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试验法——学习的策略
“空白效应”和自主教育
“空白效应”和自主教育中国画巧妙的画面空白,能让人感受到丰富的意境和内涵。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在感知世界的时候,如果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自然地运用联想,在头脑中,对不完整的感知对象进行补充,直至完整。
奇妙的是,人们对经过联想去“补充”的感知对象,会产生更强烈的心理效应,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更容易记住。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为“空白效应”。
在班级工作中,“空白效应”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学生自主教育的有效手段。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自我激励当班级活动中学生取得了成绩时,老师走过去亲昵地搂着学生的肩膀,竖起大拇指,冲他一笑,那种鼓励胜过千言万语;当学生在比赛场上出现失误时,老师冲他挥挥拳头或者做出胜利的手势,暗示他坚持就是胜利,这种激励能帮助学生冷静地渡过难关;当学生在课堂上精彩地回答出问题时,老师带头鼓掌,那掌声将是世界上最美的乐曲……虽然只是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个微笑……却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些丰富的肢体语言,能留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
孩子的心是敏感而纯洁的,他会自豪于和老师拥有共同的“秘密”,会在心里回味,偷偷发笑或者悄悄告诉小伙伴……这种精神上的支持,会培养学生的灵性,通过自我内化形成自我激励。
二、响鼓不用重锤敲――自我反省“空白效应”还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反省能力的形成。
这个环节,关键在于教育内化过程中让学生明事理,而“掌握火候、精心设计、灵活运用”是实施的技巧。
例如,有一名学生在路上用小石子扔盲人,还用脏话骂盲人,受到路人的谴责,并被扭送到学校。
老师们都感到气愤,我就设计了一个场景:先把这个学生带到大操场,告诉他,老师和他做一个“游戏”。
然后,蒙上他的眼睛,让他自己走回教室。
结果,直到上课铃都响了,他还没找到教室。
最后,他忍不住哭了。
老师拉开他的遮眼布,他发现自己连方向都搞错了。
回到办公室,老师让他把自己失去“光明”后的感受写下来。
他写道:“一个人失去了光明,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我感到无边的黑暗扑来,没有路可走。
空白试验法
空白试验法-学习的策略英文名称:BLANK简介:概念是事物本质的反映,是对某一类事物的概括。
概念形成也称作概念学习,是指个人掌握概念的过程。
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现代心理学中已经有数十年的研究历史。
关于概念形成曾经有好几种观点,但占主导地位的是Bruner,Goodnow和Austin提出的假设考验说。
这种观点认为,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储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这些可能的假设组成一个假设库。
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被试首先从假设库中取出一个或几个假设并据此作出反应,对假设进行考验。
如果被试作出的这个反应被告诉是正确的,就继续使用这个假设,否则就更换假设,持续这个过程直到形成某个概念。
Levine对概念形成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进一步发展了假设考验说。
1966年,Levine为了直接度量被试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的假设和假设考验的行为,提出了空白试验法(Blank Trial Procedure)。
这个方法的基本思想是让被试在主试不给予反馈的条件下,对一系列的刺激作出反应,那么就可能确定这种反应的基础即假设。
这种方法可以客观地揭示被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假设。
应用空白试验法的一个典型实例是:给被试成对地呈现两个刺激,例如字母X和T。
这两个字母还在大小、颜色(黑白)、横杠的位置(左右)等维度上有区别。
这样就有四个维(量)度,每个维度有两个值。
在一对刺激中,两者在四个维度上有区别,但每次实验只安排一个属性为有关属性。
也就是说,在一对刺激中,一个刺激为肯定实例,另一个则为否定实例,只有一个属性将两者区分开来,并把这一点告诉被试。
在这样的刺激安排中,共有8个可能正确的假设,肯定实例可以是大的,小的,黑的,白的,左边的,右边的,X或T。
可以设想,在任何一次试验中,这8个假设中的一个将引导被试作出选择。
Levine的实验的特点在于:他将四对刺激即4次试验作为一组,对被试进行多组试验。
《认知心理学》实验指导
概念形成简介: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个体掌握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就是概念形成的过程。
实验室中为了研究概念形成的过程,常使用人工概念。
制造人工概念时先确定一个或几个属性作为分类标准,但并不告诉被试,只是将材料交给被试,请其分类。
在此过程中,反馈给被试是对还是错。
通过这种方法,被试可以发现主试的分类标准,从而学会正确分类,即掌握了这个人工概念。
通过人工概念的研究,可以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
一般来讲,被试都是经过概括-假设-验证的循环来达到概念形成的。
叶克斯复杂选择器可用来制造人工概念。
本实验模拟叶克斯复杂选择器来研究简单空间位置关系概念的形成。
方法与程序:本实验共有4个人工概念,难度顺次增加,被试可以任选其中1个。
实验时,屏幕上会出现十二个圆键,有空心和实心两种。
其中只有一个实心圆与声音相联系,此键出现的相对位置是有规律的,被试要去发现其中的规律(概念),找到这个键。
被试用鼠标点击相应的实心圆,如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表明选择错误;如果有声音呈现,同时该圆变为红色,则表明选择正确。
只有选择正确,才能继续下一试次。
当连续三次第一遍点击就找对了位置时,就认为被试已形成了该人工概念,实验即结束。
如果被试在60个试次内不能形成正确概念,实验自动终止。
结果与讨论:结果文件第一行是被试达到标准所用的遍数(不包括连续第一次就对的三遍)。
其后的结果分三列印出:第一列是遍数;第二列为每遍中反应错的次数,如为0则表示这一遍第一次就做对了;第三列表示这一遍所用的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根据结果试说明被试概念形成的过程。
交叉参考:思维策略参考文献: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319-321页表象的心理旋转简介:表象是类似于知觉的信息表征。
七十年代以来,关于表象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中重要的一项是表象旋转的研究。
Cooper等人1973年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的和反的(即镜像)字母来研究表象的旋转。
实验要求被试在看到呈现的字母后,不管其具体方位和倾斜角度如何,尽快判断该字符是正的还是反的,并按键作出反应。
运用留白策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运用留白策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摘要】引入留白策略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留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设计和问题提出来主动探究科学知识。
留白策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科学实验和提出问题。
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留白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在教学中广泛运用留白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通过留白策略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留白策略、科学探究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好奇心、实验设计、问题提出、教学、培养、意义、建议。
1. 引言1.1 了解留白策略留白策略是一种教学方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地留出一些空白,让学生自由思考和探究。
这种方法强调的是不将所有的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留白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留白策略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留白策略,教师可以创设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探索的氛围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留白策略可以让学生从passively 接受知识转变为actively 探究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了解留白策略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留白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了解留白策略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2 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科学探究能力是现代社会中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够帮助他们发展创新的潜能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空白实验的意义及应用
空白实验的意义及应用空白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在实验中创建一个控制组来对比,空白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及预测某种假设的效果。
空白实验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研究个体或群体的行为、经济决策、社会互动等等。
本文将从不同领域的应用来详细讨论空白实验的意义及应用。
首先,在行为心理学领域,空白实验可以用来研究认知和心理过程。
例如,可以运用空白实验来评估人们对信息的处理时间和注意力分配。
研究者可以通过展示图像、文字或声音等刺激物,并要求参与者回答相关问题,来测量他们的反应时间和错误率。
通过比较空白实验组与控制组的结果,研究者可以得出关于认知和心理过程的结论。
例如,他们可以发现某种刺激物会引起更快的反应时间,或者某种信息会在注意力上的分配上产生更高的错误率,从而对人们的注意力和认知特征进行研究。
其次,在经济学中,空白实验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和经济选择。
例如,研究者可以利用空白实验来分析人们在面对不同经济情境时的选择偏好。
他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来测试参与者对风险和机会的评估,以及在给定限制条件下的最佳策略。
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可以深入理解人们的决策思维和经济行为,为经济学的理论建立提供实证支持。
社会心理学是另一个空白实验广泛应用的领域。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互动行为和群体动态。
空白实验可以用来研究人们的社会认知、态度和行为。
研究者可以设计空白实验来评估人们对其他人或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评价。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展示照片、视频或文字材料等来引发参与者对特定群体的偏见、态度或社会归属感的评估。
通过比较空白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结果,研究者可以推断该因素对社会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此外,在教育和学习中,空白实验也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心理学旨在研究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各种因素。
通过空白实验,教育心理学家可以比较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通过让参与者在不同教学条件下学习,并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
名词解释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的定义及作用空白试验的定义空白试验(Blank Experiment)是一种科学实验设计方法,用于排除外部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在空白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关注的处理变量外,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差异,可以确定处理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空白试验的作用空白试验在科学研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空白试验能够确定实验结果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如实验设备的污染、实验条件的变化等。
通过对照组结果和空白试验的对比,可以判断实验结果是否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干扰。
2.消除偏差和误判:空白试验能够排除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误判,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结果对比,可以判断实验结果中是否存在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准确评估处理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空白试验的设计和执行能够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
通过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关注目标变量的处理,可以排除因外界影响而引起的结果差异,从而使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
空白试验的设计与步骤空白试验的设计空白试验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1.对照组的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需要有明确的区别,对照组是不受任何处理的基准组。
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对比,可以确定处理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样本数量的确定:样本数量应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通常需要进行样本容量计算,确保样本数量足够大。
3.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需要随机进行,以排除分组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空白试验的步骤空白试验的步骤包括:1.提出科学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确定研究目的。
2.实验设计: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确保处理变量的有效性。
3.样本选择与分组: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样本,并进行随机分组。
4.数据采集: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充分利用“空白”实施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充分利用“空白”实施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摘要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要想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这一指导思想,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习中能够主动活泼、创造性地学习,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努力挖掘一切能使学生形成主体作用的因素,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动机进而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空白;教学;思维能力“教无定法”,但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所创新。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
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关键是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
因此,我们要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启发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思维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活泼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我们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主体作用形成的因素。
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学习积极性,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机。
动机的激发,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为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已形成了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动机的激发,往往起源于教学的开端,但它不限于教学的起始,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我在教改实践中,特别注重留给学生一片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跃状态。
教师多点拨,学生多尝试。
经过大量实践研究,总结出适合于教学实际的”八项空白法”:一、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时留”空白”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指定的实验情景已经得到完全的适应,一个人已经全部了解这个事件时,它就不再有兴趣了。
空白实验名词解释
空白实验名词解释空白实验是心理学中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在实验过程中不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信息,让被试者自由地探索和发现。
空白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人类的主观体验、认知过程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空白实验中,通常会提供一个相对空白的环境,例如一张空白纸、一个空白房间或一个没有具体任务要求的实验设施。
被试者没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和指令,需要依靠自己的直觉和创造力进行探索。
研究者会观察被试者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思考过程,并通过被试者的行为和反应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方式。
空白实验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启发效应”。
启发效应认为,当人们面临一个相对开放的问题时,没有明确的指导和信息,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通过空白实验,研究者可以观察被试者在面对开放性问题时的反应和策略,从而揭示人类思维的特点和规律。
空白实验可以用于研究许多不同的心理学问题,例如思维过程、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行为等。
在实验设计中,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设定不同的实验条件和变量,以探究不同方面的心理过程。
空白实验的一个典型案例是著名的创造力实验——窗户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者被要求画一张自己喜欢的画,并被告知画布是一扇窗户。
研究者观察到,大部分被试者都在窗户上画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而少数被试者则画了一些非常抽象的图案。
通过比较不同被试者的表现,研究者发现,那些画了抽象图案的被试者更具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虽然空白实验具有一定的限制,例如样本容量较小、结果的主观性等,但它仍然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重要方法之一。
空白实验通过创造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可以让研究者更加直接地观察和了解被试者的内心体验和思维过程,从而对心理学领域的许多问题提供重要的启示和理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空白效应”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空白效应”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老师往往会使用所谓的“空白效应”,这种教学方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出一些空白的地方,让学生来填充,以此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发散性想象力。
“空白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案例:老师所讲的一些问题或者例题中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需要学生自己来填写。
2. 知识点:在讲解完某一知识点后,老师会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来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3. 思考问题:老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或者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需要学生来填写一些空白的答案。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空白效应”,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1. 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想象力。
在同时学习不同的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通过“空白效应”,学生将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空白效应”的时候,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其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1. 时间要求。
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和设计这种教学方法。
2. 学生的不理解或者疑惑。
在使用“空白效应”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探究和理解,但是同时必须确保学生能够有所收获且能够及时纠正任何错误或疑惑。
3. 利用效率。
在使用“空白效应”的时候,需要学生能够快速地完成问题或填空,并且确保其准确性和深度。
这需要我们的课程设计要足够清晰和严密,以确保最大的效率和最小的误差。
综上所述,虽然使用“空白效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参与度,但是需要教师们有足够的时间和技巧,以及保证学习的效率和准确性。
只有当教师们把这种教学方法使用得当,才能使其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最优秀的效果。
有效利用化学课本空白处的方法
有效利用化学课本空白处的方法有效利用化学课本空白处的方法一、利用空白栏记录预习时的疑点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客观上决定了其内容的抽象性。
二、利用空白栏记录老师讲授的重点和所得到的启迪听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因此,学习时要认真听课。
特别是要带着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侧重地听课。
在听课过程中,要很好地利用课本的空白做好记录。
记录的要点主要有:(1)老师上课时所讲的重点知识;(2)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破难点的思路和方法;(3)老师在实验过程中所强调的现象、结论和有关注意事项。
此外,还要记录听课过程中受到的启发、闪现的灵感以及发现的新问题等。
记录下这些内容将为课后的复习与研究、归纳与总结带来极大的方便。
三、利用空白栏记录课外补充材料学习过程总不免要阅读适量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帮助消化所学的内容、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本好的参考资料总会在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剖析:(1)教材的重点和难点;(2)知识点间的联系网络;(3)学习方法;(4)典型例题剖析;(5)知识的延伸和拓展等。
这些内容中总有一些往往是教材所无法包含或所未直接给出、教师授课所无法涉及的。
因而,在研读这些内容时,应及时把有价值的东西在教材相应的空白位置中予以记录,以便复习时总结与提高。
四、利用空白栏作好学习总结作好总结是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对知识的运用与记忆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和保障。
学习时要注意运用好空白栏作好总结工作。
在进行课后复习时,要学会用简明的语言对本章节所学的内容做简要总结,并把总结语言记录于空白处,便于记忆。
在单元或某些章节副系时,要对前后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异同、提炼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记录于单元或章节空白栏处,便于知识的提取与运用。
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对学习方法也要不断加以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注意事项和今后努力方向等,把这些内容记录与某显要的位置,便于今后学习参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空白效应”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空白效应”“空白效应”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因为某些问题或难点而产生空白、思维停滞的现象。
这种现象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严重影响其数学学习和发展。
造成“空白效应”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基础知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因为缺乏一些基础知识,导致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产生偏差,从而造成思维停滞和产生空白。
2.学习态度和兴趣问题: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或者学习态度消极,对解题中遇到的困难没有积极的应对态度,容易产生空白效应。
3.解题策略不清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缺乏清晰的解题策略,导致思维无法顺利进行,产生空白现象。
为了解决“空白效应”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使数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做好知识点的系统渗透,打牢学生的基础。
3.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解题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策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学生解题的自信心和能力。
4.差异化教学。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能力和水平,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
5.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挑战。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勇于尝试,勇于挑战自己,不怕出错,培养他们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空白效应”的发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发展。
运用留白策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运用留白策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留白是一种艺术手法,在绘画、摄影、设计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手法是通过留出一定的空白区域,来强调作品中的主题或突出作品中的重点,同时也能够打造出舒适的阅读或观赏体验。
在教育中,留白也被应用到了科学探究中,成为了一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在科学实验中,留白的策略是指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刻意留出一些未知因素或未揭示的规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验去发掘解决。
这种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应用。
首先,在实验设计中留出未知因素。
教师可以在设计实验时, deliberately留出一些未知因素,如“ A问题未知”的“ B问题未知”等待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
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勃勃生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对科学教育的兴趣。
其次,在数据分析中留出未揭示的规律。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刻意留出一部分未揭示的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和分析。
例如,在已知一组身高数据后,教师可以有意隐藏其中的一个极端值或应该无法解释的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去发现其中的奥秘。
最后,在课堂探究中留出空白。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和经验,去探究一些较为复杂或较为主观性的问题。
例如,作文中的文学性、社会问题中的普适性等。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的快乐,还要注重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留白的策略是一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
教师们应该在实践中更多地使用这种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技能。
浅谈空白效应在教学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空白效应在教学教育中的应用摘要:空白效应在课堂中应用,可以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作业、考试中应用,可以让学生以健康心态对待作业和考试,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批评学生中应用,可以达到既爱护学生自尊,又让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空白效应,“满堂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中国有个句子叫:“此时无声胜有声”。
它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语言变得苍白无力,人们早已从作者描绘的场景,人物的心理活动、行为举止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描写主人翁韩麦尔先生:“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向我们作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这段文字描写,读者从主人翁的行为举止已完全了解他的爱国主义情感。
所以作者没有着力描述主人翁的语言,却已把要歌颂的爱国主义精神渲染到极点,同时也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又如:一位老师在朗读课文《孔乙己》,当他读完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全班学生肃然,课堂顿时沉寂――他们沉浸在思考中。
这位教师维持着这种“课堂空白”,并不急于讲课,让学生继续自己去咀嚼、体味文章的内涵。
两、三分钟后,一个学生长吁了一声,课堂又活跃起来了。
这位老师马上抓住时机提问:孔乙己这个人似乎很可笑,但你读完之后,笑得出来吗?有什么感想?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即使笑,也是沉闷压抑的。
”,“孔乙己既可怜又可气。
”好!这位老师感到很满意,因为他并没有讲解,而学生却已正确理解了教材的意图。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可见空白效应运用得恰到好处会带来神奇的效果。
目前,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运用空白效应情况如何呢?情况并不乐观。
中国现代教育,选才的方法和依据从来未变,考试成绩一直是选才的唯一依据。
学校教育永远跟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转。
在教学中,教师为追求升学率,往往把“满堂灌”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象个机器人一样忙于听课,忙于记笔记,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来不及消化就吞进肚子里去了。
空白试验名词解释
空白试验名词解释空白试验是指在试验中,参与者对待试验对象的认知和期望没有被实验人员的指导效果所影响的情况下,自主进行观察和判断的试验方法。
空白试验强调“空白”的概念,即参与者在试验开始前不了解试验对象的相关信息,也不接受实验人员的指导,通过自主观察和判断,最终得出结论。
空白试验的核心思想是让参与者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自由地观察和思考,以减少外界因素对结果的干扰,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情况。
在传统试验中,实验人员常常会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给予参与者一些指导或提示,以期影响他们的观察和判断。
而空白试验则摒弃了这种干预,更加注重参与者自主性和主动性,以期得到更真实和客观的结果。
在空白试验中,参与者需要自主进行观察和判断,并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判断结果记录下来。
通常,空白试验会要求参与者将观察结果和判断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并给出理由和依据。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参与者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观察和判断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空白试验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和研究方向。
在心理学中,空白试验可以用于研究人类的认知和感知能力。
在社会学中,空白试验可以用于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和互动。
在教育学中,空白试验可以用于研究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在市场营销中,空白试验可以用于研究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和购买行为。
空白试验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
首先,空白试验能够减少实验人员的干预,避免主观意见的影响,更加客观和真实。
其次,空白试验能够激发参与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观察和判断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
然而,空白试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参与者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可能存在差异,导致结果的可靠性有所降低。
为了确保空白试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人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参与者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多个独立的实验来验证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此外,在进行试验之前,还可以进行试验设计和前期调查,以确保试验对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运用留白策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运用留白策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留白是一种设计手法,在视觉上使用空白来营造出简洁、明了的效果。
在教育中,我们也可以使用留白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留白,意味着给学生提供一个空间,以自己的思考来填充这个空白。
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加独立地探索和解决问题,增强其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动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留白的策略来设计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在教授学生实验前,我们可以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任务设计,能够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如何依据其知识和经验,从实验和数据中分析结论,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表述,来实施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留白的设计策略,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掌握科学实验技能。
而实验过程中,留出来的空白,则是让学生去思考,自己对实验结果和结论的理解和解释。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留白策略,来指导学生对科学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有待解决的科学难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对各方面的知识去理解、去分析、去判断。
这时,我们可以运用留白的策略,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关键词,如“气候变化”、“物种消失”等等,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探究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留白的设计策略,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综合各种信息,找到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另外,我们可以运用留白策略,来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问题探究。
在科学研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学生掌握自行探究的能力。
这时,留白就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设计要素。
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提供一个主题,如“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然后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研究。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去选择研究方向、收集资料、做出自己的结论。
而这其中,留白则是帮助学生自由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来挖掘隐藏在问题背后的优秀思维和创新点。
名词解释空白试验
名词解释空白试验名词解释:空白试验概述:空白试验是一种科学实验设计中常用的控制组设计方法。
它旨在评估实验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偶然误差,并提供一个基准来比较其他处理组的结果。
空白试验通过在实验条件下不添加任何处理物质或干预因素,仅考察系统本身的自然变化,从而确定实验结果中与处理无关的误差来源。
定义:空白试验是一种在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中使用的控制组方法。
它是通过在实验条件下不引入任何处理物质或干预因素,仅观察系统自身变化来评估实验结果中可能存在的偶然误差。
目的:空白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实验结果中与处理无关的误差来源,并提供一个基准来比较其他处理组的结果。
通过对系统自身变化进行观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实际处理效果,并排除由于偶然误差引起的干扰。
原理:空白试验基于以下原理进行设计和执行:1. 控制组:空白试验通常包含一个控制组,该组不接受任何处理物质或干预因素。
2. 随机分配: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参与者或样本通常会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或空白试验组。
3. 盲法:为了减少主观偏见和干扰,实验过程中可以采用盲法,即参与者或研究人员不知道他们所处的处理组或空白试验组。
4. 数据收集: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数据收集,可以对比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并确定是否存在与处理无关的误差。
应用:空白试验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学领域和实验设计中,例如生物学、化学、医学等。
它可以用于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环境因素对生物体影响、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
总结:空白试验是一种科学实验设计中常用的控制组方法,旨在评估实验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偶然误差。
通过在实验条件下不引入任何处理物质或干预因素,仅考察系统自身变化,可以确定与处理无关的误差来源,并提供一个基准来比较其他处理组的结果。
空白试验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空白试验
什么叫空白试验,为什么要做空白试验?
答:空白试验就是在不加样品的情况下,按样品分析的条件和操作步骤进行分析的试验叫空白试验。
在分析工作中,存在着系统误差,其中包括试剂及用水含有杂质所造成的误差,为消除这部分影响,提高分析准确度,所以要做空白试验。
实验中有时候加入试剂的量不一样实验结果会不同,空白实验能消除试剂带来的影响。
如果试剂对实验结果产生了误差,而空白实验由于没加试剂,用试样的测定值减去空白试验值,得到一个修正值,根据修正值再去计算实验的结果。
所以,空白实验也叫比对实验。
>>>
问:空白试验在什么时候进行?是样品测定前,还是样品测定后,或者与样品测定同时进行,有点不确定,谢谢各位,我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我测定铅尘,首先我要知道滤筒的含铅量。
在实验室准备好6个滤筒,其中两个是空白样,将6个滤筒全部带去现场,但是空白不采样。
采样回来以后6个全部分析,然后其他四个样减去空白,得出的就是实际值。
空白样说白了就是不采样,但是其他步骤都一样。
>>>
试验中的“空白试验”,系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含量测定中的“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系指按供试品所耗滴定液的量(ml)与空白试验中所耗滴定液量(ml)之差进行计算。
运用留白策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运用留白策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留白,即是在作品或设计中,有意识地在空白处留出一些空间。
这种设计理念已经渗透进许多艺术领域,包括绘画、书法、平面设计、建筑等。
但在教育领域中,留白策略也有广泛的应用。
留白策略在教育中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留下自己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首先,留白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灌输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挥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教学中留出空白,让学生在这空间内自行思考、探究和猜测。
这种留白方式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
其次,留白策略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发现能力的重要手段。
留白策略可以在科学探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留白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探究问题,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究,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最后,留白策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科学思维。
在实践探究中,留白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科学思维,然后将其运用到不同的探究领域中。
这样,学生可以形成系统和科学的思考习惯,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学术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总之,留白策略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
通过留白,教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考质量,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科学思维。
留白策略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灵活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谈初中数学课堂“空白”教学策略
谈初中数学课堂“空白”教学策略发表时间:2012-04-24T09:03:00.670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汪永建[导读] 利用空白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二中汪永建〔摘要〕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针对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讲的太多的不良现状,作者首先分析了这种现状的弊端。
如何改变这种做法?结合教学实践,作者提出了“空白”教学的策略,并在实践中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策略运用的探索。
文末,对策略实施的效果进行了积极的总结。
〔关键词〕空白教学策略运用1 问题的提出当前,区教研室正在大力推行教学新范式的实验,矛头直指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的现状。
因为教师讲的时间过多,显然存在以下不足:1.1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够。
上课时,教师往往表现得主观意识很强,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
这无形中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成为被动而又无奈的接受者。
教师缺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即便有的教师有意识也只给了少之又少的时间,学生还没来得及深思就被教师拉回原地。
在教学中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1.2 忽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基本理念。
它要求使不同的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得到不同的发展。
但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的是所有的学生经历着同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习题训练,不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再次拉回到同一起跑线。
以下是本人对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共77名学生做的问卷调查及测试,比较直观地反映了当前数学课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由上述三个调查表格可见,寻求一套积极有效的,既可以提高学生技巧,又能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教学方式就势在必行了。
2 “空白”教学的运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白试验法-学习的策略
英文名称:BLANK
简介:
概念是事物本质的反映,是对某一类事物的概括。
概念形成也称作概念学习,是指个人掌握概念的过程。
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现代心理学中已经有数十年的研究历史。
关于概念形成曾经有好几种观点,但占主导地位的是Bruner,Goodnow和Austin提出的假设考验说。
这种观点认为,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储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这些可能的假设组成一个假设库。
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被试首先从假设库中取出一个或几个假设并据此作出反应,对假设进行考验。
如果被试作出的这个反应被告诉是正确的,就继续使用这个假设,否则就更换假设,持续这个过程直到形成某个概念。
Levine对概念形成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进一步发展了假设考验说。
1966年,Levine为了直接度量被试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的假设和假设考验的行为,提出了空白试验法(Blank Trial Procedure)。
这个方法的基本思想是让被试在主试不给予反馈的条件下,对一系列的刺激作出反应,那么就可能确定这种反应的基础即假设。
这种方法可以客观地揭示被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假设。
应用空白试验法的一个典型实例是:给被试成对地呈现两个刺激,例如字母X和T。
这两个字母还在大小、颜色(黑白)、横杠的位置(左右)等维度上有区别。
这样就有四个维(量)度,每个维度有两个值。
在一对刺激中,两者在四个维度上有区别,但每次实验只安排一个属性为有关属性。
也就是说,在一对刺激中,一个刺激为肯定实例,另一个则为否定实例,只有一个属性将两者区分开来,并把这一点告诉被试。
在这样的刺激安排中,共有8个可能正确的假设,肯定实例可以是大的,小的,黑的,白的,左边的,右边的,X或T。
可以设想,在任何一次试验中,这8个假设中的一个将引导被试作出选择。
Levine的实验的特点在于:他将四对刺激即4次试验作为一组,对被试进行多组试验。
在这些试验中,主试对被试的反应不给予反馈,由此称为空白试验。
Levine的设想是,如果被试得不到反馈,他就没有根据来改变他对这些试验采用的假设。
Levine设计出包含空白试验的16次试验的程序,在这16次试验中,仅在第1,6,11,16次试验给被试以反馈(+表示反馈试验中的肯定实例),在两次反馈试验之间嵌进4次空白试验,不给被试反馈。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被试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来掌握概念,同时又可以直接度量被试假设考验的行为。
如果被试能对反馈提供的全部信息进行最优加工,那么他在得到第一次反馈之后,就能从8个可能的假设中排除4个,剩下4个有待考验;第二次反馈又将从剩下的4个假设中排除2个;第三次反馈给被试留下一个正确的假设,而第四次反馈则对这个假设进行验证。
两次反馈之间的空白试验可以对一个假设进行考验。
应用这样的16次试验程序,不管被试是否能进行最优的信息加工,都可揭示被试假设考验行为或概念形成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类似的程序对概念形成的过程进行研究。
方法与程序:
实验时屏幕的两侧会同时出现一个数字和一条横线。
数字内容可能是5或2,形状可大可小,颜色可能是红色或绿色,横线可在数字上方或在数字下方。
这八种条件中,有一种是计算机预先设定的标准,要求被试把它找出来。
例如,被试可以猜测标准为红色,则每次当红色数字出现在屏幕左边或右边时,被试应按Q键(对应左边)或P键(对应右边)。
一组实验进行16次,其中第1、6、11、16次被试可以根据屏幕给出的反馈确定或修改标准,这样直到某一组16次全部做对为止或超过8组。
-
25
-
结果与讨论:
结果数据为被试达到标准所尝试的组数。
详细反应中包含正确的概念,以及被试在每组中的具体反应,分五列呈现,第一列为序号(即组内的顺序),第二列为左侧刺激的具体内容,第三列为被试的选择,第四列为被试选择的正误,第五列为本次选择的时间,单位为毫秒。
根据实验结果说明被试概念形成的过程。
思考题:
根据你的实验结果说明你的概念形成过程符合哪个概念形成理论?
参考文献:
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40-2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