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

合集下载

浅谈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浅谈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浅谈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王默辛摘要: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学生能力的形成,学习内容的选择,实施类型、形式、步骤,教师指导和评价策略,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

新课程改革正好适应这一社会需要。

新课程改革提出应注重课程三性,即: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应运而生,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要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研究性学习,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俗话说:你听来的就会很快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就能学会。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

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人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开放性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空间的开放;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收集信息的渠道的开放;师生关系的开放。

2、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

可以自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研究性学习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可和应用。

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然而,实施研究性学习并不容易,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

本文将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这一教学方式。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开放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和提出问题,将课堂变成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

二、合理设计研究性学习任务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教师需要合理设计学习任务。

任务的难度应该适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达到知识的深度理解。

任务还应该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和处理。

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

四、设计学生合作学习环节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五、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资源支持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研究,因此需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资源支持。

教师要合理安排授课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开展研究项目。

同时,教师还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实验设备等,以支持学生的研究工作。

六、鼓励学生展示研究成果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可以组织学术交流会、学科研究展示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七、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

浅谈指导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浅谈指导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浅谈指导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初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验在我校实施一年来,我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策略,指导学生给研究性学习正确定位,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师的指导,从多方面激励评价学生,激发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正确定位,有效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既不要把它看作是科学家的实验研究一样难以攀登,神秘莫测,又不要把它流于形式,其实它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这一定位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否激发并保持学生研究探究的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有效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1、重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

请不要忘记,爱因斯坦、牛顿曾是"笨孩子",后来却成了伟大的科学家!更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就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艺术和策略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艺术和策略

文/曲铁华梁清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过程。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有:指导学生选择、设计研究课题或主题;引导学生按照“课程”的目标、要求具体实施;指导学生实际研究的方法、策略;指导学生自我评价。

(一)把握方向,框定范围选题指导力求宏观在研究性学习中,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以从封闭的课堂走近自然,走向社会,这无异于给学生刻板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缕阳光和一丝活力。

然而,毋庸置疑,学生的学习是以间接经验的获得为主的,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直接经验获得的方式,尽管它在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和培养其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诸多优点,但单从效率上讲,它是低效的。

因此,教师在选题的指导上,要把握方向,框定范围,向学生提供的可选题目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

题目太大或太难,学生会感到力所不及,面对过度的压力极容易表现出消极的退避;题目如果太小或太简单,学生又会觉得缺乏挑战性,感到索然无味,因而使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

要使学生真正锻炼能力,教师必须通过把握选题的方向和范围来促进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达成。

具体的做法应该是,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尽可能把题目的难度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周边可利用的资源和环境条件进行充分的考察和必要的分析,保证学生研究的可行性和现实性;选题必须让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使其特长能在研究性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最重要的是,选题的指导要力求宏观,给学生的被选题目要有良好的弹性,使学生有其选择的自由度。

(二)巧用策略,激发动机过程指导中注意唤起学生的兴趣。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无论计划制定得多么周密,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而且,有些困难还常常是始料不及的。

浅谈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策略

浅谈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策略

浅谈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策略作者:彭勇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07期摘要: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个重大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应加强学习,努力探究,强化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策略;综合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个重大改革,是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随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深入开展,对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现在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情况,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一点浅见。

研究性学习是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指导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一、对教师的要求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教师首先要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转变过去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明确研究性学习“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2.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只起宏观调控、方向和原则性指导作用及大疑难问题的点拨作用,整个学习过程是由学生自己主导。

3.重视过程指导研究性学习重在两个体验与感悟,一是对科学探究问题的思维和方法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对所研究课题涉及的相关知识的体验和感悟,增加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因此,要重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要根据学生在探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具有一个完整、深刻的体验过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

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

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研究性学习”(project learning)在国外称项目课程、主题研究、专题研习等是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和大力实施的一种新课程。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国已将研究性课程纳入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并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顺应形势我校于2000年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

通过前一阶段的摸索与实践深感缺少现成资料时实践经验的宝贵。

现将我们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策略总结如下以为后来者借鉴。

在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与他人交往和合作。

获得对科研、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和体验。

学生对每个课题的研究一般分成选题-开题评审-研究实施-总结-结题展示与答辩等五个阶段。

和大学的科研活动不同高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更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拿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这就使研究实施阶段显得犹为重要。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选题阶段和实施阶段在研究方法和指导方法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和应承关系如何使这两个阶段顺利衔接并能区别两者在内容、目的和任务上的差异对研究学习的顺利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重视实施中指导与选题中指导的应承关系。

选题和开题评审阶段的任务是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提出预想效果。

虽然这里的内容、方案、效果都是初定的在实施阶段可以根据进展情况不断加以调整但是其课题及主要内容却不宜有太大的变更。

这一阶段的工作对后面研究实施阶段的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工作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后阶段的实施如不充分考虑课题的可行性甚至会出现研究活动开展不下去的情况。

因此我们在开题评审时非常重视对课题的可行性评价。

如①题目不宜过大要易于研究实施的深入;②要找准题目的切入口切入口宜小、要易于研究实施的着手;③所需资料是否来源多、易搜集。

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

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

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性学习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然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指导。

一、了解学生需求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

这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方面。

只有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指导,避免盲目地灌输知识。

二、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因此,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时,应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并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三、提供资源和指导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需要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指导。

这些资源可以是图书、杂志、互联网等,而指导可以是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

通过提供资源和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四、启发学生思维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答案。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五、鼓励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借鉴经验、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提供相应的组织和引导。

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七、促进学生反思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的反思。

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八、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在研究性学习中,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艺术和有效策略

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艺术和有效策略

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艺术和有效策略(俞霞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第二高级中学)【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艺术和有效策略: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积极介入学生的研究活动,注意把握指导的尺度;注重步进研究活动的细节,针对性和全程式的辅导;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重视指导学生的思维方法,鼓励尝试和支持探索;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吸纳新知和树立榜样。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笔者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本文权作引玉之砖。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当前, 在国家新课程体系中,研究性学习已成为一门最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最具有活力的普通高中必修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教师所有的指导行为都能导致良好的成效,甚至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大量的实践也证明,研究性学习离不开学生主体精神的张扬,也离不开教师卓有成效的指点与引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性学习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指导。

为此,笔者认为,在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教师应当讲究指导的艺术和有效的策略,以便使教师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助力而非阻力。

笔者处于初级探索中,本文权作引玉之砖。

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有效策略(一)积极介入学生的研究活动,注意把握指导的尺度。

研究性性学习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选题阶段、研究阶段、结题阶段。

每个阶段目标要求不同,学情也不同,教师在各个阶段的指导策略也应有所不同。

1.准备阶段,抓好基础,注重方法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面对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往往不能很快适应,不能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也不知如何来计划安排这种形式的学习。

所以,在研究性学习一开始,教师对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1.1基础知识的指导首先,在指导中,让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就是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形式一样进行的学习,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和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现代教育的必修课,在中小学教育中得到普遍开展并已拿入高中课程。

作为初级中学的我校,我们要结合本校实际,扎实开展好探究性学习课题,努力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之路。

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实现自主学习,提高质量的目的。

课题开展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播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用于实践,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以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将探究性学习作为学校课程和学校科研的重要内容加以研究,以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景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要达到的基本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

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在学习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

学会整理和归纳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

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策略研究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策略学生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实践和发现的学习方式。

通过参与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沟通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有效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指导策略,以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取得有意义的学习成果。

首先,积极营造学习氛围是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指导策略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引人入胜的研究主题、开放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信息检索,提供学习资源和参考文献,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活动。

通过创设一个积极有趣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研究活动中,增强他们的学习意愿和动力。

其次,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是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指导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研讨会、学术研究小组等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分享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和指导,提供学习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和实验设备,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和发现。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指导策略之一。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逐渐减少干预和指导,让学生逐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和方法,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研究能力。

第四,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工具是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策略之一。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因此,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学生系统化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综述、调查问卷、实验设计等,帮助学生获得研究技能和探究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因此,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策略也变得越发重要。

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因此,要想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就需要指导他们更有效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展示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老师也应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质,深入探索和参与相关活动。

其次,教师需要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能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需要的技能,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此外,教师有必要提供足够的支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开展和取得良好的成果。

最后,为了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开展和良好的成绩,教师也应该提供有效的反馈,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参考意见,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积累和进步。

总之,要想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需要积极而有效地指导学生,为其提供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以及足够的
支持,使学生能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成果。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实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下面是一个关于如何实施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案。

一、目标设定1.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3.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二、实施步骤1.主题选择: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的研究主题。

可以探索一些现实生活问题,或者从学科的深入,挑战学生的思维。

2.论题制定:确定一个明确的论题,使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

可以为学生提供几个问题引导,让他们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3.资料收集:提供给学生多种获取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如图书馆、互联网、实地考察等,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广泛的搜集。

4.信息整理:学生需要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筛选出相关的信息,留下有效的资源,帮助他们建立整体的认识和概念。

5.计划和实施:学生需要制定研究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提醒。

根据研究计划实施研究,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展开实验和实地观察。

6.结果呈现:学生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呈现。

可以选择报告、展板、PPT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结果和结论。

7.反思总结:学生需要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分析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三、教师的角色1.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材料和案例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提供指导:在学生进行研究之前,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研究。

3.组织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如图书馆、实验室、互联网资源等。

4.鼓励和引导: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

5.评价与提醒: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师如何做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指导

教师如何做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指导

教师如何做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指导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就教师如何做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展开回答。

一、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可以通过讲授一些有趣的研究案例、分享一些有意义的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此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科研竞赛或者组织校内科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

二、指导学生选题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引导他们选取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前沿研究领域和热点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议。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选题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确保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

三、教授科研方法和技巧教师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还需要教授他们科研方法和技巧。

这包括如何进行文献查阅、如何设计实验或调查、如何分析和解读数据等。

通过教授科研方法和技巧,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研究的方法论,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思辨能力,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思辨讨论或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开展科学辩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教师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书、文献和实验设备等,确保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

同时,还可以组织专题讲座或邀请专家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知识。

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教师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

可以通过定期的学术研讨会或者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并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指导和支持。

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定期的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改进研究的方法和方向。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索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下面我将从指导方式和教学环境两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首先,指导方式对于学生有效探究性学习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扮演一个合适的角色,既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来进行独立探索。

以下是一些指导方式的建议。

首先,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需要清楚地知道他们将在探究性学习中学到什么,并且具备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这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并追求深度学习。

其次,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需要有足够的资源和工具来支持他们的探索。

教师可以提供图书馆、实验室、网络等学习资源,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获取和利用这些资源。

再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对学生的问题给予积极回应和引导。

此外,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

除了指导方式,教学环境对于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同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教学环境的建议。

首先,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景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提供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需要有安全和支持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他们的想法,同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再次,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

探究性学习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和思考,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深入学习和思考。

最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谈谈如何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谈谈如何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谈谈如何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和自我学习、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选题阶段,实践阶段和评奖交流阶段。

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交互推进的。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第一阶段,学生确定什么样的研究课题对研究性学习至关重要。

明确研究方向、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步骤的过程,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培养,研究成效的高低,甚至关系到某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成败。

因此重视和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将有利于促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成效。

一、课题选择初期不妨实施“三解放”研究性学习凸显问题性、开放性、主体性、综合实践性等特点,那么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选择课题方面不妨实施“三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时空。

通过“三解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及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组合,大胆想象,初拟研究性学习课题。

即然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就不要给学生设置条条框框,而要给学生提供必需的科研器材、工具书目等,让学生动起来,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但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教师要进行全程监控,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活动,根据不同的目标定位和主客观条件,进行有效指导。

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很快会有大量的课题汇集上来。

学生在课题选择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课题过大,无法真正开展;(2)选题所涉及的研究内容过于抽象;(3)课题的技术含量高,远远超过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校的物质条件;(4)课题中研究的问题不明确。

另外还有些学生完全凭一时的兴趣拟定自己的课题,并没有进行认真认证。

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所选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不够,必须组织和引导学生对课题选择作认真的理性思考和策略指导。

二、对课题分类整理、筛选,分项指导组织学生对初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集体讨论,对课题进行分类。

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规划

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规划

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规划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我校于2000年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

通过前一阶段的摸索与实践,下面将找们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策略总结如下,以为后来者借鉴。

在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与他人交往和合作。

获得对科研、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和体验。

学生对每个课题的研究一般分成选题、并题评审、研究实施、总结、结题展示与答辩等五个阶段。

高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注重学习过程。

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拿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这就使研究实施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选题阶段和实施阶段在研究方法和指导方法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和应承关系,如何使这两个阶段顺利衔接并能区别两者在内容、目的和任务上的差异。

对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重视实施中指导与选题中指导的应承关系选题和开题评审阶段的任务是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提出预想效果、虽然这里的内容、方案、效果都是初定的,在实施阶段可以根据进展情况不断调整,但是课题及主要内容却不直有太大的变更。

这一阶段的工作对后面研究实施阶段的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工作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后阶段的实施,如不充分考虑课题的可行性,甚至会出现研究活动开展不下去的情况。

因此我们在开题评审时非常重视对课题的可行性评价。

如①题目不宜过大,要易于研究实施的深入;②要找准题目的切入口,切入口宜小、易于研究实施;③所需资料是否来源多、易搜集,当地是否有实地调查研究的池方和对象;④对所选课题的意义、内容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都要十分明确;⑤研究方案要切实可行,如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条件是否具备。

研究性学习实施课题研究的指导策略

研究性学习实施课题研究的指导策略

1.激起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兴趣, 并形成一定的 理性认识 ( 1) 通过宣传调动起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可以请知名的学者教授来学校开展专题 讲 座 #与 学 生 座 谈 交 流 !请 兄 弟 院 校 有 经 验 的 教 师 或学生现身说法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他们以生 动的实例告诉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乐趣所在 ! 以高昂 的情绪感染学生 ! 这样学生的情绪与积极性就会被 充分地调动起来! 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奠定了基 础 " 俗话说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只有先调动起学生 的情绪 ! 激 发 起 学 生 的 兴 趣 ! 研 究 性 学 习 才 会 顺 利 进行 ! 这是基础 !也是前提 "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 石家庄学院 ( 原石家庄 师范专科学校 )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开始阶段 ! 聘
家长的认识态度调查表
首先教师应从观念上给学生以引导 ! 使他们接受这 一新鲜事物 " 只有从思想上接受 #认可 !才能落实在 行动上 " 要实现这一点 ! 教师就要向同学们系统地 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情况 ! 包括课程开设的现实 及深远意义#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进程和动 态 # 课程的形式和评价 #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 课 题研究的科学方法等 ! 可以以讲座的形式设置一些 创造性教育的微型课程 ! 更要让同学们看到已有的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 让学生们从观念上对研究性学 习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 逐步地渗透到自己的观念中 去"
第1卷 第-期 .&&- 年 6 月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7389:;4 3< =>?@?;A>8;:B CD;E>D9F G344DBD
2341 !53(784(.&&-

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研究

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研究

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研究论文导读:从当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现状来看,基本上都是缺乏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前进。

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研究性课题,并提出相应的课题研究方法。

才能完成研究性课题的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学生,研究性课题,研究从当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现状来看,基本上都是缺乏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前进。

为了使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研究性课题,并提出相应的课题研究方法。

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对学生选题的指导、心理指导和技术的指导等几方面进行。

1.选题的指导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研究学习活动,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也是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感悟,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并且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在探究中获得新知的心理素质。

课题的选择是研究性学习能否顺利进行与成功的关键。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强化问题意识,而且通过问题的理性思考和直觉碰撞,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得到创新的灵感。

因此课题的选择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为此教师应在课题的指导方面多努力,特别应对课题的选择进行指导。

其指导的内容包括:1、初步涉及课题研究,要从具体的问题入手,避免涉及大而空的课题2、尽量选择描述性的课题,避免过于抽象的课题3、尽量从自己感兴趣的范围选择课题4、选择课题要考虑实施研究的可行性5、选题要明确所提出与解决的问题6、选择的课题要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指导价值7、选题要有创新意识8、善于从周围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发现课题9、选题应尽可能反映当今社会上的焦点、热点问题。

当然课题可以是老师布置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的,若学生是自己选题就要对学生呈报上来的课题进行初步的论证和筛选。

发现题目存在问题的,教师要立即给予纠正并告知理由,同时也要为学生修改或重新选择题目提供思路,以确保课题早日设计成功并投入研究。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策略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策略

浅谈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既可以丰富学生学习的形式与内容,又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示范者和指导者,教师有效的指导是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的关键。

一、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指导策略1.培养问题意识,进行学法指导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在于使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孕育问题的意识,并亲自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因此,教师应转变观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某种程度上,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2.具体分析指导,确立研究课题以化学教学为例,选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1)学科知识型选题。

收集教学中可深化、拓展、探讨的知识点,可改进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

这种选题方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平时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同时要善于做好读书笔记。

如乙酸乙酯水解实验常作为酯类水解的例证,但课本中用闻气味的方法来判断水解程度的大小,由于产生的量少,难以把握,如何设计和改进原实验,使得乙酸乙酯水解程度易于判断呢?又如白色氢氧化亚铁制取实验,学生很难看到白色氢氧化铁生成,又如何设计和改进原实验使白色沉淀现象更明显呢?(2)热点型选题。

如化学工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之而演绎出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围绕“环境问题”的选题教材比较丰富,学生可结合化学知识,对环境污染的产生、污染物的检测及治理等内容,选定具体的课题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解决,可以是调查报告、实验设计、实验检测、结合绿色化学提出改进办法等进行研究探索。

二、研究性课题实施的指导策略1.科研方法的指导策略(1)指导学生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列出研究内容的总提纲和子提纲。

(2)指导学生根据课题需要选择研究方法。

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科研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我校于2000年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

通过前一阶段的摸索与实践,下面将找们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策略总结如下,以为后来者借鉴。

在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与他人交往和合作。

获得对科研、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和体验。

学生对每个课题的研究一般分成选题、并题评审、研究实施、总结、结题展示与答辩等五个阶段。

高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注重学习过程。

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拿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这就使研究实施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选题阶段和实施阶段在研究方法和指导方法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和应承关系,如何使这两个阶段顺利衔接并能区别两者在内容、目的和任务上的差异。

对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重视实施中指导与选题中指导的应承关系选题和开题评审阶段的任务是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提出预想效果、虽然这里的内容、方案、效果都是初定的,在实施阶段可以根据进展情况不断调整,但是课题及主要内容却不直有太大的变更。

这一阶段的工作对后面研究实施阶段的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工作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后阶段的实施,如不充分考虑课题的可行性,甚至会出现研究活动开展不下去的情况。

因此我们在开题评审时非常重视对课题的可行性评价。

如①题目不宜过大,要易于研究实施的深入;②要找准题目的切入口,切入口宜小、易于研究实施;③所需资料是否来源多、易搜集,当地是否有实地调查研究的池方和对象;④对所选课题的意义、内容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都要十分明确;⑤研究方案要切实可行,如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条件是否具备。

由于这些都是顺利开展研究实施阶段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不能撇开选题和开题评审阶段来谈研究实施阶段,而要充分考虑两者的应承关系。

当你想着手实施之前,应允审视一下前一阶段工作是否做得非常到位;当你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阻碍,你也可以回头看一下是否是选题的问题,抑或是开题时拟定的内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

在调整时仍要注重可行性问题二、认识实施中指导与选题中指导的差异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选题阶段和实施阶段在研究方法和指导方法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如在活动中大家都搞社会调查、都去搜集资料、都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在教师指导方面,也都从知识、能力、科研、品德、行为等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因此当刚进入研究实施阶段时,学生会觉得该调查的问题、该走访的单位已经在选题阶段做过调查或走访过.接下来不知该做什么嫩师指导时,也觉得由于指导方法的重复性而不知如何深入指导。

其实这是由于缺乏对实施中指导与选题中指导的差异性的认识导致的。

实施中指导与选题中指导虽然在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目的、任务和指导内容卜却是根本不同的。

例如,在《太仓土特产研究》主题下的一个子课题组先通过市场抽样调查,选取了普遍认为最畅销、最有发展前途和销量不好的三种土特产,分别是肉松、羊肉面和麦秸画,确定了研究课题《三种土特产的比较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则通过社会调查,了解三种土特产在销售、包装、质量、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对三种土特产的优势以及缺陷进行分析,总结滞销或畅销的原因。

同样是什会调查,在选题中是为了确定研究方向,在实施中则是有针对性地从自己选定的几个角度去获取有用资料,作为论证课题结论有力论据。

很明显,选题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尽可能地从多途径搜集资料,并从中筛选、比较、分析、定位,发现并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而实施阶段是科研论证阶段。

因此,教师在进入实施阶段时,就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两者的差别,尽快地转入围绕中心问题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科研活动中来。

在指导时也要转为加强有针对性的科研方法指导,如开设一些诸如“货料的分类整理、分析论证、综合提炼”、“资料数据的处理及统计图表的设计”、“实验方法指导”等讲座;指导学生整理以前的资料,查漏补缺,制定实施阶段有针对性的资料搜集方案;围绕中心问题,设计多种可行的科研方法并展研究论证等,从你使学生顺利进入实施阶段的研究。

三、实施中指导的主要内容及其策略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许多同学因缺乏科研知识和专业知识,在活动过程中觉得无从着手或打不开思路。

真正做的时候也存在着操作不规范。

方法不科学或方法单一的问题。

特别是高中学生,接受了九年的传统教育,习惯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存在着许多思维定势。

许多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受到挫折就心灰意冷,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知识、科研方法、科研思维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加强指导。

在实施中的指导还要加强针对性,围绕对中心问题的研究论证开展指导工作。

1.基础知识指导。

包括科研基础知识指导、专业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学科知识的渗透。

基础知识指导应着重于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研究,最好不要把课题中所需的知识材料直接提供给学生。

即使是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也不要把书籍直接给学生,而是指出获取这些书籍的主要途径。

2.研究方法指导。

包括常用科研方法介绍、资料收集和分类指导、科学性指导等。

首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案例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

社会调查法中还有: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街头观察和采访、现状调查法、发展性调查法、相关性调查法、因果关系调查法等。

应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多样的研究方法,还要让他们学会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进行研究。

特别要注意实施阶段与选题阶段研究方法的差异,以作不同的选择。

如《太仓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研究》课题组,在选子课题时,主要采用街头观察和采访、现状调查法进行社会调查,以确定研究方向。

进入实施阶段,则采用相关性调查法、因果关系调查法,围绕中心问题有针对性地搜集证据,并采用实验法进一步论证自己的结论。

在资料收集和分类的指导方面,我们在资料整理加工上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如必须制作一份完整的资料目录,资料规格要统一,并按一定标准分类。

特别是在实施阶段,更要对资料进行及时(至少一周一次)的整理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使资料的保管、查阅、分析提炼和查漏补缺。

由于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我们也要求学生及时做好活动记录、感受和体验记录,作为最有价值的原始资料。

如《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课题组指导学生做好“四卡”:“资料卡”、“灵感卡”、“体验卡”、“网络卡”。

要求学生四卡随身带,利用“资料卡”规范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利用“灵感卡”随时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利用“体验卡”,随时记录活动时的心路历程、收获与体验;利用“网络卡”(软盘)随时下载有价值的网上信息。

科学性指导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如要求学生对每份资料写出详细、可靠的信息来源;概念要在查阅辞典、百科全书后作出准确的界定等。

②研究程序的科学性:如抽样调查时,要按一定的科学程序进行,尽量做到调查结果的客观。

③结论的科学性:如分析推理要合理,结论要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等。

3.思维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思维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之一数千年的文明史既铸就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思维方式一一优于形象、长于视觉、注重整体、擅长文学,但也留下了沉重的思维包袱——封建性、保守性、盲目性、盲从性,严格的形式分析和逻辑演绎,而科学思维不发达。

传统教育的思维训练存在着许多误区:许多正规教育从小学开始到大学,一直偏重于进行求同思维、演绎思维(遗憾的是,大多不是严格的、系统的演绎思维训练)、左脑思维、言语思维、协调性思维的训练,有的甚至是在进行教条式的、两极化(非黑即白)的思维训练。

其直接后果是使许多学生思维刻板后从权威和教师、怕出错、怕冒险、过分追求确定性、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以及提问能力(在许多学校,学生提问少,提问角度单调,视野狭窄,回答问题的答案趋同)。

此外,科学批判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和次协调思维能力也不高。

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在研究学习过程中转变学生的传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

思维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在实施指导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先让学生尝试运用,然后是经常运用,最后是习惯运用一些科学创新的思维方法(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右脑思维、非言语思维、次协调思维、辩证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

4.心理素质指导。

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特点是社会实践性,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

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缺乏实践经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受到挫折后就心灰意冷;而一些只关心学习成绩,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的学生,从一开始就对研究性学习缺乏热情;习惯了个体竞争的学生,则一下子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的团队合作要求。

这些都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造成的学生心理偏差。

因此,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心理指导:①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意志教育,以培养学生耐挫力和意志力;②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活动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关注社会的现实与未来的人文精神;③通过对集体成果的评价让学生学会合作,发展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④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取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实施中指导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实施过程的管理问题。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社会实践性,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在校外活动,即使在校内活动,也是分散的自由活动,这与易于控制的传统课堂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监控的问题。

我们就曾发现有学生假借活动之名实到网吧消闲的事情,这样的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

我认为要做到有效监控,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在活动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活动计划并作相应的安全论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活动计划提出建议,使活动计划尽量周密,活动任务布置到位。

活动过程由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对其管理体制可作适当指导。

活动后教师应及时检查活动记录及所到单位签证,并检查每个学生的活动成果,把握其可能的活动时间并作活动效果评价。

活动中应尽量做到师生、生生之间信息畅通,最好人手一册本组通讯录。

2.实施过程中的思路疏导。

开题方案只是指明了研究方向,实施阶段应该根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对象的新发展不断调整研究方案,使整个研究过程不断有新的创意,成果,研究思路不断向纵深拓展。

实际上许多研究思路是在进入实施阶段。

真正接触大量的主题材料后引发的。

对于一些同学死抱着开题的方案,往往进入研究的死胡同,使实施阶段无法拓展和深入的情况,需要教师不断对学生进行思路疏导,使学生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开启创造与想象的思维之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