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及文言文复习要点(增加版)
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古诗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必须要系统学习掌握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文言文,不仅可以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还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素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和回顾,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一、古诗1.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春天清晨的宁静和生机。
这是初中生必须要背诵的经典古诗之一,通过细心品读与背诵,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孟浩然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情表达。
2.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静夜思》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代表作品,以简练、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古诗之一。
二、文言文1.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是一篇记叙文言文。
这篇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以险峻的山水和悠远的历史为视角,通过对大自然与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政治理想。
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和理解《岳阳楼记》,可以领略到范仲淹豪放的文笔和博大的胸怀。
2. 《论语》选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化的散文集,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基石"。
其中不仅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还承载着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内涵。
初中生通过学习《论语》的精华选段,可以了解孔子的思想观点,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学习古诗文言文,我深刻体会到我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古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古诗和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这些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的成长和成才具有深远意义。
初三古诗词文言文重点
初三古诗词文言文重点初三阶段的古诗词文言文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初三阶段古诗词文言文的重点内容:1. 古诗词鉴赏- 学习古诗词时,要注重对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的理解和鉴赏。
- 掌握诗词的韵律、节奏和格律,能够背诵并默写一些经典诗词。
- 通过阅读注释和赏析,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文言文阅读- 学习文言文时,要注重对文言文的词汇、句式、语法的理解。
- 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能够正确翻译文言文。
- 通过阅读文言文,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
3. 文学常识积累- 学习古诗词文言文的同时,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如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 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学特点和流派,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 掌握一些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文学批评的观点。
4. 文学创作实践- 在学习古诗词文言文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一些文学创作,如仿写古诗词、创作文言文短文等。
- 通过创作实践,加深对古诗词文言文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5. 文化素养提升- 通过学习古诗词文言文,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 学习古诗词文言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总之,初三阶段的古诗词文言文学习,不仅是对文学知识的积累,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必修三古诗词文言文复习
必修三古诗词文言文复习
在必修三的古诗词文言文复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诗词的背诵,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对必修三古诗词文言文的复习要点:
1. 理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
每首诗词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色彩和意境,通过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可以更好地把握诗词的内涵。
2. 掌握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古诗词讲究平仄和押韵,这是其音乐美的重要体现。
复习时,要注意诗词的平仄搭配和韵脚的规律,通过朗读和背诵来感受其韵律之美。
3. 学习文言文的句式和词汇。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句式和词汇上有很大差异,复习时要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常用词汇,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4. 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常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
在复习时,要注意分析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5. 了解诗词的文化背景。
每首诗词都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信息,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诗词内容。
6. 练习诗词的鉴赏和写作。
除了背诵和理解,我们还可以通过鉴赏和创作诗词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尝试对诗词进行鉴赏分析,并尝试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诗词。
7. 定期复习和测试。
古诗词文言文的复习需要长期坚持,定期复习和进行小测试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系统、更深入地复习必修三的古诗词文言文,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还能让我们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初中古代诗词及文言文知识复习整理共41页文档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初中古代诗词及文言文知识 复习整理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
高三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考点
高三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考点高三语文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是高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清各个时期的文学经典。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点,学生在备考时应重点掌握:1.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关雎》、《蒹葭》等篇章是考试中常见的内容。
2. 《楚辞》:屈原的《离骚》、《九歌》等作品,以其浪漫主义色彩和深沉的爱国情感,成为高考文言文的考点。
3.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集,其中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名句,是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重点。
4. 《孟子》: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言论,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文言文的考点之一。
5. 《左传》:《左传》是《春秋》的注解,其中的“晋楚之争”、“齐桓公称霸”等历史事件,常作为文言文阅读的材料。
6. 《史记》:司马迁的《史记》是纪传体史书的代表作,其中的《项羽本纪》、《屈原列传》等篇章,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内容。
7. 唐诗: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等,都是高考中常见的古诗词考点。
8. 宋词: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青玉案》等,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高考的热点。
9. 元曲: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是文言文的考点。
10. 明清小说:《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等情节,是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常见材料。
11. 文言文翻译技巧:在文言文翻译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技巧,如直译与意译的结合、注意古汉语的倒装句式等,对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至关重要。
12. 诗词鉴赏:对于诗词的鉴赏,不仅要理解其表面意义,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情感、时代背景等。
13. 文言文句式结构:熟悉文言文中的句式结构,如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并列结构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14. 文化常识:了解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古代的礼仪、官职、地名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隐含意义。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总复习(知识汇总)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总复习一.古诗词1.山际见来烟,。
鸟向檐上飞,。
(吴均《山中杂诗》)2.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3.峨嵋山月半轮秋,。
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4. ,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故园东望路漫漫,。
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6.独怜幽草涧边生,。
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洲西涧》)7.岐王宅里寻常见,。
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8.苍苍竹林寺,。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9.黄梅时节家家雨,。
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10.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1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现在却经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二.文言文5、伤仲永1.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2.重点词语世隶.耕未尝.识书具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稍稍..于邑人..宾客其父环谒自是..或.以钱币乞.之..指物作诗立就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仲永之通悟....贤.于材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3.词类活用邑人奇.之父异.焉父利.其然宾客..其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1)余闻之也久(2)不能称前时之闻然:(1)父利其然也(2)泯然众人矣名:(1)并自为其名(2)不能名其一处意:(1)以养父母、收族为意(2)宾客意少舒、意暇甚(3)意将隧入于:(1)贤于材人(2)受于人者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文理:(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文理有疏密5.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今:或.以钱币乞之古:今:稍稍..宾客其父古:今:泯然众人..矣古:今:6.翻译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言文知识考点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言文知识考点
以下是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言文知识考点,以供参考:
一、文言实词
1. 古今异义
2. 一词多义
3. 词类活用
二、文言虚词
1. 之、而、其、于、以、乃等常用虚词的用法。
2.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意义。
三、文言句式
1.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常见句式。
2. 对句子进行翻译时需要注意语序的调整。
四、文言文阅读理解
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
5.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6.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古诗词鉴赏
1. 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 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验。
4. 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5. 诗词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您有帮助!。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诗句及文言文常考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诗句及文言文常考点古诗句和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考试的常见题型,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点。
本文将对古诗句和文言文常考点进行总结,方便初中生复习和备考。
古诗句常考点古诗句是指古代诗人在作品中使用的诗句。
在初中语文考试中,常见的古诗句题型有填空、配对和翻译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句知识点:1. 古诗句的韵律古诗句是有一定韵律的。
在考试中,往往会考察学生对古诗句韵律的掌握和判断能力。
要掌握古诗句的韵律,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什么是押韵:古诗句的押韵是指句中两个或多个字的音韵相同或相近。
•什么是平仄:平仄是指古诗句中每个字的读音是否是平声或仄声。
•什么是平声、仄声:平声是指读出字音时声调是平的,仄声是指读出字音时声调是上扬或下降的。
2. 古诗句的常见题型在初中语文考试中,常见的古诗句题型有填空、配对和翻译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句题型:•填空题:根据上下文,填入正确的古诗句。
•配对题:将上下两个句子配对,使它们的意义相近或相反。
•翻译题:将古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或者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诗句。
3. 古诗句常见的修辞手法古诗句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用一个事物去形容另一个事物。
•夸张: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程度或范围。
•拟人:将人的思想、情感、行为赋予非生物的事物。
文言文常考点文言文是指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所使用的汉语书面表达。
在初中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题型主要有填空、翻译和分析文言文语言特点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知识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语言结构和用词上有很大的区别,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文言文的词汇:文言文使用的词汇较为古老,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
•文言文的句式:文言文的句式比较复杂,有些句子甚至由多个分句组成。
•文言文的虚词:文言文中有很多虚词,需要了解其用法和意义。
2. 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与古诗句相似,文言文中也有很多修辞手法,如借代、对仗、排比等。
初三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
初三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初三阶段的古诗词文言文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以下是初三古诗词文言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古诗词鉴赏-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 掌握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2. 文言文阅读-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常见的文言虚词、句式结构等。
- 能够正确翻译文言文,理解其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
- 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诗歌创作- 学习诗歌的基本形式,如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等。
- 尝试创作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学会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4. 文言文写作- 学习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包括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使用文言词汇。
- 尝试用文言文写作,如写一篇文言文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 学会在文言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典故和成语,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5. 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包括各个时期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
- 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
- 学习一些文学评论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6. 文化背景- 了解古诗词文言文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
- 学习古代的礼仪、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 通过文学作品,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初三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文言文,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
中考总复习古诗词、文言文、名著知识点汇总(精编)
初中必背经典古诗词一、《论语》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二、《鱼我所欲也》1. 《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曹刿论战》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
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一)《论语十则》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⒈《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⒉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⒊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⒋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⒌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⒍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⒎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⒏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⒐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
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答:回答时应该要肯定这种说法。
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二)桃花源记陶渊明1、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3、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代汉语复习(上)古代汉诗欣赏笔记整理
古代汉语复习(上)古代汉诗欣赏笔记整理
一、文言常用字
1. 之:与它的音近的是“芝”这个词。
表达位置或关系
2. 微:小,细,轻微
3. 忽:突然,忽然
4. 来:祸,灾难
5. 岂:表示反问,难道
6. 愁:忧愁,担心
7. 阳:正,显而易见
二、古代汉诗欣赏
1.《登高》-岑参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登高望远,感叹人生苦短,人生在世并不易,经历过许多的坎坷,如今却发现一切都如过眼云烟,不由得产
生感慨。
作者通过“风急天高猿啸哀”等描绘手法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2.《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离乡背井的思乡之情,又以朦胧的月色作为
重点,以“明月”和“故乡”两个词语作为诗歌的主题,极富浪漫主义
色彩。
表达了旅人对家的思念,心中的乡愁。
以上是古代汉语复习以及古代汉诗欣赏的笔记整理。
初中古代诗词及文言文知识复习整理共41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初中古代诗词及文言文知识复习整理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初一下语文古诗及文言文复习要点
古诗四首主旨类:《观沧海》:本诗描绘出秋天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烘托出悲凉的基调,借“明月”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次北固山下》:即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天净沙·秋思》:寓情于景,表达了天涯游子强烈的漂泊感和孤寂愁苦的心情。
文学常识类: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唐代诗人。
贺知章称其为“谪仙人”。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七绝圣手”,边塞诗人。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
号东篱,一说字千里。
著有杂剧15种。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杂剧以《汉宫秋》为代表。
元曲小令《天净沙·秋思》一题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次北固山下》哲理:时序交替,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翻译:《观沧海》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临:到达,登上。
(挥师)向东到了碣石,(正好在此)观望沧海。
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海水多么荡漾,山岛耸立。
③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丛生在一起,百草长得丰盛茂密。
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
秋风萧瑟(一片凄凉),海中波涛翻滚。
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⑥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银河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⑦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幸运至:达到极点。
太幸运了,用诗歌来唱出(自己的)志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柳絮。
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②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县,去那里要经过五条溪流。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与:给。
初中古诗词文言文复习
初中古诗词文言文复习在初中阶段,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复习内容。
1.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异地他乡时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句简洁而意味深长,是学习古诗词的典范。
2. 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对亲人的思念。
3.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词以月亮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美好时光的感慨。
4.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不断追求的精神。
5.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文言文出自《论语》,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对待朋友的态度,以及对待他人无知的宽容。
6. 《出师表》节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段文言文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表达了他对国家危难时刻的忧虑和忠诚。
7. 《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这段文言文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通过这些精选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学的精髓。
在复习时,不仅要背诵诗文,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深刻含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也能培养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文言文重点字词复习
浇灌,灌溉;从井里取水 讲述 回答 如果 于是;开导 果真 纵使,即使 为什么 四方
• • • • • • • •
缀行甚远 止有剩骨 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 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 弛担持刀 场主积薪其中
连接,紧跟 只,仅 一起;追赶;原来 十分,非常;为难 担心,害怕;攻击 看 解除,放下;拿 柴火
秋词
唐· 刘禹锡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 陆游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孟浩然
•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短歌行
东汉· 曹操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 • • • • • •
寒雪日内集 俄而雪骤 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一会儿;急 什么;像 大体;相比 比得上;乘,趁 约定 舍弃;离开 才;到达
• • • • • • •
相委而去 则是无礼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水何澹澹 东临碣石 次北固山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四首主旨类:《观沧海》:本诗描绘出秋天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烘托出悲凉的基调,借“明月”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次北固山下》:即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天净沙·秋思》:寓情于景,表达了天涯游子强烈的漂泊感和孤寂愁苦的心情。
文学常识类: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唐代诗人。
贺知章称其为“谪仙人”。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七绝圣手”,边塞诗人。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
号东篱,一说字千里。
著有杂剧15种。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杂剧以《汉宫秋》为代表。
元曲小令《天净沙·秋思》一题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次北固山下》哲理:时序交替,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翻译:《观沧海》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临:到达,登上。
(挥师)向东到了碣石,(正好在此)观望沧海。
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海水多么荡漾,山岛耸立。
③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丛生在一起,百草长得丰盛茂密。
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
秋风萧瑟(一片凄凉),海中波涛翻滚。
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⑥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银河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⑦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幸运至:达到极点。
太幸运了,用诗歌来唱出(自己的)志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柳絮。
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②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县,去那里要经过五条溪流。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与:给。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④随君直到夜郎西。
让它一直陪伴你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次:停留。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旅人前进在苍苍的北固山下,所坐的船在江水中向前航行。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前进的船帆高高悬挂。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家信该怎样传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天净沙·秋思》①枯藤老树昏鸦,缠着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傍晚归巢的乌鸦,②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流水潺潺,桥畔住着几户人家,③古道西风瘦马。
年代久远的驿道上,游子在瑟瑟秋风中,骑着一匹瘦削的马缓缓前行。
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太阳快要落山了,因思乡悲痛到极点的游子,却漂泊在离故乡很远的地方。
赏析:1、思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答:本诗前两句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2、佳句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答:“阔”字一字传神,既写出了江面宽阔,又写出大地回春,表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
“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风虽顺,却很猛,帆自然就鼓成弧形了,通过这一点,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境也表现出来了。
3、佳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答:“生”“入”两字体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红日驱走黑暗,春意驱走寒冷,既表示时序的交替,又含蓄地传达出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的道理,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世说新语》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选自《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二、《咏雪》(一)重点读音谢太傅(fù) 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无奕(yì)(二)课文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译文: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2.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译文:跟年轻一辈的人讲解诗文。
3.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译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
4.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译文: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说:“差不多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
”6.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译文:太傅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7.公大笑乐。
译文: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8.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道韫是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研读共品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答:从课文谢安“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说法。
“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
“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如果你认为“撒盐空中”的比喻更好,是因为: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漫舞的样子。
“撒盐”更为真切。
2. 《咏雪》一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答: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公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和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充满了温馨美好的家庭氛围。
(四)巩固拓展成语:咏絮之才释义:形容女子特别有才华,富有智慧。
(源出才女谢道韫,东晋女诗人,著名才女)三、《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一)中心思想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
七岁儿童元方懂得诚信和礼仪的重要,因此对父亲的友人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辩驳。
通过元方的言行,我们要学习他懂诚信知礼仪的优秀品质。
(二)重点读音尊君在不(fǒu)(三)课文翻译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日中:正午时分。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乃:才。
译文: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戏:玩耍。
译文: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
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译文: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5.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开了。
”6.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译文: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开。
”7.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译文: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分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8.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引:拉,牵拉。
顾:回头看。
译文: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四)研读共品1. 本文出自《方正》篇。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陈元方的“方正”?答:陈元方据理抗辩表现出“方正”之气: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2.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答: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论语》十二章文学常识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重点读音论语(lún)说(yuè )乎不愠(yùn )三省(xǐng ) 传(chuán )不习乎十有(yòu)五逾矩(yú jǔ)罔(wǎng ) 殆(dài )一瓢饮(piáo)不堪(kān)好之者(hào)曲肱(qūɡōnɡ)笃志(dǔ)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按时。
习:温习,复习。
动词。
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高兴。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恼怒。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主要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谋: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交:交往,交流。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讲个人修养和学习方法,强调我们要每天从忠诚、诚信、学习这三个方面(多方面多层次)来随时反省与检查自己。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
命,命令。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时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而加以采纳,七十岁时我就可以顺从自己的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