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周敦颐

合集下载

董卿朗诵《爱莲说》原文

董卿朗诵《爱莲说》原文

董卿朗诵《爱莲说》原文
爱莲说
周敦颐〔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爱莲说(周敦颐)原文

爱莲说(周敦颐)原文

爱莲说(周敦颐)原文爱莲说(周敦颐)原文及原文水陆草木之,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盛:特别,十分。

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 ):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 ):洗涤。

清涟(li 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 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 ):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爱莲说》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爱莲说》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爱莲说○1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

晋陶渊明○3独○4爱菊。

自李唐○5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6而不染○7,濯清涟而不妖○8,中通外直○9,不蔓不枝○10,香远益清○11,亭亭净植○1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3焉○14。

予谓菊,花之隐逸○15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16菊之爱,陶后鲜○17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9.①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周敦颐 (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②蕃(fán):多.③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xǘn)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

④)独:只。

⑤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⑥淤(yū)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⑦染:沾染(污秽)。

⑧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⑨中通外直:这里描写的是莲的茎。

⑩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⑪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

益,更加。

⑫亭亭净植: 洁净地挺立。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⑬亵(xiè)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⑭焉:语气词。

⑮隐逸:隐居避世。

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⑯噫(yī):叹词,表示感慨。

⑰鲜(xiǎn):少。

⑱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⑲宜乎众矣:人应当很多了。

宜,应当。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_周敦颐文言文_古诗文网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_周敦颐文言文_古诗文网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_周敦颐文言文_古诗文网展开全文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完善译文及注释译文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注释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盛:广。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

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语气助词,的。

(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参考资料:1、刘盼遂郭预衡.中国历代散文选:北京出版社,1981 :228-229 .文言知识生字写作风格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赏析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赏析邓韶玉周敦颐是北宋理学濂洛学派创始人、二程(程颖、程颐)的老师。

他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明断狱案,得到人民的赞赏。

北宋中叶,士大夫在封建统治者诱掖下,追求富贵利达,耽于享乐之风盛行。

作者目击时弊,慨然命笔,写成此篇借物咏志的小品,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其懿德高行与美学情趣,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在今天也不失其思想价值。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

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据唐人李肇《国史补》卷中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余著《爱莲说》作。

爱莲者,莫知其苦者;苦莲者,莫知其乐者。

且夫水中草木之花,兔走鱼潜者,亦已知之。

鸟之将卵,患其强于巢;蜉蝣之将身,薄于长辛。

龙泉之下,亦有玉。

熊掌可食,而不可夺于人。

蜀之麻石,贵于他石,而不可夺于市。

白璧无瑕,大郅之璞,握而掩之者,不可得见。

吾老陋之庠,殽于大费。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其容止之盛也。

况修短合璧、琼瑶之瓜,闺阃之供,有缺而无盈,不生知之者,我甚痛焉。

赏析: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以莲花为主题的诗文。

他通过莲花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哲理的对应,深入思考了人生的价值观和境界。

文中一开始就提到了爱莲者和苦莲者,将莲花的两种状态进行了对比。

爱莲者是指欣赏莲花的美好,但却不了解它的苦难;苦莲者则指莲花在水中的生存环境艰苦,但又没有人理解它的快乐。

这种对比是对人们对外界事物认识的片面和局限性进行的揭示。

人们通常只能从表面看到事物的美好,却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到事物背后的辛酸。

通过引用水中的草木花卉、兔子和鱼的游动来进一步加强这种意义。

这些都是平常的景象,人们常常忽视,但周敦颐想通过这些例子来告诉人们,只有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体味到事物的内在价值。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一系列的比喻,进一步说明无价之宝的可贵之处。

比如龙泉之下的玉、熊掌、蜀的麻石等等,虽然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物品,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得到。

而后面提到的白璧无瑕、大郅之璞等也是同样的道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但这种价值只有在真正了解它们的人眼中才会显现出来。

这些比喻都是在阐述事物的真正价值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最后,作者谈到了自己老陋的庠序文学以及古圣人的容止之盛,以此衬托了修短合璧、琼瑶之瓜等的美好。

他故意将自己与圣人进行对比,暗示了自己的无知和功力的不足。

同时,通过表达对美和价值的向往,呼吁人们要在追寻美好、追求价值的路上不断努力,不要沉迷于表面的虚荣和片刻的享受,要懂得真正理解事物的内涵,并从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和境界。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爱莲说》宋·周敦颐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北宋理学家周敦颐

《爱莲说》北宋理学家周敦颐

《爱莲说》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注释:可:值得。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通,空。

直,挺立。

不蔓(w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名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可:只能。

亵(xiâ):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焉: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的。

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

宜乎,当然。

宜,应当。

众,多。

【翻译】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爱莲说(周敦颐)原文

爱莲说(周敦颐)原文

爱莲说(周敦颐)原文爱莲说(周敦颐)原文及原文水陆草木之,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盛:特别,十分。

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 ):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 ):洗涤。

清涟(li 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 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 ):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爱莲说》

《爱莲说》

,淤泥而不染。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爱莲说》 爱莲说》
作者: 作者:周敦颐 字茂叔,号濂溪。 字茂叔,号濂溪。 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 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 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 矣。
• 2、“予独爱莲之……”中“独”字表现了作 、 予独爱莲之 中 者是什么态度? 者是什么态度? 答: 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态度
3、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 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 的是什么? 的是什么? 答: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以菊正衬,以牡丹反衬 以菊正衬, 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 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 答: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此句表达作者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怎样的感情? 怎样的感情? 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追求名 这个感叹句,

北宋周敦颐《爱莲说》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周敦颐《爱莲说》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周敦颐《爱莲说》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来到星子(现已撤销,原为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

原文: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噫!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注释: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周敦颐爱莲说文言文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文言文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与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何异于草乎?翻译:水中的陆地上的草木花卉,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的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人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内部贯通外部挺直,不蔓延也不生枝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站立,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菊花和牡丹,虽然都是花中的富贵者,但与草有何区别呢?在这段文言文中,周敦颐通过对不同花卉的喜爱,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以下是《爱莲说》的详细翻译:水陆草木的花朵,可爱的种类非常多。

晋朝的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

从唐朝开始,世人对牡丹的喜爱达到了极点。

然而,我独独钟爱莲花,因为它能够在污泥中生长而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直通内外,既不蔓延也不生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觉得清香,形态挺拔而洁净,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随意玩弄。

我认为菊花,代表了花的隐逸精神;牡丹,代表了花的富贵气质;而莲花,则代表了花的君子风范。

唉!菊花和牡丹,虽然都是花的富贵代表,但与普通的草相比,又有何区别呢?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人生理想。

他认为,像莲花那样,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纯洁,不随波逐流,才是真正的君子。

这种思想,对于后人来说,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莲花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被世俗的诱惑所左右,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

周敦颐爱莲说课文原文

周敦颐爱莲说课文原文

周敦颐爱莲说课文原文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哲学家,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爱莲说》。

这篇文章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下面是《爱莲说》的课文原文:爱莲说余杭州人也,家在西湖之滨,家贫,无田产,父母且丧,贫不能自存,然犹有叔父,为余计日可图,盖亦无他法也。

每以乞丐形于市,余常蹴然而归,言家贫,乞食,人莫之与,独一人予余糟糠,余因得活。

叔父死,无所从归,亦无可如何之策,因自度西湖之滨,有荷花田甚佳,亦可卖钱,乃自以为得计,遂往花田中,以卖荷花为业。

余年十七,时值盛夏,荷花已开,花田中百花争艳,而荷花独秀,独异于众花。

余每日早起,身披蓑衣,手持篙船,往花田中摘荷花。

摘花之时,余常为花中之蜂所螫,虽痛,而余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因为蜂螫之痛,使我更加珍惜荷花的美丽和芬芳。

余每摘一朵荷花,便将其插于篙船之上,篙船上的荷花越来越多,而余的心情也越来越愉悦。

每当篙船上的荷花已满,余便将其摆放在船头,然后继续摘花。

篙船上的荷花,有红的、白的、粉的,有大的、小的、娇的,它们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彩,散发着淡淡的花香。

每当夕阳西下,余便将篙船上的荷花摆放在家门前,让人们欣赏。

人们看到这些美丽的荷花,都赞叹不已,纷纷称赞余的荷花摆得好。

而我则默默地欣赏着这些荷花,心中充满了对荷花的爱和对生活的感激。

荷花,它生长在污泥之中,却不染一丝尘埃;它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却不因风雨而凋谢。

荷花的美丽和坚强,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人生如同荷花,我们也要在逆境中坚强不屈,要在困难中追求美丽。

正如周敦颐所说:“吾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荷花的美丽和纯洁,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通过摘荷花的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我们的出身和境遇,而在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美的追求。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用心去追求美丽,我们就能够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子全书》《爱莲说》是一篇短得出奇的论说文,全文只有119个字。

从表面上看,这篇题目叫《爱莲说》,文章也的确是做在对莲花的爱好上,而实际上,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来,并不是就莲论莲,乃是以莲自比——通过对莲花的形态和习性的描绘,来表现自己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文章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头,总冒一笔,先把题目中的一个“爱”字提了出来。

接着便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作为陪衬,来衬托下面的“爱莲”。

既然可爱之花甚多,为什么特别选中菊花和牡丹来作陪衬呢?这主要是为了便于同莲花相比较:莲花的清幽同菊花相似,却没有菊花那样的傲气;莲花的艳丽同牡丹相似,却没有牡丹那样的俗气:比较之下,莲花就显得十分突出了。

同时,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一向为人传诵;李唐一代世人崇尚牡丹,更是史有明文:这样说也有其事实上的根据。

再接下去,就说到“爱莲”的本身了,在“予独爱莲之……”的下面,一连用了七个句子,从各个方面极言莲花的美德,从而为后文的“君子”二字写照:“出淤泥而不染”,写君子操守之坚;“濯清涟而不妖”,写君子性情之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君子德行之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君子品格之高和声誉之盛:于此可见之爱莲,就在于莲花具有君子的美德。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段。

文章进到第二段,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独抱幽芳的菊花,比作避居乡野的隐士逸民;将一味浓艳的牡丹,比作奔名逐利的豪富显贵;将具有前文所述种种美德的莲花,比作高尚的君子:这是对花品的精确评价。

《爱莲说》周敦颐

《爱莲说》周敦颐
庄重 气质
练习: 连 线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通达事理 行为方正
志洁行廉 德声远播
不同流合污 不孤芳自赏
仪态庄重 令人敬爱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 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 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 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例如:桃花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欺霜耐寒(正衬) 幽居独处
言志
: 洁身
莲花— 君子
高洁质朴 芬芳清高(赞美)
自好
不慕 牡丹— 富贵 富贵者
浓艳富贵 追名逐利(反衬)
本体 喻体
人们对花 喜欢者的数量 的喜爱

隐逸者 陶渊明
牡丹 富贵者 世人

君子者 周敦颐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 同予者何人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借用事物、景物(如花草树木等) 来寄托思想感情或理想的手法
濯zhuó 涟lián
亵xiè
逸yì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噫yī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鲜xiǎn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 香远溢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纯洁
生长环境
质朴 正直 芳名远播 外形
托 物 言
借 荷花
想 —— —
寄托作者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周敦颐《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家. “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周敦颐描写莲花的诗句

周敦颐描写莲花的诗句

周敦颐描写莲花的诗句周敦颐描写莲花的诗句 周敦颐写莲花的诗《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爱莲说 朝代:宋代 作者:周敦颐 原⽂: ⽔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李唐来,世⼈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甚爱⼀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赏析 这篇⽂章可明显分为⼆部分:前⼀部分对莲花⾼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部分则揭⽰了莲花的⽐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况,抒发了作者内⼼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可爱”⼆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极见其⽴⾔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的⽥园逸趣。

“独爱菊”,显⽰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李唐来,世⼈甚爱牡丹”,写了唐⼈,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且此句⼊⽂,让对⽐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洁铺下了引⼦。

⼤意是周敦颐本⼈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份⾼洁,宁愿终⽼南⼭。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不染的`君⼦。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与独⾃避世求真的⼼态,与众⼈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然后作者撇开⼀笔说,让那班⼈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这⼀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别是可敬⽽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的渲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周敦颐.txt一个人一盒烟一台电脑过一天一个人一瓶酒一盘蚕豆过一宿。

永远扛不住女人的小脾气,女人永远抵不住男人的花言巧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原文爱莲说(北宋)周敦颐哲学家(yí)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一说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 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â)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i)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编辑本段注释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罗岩(今江西赣州于都县)时创作的,有诗刻石。

爱莲说:出自《周濂溪集(周元公集)》。

“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死后皇帝所赐的称号)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北宋哲学家。

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

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可:值得。

蕃(fán):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独:只,唯独。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盛:特别,十分。

予:我。

之:助词,无实意,取消句子独立性。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xiâ)玩:轻漫地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隐逸(yi):隐居。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宾语前置。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宜乎:应该。

宜:应当。

众:众多。

编辑本段译文水中和陆地上各种草和树木的花,可爱的有很多。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李唐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得很远,(使人觉得)越发清幽,笔挺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花,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花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编辑本段句子翻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树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â)玩焉。

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长藤蔓,不生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亲近去玩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品德高尚的花。

(此句为判断句,从“者也”看出,其中真正的关键是判断动词——“是”)噫!唉!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喜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喜爱,还有谁能像我这样呢?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是有很多人了。

编辑本段题目解说以及文章赏析“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赏析“说”,是一种议论性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的高贵品质。

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

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的品格。

第二段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的高明手法,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把爱莲这一主题落到了实处,也把爱莲变现的淋漓尽致。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蔓不枝”,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一句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恰好表达的相反的意思。

其中心句为:“莲,花之君子者也。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

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

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

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

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

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

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

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

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

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

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

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

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喻为君子。

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

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

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