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兴娥海量阅读
韩兴娥海量阅读三部曲

韩兴娥: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
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
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我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时间关键词:课内。
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作为额外附加的课外阅读,不仅增加了课业负担,也难以保证阅读的质和量。
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堂,是“课内海量阅读”实验首先尝试解决的问题。
我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外的读物。
实践中我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全班同读一本书效果最好,读完一本换一本。
我用三个办法解决图书来源:一是自己的电脑上保存一部分电子读物,可以在学校集体印,也可以发到公共邮箱中由家长自己印。
二是向家长推荐图书,我的第一轮实验都是这样解决图书的。
但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图书馆配书,我们北海学校是新建学校,图书馆配书时,按我的建议买了六十多套复本六十多本的书,可以供一个班集体阅读。
质量关键词:海量。
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阅读量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
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
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实验,中年段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第一轮的高年段,达到每学期160万字的阅读量。
如此“海量”的阅读,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注于阅读。
因此第一轮实验下来,我同时实现了“增量”和“减负”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方法关键词:阅读。
实验证明,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问题、作文问题、理解问题等都迎刃而解,无需另外花费气力。
在“课内海量阅读”实验中,“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
韩兴娥:以海量阅读超越一本教科书

韩兴娥:以海量阅读超越一本教科书韩兴娥:以海量阅读超越一本教科书韩兴娥,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语文教师,第一届潍坊市名师,第二届山东省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
从2000年开始,探索小学语文“课内海量阅读”教改实验。
韩兴娥老师与学生一起课内阅读。
(资料图片)■本报记者赵小雅韩兴娥,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
说她普通,是因为接触过她的人都认为,她看起来真的没有“名师范”,用该市教科院副院长崔秀梅的话说“就是怎么宠也宠不坏”的类型。
但是,因为她坚持十几年的课内“海量阅读”教改实验,却让她变得越来越不普通,甚至已经小有名气,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名师。
一般教师成名,基本上都是以“课”成名,课上得好,或者在某个重要的赛课平台上崭露头脚,加之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从而扬“名”,进而被许多人知晓。
韩兴娥的出名,走的却是另外的途径,她以坚持了13年之久的小学语文“海量阅读”教改实验被小学语文界熟知,可以说,她的成名是一个漫长的坚持与创造摸索的过程。
用她自己的话说,“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的,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的。
经过6年的积累,直接体现在学生身上的便是阅读、写作及表达等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现在,也会有一些地方邀请她前去交流经验,她却说,自己不具备借班上课的本事,因为她的语文课堂与通常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大不同。
每当有邀请她交流的,她更多是介绍自己的教改实验情况,因为不是自己的学生,不是经过了长期课内阅读训练的,课是上不来的。
“海量”顾名思义就是量很大的意思。
一般的语文教学,阅读都是放在课外,课内只教授一本语文教材,理念稍微超前的教师,会围绕所学单元或课文引入一些课外阅读材料。
但是在韩兴娥的语文课上,却完全变了样,课堂上教材已经不是主角,通常被放在课外的阅读却成了课堂的主角。
大量课本之外的优秀读物进入课堂,在课堂40分钟之内全班共读同一本书,读完一本换一本,课本以外的阅读占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
韩兴娥海量阅读三部曲

韩兴娥: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
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
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我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时间关键词:课内。
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作为额外附加的课外阅读,不仅增加了课业负担,也难以保证阅读的质和量。
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堂,是“课内海量阅读”实验首先尝试解决的问题。
我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外的读物。
实践中我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全班同读一本书效果最好,读完一本换一本。
我用三个办法解决图书来源:一是自己的电脑上保存一部分电子读物,可以在学校集体印,也可以发到公共邮箱中由家长自己印。
二是向家长推荐图书,我的第一轮实验都是这样解决图书的。
但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图书馆配书,我们北海学校是新建学校,图书馆配书时,按我的建议买了六十多套复本六十多本的书,可以供一个班集体阅读。
质量关键词:海量。
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阅读量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
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
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实验,中年段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第一轮的高年段,达到每学期160万字的阅读量。
如此“海量”的阅读,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注于阅读。
因此第一轮实验下来,我同时实现了“增量”和“减负”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方法关键词:阅读。
实验证明,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问题、作文问题、理解问题等都迎刃而解,无需另外花费气力。
在“课内海量阅读”实验中,“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
小学语文教师必看:韩兴娥40分钟里的海量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必看:韩兴娥40分钟里的海量阅读“走进韩兴娥的课堂,你会发现,“课内海量阅读”简单易行。
”韩兴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潍坊北海学校语文老师,齐鲁名师,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中小学生课内海量阅读与核心素养培育研究》课题组副组长。
她研究和探索出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获教育部2018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
她和海读团队成员根据课堂实践编辑的“课内海量阅读系列丛书”,为师生提供了有趣、高效的课堂共读书籍。
教育部新规:小学新版的语文教材要学习129篇古诗文;初中已经开始要求阅读整本课外书并进行考查;高考语文卷面字数已经从原来的7000字涨到10000字,阅读能力要求大大提升。
意味着不阅读,在考场上连题都做不完!同时,阅读能力还体现在每一门学科!除了应试教育以外,您孩子“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藏在他的气质里!新规一发布,聪明的家长都大力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内行都懂,大道至简。
武林中的至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无极生太极。
在母语教学流派纷呈的当下,我们到底应该遵循怎样的范例?深入解读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或许能敲开那扇已令无数语文老师折戟而返的众妙之门。
韩兴娥带领的项目组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童书趣读—经典美读—史哲深读—思想悟读”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路径。
在实践中,这一路径引导学生以“通过阅读领悟课文的思想价值”为核心,利用两周时间学完教材,其他时间以相对固定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课上阅读,通过先识后写等,强化语文思维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六年,学生平均课内阅读量达到1200万字,这是新课标要求的10倍。
一年级学生一入学,韩兴娥就加快了拼音教学的速度,侧重于让学生动手、动嘴,在“海量阅读儿歌”中识字。
课堂上,学生放开声音朗读,一边用手指着文本一边动口读,还可以一边摆卡片一边拼读。
3个星期,学生就读完了《学拼音儿歌77首》,很快踏入了“课内海量阅读”的快车道。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一、目标解析[目标设定]: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四、五、六年级:海量诵读经典[关键词]时间:课内。
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的读物。
全班同读一本最好。
质量:海量。
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
"增量""减负"并举。
方法:阅读。
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
实验证明,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作文、理解问题等都会迎刃而解。
教学方法,先多形式读书,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一下。
倡感情朗读,弃精细讲解。
二、实施策略(一)一年级:”海量阅读”中识字1、新生入学第一天就自己读书读儿歌识汉字(含汉语拼音情境歌)2、阅读、识字和写字不同步阅读先行:多形式领读后,学生自由读背,背上的在课题旁加盖印章,再背下一课。
识字分别对待:课外不作要求,课内"强制"必会;助识字困难生领会"字理"写字降低难度:抄抄字/描描词(描红形式)(二)中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一年级已识字2000。
1、半个月读完整本语文书教法:略读课文默读;精读课文感情朗读坚持反馈:不论课内课外,都得在感情朗读基础上口头填空。
选择精美语言块,强化感悟语言的精妙。
2、大量背诵韵文和小故事完成课文学习后,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唐诗故事><宋词故事><中华成语千句文>…3、全班共读一本小说中年段讨论重点是内容。
学生发明"贴标签",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概括任何一本书、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一个人物…4、唯一的家庭作业是循环日记奉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的教育奇迹(附实施策略)好文精选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的教育奇迹(附实施策略)好文精选韩兴娥,山东潍坊市北海学校语文教师,齐鲁名师。
2000年开始探索小学语文“课内海量阅读”教改实验,在开学和期末各用两个星期就能完成语文课本教学并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剩下的时间和学生在课堂上共读课外书,引发了“语文课能否从教材突围”的大讨论。
每学期教学一本课本的常规教学法统治教坛数十年,其实,这种似乎是高效的举一反三的教学行为是造就差生的源头。
每个班里总有几个智力正常却连一篇课文也读不熟的学生,一直到小学毕业,这几个学生通过六年的学习,却连最基本的读熟课文的本领也不具备,原因就在于举一反三的教学理念使那些懒孩子、慢孩子没有在相应的年龄段得到相当数量的训练,从而可能一生永远不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
我从2000年开始,将越来越多的文本搬到课堂上,发现“课内海量阅读”是“消灭”差生最重要的手段。
举三反一、举十反一、举百反一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能力。
比如通过大量诵读白话文,我的学生个个朗读能力强,作文个个写得通顺,包括那些懒孩子、慢孩子;通过大量诵读文言文,学生个个能凭借语感在老师教学之前就能基本正确流利诵读文言文的,读后能理解大意;升入中学后,当年在我的班里感觉学习吃力的学生突然发现自己在学习文言文方面成了优秀学生。
而且孩子们通过海量阅读融汇百科、贯通古今,他们的自学能力、民主意识、求知欲望都使我体会到强烈的成就感。
课内海量阅读实施策略“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
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白话文”中诵读、积累语言;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儿歌”中拼读、识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使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
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韩兴娥

“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这个月特别关注《小学语文教师》,因为前段时间,李振村老师和朱文君老师向我约过稿。
我们学校的杂志还没有到,但听朋友说,她已在第5期的“月度人物”栏目中看到了下面这篇文章。
人物印象本刊2006年第7-8合期报道了韩兴娥的“海量阅读”实验:两周上完一册教材,三年级学完六年级教材;二年级识字量达到2500字,三年级认识3000个字,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任务;低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20万字,中高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100万字;唯一的家庭作业是班级循环日记,而全班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一系列“天方夜谭”般的数据,让韩兴娥因此成为小语界一颗璀璨的明珠。
时隔三年,再次见到她,却不见一丝一毫的“明星”气象,依然那么淳朴,淳朴得近乎土气。
约她给老师们谈谈近三年来的“课内海量阅读”实验,发来的文字也文如其人,朴实无华,仿佛拉家常一般平淡、琐碎,甚至有些“唠叨”。
然而,一路读来,一路慨叹:她的“课内海量阅读”,做得细、做得准、做得实,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大巧若拙。
她在文章中,不仅回答了老师们在开展大量阅读时所遇到的常见问题,还为老师们提供了一整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办法。
先哲说,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
用这话形容韩兴娥,合适。
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
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
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我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时间关键词:课内。
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作为额外附加的课外阅读,不仅增加了课业负担,也难以保证阅读的质和量。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

让孩子能够通透起来 , 能够写出 自己的东西。一个人
需要确立 自我 。通过阅读和写作确立 自我 , 是 一个 非
孩子要拥有生活 的能量 。文学是人学 , 最多 的是 常好 的方式 。你 自己觉得天大的事 , 对别人来讲 可能
反映不 同的人 。今天的 中国 , 对人 的宽容度不够 。在 没那么严重 。 发 达国家 , 相对来说 , 它对人多元性 的理解是不一样 ( 秦 文君 , 当代 著名儿 童文 学作 家 , 中国作 家协 的, 它 比较宽容 , 至少 比较礼貌 。对人 的态度是人 文 会全 国委 员会委员 , 上海 市作家协会 副主 席 , 上海 市
举 两得。上课专 门教学生学写姓名 , 教会别 人认 自己
z 。 。 年 s 月 上/ 2 9
观
点
0 _ _ | l l
考前 复习 ,反复看拼音 写汉字和根据课 文 内容 填 空( 一类字写写 、 背) 。 每学期期末考一次就好 。 平时考试 : 将一类字编在
一
点, 宽容一点 , 这个社会才是 比较好的 。 任何教 育都不是完美 的 。好 的童 书里 还有很多
静能生智 。一个人 可以很活泼 , 但如果他没有能
够安静 的力量 , 没有定力 , 那 么这个人肯定是不 健全 逻 辑 的东 西 ,如 马克 ・ 吐温 的 《 汤姆 索 亚历 险 记 》
海量阅读 演示文稿1

80万
1.买房子 2.用于孩子的教育--------孩子成才 3.时间和精力用于孩子的教育
孝道: 小孝养父母之身 中孝养父母之心 大孝养父母之志
教育子女: 小爱养子女之身 中爱养子女之心 大爱养子女之志
:吃饭,讲营养 看电视,你总锁定哪个频道? 看书,我们为孩子选择什么书?
山东有一位非常著名的老师,名叫“韩兴娥”。 她写了一部著作,叫《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她在这本书中推行的“课内海量阅读”被《中国教育 报》等多家报刊报道,引发了“语文课能否从教材中 突围“的大讨论。。
这本书中的大部分文章来自韩兴娥老师与家长 交流的博客文章和信件。内容从入学第一天写起, 从第一首儿歌的教学写起,从—个字的笔画教学写 起,着重探索课堂内如何阅读课外书一步一步引领 孩子们踏上了幸福的书香之路。
在她的语文课堂上学习教材的同时, 集体背诵《日有所诵》上的儿歌、古诗,一天一背 一首,有精力的孩子不拘泥于一首鼓励往后背。背 得越多,奖励的奖品越多。要相信一年级小孩子在
背诵这件事上个个是“天才”。
一定要充分挖掘孩子们的背诵潜能。另外,我 还会每天抽出部分时间,给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 优秀的读物。通过班级QQ群与家长交流,给他们
我们的话配画
尊重学生的语言,乐 于表达最重要
感谢热心家长的帮忙,今后还要他们多支持 买书,打印复习资料 我的网易博客 我们的班级论坛
作业:
1.把每天所学讲给家长听——
转述“今日课堂” 2.每天和孩子大声朗读20分钟
3.家长代笔记录孩子们的“童 言趣事” 4.练习写生字词。
韩兴娥老师《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

韩兴娥老师《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
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
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我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时间关键词:课内。
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作为额外附加的课外阅读,不仅增加了课业负担,也难以保证阅读的质和量。
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堂,是“课内海量阅读”实验首先尝试解决的问题。
我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外的读物。
实践中我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全班同读一本书效果最好,读完一本换一本。
我用三个办法解决图书来源:一是自己的电脑上保存一部分电子读物,可以在学校集体印,也可以发到公共邮箱中由家长自己印。
二是向家长推荐图书,我的第一轮实验都是这样解决图书的。
但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图书馆配书,我们北海学校是新建学校,图书馆配书时,按我的建议买了六十多套复本六十多本的书,可以供一个班集体阅读。
质量关键词:海量。
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阅读量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
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
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实验,中年段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第一轮的高年段,达到每学期160万字的阅读量。
如此“海量”的阅读,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注于阅读。
因此第一轮实验下来,我同时实现了“增量”和“减负”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方法关键词:阅读。
实验证明,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问题、作文问题、理解问题等都迎刃而解,无需另外花费气力。
在“课内海量阅读”实验中,“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
韩兴娥: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

韩兴娥: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
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
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我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时间关键词:课内。
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作为额外附加的课外阅读,不仅增加了课业负担,也难以保证阅读的质和量。
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堂,是“课内海量阅读”实验首先尝试解决的问题。
我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外的读物。
实践中我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全班同读一本书效果最好,读完一本换一本。
我用三个办法解决图书来源:一是自己的电脑上保存一部分电子读物,可以在学校集体印,也可以发到公共邮箱中由家长自己印。
二是向家长推荐图书,我的第一轮实验都是这样解决图书的。
但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图书馆配书,我们北海学校是新建学校,图书馆配书时,按我的建议买了六十多套复本六十多本的书,可以供一个班集体阅读。
质量关键词:海量。
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阅读量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
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
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实验,中年段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第一轮的高年段,达到每学期160万字的阅读量。
如此“海量”的阅读,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注于阅读。
因此第一轮实验下来,我同时实现了“增量”和“减负”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方法关键词:阅读。
实验证明,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问题、作文问题、理解问题等都迎刃而解,无需另外花费气力。
在“课内海量阅读”实验中,“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
韩兴娥老师解读“课内海量阅读 ”二

课内海量阅读人人皆可为之“课内海量阅读”就是全班师生共同在“课堂内”阅读某一本“课本外”读物,读完一本再换一本,像学习课本一样大量阅读课外书。
没有固定的教材,任何健康有益的图书都可以为我所用,任何一个认识汉字、会读书的老师都能做,做一个语文老师的起点好低。
进行“课内海量阅读”,不一定非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高超的教学艺术,我这样口才平平的丑小鸭,通过进行“课内海量阅读”,把安身立命的职场变成了充满乐趣的幸福之旅,为学生快乐的书香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内海量阅读”从不求甚解地诵读开始,课本和课外读物的阅读教学没有太大差别,不同的是课外书学完之后就收起来,课本还要装在书包里,经常写一写要求默写的生字,课本就是一本识字教材。
文章的“深度理解”要等以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现在不必“一步到位”。
我很少讲解词语的意思,也不去深入分析文章的微言大义,而是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去自我感悟。
1.缺点成就“海量阅读”我很幸运,此生能蹚出“海量阅读”之路。
本来我没有任何本领,是一棵无人注意的小草。
当我的教学为许多同行所赞赏的时候,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那点“本事”,除了喜欢阅读,没有一点儿强项,成就我的几乎都是缺点。
行动大于理念,实干就是能力对于写作,我没有一丁点儿的自信,在上学读书时,我的作文被老师当作反面教材念过好几次。
不是我不努力,以前虽然读得少,但从来没有疏离过书本。
在青年路小学时,滕欣云校长放假前总是借一大摞教育杂志给我读,平日,我也经常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秀作文;后来,我的阅读“取法乎上”,读古代经典,读教育大家的著作。
但是我的文章总是大白话连篇,既无文字的美感,也无思想的高度。
后来读佛教的入门作品,才突然明白过来,我是那种缺乏文字“般若”的人,难怪古人感慨:“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一个人的语言成就,人事的努力只占三分,天分的作用却占到七分。
一向有自知之明的我从不寄希望于通过文字的优美灵动吸引别人,做为一线教师,我的最大优势是做法,想法不是没有,但是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之前,那些想法只是在脑子中回旋而已,很少诉诸于文字。
【名师有约】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名师有约】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名师简介:韩兴娥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语文教师。
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报刊报道,引发了“语文课能否从教材中突围“的大讨论。
她把教女儿认字、读书的做法迁移到了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没有家庭作业,而个个考试成绩优秀,全班没有一个差生。
“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
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
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我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时间关键词:课内。
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作为额外附加的课外阅读,不仅增加了课业负担,也难以保证阅读的质和量。
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堂,是“课内海量阅读”实验首先尝试解决的问题。
我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外的读物。
实践中我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全班同读一本书效果最好,读完一本换一本。
我用三个办法解决图书来源:一是自己的电脑上保存一部分电子读物,可以在学校集体印,也可以发到公共邮箱中由家长自己印。
二是向家长推荐图书,我的第一轮实验都是这样解决图书的。
但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图书馆配书,我们北海学校是新建学校,图书馆配书时,按我的建议买了六十多套复本六十多本的书,可以供一个班集体阅读。
质量关键词:海量。
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阅读量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
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
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实验,中年段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第一轮的高年段,达到每学期160万字的阅读量。
如此“海量”的阅读,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注于阅读。
韩新娥海量阅读分享会

2 读书与教育 读书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读书。
韩老师的课堂被读书生所充盈,在教师范读学生多 种形式读后。教师只是提纲写领的提议,两个问题 学生回答后马上进行第二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在 读中物物中毒,这样就为孩子的月海量越多赢得了 时间。实践证明,通过海量阅读,以前孩子不能不 懂的地方。也被慢慢理解,甚至被孩子们灵活运用 于现实中这笔死抠课本教师而提命面要生动得多。
韩 兴 娥 海 量 阅 读
1 明确责任,激发兴趣
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喜欢学 习的孩子在学校里会感到幸福,而讨厌学 习的孩子在学校里就会痛苦。
韩兴娥老师认识到自己பைடு நூலகம்事儿, 要有责任是让孩子喜欢阅读。
她和家长们共同引领孩子走上了 海量阅读之路。培养他们的读书能力, 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韩兴娥老师让 一年级学生识字两千多;三年级学生 习作水平达到六年级水平;四五六年 级开始真正的海量阅读。先学《中华 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为经 典铺路。再到《论语》、《道德经》 等经典的诵读学习,把我们传统的课 外阅读模式一进课内让学生真正的爱 上语文。
演 示 完 毕 感 谢 观 看
3 强化阅读。
实践证明,海量阅读与考试并不冲 突。获得读书的乐趣,在广泛阅读中, 孩子们的识字量突飞猛进,对文章的理 解能力也远远高于非实验班。至于生字 的书写,这道难题在韩老师的集中训练 中也迎刃而解。孩子们不再是复习期为 灾难日,那快乐的情绪,强烈的读书欲 望正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所期待的。学生 学校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学生具备从学习 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的能力的学生。而 不是培养将考试当做世界末日的考生啊。
感想
• 我认为教师首先是应该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一个 传播文化的人,而不是简单的知识教授,如果不行, 还可以学着做一个文化人,边教边学。哪怕是和学生 一起学,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增长见识,就可能 逐步实现课堂上的对等交流,何况像韩老师那样进行 海量阅读,不需要扎实的教学,学基本功不需要高超 的教学艺术,一般老师、一般学生都能适用。所以说 和学生一起阅读,这是一条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师 成长的通天大道。韩星娥的海量阅读实验,让诸多家 长和老师的轻负担、高效率,梦想成真,她的海量阅 读带给我们的启示将更加深入。
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策略8篇

各位老师:这是在《中国教育报》连载的韩兴娥有关海量阅读教学精华文章。
1 课内海量阅读是语文教学法的主旋律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韩兴娥二十六的教学生涯中,我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一条师生共同茁壮生长的大道,那就是“课内海量阅读”:大量课本之外的优秀读物进入课堂,在课堂40分钟之内全班共读同一本书,读完一本换一本,课本以外的阅读占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
我是名副其实的笨老师,口才平平,文章写得满纸大实话,既无文字的美感,也无思想的高度,但笨老师的学生融汇百科、贯通古今,他们的自学能力、民主意识、求知欲望使我体会到强烈的成就感。
老师的水平高低不是关键,只要将优秀作品搬到课堂上,学生就可以通过大师留存的精神文本,去“聆听”大师的教诲,去汲取大师的智慧。
不需要老师讲得如何天花乱坠,而是要让学生在优秀读物中学得乐而忘返。
老师带领一个班的学生共读一本书其乐无穷,50多个小学生一起读一起背的时候,会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气场。
在这个场里,没有了艰涩深奥之感,没有了昏昏欲睡的感觉。
有时候,我或者遇到烦心事,或者身体状况不佳,一听学生读书,精神立马振奋起来,孩子们的声音之中,快乐指数之高,简直让人有一种气冲霄汉的感觉。
师生共读同一本书,不但诵读的效果好,而且也是一种审美之旅啊!在和学生共读的过程中,我“顺便”提升了自己做为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
小学语文老师的专业是什么?在让学生认识了常用汉字,能够自由阅读,能流畅地表达清楚自己的见闻感受之后,也就是达到了“保底”的要求之后,应该引导小学生走进高品质的文化经典。
经典艰涩,如何走进经典?就要依靠老师“海量自由阅读”的过程中选择、编排最佳的读本。
有了优秀的读本,老师就只要领着孩子们在课堂上“扯着嗓子读”即可。
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海量阅读不需要充满小聪明的牵引技巧,学生自有一种原生态的主动,投入到读本中去。
更不需要那些处心积虑的旁白导语做暗示,教师备课不需要付出“高成本”,老师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也可以进行,只要识字即可在海量阅读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兴娥海量阅读韩兴娥老师之所以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实验,是因为最具人文情怀的语文学科,由于教师翻来覆去之“精”讲,一遍又一遍作业之训练,使得语文学习变成了一场苦役,一种生命的浪费。
看着学生对语文学习欲说还“愁”,读着六年学习之后依然味同嚼蜡的学生作文,韩兴娥老师开始怀疑与审视“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材,难道一册区区几万字的小学语文教材,就要耗去学生半年的学习时间与生命?难道灿若群星的世界文化,就不能在课堂上让求知若渴的孩子一睹为快?难道学生反复做的那些低级的苦不堪言的作业,能比让他们在最富记忆力的时候背诵一些经典诗句更有价值?一、低年级:“小老师”佩卡上岗由于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阅读不宜在语意的理解上用力太多。
但朗读就可以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促发联想,激发兴趣。
韩兴娥老师教学低年级课文的要求就是读熟。
不是教师为主体的范读,而是学生作为读的主角。
学生不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齐读、指名读中“听”会的,而是自己“读”会的。
培养“小老师”便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韩兴娥老师在逐句逐篇地听过学生朗读之后,从中选出读得多、读得熟的学生当“小老师”,并为之佩戴“小老师”证卡。
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希望自己在大家面前一展为师者的风采。
所以,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诵读训练,甚至在家里让父母听着诵读。
于是,诵读的新秀层出不穷,“小老师”的队伍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一个群体,使更多读不好的学生随时得到指导。
除了集体学习和学生书面练习之外的所有时间,韩兴娥老师还允许学生随时下位找“小老师”检查辅导。
这样做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得到训练的机会。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在集体学习中迸发智慧的火花,提高学习质量。
在低年级阶段,韩兴娥老师的学生轻松地通读了本年级的人教版教材、辽宁韵语教材、修订前的三四年级人教版教材以及学校图书室里的《阅读文选》《拼音报》等。
课堂阅读就达50万字,相当于一般小学同年级学生阅读量的10多倍以上。
二、中年级:高效率地大量阅读进入中年级之后,韩兴娥老师以两个多星期学一本教材的高速度教完了五六年级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已经全部学完,其余课堂时间就将教学重点转移到课本以外作品的大量阅读上。
于是,每一学期每个学生阅读100万字的大量阅读便在课堂之上拉开了帷幕。
1.学习课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韩兴娥老师教学现行语文教材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破,可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这样,一个课时学习2-4篇课文轻而易举。
先采取听录音、“开火车”(一人读一段)、自由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然后教师或直奔中心提出问题,或点击难点释疑解惑。
如教学11册课文《桂林山水》时,只提“桂林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一个问题。
学习2000多字的《狱中联欢》只提两个问题:课文中写了哪几个节目?如何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阅读课外作品:不动笔墨不读书韩兴娥老师的班级书架上的图书琳琅满目,但来源却并非一个渠道。
有从学校借的,有学生从家拿来的,也有韩兴娥老师个人的藏书。
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阅读,韩兴娥从来不布臵课外书面作业。
但韩兴娥老师并不是对学生的阅读坐视不管,而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个人阅读某一本书,学生认为达到要求时再由老师抽查。
阅读之前,提出严格要求:一是要有恰当的圈划批注。
二是理解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书上勾画,可以选择精彩片断写到读书笔记本上,并大体背诵,具体字数不限。
她要每天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情况,并根据积累的质量、数量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
检查的过程同时是指导的过程。
教师通过参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明白哪些内容是应该积累的,哪些内容没有必要记忆。
这样做训练了学生快速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渐渐地,学生养成了认真阅读的习惯:拿到一本书,学生便自然地拿起笔边读边圈划批注,有时查查字典,有时翻翻前面看看后面,前后文联系起来思考。
三、高年级:诵读《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一次听韩兴娥老师的课,给我的震动之大是始料不及的。
她用的教材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教学哪篇课文不是早准备好的,而是让我来当场指定。
刚一上课,翻开这本多达60多万字的“教材”,才发现文章大多选自《史记》和《资治通鉴》,每一篇“课文”都是由一小段文言文和相关的白话历史资料两部分组成。
随手一翻,是现行统编教材高中语文中的《鸿门宴》一文,于是就说,就教这一篇吧。
说完之后,又感于心惴惴,深怕自己的率意而为有可能造成这堂课的失败。
但韩兴娥老师平静得如一潭波澜不惊的湖水,从容自若,她先让学生“开火车”读一遍,纠正了错误读音,然后便由学生自由朗读。
不长时间,便要求学生背诵古文,并就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争辩。
她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抢先发表个人意见,假如达不成共识就会引发争论,然后出现一个对几个、一组对一组、有时候会自然形成观点对立的辩论集团,各自引经据典,努力说明己方的观点和意见,试图说服对方。
学生的思辨欲望被激活了,她却成了旁观者。
12分钟,教学任务完成。
韩兴娥老师又说,请陶老师再选一篇。
在惊愕未定中,我又选了《楚汉之争》一文。
同样,10多分钟之后,任务又已完成。
其后又教学了《古诗三首》。
如此教学看似“不求甚解”,其实教学容量之大,学生获益之多,是我在其他课堂之上绝少见到的。
据高树军校长讲,韩老师教学《中华上下五千年》271个故事时,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只粗略地学习文言引文,准确掌握字音、句读,白话历史故事则完全由学生自己阅读。
第二阶段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进一步学习文言引文,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前后联系地理解文言文;二是使用班用多媒体设备出示一些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和历史知识。
记者所听的课,属于第二阶段的学习内容。
高速大量阅读,使学生在低、中年级的阅读量分别达到了50万字和300万字。
在实验班学生(五年级上学期)读书量调查中,读过上百本乃至几百本中外名著的学生已大有人在。
韩兴娥老师探索的语文教学之路,无疑于在我的心里投放了一颗原子弹。
韩兴娥老师说,她很少命题作文,旨在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使学生感到作文如衣食一样是不可缺少的,感到作文有用,并在实践中受用。
学生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也就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
于是,他们成了热爱生活、时时处处关注生活的写作者。
但仅有写作素材并不能写好作文,关键是韩兴娥老师将大量阅读引进课堂。
“腹有诗书”的孩子们也就有了“下笔如有神”的原动力。
他们在大量阅读中所积累的丰富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内化成了个人的文化素养,并自然而然地外化成写作时的妙语连珠、佳句叠出。
古人云:“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四五年级的学生,在40分钟内写出立意新颖、自然通畅的600字左右的习作,也就成了普遍现象,其中富有文采者也不再是个别现象。
实验成果令人们疑云消散韩兴娥老师用两周时间完成现行教材的教学任务,且不布臵课外家庭作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冒险的举动。
因为当今人们衡量一个老师教学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准,往往与考试成绩联系在一起。
而考试内容,又多出自教材。
如此匆忙地将教材学完,考试成绩难道能有保证吗?一、大量阅读的学生不怕考可韩兴娥老师对此却胸有成竹。
她说,大量阅读为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积累多了,考试就如小菜一碟。
而死读课本不进行拓展学习者,一旦在考试中出现稍有难度的课外题,多是难以应答甚至不知所云。
赵丹同学告诉记者,在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就已学完了六年级的课本。
语文、数学成绩全班都得了优秀;还考了六年级的卷子,平均分不比六年级的考生低多少。
现在,他们已经学完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并且还打算把《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书也学完。
据张振东副校长讲,家长开始对孩子能否考好自然会有怀疑,可是一次一次的考试之后,孩子的成绩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稳中有升,他们也就心服口服了。
特别是孩子由此对读书产生的特殊感情,又由读书而提升了文化素养,他们已经对韩老师心怀敬意了。
二、读书不会成为负担相当于现行教材阅读量10倍以上的教学内容,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又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这也是记者生疑之处,在采访学生时,便特别提到这个问题。
但孩子们一脸的轻松,说这是大人们在杞人忧天。
他们非但没有感到是一种负担,反而因为读书而有了一片阳光心态,有了主动的追求。
赵丹同学说,只要健康有益的书她都爱读。
书本就像那沙漠里的绿洲,使她在迷茫中获得了希望;书本又像那明净蔚蓝的天空,任她自由翱翔;书本又如那高雅、幽静的世外桃源,使她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陈晨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茶余饭后,手握一本书,其味也香;枕边床头放上几本,古今多少事,上下五千年,尽在方寸之间。
浩瀚书海,自己不过是沧海舟子。
鲁迅、巴金、曹禺、曹雪芹、罗贯中……一个个灿若星辰的名字,照亮着她前行的路程。
”孙玥同学对祖国灿烂的文化情有独钟,她说,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点燃了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火花。
从春秋时期的百家诗至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人类文明的火焰照亮了历史的长河。
“四大发明”闪耀着祖先智慧的火花,“四大名著”凝结着人类文明的累累硕果……她就是在这些灿烂的文化中,享受幸福,不断成长的。
更有趣的是,有的同学还将所读过的与所了解的书目连缀成文,令老师与家长为之拍案称奇。
比如魏榕同学《书名联串》——《大卫.科波菲尔》诞生在《呼啸山庄》,《母亲》的去世使他成了《雾都孤儿》,他在《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经历了《罪与罚》,付出了《孤星血泪》,逐渐对这个《悲惨世界》产生了《傲慢与偏见》。
后来,《唐.吉诃德》成了他的《漂亮朋友》,他经历了《战争与和平》《红与黑》《阴谋与爱情》以后《复活》了。
懂得了《热爱生命》,明白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懈地《追求》,使他终于成为《英雄凯撒》式的人物,并由此赢得了《上尉的女儿》的爱情,在《神奇的花园》,他接过《珍妮姑娘》送来的《麦琪的礼物》,满怀《理智与情感》,参加了《青年近卫军》,开始了新的《一生》。
高树军校长说,学生阅读量虽然非常大,但由于每读每新,每读都有兴趣,越读知识越丰富,所以,不是读得多了就增加了心理负担,而是读得少了做那些味同嚼蜡的作业成了负担。
更为重要的是,小学生由此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为书香人生奠定了基础。
韩兴娥老师很为学生的活泼而欣慰。
天真无邪写在每个学生的脸上,童言无忌呈示于课内课外。
体育场上,有这些孩子活跃的身影;文艺舞台上,有这些孩子出色的表演;作文、电脑等各种大赛之中,他们经常榜上有名。
阳光,幸福,成了对他们的共同写照。
据悉,近期潍坊市教育局将在全市推广韩兴娥老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但愿韩老师的一些有益的探索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