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命题规律分析最新修正版

合集下载

全国高考I卷地理试卷分析

全国高考I卷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全国I卷高考地理试卷分析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笔者在第一时间对高考地理试卷进行了分析。

总体来讲,2018年高考I卷地理试卷较2017年题目难度有所下降,尤其是选择题,整体难度不大。

综合题37题也没有出现去年的图象分析,而是转向了区域探究。

针对2018年全国高考I卷地理,笔者将从考点分布、能力考察以及命题方向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侧重课本知识,注重自然地理。

本次命题考点较为分散且所占比值相当。

先看一下本次考试的考点分布吧。

87654321从考点分布上可以看到,考点分散在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各个单元,且每个考察点所占分值均在4~8分左右,相差不大。

这样分散的考点考察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复习中不能存在遗漏的考点,要做到面面俱到。

而在知识模块上,还是一如既往的侧重自然地理,难点也都在自然地理(6~8题以及37题)。

所以必修一的自然地理还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二、侧重探究,注重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本次考试虽然试题难度上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今年的试题的一大特色就是及其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

试题中“推测”出现3次,“分析”出现“2次”,可见本次考试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即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也是近年来高考地理的侧重点(最为典型的是2017年全国I 卷37题)。

本次考试结束后考生普遍反映“试题不难但不好拿分”、“综合题不好答”、“大题写起来像是在写政治”。

参阅过答案后笔者也在感慨答案的言简意赅和一语中的。

答案精炼又准确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笔者一直给学生强调的锤炼答题术语的能力。

高考答题一定要观点鲜明,针对“高考阅卷”有的放矢,一下子抓住题目的要害,把“阅卷老师”最愿意看到的得分点写在最显眼的位置。

这种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作业及考试中不断训练,要抓住高考地理的“命脉”——“因地制宜”和“整体性思维”。

高考综合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区域问题,因而要高屋建瓴地考虑问题,发散思维,整合要点,最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

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

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地理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地理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地理试题分析试卷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方向,注重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材料注重创新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际合作的大国形象,试题灵活性强。

这是每年高考试卷的“灵魂”,也是高考试卷的指导思想,所以是基本稳定的、很少发生变化的。

但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呈现出的高考试卷是有差异的。

下面做具体分析。

不变:①试卷的“育人功能”无处不在,如综合题第36题以“中国与俄罗斯合作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为材料,体现我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也引导学生体会合作的发展理念。

综合题第37题以“乌裕尔河的变化”为材料,试题贯穿可持续发展思想,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②试题注重学科素养的考查,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四个方面的考查也比较全面。

如第4--5题根据材料推测该城市的人口特点,考查了学生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根据该城市的人口特点确定是哪座城市,体现区域认知的考查。

试题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表现比较明显的试题,第6--8题重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第2、10、11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第37题(2)(3)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第37题(4)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变:今年试题变化的细节很多,①知识点的变化:今年没有考查往年常考点“农业”的相关知识,但增加了对人口的考查(第4--5题)、对交通的考查(第9题和第36题部分)和对河流整治的考查(第37题)。

还涉及到了板块边界的分布(第2题))和地球运动(第10题)。

今年增加的这几个考点都属于隔年考查的知识,可能隔1年或多年才考查。

②难度的变化:与去年相比,今年试题较易;选择题中人文地理所占分值也略有提高,由去年的3道增加到今年的6道。

③考查区域的变化:去年应该考查中国区域的第37题,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材料没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剖析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剖析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剖析、命题预测及备考策略探究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于昨天由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发布,高考考什么,如何考,成为目前悬在高三考生头上的一把利剑,十年寒窗到底会有什么结局?笔者3结合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在深入研究近几年高考真意的命题特点及其规律的基础上,对2018年高考做出了大胆的预测和剖析,以期对高三复习备考有益。

一、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Ⅰ.考核目标及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及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①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②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③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①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及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②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③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④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及规律:①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及规律的要点。

②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及规律。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试题地理部分整体评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试题地理部分整体评析

2018 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试题地理部分整体评析地理:贴近考生认知水平2018 年高等地理试题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涵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考试内容改革。

情境设计联系本质,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响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坚持人与自然友善共生2018 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地理学科中生态文化内容,建议人类与自然友善共生,提升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如全国Ⅲ卷第 44 题,以人与自然友善共生的一个典范——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堑秋湖”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2018 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地域开发和整改、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成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加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全国Ⅰ卷第 43 题,以 2017 年 8 月 8 日九寨沟发生里氏 7.0 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对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拟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当减少旅游产业齐聚区和人口齐聚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意义的认识。

2018 年高考地理试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经过“产业生态化”典型案例,建议绿色发展、引导学生崇尚低碳的生活方式。

如全国 IV 第 24 题,要求考生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置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表现服务人才选拔功能2018 年地理高考经过加强试题综合性,侧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想质量 ;提升试题研究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观察学科要点能力和思想质量,从而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拥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地理高考试题观察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概括以及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色的解析与综合,要修业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地理事物空1 / 3间分布的地址关系、空间形态、空间排列方式和空间限制关系、依存关系等的观察、有条理的推理、概括与概括。

透视试题新角度,完善备考全过程——以2018年全国卷地理试题为例

透视试题新角度,完善备考全过程——以2018年全国卷地理试题为例

{高考高参}2018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相对于2017年的试题而言,难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试题少了些“偏怪”题,多了些学科常规题。

看似常规的试题中又有新的角度、新的情境,凸显了高考对地理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考查。

一、稳定的试卷结构,体现出地理学科的基本要求1.题型的稳定试卷仍然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

选择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掌握的准确度、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非选择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必做题与选做题的能力要求差别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这两部分主要是内容上有区别。

“必做题”是必修模块的内容,“选做题”是选修模块(“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的内容。

通过研究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三份试卷,我们能看出命题的一些基本思路:(1)“必做题”的基本特征:以“局部区域地图”和“文字材料”构成问题情境,从某个地理特征角度切入,进行连环式的分层次提问。

其分为两道大题,一题考查中国区域(局部),一题考查世界某一区域(不考国家)的地理特征(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

(2)“选做题”基本以大框架的原理叙述为主,但其选材(选区域)偏“陌生”。

命题人可能有两个目的,一是以免被“押题”,因为考生对高中选修模块内容的学习并非专业化的学习,是为未来学习作铺垫,能力要求偏低;二是以简单的知识为载体来命题,也可以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心理稳定性。

二、新情境、新角度导向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新情境、新角度并不是说标新立异就是好,好坏的区分应该是能否体现对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能否科学导向中学地理的学习。

2018年试题中的透视试题新角度,完善备考全过程——以2018年全国卷地理试题为例●杭州学军中学 徐 勤 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 宋 懿{高考高参}“新”对教与学有一个好的导向。

1.新概念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种全新的问题情境,需要学生在理解最基本的地理概念的基础上才能解答出来,试题本身的难度并不大,但对于只会死记硬背的学生来说只能是“猜谜语”!以全国卷Ⅲ的一组选择题为例进行透视: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己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最新-2018年高考文综试卷(地理部分)分析 精品

最新-2018年高考文综试卷(地理部分)分析 精品

2018年高考文综试卷(地理部分)分析今年地理题型有变动,知识点的考查较细。

更多的考生则反映,今年的地理考试在难度上比去年略有增加,主要表现在人文地理的试题内容大幅减少,而自然地理的考察内容显著增加,从分值上看,大致统计,地理在文科综合300分中约占118分。

地理试题的第一个特点是整个试卷直接再现所学知识的题目很少。

试题中以某一对象为中心提供材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的题目多,而且设问比较新颖,尽管这些题目并不难,却体现着对“活学、活用”的要求,如卷Ⅰ、8、9、11题。

第二个特点是覆盖面比较窄。

这其实也是整个文综的特点,受题量与分值的限制,试题不再强调学科本身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点的覆盖,而是以某一对象为中心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切口小,纵向挖掘深,考核的知识面和能力要求比较完整,如卷Ⅱ的36题。

第三个特点是侧重对地图知识的考查。

地图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包括识图、读图、用图能力。

⑴重视对发现、收集和理解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能力的考查。

如地理学科第1、8题,考生可以直接从题干的文字材料和地质构造图、工业布局图中提取和解读信息,判断回答问题;⑵加强对所获得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联系的能力的考查。

如地理学科第5-7题,根据经纬网、海陆位置等信息和所储备的区域特征知识,第10题,从题干文字材料和统计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储备的“水温垂直分布的规律和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等知识进行选择判断;⑶突出对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本质特征和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叙述的能力的考查。

如地理学科第39题第⑶问,阐释“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⑷注重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如地理学科第36题,通过试卷中提供的文字材料和小区域平面图、三幅地形剖面图,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储备的地理知识,对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论证和探讨,编制出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答案;第四个特点是关注社会、突出热点。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 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剖析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一、试卷的整体评论今年全国 1 卷的地理试题整体连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点,选用了新奇的资料和设问角度,侧重培育和观察考生的地理学科中心修养,切近时代,切近生活,切近实践,表现了全国 1 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点,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2018 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纲领为依照,以能力观察为要点,将推动素质教育、提高学科修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质,切近考生认知水平,反应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详细来说,今年全国 1 卷地理试题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想能力,培育学生剖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想。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构造稳固,考题鉴于高考地理纲领,侧重观察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要点信息的提取能力,侧重培育学生的地区认知能力和综合思想。

如,第 4 题、第 5 题经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目变化图”,指引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联合,迅速从题目中提取要点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依据人口数目变化趋向,联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目变化和迁徙规律和现真相况,由表及里地指引学生深入关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建新奇的资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迪思虑。

本次地理试卷资料根源稳固多变,资料内容丰富新奇,在连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迪学生开放性思虑。

如试卷第 37 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舞学生思虑不一样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及其影响,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此中第( 4 )问发问学生“能否赞成经过工程举措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考生若能联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凭证,赞成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舞考生独立思虑、各抒己见,重新奇的角度去对待地理问题,充足表现了创新思想。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

A .增强保密程度
B .保证产品品质
C. 满足战备需要
D. 集约利用土地
日本的地震灾害 频繁,而大连地 质条件比较稳定。
第二组材料考察人口,以坐标图形式结合人口的知 识点,从某个直辖市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 的变化切入,这并不陌生,平时我们已经进行了相 关练习。值得思考的是第二问直接让选择出是哪个 直辖市,学生可能会陷入纠结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 复习备考策略
内容提要:
一、2018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全国卷1试题分析
二、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江西省近五年地理高考数据比较(新课标全国卷1)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选择题 24.13 24.44 26.08 18.9
36题 8.45 13.89 9.87 10.72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6分) 2.51
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3分) 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3分)
工业分散?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
37题 10.51
6.7 7.62 6.04
选做题 5.04 4.58 5.66 4.19
总分 48.13 49.65 49.23 39.85
2018年 23.25 10.75
8.55 4.92 47.56
2018年全国卷I图表难度有所降低,选择题四组材料搭配 三个图,并且没有经纬网定位图,这就降低了定位的难度。
各自的优势区位 条件,而不是有

2018年全国文综地理试题命题趋势分析(以Ⅰ卷为例)

2018年全国文综地理试题命题趋势分析(以Ⅰ卷为例)

2018年全国文综地理试题命题趋势分析(以Ⅰ卷为例)作者:谷明日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35期中图分类号:G63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5-0224-01一、区域位置分析:1、中国区域地图或示意图:纵观2014、2015、2016、2017最近四年全国高考文综Ⅰ卷包括的省区有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等,并且适用全国文综Ⅰ卷的省份在逐渐增多。

在地理试题所呈现的区域时为了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其具有的特点有:(1)所涉及到的区域地图或示意图力求避开目前使用全国Ⅰ卷的省区;(2)所涉及到的区域地图或示意图即使属于高考省区的区域,其所呈现形式要么新颖——为了体现公平,要么常规——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区域,不体现梯度和难度;【这个几率不大】。

因此中国区域图或示意图出现的范围相对缩小很多,可能会以东北、西北、青藏等大区域中某一小区域为突破口,即体现小切口的特点,呈现形式多样,可以是等值线、示意图、具有地理特征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位。

把小区域在头脑之中放大到大区域,然后推测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世界区域地图或示意图:分析高考地理可能会出现在哪个大洲或大陆的区域,意义不大,应该还是在目前高考题、模拟题中出现的区域不大可能出现。

即使出现,也不会简单、重复地以常规形式出现,今后的高考地理还是为新区域、小区域为主,该区域仍然以大比例尺、局部图,体现小切口的命题特点。

其命题趋势具有以下特点:(1)以某小河流域(体现区域定位的区分度和梯度),或是某大河流域(不以区域定位体现区分度,难度降低);(2)经纬网将以细小经纬度(可以精确到度、分、秒)出现,考察定位的准确性——以定位的准确度体现区分度和梯度。

对于此类区域,与中国区域分析思路相似,应将其放置于更大区域之中(即区域的层次提高,便于确定该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在此基础之上,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问题的解决需立足于当地区域,因地制宜,时时结合具体区域具体自然地理特征和人为地理特征分析问题,身历其境地换位思考问题发生的原因、影响、过程,如果能够自己动手画出地理事物或现象发生过程的草图或简易图,更有利于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区位命题趋势分析及复习策略

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区位命题趋势分析及复习策略

01
地理位置
商业区位因素分析
人口密度




自 然 因 素
商 业 网 点
科技
社 会 经 济 因 素
经 济


02
地理核心素养 地图技能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 具。能识图,绘图,用图是学生終生发展的需要。是地理素 养培养的关键所在。
地 图 技 能
选择地图 阅读地图 运用地图
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 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 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 区域空间范
围较小
小区 域可 持续 发展。
从内容分布看,与当前生产,生活联系紧密,考 查内容突出了地理基本技能的运用和学以致用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选择区域背景看,区域空间范围较小(市域 县域,镇域),考查内容着重小区域小产业 可持续发展。

(2016 年I卷)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 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温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 关注 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当前 1983 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考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考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

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2卷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2卷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2卷试题分析第一篇: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2卷试题分析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一、试卷分析1、试卷结构。

本套试题由11道选择题,2道综合题和2道选做题构成。

试卷的结构与往年相比没有变化。

但是37题由往年的3个问题变为4个问题,设问更具体,把分值摊薄。

2、试卷难度。

试题整体难度适中,信息呈现形式与往年基本相同,考生不会有陌生感,容易上手,不会产生太大的心理压力。

试题中没有出现“超纲”现象以及所谓的偏题和怪题。

但部分选择题却对审题要求较高,题组间关联性较强;考生对文字信息、图表信息以及命题意图理解的角度和深度的偏差可能会造成失分现象。

非选择题中的36和37题设问看似容易入手,但易出现会而不全,得高分也不是特别容易,区分度高。

选考题部分难度相对略高,考生较为不易把握答题角度,获得满分10分的难度较大。

二、试题分析1、本套考题所考考点均属地理学科内的核心考点,依托主干知识,考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第一题组(1-3)本题组以M公司的经营发展为载体,考查M公司经营重心变化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M公司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二组题(4-5)本题组以澳门半岛的城市区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图的判读以及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三组题(6-8)本题组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建站为载体,考查时间计算、气压带风带分布和南极的科考价值,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四组题(9-11)本题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植被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五组题(36),本题组以数据中心的建设为载体,考查工业区位条件、产业集聚的条件和意义、以“数据”为中心的产业、区域产业发展措施的评价,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2018年下期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命题说明

2018年下期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命题说明

2018年下期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命题说明一、命题思想本次地理命题旨在考查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确保命题的检测功能,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强化了命题的导向功能,试图通过试题的设置,更为有力、更为有效地推动中学地理教学改革。

命题中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力求为我市高中新课程改革提供科学导向。

二、命题原则1.坚持目标参照的命题原则,突出教师阶段性教学目标达成和学生阶段性学习目标达成状况的监测。

2.坚持导向性命题原则,教学质量监测试题要坚持“三个有助于”,有助于教育行政门更好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科学监控;有助于学校真实把握质量,科学调整决策思路,促进学校质量飞跃发展;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促进专业成长;有助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3.坚持基础性命题原则,教学监测试题要着重考查基础知识与技能、基本方法和过程,要有意识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促使师生树立信心,掌握各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能力,为今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决反对难题、偏题、怪题。

4.坚持无差错性命题原则,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必须做到知识准确,表述规范、角度平易、答案准确、评分科学。

5.坚持人本性命题原则,试卷结构合理,试题编排先易后难,则浅入深,既有利于学生答卷,又有利于教师阅卷。

三、考试时间与试卷总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

四、预计难度1.难易度比例:基础题、中档题与难度题的的比例大约为:6:3:12.难度系数:0.85-0.95(理科);0.75-0.80(文科)五、考试内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I全部内容。

六、题型题型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

选择题为单项选择,25个小题共50分;综合题4—5小题共50分。

七、试题来源一部分试题选自课本进行改造,适当提高难度;另一部分来自各种资料,力求情境材料浅显易懂。

理科、文科考查的知识分别与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考查的相应知识力求一致。

八、考试时间待定。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2018年高考新课标地理全国I卷、全国II卷试题设计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注重考察考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坚持地理学的一般原则,以图形为载体,生活为案例重点考核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重视基础,考察能力,在题型、题量等方面延续了以往的命题思路,试题主要特点体现如下。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特点分析地理学科素养的综合能力是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从人地关系到学生的综合思维运用能力,到地理与生活的实践应用都在本次考试中有体现。

1、贯穿人地关系主线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

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如:主观题中全国I卷44题,强调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全国II卷44题,白洋淀的生态保护等都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发展关系。

除此之外全国I卷37题,乌裕尔河的发展以及全国II卷37题,美国龙卷风频发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都渗透了人地协调的理念。

2、强调综合思维运用综合性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性质。

综合性思维主要是引导学生能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重视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全面的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特点与地理原理、概念。

如:主观题中全国I卷37题,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全国II卷37题,美国龙卷风多发的原因与机制,在中部大平原高发的原因和影响等都是综合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需要考分析各个地理要素,最终认识地理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除此之外客观题中全国I卷6-8题河流阶地的相关知识与全国II卷9-11题汾河流域降水等也都体现了需要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从而得出答案的这一综合思维。

3、依托区域认知理念区域性是地理教学的另一特点,地理知识在呈现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区域为依托,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各种人地关系。

2018年高考地理命题原则及知识规律-文档资料

2018年高考地理命题原则及知识规律-文档资料

高考地理命题原则及知识规律高考地理命题原则及知识规律命题原则:稳中求变问:今年高考地理试题命题原则是什么?答:今年高考地理试题命题原则是稳中求变。

稳是指命题的基本原则不变,题型、题量、分数、难易程度基本稳定。

但是能力要求层次逐年提高,所以变是指试题选择的角度、设置情境的新颖性在变化;材料来源广泛,不局限于教材,密切同现实联系在一起;图表与文字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变化。

针对性训练加强知识梳理问:目前应如何复习?应不应该大量做题?答:目前考生要有选择地做练习,题目不在多,要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点、结合点、空白点、重难点训练,注重同类题型的归类、整理和延伸。

一:注重梳理规律,增强应用地理的意识,逐步学会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探索新的地理知识。

进一步熟悉初、高中8本教材,力争吃透每一个知识点。

二:依据考试大纲,建构知识体系。

打破教材的框架体系,将相互联系的知识重新整合,建立知识的纵横联系,总结出共性的规律和特征,运用规律解决具体问题。

三:抓住重点主干知识,夯实基础,重点部分“重锤敲”。

四:锻炼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知识迁移。

比如,掌握了京九铁路区位选择的因素,就能解答南昆铁路、南疆铁路等的区位选择。

重视地图将知识落实问:地图在高考中重要吗?如何复习这部分知识?答: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历届高考都非常注重对地图知识的考查,要认真熟读各类地图(坐标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特别是教材中的地图。

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训练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识图、填图、绘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另外,注意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即按顺序读图:先读图名和图例,再读图中内容,以避免遗漏图中所阐述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地理命题规律分析及应对方式2018年高考新课标地理全国I卷、全国II卷试题注重考察考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坚持地理学的一般原则,以图形为载体,生活为案例重点考核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重视基础,考察能力,在题型、题量等方面延续了以往的命题思路,试题主要特点体现如下。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特点分析地理学科素养的综合能力是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从人地关系到学生的综合思维运用能力,到地理与生活的实践应用都在本次考试中有体现。

1、贯穿人地关系主线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

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如:主观题中全国I卷44题,强调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全国II卷44题,白洋淀的生态保护等都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发展关系。

除此之外全国I卷37题,乌裕尔河的发展以及全国II卷37题,美国龙卷风频发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都渗透了人地协调的理念。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6分)(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6分)(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6分)(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4分)【答案】(1)地貌: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坡度小。

气候: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图11)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的风险。

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2、强调综合思维运用综合性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性质。

综合性思维主要是引导学生能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重视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全面的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特点与地理原理、概念。

如:主观题中全国I卷37题,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全国II卷37题,美国龙卷风多发的原因与机制,在中部大平原高发的原因和影响等都是综合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需要考分析各个地理要素,最终认识地理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除此之外客观题中全国I卷6-8题河流阶地的相关知识与全国II卷9-11题汾河流域降水等也都体现了需要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从而得出答案的这一综合思维。

一卷6-8图2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 T0 B.T1 C.T2 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 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6.A 7.A 8.D【解析】第6题,根据题意,T0平坦面海拔最低,洪水期能被河水淹没,为河漫滩,因为洪水期能继续接受河流流水堆积泥沙,面积仍会继续扩大。

第7题,根据河流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的特点,流速越大,搬运能力越强,堆积作用越弱,沉积颗粒粒径越大,由于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说明T3形成时期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

第8题,根据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及图中平坦面的分布,可以推知该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二卷9-11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9~11题。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9~11题。

表19. 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 减小降水变率B. 减少河水含沙量C. 增加降水量D. 加大河流径流量10. 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1. 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 河床B. 沟谷C. 裸露坡面D. 植被覆盖坡面【答案】9. B 10. B 11. D【解析】本题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植被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9.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

10.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

B项正确,A、C、D项错误。

11、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

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

【点睛】森林的生态效益①调节气候。

浓密的林冠阻挡太阳辐射,使林内呈现巨大的温室效应。

与无林地相比,冬暖夏凉、夜暖昼凉,温差较小,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

在生长季节,森林强大的蒸腾作用有助于消耗热能而使温度下降;空气湿度的增加,则易形成雾淞、露、霜等水平降水;同时对垂直降水也有一定影响。

②涵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森林的覆盖、截留降水作用,使土壤免于雨水溅击和地面径流的冲刷。

而降水渗透到地下,变成缓慢的地下径流,既有利于削弱洪峰水量,又利于森林水分、土壤的保存。

③减少旱灾、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

夏季森林使地面温度降低,空气垂直温差变化减少,上升气流速度减弱,因而还可削弱形成雹灾的条件。

④改良土壤。

枯枝落叶层经微生物分解变为有机质而增加了土壤肥力。

3、依托区域认知理念区域性是地理教学的另一特点,地理知识在呈现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区域为依托,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各种人地关系。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

“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如:主观题全国I卷36题中俄能源合作项目,就是以区域为依托考察产业分布与布局;全国II卷36题数据中心的建设主要是以区域为依托考察工业区位因素以及产业集聚的相关知识。

除此之外客观题全国I卷9-11题以西南地区为背景,考察地形气候等因素,全国II卷大部分选择题都是以区域背景为依托,考察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

全国一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建了85%模块的建造。

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8分)(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6分)(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6分)(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4分)【答案】(1)对该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

(4分)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4分)(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3分)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3分)(3)中国、日本是其主要销售市场;(2分)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大大缩短产品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有利于提高其在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