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复习 马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2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加油哦!!!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4、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5、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出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6、动作节奏:指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特征。
包括用力的大小、时间间隔的长短、动作幅度的大小及动作快慢等要素。
7、竞技需要:是指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
选择、填空、判断1、体育竞技的形成和发展基本动因是多元的,一是生物学因素,二是心理学因素,三是社会学因素。
2、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的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部分组成。
3、心理素质是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
4、全运会和奥运会每隔4 年举行一次。
5、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6、竞技体育的目的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7、动作要素有7 个: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动作节奏。
8、运动选材应考虑的因素:专项的运动能力、身体机能、各个运动项目特点。
9、运动竞赛是在裁判的组织下进行的个人与运动队之间的较量。
10、运动训练原则的具体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22、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项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23、竞技能力:运动员参赛能力。
24、协调能力:
32、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33、最大力量: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客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
34、相对力量: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值。
35、速度力量: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
20、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包括(起始状态诊断、训练目标、训练计划、训练实施、检查评定、实现目标)六个环节。
21.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往往很难单纯地发展某一个运动素质。( — )
22.优秀运动员在赛前的负荷安排过程中,往往采用连续的人负荷训练课,以便让运动员的机体产生更大的超量恢复。( — )
23.运动竞赛实际上就是为了再现运动员已经获得的竞技能力。( + )
24.技能类的集体对抗性项目的体能训练,其中有很大成份是在技、战术的训练十实现的。( + )
17、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在训练过程中,常指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 )
18、训练诊断主要体现在大周期训练的开始或结束。( — )
19.若一堂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有氧能力的大负荷课,课后无氧能
力的恢复可忽略不计。( — )
20.在对抗性项口中,全年安排双周期的训练,往往第一大周期的过渡期与第二大周期的准备期时间的划分,没有明显的界线。( — )
17、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方法途径。
运动训练学复习内容
运动训练学复习内容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必修课程。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水平。
竞技运动:是指运动员永无止境得追求新的成就及新的突破。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竞技需要原则: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环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运动训练方法: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环节或部分。
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间歇训练法:是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方法。
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法进行训练的方法。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运动训练学考试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一.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2.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3.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4. 训练原则: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5. 适宜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
6. 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7. 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8.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9. 运动训练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10.技术风格: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11.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12. 运动员心理能力: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3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能力。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一、基本知识1、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是在研究和总结运动训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其它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阐明运动训练过程普通规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包括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2、超量恢复原理:在一次负荷后的超量恢复阶段再次施予负荷,可以获得最为理想的训练效果。
第二次训练在队员恢复到最高水平上实施训练负荷,就是超量恢复。
第二次训练在队员没有恢复完全时实施训练负荷,就会出现劣变性。
3、体能: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即体能。
它是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4、运动训练方法: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完成训练任务、提高竞技水平的途径和办法。
5、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6、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它由5方面,7要素构成—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心理能力。
其中体能包括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3方面。
7、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8、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9、运动训练手段: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它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10、重复训练法:多次重复同一练习,2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心率在110/分以下)11、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心率在120/分以上)12、持续训练法: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3、变换训练法: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练习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14、比赛训练法: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15、法特莱克训练法:法特莱克训练法(20世纪30年代源于北欧山林中)是以发展有氧代谢系统为主、适当发展有氧与无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为己任的耐力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学大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大学复习资料运动训练学大学复习资料运动训练学是体育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训练计划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在大学学习运动训练学的过程中,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运动训练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运动训练学的基础,它研究的是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变化。
复习运动生理学时,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教材,如《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导论》等。
这些教材详细介绍了人体在运动中的各个系统的变化,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研究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二、运动训练方法学运动训练方法学是运动训练学的核心内容,它研究的是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复习运动训练方法学时,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教材,如《运动训练学导论》、《运动训练学原理与方法》等。
这些教材系统地介绍了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力量训练、耐力训练、速度训练等。
此外,还可以了解一些成功运动员的训练案例,学习他们的训练方法和经验。
三、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是运动训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复习运动心理学时,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教材,如《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导论》等。
这些教材介绍了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如自信心的培养、压力管理、目标设定等。
同时,还可以了解一些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案例,学习他们的心理调控策略。
四、运动营养学运动营养学是运动训练学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营养需求和摄入。
复习运动营养学时,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教材,如《运动营养学》、《运动营养学导论》等。
这些教材详细介绍了运动员的营养需求、饮食原则和营养补充剂的使用。
同时,还可以了解一些运动员的饮食计划和营养补充策略,学习他们的饮食调控方法。
五、运动损伤与康复运动损伤与康复是运动训练学的重要领域,它研究的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可能遇到的损伤和康复方法。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
周期性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负荷量: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数量,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
训练密度:指单位时间内运动员承受刺激的频率。
训练效果:指在训练课后恢复期中所产生的身体机能与消耗物质的超量补偿现象。
竞技状态: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下,体力、技术、身体素质、心理能力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并且平衡、协调、稳定,有机活动达到完善程度,在比赛中表现出优异成绩。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陈作竞技水平。
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状态诊断:生物适应:基础知识:※竞技体育包含的有机组成部分;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4)公平性(5)集群性(6)观赏性:※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由哪几个时期构成。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详细完整版)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4.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运动训练学》终极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终极复习资料运动训练学》终极复资料第一章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征是体育竞赛,目标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和夺取比赛优胜。
竞技体育由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方面构成。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包括竞争性、规范性、公开性、公平性、集群性和观赏性。
竞技运动与其他体育运动最本质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激烈的竞争性。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包括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所有因素,不仅限于运动场上的因素。
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包括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以及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其主要任务包括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以及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
1.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1)适应性原理: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是运动训练的基础。
2)超负荷原理:必须使肌肉或身体系统承受比平时更大的负荷,才能促进肌肉或身体系统的生长与发展。
3)特异性原理:训练效果取决于训练内容的特异性。
4)可逆性原理:停止训练后,训练所获得的效果会逐渐消失。
2.训练的负荷控制:1)训练强度:训练强度是训练负荷的重要指标。
2)训练量:训练量是指训练的总量,包括训练时间、次数、负荷等。
3)训练频率:训练频率是指训练的次数,通常以每周训练次数为单位。
3.训练的组织与控制:1)训练计划:训练计划是指根据训练目标和训练原则制定的训练方案。
2)训练周期:训练周期是指训练计划中的一个完整训练循环,通常为4-12周。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1竞技体育:它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1)它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
可分为:①一般训练学②项群训练学③专项训练学2)它是为了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的一门学科。
运动训练理论可分为:①一般训练理论②项群训练理论③专项训练理论4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内容:①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②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特点③运动训练学理和原则④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⑤身体训练⑥技、战术训练⑦心理、智能训练⑧训练过程的计划和控制⑨运动员的选材⑩负荷与恢复5运动成绩:它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它包括: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竞赛的胜负或名次6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对手的竞技水平③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的水平)7竞技能力:它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8竞技能力的集中表现:1)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人体的形态和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2)技术水平:他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判定。
3)战术能力则表现为:①力求出色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②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③对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④运动员的智力状况及一般和专业知识水平对其战术能力有着重要影响4)高度发展的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合理运动技术的先决条件5)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竞赛中集中表现于参赛情绪和竞技意志。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2020年8月整理).pdf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1竞技体育:它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1)它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
可分为:①一般训练学②项群训练学③专项训练学2)它是为了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的一门学科。
运动训练理论可分为:①一般训练理论②项群训练理论③专项训练理论4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内容:①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②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特点③运动训练学理和原则④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⑤身体训练⑥技、战术训练⑦心理、智能训练⑧训练过程的计划和控制⑨运动员的选材⑩负荷与恢复5运动成绩:它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它包括: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竞赛的胜负或名次6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对手的竞技水平③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的水平)7竞技能力:它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8竞技能力的集中表现:1)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人体的形态和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2)技术水平:他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判定。
3)战术能力则表现为:①力求出色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②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③对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④运动员的智力状况及一般和专业知识水平对其战术能力有着重要影响4)高度发展的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合理运动技术的先决条件5)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竞赛中集中表现于参赛情绪和竞技意志。
运动训练学考试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一: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成绩:是运动员成绩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价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测定。
4、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5、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经济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依靠训练信息指标把我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制成由若干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8、分解训练法:是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和部分。
9、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
10、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11、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12、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教程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3、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设施变换,以提高运行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14、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点,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一次王城没站点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15、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运动训练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所构成。
5.运动训练负荷: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各种练习施加于运动员机体、生理的和心理的训练刺激。
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系统的控制性训练方法,不是直接地告诉人们在一堂训练课上如何组织训练,而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思路。
7.运动训练方法:即指运动训练活动中,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与方法。
8.完整训练法:对于一项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练习,不分部分或环节,完整地进行训练的方法9.分解训练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练习分解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10.持续训练法:不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叫做持续训练法。
11.重复训练法:如果分段(次)负荷之间的休息相对比较充分,则称为重复训练法。
12.间歇训练法:如果分段(次)负荷之间的休息明显地很不充分,则称为间歇训练法。
13.比赛训练法: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14.变换训练法:指通过变化负荷量度、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训练环境,提高运动员训练的趣味性和积极性或促进运动员疲劳后更快恢复的训练方法。
15.循环训练法:按照预定的路线和顺序,分站依次连续完成不同练习,组间间歇,多组进行的训练方法,称作循环训练法。
16.运动训练计划:在运动训练开始之前对训练活动预先作出的一种理论设计,是建立在状态诊断的基础之上,为实现训练目标而选择的状态转移通路。
17.运动训练原则:人们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所遵循的基本准则称为运动训练原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答案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答案一、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异成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运动。
2.竞技需要原则: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3、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4、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5、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用的计谋和行动。
6、致胜规律:所谓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有优异运动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7、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简答题1、简述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答: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①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②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③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答: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
答:①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②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③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4、体能训练的意义。
《运动训练学》复习大纲
山东省第五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运动训练学》复习大纲教材:《运动训练学》;主编:田麦久;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引论二、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三、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竞技能力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比赛需要与竞技准备原则二、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三、整体推进与区别对待原则四、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五、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一、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二、运动训练方法的演进体系三、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与应用四、运动训练手段体系与应用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二、身体形态及其训练三、力量素质及其训练四、速度素质及其训练五、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训练一、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二、协调能力是技术能力的重要基础三、技术训练常用方法四、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五、运动项群技术训练要点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二、战术训练方法三、战术方案的制定四、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十章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一、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训练计划二、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四、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一、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二、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三、年度训练过程中的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四、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五、年度训练计划表第十四章项群训练理论一、项群训练理论总论二、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运动训练学的总复习资料:
1. 运动生理学:包括生理学基本概念、能量代谢、运动生理变化等
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
统在运动中的作用和适应。
2. 运动心理学:包括心理学基本概念、运动心理状态、运动动机、
自我效能、焦虑和压力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心理
素质、心理调节和心理干预。
3. 运动解剖学:包括人体解剖学、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关节系统
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关键肌群、运动技术和运动损伤
防护。
4. 运动训练方法学:包括运动训练基本原理、训练计划制定和实施
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训练目标、训练强度和训练周期。
5. 运动营养学:包括营养学基本概念、运动营养需求、饮食原则等
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的摄取。
6. 运动生物力学: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和力矩、运动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姿势和动作技术。
7. 运动康复学: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8. 运动管理学:包括运动组织与管理、运动政策与法规、运动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组织的结构、管理和运营。
以上仅是运动训练学的一部分内容,复习资料还需根据具体课程和课本内容进行选择。
此外,还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学术期刊和相关网站的资料进行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训练学一.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或名次。
比赛中发挥的综合评定。
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运动竞赛的胜负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或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原则,依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律变化规律,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特点,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地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
适时恢复原则:指及时消除运动员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适宜负荷原则:在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对象的水平和训练任务,给予运动员合理的,适宜的训练负荷的原则,又称合理安排运动训练负荷原则。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
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的训练方法。
动作速度: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延迟性转化:在训练实践中,运动员力量得到提高,并不意味着移动速度马上可以提高,也有时当力量负荷减少以后,才有提高。
超等长收缩训练:练习时,先使肌肉做离心收缩,然后接着做向心收缩,利用肌肉弹性通过牵张反射加大肌肉收缩的力量。
速度障碍: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常会出现进展停滞,难以提高的现象。
技术风格:是指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它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得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得分概率相对较高的技术。
协调能力:运动员机体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因素。
技术环境:运动员周边相关群体/国家,地区或运动队的整体技术水平。
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由战术信息选择与战术行为决策两个前后有序,紧密相连的部分所组成。
模拟训练法:是一种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横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
二.填空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技)、(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2.从运动员经济能力获得的途径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结构中选材是成功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条件。
3.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其中竞技能力是直接目的。
4.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价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赛中发挥状态的综合评价。
5.系统训练原则的确立是属于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基本特征。
6.根据训练任务的不同,可以把周的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和恢复周四个阶段。
7.运动负荷增加的四种基本形式是直线式,阶梯式,破浪式,跳跃式。
8.在一个完整过程的大云联周期里面与竞技状态形成,保持,消失相应的时期分别是准备时期比赛时期恢复时期。
9.训练方法的整体控制方法包括横式训练法和程序训练法。
10.分解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和逆进分解训练法。
11.法特莱克训练是一种以发展有氧代谢系统为主、适当发展有氧与无氧配合供能能力为己任的耐力训练方法。
12.循环训练方法包括,,。
13.依变换的内容可将变换训练法分为负荷变换训练法,内容变换训练法,形式变换训练法。
14.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
15.发展灵敏素质主要采用变换训练法。
16.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效率,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
17.有氧耐力的适宜心率=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60%~70%。
18.提高移动速度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力量训练;另一个是反复进行专项练习。
19.影响运动技术的客观因素有:竞赛规则,技术环境,和器材设备与场地。
20.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有:特长技术,运动员的神经类型,种族特征。
21.所谓技术流派,指不止一个运动队,而是若干个运动队都具有相似的技术风格。
22.竞赛规则直接制约着运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
23.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
24.模拟训练法的构成因素有模拟系统,同态系统,主练系统。
25.战略决策是对参加一次比赛的全局性问题进行的决策;战术决策是针对比赛中的。
26.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一部分由先天遗传和后天性训练途径获得,一部分由生活途径获得。
27.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一般分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竞技保持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四个阶段。
28.在全程性多年训练四个阶段中最佳竞技阶段是核心、最主要的阶段,他的任务是。
29.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包括组织准备时期,比赛时期,恢复时期三个时期。
30. 训练活动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也是竞技体育活动的核心。
31.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通常采用倒数时填充方式,以主要的比赛时期为标定点,向回程方向依次确定主要比赛阶段和比赛时期,以及完整的大周期。
32.训练大周期准备时期的素质训练以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技战术训练以分解法为主。
33.周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和恢复周四种基本类型。
34.比赛时期训练发展体能主要采用重复法,发展技能主要采用完整法,并较多采用比赛法。
35.准备时期的素质训练,以持续训练和间歇训练为主,技战术训练以分解法为主。
36.在基本训练周将一周的训练分为两部分,上半周的训练之后安排较小的负荷或者调整,下半周的训练与上半周相似,这种结构叫作周训练的两段结构。
37.基本训练周负荷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周训练负荷加大。
三.简答题1.竞技能力和训练水平含义有何不同?①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又具有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②训练水平是指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反映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常用于表现教练员组织训练的能力。
③竞技能力的含义专一而明确,训练水平则是多义词。
④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当训练水平用于表达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时则比竞技能力更为具体地表述所达到的程度。
2.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含义有何不同?①运动能力是指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②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又具有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③运动能力的涵盖面要比竞技能力更广,而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现中的一种,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适时恢复原则的科学基础。
科学基础:①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制。
②调节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
4.适宜恢复原则的科学基础。
答:科学基础:①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制②调整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5.在训练过程中间如何贯彻适宜负荷原则?答:①正确理解负荷的松成②渐进式增加负荷量度③科学地探求负荷的临界值④建立科学的诊断体系⑤处理正确负荷与恢复的关系6.简要说明运动训练负荷和恢复的关系。
1)训练离不开负荷,没有负荷就不称其为训练,训练也离不开恢复,没有恢复负荷只会导致运动员机体能量物质的消耗,导致运动员机能的下降。
为了使训练取得效果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恢复。
2)现代运动训练中,越来越重视负荷与恢复的协同效应,不是在负荷后运动员已疲劳时才考虑恢复问题,而是在计划负荷的同时就考虑到负荷的恢复问题。
7.简述周训练的类型和基本任务。
周型主要训练任务基本训练周:通过特定的程序和反复练习使运动员掌握和熟练专项技战术以及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提高运动员的多种竞技能力。
赛前训练周: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中去。
比赛周: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目标。
恢复周: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疲劳,促进超量恢复的出现,激发强烈训练动机,准备投入新的训练。
8.简述运动训练方法的概念与作用。
概念: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作用:1)有助于顺利的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
2)有助于有效的控制各种竞技能力的发展进程。
3)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
9.固定组合练习手段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是将多种练习手段依固定形式组合的身体练习。
作用:1)使练习动作娴熟化。
2)较易获得与技术动作匹配的运动机能和运动节奏进而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
3)较易形成复杂动作的暂时性神经联系,提高技能的储备量和学习掌握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
4)较易获得运动的协调性素质和时空感知能力。
10.变异组合练习手段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指多元动作结构下,将多种练习手段依变异形式组合进行的身体练习。
作用:1)提高应变能力。
2)提高对复杂状态的预见能力。
3)提高各种运动战术的应用能力。
4)提高与运动技术,运动战术相匹配的运动机能能力。
5)提高对信号刺激的复杂反应能力。
6)提高技能的储备量和学习掌握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
7)提高运动的灵敏性素质和时空感知能力。
11.简述流水式循环训练法的做法。
建立若干练习站(点)后,运动员按一定的顺序,一站接一站地周而复始地进行单个练习。
12.说明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
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
14.简述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答:1)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2)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3)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4)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13.简述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