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中西礼貌用语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本文中,将通过对中文和西班牙语的礼貌用语进行比较分析来了解其中的差异。
一、称呼方式在中文中,称呼方式十分丰富。
在不同场合、地位和关系中,人们会使用不同的称呼方式来表达敬意和尊重。
例如,在公共场合中,一般使用“先生”、“女士”、“小姐”等称呼;在亲友之间,一般采用亲昵的称呼方式,如“老婆”、“老公”、“爷爷”、“奶奶”等;在学术讲座或会议中,会使用“教授”、“博士”等学位称呼。
而在西班牙语中,则有着更为简洁、实用的称呼方式。
一般来说,男性使用“Señor”(先生),女性使用“Señora”(夫人),年轻女性使用“Señorita”(小姐),不需要考虑对方的职称或地位。
在特定场合中,例如商业会议或公共演讲,才会使用如“Doctor”(博士)或“Profesor”(教授)等标题称呼。
二、问候语中文中的问候语非常多样,可以根据场合和关系进行划分。
例如“你好”、“早上好”、“晚上好”、“敬祝安好”等等。
此外,还有许多特定的问候语,如“祝您生日快乐”、“祝您好运”等。
这些问候语在表达敬意和尊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西班牙语中,则有着更为简单、常见的问候语。
一般来说,人们使用“Buenosdías”(早上好)、“Buenas tardes”(下午好)或“Buenas noches”(晚上好)等通用的问候语。
在特殊的场合中,如会议或公共演讲,人们会使用“Buenas tardes,señoras y señores”(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这样的形式的问候。
三、感谢语中文中的感谢语也非常丰富。
一般来说,人们用“谢谢”、“多谢”、“非常感谢”等来表达谢意。
此外,还有一些长篇的感谢语,这些感谢语在商业和正式场合非常常见。
而在西班牙语中,则有着更为常见、简洁的感谢语。
常见的感谢语包括“Gracias”(谢谢)、“Muchas gracias”(非常感谢)等。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礼貌语言的语用差异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礼貌语言的语用差异王心明(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沈阳110167)【作者简介】王心明(1993-),女,黑龙江肇州人,硕士,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方向。
【摘要】通过对中西方礼貌原则进行对比,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并阐述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旨在增强人们对礼貌用语的进一步认识,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方;礼貌语言;语用差异【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20)02-0026-02一、研究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
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同时也造成一些文化层面的碰撞。
礼貌作为文化基础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格外重要,是保证交际顺利开展的前提,并直接影响着交际的结果。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所遵循的礼貌准则和表达方式也有很明显的差异。
如果把中国的一些礼貌用语用到与西方人的交际中,就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甚至带有侮辱性。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还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和语用差异,帮助他们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一)西方礼貌原则为了避免用语不当而导致交际受挫,人们应当遵循礼貌原则。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Leech根据英国文化的特点总结出一条重要的语用原则———礼貌原则,该原则提出了六项准则:(1)策略准则:尽量让他人受惠,少让他人受损。
(2)慷慨准则:尽量使受惠最小,受损最大。
(3)赞誉准则:尽量夸大对他人的赞扬,减少对他人的贬损。
(4)谦虚准则:尽量少赞扬自己,尽量多贬损自己。
(5)一致准则:尽力减弱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分歧,尽力增加自身与他人之间的一致。
(6)同情原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反感,尽量增加对他人的同情。
(二)中国的礼貌原则中国自古以来都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国的礼仪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人也以成为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为追求。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_李坤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李坤(山东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随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日臻明显。
礼貌用语是维系交际的有效手段,了解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可以避免交际失误,达到交际成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汉;礼貌用语;差异收稿日期:2013-11-11作者简介:李坤(1976—),女,山西太原人,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本文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研究(2011GG055);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项目:网络环境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用能力发展研究(SDYC12012);聊城大学科研项目(Y100202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2014年第2期第23卷No2.2014vol.23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高度全球化,世界成为了越来越小的地球村(GlobalVillage ),世界各国间交往日益密切,人际交往中的礼貌用语的作用也愈加凸显。
礼貌是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产生的的文化现象,是人际交往的一条基本准则。
礼貌的目的是为了使人类交往中减小矛盾和冲突,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润滑剂。
本文从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入手,探讨礼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和运用,阐明英汉常用礼貌用语的语言差异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与文化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的行为。
但往往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相互交流和沟通中,常会有“咫尺天涯”的感觉,产生误解,交际障碍以及导致文化冲突(cultural clash ),致使交际失败(pragmatic failure )。
W.B.Pearce (1994)指出,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往,而交往是流动的文化。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礼貌原则中的语用差异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礼貌原则中的语用差异何雯雯2010级本部英语专业3班 201094620101摘要:跨文化交际中涉及最广泛的是语言的交际。
语言是交际中文化的载体,它不仅包含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而且反映出人的思维方式。
礼貌是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但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度有其表达礼貌的方式。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礼貌原则中的语用差异,探讨了如何在不同语言及文化背景下礼貌的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问题。
Abstract: The language is the most extensiv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communication.It includes not only the different nationality'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reflect people's way of thinking.Politeness is the common phenomenon of every society and every group,but different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the country has its expression of politenes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politeness principle, The paper explores how to use th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politely in different language and culture background.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礼貌原则语用差异Key word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politeness principle pragmatics differences中西方在社会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使得中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往产生跨文化交际现象。
从中西文化差异角度探讨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
从中西文化差异角度探讨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从中西文化差异角度探讨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主要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而中西文化的差异则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密切相关。
在英语中,礼貌用语中,在表达感激的时候会说“Thank you”。
但是很多时候其实也应该说“Thank you”。
比如别人夸你衣服很漂亮的时候,你有时可能会说“No,no,it is just a very ordinary dress.”而这样的回复会引起对方的不快,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缺少审美能力。
而对国人而言,这样的回答则是谦虚。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探究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探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究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的深层内涵及其影响。
礼仪文化作为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礼仪文化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方式、思维模式和社会结构。
通过对比和分析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异同,本文旨在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礼仪文化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融合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包括餐桌礼仪、社交场合的礼仪规范、节日庆典的传统习俗等。
在对比分析中,我们将关注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和社会背景,以期揭示礼仪文化差异的深层逻辑和社会意义。
本文还将探讨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促进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通过本文的探究,我们期望能够增进人们对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为推动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礼仪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更是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历史渊源礼仪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形成和发展深受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西方礼仪文化各自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体现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价值取向。
在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夏商周时期。
这一时期的礼仪制度初步形成,并在之后的儒家文化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儒家思想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认为礼仪是维持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手段。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礼仪制度不断完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礼仪文化体系。
这一体系注重尊卑有序、长幼有序的社会秩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忠诚等情感纽带,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敛、含蓄和重情重义的特点。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对待交际和表达礼貌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们在礼貌用语的表达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
一、中西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1.中西礼貌用语的语言特点在西方文化中,使用礼貌用语时通常会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词语。
在交往过程中会不断重复这些词语,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尊敬。
在西方文化中,这些词语的重复使用被视为一种礼貌和尊重的体现。
而在中国文化中,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更多的是通过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来体现。
比如在问候方面,中国人会使用“您好”、“您辛苦了”、“回家路上小心”等表达方式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而在使用“谢谢”时,中国人也更倾向于使用更加正式的表达方式,比如“多谢您的帮助”、“非常感谢您的款待”等。
2.中西礼貌用语的在交际中的使用频率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在交际中使用礼貌用语的频率相对较低。
中国人更注重言下之意和真诚的表达,对于过分频繁地使用礼貌用语并不看重。
在中国人的交际中,更注重的是通过行为和言语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
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主要源自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念和社会习惯。
在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的社会文化对礼貌用语的使用有着一定的影响。
而在中国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人情味的社会文化也对礼貌用语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西方文化中,礼貌用语的使用更加注重形式和规范。
西方人注重礼貌和礼仪,礼貌用语的使用更倾向于在一定的场合和时间内进行,不同场合和不同社交对象会有不同的礼貌用语的使用方式。
西方文化也更注重礼貌用语的频率和重复。
2.中西礼貌用语的社会文化影响中西礼貌用语的对比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交往中,需要更多地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尊重对方的礼貌用语习惯。
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浅析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礼貌用语的不同
浅析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礼貌用语的不同作者:霍晴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6年第08期【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正如人们所知礼貌用语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是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必须维护和遵守的准则。
在跨文化交际中,讲英语或汉语的人,常常会使用带有母语的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去表达各自不同的礼貌用语,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语用差异。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角度,对中西方的礼貌用语进行研究,举例分析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找出出现不同的原因,以期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达到更好地跨文化交际效果。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用语差异一、理论背景本篇文章的理论基础是跨文化交际,语用学及礼貌用语等。
在文章的开头,先对其理论基础作出相应的介绍,以便在文章的分析中找到其理论支撑。
1.关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背景。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流和沟通。
戴炜栋也对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定义作出了解释:“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lso known a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 perceptions and symbol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经学者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文化和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反应了文化现实。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同整体的关系。
跨文化语用失误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部分,托马斯将其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是指对语言的错用,包括错误的使用目标语或根据母语的语义或结构使用目标语。
而社交语用失误是指违背了不同文化里指导语言行为的文化规范和语用原则的言语行为。
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比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
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比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篇一: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社交礼仪差异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社交礼仪差异摘要:在跨文化交际日益盛行的的今天,由于中西方在社交礼仪上存在差异,中西方人士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常常发生误会和冲突。
因此,了解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变得十分必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西社交礼仪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究,本文主要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
了解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有利于减少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社交礼仪冲突的发生。
关键字:跨文化交际;社交礼仪;差异Abstract: Wit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today, misunderstandings and conflict often occur among Chinese people and foreigners in social activities owing to differences of social etiquettes. As a consequence, knowing more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comes quite necessary. Besides, the writer analyses the causes mainly from aspects as differences of cultures, modes of think, values, and so on. Knowingthe differences of social etiquet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y and causes, do good to reduce the conflict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ocial Etiquettes; Difference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中西方人民的沟通愈加紧密,跨文化交际日益繁荣。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礼貌行为的不同(1)
2007年第6期学术newscience摘要:中西方文化由于各种因素差异较大,两方对交际行为中“礼貌”的理解上也不尽相同。
只有正视这些差异和不同,才能达到跨文化交际成功的目的。
关键词:礼貌;礼貌准则;跨文化交际;中西方差异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礼貌行为的不同◇王丽娜(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重庆400031)一、西方礼貌准则的形成发展早在1975年,Grice提出了语言交际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即在人们交际过程中需要遵循数量(Quantity)、质量(Quality)、关联(Relation)、以及方式(Manner)四种准则,来达到交际顺利的目的。
然而在以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又发现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并不总是遵守交际原则,反而还故意违反这些原则。
于是,1987年,Brown和Levinson结合了Goffman1967年的面子概念,提出了著名的“面子理论”。
Goffman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是个体按照社会赞许的标准表现的自我形象”。
[1]p45Brown和Levinson认为,面子是人们相互交往中倍感珍惜的东西,“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
[2]p61而每个参与交际的人都具有两方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的面子: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face)。
积极面子指个人正面的自我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赞同、喜爱欣赏,在交际时通常表现为同意对方的意见,支持对方的观点,向对方表示赞许等等。
消极面子指个人拥有自主的行为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强调个人的权利至少不全部受其所属社会团体的价值观所束缚。
而后,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Leech于1983年从语用学的角度提出了英语民族的六条礼貌准则:1.策略准则(TactMaxim)。
指尽量使他人受损最少,尽量使他人多得益。
2.慷慨准则(GenerosityMaxim)。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doc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一、前言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
学者徐一平在《英汉礼貌用语的文化迁移》中指出,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不仅体现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之中,更反映了深刻的民族底蕴和民族特点。
而礼貌用语,是在人们长久以来普遍遵循的礼貌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是维系人际关系的必不可少的食粮,也是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文明素质。
[3]基于对礼貌用语的研究,有利于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和人们的心理特征,对言语交际活动的实际、顺利完成具有积极意义,由此人们的交际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3]他认为等级观念与平等观念、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等是文化迁移在礼貌用语上的作用因素。
另外,礼貌用语凝聚了民族的生命力,反映了民族的风俗历史、思维方式、生活背景等。
因此,跨文化背景下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具有提高交际质量和效率、避免语用失误的重要价值。
[3]孙静,肖建安在《汉英礼貌用语的文化理据探析》一文中同样指出了: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选择、使用礼貌用语的差异,因此针对其语用差异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根源。
他们认为,面对这种情况,应当采取适当的策略,确保跨文化交际的进行过程。
礼貌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与素质,尤其在跨文化背景下,我们不自觉的会采用礼貌语言表达,所以真正懂得如何学习语言的人,不仅学习语言知识,还会自觉深入体验其背后文化。
尤其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来讲,探讨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及礼貌用语的使用具有实用价值。
[4]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随着语言学家们对于礼貌原则、礼貌规约的研究深入,中西方学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中以格莱茨的合作原则、利奇的礼貌原则、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顾曰国的礼貌原则为代表。
本文基于这些原则,针对跨文化背景下关于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展开分析。
1. 西方的礼貌原则(1). “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莱茨(H.P. Grice)于1975年提出的。
1数量准则:所说的话应该满足并且不超过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中西方对待礼貌
中西方对待礼貌
中西方对待礼貌的态度和方式存在一些差异。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比较:
1. 语言使用:在西方,礼貌用语通常包括“请”、“谢谢”、“对不起”等,而在中国,礼貌用语可能更加复杂,包括“您”、“请”、“劳驾”等。
此外,在西方,人们更注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在中国,人们可能更加注重委婉和含蓄的表达。
2. 饮食文化:在西方,人们通常会在餐桌上分享食物,而在中国,人们则更注重个人用餐。
此外,在西方,人们通常会在餐后清理餐具,而在中国,这可能不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3. 社交礼仪:在西方,人们通常会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独立,而在中国,人们可能更加注重社交和人际关系。
此外,在西方,人们通常会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和秩序,而在中国,人们可能更加注重互相尊重和礼貌。
总的来说,中西方对待礼貌的态度和方式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方式比另一种方式更好或更差。
相反,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以促进更好的交流和理解。
浅谈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
致谢是人们 日常 交往 中重要的语言行为 ,是 不同社会 人 民共 同遵 循 的礼 仪 规 范准 则 ,是 促 进 人 际 关 系和 谐 的 文 明 举 动 。西方社会 特别 重视致谢 , 对一件再小的事都会表示感谢 之 情, 即使 是 亲 密 无 间的 朋 友 或 家庭 成 员之 间 , 也 会 对 对 方真 诚 致谢 。 而传 统 的 中 国社 会 不 太注 重 这 一 方 面 , 关 系 密切 的 朋 友、 亲 人之 间 , 往 往 都 是 不 大言 谢 的 。另外 , 当中 国人 收 到 别 人 的感谢 或赞誉 时, 往往 会说 “ 不用谢 , 应该 的 、 “ 别客 气 , 这算
不 了什 么 、 “ 哪 里 哪 里 过 奖 了 之 类 的话 , 以示 自 己的 谦 逊 ; 而 西 方 人 则 会 直 白 的说 “ T h a  ̄ o u ~Y o u a r e we l c o me , 大 方 的 接 受他 人 的 赞 美 与 感谢 。
辛 L 貌 准月 4 : 1 . 称 呼准则: 指 用 适 当的 称 呼 问候 对 方 。 现代 也存在着差 异。由于 中国 文化属 于差序格局 的社会 结构 ,英语 文化属 于平行 的社会结 构, 所 以在 中国, 老师 向学生道歉、 领导向下级道 歉、 父母 向子
女 道歉 的现 象不太常见 , 因为“ 长 幼尊 卑” 的传统观念左右 着
中 国人在 生活 中的言行举 止 ; 而西方社会 不分长幼、 上下、 尊 卑。无论是谁犯 了错 , 都会向对方表示歉意。 三、 中西方礼貌用语 差异 的成 因
一
、
文化 中的 上下有异, 贵贱有分 , 长幼有 序” 的封建社会 的宗法 血 亲关 系, 又受社会地位 、 职 业、 性 别、 年龄 等 多重因素制约。 在 中国, 人们对亲人的称 呼种 类非常多, 舅舅~姑妈 ~姨爹” “ 表兄 等等 , 对 亲戚的尊称 非常繁琐。而在 英语里这些称谓 则 比较 笼统 、模 糊 ,一词 多义。 他们 的称 呼很 简单 , “ s i s t e r ” “ b r o t h e r ~u n d e ~a u n t 等 。此外 , 在 社 交场 合 上 , 中 国人 大 多 以 “ 姓 +职位 的模 式来 称 呼 他 人 , 如 王 医生 、 吴 书记 、 陈老 板 等 。 而 西 方人 则 简单 的 用 “ Mr . / Mi s s +姓 来称 呼 。
浅谈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作者:吴汶颐来源:《祖国》2017年第21期摘要:礼貌礼仪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彼此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貌用语的合适使用在社交场合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中西方礼貌用语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同。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出发,研究中西方的礼貌用语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背后的原因,以期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礼貌用语文化差异礼貌,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在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形式体现。
它要求人们在社交生活中,不仅要使用合适的礼貌语言,还要选择得体的行为方式。
中国和西方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两个社会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出现交际不通的状况。
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使用正确的礼貌交际用语,还要了解两种文化背后的交际用语差异。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一)西方学者利奇的礼貌原则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将礼貌原则划分为六类:1.得体准则:尽力少让别人吃亏,多让别人得益;2.慷慨准则:尽力少使自己得益,多使自己吃亏;3.赞誉准则:尽力少贬低别人,多赞誉别人;4.谦逊准则:尽力少赞誉自己,多贬低自己;5.一致准则:尽力减少双方的分歧,增加双方的一致;6.同情准则:尽力减少双方的反感,增加双方的同情。
(二)中国文化中的礼貌原则自古以来,中国被世界称为“礼仪之邦”,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规范和礼貌原则。
顾曰国教授认为,中国文化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尊重、谦逊、态度热情、文雅。
基于这四个特征,顾曰国提出了中国文化的五种礼貌准则:1.称呼准则:指用适当的称呼问侯对方。
现代社会在某种程度上依然遵循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称呼原则。
称呼语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体现。
2.贬己尊人准则:指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指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要“举”,要“尊”。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下的中西礼貌原则之文化差异
第25卷 第2期2006年4月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25No.2Apr.2006 文章编号:1001Ο4373(2006)02Ο0117Ο04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下的中西礼貌原则之文化差异3蔡新芝(佛山大学英语系,广东佛山 528000)摘 要:礼貌原则是人们顺利进行言语交际的基础,在不同文化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文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阐述了具有代表性的、分别由顾曰国和利奇提出的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了中西礼貌原则的差异与成因,说明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对礼貌原则的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礼貌原则;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礼貌是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维系人际和谐的工具和手段;礼貌是一种社会规约,它对任何社会成员产生制约作用。
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
人们在说话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一定的策略或措施,目的都是为了使交际更顺畅,使自己的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
一些语言学家还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冲突和争斗,包括政治上的分歧和争端都是由于语言使用不当导致误解而引起的。
这种说法虽过于偏激,但不无道理。
对礼貌的阐述自古就有,但对礼貌系统研究和总结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随着语用学的发展,礼貌问题逐步成为这门学科的一大研究主题。
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Austin)创立了言语行为理论,指出人们说话不仅言有所述,而且言有所为,还会产生言后之果。
美国哲学家塞尔(J.R.Searle)发展了奥斯汀的理论,他把言语行为理论从对孤立话语意义的研究提高为一种解释人类言语交际的理论。
另一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则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他认为在所有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说话者和受话者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他们相互合作,共同遵守会话的基本原则,保证言语交际能够有效地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谈商务英语信函的词语汉译2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3 论《双城记》中的现实主义风格4 从语用学角度对英语课堂中委婉语的使用探究5 《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伦理困境6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7 浅析习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8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9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95 80 35 64010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与重生11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12 双重文化下的文化选择——解析电影《刮痧》中中国移民的文化身份危机13 An Analysis of Space in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14 A Study of Chinglish as Found in Students’ Writings15 希思克厉夫—一个拜伦式英雄16 从宝洁公司的运营模式看美国文化的多样性17 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的比较和启示18 Problems Occu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English and Its Possible Solution19 “土生子”叛逆精神探源20 萨拉的性格魅力21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22 论《紫色》中的性别暴力23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24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25 浅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的爱情观26 《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灵魂救赎27 A Study of Beauty in Sound, Form and Meaning Display ed in Zhang Peiji’s Prose Translation28 从《在路上》分析“垮掉的一代”的文化内涵29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30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的文化阐释31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s in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32 论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创作风格33 从接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34 好莱坞电影中中国人形象变迁的意识形态分析35 中国春节与美国圣诞节的文化比较36 浅谈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37 The Admiration of Great Gatsby38 从美国新闻理念的发展看例外主义的嬗变39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40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41 从《嘉莉妹妹》看本性与理性的斗争42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43 《玉石雕像》中的非言语交流44 A Brief Study of the Impact of Affective Factors o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45 On the Ways to Develop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Autonomous Ability46 不可缺少的书信——《傲慢与偏见》中书信功能的研究47 《紫色》中黑人男性形象研究48 浅析《紫色》中西丽的成长历程49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50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纳撒尼尔•霍桑《红字》51 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5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3 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54 《红楼梦》中的数字翻译及其文化分析55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56 高中英语反思式教学研究57 《紫色》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58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形象分析5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0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61 从心理角度浅谈丁克家庭在中国出现的原因62 A Survey of the Manifestations of “Babel” in the Movie Babel63 Perception of the Beat Generation through John Lennon64 人名名词词汇化问题65 哥特元素在《宠儿》中的运用66 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民族性及其翻译策略67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分析68 An Interpretation of A Tale of Two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69 解读奥斯丁小说《诺桑觉寺》对哥特传统的模仿与颠覆70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美两国幽默的特点71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72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斯嘉丽与命运的抗争73 对比分析苔丝和蓓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和萨克雷《名利场》74 评《傲慢与偏见》中卢卡斯小姐75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白之语用学分析76 浅析《还乡》中爱格敦荒原的象征意义77 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分析《红字》的悲剧性78 论《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简单”79 中学英语学习中文化障碍分析80 英文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和写作原则81 模因论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新词翻译策略82 《尤利西斯》与《春之声》中意识流手法的不同83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分析——语言学视角84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欲望分析85 浅析中美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86 硬汉形象-浅析厄内斯特海明威《杀人者》87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礼貌失误88 意识流与女性主体意识建构:以詹姆斯•科尔曼的《莫说她很怪》为例89 The “Monstrosity” of Science: an analysis of Frankenstein90 从目的论角度看外宣翻译研究91 英汉植物文化词汇的差异及翻译研究92 On the Diversity and Unity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Feminism93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道歉语及其策略94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Satan in Paradise Lost95 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96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97 《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98 从《祝福》的英译本谈文化空缺词的翻译99 中英酒吧文化对比100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01 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102 浅析《美国的悲剧》中克莱德的悲剧命运10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性弱点分析104 一位《飘》不去的女性—《飘》中斯佳丽的女性主义性格特点成长分析105 英文外贸合同中表时间介词的使用和翻译106 On the Female Influences on Pip’s Character in Great Expectations107 亨利•詹姆斯的《金碗》中的婚姻观108 浅论《汤姆琼斯》的现实主义特征109 解读艾丽斯沃克的《日常用品》中的黑人女性文化110 从文化视角下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1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2 李白对庞德和他的作品的影响113 从基因学的角度看多义词的词义关系114 浅谈中式菜名英译方法115 Western Women’s View on Love in The Thorn Birds116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117 语境策略在词汇学习中的有效性118 从《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119 呼啸山庄之人性的泯灭12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121 科技英语中模糊数词的翻译策略122 论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及《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123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对策124 《圣诞欢歌》中斯克罗吉的性格分析125 从《马拉喀什》和《射象》看乔治•奥威尔散文的艺术风格126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概念隐喻分析127 弗朗西斯•培根论说文风格传译策略研究128 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谈英语隐喻的汉译129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130 双语字幕句法结构研究--《老友记》个案研究131 比较分析《喜福会》与《日用家当》中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冲突132 奥巴马演讲辞的话语分析133 礼貌原则视角下奥巴马演讲技巧的分析134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nimal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135 荒岛主义在《蝇王》中的映射136 《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137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138 《嘉莉妹妹》和《名利场》中的女性的性格及命运对比分析139 拜伦式人物—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弗洛伊德解读140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看中西文化差异141 浅谈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142 The Problem of Evil---A Universal Issue Seen From Western Perspectives143 探究《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批判现实主义144 王佐良《雷雨》中的汉语俗语英译的信息减值研究145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146 埃德加•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技巧应用分析147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管理148 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49 鲁滨逊荒岛生存技能的分析150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Chinese and British Wedding Culture 151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要人物性格152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ourism Texts153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154 An Analysis of Virginia Woolf's Androgynous Vision in To the Lighthouse155 The differences o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s under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156 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157 看《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158 与苦难嬉戏——透析《查尔斯兰姆散文集》159 意译在广告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探析160 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161 照进黑暗的光--电影《弱点》主题阐释162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Slang and Their Social Functions163 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兼评《小王子》中英译本164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165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166 Comparison between 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 in Language Expression167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168 解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思想在其婚姻中的体现169 自立和创新——对爱默生超验主义的解读170 性格决定命运----浅谈《老人与海》桑提亚哥性格特点171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172 论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化妆品说明书翻译173 以赫索格为代表的索尔贝娄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困境与出路174 从涉外婚姻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175 顺应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176 英汉成语特点对比研究177178 《呼啸山庄》的悲剧分析179 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180 《红楼梦》饮食词语英译策略探析181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182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183 从《盲人》中的“血性意识”看劳伦斯的文明观184 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主宰还是学生为中心185 浅析《茶花女》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爱情追求的道德障碍186 从《红楼梦》和《简爱》看中西方女性主义187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习语互译188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美国动画电影的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系列为例189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190 从《纯真年代》的人物塑造看伊迪丝华顿的女性主义意识191 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192 译者的身份193 《小妇人》中四姐妹的命运194 论男权主义在圣经语言中的体现195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196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心理学角度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19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Factors in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Kong Yij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198 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99 Movie and culture200 从关联理论看电影字幕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