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简史

合集下载

简要梳理佛教发展历程

简要梳理佛教发展历程

简要梳理佛教发展历程
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诞生的一种宗教思想和哲学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公元前6世纪,佛陀释迦牟尼在印度那烂陀寺树下悟道,成为佛教的创始人。

他以四谛和八正道为基础,教导人们摆脱苦难,追求解脱与智慧。

公元前3世纪,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得到了汉武帝的恩宠。

佛教在这个时期形成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两大流派。

大乘佛教强调智慧与普度众生,倡导度化众生的觉悟与智慧,以草菅人命、大慈大悲为核心;小乘佛教注重个体自利与出世修行,强调解脱个人的痛苦。

公元5世纪,佛教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异端繁荣和大乘佛教的发展。

同时,道家、儒家和佛教三教融合,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风格。

隋唐时期,佛教经历了一个鼎盛时期,得到了唐太宗的大力支持。

这个时期,佛经被翻译成中文,佛教艺术和文化也达到了巅峰。

但随后,由于佛教的财富积累和僧侣世俗化的现象,引发了民间的不满和反抗。

宋元明时期,佛教受到了儒家和道家的批判和打压。

然而,由于民间信仰的强大,佛教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影响力。

明朝末年,少数民族统治者的保护和支持,使得藏传佛教在西藏发展壮大。

20世纪,佛教遭受共产主义运动的打压,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佛教依然得以传承并继续发展。

总的来说,佛教经历了印度起源、传入中国、鼎盛时期和现代发展的不同阶段。

它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特色,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古代佛教

中国的古代佛教

中国的古代佛教佛教是在公元1世纪初传入中国的,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和社会。

在古代中国,佛教对社会、艺术和哲学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佛教的发展历程、佛教艺术的特点以及佛教的哲学思想。

一、佛教的传入和发展佛教最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最初在中国的一些都市中得到了一些信徒。

然而,真正的佛教传播和发展主要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的。

随着佛教的传入,它的教义逐渐被汉族文化吸纳和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佛教文化。

在中国,佛教逐渐发展为三大宗派,即南北朝时期的天台宗、法相宗和禅宗。

其中,禅宗的创始人达摩祖师被认为是佛教在中国的奠基人之一。

禅宗非常注重禅修和悟道,对于个人实践和体验的重视使得禅宗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宗教领域。

随着佛教的发展,寺庙开始在中国各地兴建起来。

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佛教寺庙被视为文化和智慧的象征,也成为了人们寻求心灵宁静和智慧的场所。

一些著名的佛教寺庙,如少林寺和敦煌莫高窟,至今仍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信徒。

二、佛教艺术的特点佛教的传入也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和不同的风格。

在古代中国,佛教艺术的特点常常体现在对细节的精致描绘和超凡脱俗的氛围创造上。

佛教雕塑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雕塑经过历代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佛像通常寓意深远,凝聚着虔诚和智慧的象征。

雕塑师们通过细致入微的雕刻技巧,使得佛像栩栩如生,给观者带来强烈的精神共鸣。

除了雕塑,佛教壁画也是佛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敦煌莫高窟等地,壁画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壮丽的场景展示了佛教的各种故事和传承。

通过壁画,人们可以感受到佛教的宏伟与神圣,同时也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三、佛教的哲学思想佛教的传入不仅仅是宗教的传播,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传统。

佛教的核心理念是“苦、集、灭、道”,强调避免痛苦和寻求解脱。

佛教认为,人类之苦源自欲望和贪婪,而通过修行和悟道可以走出苦海。

6中国古代宗教——佛教

6中国古代宗教——佛教

中国古代宗教——佛教与道教是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不同,佛教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

但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于是佛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中国化了。

一、原始佛教的创立(一)佛教的创立佛教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释伽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死于前485年。

他面对世间的种种苦难和生老病死,进行了苦苦思索,读了不少书,但始终找不到解脱的办法,于是在他十九岁时(一说二十九岁),舍弃了王位,离开了妻子和儿子,剃发出家,经过多年苦修,后来在一棵菩提树下经过49天冥坐沉思,他终于在一天夜里睹明星而悟道。

(二)佛的含义佛意为“觉者”或“觉悟了真理的智者或圣人”。

“佛”在中国古代有“佛陀”、“浮屠”、“浮图”等多种译名。

(三)佛的三层境界1.自觉:即领悟了佛教教义的圣人。

2.觉他:自己领悟了教义,并帮助他人觉悟的圣人。

3.觉行圆满:掌握了真理并能超越生死的圣人。

二、原始佛教的教义——“缘起论”和“四圣谛”(一)缘起论“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的,因和缘就是关系和条件,离开因和缘,就不可能有任何事物和现象的存在。

用释迦牟尼自己的话说是“因此有彼,无此无彼,此生彼生,此灭彼灭”。

“无造物主”是否定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

佛教认为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世界上没有独立存在的永恒的造物主。

佛教讲缘起有11义,其中最重要的论点是无造物主、无我、无常和因果相续。

“无我”,是否定世界上有物质性的实在自体的存在。

就人而言,人的身体组织“四大”即地、水、火、风等要素所构成,地为骨肉、水为血液、火为体温、风为呼吸;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由“五蕴”即色(形质)、受(感觉)、想(观念)、行(行动)、识(意识)诸要素所构成。

“四大”、“五蕴”的暂时聚合便有了人。

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佛教是在公元1世纪左右传入中国的。

其间,佛教的历史演变极为复杂和多样化,从印度扩散至东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等地区。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始于汉代,经历了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

在汉朝的大量征伐中,汉朝国王统治下的大多数地区属于匈奴,而其他地区则被分散管理。

在此期间,佛教传入中国,与道教、儒教和民间信仰共存。

佛教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思想、哲学和文化在中国深入人心,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明。

佛教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为中国人带来了精神上的安宁和庇护,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和社会。

佛教在历史上的传承和发展,体现在佛教历史的三个阶段,也反映了佛教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前期,即汉朝晚期至西汉末期。

在这个时期,佛教通过印度和天竺的游方僧侣传入中国。

这些僧侣带着佛经、佛像和佛教思想到达中国,开始在中国布道,劝化民众信佛。

在这一阶段,佛教与中原文化相衔接。

中国文化已经趋于成熟,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

佛教思想在中国得以生根发芽,同时与中国的文明结合,从而产生了独特的佛教文化;这场融合,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是深远的。

在此期间,佛教渗透入政治和日常生活,佛教教义在汉朝重要议题上引起了大量争议,最终得以获得社会和政治立足之地。

第二阶段是佛教在中国的中期,即魏晋南北朝至唐朝的时期。

在此期间,佛教渐渐地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起来。

这使得中国佛教文化又进了一步。

这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个高峰。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经济衰退,社会纷乱,佛教成了士人、文人的精神寄托,所以该时期的佛经多由僧侣、名士、性无异者编撰,内容丰富繁多。

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和社会机构。

佛教在文化、建筑、美术、文学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贡献。

第三阶段是唐朝,全盛时期为世界佛教的巅峰。

唐朝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高峰,是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化最为融合的时期之一。

唐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佛教在唐朝社会中的地位是重要的。

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

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

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

最早传入中国的佛教教派是大乘佛教,也被称为南传佛教。

当时,佛教徒通过丝绸之路从印度传入中国,最早在中国的中原地区得到传播。

此后,佛教逐渐在中国各地扎根,形成了各个教派和宗派。

公元4世纪,东晋末年,佛教在中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当时的南昌王朝皇帝为了增加国家的道德和政治稳定,开始大力推崇佛教。

佛教寺院得到皇帝的支持,大量佛教经典被翻译成中文,佛教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的信仰基础逐渐加强。

唐朝时期,佛教得到了更多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唐朝皇帝亲自供奉佛像,并修建众多的佛教寺庙。

佛教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宗教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变革。

五代十国时期和北宋时期,佛教的兴盛逐渐受到了其他宗教的竞争。

尤其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复兴,对佛教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到了明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明朝皇帝崇奉佛教,并且大力支持佛教的建设和传播。

当时,佛教寺庙数量和僧侣人数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清朝时期,佛教仍然在中国保持着较高的影响力,但在晚清时期和民国时期,佛教开始受到现代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信仰者逐渐减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佛教在中国经历了一段相对困难的时期。

毛泽东时代的政治运动对佛教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寺庙被关闭,僧侣被迫离开。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佛教又得到了一定的复兴,寺庙重新开放,僧侣数量逐渐增加。

至今,中国佛教仍然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有大量信徒和寺庙。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既是宗教信仰的传播史,也是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

中国佛教历史渊源

中国佛教历史渊源

中国佛教历史渊源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中国佛教的历史渊源及其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一、佛教的传入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汉朝时期。

当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大量的佛经和佛像。

这些佛经和佛像成为了中国佛教的最初源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二、佛教的发展在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时期,佛教逐渐成为了一种信仰和文化,吸引了大量信徒。

同时,佛教也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佛教寺庙和石窟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三、佛教的繁荣唐朝时期是中国佛教的繁荣时期。

这个时期,佛教得到了皇家的支持,大量的佛教寺庙和艺术品被建造和制作。

同时,佛教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期,中国佛教的特点逐渐形成,如禅宗、净土宗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四、佛教的衰落与复兴在元朝之后,中国佛教逐渐衰落。

由于战争和政治动荡等原因,许多佛教寺庙被破坏或关闭。

然而,在近代以来,中国佛教逐渐得到了复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开放,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提升。

五、中国佛教的特点中国佛教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中国佛教注重实践和修行。

在中国佛教中,修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包括念佛、禅修等。

中国佛教注重融合和创新。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

中国佛教也注重社会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许多佛教寺庙和组织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结论中国佛教历史渊源悠久,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迁。

在中国文化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佛教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在未来,中国佛教将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佛教简史

中国佛教简史

中国佛教简史中国佛教简史汉代佛教(前2 ~ 220)汉代,西域佛教国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汉朝,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公元前二年,景卢从伊存受浮屠经,从此佛教得到合法地位。

后汉蔡愔等于大月氏国得佛像经卷,并与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在白马寺译出《四十二章经》,相传这就是中国译的第一部佛经。

三国佛教(220 ~ 265)魏继后汉,也可说是后汉佛教的延长。

这时有许多外国的译师来到洛阳,从事经典的翻译。

明帝曾大起浮屠,曹植也笃爱佛经。

中士沙门朱士行西行求法,于太康三年遣弟子弗如檀等送经回洛阳,由竺叔兰译出,名《放光般若经》。

西晋佛教(265 ~ 316)在这时期,佛教学者或翻译经典,或弘传教义,或从事其它佛教活动,因此佛教比前代有了相当的发展。

当时众人所译出的经、律和集传等共275部,加上新旧各种失译人的经典58部,合计333部。

东晋佛教(317 ~ 420)佛教在东晋时代形成南北区域。

北方的统治者为了利用佛教以巩固其统治而加以提倡。

道安和鸠摩罗什为佛教代表人物。

南方随着名僧不断地南移,形成了卢山和建康两地的佛教盛况,代表人物为慧远和佛陀跋陀罗。

东晋的佛典翻译,超越前代的业绩:一是《阿含》、《阿毗昙》的创译;二是大乘重要经论的译出;三是密教经典的译出;四是律典的译出。

这时期佛教徒的信仰和行持方面,出现了一种祈求往生弥勒净土(即兜率)的思想,它的创始者是道安。

净土信仰肇始于弥勒净土信仰。

而兜率上生信仰又是弥勒净土信仰的主流。

其后,又出现了一种只求往生弥陀净土的思想,创始者是竺法旷。

从东晋一直到隋唐五代,弥勒净土信仰一直是主流。

到了唐代,因迦才、飞锡、怀感、善导、法照、少康等弘扬弥陀净土,使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相抗衡。

自宋后,因倡禅净合流,遂使弥陀净土取代了弥勒净土的主导地位。

元明清以降,修习弥勒净土者,便如凤毛麟角。

到清末民初,在赤山法忍、雪窦太虚的影响下,有一点复兴气象。

太虚大师于武昌佛学院定朝暮课诵以改念弥勒佛名,发愿生兜率为导归。

中国佛教的历史

中国佛教的历史

中国佛教的历史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

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

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

佛陀去世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

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发生分裂,进入部派佛教时期,主要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南传佛教主要是上座部诸派,盛行于斯里兰卡,并传遍东南亚地区,后传入中国云南。

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年代尚无定论,异说颇多,大体在公元前后两汉之际。

主要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

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

南北朝时佛教已遍布全国,出家、在家佛教徒数量增加很快,如北方的长安僧尼过万,南方的建业(今南京)有佛寺数百座。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之时。

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对佛教等其它诸多宗教都采取宽容、保护政策。

中国佛学逐步发展成熟。

封建社会后期,汉地佛教衰落,戒律废驰,丛林破败,僧人无知,迷信盛行。

近代以来,在杨文会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佛教在各个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僧人如著名佛教社会活动家太虚大师积极支持抗战,为争取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在全世界广为宣传,佛教界还在战地组织了僧侣救护队,为争取祖国自由独立做出了应有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传佛教界首先与全国人民一道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及其它各种剥削制度,佛教事业日益发展。

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筹备处,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圆瑛法师当选会长,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使中国佛教获得新的发展。

藏传佛教主要流行于****。

云南。

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等省、自治区,藏族、蒙古族、裕固族、门巴族、珞巴族、土族群众普遍信仰,人口700多万。

中国南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思茅地区、临沧地区、保山地区,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数群众信仰南传佛教,截止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约有信徒100多万。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_中华传统文化(慕课版)_[共5页]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_中华传统文化(慕课版)_[共5页]

64传统文化(慕课版)

一、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立者是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姓乔达摩,原名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

相传太子见世间苦难深重,有感于人之生老病死、祸福无常,遂产生修道之念。

但经过多年苦修,形体枯槁,却未见道。

后在伽耶山菩提树下,静思49天后,终觉悟成佛。

世人尊称为“佛陀”,圣号“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意即天下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涅槃寂静”,即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一切事物中都没有永恒的自我,众生世界有许多的痛苦。

因而佛教即是要通过修成正道,以摆脱生死轮回,消除苦因苦果,达到最终的解脱。

后来,佛教在传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大乘和小乘两大派系,其中大乘派系旨在帮助众生到达涅槃境界的彼岸,而小乘派系则只是寻求自我的解脱。

佛教传入中国的年代尚无定论,但一般认为是在东汉时期。

相传汉明帝夜梦金人,遂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广求佛法,并迎请僧人摄摩腾、竺法兰等至洛阳。

随后在洛阳建立了第一座寺庙——白马寺,并于此寺翻译出使者求回的42章佛经,即《四十二章经》。

▲白马寺
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

由于受到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佛教最终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佛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宗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在中国形成独特的风格,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1世纪时传入中国。

当时,中国正处于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传统宗教的信仰产生了怀疑和迷茫。

佛教的传入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宗教思想和信仰方式,迎合了人们对精神寄托的需求。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1. 初期传播: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通过丝绸之路,随着商人和僧侣的来往,逐渐在中国北方地区传播开来。

最早的佛教寺庙建立在西北地区,如敦煌莫高窟等。

2. 官方推广:东汉末年,佛教开始得到皇室的支持和推广。

曹操、曹丕等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都对佛教持有宽容和赞赏的态度,使得佛教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3. 翻译经典:佛教经典的翻译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早期的翻译家如鸠摩罗什、玄奘等,将佛教经典翻译成汉语,使得普通民众也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的教义。

4. 地方传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局限于中原地区,还逐渐传播到南方和西南地区。

南方地区的佛教以禅宗为主,强调内心的冥想和修行;西南地区的佛教则融合了当地的土著宗教信仰,形成了独特的地方佛教文化。

三、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 文化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对中国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艺术如佛像、壁画等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的思想也渗透到了中国文学作品中。

2. 社会影响:佛教强调慈悲、善良和智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的僧侣们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为社会提供了帮助和救助。

佛教的教义也对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影响。

3. 宗教融合: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与中国的传统宗教如道教、儒教等发生了交流和融合。

佛教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对中国传统宗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佛教发展史述论

中国佛教发展史述论

中国佛教发展史述论佛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佛教虽然起源于印度,但是在中国却经历了不同的变革、发展与演变,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中国佛教。

一、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东汉王朝政治腐败,民众生活困苦,社会民生问题严重,人民急需源自外部的安慰和精神支持。

正好这时期,印度佛教僧侣南传摩诃僧伽(罗什缚梵)来到中国传播佛教。

他将佛教带到了洛阳,同时开始翻译佛经。

罗什和他的弟子们对佛经进行翻译,将佛教知识传入了中国。

此后,佛教逐渐在中国发展壮大,并形成了不同于印度原本的佛教文化。

二、几个重要的佛教历史时期中国佛教发展中存在着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时期为唐朝和南北朝时期、宋朝和元朝时期等。

(一)唐朝和南北朝时期唐朝和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佛教文化呈现出“唐代兴盛”的特点。

在这期间,佛教得到普遍认同和推崇,并逐渐融入当地民间文化。

唐代时,人民将佛教和道教、儒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信仰模式。

佛教的传播和推广,对于唐朝文化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宋朝和元朝时期唐朝后期,佛教文化逐渐式微,但是到了南北朝之后,佛教文化重新复兴。

进入宋代,佛教得到了更加重视。

在这个时期,佛教文化逐渐从华北转移至南方,出现了南宗和北宗的区别。

而进入元朝,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佛教文化逐渐走向多元化。

三、中国佛教文化的特色中国佛教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在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人的重新演绎和善加利用,产生了很多新的特色。

(一)译著数量众多、翻译质量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佛经以及其他一些佛教经典的翻译质量在世界上是非常出色的。

其翻译数量众多,翻译的质量也非常高,具有世界级水准。

中国官方早在唐代时就设立了翻译部门,负责翻译佛经及其他文化文献,积累了广泛而深厚的翻译经验。

(二)佛教艺术成就中国佛教艺术成就是其文化最值得一提的一部分,这其中涉及佛像雕塑、佛教壁画、佛经书法等多个领域。

佛教发展史及基本知识(简单说一说中华佛教的历史)

佛教发展史及基本知识(简单说一说中华佛教的历史)

佛教发展史及基本知识(简单说一说中华佛教的历史)佛教发展史及基本知识传说西周穆王时,有一天西方光芒万丈,大地震动,吓坏了周穆王,慌忙叫大臣,问是何事?卜官占卦,说:西方有圣人诞生穆王问:与我国何关?答:五百年后,将会传入我国据说是佛陀诞生公元64年,汉朝明帝刘庄做了个梦,梦见有只金人在屋樑上飞来飞去第二天上朝,跟大臣们提及此事,太史令便占了一卦,说:西方,当时是指印度,有佛,要到我们中国来汉明帝问:此事对我国是善是恶太史令说,从卦象看,是善于是,汉明帝便派人到印度请了两个僧人,在白马寺供养起来,佛教僧人第一次到达中国地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佛教发展史及基本知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传说西周穆王时,有一天西方光芒万丈,大地震动,吓坏了周穆王,慌忙叫大臣,问是何事?卜官占卦,说:西方有圣人诞生。

穆王问:与我国何关?答:五百年后,将会传入我国。

据说是佛陀诞生。

公元64年,汉朝明帝刘庄做了个梦,梦见有只金人在屋樑上飞来飞去。

第二天上朝,跟大臣们提及此事,太史令便占了一卦,说:西方,当时是指印度,有佛,要到我们中国来。

汉明帝问:此事对我国是善是恶。

太史令说,从卦象看,是善。

于是,汉明帝便派人到印度请了两个僧人,在白马寺供养起来,佛教僧人第一次到达中国地区。

应该说,佛教第一次到达中国是被请进来的,后来有些王公贵族学着样子,开始供养僧人,自家建寺庙或平房,请几个印度僧人来念念经,拜拜佛,学习佛法。

据说可以保佑平安富贵,消灾减难。

僧人在印度是乞讨生活的,中国当时肯定没有人懂佛,但王公贵族请来的客人,怎能去讨饭过日子,所以中国僧人刚开始是不用乞讨的。

虽然不懂佛,但是他们尊敬、敬重僧人、佛教。

专门造了两个字:佛,不能念拂Fu,只能念Fo,僧,专指佛教出家人。

佛教也不是一下子就全中国流行开来的。

据说中国佛教第一次大兴是由龟兹国的得道高僧佛图澄推动的。

佛图澄于公元310年西晋时來到中国传法,西晋很快灭亡,中国陷入了四分五裂,战乱连连。

佛教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佛教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佛教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佛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和宗教信仰,自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以来就逐渐地融入中国文化当中。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非常漫长,历程中吸收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从佛教的历史发展、佛教的入华以及佛教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三个方面探讨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一、佛教的历史发展佛教始于公元前6世纪,最开始是印度的一种宗教信仰。

在公元前1世纪,佛教获得了印度帝国的支持,并迅速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公元1世纪,佛教先后传入中国,由此开始了其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传入时期、发展时期和盛行时期。

传入时期是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期,最早的佛教所啻阵江南,这是一个国难时期,社会十分动荡,佛教的温新思想与它传入中国的时代背景相得益彰。

发展时期是从东汉以后到唐代的佛教发展的时期,佛教在这一时期不断地发展壮大,不仅在中国的人口和地区上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同时佛教也在经典理论和学术领域上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

盛行时期为唐代,这一时期佛教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高峰,佛教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同时也让世人在美学、哲学等领域提供了很多新的创意。

二、佛教的入华佛教的入华有几个版本,目前有较为广泛接受的版本是:“西域渡徙论”的说法,即佛教是由印度人菩提达摩(或〖菩提达磨〗迦旃蒂)于公元520那年带到中国的。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受到的阻力较大,因为佛教与传统的中华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不断与道教、儒教等传统文化发生冲突。

尽管存在很大的阻力,佛教最后还是在中国根深蒂固。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等。

在中国唐代以后,尤其是宋代和元代时期,佛教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传播,特别是走向民间。

佛教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弘扬,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被大家所熟知的“南山群经”。

这些经典的传承和弘扬让佛教逐渐地融入民间,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佛教

佛教

4.禅宗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 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 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 要的象征之一 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4.1 禅宗的来源
源自佛祖亲传,某日世尊拈花不语,众人不 解。唯有摩诃迦叶会意一笑,佛便传佛心 法给迦叶代代相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传到第28代祖师菩提达摩时。达摩祖师来 中国,宣扬禅宗,所以中国就有禅宗了, 达摩祖师便是中国禅宗的初祖。
蔡愔等于西域遇竺法兰,摄摩腾两人, 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 帝特为建立精舍给他们居住,称做白马 寺。于是摩腾与竺法兰在寺里译出《四 十二章经》。这几乎是汉地佛教初传的 普遍说法,也为我国历史教科书所采用。
3.2 三国、魏、西晋各朝代时
佛教在中国的三国、魏、西晋各朝代时,主要传播 活动仍是佛典翻译,魏都洛阳和吴国的都城建业 是传播活动的中心。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 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阶层人普遍信仰佛教,到 处建有佛塔、寺院。举世闻名的佛教石窟艺术, 如敦煌、云冈、龙门等古代的雕塑、壁画,都是 这一时期开始建造的工程。这时有成就的佛经翻 译家鸠摩罗什(344—413年)所译的佛典有384卷, 内容正确,技巧精湛,对佛教发展贡献极大。还 有西行取经最有成就的法显(337—422年),他游 历了印度、斯里兰卡等南亚30余国,所取回的佛 典和撰写见闻,为佛教发展和研究古代中、南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 的道路。走到一处浅滩时, 看见 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 踯躅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 的 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 浅滩。 “来吧!小姑娘, 我背 你过去。”师兄说罢,把少 女背了起来。 过 了浅滩,他把小姑娘 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 。 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 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 声。 晚上,住到寺院里后, 他忍不住了,对师兄说:“ 我 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 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 背那个女人过河呢?” “呀!你说的是那个女 人 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 你到现在还挂在心上?” 2.见课本

佛教历程

佛教历程

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内地。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佛教渗透到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民俗风情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佛教为适应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不断吸收儒、道思想以丰富和充实自身,而发展成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汉代三国佛教的初传大约公元前2世纪后期,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新疆一带。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国使者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庐口授《浮屠经》,由此拉开了佛教在中国内地流传的序幕。

东汉、三国时期,佛教经历了从立足宫廷到走向下层民众的传播过程。

当时人们把佛教视为社会上流行的各种神仙方术的一种。

楚王刘英晚年“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祠”(1)。

他的这种作法得到汉明帝的赞许和肯定。

汉桓帝时,在宫中对“黄老”和“浮屠”并行祭祀。

(2)据《三国志·吴志·刘繇传》记载,信仰佛教的笮融建造佛寺,塑造佛像,举办浴佛法会,招徕众多民户,促进了佛教在下层民众中的传播。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印度和西域来华译经的僧人不断增加,佛教在移居内地的西域商人中流传,并且吸引了中国一些上层社会人士和汉族知识分子。

当时重要的佛典翻译家有安世高、支娄迦谶、康僧会等人。

安世高比较系统地译介了说一切有部的典籍,重点是“禅教”之学。

他所传译的“安般守意”禅法,与当时神仙方术家的呼吸吐纳等养生之术有相似处,很容易为人们接受。

支娄迦谶传译大乘佛教的经典,重点是“般若”之学,以后在两晋士人和佛教界产生了强烈影响。

当时译经以外来僧人为主,有一些汉族信仰者辅助。

主译者和助译者往往用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点的词汇翻译佛教经中的某些概念,其中尤多用道家的名词。

例如,有的经把“涅槃”译为“无为”,把“禅定”译为“守一”,把“地狱”译为“太山”,等等。

(3)同时,译经者也用儒家的思想去理解佛经。

三国吴康僧会译的《六度集经》中有明显添加的内容,如“君仁臣忠,父义子孝,夫信妇贞”等,纯为儒家的伦理观念。

浅谈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浅谈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浅谈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佛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对其产生地以及传播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佛教自传入中国,逐渐步入中国各个社会领域,对其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本文主要阐述了佛教的起源,以及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1. 佛教的起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天竺),相传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由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古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悉达多·乔答摩传说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485年,活了大约八十岁,大致与我国的孔子同时。

传说他是一个王子,于二十九岁修行,七年成“佛”。

成佛后,游说四方四十年,八十岁“涅般”。

悉达多死后,信奉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并在悉达多的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东方的一大宗教。

因他属于释迦部落,也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隐修者”,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

在印度产生佛教产生的同一个时期,出现了耆那教,相传教主是瓦尔达玛那,后称大雄(公元前528——468年),同释迦牟尼一样,也出身于刹帝利(当时的贵族阶层)。

三十岁出家修行,十二年后得道成“耆那”或“尼犍多”,“耆那”是“战胜情欲者”的意思,“尼犍多”是“超脱红尘”的意思。

佛教和耆那教的很多思想是相同的,有不同的地方也通过相互柔和,在后来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并入佛教,成为佛教领域的思想基础。

佛教在接受原来的婆罗门教的部分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符合当时时代的思想,能为更多的人(包括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接受,“佛”主张废除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提倡众生平等,反对杀戮。

修行以五戒为主,即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饮酒,不主祭祀,不拜偶像,传教用语通俗,不排斥低级的瓦尔那人入教。

佛教提出了“四谛”,也就是佛教认为的四个真理。

“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劝告统治阶级善待被统治阶级,也劝告被统治阶级消除欲望,放弃斗争,忍受痛苦,寻求真道。

佛教的传入及变化发展

佛教的传入及变化发展

佛教的传入及发展变化佛教早在汉代(一说东汉明帝时期,另一说西汉安帝时期)由印度传入我国内地,其路线一条是陆路,由中亚传入我国新疆,再由西向东深入内地传播。

另一条通过南海路,渐传入我国内地。

三国两晋时期,佛教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其信仰渐渐在民间流传。

当时在洛阳和长安两京就建寺180所,说明佛教在政治中心城市立足,并具有一定的势力。

到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后秦都长安为京城,统治者笃信佛教,长安成为我国北方佛教中心。

迎清佛教大师道安、鸠摩罗什到长安译经,其它地区也一样,东晋首都建康,佛教也很兴盛。

西行求法也很多,使佛教趋向繁荣。

南北朝虽然是分裂局面,但佛教却进一步流传发展。

统治者重视提倡佛教,以研究某部佛典为中心的各种学派出现,各立门户,独尊一经一论,彼此争鸣,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但是佛教的发展,寺院经济的暴发影响封建国家的经济,另外与儒道二教的矛盾尖锐,出现北魏道武帝的灭佛与北周时期周武帝灭佛运动。

其后佛教又得到恢复。

隋朝统一之后,隋文帝大力恢复和扶持佛教,鼓励度僧。

隋炀帝也是笃好佛教,自称是菩萨戒弟子。

唐代十分重视对于佛教的整顿和利用。

唐太宗重视佛教的译经事业,支持玄奘西去取经和译经。

还下诏在全国“交兵之处”建立佛寺,悼念阵亡的战士,以安抚人心。

武则天利用佛教将篡夺政权神化为符合弥勒授记,支持创立华严宗。

唐玄宗支持密教形成密宗。

在唐代由于国家经济的繁荣,国际文化交流活跃,佛教中由学派进而演化若干宗派,也就是说隋唐时期是宗派佛教的创造和繁荣时期。

由于佛教的发展,寺院经济冲击国家利益,唐武宗为了打击佛教,掀起了历史上有名“会昌灭佛”,使得佛教由鼎盛阶段基本终结。

唐代以后佛教大势已去,由高峰向下跌落,同时由于各个朝代的佛教政策不同,固此佛教在各个地区的兴衰情况不同,各宗派的变化也不平衡,不同宗派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特点,明清由于统治者限制佛教的发展,使之更趋向衰落,另外在社会中出现在家居士对佛教的研究风气,这对佛教文化的复兴起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佛教发展历程简介

中国佛教发展历程简介

佛教:中国佛教发展历程公元前2年或公元67年传人主要在长安、洛阳地区,以翻译、介绍为主,佛道时期魏晋南北朝,佛玄时期,佛教中国化的第一步隋唐,发展和鼎盛时期,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时期,佛、儒、道相互融合,创立中国化新宗派,中国佛教传播至朝鲜、日本宋元明清逐渐衰弱,宋明理学吸收佛教思想 19世纪杨文会、太虚等人从事佛教事业的研究和发展1953年5月30日佛教协会成立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破坏文革结束后,新的发展时期
其间观看视频:论语解读玉文化麻将文化人物周公人物董仲舒
服饰文化“仁”的解读儒家文化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差异
课程从9月13日开始至12月13日结束,其间幸未曾耽误,得闻益教,颇增长了些文化见识。

知识之于人犹如刚猛之外家功夫于武功,文化之于人犹如绵长之内家功力于武功。

二者皆不可偏废,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反复炼之,然后而可成大家。

然当今众群,重知识而轻文化,多理性而乏率性……人心多有不古,世风渐愈日下,呜呼!文化之传承、发展当为世人不辞之职责,吾辈更应仪率垂范,以续文化之精髓,创和谐之盛世,而得全面之升华。

香令人幽,
酒令人远,
石令人隽,
琴令人寂,
茶令人爽,
竹令人冷,
月令人孤,
棋令人闲,
杖令人轻,
水令人空,
雪令人旷,
剑令人悲,
蒲团令人枯,
美人令人怜,
僧令人淡,
花令人韵,
金石鼎彝令人古。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佛教简史
起源佛教创建时,印度已经进入了封建领主统治的农奴社会。

当时印度传统的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三种信仰,以及婆罗门作为一切智的垄断者和神权统治的代表的地位开始动摇,成为众矢之的。

自由思想家中出现了种种反传统信仰的沙门思潮。

佛教属于沙门思潮之一。

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

关于他的生卒年月,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一般认为生活于公元前6~前5世纪。

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

29岁出家修行。

得道成佛(佛陀,意译觉者)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

80岁时在拘尸那迦逝世。

演变佛教创立后,在印度几经演变。

佛陀及其直传弟子所宣场的佛教,称为根本佛教。

佛陀逝世后,弟子们奉行四谛、八正道等基本教义,在教团生活中维持着他在世时的施设和惯例。

由于佛陀生前在世时于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说法,弟子们对此便产生不同的理解。

约在佛来后100年,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大众部两大派,称根本二部。

此后100余年间续有分裂,先后分成十八部或二十部,称技末部派。

关于部派分裂的次第、年代、名称、地区均有不同的说法。

当时佛教传播的范围,北至喜马拉雅山麓,南至基斯那特河(克里希那河)。

一般认为由上座部直接分出的最大一部是说一切有部。

上座部(以说一切有部为代表)和大众部在教义上有较大差别。

两在部的主要差别是:①对法(事物、存在)的认识。

大众部认为“过去未来,非实有体”、“现有体用,可名实有”,即认为一切现实都依因缘生灭,过去的已经灭了,没有实体,未来的没有生起,也没有实体,仅仅现在一刹那中才有法体和作用;说一切有部主张法体是永恒存在的,过法、现在和将来三世也都是实有的,即所谓“法体恒有”、“三世实有”,被称为我空法有论。

②对佛陀的认识。

大众部认为生灭于人间的释迦牟尼佛是化身而非实身,佛陀的实身是积累极长期的修行而成,他有着无际的寿命和威力,所说一切言语为随机说法,并以一音说一切法;说一切有部不承认释迦牟尼是化身,认为佛说言语并非都是经教,也并不是一音说一切法。

③对声闻和菩萨的认识。

大众部强调菩萨广度众生的慈悲愿力,轻声闻而贵菩萨;说一切有部虽承认声闻、缘觉、菩萨能修行根性和所修行道路有差别,但认为佛与声闻、缘觉所得解脱没有差异。

公历纪元前后,在佛教徒中流行着对佛塔的崇拜,从而形成了大乘最初的教团--菩萨众。

他们中间一部分人根据《大般若经》、《维摩经》、《妙法莲华经》等阐述大乘思想和实践的经籍,进行修持和传教,形成了中观派(空宗)和瑜伽行派(有宗)两大系统,而将早期佛教贬称为小乘。

佛陀逝世后约500年,大乘中观派兴起。

此派创始人龙树,阐发“空”、“中道”、“二谛”的思想,其弟子提婆继续弘扬龙树的学说,使大乘佛教得以进一步发展。

以后还有清辩和佛护、月称等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中观的思想,形成自续派和应成派。

同时,小乘佛教中的说一切有部、经量部等,仍继续发展。

佛陀逝世后约900年,瑜伽行派兴起。

此派尊基人是无著和世亲。

无著原是说一切有部僧人,因对说一切有部教理感到不足,而阐发大乘教义。

其弟世亲,原是说一切有部学者,后从无著改宗大乘,称“千部论师”。

无著世亲弘扬“万法唯识”、“三界唯心”的唯识论,此后传承主要有难陀、安慧、陈那、护法之后还有戒贤、亲光等。

7世纪以后,印度密教开始流行,到8世纪以后,与印度教相接近。

波罗王朝在那烂陀寺以外另建超戒寺,作为研习和宣传密教的中心;9世纪后,密教更盛,相继形成金刚乘、俱生乘和时轮乘。

11世纪起,伊斯兰教的势力逐渐进入东印度各地,到13世纪初,超戒寺等许多重要寺院被毁,僧徒星散,佛教终于在南亚次大陆消失。

传播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

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

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
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

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佛教向斯里兰卡传播,约在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时期。

阿育王曾派他的儿子摩哂陀去斯里兰卡传授上座部佛教。

公元前1世纪,斯里兰卡出现了两个佛教派别:大寺派和无畏山寺派。

3世纪上半叶大乘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在无畏山寺派中又分出了南寺派。

5世纪初,觉音用巴利语对南传三藏进行了整理和注释,确立了上座部教义的完整体系。

大寺派被认为是南传佛教的正统派。

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的佛教都承受斯里兰卡大寺派的法统。

12世纪以后,由于外族和殖民主义者的侵入,斯里兰卡佛教曾两度受到破坏,后再由缅甸和泰国重新传入。

上座部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约在4~5世纪。

11世纪中叶,薄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建立缅甸最早的统一封建王朝,曾奉大寺派佛教为国教。

以后历代王朝都保护佛教,建立了大量雄伟华丽的佛塔,如18世纪所建仰光大金塔等。

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泰国约在12世纪左右。

13世纪,泰国素可泰王朝宣布奉佛教为国教。

18
世纪曼谷王朝诸王都笃信佛教。

19世纪中叶以后,拉玛四世对佛教进行改革,形成新旧两派,绵延至今。

1919~1927年刊行了全部三藏注释及藏外典籍。

泰国目前是东南亚佛教兴盛的国家,被称为“僧侣之国”。

5~6世纪时,佛教传入扶南(早期柬埔寨),当时大小乘兼传。

6世纪扶南改称为真腊,宗教信仰为大小乘佛教和印度教同时存在,这明显地反映在宗教仪式和9~12世纪吴哥城的许多宫殿建筑上。

14世纪中叶后,柬埔寨沦为泰国的属国上座部佛教随之传入。

以后,老挝又从柬埔寨传入上座部佛教。

从5世纪起,佛教开始传入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巴厘等地。

据中国高僧义净的记述,7世纪中叶印度尼西亚诸岛小乘佛教盛行,以后诸王朝都信仰大乘佛教与印度教;至15世纪伊斯兰教开始盛行。

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

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

至南北朝时传播于全国,出现了很多学派。

隋唐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宗派。

宋代以后,佛教各派趋向融合,同时儒、佛、道的矛盾也渐趋消失。

7~8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中国汉族地区传入中国西藏,至10世纪中叶后形成藏语系佛教,后又辗转传到四川、青海、甘肃、蒙古和俄国布利雅特蒙古族居住的地区。

大约在2世纪末,佛教从中国传入越南。

在4~5世纪时获得广泛传播。

10~14世纪,越南佛教进入兴盛时期。

泰国和缅甸佛教对越南佛教也产生影响。

4世纪后半叶佛教由中国传入朝鲜高句丽。

7世纪新罗王朝统一朝鲜半岛后,由中国传入的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禅宗都很盛行,以后禅宗尤为兴盛。

14世纪末刊行了《高丽藏》。

14世纪李氏王朝虽然一度采取排佛崇儒的政策,但朝鲜佛教仍然有所发展,17世纪中叶以后开始衰落,至近代又有所复兴。

6世纪,佛教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此后一直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

7世纪初,圣德太子在《十七条宪法》中要求全体臣民“皈依三宝”。

从中国隋唐时期开始,日本向中国派出了大批留学僧,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相继传入日本。

12世纪以后,日本佛教形成很多民族化的宗派。

在印度阿育王时传至叙利亚、埃及等国的佛教,以后又传到非洲一些地区,但影响不大。

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佛教先后传入欧洲和北美。

1906年英国成立“英国佛教协会”,欧洲佛教徒开始有自己的组织。

以后英、法、德、瑞士、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都有佛教僧团和研究机构。

佛教传入美国后,又北传加拿大,南传巴西、秘鲁、阿根廷等国。

目前佛教已传播到世界各大洲。

但主要仍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一带,这个地区的佛教信徒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宗教信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