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学概论》复习题判断题

合集下载

教育学概论

教育学概论

1、《理想国》的作者是: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2、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B、《论语》C、《理想国》D、《论演说家的培养》3、《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赫尔巴特B、康德C、夸美纽斯D、昆体良4、以下哪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理想国》D、《论演说家的培养》5、《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A、赫尔巴特B、康德C、夸美纽斯D、斯宾塞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教育学就是研究()和(),揭示()的科学。

A、教育现象B、教育问题C、教育规律D、心理规律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趋势。

A、本质性B、非本质C、必然D、偶然E、随意性3、下面关于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关系的观点正确的是:A、教育方针政策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B、教育方针政策符合教育规律,并能代替教育规律。

C、教育方针政策符合教育规律,但并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D、教育方针政策与教育规律是绝不等同的。

E、教育方针政策与教育规律是可以等同的。

4、以下有关教育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教育规律是客观的B、教育规律是主观的C、人们既不能认识教育规律,也不能制造教育规律D、人们既能认识教育规律,也能制造教育规律E、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5、下面属于杜威观点的是:A、教育即生活B、教育即社会C、教育即生长D、从做中学E、以学科中心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偶然趋势。

正确错误2、杜威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正确错误3、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正确错误4、《学记》的出现比《论演说家的培养》早三百多年。

正确错误5、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教育学概论》综合复习题

《教育学概论》综合复习题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一、是非题:(T代表正确,F代表错误)t1.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应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思想。

T2.早在20世纪之前,我国已大量引进西方教育理论,并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错3.从形式上看,教育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对4.英国牛津大学是欧洲最早建立的中世纪大学。

Culo5.《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Y6.教育和发展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即教育在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N 7.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已经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

N8.教育的先进与否和水平高低最终由社会生产力的先进程度和实际水平决定。

Y9.教育的基本经济功能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和专门人才。

Y10.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则是文化传递和发展的手段。

Y11.西方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中所讲的“个人”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个体”。

N 12.教育的社会目的与教育的国家目的是内在一致的、不矛盾的。

N13.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根本的错误在于将教育的社会目的与国家目的等同起来。

Y 1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统一是无条件的。

N15.在专制主义、集权主义统治的社会里,个人的价值与尊严得不到重视,但社会(或社群)的价值与尊严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Y16.教师与学生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相互关系中的一对次要矛盾。

Y17.人民教师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或纽带作用。

Y18.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起着客体作用,教师则起着主体作用。

N19.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N20.教师既要成为学科知识的专家,又要成为知识渊博的杂家。

Y21.课程即是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学习结果。

Y22.课程即教师所要教的、学生所要学的教材知识内容。

Y23.学生从特定的教学活动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构成了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学概论判断题-打印版不重复

教育学概论判断题-打印版不重复

教育学概论《判断题合集》1.奴隶社会学校所实施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四书”和“五经”。

( )2.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士制。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4.在《教育学》中,“教育与发展”主要指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5.通过拨款方式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说明了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 )6.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方面。

(√)7.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诸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8.卢梭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健全的本能和善良的天性,因此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把他们培养成为“自然人”,而非“社会人”。

(√)9.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两大方面。

(√)10.“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在基本精神上是不一致的。

( )11.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

( )12.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说明部分教师的职责像科学家一样肩负发明创造的任务。

( )13.对教学经验的不断反思,它称为“反思性教学”。

(√)1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计过程。

( )15.“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学生对教师的服从。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杜威等人。

( )16.“儿童中心论”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主动,而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

(√)17.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与教材内容有冲突的经验,我们不能将它视为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

( )18.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彻底否定了学科课程或逻辑经验的教育价值。

( )19.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强调教学活动中的过程,而否定活动中的一切目标。

、( )20.学习者的年龄越小,课程的编制更应该考虑和侧重课程的心理组织。

(√)21.撰写教案的唯一目的在于为教师上课作准备。

( )22.教师十分透彻地掌握了教学内容就能教好学生。

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四

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四

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四一、判断题1.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2.斯巴达的教育是一种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3.是否把提升个体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P814.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P555.形式化教育出现于夏、商、周时期。

(√)P36.杰克逊被后人看作是首次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的教育学者。

(√)P1427.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

(×)P1358.从内容上看,德育与智育的目标有交叉的地方。

(√)9.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P13610.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P20711.教学评价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具体特点而有所差异。

(√)P26112.必修课程的开设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才提供了个性发展的可能。

(×)P134 13.终结性评附往往是一种正式的外部评价,且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

(√)P25014.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

(×)P415.以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质来影响教育学生的方法是榜样教育法。

(√)P220 16.过了青春期之后才开始学外语的人,总难以摆脱原来口音影响,这是过了语言关键期的缘故。

(√)P12117.研究性课程的知识是一种公共的、外显的、陈述性知识。

(×)P16518.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进行的。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P11620.在班级中,师生、学生间的互动只能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来维持。

(×)P23721.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教育目的复习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教育目的复习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教育目的复习试题及其参考答案一、基本练习题(一)填空题1.教育目的是________,它是全部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________,是全部教育过程的________。

2.教育目的的意义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目的之所以具有双重性,是因为教育产生于________与________的共同需要。

4.在教育史上,围绕着教育目的的确定,曾经出现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争论。

5.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6.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________。

7.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________、________。

8.我国普通中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

9.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实质在于________由冲突走向整合,并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________。

10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因而,它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势。

(二)选择题1.从逻辑关系上看,教育目的应是教育目标的________。

A.下位概念B.上位概念C.同义词D.交*概念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________。

A.教育目的的双重性上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B和C3.在关于教育、个体、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上,真正达到历史、辩证、唯物高度的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马克思主义D.实证主义4.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人的异化理论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5.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目的________。

A.表述不同但精神实质是一样的B.表述不同,精神实质也不同C.前后没有必然联系D.有联系也有区别6.素质教育的实质是________。

A.一种教育思潮B.一种教育模式C.一种教育政策D.一种教育价值观念(三)判断题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目的要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教育学概论》第07章在线测试

《教育学概论》第07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下列不属于昆体良在《演说术原理》中提出的学习过程理论的是:A、模仿B、辩论C、理论D、练习2、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过程理论不包括:A、明了B、模仿C、系统D、方法3、关于教学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B、包括教师教的方法C、包括学生学的方法D、不包括学生学的方法4、关于教学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B、对教师的教缺乏具体指导作用求C、指导学生的学D、应贯彻于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5、下列不属于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的是:A、作业B、课堂讲授C、讲座D、辅导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下列属于教学的任务的是: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D、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2、《中庸》中提出的学习过程理论包括:A、博学之B、审问之C、慎思之D、明辨之E、笃行之3、下列属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的是:A、引起求知欲B、感知教材C、理解教材D、巩固知识E、运用知识F、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4、下列属于实物直观的是:A、标本B、实验C、参观D、实物5、教学评价主要包括:A、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B、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C、课程评价D、家长评价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正确错误2、感知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正确错误、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产婆术”。

正确错误、班级上课制拙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正确错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成绩的总评,被称为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正确错误。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判断题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判断题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判断题一、判断题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历中学和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效劳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时机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开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开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6、来自西方兴旺国家的资料说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根本权利。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教育学概论习题5-8章(配答案)

教育学概论习题5-8章(配答案)

第五章课程理论一.判断题1.在英语世界里,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

(√)P1302.《学记》中关于课程的说法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功夫、大立课程”等。

( )P1303.从辞源学的角度看,当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时,其原初含义即为“在跑道上跑”,其引伸含义即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活生生的经验或体验的过程”。

( )P1304.课程是“学习的内容及其进程”,这是将“课程”作为动词性理解而得出的定义。

( )P1305.传统的学科课程是将“课程”作为名词使用的突出代表性课程范式。

(√)P1316.以“知识”为本位,注重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的获取,这是课程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范式。

( )P1317.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使用逐渐由动词转向名词。

( )P1328.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与教材内容有冲突的经验,我们不能将它视为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

( )P1339.课程就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

( )P13310.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因此课程并不总是先于教学过程而编制好的。

(√)P13311.课程的选修制最先始于大学。

(√)P13312.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是“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P13413.中国的“六艺”与西方的“七艺”是学科课程的萌芽。

(√)P13514.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是活动课程最大的特点。

( )P13615.活动课程的最大优点在于教育过程便于组织并提高了教学效率。

( )P13716.活动课程最早可追溯到杜威身上。

( )P13717.活动课程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 )P13818.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深刻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经验与知识的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

( )P13819.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彻底否定了学科课程或逻辑经验的教育价值。

( )P13820.隐性课程对受教育者而言都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

教育学试题,教师资格考试之教育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教育学试题,教师资格考试之教育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教育学试题,教师资格考试之教育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二)多练习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对你的教师资格考试复习有帮助,能让你更加熟悉题型。

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教师资格考试之教育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二)”,欢迎您练习下载!一、判断题1.在我国历史上,最先“教学”实指“学”,“教”与“学”同义。

(Ö)2.我国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教学”才不再指教或学某一方的活动,而成为师生双方的活动。

(Ö)3.教学等于智育。

(Í)4.“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

(Ö)5.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Í)6.学生的创造力指的是其在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与掌握未知知识的能力。

(Ö)7.学生的个性发展仅仅指的是其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正常与和谐的发展。

(Í)8.师生之间互动的实质体现出两者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交往关系。

(Ö)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制约,应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原理。

(Ö)10.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要求教学必须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

(Ö)1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提示我们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以他们个人的间接经验为基础。

(Í)学生的主要任务即是学习间接经验的原因在于提高认识人类知识的效率。

(Ö)12.学生知识储存的多少决定了他们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Í)13.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来实施教学。

(Í)14.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的主要部分。

(Í)1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按顺序排列有:备课—上课—课后教导评价。

(Ö)16.上课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有关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及具体情况,将教科书和知识转化为实际课堂教学的蓝图的过程。

教育学判断题及答案

教育学判断题及答案

教育学判断题及答案?教育学概论?复习题判断题判断题一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少儿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术,影响人们思想看法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初期教育的明显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显然德〞、“亲民〞、“止于至善〞。

〔√〕5、教育的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教育以创建社会物质财产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效劳是其实质的功能。

〔×〕7、参加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遇议论对于环境问题的看法,鼓舞他们探究不一样看法。

〔×〕8、政治与教育之间其实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相互限制的。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展开大会经过的?21世纪议程?标记着可连续展开理论的真实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变为劳动者精神财产的手段。

〔√〕11、绝对的自由会致使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仇敌,这一命题相同合用于教育活动。

〔√〕12、在教育中,尊敬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初步。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讨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讨论“个人〞。

〔×〕15、能否把提高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差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记。

〔√〕16、来自西方兴盛国家的资料说明:教课成效同教师的智力有明显的有关。

〔×〕17、教育教课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根本权益。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深造或许其余方式培训的权益。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困难的工作,有其特别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必定行为的拘束。

〔√〕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原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此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原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不过作为选修课来开设。

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

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

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一、判断题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

教育学判断题及答案

教育学判断题及答案

教育学判断题及答案《教育学概论》复习题判断题判断题一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

教育学概论习题1-8章(配答案)判断题

教育学概论习题1-8章(配答案)判断题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 尽心上》。

(√)P12.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P23.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

(√)P2 4.“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 )P35.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

(√)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与元朔五年,设博士弟子,是中国大学建立之始。

(√)P37.奴隶社会学校所实施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四书”和“五经”。

( )P58.东汉灵帝光和元年,鸿都门学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的建立。

(√)P59.“五经”包括《诗》、《书》、《礼》、《中庸》、《孟子》。

( )P610.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士制。

(√)P711.隋炀帝大业二年,设进士科,是科举制之始。

(√)P712.上个世纪末,我国党和政府作出了两大教育上的决策:其一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二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 )P1113.中世纪的“四艺”指的是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伦理。

(√)P1414.中世纪的“七艺”指的是骑马、游泳、投矛、击剑、打猎、奕棋、吟诗。

( )P1415.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建立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

(√)P1516.教育普及化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保证。

(√)P1817.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

(√)P2318.赫尔巴特的学生齐尔和赖因把教学过程归结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 )P2319.杜威提出传统教育三中心是教师中心、学生中心、教材中心。

( )P2420.十九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不断改造”。

( )P24 2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P2522.《论语》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概论习题(有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概论习题(有答案)

第五章课程理论一.判断题1.在英语世界里,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

(√)2.《学记》中关于课程的说法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功夫、大立课程”等。

(x)3.从辞源学的角度看,当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时,其原初含义即为“在跑道上跑”,其引伸含义即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活生生的经验或体验的过程”。

(x)4.课程是“学习的内容及其进程”,这是将“课程”作为动词性理解而得出的定义。

(x)5.传统的学科课程是将“课程”作为名词使用的突出代表性课程范式。

(√)6.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使用逐渐由动词转向名词。

(x)7.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与教材内容有冲突的经验,我们不能将它视为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

(x)8.中国的“六艺”与西方的“七艺”是学科的萌芽。

(√)9.活动课程的最大优点在于教育过程便于组织并提高了教学效率。

(x)10.活动课程最早可追溯到杜威身上。

(x)11.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深刻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经验与知识的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

(x)12.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彻底否定了学科课程或逻辑经验的教育价值。

(x)13.课程的选修制最先始于大学。

(√)14.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是“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15.隐性课程对受教育者而言都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

(x)16.最早涉及隐性课程研究的教育家是克伯屈。

(x)17.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属于教育中的显性课程。

(x)18.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之目的是使人更加自由,更富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19.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强调教学活动中的过程,而否定活动中的一切目标。

(x)20.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因此课程并不总是先于教学过程而编制好的。

(√)21.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按复杂程度分为8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连锁学习、言语连锁学习、辩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22.学习者的年龄越小,课程的编制更应该考虑和侧重课程的心理组织。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3题,每题1分,共63分)1.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过程,具有若干环节,其中心环节是( )。

A、检查效果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正确答案:B2.美国有一位教育家说:“走上讲台,我就是课程。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

A、复杂性B、示范性C、长期性D、创造性正确答案:D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尝试制作、绘画、演奏等这种行为所体现的教学目标属于( )。

A、普遍性目标B、行为性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正确答案:D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叫( )。

A、实习法B、读书指导法C、演示法D、参观法正确答案:A5.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是它的( )。

A、自然性B、历史性C、永恒性D、社会性正确答案:D6.下列关于经验主义课程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经验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方法B、经验主义课程论以赫尔巴特为重要代表人物C、经验主义课程论倡导儿童是课程的中心D、经验主义课程论强调围绕现实生活组织课程正确答案:B7.教学本质观中的发展说认为,教学过程是促进儿童( )。

A、身体发展的过程B、智力发展的过程C、心理发展的过程D、身心发展的过程正确答案:D8.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又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关系,带有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烙印。

这反映出教育具有( )。

A、阶级性B、历史继承性C、民族性D、社会性正确答案:B9.教师用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的方法是( )。

A、练习法B、演示法C、实习作业法D、参观法正确答案:B10.学校教育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 )。

A、教师B、教学参考资料C、教材D、学生正确答案:C1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

A、参观法B、读书指导法C、自学法D、练习法正确答案:B12.教育“劳动起源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

教育学判断题及答案

教育学判断题及答案

教育学判断题及答案《教育学概论》复习题判断题判断题一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

教育学概论考试练习题-判断题5

教育学概论考试练习题-判断题5

第十二章教育测验与评价1 •如果说测量回答了”有多少”的问题,只考察量的大小,测验则回答了”某个人做的怎么样”的问题,包含了对测验结果的解释和评判。

()2. 评价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3. 测验具有诊断功能。

()4. 总结性测验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

()5. 在一个段落或一门课结束后,教师会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此测验类型为形成性测验。

()6. 最典型的标准化测验是智力测验,如”比奈智力量表”。

()7. 标准化测验与教师自编测验相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强,能反映实际教学种遇到的特殊问题等优势。

()&学能测验布局限于某门课程,关心各门课程都需要具有一般能力,主要包括文字推理测验和数字推理能力测验。

()9. 按照在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决定成绩的好坏,例如,”这个学生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他考了第一名”,此类型的测验为常模参照性测验。

()10. 标准参照性测验考察是否达到了预先规定的标准,这种测验只关注考生是否达到了应该达到的水平。

而不去管别的考生怎么样。

()11. 常模参照性测验和标准参照性测验的区别是:前者着重同学间的比较,后者关心有没有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12. 测验的难度低,说明试卷受偶然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这些偶然因素可能有学生的临场发挥、教室环境等各种影响答题过程的因素。

()13. 和信度相比,测验的效度更为重要。

()14. 难度值越小,表示题目越容易。

()15. 试题难度直接影响区分度,特别难的题目大家都不会做,特别容易的题目大家都会做,这两种题目的区分度都很低,反之,中等难度的试题的区分度比较高,难度为0.5的题目,区分度最大。

()17 •学生发展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因为它不仅是升学与就业指导以及因材施教的基础,还能帮助学生正确估计自己,并了解自己的特长。

()18. 实施授课质量评价时,不同的学校可能会选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但基本都会涉及以下方面,(1)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判断题一、判断题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

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

(√)22、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

(×)23、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24、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25、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26、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2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来源:28、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29、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主要的和辅助的行为方式。

(√)30、通俗地讲,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加学生的学的活动。

(×)3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32、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33、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的爱,它具体体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34、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切忌让他们参加有报酬的劳动。

(×)35、教育评价主要是一种用来评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质量高低的工具与手段。

(√)36、在教学过程发生前,弄清学生具有的各种偏好或特殊才能,也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评价范围。

(√)37、深入实际、了解学生,是教师写好学生操行评定的基本前提。

(√)38、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39、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进行的。

(√)40、教学评价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具体特点而有所差异。

(√)二、选择题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2. 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A.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B.完整性原则C.简明、可行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3.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 公式用于下列那种取样方法。

()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多段随机取样法D.定额取样法5. “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

”这是采用()。

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6. 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

√A.整群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

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

√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8. 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

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9. 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12、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

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定义方法(A)√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D.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13.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B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B.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C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D.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16.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17.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18.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A.教学和教育B.升学和就业√C.教学和科研D.生活和生产19.“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20.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内部动力2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格塞尔B.杜威√C.华生D.霍尔22.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A.6年B.5年C.8年√D.9年23.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24.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A.原始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25.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A.学科课程理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26.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答案:A27.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认识活动B.智育活动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28.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30.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31.“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夸美纽斯C.华生√D.赫尔巴特32.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A.柏拉图B.昆体良C.皮亚杰√D.亚里士多德3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3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5.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36.“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