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发现和提出问题指导

合集下载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法和步骤分析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法和步骤分析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法和步骤分析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法和步骤分析2023年,教育领域已经不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构建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将介绍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法和步骤。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又称探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它是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而开展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依据科学探究的基本规律,由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任务、启发性的问题和必要的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独立探究,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法1.问题导向法将问题作为学习动力,由教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鼓励学生充分探索、发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将典型的实践案例作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抽象,使学生在具体的实例中体验到真实的情况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型能力。

3.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分组,分配不同的角色,根据实际情况模拟场景和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协作精神。

4.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带入实际的探究过程,从操作中感受知识的实践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步骤1.确定学习任务和目标在开始任何研究性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和目标,并告知学生学习任务的相关信息和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此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并在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合理的问题与科学探究相关的问题。

3.收集相关信息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信息搜索,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4.整理信息通过学习资料的整理和阅读,学生陆续形成对知识点的理解,自主思考和总结对问题的答案以及探究的思路,形成初步的结论和想法。

5.组织和表达思路在整理了足够的信息后,学生应该对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行总结和整理,进一步提炼思路,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用适当的方式向其他人表达所得到的新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创造的学习方式。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就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特点、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指通过学生主动探究现象、提出问题、搜集信息、分析数据、进行实验和总结成果的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1.学生主体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扮演主导角色,通过自主思考和实践,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2.问题导向: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目的。

3.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

4.跨学科性:研究性学习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促进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建立联系和整合知识。

5.合作性: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社交技能。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1.引导式提问:教师通过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研究的兴趣。

2.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和实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5.展示交流:鼓励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分享经验和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4.促进学生合作和交流: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通过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和社交技能。

高中研究性学习

高中研究性学习

高中研究性学习
【高中研究性学习】是指高中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
到科研活动中,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
果等一系列科研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的学习过程。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式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研究
的过程和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出自己的
见解和解决方案。

高中研究性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问题意识与提出: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材料,了解前人的研
究成果和现有的问题,从中发现和认识问题。

2. 设计实验与采集数据:学生根据研究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确定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

3. 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图
表等形式展示数据结果,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理。

4. 结果总结与论证:学生总结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概括,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论证,评价自己的研究成果的优缺点和局限性。

5. 学术报告与沟通交流: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按照科学写作规范和格式,清晰地表达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通过口头报告的形式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探讨。

高中研究性学习可以在各个学科中进行,通过具体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教师工作职责

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教师工作职责

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教师工作职责为了进一步推进研究性课程的建设,提高研究性课程的实施质量,加强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特制定指导教师工作职责。

1.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联系自己的实践经验,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一门课程,它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相结合,共同担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

2.要提高课程建设的意识,明确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是学校和教师的任务之一,注意在分析学校情况和开发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是研究性课程建设具有地方和学校的特色。

3.研究性课程不规定统一的内容,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和校内外教育资源的状况,选择适当的内容。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和教师的特长,体现学校的特色。

4.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按照本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并对每个主题单元或课题单元进行教学设计,提出教学目标。

活动的内容与活动进程安排、评价标准和学习资源等。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根据不断生成的新目标、新问题、新内容,及时修改、调整和完善教学设计。

5.要加强对学生在研究性课程实施过程每一个阶段的指导,创设问题研究的情境,形成探索、质疑、讨论和合作交流的环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6.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合作的前提下开展探究,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研究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探究方式。

在研究过程中适当提供学习资源,启发研究思路,鼓励大胆创新,帮助学生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学生写好研究记录,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总结研究成果,写好研究报告。

7.教师要组织学生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在进行评价时,要重视评价的改进和鼓励功能,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并将国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评价的内容,既有学习态度、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又有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研究成果。

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

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

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性学习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然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指导。

一、了解学生需求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

这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方面。

只有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指导,避免盲目地灌输知识。

二、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因此,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时,应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并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三、提供资源和指导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需要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指导。

这些资源可以是图书、杂志、互联网等,而指导可以是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

通过提供资源和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四、启发学生思维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答案。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五、鼓励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借鉴经验、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提供相应的组织和引导。

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七、促进学生反思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的反思。

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八、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在研究性学习中,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问题提出“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教育中流行的一个概念,它是指让学生像研究员一样开展学习,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未来社会职场的需求。

如何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1. 确定学习目标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确定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包含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并且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性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确立学习目标的时候,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并结合课程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

2.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整理问题,同时进行正确的问题提出。

然后,教师需要与学生合作,确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

3. 找到和整理资料在解决问题之前,学生需要找到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合理找到可靠的学习资源,并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归类。

4. 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团队中探究问题,并进行合作性学习。

在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必要的输入和支持,以减少学生的学习阻力,同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浪费时间和方向。

5. 结果和成果呈现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成功的解决了问题或探究了课程中感兴趣的问题,那么他们应该将学以致用,将结果和成果呈现给大家。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呈现自己的发现和成果,以激励学生的自信和信心,同时鼓励他们分享、交流和合作。

总结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许多教育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努力,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实践和自由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

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

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

一、教案名称: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第五章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内容:1.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定义。

2.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3.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包括选题、文献综述、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重要性和方法进行讲解,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

4. 讨论:学生分组展示研究成果,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反馈。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提供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教材或参考资料。

2.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文章、研究报告和数据库等资源。

3. 实验器材:根据研究性学习项目的需要,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工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情况。

2. 学生展示:评价学生分组展示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创新性。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 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进行研究,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3. 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项目时,教师要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改进成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竞赛或展示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

2.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分享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和案例。

3. 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项目,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九、教学时间:1. 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20分钟2. 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30分钟3.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项目的设计和实施:40分钟4. 学生分组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20分钟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案

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案

一、《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三、教学内容:1.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2.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3.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评价;4. 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5. 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方法和步骤;2. 案例分析法:分析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兴趣;2. 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过程;3. 案例分析:分析研究性学习的案例,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总结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习惯,包括小组讨论、分享、协作的情况;3. 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包括实践操作、实验设计、创新思维的表现;4. 评价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包括对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总结、对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反思。

七、教学资源:1. 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资料;2. 研究性学习的案例集;3.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工具和材料;4. 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素材;5. 网络资源,如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网站、论坛、文章等。

八、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15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第二课时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第三课时分析研究性学习案例,第四课时进行小组讨论,第五课时进行实践操作,第六课时进行总结评价;3. 教学周期:共计1周,每天一课时。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定义与指导过程(最新修改版可使用)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定义与指导过程(最新修改版可使用)

课题方案设计的格式和侧重点
方案的格式
• 陈述式
设计的侧重点
• 调查研究类方案
根据研究类型,把方 调查方法、抽样、问卷 案的设计思路和主要 • 科学实验类方案 内容用文字逐项表述 操作定义、变量分析 出来 • 制作类项目方案 • 表格式
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表 格,将方案设计思路 • 活动类项目方案 和主要内容填充进去 内容、方式、程序与环节
(六)结论 1、内容:整篇报告的概括和小结。成果概括 (结论必须指出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 解决?);今后研究的展望;对教育教学实践的 建议等 2、要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指 明方向。 (七)注释和参考文献 1、内容:书籍、刊物、报纸、网络 2、要求:完整注明出处 (八)附录:问卷、量表、研究材料、统计数据、 方案、计划等
5
撰写报告,展示成果
1.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分为: •研究报告、论文(最常用)
• 图表:统计图、分布图、景观图、实物照

• 模型:实物模型、数学模型 • 影像:录像带、投影片、VCD、光盘等
• 演示:将现象或过程演示出来
5
撰写报告,展示成果
• 研究成果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有: 研究报告、实验 报告、调查报告、论文 、文献综述报告、 和科技制作 • 研究报告的形式:主要包括标题(副标题)、 署名、摘要、关键词、绪论、本论、结论、 和参考文献或注释八个部分又可分为一是文 前项目、二是报告正文、三是参考文献。
• 研究指导老师 与研究课题相关 • 主导课程与相关课程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课题方案设计的内容和策略
• 研究的主要目标
有预见性、针对性
• 研究的主要内容
要具体细致、有操作性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篇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中教师的指导作用1.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

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2.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3.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4.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目标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重点的指导,如着重指导资料收集工作,或指导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指导学生如何形成结论等等。

研究型课程评价的过程。

一般意义上的课程评价是对课程方案、内容或者教材的评价,而由于研究型课程是一种特殊的课程形态,因此,我们对研究型课程的评价,也必须结合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过程来进行。

对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应该是评价的主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篇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河北省临西县第二中学谢书堂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

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实践性、学习成果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

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

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引言教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科学、系统的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调查、研究、探究和问题解决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探究、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等重要能力。

第二部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在这个部分,我们需要明确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时的具体目标。

教师应该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问题分析和创新思维等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详细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具体过程。

研究性学习包括问题提出、信息收集、数据分析、问题解决和结果表达等多个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用各种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数据和实施解决方案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四部分:研究性学习支持的资源在这个部分,我们需要列举一些可以支持研究性学习的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图书馆、科技设备、实验室、野外考察和互联网等资源来提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所需的支持。

第五部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探讨一些可以用于评价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项目评估、展示评估、反思评估和合作评估等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和成果。

第六部分: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在这个部分,我们需要明确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师既是学生的导师和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引导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七部分: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发展的意义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探讨研究性学习对教师个人发展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提出与解决方法总结

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提出与解决方法总结

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提出与解决方法总结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融入课堂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缺乏主动性、困惑于问题的定位和解决方法等。

本文将探讨研究性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研究性学习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学生的主动性不高。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需要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和分析数据等。

然而,由于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缺乏主动参与的意愿,往往容易陷入被动学习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讨论、开展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激情。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有吸引力的研究主题,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其次,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机制。

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他们所要达到的成果,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动力。

同时,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研究性学习中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困惑于问题的定位和解决方法。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选择和解决问题,并进行相关的调研和实践。

然而,由于学生缺乏经验和技能,他们常常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准确地定位问题以及如何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

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方法:首先,培养科学研究方法的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流程和基本原则,并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索。

例如,建立科学研究小组,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如问题提出、资料收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

其次,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准确地定位问题,并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现有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专家或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进行咨询,以获得更多的资讯和指导。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主动、自主地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进行研究性学习。

一、培养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片,然后问他们有什么问题想要了解。

这样可以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问题。

二、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一旦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包括确定研究的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协助他们制定合理的时间计划。

例如,如果学生想要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进行研究,并安排适当的时间来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

三、提供资源和指导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相应的资源和指导。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书籍、互联网资源等,帮助他们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研究,例如如何阅读书籍、如何搜索互联网信息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他们相互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

四、鼓励学生实践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和探索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观察等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如果学生正在研究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师可以组织他们种植小花盆,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通过实践和探索,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五、引导学生总结和分享成果研究性学习的最后一步是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分享。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制作展板等,让他们将研究成果呈现出来。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让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与评价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与评价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与评价I. 引言学生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

它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提出、调查和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本文将探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与评价的关键要素。

II. 设定学习目标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明确学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的目标方向,并确保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清晰的理解。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

III. 提供学习资源学生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以帮助学生开展研究。

这可以包括书籍、参考资料、互联网资源、实验工具等。

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他们查找信息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IV.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研究性学习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通过与同学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协助、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小组讨论和项目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适当引导,确保学生的合作过程高效有序。

V.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学习计划。

这样的学习过程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VI. 注重问题驱动的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驱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将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VII. 评价学生学习成果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过程和成果。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合作情况、学习笔记、报告和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以促进学生的反思和自我提升。

VIII.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学生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思维方式。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作用的两个基本点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作用的两个基本点
用。
一 一
指 导学 生在学 习活 动 中树 立问题 意识 ,善
于发现 问题 和提 出质 疑 。所有 的科 学研 究都 始于 问
题 的发 现和 提出 ,科学 家们 一 致认 为提 出 问题 比研
究 问题 更 重 要 。 因此 要 注 意 指 导 学 生树 立 问题 意 识 ,引导和 鼓励学 生发 现和提 出问题 ,并 对问题进
度。
把着 眼点 放在改 变学生 的学 习方 式上 ,教 师 的 角色定 位就一 清二楚 了 。作 为指 导者 ,在每一 次指 导 工作 中 ,教 师应 当打 破 “ 事 一议 ” 的狭 隘 眼 一 光 ,着 眼 于促 使 、帮 助学 生 在 多 次 的 、连续 不 断 的研究 性学 习活动 中 ,逐渐 改变 学习方 式 ,逐 渐 找 到适 合 自己的 、富有 成效 的新 的学 习 方式 。
上。
个 初涉者 都将 是迷 人 的 、印象深刻 的 ,这是学 生
从 感性体 验逐 步 向理 性行为 发展 的第 一步 。新 课程
主张学 生通过带 有 明确任务 的 自主学 习活 动 ,获得 认识 问题 、发 现奥秘 和解决 问题 的亲 身体 验 ,并 在 此 过 程 中逐 步形 成 善 于 质 疑 、乐 于探 究 、勤 于 动 手 、努 力 求 知 的 积极 态 度 ,激 发 出探 索 、创 新 的
养 。而 研 究性 学 习 则 提 供 了改 变 这 一 切 的 绝好 机 会 。研究性学 习使 学生 的学习 发生 了质 的变化 ,主
要体现在 :
一 一
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 息 ,学 会 整 理 、筛 选 、归 纳 及提 取 信 息 ,学 会 对 信 息 加 以分 析 和综 合 ,最 后学 会 对信 息 的充 分 利

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研究性学习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科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太阳升起和落下?”然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并引导他们分析数据和总结结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来促进研究性学习。

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和分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历史事件,并在一定时间内准备一个小组报告。

在准备报告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推动研究性学习的进行。

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真实的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活动,让他们亲自去实地考察一个地方的地形、气候和人文特点。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和反馈来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评估和反馈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提供具体的反馈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研究性学习指导心得

研究性学习指导心得

研究性学习指导心得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深入研究,学生能够主动构建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的学习中,我发现以下几点指导心得可以帮助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

首先,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

在开始一项研究性学习项目之前,我会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问题。

这有助于我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和方向,避免走偏。

其次,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我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和学习方法等。

这有助于我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避免盲目和浪费时间。

第三,深入阅读和探究。

研究性学习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究问题,因此我会积极寻找并阅读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同时,我也会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进一步深入研究问题。

第四,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对于拓宽思路和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我会积极参与研讨会、小组讨论和与导师的交流,从他们的经验和观点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最后,反思和总结。

在研究性学习结束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总结,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这有助于我发现不足和提高,同时也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肯定和鼓励。

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需要积极主动和深入思考,通过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深入研究、合作交流和反思总结等指导心得,能够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开展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如何开展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如何开展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和创新,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开展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确定研究性学习主题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第一步是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主题应当与学生所学内容相关,能够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主题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二、制定学习目标在确定主题之后,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知道他们要达到何种程度的理解和能力。

学习目标不仅要明确,还要适应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确保学生能够达到目标并感到成就感。

三、提供资源和引导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老师应提供丰富的资源供学生参考,例如书籍、文章、视频、实验等。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到指导的作用,引导学生使用资源,解答他们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指导。

四、组织学习活动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老师需要精心组织课堂时间和任务,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验、采访等方式开展研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同时,老师可以安排一些展示和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并互相交流。

五、培养批判性思维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机会很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评估,判断其可信度和适用性。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对比不同观点等,培养他们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六、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研究性学习活动完成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是必要的。

评估可以通过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展示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

评估的重点应当放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不仅仅是结果。

七、反思和总结研究性学习活动结束后,学生和老师都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生可以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总结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并对今后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摘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的开放性、广延性、自主性为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了可行性,结合实际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一、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可行性分析。

1.1.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论依据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通过知识与经验并存的主体性探究活动来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生成性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以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理论和施瓦布的探究教学思想为重要支撑。

应用发现法的一般步骤是:提出要解决或研究的问题,以激起学生探究的要求,明确发现的目标或中心,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并推测出各种答案,创设特定的问题的解答,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有关资料,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捍卫自己的观点,提出论据和论证,对争论和证明作总结,最后得出共同的结论。

施瓦布认为探究学习是这样一种过程:学生在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发展他们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这是他们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前提。

1.2.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的问题性问题性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在显现方式上的特点,区别于传统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更多的不是预定性的,而是根据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问题,根据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组织的,教师不是直接给学生提供素材,而是给学生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整个研究性学习内容是围绕问题展开的。

1.3.研究性学习课程主体性研究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包办性,即教师代替学生决定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师的讲解、演示代替了学生的表达与练习。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表现在对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研究内容的点拔与研究结果的评价上,在课程的运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可以分离的,学生可以离开教师独立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是研究性学习课程运行的真正主体,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是保证这种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由学生自主选择;②研究方案在教师指导下,经过自己的思考来确定;③研究过程的进行由学生决定;④合作对象由学生自己选择,自由组合;⑤研究报告由学生自行撰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成功者的重要素养在课堂上可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成功者的重要素养。

讨论开始后,可给学生讲解:纵观历史上和当今社会的所有名人,不管他是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科学家,是政治家还是外交家,是哲学家还是数学家,无一不是善于思考、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或是找到别人的(含前人)发现、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获得成功的。

如以下范例: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黄帝发现了“慈石”可指南的现象,因而提出设计了“指南车”,由此用于战争的设想成为现实;哥白尼发现了“地心说”的谬误而提出了“日心论’的科学假设;马克思发现了“资本的剩余价值”而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构想;哥德巴赫发现了每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他自己不能解释,便写信向当时著名的数学“大师”欧拉请教,欧拉也不能证明,事隔一个多世纪,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人陈景润证明了“l+2”;杨振宁、李政道发现并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解开了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的第一号谜底;爱因斯坦12岁时就提出“假如我以光速追随一条光线的运动,那会看到什么现象呢”?成为他一生与之奋斗的目标并获得巨大的成功;邓小平发现了港、澳、台和平统一的难度,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顺利地回归了。

可见,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成功者的重要素养,此话千真万确。

二、与学生展开“学习好”标准的讨论1.讨论题一以应试为惟一目的的教育,其最大弊端之一是将“学习好”的标准定位在什么上?为了让讨论气氛更加热烈,我也适时地把以下的观点发表出来:定位在“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重复”的优劣上。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教育的最大弊端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2.讨论题二素质教育认为应将自己的大脑视为什么?为了让讨论气氛更加热烈,我也适时地提出“我们的大脑不能仅视为贮存知识的仓库,还应视为来料精加工、创新加工后增值输出的工厂”。

3.讨论题三素质教育认为“学习好”标准的首项应该是什么?讨论结果应引向“会问”,即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习好”的首要标准。

理由是:(1)根据名人名言。

如培根说:“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之门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

”李政道说:“要开拓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创新的第一步。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这些话说明他们把通过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性都提到了很高的高度。

(2)根据典故轶闻。

如学而不问或不求甚解,仅满足于知识积累和经验的重复,不善于思考、观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即使博览群书,终将成为书虫和书呆子。

这样的笑话,古今中外不乏其人。

例如: (1)“夔一足”的故事。

春秋时期,一些书呆子不求甚解,以讹传讹,竞牵强附会地误认为“夔”只有一只脚。

然而有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发现并提出了不敢苟同的看法,以致争论不休。

他们一同去问孔子,才知道原文的意思是:“夔有一,足矣,非一足也!”孔子肯定了这个人的发现,并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

(2)明朝有个叫张溥的读书人,每读书,必亲自抄写,抄毕诵熟就烧掉,然后再读,再抄,再烧六七遍,直到滚瓜烂熟为止。

但却不能融会贯通”以既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也就提不出新的问题,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新建树和创建,平平淡淡,了却了一生。

(3)英国有个叫亚克敦卿的贵族子弟,靠优越的条件,博览群书,广阅典籍,且读书也非常刻苦认真,读过的书上留下了很多圈圈点点,长线短杠。

不少书的章节只要你一说,他就能整段甚至整章、整节地背诵下来。

但对书中任何地方都不能发现并提出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提出某些独到的见解来,所以直到死,除了守着他的那堆死书,也没有对人类和社会作出任何贡献。

由以上三例分析可知:学习好坏的标准,是不能以记忆书本知识的多少,以经验重复的快捷程度,以考试得分的高低为判定标准的,而应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至运用知识和经验创造性的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对人类和社会的贡献大小为标准的。

当代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不就是如此吗?当前“软件人才”奇缺,以致高薪争相聘请,竞争激烈,这不正说明社会选择人才的标准并不以应试为惟一目的,不以应试教育“学习好”的标准来定位的吗?因此,“只学不问”的学习方式是不可取的。

陶行知先生曾大力提倡实行“六大解放”、“去学去问”,它们是:第一,解放眼睛,敲碎有色眼镜,让大家看事实;第二,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大家想得通;第三,解放双手,甩掉无形手套,动手向前开辟;第四,解放嘴巴,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自由,谈出真理来;第五,解放空间,让孩子飞进大自然、大社会中寻觅丰富的食粮;第六,解放时间,使大家有空思考、学习、干事和娱乐。

他说这“六大解放”实现之时,就是创新教育成功之日。

谈到“学问”,陶行知先生曾写诗描绘:“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

”“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者,好像弟弟与哥哥。

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显然,只要我们按“六大解放”去做,常向“八贤”请教,我们的同学们就一定能有所作为,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和社会的人。

三、任何创造都是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讨论设问:任何创造都是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的吗?应该适时提供的参考资料:学术上的突破,技术上的革新,文艺的创作,无一不是从发现、提出问题开始的。

自古以来,认识就是在肯定正确的东西,否定错误的东西的矛盾运动中波浪式地发展过来的。

只要有人发现、提出了问题,就得回答。

用传统的学说来回答已经不能自圆其说,不能解决问题了,自然也就必须用新的事实、新的道理来回答。

一旦新的事实被揭示出来,新的道理被阐述出来,创造也就开始了。

所以前人没有提过的问题,只怕无,不怕有,只怕少,不怕多。

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写的那篇《天问》,一口气提出172个问题,对奴隶主阶级关于宇宙、自然和历史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多方面的怀疑和质问。

这些问题成了后来的科学家与哲学家们思考、研究的专题。

到了唐朝,柳宗元写了一篇《天对》作了一番唯物的回答。

但是,尽管科学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对屈原大夫提出的问题可以作出比柳宗元准确得多的回答,但是《天问》中还有许多问题,至今还值得科学家们探讨,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介入讨论。

前面提到,1742年,德国数学家歌德巴赫发现,每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

但是,他自己不能证明。

他向大数学家欧拉请教。

欧拉也不能证明。

从此,这个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的问题,吸引了成千上万个数学家为之绞尽脑汁。

整个18世纪没有人能证明它,整个19世纪也没有人能证明它。

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终于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哥德巴赫发现的问题,终于有了突破,因为中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l+2’。

蒸汽机并不是瓦特发明的,但人们总是把发明蒸汽机的殊荣赋予瓦特。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在瓦特之前,纽可门发明的蒸汽机完全不能投入大工业生产。

而瓦特发现并提出了其弊端是因为“冷凝”问题,因而瓦特在原有蒸汽机的基础上发明了具有独立冷凝器的蒸汽机,一举成功,终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人类工业经济的文明。

北京大学方正集团总裁、中科院院士王选被人们普遍看成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者,这也是大错特错的。

因为最早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一位美国人发明的,他的产品不但占领了中国市场,而且几乎垄断了全球的华人市场。

王选发现并提出了这种技术设备造价昂贵和其他的一些弊端,进而潜心研制出了一种廉价先进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很快占领了汉字激光照排市场。

那位美国经销商在离开中国市场之前找到了王选院士,深情地说:“尽管我知道我这次回美国去即将破产,但我们仍然非常佩服您的民族自尊心和智慧。

”最近,美国各大新闻媒体竞相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学生,利用他的智慧和执著精神,创造性地解决了旧金山市政当局悬赏1000万元美金久而未决的旧金山大桥堵车问题。

据报道,该青年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细心的观察和缜密的调查,他发现了久而未决的旧金山大桥堵车现象不但具有上下班高峰时段的时间性,而且还具有上班时段进城方向发生堵车和下班时段出城方向发生堵车的方向性特征,从而追根寻源找到了同时发生时间性和方向性特征堵车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市郊农民上下班的车流太大”。

最后他创造性地采用可改变“活动车道中间隔栏”的方法,巧妙地改变上班时段“活动车道中间隔栏”,使进城方向四个车道变为六个车道,出城方向四个车道变为两个车道,下班则反其道而行之,把问题轻而易举的以最小的代价圆满地解决了。

这充分说明了人的能力中,最可贵的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从《天问》的问世到《天对》的产生,从哥德巴赫猜想到陈景润能证明“1+2”,从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到王选的廉价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我们可以看到,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不就是人类认识事物、社会前进的进程吗?可见,在人类认识史、发明史、发现史上,善于发现并提出一个(更不用说是一系列)新鲜而深刻的问题,对认识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

”例如,牛顿巧妙地设计了“三棱镜”的实验,有力地驳斥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光改变说”的谬论,从新角度提出了崭新的光学理论。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该归功于如何。

”而生活中伟大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为什么。

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

”怀疑就将生问,将引发很多的问题。

例如:“我怀疑这个人。

”那么这个人肯定存在很多令你不解的、值得你怀疑的问题。

17世纪,德国哲学家苗卡尔很早就提出“普遍怀疑”的原则,他说:“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事物都怀疑一次。

”为了从传统偏见和盲目信仰中摆脱出来,他坚定地认为:“一个人宁可用自己的眼睛来指导自己的步履,而不应当盲目地随从别人的指导。

”他在认识论的四条原则的第一条中明确指出:“决不能把任何尚未明确认识为真理的东西,放进人的判断之中。

”笛卡尔之所以提出普遍怀疑的原则,是为了打扫理智的场地,建立起知识的正确基础,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推演出知识的所有命题,才可能建立起知识体系的宏伟大厦。

这对思想界起了巨大的解决作用。

笛卡尔本人,也因敢于冲破当时已经僵化的经院哲学的束缚,发现并提出了不少新的问题,在科学的许多领域,如天文学、气象学、数学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四、不追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完美性课堂讨论设问:为什么不追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完美性?应该适时提供的参考资料如下:1.一则小故事“侧伐尼——伏打——奥斯特”科学发现趣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