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主观题训练
政治一轮复习主观题每日一练之认识论
政治一轮复习主观题每日一练之认识论(4)8、(14届南京市盐城市高三联考一模政治)37.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引起广泛关注。
某校高三(2)班学生围绕“发挥市场作用,激发社会活力”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信息一:同学们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市场地位的认识逐渐发生上述材料给我们以什么样的认识论启示?(6分)9.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理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
(12分)10、“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蕴含的哲理。
(8分)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我国在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12分)12.2013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2周年纪念日。
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
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认识论主观试题
1.2016年4月,我国发射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其目标是研究、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的规律。
这主要表明①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②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③人们能够认识、发现并利用规律④人们可认识到规律就可以改造规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
屠呦呦在艰苦的条件下,走访中国各地,从传统中医药典《肘后备急方》中找到灵感,不断实验,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青蒿素”的发现过程说明()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屠呦呦的走访为其奠定了基础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屠呦呦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实验,对青蒿素的认识得到了深化③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屠呦呦的发现推翻了前人的真理性认识,达到了终极④真理具有客观性,青蒿素能否治疗疟疾是屠呦呦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丹麦女生在使用手机中发现,晚上睡觉若将开着的手机放在离自己很近的位置,第二天早上就无法集中上课,这让她怀疑手机辐射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于是她将研究转向手机辐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经过试验发现,没有路由器的房间里的水芹和豌豆种子都能发芽并茁壮生长;有路由器的房间里的种子不仅没有生长,甚至大多数都死了。
这表明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怀疑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2015年7月15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确认,“新视野”号冥王星探测器已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14日7时50分成功从距冥王星1.25万公里处飞掠,并陆续传回最新冥王星以及它的卫星卡戎的照片,“新视野”号成为人类首颗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最为神秘和鲜为人知的星球之一,其发现要追溯到85年前,2006年因轨道形态特质被降级为矮行星。
唯物论、认识论主观题
1、2008年9月11日晚中国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随着行业内的各大知名企业也纷纷被查出产品含三聚氰胺,乳制品行业面临着信任危机。
为应对危机,有人认为:相关企业应针对这一事实采取相应措施,如召回问题奶粉,对受害儿童作出相应赔偿,提供检查、治疗费用等;乳制品行业应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严把产品质量关,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乳制品行业应该尊重价值规律,生产优质的产品。
结合背景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谈谈乳制品行业怎样应对信任危机。
(12分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形势,总的来说,“当前矛盾突出,今后压力很大”。
我国特殊的资源国情是: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38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矿产资源人均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
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环境问题。
胡锦涛同志曾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试用唯物论有关道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的态度。
(8分)答案1、(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相关企业应针对这一事实采取相应措施,如召回问题奶粉,对受害儿童作出相应赔偿,提供检查、治疗费用等。
(4分)(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乳制品行业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严把产品质量关,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4分)(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主观题
唯物论和认识论局部主观题1、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根本生活。
这一措施得到了绝大多数人们的支持和理解。
运用唯物论的观点,说明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正确性。
2.每年的台风都会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近年的“碧丽斯〞、“桑美〞等台风使我国的XX、XX、XX等地遭受了严重的灾难。
辨题:人类能够预见自然灾害的发生,但不能防止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浩劫。
3.材料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那么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彩,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明·王守仁)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塞里……假设在理上看,那么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宋·朱熹)(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10分)(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它表达在哪些方面。
(8分)4.背景材料:2006年7月13日,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消息,继XX大熊猫栖息地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中国申报的另一工程XXXX殷墟也全票通过评审,成为中国的第33项世界遗产。
相关专家表示,希望以此为契机,加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
辨题:只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一定能够保护好我国的世界遗产。
〔10分〕5、?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开展,不断从生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开展规律的认识,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效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立效劳。
上述材料是如何表达认识论的观点的?〔10分〕6、.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7、.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认识论主观题
认识论主观题训练1.(2011广东一模)材料一:2009年4月我国甲型H1N1流感爆发,在初期的确诊病例中,绝大多数是输入型病例。
虽然这样,"祖国是留学生的家",流感不能成为拒绝出国人员归国的借口。
不过,如果归国人员都能增强自我防控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配合防疫,就能极大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和防控成本。
材料二:在甲流爆发初期,人们谈甲流色变。
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及时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探索,对该病毒有了新的认识:它虽有较强的传染性,但是可防、可控、可治愈;随后我国成功研制出预防甲流疫苗并进行了临床验证,现在已由政府财政买单,优先在中小学毕业生、教师、医生等人群中免费接种,情况基本良好。
(1)结合材料,谈谈人们对甲流的认识、甲流疫苗临床应用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道理。
(2)从规律的角度,怎样理解"甲流是可防、可控、可治的"?1.(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经过研究探索,人们对甲流有了新的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正确认识甲流病毒,是为了更好地防控甲流的传播。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首批甲流疫苗完成后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检验人们对甲流病毒的认识正确与否。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对于甲流病毒,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最终可以清楚认识它,并根据病原进行有效防控与根治。
2. (2010高考·福建卷)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认识论主观题
设问3:(小角度)用实践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 或:认识 或:真理
答 案:真理三个角度 (1)真理的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分析(材料 中……是属于真理) (2)①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 分析 ②真理是有条件,任何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而言, 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在 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犯错误并不可怕,要正确对待错误。 + 分析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 个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 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分析
设问2:请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材料 或:只要求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 案:辩证关系两个角度 (决定作用 + 反作用) 1)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动力、唯一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要 勇于实践。 + 分析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要……。 + 分析 答 案:只问“基础”四个角度 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分析:有了……实践, 才有……的认识理论政策措施。(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分析:……实践推动了 ……认识理论政策措施的发展。强调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 (如实践活动中的新问题、新要求、新的认识工具和科技手段等) 推动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分析:...实践结果证 明…认识/思想正确/错误。(强调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加以对照)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分析:…认识是为了推动/指导/ 服务于…实践。(强调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认识论主观题练习共17页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认识论主观题
认识论主观题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在新的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着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矛盾和新的挑战。
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强调指出,要“把回顾总结40年改革开放同新时代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把吸取改革开放历史经脸同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结合起来”,要坚持问题导向。
对一些带有共性、规律性的问题,要注意总结和反思,以利于更好前进”。
请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推动改革开放,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的必要性。
(10分)【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必将产生新的实践问题,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对发展规律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和发展对共性、规律性的问题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才能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推动改革开放,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的必要性。
从材料可以看出,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必将产生新的实践问题,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对发展规律的认识。
可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等方面,说明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和发展对共性、规律性的问题的认识,并用于指导实践,才能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
2.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其演变经历了下列过程:20世纪50年代,我国先后实行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78年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本特征的经济组织形式,代替了低效率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认识论主观题训练答案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
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
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 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
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实
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党在制定《建议》的过程中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1)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况下制定的。
色 GDP 为核心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
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这一认识正被越来越广泛的人们所认可。
.
读材料后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
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 1 )认识是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我们永恒的使命。随
主观题训练
1 .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
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
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特剐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
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高二政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高二政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简称认识论,第6课)第一种类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例题: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个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
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
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答:①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分)②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分)③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直至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3分)④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3分)1、(2012北京卷)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
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
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12分)第二种类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第二种类型:关于实践的主观题例题: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
总的来说,与许多省份相比,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而且更有选择性,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凡是民间力量能做的事,政府放手和发动老百姓去做;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
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暂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不急于下结论;看准了的,则积极加以总结肯定,予以大胆推广。
唯物论和认识论主观题练习
唯物论和认识论主观题练习1、北方某县地处城市边缘的山区,山多地少,长期以来只从事单一的粮食种植业,越种越穷。
近几年来,他们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
县政府组织农科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实际,一方面修筑公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另一方面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教会农民科学种植,发展起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中,药材生产,对蔬菜进行真空保鲜包装,销售到周边大中城市,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又聘请科技人员,引进高新技术办起了蔬菜、药材加工厂。
为了使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出去,组织起上万人的专业销售队伍,该县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
2、杭州市委、市政府遵循“保护第一、生态优先、以民为本、拓展旅游、综合整治”五大理念,投资200多亿元,落实“进行编制规划、修复人文生态、改善自然生态、再现旅游景观、改善居住条件、完善交通网络”等举措,基本形成便捷畅通的水陆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以历史文化为特点的运河旅游体系;形成一批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带动了运河滨水地区商业、娱乐业、休闲业的发展;初步修复滨水生态系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基本实现运河沿线低收入阶层和城中村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
结合材料,分析杭州市实施运河综合保护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3、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是如何炼成的:杭嘉湖平原,地表水丰富,土质松软,地面沉降是沿线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沪杭高铁软基地段“以桥代路”,桥梁占线路长度的90%,从而很好地控制了沉降。
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道岔板等技术,解决了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变换轨道的世界级难题。
沪杭高铁建设是怎样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4、在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
总的来说,与许多省份相比,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而且更有选择性,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唯物论 认识论 主观题训练
唯物论认识论主观题训练1.我国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中国政府承诺,在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6%的基础上,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国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哲学依据。
2.材料一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化及其选举人大代表比例的调整材料二选举法的修改是大势所趋。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2009年10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选举法修正案草案;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明确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开启“同票同权”时代。
选举法的修改,促进了我国选举制度不断完善,使得组成各级人大的代表名额分配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我国目前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客观实际,更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要求。
我国城乡人口选举人大代表比例的调整,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3.材料一近几届世博会的主题注: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
世博会主题的变迁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关系的?4.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2010年2月8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落成。
在国家馆的设计中使用了传统建筑斗拱榫卯结构,中国传统的斗拱曲线被拉直,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同时,中国馆设计了为人们之间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空间。
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的现代意识,是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
中国馆的设计还融入了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时代课题。
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对中国国家馆的设计和建设加以分析。
2013认识论主观题答案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训练1、①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观点?(4分)②这些观点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8分)答: (1)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和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2)①应防治非典型肺炎的需要而进行科学研究,通过科学实验获得正确结论,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基于非典型肺炎防治的需要”、“集中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研究,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经科学实验证明,它可以阻断SARS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具有预防和治疗两种功效”,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的知识与技术手段”,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2、阅读材料,回答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转变的认识论道理。
(9分)答:①说明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从传统的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转变,反映了人们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3分);②这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从传统的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转变,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重新审视,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3分);③说明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错误的发展观带来严重问题。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从传统的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转变,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3分)。
3.试分析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12分)答:①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政府在密集出招,多措并举反腐。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基于我国反腐败形势政府密集反腐出招。
世界的反腐实践证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最有效的反腐败措施。
③正确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也值得中国借鉴。
④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创新反腐机制。
⑤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反腐败要树立新理念,探索新的方式方法。
认识论主观题训练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
(2分)(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
(3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分)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我国开展的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是获得对地震认识的来源。
(4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
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将使我国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预测和深部资源勘查等技术。
(4分)(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是为了解决我国频频发生的地震灾害的实际问题。
(4分)3.(1)结合材料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分)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2)中国共产党60年的“赶考”路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8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8分)4、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认识论主观题例
我们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更要有 勇于实践的胆识、善纳争论的胸怀。一 种观点、理论或者一项决议遭到公开的 争论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相反是促 进科学进步、决策合理、社会和谐的突 破口。 为什么我们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 更要有勇于实践的胆识?
4.
参考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 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客观实践中 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要求我们不断探求知识,追求真理。 所以,我们要有实践的胆识。 (2)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 风顺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 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 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所以要允许争论,真理越辩越明。 (3)认识具有无限性。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 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们 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更要 有勇于实践的胆识。 (4)科学要求求真,即不断通过实践追求真理。我们既 要尊重权威,又要不为权威所困展真理应以实践为基础。关于地球 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 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 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 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 ②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 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 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 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 ③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目前人类获得的关 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而 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 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 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2.
政治必修四----唯物论认识论 主观题(精选)
同学们,这是压轴的大题!1、材料问题:材料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10分)2、2012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1周年纪念日。
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获得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
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体现了哪些唯物论和认识论道理?(12分)3、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三位一体”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四位一体”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一次拓展就是一次探索接力;一次拓展就是一次认识飞跃,从两手抓到“五位一体”,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党的理论需要不断发展的正确性。
(16分)29.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汽车方便了人们出行,也能满足人们的自驾游愿望,其在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生活品位的同时却也使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增多。
在大中城市,“堵车”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特别是上下班的高峰期。
高二哲学唯物论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政治哲学主观题专项训练辩证唯物论第一种类型: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例题:大城市郊区的农夫,祖祖辈辈以种菜为生,有着丰富的种菜阅历,前几年种菜收入相当可观,去年,上级下达文件要求各地增加粮食生产,某地领导为了响应上级号召,让农夫改种粮食,结果农夫收入大幅下降,城市居民的蔬菜供应也受到影响.运用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加以分析.(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需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
该地区的上级部门要求增加粮食生产的文件精神不结合本地实际,吩咐农夫改种菜为种粮,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上级领导下达错误的文件,某地领导错误的吩咐,给农夫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不便,正体现了这一点。
1、材料一: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化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心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一步扩散和渗透,中心确定实行主动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十大政策措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合理性。
(10分)2、西部某地政府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实惠政策,到东部地区招商引资,但满以为可以引来金凤凰,结果却一无所获。
该地领导通过深刻反思和广泛调查,确定调整思路:依据本地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大力治理环境;引导农夫发展市场前景广袤的中草药种植,并加强技术服务;还聘请高新技术人员,办起了高新制药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电信和服务业。
三年下来,不仅使农夫快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甩掉了贫困帽子,实现了小康,而且也使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高中政治【认识论(探索认识的奥秘)】主观题集锦
高中政治【认识论(探索认识的奥秘)】主观题集锦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中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面对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的两难困局,智慧的A市人想出了“生态补偿”的办法来破解,对保护自然生态有功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补贴。
在近两年的摸索中,A市市政府不断完善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新的补偿办法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以及村落大小、人口多少,实现差别化补偿。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A市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举措?(8分)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多个一号文件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成为农村改革前进的灯塔,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电脑运行中热量如何散发是困扰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历经四年,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带领团队在中国自己的世界一流的实验室里利用分子束外延的方法生长了高质量的磁性掺杂拓扑绝缘体薄膜,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一发现有效解决了电脑运行中散热的问题,从而可能推进信息技术巨大的突破。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称赞这一发现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做出的诺贝尔奖级的成果,证明了中国人是能够做出世界一流实验的。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这条道路的确立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又不照搬别国模式。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传统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都是“先拼音,后识字”的编排,“部编本”语文教材却是“先识字,后拼音”。
认识论 主观题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绝密★启用前201*年**中学同步教学测试试卷**测试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非选择题1.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控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流入城市,缓解城市中粮食供求矛盾和城镇住房、交通、就医的压力,中国在1958年颁布了《户口登记条例》。
伴随着户籍不同带来的城乡“同命不同价”、“同工不同酬”,不同地区户籍附带的教育、医疗、就业福利等户籍歧视现象的出现,人们认识到原有的户籍制度设计存在许多不足。
有些专家提出应取消农业户口,统一登记城市户口,但福建、广东地区等试点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果只改变“户籍标签”而不改变户口背后附带的利益差别,户籍改革将是一纸空谈。
为了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人们对户籍改革的思考在不断深入。
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知识,分析人们对我国户籍制度的认识过程。
2.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依托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农业方面提出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在全区率先实行禁牧休牧轮牧,坚持不懈地减少农牧民、转移农牧民、致富农牧民,生态建设摆脱了恶化—治理—再恶化—再治理的困扰,创造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恢复的多赢局面。
鄂尔多斯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国家统计局的测评结果中,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市第28位。
鄂尔多斯市的发展是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十八大胜利召开,回首十年:自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里,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在中国历史的时序中只是一个细微的刻度,但在中国“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却是一个铭刻很深的关节点。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是在被迫中断自身历史发展进程中开启的。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这种被动转型经历了无数次尝试和失败,又在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中有所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
(2分)(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
(3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分)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我国开展的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是获得对地震认识的来源。
(4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
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将使我国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预测和深部资源勘查等技术。
(4分)(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是为了解决我国频频发生的地震灾害的实际问题。
(4分)3.(1)结合材料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分)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2)中国共产党60年的“赶考”路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8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8分)4、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
(2分)(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
(3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分)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我国开展的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是获得对地震认识的来源。
(4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
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将使我国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预测和深部资源勘查等技术。
(4分)(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是为了解决我国频频发生的地震灾害的实际问题。
(4分)3.(1)结合材料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分)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2)中国共产党60年的“赶考”路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8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8分)4、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4分)。
5、运用哲学实践的观点分析该班学生得出的研究结论说明了什么。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民群众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创造出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如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我党及时总结、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提出了有关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一系列论断。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不断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的超越自己。
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这一点。
(4分)6、(1)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本质的属性是客观性。
对同一个确定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2)真理是由条件的,超出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历史的推移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中,真理就会转化成谬误.(3)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世界上存在亘古不变的真理。
7(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每次修宪都是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这说明这点(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宪法的修改体现了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3)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宪法增加的主要内容是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和基本经验,说明了这点(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宪法的每次修改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说明(5)从宪法的历次修改可以看出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艰辛求索,这说明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要尊重实践,积极投身实践,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6)、认识具有无限、反复性;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4分)。
5、运用哲学实践的观点分析该班学生得出的研究结论说明了什么。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民群众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创造出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如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我党及时总结、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提出了有关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一系列论断。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不断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的超越自己。
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这一点。
(4分)6、(1)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本质的属性是客观性。
对同一个确定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2)真理是由条件的,超出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历史的推移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中,真理就会转化成谬误.(3)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世界上存在亘古不变的真理。
7(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每次修宪都是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这说明这点(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宪法的修改体现了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3)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宪法增加的主要内容是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和基本经验,说明了这点(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宪法的每次修改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说明(5)从宪法的历次修改可以看出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艰辛求索,这说明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要尊重实践,积极投身实践,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6)、认识具有无限、反复性;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
(2分)(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
(3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分)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我国开展的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是获得对地震认识的来源。
(4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
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将使我国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预测和深部资源勘查等技术。
(4分)(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我国开展地球深部探测与实践研究,是为了解决我国频频发生的地震灾害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