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系列连载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系列连载之
新课程高中地理教材解读
第三单元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版本异同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异(人教版)指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鲁教版)在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分析上与人教版类似,但分析的比较简略。
(湘教版)指出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各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并用【活动】、【案例】栏目引导
学生分析砍伐森林引起水文、土壤等要素的连锁反应,说明某一要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变化。
(中图版)在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的分析上同人教版类似。
自然地
理环境的组成同就地球整体而言,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理圈层组成的。就某区域而言,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各要素组成的。
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可分别对应联系大气、水、岩石、生物、
土壤等各地理要素。
异(人教版)以生物循环为例,分析自然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并指出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鲁教版)以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为例,说明各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湘教版)以土壤为例,从“成土母质与土壤”、“气候与土壤”、“生物与土壤”、“地形与土壤”、
“人类活动与土壤”等方面展开,说明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中图版)以气候为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指出自然环境的整体
性是各种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各自然
要素间
的相互
作用同学会在不同案例中认识各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共同观点。
异(人教版)以【案例】、【活动】栏目,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湖泊演化”、“东北森林变化导致环境整体变化”等实例,说明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要素的统一变化过程,认识地理环
境整体性的概念和表现。
(鲁教版)以【活动】、【知识窗】栏目,展示“厄尔尼诺现象及影响”、“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
地理环境”等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具体表现。
(湘教版)增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知识,并通过【阅读】、【活动】等栏
目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环境的重要意义。
(中图版)对地理环境整体性仅作简要介绍。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表现
同都涉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具体表现(中图版除外)。强调每个要素变化都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改变的整体性观点。(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世界陆异(人教版)联系旅行经历,认识地域差异的普遍性;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认识自然带
概念及分布。(鲁教版)通过【活动】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感悟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
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自然带的概念及分布。
(湘教版)通过【活动】展示主要自然带景观图片、通过【阅读】联系旅行经历,引导学生认识
世界陆地自然景观的差异性。又通过图文资料相结合,介绍森林、草原、荒漠等主要自然带的景
观特征,增强学生对自然带的感性认识。
(中图版)增加理想大陆的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地自然
带分布同除湘教版外,其他三种版本都强调了自然带的概念及分布。
异(人教版)通过呈现自然带景观图片、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引导学生认识三种地域分
异规律,即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等规律。
(鲁教版)对于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与人教版类似,增加了陆地自然植被与热量、水分
关系示意图、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关系模式图、非洲自然带分布图、非洲乞
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图、非地带性现象等知识。并以【活动】栏目形式呈现,重在引导学生读
图探究思考。
(湘教版)在地域分异规律的划分上略显不同,划分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等。
(中图版)整体安排与鲁教版类似,增加了【案例研究】“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自然带”。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同在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上虽名称有异,但实质相同。都指出了水平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
异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三种,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也可进行细化,分为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向
两极的地域分异)与经度地带性(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都重在运用图示法、案例法比较三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分布模式、形成原因(或主导因素)、分布
的典型地区。
地理环境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意义异
(人教版)以【阅读】栏目介绍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引起我国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的农业生
产差异,认识到地理环境差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意义。又以【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
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地理观念。
(湘教版)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因地制宜原则,并以【活动】栏目
介绍湿润、干旱地区的适生树种及草原地区要恢复草被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环境观。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1)在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中,都强调了五大要素的相关性,但各种版本在语言表
述上略有不同,具体表现为:①鲁教版和中图版基本相似,都包括 “地貌、气候、水文、
土壤和生物”,而人教版中使用了“地形、岩石、水、大气以及生物和土壤”。对比看,人
教版的说法不如其他两种版本科学、合理。尤其是 “地形与岩石”不如地貌贴切,而且表
述不全。②湘教版中用的是圈层概念,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的要求不相符合。
(2)在例析某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都能注重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
析。比如人教版和湘教版都选择了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鲁教版选取厄尔尼诺现象及其
影响、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来分析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
响,中图版选择了气候的影响等,各版本都能详细地分析该要素的变化对区域地理环境的
形成与演变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