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谈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模式 韵语识字课来自于这里(转)

谈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模式 韵语识字课来自于这里(转)

谈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模式韵语识字课来自于这里(转)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

韩兴娥老师两周教完一本教科书,它重诵读,重背诵,轻理解的做法给人有益的启示。

她挤出时间干什么?就是带领学生“课内海量阅读”,她所谓的阅读就是三大块:第一为读熟,第二为背诵,第三为运用。

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

她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她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2、质量关键词:海量。

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阅读量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

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

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实验,中年段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第一轮的高年段,达到每学期160万字的阅读量。

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注于阅读。

同时实现“增量”和“减负”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3、方法关键词:阅读。

她的教学很简单:先运用各种形式读书,例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等,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一下。

这样,一堂课能读2~4篇课文。

其实很多文章能够有感情朗读就行了,提不提问题并不重要,更不要作精细的讲解。

三、“课内海量阅读”的具体做法首先,是她的教材组建法,运用多种读本做教材,让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而多姿。

在韩兴娥老师的课上,通常可以见到两三种读本同用的做法。

除了教材之外,这些读本有的是书店里买的图书,也有的是她自己编辑的“小册子”——诗词、儿歌、童谣、各类精美的散文的合编。

如:《熟悉的儿歌》《汉语拼音情景歌》《同学的名字》《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好妈妈儿歌400首》《三字经》《弟子规》甚至音乐课本上的儿歌也被她编为识字的读本。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如何操作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如何操作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如何操作(一年级)开学第一天,让学生有事可做一年级学生开学第一天,用哭,跑,乱几个字形容实不为过,老师则是提高八度的嚷,忙,哄,一年级老师,烦不胜烦!为什么一年级难教,因为学生不会拼读,不认识多少字,他们无事可做,只能闲着到处找别人的麻烦。

让学生有事可做,就是做好的组织和管理。

省得他们多余的精力无处打发。

1、结合先前的一点学习经验,读儿歌识汉字。

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词语表耳朵蹦蹦跳跳萝卜可爱竖起来吃菜生字表真兔两竖又吃白只爱可耳起萝来教师选择每个孩子在幼儿教育阶段耳熟能详的儿歌,诗词,编写一本几页纸的二个小书,选择大家都会念的,给学生找点事做,开始教师的“读书第一课”。

(这也是韩老师平时简单教语文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没有忘记“识字”这个基本目标。

在一年级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即是“识字”,通过她的海量阅读,一年级结束,他们班级的孩子识字量将会达到2000字。

学生在学前班就会背这些儿歌,这是学生的认知基础或叫先前经验,韩老师做这样一个幻灯片或印刷这样一页纸给学生,在他们不会认读打乱顺序后出现的字的时候就到耳歌原文中去找,按顺序一念就知道读音了,这是韩兴娥老师“惯用的定位认读法”。

)韩老师的小册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熟知的儿歌,也都是上边这个样子的。

教师教的时候,念一念,唱一唱,接着告诉大家,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认识儿歌中的字,知道答案的不要出声,用手指头指着字。

教师出示卡片“耳朵”,学生找到了,老师会说一句话,“上课的时候要用耳朵仔细听”,然后让大家一起念这个词语。

然后找下一个……接着“和同桌一起找、认认儿歌下面的词语表和生字表。

”第一周就有学生认会了“七首儿歌中的100个汉字”小册子第二部分是结合入学教育的儿歌,韩老师绝不给学生讲学习的意义这些正确的废话,也不讲那些禁令和规范。

她的入学教育是通过学儿歌进行的。

韩兴娥:以海量阅读超越一本教科书

韩兴娥:以海量阅读超越一本教科书

韩兴娥:以海量阅读超越一本教科书韩兴娥:以海量阅读超越一本教科书韩兴娥,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语文教师,第一届潍坊市名师,第二届山东省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

从2000年开始,探索小学语文“课内海量阅读”教改实验。

韩兴娥老师与学生一起课内阅读。

(资料图片)■本报记者赵小雅韩兴娥,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

说她普通,是因为接触过她的人都认为,她看起来真的没有“名师范”,用该市教科院副院长崔秀梅的话说“就是怎么宠也宠不坏”的类型。

但是,因为她坚持十几年的课内“海量阅读”教改实验,却让她变得越来越不普通,甚至已经小有名气,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名师。

一般教师成名,基本上都是以“课”成名,课上得好,或者在某个重要的赛课平台上崭露头脚,加之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从而扬“名”,进而被许多人知晓。

韩兴娥的出名,走的却是另外的途径,她以坚持了13年之久的小学语文“海量阅读”教改实验被小学语文界熟知,可以说,她的成名是一个漫长的坚持与创造摸索的过程。

用她自己的话说,“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的,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的。

经过6年的积累,直接体现在学生身上的便是阅读、写作及表达等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现在,也会有一些地方邀请她前去交流经验,她却说,自己不具备借班上课的本事,因为她的语文课堂与通常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大不同。

每当有邀请她交流的,她更多是介绍自己的教改实验情况,因为不是自己的学生,不是经过了长期课内阅读训练的,课是上不来的。

“海量”顾名思义就是量很大的意思。

一般的语文教学,阅读都是放在课外,课内只教授一本语文教材,理念稍微超前的教师,会围绕所学单元或课文引入一些课外阅读材料。

但是在韩兴娥的语文课上,却完全变了样,课堂上教材已经不是主角,通常被放在课外的阅读却成了课堂的主角。

大量课本之外的优秀读物进入课堂,在课堂40分钟之内全班共读同一本书,读完一本换一本,课本以外的阅读占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

韩兴娥老师解读“课内海量阅读”三

韩兴娥老师解读“课内海量阅读”三

语文教学至简为上人生法则从简如流1.家常课随意听周三下午新华社记者到我班听课,上午第二节课下通知时我正为一件私事烦恼着,下午第一节听,三、四节是我的课,没有一点时间准备。

我惯用的听录音、朗读、简单理解的形式似乎过于简单了,于是打算准备一个简单课件。

午饭后备课,困意袭来,睡了一觉后已近2点,素英校长告诉我潘院长已来了。

我急匆匆地把于新宇老师暑假时准备的“一字组多词”设成大号字,搬着笔记本电脑进了教室。

等待的时候觉得我的备课还是太简单,又找出家长们写的“学以致用”小故事设成大号字。

市区两级教研室的领导带着两位记者走进七班教室,学习了两篇课文之后,认读屏幕上的词,面对这些第一次见面的生词,有着认读2100生字基础的弟子们竟然不费吹灰之力,个个顶呱呱。

最后学习“学以致用”小故事。

课后记者问我精读的课文怎么教,我说这就是精读。

二年级的小文章学生理解起来没有困难,理解不了的课文是还没到理解的时候,比如第六单元那些关于朱德、大禹、孔繁森的文章,要理解的深刻肯定是很费劲的,这类文章的“深度理解”要等以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现在不必“一步到位”。

这样的“歪理邪说”源于女儿小的时候读成语的教训。

成语故事一般来自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小孩子理解童话、寓言故事很容易,但理解那些历史故事难度很大。

这也难怪,几岁的小孩子头脑中怎么会有“几千年前、几百年前”这样的时空概念?然而当时我想不明白,为什么给她讲了那么多遍,她还是搞不懂?现在想来不是孩子笨,而是大人糊涂!好在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不再强求我的学生“深刻理解”,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6号送女儿参加军训,进校门时遇到初中部的李宏伟校长,宏伟邀我到她办公室。

她谈起3号那节课说:“你的课实在太简单了,但学生的表现很出色!孩子们个个读得绘声绘色,童真童趣童言稚语太可爱了。

”“你认为这节课简单吗?这是开学后我第一次提着电脑进教室,平日的课比这还简单。

课内海量阅读(1小时).

课内海量阅读(1小时).

读 儿 歌 一 星 级

1.同床异梦 金铃玉玲,同床异梦。 金铃做梦放风筝, 玉玲做梦捉蜻蜓。
2.大吹大擂
大蛤蟆,嘴巴大, 呜哇呜哇吹喇叭。 小蛤蟆,把鼓打, 边打边跳边说话:
我们蛤蟆乐队顶呱呱,
全靠大吹大擂打天下!
认 我会认: 生 呜 乐 擂 床 字 吹放蜻哇 二 星 级

金 跳 喇 鼓 蛤
学以致用
8.我面对非凡的自然现象油然而
生“ 庄严感。
”的肃穆感、
10.在这所昔日文化名人旧居前, 看到历代名人的题辞,深感前可 见古人,“ 不念天地之悠悠?
1
背诵口头填空题
“____是专管___天气的。____能 够__电视、电话、广播信号。” “_过一座小丘,_过一道山谷。 蝴蝶_着跳舞,松鼠_着脚步;小树_ 着绿叶,绿叶_着露珠;露珠掉在林 中,变成朵朵蘑菇;阳光_着鸟声”
背诵口头填空题
“气象卫星是专管预报天气的。 通信卫星能够传送电视、电话、广播 信号。” “翻过一座小丘,穿过一道山谷。 蝴蝶追着跳舞,松鼠数着脚步;小树 亮着绿叶,绿叶托着露珠;露珠掉在 林中,变成朵朵蘑菇;阳光和着鸟声”
三个星期教完拼音
等概念不讲,目标:按序认识字母、一碰能拼出一个音节、卡片
鼻音
字母表 声母表
韵母表.doc
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在阅读中、在“实战”中
提高熟练拼读的能力
拼读姓名—— 拼读、识字一举两得
好孩子
袖 珍 童 谣
抹桌子,擦窗子, 拖地板,扫院子。 谁干的?好孩子。
电鸟
小熊弟弟,要去城里, 先坐轮船,后上飞机。 下了火车,还得打的。 商场热闹,街道美丽。 楼房大厦,远近高低。
让孩子踏上 阅读快车道

小学语文教师必看:韩兴娥40分钟里的海量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必看:韩兴娥40分钟里的海量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必看:韩兴娥40分钟里的海量阅读“走进韩兴娥的课堂,你会发现,“课内海量阅读”简单易行。

”韩兴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潍坊北海学校语文老师,齐鲁名师,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中小学生课内海量阅读与核心素养培育研究》课题组副组长。

她研究和探索出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获教育部2018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

她和海读团队成员根据课堂实践编辑的“课内海量阅读系列丛书”,为师生提供了有趣、高效的课堂共读书籍。

教育部新规:小学新版的语文教材要学习129篇古诗文;初中已经开始要求阅读整本课外书并进行考查;高考语文卷面字数已经从原来的7000字涨到10000字,阅读能力要求大大提升。

意味着不阅读,在考场上连题都做不完!同时,阅读能力还体现在每一门学科!除了应试教育以外,您孩子“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藏在他的气质里!新规一发布,聪明的家长都大力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内行都懂,大道至简。

武林中的至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无极生太极。

在母语教学流派纷呈的当下,我们到底应该遵循怎样的范例?深入解读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或许能敲开那扇已令无数语文老师折戟而返的众妙之门。

韩兴娥带领的项目组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童书趣读—经典美读—史哲深读—思想悟读”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路径。

在实践中,这一路径引导学生以“通过阅读领悟课文的思想价值”为核心,利用两周时间学完教材,其他时间以相对固定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课上阅读,通过先识后写等,强化语文思维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六年,学生平均课内阅读量达到1200万字,这是新课标要求的10倍。

一年级学生一入学,韩兴娥就加快了拼音教学的速度,侧重于让学生动手、动嘴,在“海量阅读儿歌”中识字。

课堂上,学生放开声音朗读,一边用手指着文本一边动口读,还可以一边摆卡片一边拼读。

3个星期,学生就读完了《学拼音儿歌77首》,很快踏入了“课内海量阅读”的快车道。

(完整)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

(完整)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

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韩兴娥海量识“韩兴娥海量识字法”介绍识字教学的难题至今还困扰着万千师生。

有人把这个难题的存在归因为汉字本身的复杂外形。

其实,明清之前似乎没有多少中国人望汉字而生畏,至少在一般的文献中没有看到有学者抱怨汉字难教。

古代私塾中的学子,只要两三年功夫就可以认识常用的两三千汉字,自主读书的时间比当下的学生提前了三四年.韩老师也说:“识字的速度太慢是造就差生的源头.”识字量不够,直接导致阅读滞后。

而阅读滞后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其中很有可能会错过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期,尤其是会错过培养孩子母语情怀的黄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使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

就中文阅读而言,必须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才能为自主阅读提供基础。

然而,按我们沿用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学的进度,小学生认完2500个左右的汉字需要五六年时间,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自由阅读期被延迟到了10岁以后。

这种高耗式教学就没办法改变吗?看看韩兴娥是怎么大胆改革的-—简化拼音教法,缩短教学课时,让拼音当工具而不是变成另一套文字.她把声母、韵母都排列出来,让学生跟着“a-—o--e——i-—u——ǖ"地念,唱歌一样,念熟了,就指读字母卡片。

每天复习,三周就把拼音学完了,学生基本能拼读音节了。

她不要求学生默写拼音表,不要求学生死记音节。

拼音说到底是帮助识字的工具,而不是另一套文字.这个概念很重要,因为到目前为止,许多的教师对拼音教学没有清晰的认识,费了很多心力和时间,把它当做了另一套文字来教了,有的甚至要求学生用拼音写话写文章,无形中弱化了蒙学童子对汉字的热情.为促进学生的识字热情,她会将学生在幼儿园里读过的那些熟悉的儿歌编成小册子,让学生读.她说这是让孩子们自学的第一本书。

她这样把学生领入读书识字的天地——开学第一天,韩老师说:“孩子们,我们唱首歌吧!”她发给学生那本自己编写的小册子,它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最熟悉的儿歌。

删繁就简 “读”占鳌头

删繁就简   “读”占鳌头

删繁就简“读”占鳌头——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课例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师津津乐道的,也是教师研究得较多的内容。

许多名师正因为在阅读教学中别有建树,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特有的教学模式,才名噪大江南北。

于永正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戴建荣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法等等。

按照曾阿牛在“人教论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网”的说法,以上所说到的名师乃是第二、三代名师。

现在,第四代名师已悄然登场,如常丽华、韩兴娥、陈琴、薛瑞萍等人。

我校在校本教研中开展的是名师课例研习,因而我们平时教学研究中会更多关注当代名师的教学行为。

我们认真观摩学习了第四代名师韩兴娥老师的几个教学课例,获益匪浅,颇受启发。

在学习课例的过程中,按照课例研究的要求,对韩老师的苏教版第三单元课文教学课例,从教师引导,学生的读书、说话等学习活动以及教学时间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了以下课例研究报告。

一、课堂教学程序表二、观察与发现通过课堂观察和记录,本堂课有以下特点:(一)阅读容量大。

本堂课一连教学了第三单元的4篇文章,阅读容量之大,是我们当前一般课堂的好几倍。

(二)教师说得少,问得精。

教师在教学中寥寥数语,没有激情飞扬的话语,没有头头是道的长篇大论,所提的问题很精湛。

(三)学生听得多,读得多,说得多。

学生听课文录音跟读是7分47秒,各自读是6分31秒,边读边说是19分34秒。

(四)课文学习时间相对均匀。

观察其时间,每一篇文章的教学时间平均约为10分钟,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来把握,是多余10分钟还是少于10分钟。

(五)教学程序基本相同。

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程序基本相同,课文的教学程序分为听录音读,学生跟读;背课文口头填空;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结合内容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六)教学重点突出。

从教学时间上可以看出,都是边读边理解课文所占的时间最多,四篇课文分别是5分24秒、6分19秒、4分18秒、3分33秒,教学重点突出。

愿教师少分析,让学生多读写——从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说起

愿教师少分析,让学生多读写——从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说起

许 多 教 师 如 聆 神 话 、 信 将 疑 。 慕 今 科 学 研 究 和 现 实 工 作 获 得 成 功 的 他 门 类 的 课 程 中将 具 有 极 大 作 用 的 将 羡 的不 少 ,仿 效 的 不 多 。 主 要 原 因在 保 证 。 于 ,大 家 都 把 这 种 现 象 单 纯 地 看 成 随着 书 籍 阅 读 的 目录 化 、报 刊 反 复 地 运 用 的 方 法 ,其 效 果 将 比单
“ ” , 有更 多 反复实 践 的意义 。 习 字 带 语 言 文 字 的 习 得 量 将 直 接 影 响
在 信 息 爆 炸 时 代 ,需 要 的是 在
中 国 当 代 先 进 的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观 短 时 间 内 从 浩 瀚 的 文 字 信 息 中 获 取 个 人 对 语 言 文 字 的 “ 和 力 ” 亲 。
期 )
各 种 信 息 的 交 互 撞 击 中 最 先 进 发 出 间 成 正 比 。 如果 说 , 师 的正确 讲解 , 其 教 在
话 , 么相 对语 文来 说 , 取 大量地 那 采
对 于 这 则 天 方 夜 谭 式 的 新 闻 , 个 体 的 正 确 判 断 和 创 新 意 识 , 是 当
山 东 省 潍 坊 市 北 海 学 校 有 一 位 渺 茫 目标 ,对 于 推 动 我 国 语 文 阅 读 造 关 键 词 的 能 力 ! 韩 兴娥 老师 , 在课 堂 4 她 0分 钟 之 内 教 学 改 革 , 有 极 大 的 现 实 意 义 。 具 进 行 “ 量 阅读 ”“ 周 上完 一册 教 海 ,两 学 生识字 量达 到 20 5 0字 , 年 级 认 三
是 韩 老 师 的 个 人 天 资 — — 既 然 没 有 阅 读 的广 告 化 、应 用 阅 读 的 导 语 化 纯 地 讲 授 , 即 现 在 通 行 的 “ 读 理 阅 这份 天资 , 就不 想 “ 篮 打水 ” 。 和 知 识 阅读 的 电子化 倾 向 的 出现 , 解 ” 者 “ 读 文 本 ” 为 直 接 而且 也 竹 了 或 细 更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
的。孩子在成 长过程 中会面 临很多 的问题 , 一个人要 《 哈克贝里 ・ 费恩历 险记》 等。通 过阅读建立孩 子的心 灵家 园 , 这是 最重要 的。孩 子对人 、 对事有基 本 的判 确立 自我 , 它肯定是 需要反思 的。如果 内心太懒惰 , 则无法 安静 。如果你今天能够安静地读一本书 , 读十 断 , 有 审美 意识 , 倾 听 自己内 t l , 的声音 , 明 白 自己的
让孩子能够通透起来 , 能够写出 自己的东西。一个人
需要确立 自我 。通过阅读和写作确立 自我 , 是 一个 非
孩子要拥有生活 的能量 。文学是人学 , 最多 的是 常好 的方式 。你 自己觉得天大的事 , 对别人来讲 可能
反映不 同的人 。今天的 中国 , 对人 的宽容度不够 。在 没那么严重 。 发 达国家 , 相对来说 , 它对人多元性 的理解是不一样 ( 秦 文君 , 当代 著名儿 童文 学作 家 , 中国作 家协 的, 它 比较宽容 , 至少 比较礼貌 。对人 的态度是人 文 会全 国委 员会委员 , 上海 市作家协会 副主 席 , 上海 市
举 两得。上课专 门教学生学写姓名 , 教会别 人认 自己
z 。 。 年 s 月 上/ 2 9


0 _ _ | l l
考前 复习 ,反复看拼音 写汉字和根据课 文 内容 填 空( 一类字写写 、 背) 。 每学期期末考一次就好 。 平时考试 : 将一类字编在

点, 宽容一点 , 这个社会才是 比较好的 。 任何教 育都不是完美 的 。好 的童 书里 还有很多
静能生智 。一个人 可以很活泼 , 但如果他没有能
够安静 的力量 , 没有定力 , 那 么这个人肯定是不 健全 逻 辑 的东 西 ,如 马克 ・ 吐温 的 《 汤姆 索 亚历 险 记 》

韩兴娥: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

韩兴娥: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

韩兴娥: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

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

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我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时间关键词:课内。

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作为额外附加的课外阅读,不仅增加了课业负担,也难以保证阅读的质和量。

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堂,是“课内海量阅读”实验首先尝试解决的问题。

我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外的读物。

实践中我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全班同读一本书效果最好,读完一本换一本。

我用三个办法解决图书来源:一是自己的电脑上保存一部分电子读物,可以在学校集体印,也可以发到公共邮箱中由家长自己印。

二是向家长推荐图书,我的第一轮实验都是这样解决图书的。

但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图书馆配书,我们北海学校是新建学校,图书馆配书时,按我的建议买了六十多套复本六十多本的书,可以供一个班集体阅读。

质量关键词:海量。

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阅读量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

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

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实验,中年段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第一轮的高年段,达到每学期160万字的阅读量。

如此“海量”的阅读,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注于阅读。

因此第一轮实验下来,我同时实现了“增量”和“减负”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方法关键词:阅读。

实验证明,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问题、作文问题、理解问题等都迎刃而解,无需另外花费气力。

在“课内海量阅读”实验中,“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doc资料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doc资料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一、目标解析[ 目标设定]: 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一年级: 在”海量阅读”中识字二、三年级: 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四、五、六年级: 海量诵读经典[ 关键词]时间: 课内。

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的读物。

全班同读一本最好。

质量: 海量。

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

" 增量"" 减负"并举。

方法: 阅读。

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

实验证明,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作文、理解问题等都会迎刃而解。

教学方法,先多形式读书,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一下。

倡感情朗读,弃精细讲解。

二、实施策略(一)一年级: ”海量阅读”中识字1、新生入学第一天就自己读书读儿歌识汉字(含汉语拼音情境歌)2、阅读、识字和写字不同步阅读先行:多形式领读后,学生自由读背,背上的在课题旁加盖印章,再背下一课识字分别对待:课外不作要求,课内"强制"必会; 助识字困难生领会"字理"写字降低难度:抄抄字/ 描描词(描红形式)(二)中年级: 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一年级已识字2000。

1、半个月读完整本语文书教法:略读课文默读; 精读课文感情朗读坚持反馈: 不论课内课外,都得在感情朗读基础上口头填空。

选择精美语言块,强化感悟语言的精妙。

2、大量背诵韵文和小故事完成课文学习后,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唐诗故事><宋词故事><中华成语千句文>•••3、全班共读一本小说中年段讨论重点是内容。

学生发明"贴标签" ,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概括任何一本书、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一个人物…4、唯一的家庭作业是循环日记奉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

韩兴娥老师解读“课内海量阅读 ”二

韩兴娥老师解读“课内海量阅读 ”二

课内海量阅读人人皆可为之“课内海量阅读”就是全班师生共同在“课堂内”阅读某一本“课本外”读物,读完一本再换一本,像学习课本一样大量阅读课外书。

没有固定的教材,任何健康有益的图书都可以为我所用,任何一个认识汉字、会读书的老师都能做,做一个语文老师的起点好低。

进行“课内海量阅读”,不一定非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高超的教学艺术,我这样口才平平的丑小鸭,通过进行“课内海量阅读”,把安身立命的职场变成了充满乐趣的幸福之旅,为学生快乐的书香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内海量阅读”从不求甚解地诵读开始,课本和课外读物的阅读教学没有太大差别,不同的是课外书学完之后就收起来,课本还要装在书包里,经常写一写要求默写的生字,课本就是一本识字教材。

文章的“深度理解”要等以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现在不必“一步到位”。

我很少讲解词语的意思,也不去深入分析文章的微言大义,而是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去自我感悟。

1.缺点成就“海量阅读”我很幸运,此生能蹚出“海量阅读”之路。

本来我没有任何本领,是一棵无人注意的小草。

当我的教学为许多同行所赞赏的时候,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那点“本事”,除了喜欢阅读,没有一点儿强项,成就我的几乎都是缺点。

行动大于理念,实干就是能力对于写作,我没有一丁点儿的自信,在上学读书时,我的作文被老师当作反面教材念过好几次。

不是我不努力,以前虽然读得少,但从来没有疏离过书本。

在青年路小学时,滕欣云校长放假前总是借一大摞教育杂志给我读,平日,我也经常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秀作文;后来,我的阅读“取法乎上”,读古代经典,读教育大家的著作。

但是我的文章总是大白话连篇,既无文字的美感,也无思想的高度。

后来读佛教的入门作品,才突然明白过来,我是那种缺乏文字“般若”的人,难怪古人感慨:“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一个人的语言成就,人事的努力只占三分,天分的作用却占到七分。

一向有自知之明的我从不寄希望于通过文字的优美灵动吸引别人,做为一线教师,我的最大优势是做法,想法不是没有,但是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之前,那些想法只是在脑子中回旋而已,很少诉诸于文字。

韩兴娥老师谈《好妈妈儿歌四百首》的教学

韩兴娥老师谈《好妈妈儿歌四百首》的教学

读是硬道理——谈《好妈妈儿歌400首》的教学潍坊市北海学校韩兴娥上个星期省教研室在泰安的会议上,我是最轻松的一个,因为不上课,心里没有负担。

我演讲博得阵阵掌声,一开心,嘴巴就跑火车了,聊到了十年前区教研室的一位主任听我的课时说:“小韩,你们班没有一个差生,在这节课上,每个孩子们都忙着读读背背,但坦率地讲,我没有搞明白你到底怎么上的课。

”各位朋友,我到底怎么上的课,令专门研究教学的主任搞不明白?因为我没有按常规的朗读、理解,再朗读,再进一步理解的思路上课,而是除了读一读、背一背之外没有其他环节,偶尔也根据文章内容问一两句,因为过于简单,因为前无铺垫后无说明,听课的人也没有搞懂我问的什么,学生答的是什么,光看到学生学习热情挺高。

也就是说,在我被领导赏识之前,在我成为名师之前,我的课在外人看来“搞不懂上了些什么”,没方法,没思路。

那些方法,那些技巧都是以后被听课的人逼出来的。

简简单单地读书就是我最初大量阅读的教学方法,如果近十年我只会领着学生单纯地读书,我难以成为名师,但学生照旧“人人是播音员,个个是小天才”,单纯地读书,读“讲堂”变成“读书课”就能成就学生。

03年,当市教研员惊呼我的学生个个是天才时,我只会简简单单地领学生读书。

各位朋友,说到这里,您是不是明白了我的意思,和学生照着书念这400首儿歌就可以了,读书就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硬道理。

在没有外人,只有老师和学生的“私人”课堂上,我们可以尽量精简理解环节,把时间省出来读:老师领读或学生领读——学生齐读——一个学生读一句——开火车读一遍——再领读、再齐读,再开一遍火车。

低年级的课堂,齐读一定要间隔性地不断进行,因为小孩子很难集中精力听别人读或说,一定让孩子的嘴巴不停要动起来。

领读和开火车间隔进行,是为了读得准确,读得清楚。

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把字音发准,理解到什么程度完全可以放任。

当然了,重视朗读并不排斥理解,师生简单地聊几句帮助理解儿歌的题目,活跃气氛也很好,但占用时间一定要少。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第一篇:《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报告实录这是我去今年夏天一本新书的题目。

那么如何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呢?我做了十年的实验,就是课内海量阅读。

方法呢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课堂上老师学生共同阅读同一本课外书,当然包括课文在内。

这是一个大体的规范,具体的数目不好说,应为有些书上学期能找到,现在找不到了,没有卖了。

低年级呢,记得是儿歌、韵语、小故事。

中年级呢除了一些文选之外就是唐诗宋词、古典诗词。

高年级就比较有时间了,时间比较宽松。

孩子作文啊,写字基本过关的时候来学一些。

那么按年级的顺序来做一个汇报。

一、低年级一年级呢,孩子能够认识2000个汉字,当然这2000个字并不是非常扎实的,在这里小孩认识,换个地方呢他就不熟了,想不起来了,他在我们学的文本上还是认识。

(一)识字与拼音教学同步进行。

我们有些地区是先学识字的。

尽管说我是两周教完一本教材好像是很另类的,但我自己觉得还是很传统的,教材基本是先学拼音,苏教和人教都是这么安排的。

开学的第一天,八月三十一号,孩子到校的时候,学的是这样的儿歌(上学校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

因为他现在拼音没有学。

这是一个小册子,暑假中为孩子准备好的。

三个内容。

1.熟悉的儿歌。

这是两千零六年我又要教一年级,对于一年级我还是比较头晕的,叽叽喳喳特别的闹。

小孩子没有事情可做,他不会拼音,他是一个很活泼的生命体,他只能闹腾。

怎么让孩子有点事情做,就编了这么几首她已经会的儿歌。

上课一教,小孩就说他会,就拿出卡片,这词、这字在哪怎么念,不要用嘴说,用你的手指告诉老师。

这就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方法,你到文中去按顺序,定位去找。

2.汉语拼音情景歌。

这个说起来挺简单。

把教材打到屏幕上,孩子的手中摆着这个字。

上课时老师教这个儿歌,要求他用手指指着。

名师介绍

名师介绍

一、名师介绍—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模式解读:《踏上阅读快车道》
韩兴娥,山东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教师,“课内海量阅读”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报刊报道,引发了“语文课能否从教材突围”的大讨论,被评为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通过十几年的实验,她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越来越完善,出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成为畅销书,为海量阅读提供了很多可操作的方法。

韩兴娥,将向我们解读“以重组教材、大量阅读为特征,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要形式,将课内外阅读活动联结为一体”的海量阅读教学模式,并带领大家领略她的“海量阅读三部曲”。

将结合自己12年来语文教改实验,如何完全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
“主题阅读”首席专家,“新语文主题阅读”发起人,特级教师,一个醉心于阅读研究的人。

发表了《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主题阅读的学业评价与实施策略》《主题阅读的课型》《“语文整体改革”大单元教学法——构建读写并重的语文课堂》等;(大单元教学法)是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是实施课外阅读课内教的一种有效阅读教学方法,依托教材的单元主题,拓展“两翼”阅读,在同等的教学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是传统阅读教学的6倍以上,主题阅读是在“以文带文”、“读写联动”、“分享展示”等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读、说、写等综合水平迅速提升。

让孩子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大单元主题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是周期短,容量大,效率高。

是对“教教材”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颠覆与革命。

全国小学语文研究学会会长崔峦说:“实行主题阅读,这是语文教学的趋势”。

韩兴娥老师《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共12页文档

韩兴娥老师《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共12页文档

韩兴娥老师《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

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

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我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时间关键词:课内。

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作为额外附加的课外阅读,不仅增加了课业负担,也难以保证阅读的质和量。

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堂,是“课内海量阅读”实验首先尝试解决的问题。

我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外的读物。

实践中我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全班同读一本书效果最好,读完一本换一本。

我用三个办法解决图书来源:一是自己的电脑上保存一部分电子读物,可以在学校集体印,也可以发到公共邮箱中由家长自己印。

二是向家长推荐图书,我的第一轮实验都是这样解决图书的。

但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图书馆配书,我们北海学校是新建学校,图书馆配书时,按我的建议买了六十多套复本六十多本的书,可以供一个班集体阅读。

质量关键词:海量。

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阅读量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

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

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实验,中年段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第一轮的高年段,达到每学期160万字的阅读量。

如此“海量”的阅读,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注于阅读。

因此第一轮实验下来,我同时实现了“增量”和“减负”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方法关键词:阅读。

实验证明,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问题、作文问题、理解问题等都迎刃而解,无需另外花费气力。

在“课内海量阅读”实验中,“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一、目标解析[目标设定]: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四、五、六年级:海量诵读经典[关键词]时间:课内。

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的读物。

全班同读一本最好。

质量:海量。

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

”增量""减负”并举。

方法:阅读。

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

实验证明,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作文、理解问题等都会迎刃而解。

教学方法,先多形式读书,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一下.倡感情朗读,弃精细讲解。

二、实施策略(一)一年级:"海量阅读”中识字1、新生入学第一天就自己读书读儿歌识汉字(含汉语拼音情境歌)2、阅读、识字和写字不同步阅读先行:多形式领读后,学生自由读背,背上的在课题旁加盖印章,再背下一课。

识字分别对待:课外不作要求,课内"强制”必会;助识字困难生领会”字理"写字降低难度:抄抄字/描描词(描红形式)(二)中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一年级已识字2000。

1、半个月读完整本语文书教法:略读课文默读;精读课文感情朗读坚持反馈:不论课内课外,都得在感情朗读基础上口头填空。

选择精美语言块,强化感悟语言的精妙。

2、大量背诵韵文和小故事完成课文学习后,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唐诗故事〉<宋词故事>〈中华成语千句文〉…3、全班共读一本小说中年段讨论重点是内容。

学生发明”贴标签”,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概括任何一本书、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一个人物…4、唯一的家庭作业是循环日记奉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循环日记,四人成绩为小组共同分数。

经验共享,鞭策后进.5、"词语表”助生巩固词语准备"词语表"和"看拼音写词语”练习(三)高年级:海量诵读经典一周可读10~20万字.1、学习历史故事为经典铺路五年级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自学〈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一遍浮光掠影读白话文故事,第二遍回头再读文言引文.学语文不攻坚,长期以往终至无师自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兴娥《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选萃教学感受2009-06-11 17:18:22 阅读1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一、目标解析[目标设定]: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四、五、六年级:海量诵读经典[关键词]时间:课内。

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的读物。

全班同读一本最好。

质量:海量。

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

"增量""减负"并举。

方法:阅读。

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

实验证明,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作文、理解问题等都会迎刃而解。

教学方法,先多形式读书,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一下。

倡感情朗读,弃精细讲解。

二、实施策略(一)一年级:”海量阅读”中识字1、新生入学第一天就自己读书读儿歌识汉字(含汉语拼音情境歌)2、阅读、识字和写字不同步阅读先行:多形式领读后,学生自由读背,背上的在课题旁加盖印章,再背下一课。

识字分别对待:课外不作要求,课内"强制"必会;助识字困难生领会"字理"写字降低难度:抄抄字/描描词(描红形式)(二)中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一年级已识字2000。

1、半个月读完整本语文书教法:略读课文默读;精读课文感情朗读坚持反馈:不论课内课外,都得在感情朗读基础上口头填空。

选择精美语言块,强化感悟语言的精妙。

2、大量背诵韵文和小故事完成课文学习后,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唐诗故事><宋词故事><中华成语千句文>…3、全班共读一本小说中年段讨论重点是内容。

学生发明"贴标签",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概括任何一本书、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一个人物…4、唯一的家庭作业是循环日记奉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循环日记,四人成绩为小组共同分数。

经验共享,鞭策后进。

5、"词语表"助生巩固词语准备"词语表"和"看拼音写词语"练习(三)高年级:海量诵读经典一周可读10~20万字。

1、学习历史故事为经典铺路五年级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自学<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一遍浮光掠影读白话文故事,第二遍回头再读文言引文。

学语文不攻坚,长期以往终至无师自通。

读史学文,一举两得。

指导自学结合,讨论并口头填空。

2、阅读古代经典,意义深远六年级通读<论语><老子>。

先阅读交流关于孔子、老子、<论语>、<老子>的书籍,再学名典。

一读论语,不求甚解,重在读准背诵,先自查后抽查。

二读论语,重在前后联系。

按顺序逐章谈认识,前后联系,边交流边翻书。

三读论语,以归类总结为主。

采用的苏轼"八面出击,一意求之"读书法。

切忌意志强加,多商量多辩论。

学典籍的同时,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3、阅读文选和现代小说,完善知识体系教法:自由阅读后讨论。

讨论小说重背景,融汇历史故事、小说、经典而贯通。

二轮实验,打算进一步涉猎四书五经、诸子百家。

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四十分钟之内进行的大量阅读。

这项实验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阅读量的成倍增加;二是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

可能有人会对此提出质疑,果真有这样“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儿?我的回答是:有。

不仅有,而且做起来也不难。

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

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我且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一、入学之初,读儿歌识字下学期要从一年级带起了。

整个暑假,我都在酝酿一个“梦”——让一年级新生一入学就有事情做,第一天就自己读书。

为此,我给不会拼音的一年级新生编一本他们能够“自学”的小册子——《读儿歌识汉字》。

这是我偶然读到《小白兔》、《静夜思》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儿歌和诗词,萌生的想法。

这本小册子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最熟悉的儿歌。

如《上学校》: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儿歌的后面,附上要认的字词:“功劳劳动太阳小鸟为什么长大学校学习迟到书包”,我先带着学生唱一唱、念一念。

几遍之后我就教他们“自学”生字的办法:念儿歌下面的生字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就到儿歌中找;小册子的第二部分有《小书包》、《国旗》、《坐得正》、《写字姿势》、《爱护眼睛》等儿歌,这是我结合入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孩子们很喜欢;第三部分是汉语拼音情境歌,结合汉语拼音的学习,教学生读熟儿歌,认读儿歌下面生字的任务由学生自己完成。

二、课本的学习,阅读、识字、写字不同步一年级的课文朗读、识字和写字不是同步进行的:朗读,开始是一节一课,渐渐地加快速度,一节两课,写字则是两节一课。

程度好的孩子边背诵课文边认读生字,弱一些的,则按进度读熟课文即可,学困生则要个别辅导。

先说阅读。

不同形式的领读之后,学生开始自己读,我则在教室里转来转去地听,看到谁能合上书背诵,便俯耳过去听一会儿,在学生的课文题目旁盖上“印章”表示通过。

学生背完一篇就主动再背下一篇。

在背诵上,专家说的确实没错,一年级的孩子个个是天才,没有一个落下。

一册用了两个月,二册用了三个星期,全班学生百分之百能背诵。

实践证明,阅读、识字和写字三项任务中,阅读是最容易的。

再说识字。

课本之外的书,我只要求读熟,不要求识字。

但对课本上的生字,我就要“强迫”孩子们认识了。

看到一则资料说学习汉字的最佳时期是三到五岁,我深以为然,但每一届学生中都有十几个认字相当困难的学生。

对待这些孩子,得拿出点儿耐心,我的办法是在教学中渗透些“字理”知识,帮助他们记忆。

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生字学习就顺利多了。

一个月的时间,全班学生都认会了课文中出现的所有生字,无一例外。

这就是大量阅读的作用,在具体的文本中,孩子们一次又一次与生字见面,虽然没有特意观察字形,但见得面多了,自然就认识了。

最后说说写字。

写字教学基本按常规进行,一年级孩子小,不适合进行长时间书写,所以我尽可能地给学生减轻“负担”。

比如,只让孩子照着课本抄汉字,而不是组词。

这样,作业中的错误只有“错字”,而没有“别字”,提高了学生写、老师批的速度。

至于组词,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把生词打印到一页纸上,用厚纸印成红色字帖,学生蒙上薄纸兴致勃勃地大描特描。

三、在诵读儿歌、故事中识字我用三个多星期就教完拼音。

说实话,部分学生拼读得并不熟练,但按顺序认读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是逐个学生过关。

我印发给学生一张字母卡片,拼读时如果忘记了哪个字母,可以随时查阅。

我们最初读的注音读本是《三字新童谣》、《巧识三百字》等“袖珍童谣”,书中的儿歌三字或四字一句,很简短,降低了拼读难度。

然后逐渐过渡到读较长的的儿歌,如《好妈妈儿歌400首》,韵语识字课本中的儿歌,《语文基础训练》、《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上有许多儿歌,我就地取材,把它们编成不带拼音的小册子,学生两两对读。

一年级下学期阅读小故事,《拼音报》、《弟子规》、《增广贤文》都是我班语文课堂上的“教材”。

一年级结束时,全班学生平均认识2000多汉字,有的孩子认得扎实,有的孩子认得模糊,但基本都有了阅读注音读物的能力。

写完作业后的自由阅读成为我班一道亮丽的风景,孩子们已在白纸黑字中找到了快乐。

中年级段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我把二~三年级归为中年级段,在这一年段里落实三个共同的要求。

一是,写字依然占用相当一部分课堂教学时间。

现在,跟我一起实验的老师在开学前就分头准备好大量的“看拼音写词”练习,在课堂上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拼写一部分生词,不会写的字词可以查阅老师提供的“词语表”。

帮助学生打牢了写字的基础。

二是,二年级下学期开始作文起步的教学。

我一直奉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观点,相信有了满腹经纶的积累,就会有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表达。

所以直到二年级下学期,我才进行作文起步教学。

但通过一年半的时间,学生就能通过“写作关”,甚至达到六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之所以如此容易,是因为大量诵读白话文垫底。

因此,第三点,诵读、积累最关键。

比如一本教材用半个多月就能教完,一是略读教材中的部分文章,如《小英雄雨来》、《猎人海力布》等,学生自已默读一遍就行了。

二是精读的文章也不去条分缕析,一个课时学二至四篇,先运用各种形式读书,例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等,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

很多文章,能够有感情朗读就行了,提不提问题并不重要。

学生诵读的文章越多,朗诵、理解能力越高,到三年级时,不经过预习,只要默读一遍,或听一遍录音,学生就能有感情诵读。

此外,我坚持一条:不论课本还是课外书,都要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口头填空题。

如:“翻过一座小丘,_穿过一道山谷。

蝴蝶追着跳舞,松鼠数着脚步;小树亮着绿叶,绿叶托着露珠;露珠掉在林中,变成朵朵蘑菇;阳光和着鸟声……”文中平平常常的动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用得精妙极了,很难用语言分析透彻。

对小学生来讲,与其长时间听老师枯燥分析,倒不如让他们背诵之后略略品味,则是最好的学习语言的方法。

高年级段“海量诵读经典”我把四、五、六三个年级划归为高年级段,因为这段时间,学生已把常用汉字基本写熟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基本过关,语文课上有大量的时间用来持续默读,一星期读十万二十万字轻而易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量阅读。

这段时间阅读的内容主要有三类:历史故事、经典古文、中外小说。

一、历史故事学习了经典历史故事,孩子们在解读经典时就不仅能进一步在阅读中积累运用语言,而且能获得大量的文史知识积累,对经典的理解就能上升一个高度,获得更加全面的养分。

第一轮实验,我们在五年级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总结了经验,第二轮实验,我打算在四年级学习。

1.浮光掠影回头再读。

我们读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分为上、中、下篇,共271个故事,每个故事前面附有一段引文,多是选自《史记》、《资治通鉴》中的一小段文言文。

对于文言知识,我和学生们都知之甚少,于是师生一道,见到“拦路虎”,略微一“过招”,一看难以“取胜”,立即绕道而过。

先重点读白话文故事,回过头来再读文言引文,当时搞不懂的地方竟“无师自通”了。

我因此悟出了一个道理,学习语文不打“攻坚战”。

有些问题即使我知道答案,也不急着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找,随着阅读和思考的深入,总有豁然开朗的那一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