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周敦颐
爱莲说(周敦颐)原文
爱莲说(周敦颐)原文爱莲说(周敦颐)原文及原文水陆草木之,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盛:特别,十分。
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 ):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 ):洗涤。
清涟(li 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 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 ):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爱莲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爱莲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爱莲说》写作意旨: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爱莲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热爱莲花,力图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塑造,歌颂人类的高洁品格,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作者将莲花的形象人格化,通过对莲花不畏严寒、不惧强暴、不妖、不艳及清香正气、质朴无华、自甘淡泊的描写,从而表现自己不慕名利,不随波逐流,洁身自好的品质。
作者在文章中,对那些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逐名利之徒予以了辛辣的讽刺和不屑的批驳。
《爱莲说》是北宋文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通过对莲花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爱莲说的作者是谁《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圆基神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橘亏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爱莲说的原文及翻译《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翻译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之宇文皓月创作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挺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弥补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暗示舒缓语气三、文学知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2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白云山下白云,是云即是云也;金钟山前金钟,是钟即是钟也。
大仁大义大宽舍,大柔大刚大之奥也。
我大之爱如是者焉。
赏析1:周敦颐的《爱莲说》以简洁、清新的语言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和思考。
他从几个层面揭示了莲花的美丽和崇高。
首先,他通过对莲花的形容言简意赅地表达了莲花的美丽。
白云山下的白云,金钟山前的金钟,都说明了莲花自身的纯洁和尊贵。
这些简洁的话语却能给人以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莲花的美丽和清新。
其次,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赞美和思考,展现了莲花背后的深远意义。
他说莲花具有大仁大义大宽舍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大柔大刚大之奥的特质。
这些词语表明了莲花不仅在外在美丽上与众不同,更在内在的品质上具有崇高和独特的品格。
莲花以其高洁无瑕的姿态,给人们以启示,使人们思考仁爱、正义、宽容和坚强的力量。
周敦颐以莲花为比喻,意在点明人们应当以莲花为榜样,追求高尚的品格和道德境界。
总之,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美丽高尚的意境。
莲花不仅是诗人爱慕的对象,更是诗人思考人生以及道德价值的线索。
通过这篇诗文,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莲花背后的美和哲理。
赏析2:周敦颐的《爱莲说》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诗意和哲理并重的风格,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作者运用简洁的用词,通过“白云山下白云,金钟山前金钟”的对仗结构,形象地表达了莲花的高雅和纯洁。
这种简练的描述方法不仅让人们迅速进入诗歌的意境,同时也让人们在精神上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美好。
诗中作者提到莲花具有“大仁大义大宽舍,大柔大刚大之奥”的特质。
这些词语不仅表现了莲花的崇高品质,也传递了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莲花具有高洁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在艰难困苦中依然保持着坚强和宽容。
作者借莲花的品质来呼吁人们应当追求仁爱、正义和坚韧的生活态度。
《爱莲说》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作,但却蕴含着深沉的哲理和感悟。
通过对莲花的赞美和描摹,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出了对人类道德品质的思考和追求。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赏析邓韶玉周敦颐是北宋理学濂洛学派创始人、二程(程颖、程颐)的老师。
他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明断狱案,得到人民的赞赏。
北宋中叶,士大夫在封建统治者诱掖下,追求富贵利达,耽于享乐之风盛行。
作者目击时弊,慨然命笔,写成此篇借物咏志的小品,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其懿德高行与美学情趣,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在今天也不失其思想价值。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
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据唐人李肇《国史补》卷中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余著《爱莲说》作。
爱莲者,莫知其苦者;苦莲者,莫知其乐者。
且夫水中草木之花,兔走鱼潜者,亦已知之。
鸟之将卵,患其强于巢;蜉蝣之将身,薄于长辛。
龙泉之下,亦有玉。
熊掌可食,而不可夺于人。
蜀之麻石,贵于他石,而不可夺于市。
白璧无瑕,大郅之璞,握而掩之者,不可得见。
吾老陋之庠,殽于大费。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其容止之盛也。
况修短合璧、琼瑶之瓜,闺阃之供,有缺而无盈,不生知之者,我甚痛焉。
赏析: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以莲花为主题的诗文。
他通过莲花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哲理的对应,深入思考了人生的价值观和境界。
文中一开始就提到了爱莲者和苦莲者,将莲花的两种状态进行了对比。
爱莲者是指欣赏莲花的美好,但却不了解它的苦难;苦莲者则指莲花在水中的生存环境艰苦,但又没有人理解它的快乐。
这种对比是对人们对外界事物认识的片面和局限性进行的揭示。
人们通常只能从表面看到事物的美好,却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到事物背后的辛酸。
通过引用水中的草木花卉、兔子和鱼的游动来进一步加强这种意义。
这些都是平常的景象,人们常常忽视,但周敦颐想通过这些例子来告诉人们,只有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体味到事物的内在价值。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一系列的比喻,进一步说明无价之宝的可贵之处。
比如龙泉之下的玉、熊掌、蜀的麻石等等,虽然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物品,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得到。
而后面提到的白璧无瑕、大郅之璞等也是同样的道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但这种价值只有在真正了解它们的人眼中才会显现出来。
这些比喻都是在阐述事物的真正价值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最后,作者谈到了自己老陋的庠序文学以及古圣人的容止之盛,以此衬托了修短合璧、琼瑶之瓜等的美好。
他故意将自己与圣人进行对比,暗示了自己的无知和功力的不足。
同时,通过表达对美和价值的向往,呼吁人们要在追寻美好、追求价值的路上不断努力,不要沉迷于表面的虚荣和片刻的享受,要懂得真正理解事物的内涵,并从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和境界。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爱莲说》宋·周敦颐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关于爱莲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doc
关于爱莲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译文】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__,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爱莲说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
理学开创者之一。
有《周元公集》行世。
二、故事背景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的哲学家周敦颐来南康(今江西星子县)任南康知军。
他清廉正直,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南康后,在知军衙门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每当公余饭后,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
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于是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爱莲说》。
三、课文翻译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注释之:的。
蕃:(草木)茂盛。
这里指繁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译文:水上、陆地上草本的、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天下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
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周敦颐)原文
爱莲说(周敦颐)原文爱莲说(周敦颐)原文及原文水陆草木之,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盛:特别,十分。
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 ):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 ):洗涤。
清涟(li 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 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 ):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周敦颐《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家. “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2分)①可爱者甚蕃多②亭亭净植树立或立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北宋周敦颐《爱莲说》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周敦颐《爱莲说》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来到星子(现已撤销,原为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
原文: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噫!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注释: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周敦颐爱莲说课文原文
周敦颐爱莲说课文原文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哲学家,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爱莲说》。
这篇文章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下面是《爱莲说》的课文原文:爱莲说余杭州人也,家在西湖之滨,家贫,无田产,父母且丧,贫不能自存,然犹有叔父,为余计日可图,盖亦无他法也。
每以乞丐形于市,余常蹴然而归,言家贫,乞食,人莫之与,独一人予余糟糠,余因得活。
叔父死,无所从归,亦无可如何之策,因自度西湖之滨,有荷花田甚佳,亦可卖钱,乃自以为得计,遂往花田中,以卖荷花为业。
余年十七,时值盛夏,荷花已开,花田中百花争艳,而荷花独秀,独异于众花。
余每日早起,身披蓑衣,手持篙船,往花田中摘荷花。
摘花之时,余常为花中之蜂所螫,虽痛,而余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因为蜂螫之痛,使我更加珍惜荷花的美丽和芬芳。
余每摘一朵荷花,便将其插于篙船之上,篙船上的荷花越来越多,而余的心情也越来越愉悦。
每当篙船上的荷花已满,余便将其摆放在船头,然后继续摘花。
篙船上的荷花,有红的、白的、粉的,有大的、小的、娇的,它们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彩,散发着淡淡的花香。
每当夕阳西下,余便将篙船上的荷花摆放在家门前,让人们欣赏。
人们看到这些美丽的荷花,都赞叹不已,纷纷称赞余的荷花摆得好。
而我则默默地欣赏着这些荷花,心中充满了对荷花的爱和对生活的感激。
荷花,它生长在污泥之中,却不染一丝尘埃;它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却不因风雨而凋谢。
荷花的美丽和坚强,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人生如同荷花,我们也要在逆境中坚强不屈,要在困难中追求美丽。
正如周敦颐所说:“吾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荷花的美丽和纯洁,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通过摘荷花的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我们的出身和境遇,而在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美的追求。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用心去追求美丽,我们就能够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子全书》《爱莲说》是一篇短得出奇的论说文,全文只有119个字。
从表面上看,这篇题目叫《爱莲说》,文章也的确是做在对莲花的爱好上,而实际上,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来,并不是就莲论莲,乃是以莲自比——通过对莲花的形态和习性的描绘,来表现自己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文章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头,总冒一笔,先把题目中的一个“爱”字提了出来。
接着便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作为陪衬,来衬托下面的“爱莲”。
既然可爱之花甚多,为什么特别选中菊花和牡丹来作陪衬呢?这主要是为了便于同莲花相比较:莲花的清幽同菊花相似,却没有菊花那样的傲气;莲花的艳丽同牡丹相似,却没有牡丹那样的俗气:比较之下,莲花就显得十分突出了。
同时,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一向为人传诵;李唐一代世人崇尚牡丹,更是史有明文:这样说也有其事实上的根据。
再接下去,就说到“爱莲”的本身了,在“予独爱莲之……”的下面,一连用了七个句子,从各个方面极言莲花的美德,从而为后文的“君子”二字写照:“出淤泥而不染”,写君子操守之坚;“濯清涟而不妖”,写君子性情之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君子德行之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君子品格之高和声誉之盛:于此可见之爱莲,就在于莲花具有君子的美德。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段。
文章进到第二段,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独抱幽芳的菊花,比作避居乡野的隐士逸民;将一味浓艳的牡丹,比作奔名逐利的豪富显贵;将具有前文所述种种美德的莲花,比作高尚的君子:这是对花品的精确评价。
周敦颐的爱莲说
周敦颐的爱莲说
摘要:
一、周敦颐及其爱莲说简介
二、爱莲说的主要内容
三、爱莲说所表达的思想及影响
四、结论
正文:
周敦颐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念,主张通过观察事物来认识世界。
他的代表作《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一种高洁、坚贞、不媚不俗的品格追求。
《爱莲说》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周敦颐描述了莲花的美丽和生长环境。
莲花生长在池塘中,虽然环境污浊,但莲花却能保持自己的清洁,盛开得鲜艳美丽。
其次,周敦颐将莲花与世俗之人进行了对比,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贪污腐败现象。
他认为,莲花虽然生长在污泥之中,但莲花的花瓣却不染尘埃,这正是莲花值得人们尊敬的地方。
最后,周敦颐借莲花之美,表达了自己对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的赞美。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像莲花一样,身处世俗之中,却不为世俗所染,始终保持高洁的品质。
《爱莲说》表达了周敦颐对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的赞美,对贪污腐败现象的批判,以及对高洁、坚贞、不媚不俗品格的追求。
这篇文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佳作。
综上所述,《爱莲说》是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道德品质
高尚的人的赞美,对贪污腐败现象的批判,以及对高洁、坚贞、不媚不俗品格的追求。
周敦颐描写莲花的诗句
周敦颐描写莲花的诗句周敦颐描写莲花的诗句 周敦颐写莲花的诗《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爱莲说 朝代:宋代 作者:周敦颐 原⽂: ⽔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李唐来,世⼈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甚爱⼀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赏析 这篇⽂章可明显分为⼆部分:前⼀部分对莲花⾼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部分则揭⽰了莲花的⽐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况,抒发了作者内⼼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可爱”⼆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极见其⽴⾔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的⽥园逸趣。
“独爱菊”,显⽰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李唐来,世⼈甚爱牡丹”,写了唐⼈,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且此句⼊⽂,让对⽐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洁铺下了引⼦。
⼤意是周敦颐本⼈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份⾼洁,宁愿终⽼南⼭。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不染的`君⼦。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与独⾃避世求真的⼼态,与众⼈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然后作者撇开⼀笔说,让那班⼈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这⼀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别是可敬⽽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的渲染。
周敦颐《爱莲说》文言文译文及鉴赏
周敦颐《爱莲说》文言文译文及鉴赏艺术特点篇一简要直切。
全文不到一百五十字,所表现的内容却是丰富的。
这里有爱花史的概述,有对莲花的描绘,有对诸花的品评,有自己感情的抒发。
而这一切,无不是为了突出“爱莲”的主旨,直接写莲,约占了篇幅的三分之一、真是既惜墨如金,又详略得当,而无文意不足。
重点词语解释篇二1、可爱者甚蕃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益:副词,更。
3、亭亭净植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却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宜:应当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仅《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三比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2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陶后鲜有闻7、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1)濯清涟而不妖(2)亭亭净植(3)相与步于中庭(4)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8、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案:(三)文言文阅读(12分)6、(2分)(1)(xiè)(2)(xiǎn)7、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1)洗涤(2)树立(3)共同,一起(4)只,只是8、翻译下列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是一种议论 性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 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 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 爱好莲花的问题。
爱莲说
颐 Yí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
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淤 yū
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濯 zhu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可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是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生长环境:“性高洁,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 也不孤高自许。
体态香气:“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
——通达事理,行为方 正,不攀附权贵,美 名远扬。
风度气质:“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志洁行廉,仪态端 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
思考:
既然题目是“爱莲说”, 那么文章为什么还有那么多 的篇幅写到“菊”和“牡 丹”?
请画出能传达作者对这 些形象态度的词句。
菊——“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在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 腰,解绶回乡,隐耕田园,劳动之余,他特喜爱 菊花,十分欣赏这“秋菊有佳色”,甚至还采摘 花瓣,带回家中酿制菊花酒,常常一个人自饮自 斟。他饮酒高歌,击节赞赏:“三径就荒,松菊 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芳菊 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 杰”。他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奉迎风雅,敢于 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挺立不落,依然含香 露芳,他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 节。后人以陶渊明具有这种不羡慕荣利,志存逸 士之节的品格,尊称他为“靖节先生”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 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 品格,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 世风的鄙弃之情。
托物言志
思考:
有人说,现代社会是经济社会, 古人倡导的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正直等美德早已过时,它们只会把 人变得迂腐、少根筋。你是怎么看 的?要求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逃避现实 面对现实
富贵者
追求荣华
面对混浊的官场和肮脏的世风, ,陶 渊明的选择是远离,他到红尘边上去寻找一 片净土。而周敦颐的选择是生长,哪怕是淤 泥之中,依旧成长为高洁独立的荷花。据历 史记载,周敦颐也有“山林之志”,他胸怀 洒脱,颇有仙风道气。他虽在各地作官,但 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微 薄的积蓄捐献给了故里宗族。他不仅是中国 理学的开山祖师,在为官上也有卓越建树。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涟 lián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蔓 màn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亵 xiè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鲜 xiǎn
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
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读出语气,语调。 2、用 符号标记出疑难的 词语 3、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 意。
抢答题
可爱者甚蕃 多 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污秽) 濯清莲而不妖 洗涤 美丽而不端重
不蔓不枝 长枝蔓
香远益清 更 亭亭净植 耸立的样子树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予谓菊 花之君子者也
认为 尚的人
品德高
陶后鲜有闻 少 宜乎众矣! 应当
思考: 文章标题是“爱莲
说”,文中哪些语句表 现了作者对莲的热爱与 赞美?
——范仲淹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刘禹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
周敦颐、刘禹锡、范仲淹、苏轼都是这样的中国知识 分子。孟子说,读书人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 身”,但范仲淹们,刘禹锡们超越了孟子。他们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管是居 朝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们都坚定执着,把兼济天下 作为生命永远的崇高追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 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正如刘禹锡曾吟诵过的 “天地 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群走在时代的风潮浪尖上绝不 沉沦绝不逃避的文人们,乃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筋骨和脊梁。 最后,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周敦颐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 敬再次诵读《陋室铭》和《爱莲说》。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买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正
菊衬
莲
反牡 衬丹
隐逸者 君 子
爱莲说
周敦颐:
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 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 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黄 庭坚称其为“人品甚高,胸怀洒落, 如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 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 心地)。”他曾亲自率领属下挖池 种莲,名曰“爱莲池”。因爱莲之 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著名的 《爱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