经过讨论得出下列结论: (1)分子的体积很小;(2)分子的质量也很小.[设计意图] 对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的分析,都只是一种推断.只有通过更科学的手段,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过渡语] 分子的质量、体积都这么小,那么分子还有其他性质吗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分子的特点进行大胆猜想. 【猜想】猜想一:分子可能是运动的.猜想二:分子运动速率也许与温度有关.猜想三:分子之间可能有间隔.【教师】证明猜想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实验验证)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思路一【提问】 (1)微小的分子还有哪些不同于宏观物体的特点呢 (2)你能用什么方法(或实验)或事实来证明你的观点呢【实验探究】教材49页探究:分子运动现象.(1)向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溶液为无色结论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结论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new)
课题元素课题课题元素(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掌握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讨论、活动与探究,进行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处理信息,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教学用品仪器药品其它学案、课件等环节教学问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情景导入【情景创设】【讲述】(投影教材P61图3-19)一个不懂汉语的外国学生走进了我们的实验室,看着试剂瓶上的标签上,一脸茫然—-因为他一个字也不认识。
同样我们走进外国的实验室,也难以认识试剂瓶标签上的文字。
“知识是无国界的”,但各个国家有各自不同的语言和文字,若用各自的文字来表示,则给学术交流带来很多的不便,从而也会阻碍化学前进的脚步。
所以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国际上采用统一的符号-—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激活课堂,引入主题。
板书元素符号探究与交流问题3识记常见的元素符号(课本62页表3-4)【例题1】(2016•上海)银针曾是中医针灸的常用器械,银的元素符号是()A.Al B.Ag C.Mg D.Hg问题4 元素是怎样分类的?通常我们把元素分成哪几类【例题2】(2016 沈阳)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
Fe B.CaC。
Si D.Al问题5 元素符号有哪些意(1)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其后的一个(极少数的元素需附加两个)小写字母来区分.(2)书写时应注意,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附加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
导引学生识记和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3.1 水的组成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3.1 水的组成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课时】1课时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案不看不讲【学习指导】1.课前预习教材P46-P48,熟记基础知识,自主高效预习,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完成预习案上的预习自测题。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各小组组长收集并填入问题生成清单,再由学科班长于课前交任课教师。
【相关知识】电解水实验:1.生物体内都含有,其含水量都在以上。
2.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将产生的气体各自收集起来。
在负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大,而且能燃烧,该气体是;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小,而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是。
正极负极气体体积比约为。
3.氢气是一种色味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会发生。
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此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和组成。
单质和化合物:4.组成中含有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叫做氧化物。
【预习自测】1.在水的电解实验中,通电后,电极上出现,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生成的是,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生成的是气,它能够。
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元素和元素组成。
第二学习时间新知探究案不议不讲【学习探究】1、.“水通电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那么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写序号)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高锰酸钾⑤铁粉⑥氮气⑦海水⑧冰水混合物⑨过氧化氢溶液⑩二氧化硫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
第三单元课题 1 分子和原子导教案( 1)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细小粒子组成的。
2、培育抽象思想能力、想象力和剖析、推理能力。
教课要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
认识微观粒子的特色。
培育对自然现象、试验现象的猜想、察看,剖析、沟通、总结等研究能力。
教课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新课引入: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经过花园能闻到花香,经过厨房能闻到炒菜的香味,翻开酒瓶能闻到酒香这是为何呢?湿衣服为何晾在阳光下啊简单干?这些现象你能从分子的角度来剖析吗?一、自学课本体验成功1、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48 页)2、分子的基本特色a、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48 页末段)b、分子在不断的,在受热的状况下,分子能量增添,运动速度;(49 页首段)c、分子间有,受热时间隔,遇冷时间隔;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此中分子间间隔最大的是态,分子间间隔最小的是;( 49 页末段)d、同种分子性质,不一样种分子性质;(50 页首段)e、分子是由组成的。
有些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如 O2、H2、N2、Cl2,大多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如 CO2、NO2、SO2、P2 5;(50 页 3 段)O3、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自己,变化的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自己,变化的是。
(50 页)4、由分子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对学群学组内合作1、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 20 滴水为 1 mL计)中约有 1.67 ×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拥有的特色是。
2、“酒香不怕小巷深” 、花香在空气中的扩散、品红在空气中的扩散说明分子拥有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三、【讲堂研究 1】请依据课本 49 页活动与研究实验步骤进行小组实验后,回答以下问题:(1)酚酞溶液、浓氨水是什么颜色?浓氨水什么气味? 表示氨分子的运动比较 ____,比酚酞更简单从烧杯中扩散到空气中。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元素(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会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取一些信息。
个族。
数、元素符号、元素
)每个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
解析:在元素名称上不能出现错别字,如“炭” “猛”等
示的要大写,用两个字母表示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答案:元素名称中的“炭”应为“碳” 、“水银”应为“汞” 、“猛”【基础训
H B
D
B
B.
17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信息中,不能从元素周期
磷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在元素周期表中,磷元
( )
.相对原子质量为”
39.10 D
个。
2019-2020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3-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3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本单元内容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
本单元教材共分为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它们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及有关计算等内容。
本单元既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感性知识也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故在教学时教师要多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方便学生理解、接受。
课题1分子和原子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烧杯(大小各5只)、试管、酒精灯、品红、浓氨水、酚酞溶液、酒精、水等。
一、导入新课投影四幅Flash动画画面1.小明站在阳台上想: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2.路过花店时,小丸子对小英子说:我闻到了花香,你闻到了吗?3.冲糖水时,小刚感到迷惑,把白砂糖放入开水中,为什么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4.小强指着马路问爸爸:马路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泥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何不一样宽?以上四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相信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
2020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导学案
02 基础题
考点 1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1.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是 ---------------------------------(
)
A .小麦可以磨成粉 B.大楼是由一块一块的砖砌成的
C .糖块放入一杯水里会逐渐消失
D .石头沉入大海中看不见了
2.对下列课本图片的认识错误的是 ---------------------------------------------(
4.如图所示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试回答:
(1)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_
__反应;
(2) 在反应中,氢分子变成 ___ _,氯分子变成 ___ _,它们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是 _ ___;
(3)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_ 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___
考点 3 从微观角度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
)
A .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
B.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
C .只有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
D .品红扩散是品红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 考点 2 微观粒子 (如分子 )的基本性质
3. (唐山路南区期中 )每年 4 月初,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万亩梨园清香四溢,能闻到梨花香的原因
是 ---------------------------------------------------------------------------------(
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
)
A .体积小、质量小
B .在不断运动
C.相互之间有间隙
D .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9.如图所示,将一小气球套在装有氮气的试管口。把试管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小气球变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
课题1分子和原子年级:课型:学科: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一、导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
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
培养对自然现象、试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二、导学过程:(一)导入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经过花园能闻到花香,经过厨房能闻到炒菜的香味,打开酒瓶能闻到酒香这是为什么呢?湿衣服为什么晾在阳光下啊容易干?这些现象你能从分子的角度来分析吗?(二)问题、自学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48页)2、分子的基本特征a、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48页末段)b、分子在不断的,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加,运动速度;(49页首段)c、分子间有,受热时间隔,遇冷时间隔;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其中分子间间隔最大的是态,分子间间隔最小的是;(49页末段)d、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种分子性质;(50页首段)e、分子是由构成的。
有些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如O2、H2、N2、Cl2,大多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如CO2、NO2、SO2、P2O5;(50页3段)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变化的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变化的是。
(50页)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四)互学1、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具有的特点是。
2、“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在空气中的扩散、品红在空气中的扩散说明分子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请按照课本49页活动与探究实验步骤进行小组实验后,回答下列问题:(1)酚酞溶液、浓氨水是什么颜色?浓氨水什么气味? 表明氨分子的运动比较___ _,比酚酞更容易从烧杯中扩散到空气中。
2020全国通用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导学案新人教版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阅读课本第5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能量低的离核较近,能量高的离核较远.。
通常把电子运动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称为电子层 .。
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方便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 1 层,最多的有 7 层.。
②第一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
③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不超过2个).。
3.原子结构示意图:①小圆圈和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质子数;②弧线表示电子层;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如:这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4.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5.学生背会1—20号元素的原子序数.。
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1.从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你能发现每一横行有什么规律吗?2.从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你能发现每一纵行有什么规律吗?核外电子排满第一层后才能排第二层,依次类推.。
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通过画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得出规律:每一横行,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每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1.月球土壤中含有大量氦—3原子,它可能成为未来核能的重要原料.。
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
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D )2.下图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属于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x= 12 ;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2 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相对原子质量阅读课本第5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单位是1.。
2.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3 元素(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初步学会从元素周期表中了解元素的基本信息2.认识元素周期表的一些基本规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课堂导学知识点三元素周期表简介1.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1)周期表中的元素信息浏览附表的元素周期表,完善下图的元素基本信息。
在周期表中,原子序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2)周期表的结构结构⎩⎪⎨⎪⎧周期(横行)⎩⎪⎨⎪⎧共个周期,第一周期的元素有每一周期的元素排布⎩⎪⎨⎪⎧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结尾族(纵行),共个族(8、9、10纵合为一族)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周期表是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序地排列起来的。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从中可以发现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有: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1)原子结构的电子层数等于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一族元素的⑨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⑩________4,在化学反应中易⑪________电子形成⑫__________;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⑬________4,在化学反应中易⑭__________电子形成⑮________。
典例解析例1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族周期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23 Li锂6.9414 Be铍9.0125 B硼10.816 C碳12.017 N氮14.018 O氧16.009 F氟19.0010 Ne氖20.18311 Na钠22.9912 Mg镁24.3113 Al铝26.9814 Si硅28.0915 P磷30.9716 S硫32.0617 Cl氯35.4518 Ar氩39.95(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原子的内 部结构、核外电 子排布、离子的 形成。知道原子 可以结合成分 子、同一元素的 原子和离子可以 互相转化,初步 认识核外标:1、知道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并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二)元素
1、元素的概念
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 B.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7、填空题
2、元素符号(写法及意义) 3、元素周期表(规律及用途)
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对应的序号填空: (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三氯生中含有氧气分子 B.三氯生由碳、氢、氯、氧四种元素组成
C.三氯生是一种有机物 D.一个三氯生分子中共含有 24 个原子 1、原子的结构(微粒、带电情况) 5、1 个氢原子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不含中子。当 1 个氢原子失去 1 个电子后,它不会变成( )
2、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
A.质子 B.原子核 C.阳离子 D.带负电荷的离子
B.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 C.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2、我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开发月球新能源——“氦—3”,10 吨氦—3 就能满足我国一年所有的能源需求。关于氦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 3,电子数为 3
B.质子数为 2,电子数为 2 C.质子数为 2,电子数为 3
3、离子的形成
硒、锶、锌、钠、钙是指
A. 元素
B. 原子
C. 单质
D. 分子
4、离子符号(写法及意义) 同步测试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7.以下对 O2、CO2、SO2、MnO2 四种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都含有氧分子
B. 都含有 2 个氧原子
C. 都含有氧元素
D. 都是氧化物
A.原子能构成分子
6、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相对原子质量(概念、计算方法)
商品 标签 上表 示的 物质 成分 及其 含 量。
难点:记住一些 常见元素的名称 和符号 学法指导 4、能 从组成上区分纯 净物和混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 从组成上区分识 别氧化物。5、记 住一些常见元素 的名称和符号。 6.了解相对分子 质量的涵义,并 能利用相对原子 质量和相对分子 质量进行有关的 计算。
(三)离子
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Cl 3Fe S2 2S2 5.《物质构成的奥秘》告诉我们: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粒子数密切相关它是
1、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A. 质子数、中子数 C. 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B. 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2、离子结构示意图(符号的意义)
6.“乐百氏”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成分如下(mg/L): 硒:0.013;锶:0.0596;锌:0.00162;钠:18.4;钙:4.69。这里的
2、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3、
了解原子序数、周期和族的含义,可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4、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从组成上区分识别氧化物。
(一)原子的构成
D.质子数为 3,电子数为 2
3、下列符号中,表示 2 个氢原子的是( )
A.H2
B.2H
C.H2O
D.2H2
4、“三氯生”是一种高效广谱抗茵剂,广泛应用于牙膏、药皂、洗面奶、空气清新剂等。下面关于三氯生(C12H7Cl3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你的 收获 概念 原理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