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命题规律及能力要求
2024年全国高考地理大纲详解

2024年全国高考地理大纲详解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地理学科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考生综合素养的考查具有重要意义。
2024 年全国高考地理大纲的出台,为广大考生和教师指明了备考的方向。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解读一下这份大纲。
首先,我们来看看大纲对知识内容的要求。
2024 年高考地理大纲依然强调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核心知识的掌握。
在自然地理方面,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水循环和海水的运动等知识点依然是重点。
考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些自然现象的形成机制和相互关系,例如,明白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如何影响气候和昼夜长短,以及大气环流对全球气候分布的影响。
人文地理部分,人口的变化、城市与乡村、农业和工业的区位因素等内容依旧关键。
考生要能够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比如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或者研究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区域地理方面,要求考生熟悉世界各大洲、主要国家和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
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点,能够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以及探讨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除了知识内容,大纲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有明确规定。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基础。
考生要能够从文字材料、图表、地图等各种形式的资料中准确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理解其含义。
比如,通过阅读一幅气候统计图,能够分析出该地的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也十分重要。
考生需要将所学的地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例如,在面对一个新的区域发展案例时,能够运用相关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进行分析和评价。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则要求考生能够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地理现象、过程和规律的理解。
比如,阐述某一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考生需要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合理的论证支持自己的观点。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完整版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一、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二)应试策略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2、认真审题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三)应试技巧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答案:D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
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关(四)解题方法介绍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例如:(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下列方案合理的是()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答案:D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
高考地理学科能力要求简析

高考地理学科能力要求简析(2011-11-12 21:03:13)转载▼标签:杂谈高考命题立意在“考查能力”。
《地理学科考试说明》提出了10项能力要求,《综合科目考试说明》也提出了3项考核目标和11项能力要求。
二者综合起来看,我们认为“综合科目”中的地理学科能力要求可以简化为以下图示。
其中记忆和理解能力属第一层次,观察与分析能力属第二层次,解决问题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属第三层次,评价能力和科学理念属第四层次。
根据《地理学科考试说明》兹将具体的地理学科十大能力要求简析如下:1.记忆地理事实的能力[能力要求]记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
[典型题例]①塔中油田、小浪底水利枢纽、黄骅港、三峡大坝所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A、新疆、河南、河北、湖北B、新疆、山西、山东、湖北C、青海、河南、天津、重庆D、甘肃、陕西、山东、四川②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某行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举一反三]例题①考查的是我国90年代部分重点建设工程所在的省区,答案是A。
例题②考查的是著名的天文事件“苏梅克—列维”彗星撞击木星及对九大行星位置的记忆能力,答案是C。
以此推理,地理课程应该记忆的有①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与分布:如地球各圈层的名称与分布,主要天体的名称,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名称与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名称与分布,世界主要地形区、山脉、河流湖泊的名称与分布,世界主要矿产、农作物、首都与城市的名称与分布,世界主要海峡、半岛、海湾的名称与分布等。
②重要的地理数据一般指世界与中国之最,突出的矿产、农作物、水资源的世界排名次序,著名山峰高度与大河长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气温与降水分配状况,以及森林覆盖率,能源消费构成,农业产值构成,进出口贸易构成,气温递减率和地温递增率、人口增长率等相对数据。
③重大时事是指具有世界意义或全国意义的地理新事物及其发展动态,以及与地理相关的时事话题。
地理高考选择题命题规律、类型及答题技巧浅析

中国科教 创新导刊 C ia d c to In v to H r l hn E u a in n o a in e ad
6 9
关 键 词 : 理 选 择 题 技 巧 地 中图分类 号 : 3. G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6 3 9 9 ( 0 ) 2c一0 6 -0 1 7 - 7 5 2 1 0 () 0 9 1 2
目前 高 考 文 综 试 题 中地 理 选 择 题 共 有 相 关 的 信 息 , 时 题 干 或题 目之 间 也 能 成 有 用 信 息 的 敏 锐 感 才 能做 出正 确 的 选 择 。 有 1题 , 为单项选择题( 1 均 多选 题 基 本 变 形 为 一 整个 题 目就 为有 效信息 。 这类选择 题成为 了当前文科 尤 其 是 暗 示 条件 , 旦 被 忽 略 , 是 雾 水 一 头 , 从 解 答 , 然 导 致 选 择 失 无 必 () 选项做出正确判断。 3对 剔 除 本 身 不 正 确 或 者 与 题 干 无 关 的 选 的解 题 关 键 是 依 据 图文 材 料 借 助所 学 地 理 败 。
考 试 , 想 得 高分 也 绝 非 易事 上文 综 地 信 息 之 间 的 联 系 , 出材 料 给 出 的有 用 信 项 。 的 选 项 常 常 出 现 误 为 因 果 、 后 矛 要 加 找 有 前 息和 隐 含 信 息 , 合 所 学 的 知 识 内 容 , 析 盾 、 念 混 淆 、 述绝 对 化 、 述错 误 、 述 结 分 概 表 表 表 造 成 连 锁 性 错 误 的 特 点 增 加 了 多米 诺 骨 牌 所 得 信 息 , 出 相关 答 案 需 要提 醒的 是 该 不 完 整 、 偏 概 全 、 点 代 面 等 情 况 , 扰 得 以 以 干 效 应 的 失 分 率 , 以 在 做 选 择 题 时 也 是 需 类 选 择 题 的 选 项 对 分 析 角 度 具 有提 示 性 , 所
高考地理命题的基本原则

34.(30分)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 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黄土高原
一.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太行山以西,祁连山以东,秦岭以北,古长城以南 经纬位置110°E,40°N,34°N
40°N
34°N
110°E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貌: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地质:风力堆积。
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降水量集中于7、8月份
3。水文特征:流量较小(黄河为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10分)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 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人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区域气候特点描述:①气候类型②气温特点 (冬夏气温高低、温差大小、气温分布、温度带) 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 ④光照状况⑤气候分布⑥气象灾害
4、河流水系水文和特点 水系特点: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 ③支流数量、④河网密度、⑤落差或峡谷分布 水文特点:①水量大小、②水位季节变化大小、 ③汛期长短、④含沙量大小、⑤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 ⑥水能
植被:
动物:
北半球枝繁叶茂;
南半球草木枯死。
舟山渔场主要为墨鱼讯
地理原创试题命制的原则

地理原创试题命制的原则一、正确的价值取向命题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原创试题命制应体现我国在教育领域的国家意志和大政方针。
地理学以地球表层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在试题材料选取、问题设置、答案拟订等各个方面,应体现新时期我国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题应能够展现国家形象,反映我国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秉持的价值观念,应反映国情特点,展现建设成就,传播正能量。
地理原创试题命制应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着力考查地理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
试题的内容和难度应严格限定在对考试对象的要求范围之内,聚焦学科核心主干内容,不纠缠细枝末节,摒弃“偏难怪”的命题手法。
二、多元的能力立意发展素质教育是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标,原创试题命制应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宗旨,服务和体现素质教育。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将地理科目的能力考核目标和要求归纳为四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在纸笔考试的背景下,试题的问题和答题要求是通过试题材料、试题设问呈现给考生的,考生依据试题所给的已知条件,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答问题。
因此,试题材料应内容完整,逻辑清晰,科学合理,蕴含地理原理和规律,准确无误;试题设问应指向具体,提示到位,限制明确,行为动词使用恰当。
三、鲜明的学科特色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人地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作为一门古老的基础学科,地理学有完整的概念、知识和方法体系。
地理信息的呈现方式包括文字、地图、数据与模型等,其中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地理原创试题命制必须体现地理学科特色,从地理事象、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中搜集素材,应用地理信息表达手段呈现试题材料,通过归纳事实、解释现象、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等,设计不同知识层次、不同能力要求和不同难度水平的问题,使地理原创试题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地理学的“原汁原味”。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考点例题解析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考点例题解析
一.考试要求
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时区的划分。
区时的应用。
日界线;国际标准时刻;北京时刻。
二.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阻碍、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时刻运算等知识。
2.从对知识的能力要求上看,更侧重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3.从考核形式上看,有两大规律:一是直截了当以日照图或区域图来考查,二是以一些重大地理事件、自然地理现象或某些现实生活情形作材料来考查。
4.从考试内容来看,本部分知识在各省市考试题中都属于每年必考的内容。
5.从题型看,近几年较多地在选择题中以组团形式显现,分值常常达到8到12分。
三.近几年命题趋向
1.地球运动、太阳光照图、(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等是近几年高考中较稳固的考核方向,说明本部分知识的考查方式差不多趋于稳固,其变化多显现在示意图的表现方式的差异,试题更加注重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深入明白得程度和对光照图原理的明白得和想象。
2.联系实际,利用社会热点和生活常识作为背景材料,提供隐性信息,综合考查学生对地球日照图、经纬网、太阳直射点、晨昏线、季节与时刻运算等核心知识的明白得和综合应用能力。
高考地理试卷特点

高考地理试卷特点高考地理试题特点一、文综地理学科命题特点和能力要求(一)文综地理学科的命题特点1、命题依据:(1)高考性质:为选拔性考试。
这一性质要求高考命题必须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
(2)高考地理考核的评判目标:①是否具备明白得地理事物进展变化过程的能力;②是否具备运用地理工具和方法分析和评判地理事象的思维品质;③是否具备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评判地理事象的创新意识和能力;④是否具备差不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命题立足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及方法:①地表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及其缘故;②地理事象变化进展的规律;③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差异性;④人和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
3.命题强调对地理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过程、方法的考核:近几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突出了对地理差不多知识、差不多技能、差不多思维品质的考查。
考察的重点是对地理学习能力的考查,如对地理学工具的灵活把握运用,包括对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图表的判读、绘制、分析;善于观看、发觉和分析地理现象;善于猎取或提取地理信息;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判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
4.命题关注热点问题,鼓舞创新思维: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已初步形成“从实际动身,关注热点,鼓舞以制造性.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风格和特色。
试题设计取材于实际、形式新颖、设问灵活、切中时弊,鼓舞学生用地理学的差不多原理、原则和规律观看、分析、阐释和评判当今我国和世界焦点问题、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形成公民的环境意识,是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鲜亮特色。
(二)高考文综对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依照地理学科的特点,高考大纲从地理概念、地理差不多技能到地理原理和规律,划分出经历、明白得、运用等不同的层次,提出了10项能力要求:(1)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
(经历能力)(2)正确说明和区分地理概念。
新高考地理山东卷命题特征

新高考地理山东卷命题特征一、新高考地理山东卷的命题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创设地理情境,注重地理问题的探究。
试题重视对地理情境的创设,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和社会现象中,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理解。
这有助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同时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调地理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山东卷试题注重对地理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包括空间思维、综合思维、比较分析等。
这要求考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深入探究地理问题。
3.体现时代特色,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山东卷试题注重与时代特色相结合,关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城市化等。
这有助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动态,了解地理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价值。
4.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山东卷试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考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通过实践来验证和深化理论知识。
这种命题方式有助于引导考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5.考查全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山东卷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
同时,试题还注重对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考查考生的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
6.命题风格新颖,注重创新。
山东卷试题在命题风格上注重创新,采用多种形式和角度来呈现地理问题,如图表分析、材料阅读、研究性学习等。
这种命题方式能够激发考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能够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体来说,新高考地理山东卷的命题特征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同时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二、我结合实例来解释新高考地理山东卷的命题特征。
比如,2020年山东卷有一道试题,题目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片是一张欧洲地图和一张伦敦的卫星图像。
地图上标注了欧洲著名的河流和城市,卫星图像展示了伦敦市区交通的便利。
10.12地理高考命题“能力立意”及其教学导向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早
地理高考“能力立意” 及教学导向
漳州市地理学科带头人 漳州二中 张丽玲 2012.10.12
高考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
一、高考试题命制
二、科学备考,改进复习方法
(一)教学误区
长期以来,地理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
力培养的应试教育倾向。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
WHY? 因为高三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填鸭式教 学”,课堂容量大,复习内容多,忽略以学生为主体的 学习过程,节省时间。表面上看,学生可以掌握内容 多,但违背了学习的规律,忽视了能力 的培养, 学生成了学习的容器,学生缺乏探究的习惯,难以 适应高考的要求。
识
技
能
过
程
方
法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习 标 习 容
识 记 知 识
理 解 知 识
掌 握 知 识
应 用 知 识
言 语 技 能
交 流 技 能
读 图 技 能
动 手 技 能
创 新 技 能
反 思 技 能
…
知 识 萌 发
知 识 探 究
知 识 完 善
…
记 忆 方 法
观 察 方 法
想 象 方 法
信 息 处 理 方 法
实际应用
土地利用 生产布局 国土整治 资源开发 区域发展 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 市场预测 生产结构调整 水利交通建设 科技文化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全球变化的观点
正确的人口观 、资源观、 环境观、全球观
运用系统地理中的概念、原理、 规律、观点、方法等主干知识, 联系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分析 其特征和差异形成的原因,提出发 展经济、整治国土的措施和建议 。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掌握基本技能,轻松备战高考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四方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这四种能力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这也是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关键。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解答试题的基础和前提。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各不相同,有的蕴藏在题干和文字材料中,有的蕴藏在地理图像和表格中,还有的蕴藏在试题的设问中,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试题中所有文字和图表,关注组成试题的所有文字信息,关注图像中各种符号信息和注记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试题中的有用信息。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材料都承载着解答试题的重要信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每一组试题的文字材料都是精选细挑的,材料中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或者是关键词。
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在阅读材料时,首先要将文字材料认真阅读一遍,不要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关键信息,并标注在试卷上,以便后面重读材料时能够迅速找到关键点;其次,弄清题干中设问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在材料中找到其可能包含的所有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与图示及设问相结合,为解答试题做好准备。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图表在高考中非常常见,它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所以在判读时要分清主次,尽量在短时间内获取图表中的重要信息。
在图中获取信息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训练从图示中获取信息(包括显性及隐性信息)及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说图,把读图的思维过程及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说出来。
三是记图,注意把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记在脑海里。
地理选科命题特点

地理选科命题特点
在地理学科的考试中,命题者通常会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基础知识的考查
地理考试首先会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
这包括对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分布等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对于气候类型的判断、地貌类型的识别、地理位置的记忆等。
2.地理思维能力的考察
地理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考试中可能要求学生通过已知信息推断未知信息,或者对地理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例如,根据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推断其经济发展状况。
3.图表分析能力的考察
地理考试中常常涉及到各种图表,如地图、统计图、示意图等。
学生需要具备分析图表的能力,能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或推理。
4.地理计算能力的考察
地理学科中有一些基本的计算,如比例尺的使用、经纬度的计算、海拔高度的测量等。
考试中可能要求学生进行这些计算,或者运用这些计算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5.地理实践能力的考察
地理实践能力包括实地观察、数据收集、实验操作等。
考试中可能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地调查方案,或者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解释。
6.综合知识的考察
综合知识考察要求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如与历史、政治、物理等学科的综合应用。
这要求学生具有跨学科的视野和整合能力。
7.信息获取能力的考察
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从给定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这要求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能够快速理解材料中的核心内容。
以上七个方面是地理选科命题的主要特点。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高考地理学科四项能力要求解读

高考地理学科四项能力要求解读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地理信息的分类: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如光照图、等值线图、地理坐标统计图、地理结构统计图、区域图、原理示意图、联系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能力向来是地理学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近几年由于命题的越来越成熟,出现在地图上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有效的;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如,最高数值或最低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相互之间数据的比较等;从表格中发现问题,用表格外的知识解决问题;2、答题中常见的问题:信息获取不全面、信息提取中解读错误、不能用题中信息正确描述和深入分析问题;3、获取信息的途径: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③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④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⑤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⑥从试卷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获取有效信息,并注重信息之间的因果联系,加强能力专项训练,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审题习惯;分析图像信息时,要判读图像名称和看清图例标识,还要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获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审题的过程,要注意审文字全面提取信息,紧扣关键词、审图像看图名、读图例、辨坐标、明方向、定区位、析要素、审表格看表名、读表头、析数据、理联系、审分值明确答案的要点;对于考生来讲,要形成这样一种审题习惯:A.我看到了什么B.我标记的重点是什么C.我想到与什么知识联系D.我准备从哪几个角度回答E.回答的逻辑顺序是什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如何提高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①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并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来分析问题;包括地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物理、生物;2015年全国卷1就考查了青藏铁路热棒的问题,2014年选择题中有一道考查了生物方面的知识,整体并没有超纲,考查的就是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②以热点问题为中心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把与热点问题有本质联系的主干知识进行迁移、重组和整合;能够多角度分析热点问题,并综合归纳;即点明主干知识的核心内容,又注重揭示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更强调以热点为中心形成的多角度、多系列、整体化知识新体系;这对于考生来讲,能够使考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把分散的知识转化为组合的、把理论的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在遇到新的情景问题时,能够自然而然的使思路流畅;③以常考知识为依托构建考点模块;对于高频考点要善于归纳和整理,有必要可以借鉴模版,如特征描述类、地理现象判读类、原因分析类、比较类、对策措施类、辩证评价类、意义作用类等;同时还要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这样做起题目来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水到渠成,左右逢源;④进行规范的针对训练;通过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以及专题训练,来总结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经验,形成和感悟规范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规律,这样才能得心应手;2、怎样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①通过题干设问方法和关键内容,判断考查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②准确的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内容,认识和说明问题;包括: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地理图表的分析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③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强调正确使用专业术语;1、描述地理事物:①对地理事物概念的描述;这就要求学生平时整理地理概念、相似概念的区分;教师可以使概念图像化,如: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人口的迁移等;②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包括定量表达和定性概括;常见的特征描述,如位置特征、分布特征、属性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农业、工业等等;具体细分为:地理位置特征、农业区位、工业区位、旅游区位、交通区位、城市区位、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资源特征、点状事物的分布特征是否均匀,哪里密集,哪里稀疏,如城市、商业网点等、线状事物的分布特征单一的话从走向、延伸方向,弯曲状况,往往要分段描述;多条,从走向、弯曲方向、数量变化、疏密、范围、极值;如等值线、交通线路等、面状事物的分布特征分布位置、范围、轮廓、面积、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方位,形态特征和极值等,如河流流域、地形区、气候类型区、工业区、政区、大洲和大洋等;③对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要从位置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数量数值大小、递变规律、变化快慢、极值、面积大小范围宽窄等、形状延伸方向、突出方向、团块状还是条带状来表示;一种是对地理事物时间变化计量图表类特点或规律的描述:思路方法:先描述总趋势,然后分时间段描述差异;——注意整体特点,数据变化趋势,有无转折点;描述方法:①变化的总体趋势:增加/增长/上升、减少/减缓/下降、波动变化②变化的峰值:最大值出现的时间③变化的谷值:最小值出现的时间④变化的周期:是多少一种是对地理事物空间发展变化特点或规律的描述:描述方法:总体变化趋势;局部变化趋势;主体分布规律;2、阐释地理事物运用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比较、判断、分析、阐述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比如: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地域分异规律、H的分布规律等;3、提高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方法①把握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并理解、掌握地理规律与原理②做题时要全面思考,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提高概括能力③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迁移④注意描述和阐释的表达技巧: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审题,要全面完整、层次分明、语言规范,要用词恰当、表述准确,特别要注意使用地理术语,分点答题,要注意仔细推敲文字,准确的说明地理特征;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1、能力要求:①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②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③能够正确运用地理观念,探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2、探究技巧:针对性论证:主要是针对“区位因素的分析”、“采取的对策”等的论证策略,这类试题在论证类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解释性论证:已经有结果,需要对结果进行论证和解释;在试题中往往以分析原因、成因、规律、特征等的形式出现;。
高考地理应试必须具备的四大能力(知识综述+真题再现+解题过程+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应试必须具备的四大能力(知识综述+真题再现+解题过程+答案解析)能力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力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高考地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
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能力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1.地理信息的分类(1)数字信息:数字信息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绝对数值,体现某地理要素的状态,该类问题多从地理要素的定性角度进行考查;另一类是变化数值,一般由一组不同数字组成,体现地理要素的变化特征,该类问题多考查地理要素随时间或空间的变化及区域差异。
(2)自然地理要素信息:包括材料中涉及的所有自然地理要素,这些信息包含在题干、图示、图例中。
如气候、河流、植被、湖泊、地质构造、地形、气压、风向等要素。
(3)人文地理要素信息:包括材料中涉及的所有人文地理要素,如城市、居民点、农田、工业区、道路、桥梁、建筑等要素。
2.地理信息的获取(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材料承载着试题的重要信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每一组试题的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选的,材料中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
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图表在高考中非常常见,它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
在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训练从提示中获取信息(包括显性及隐性信息)及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说图,就是把读图的思维过程及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说出来。
三要记图,注意把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在地图上,记在脑海里。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7篇)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1.明确题干要求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图文并茂。
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
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____分析解题条件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____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
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____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尤其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____分析判断。
在地图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作层层分析,找出规律,最后作进一步分析成因。
6.勿漏辅图。
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如课本中的洋流图,就配有一幅北印度洋夏季洋流辅图,我国的地图往往配有一幅南海诸岛的辅图。
辅图有时有很重要的信息,读图时更需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应的位置,不可忽视。
高中地理解题技巧有哪些审题慎重试题信息可分为:题目文字信息、图像图标信息、问题信息和答案信息。
了解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快速获取、准确解读试题信息,明确出题者考查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注意比较在对客观题的答案设置中,往往按照思维定式、答题细节、主要地理知识误区、主干考查设置考查内容和答案选项,一些试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在两个答案之间差别不大。
因此,在做客观题时,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思维尽量开阔一些,思考问题时辩证一些、全面一些,在比较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高考地理命题原则及知识规律

高考地理命题原则及知识规律高考地理命题原则及知识规律命题原则:稳中求变问:今年高考地理试题命题原则是什么?答:今年高考地理试题命题原则是稳中求变。
稳是指命题的差不多原则不变,题型、题量、分数、难易程度差不多稳固。
然而能力要求层次逐年提高,因此变是指试题选择的角度、设置情境的新颖性在变化;材料来源广泛,不局限于教材,紧密同现实联系在一起;图表与文字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变化。
针对性训练加强知识梳理问:目前应如何复习?应不应该大量做题?答:目前考生要有选择地做练习,题目不在多,要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点、结合点、空白点、重难点训练,注重同类题型的归类、整理和延伸。
一:注重梳理规律,增强应用地理的意识,逐步学会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探究新的地理知识。
进一步熟悉初、高中8本教材,力争吃透每一个知识点。
二:依据考试大纲,建构知识体系。
打破教材的框架体系,将相互联系的知识重新整合,建立知识的纵横联系,总结出共性的规律和特点,运用规律解决具体问题。
三:抓住重点主干知识,夯实基础,重点部分“重锤敲”。
四:锤炼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知识迁移。
比如,把握了京九铁路区位选择的因素,就能解答南昆铁路、南疆铁路等的区位选择。
重视地图将知识落实问:地图在高考中重要吗?如何复习这部分知识?答: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历届高考都专门注重对地图知识的考查,要认真熟读各类地图(坐标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专门是教材中的地图。
把握读图方法和技巧,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训练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识图、填图、绘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另外,注意养成良好的读图适应,即按顺序读图:先读图名和图例,再读图中内容,以幸免遗漏图中所阐述的信息。
地理新课标高考命题特点与复习建议(针对教师)

• 5、注重考查主干知识
• 试题必考部分所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包括天气系统、气候变化、 人口问题、区位分析、水资源利用、气候类型判断、区域位置判 断、等值线判读分析等。
• 2014年的高纬度生态问题(36题)、中国粮食问题(37题)、 生态用水问题等等。
•
以上都是以年度热点区域和热点事件作为切入点,考查生
活中的地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 2014年试卷中,选择题1-2、6-7、37题、43、44等问 题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地理问题“生活化” 是以后教学中的方向之一,在地理学习中应多选取一些 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加工提炼,锻炼 自己“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运用 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探讨、论证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 题、现象的“地理”素养。
• 2014年,全卷21道题共出现景观图(珠三角握手楼)1幅,地理位置图及区域 位置图5幅(南美局部图2处:委内瑞拉及科隆群岛、新西兰、俄罗斯局部图、 三江平原局部图)、柱状统计图1处(福建地质灾害统计图)。单纯以文字信 息成题的只有选择题6—7题组和选修模块旅游地理与环境保护。地理学科特 点更加突出。
• 2013年,全卷21道题目计出现了直角坐标点式统计图(人口迁移坐标图)、等 温线图(台湾气温等值线图)、区域图(旧金山的地理位置图)、等高线地形示 意图(内蒙古某地等高线图)、景观示意图(引种桉树前后环境对比示意图)、 分布图(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图)。单纯以文字信息成题的只有选择题3—5 题组和选修模块“自然灾害”,突出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命题规律及能力要求(全国各地文综地理高考卷对高考复习的启示)一、考查内容分析比较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标卷没有考查地球运动知识,其实新课标卷近三年来都没有考查关于地球运动的知识。
北京卷、天津卷虽考查了地球运动知识,但相对比较基础。
三套试卷对气候知识的考查所占分值相当大,命题形式多样,试题平稳。
另外本组试题还考查了洋流、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农业生产、河流水文及地貌、区位、产业转移、等值线、旅游、自然灾害及其防治、环境保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地理主干知识。
纵观三套试题,可以看出其突出特点是试题不偏不怪,紧扣课标,立足基础,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因此在地理复习备考时不必去钻偏题、难题、怪题,应该研究课标、考纲,抓基础、重主干。
1、紧扣课标突出主干三套试题还注重2、联系实际聚焦发展联系实际考查生活中的地理是新课改命题方向。
课标卷以综合题第37题为例:在目前红木家具价格飙升、市场活跃,南部沿海地区持续升温的背景下研究我国云南红木基地区位优势、加工企业在此聚集以及越南限制红木原材料出口原因。
试题设置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热点渗透其中。
北京卷考查了旅游服务设施选址、北大西洋暖流对航行的影响、绿化带的作用、数字地图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试题。
天津卷主要有城市铺设透水砖、2012年奥运会,西南大旱,山西CO2排放,天津新城自然资源分析等,均是联系当今社会与当地实际进行地理知识的考查。
试题同时关注环境,聚焦可持续发展,农业、工业、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处处体现。
突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理念。
因此在备考时,应注重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用地理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努力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
通过试题分析还可以看出新课标背景下地理试题3、清晰定位注重效度每一道地理试题都有明确的考查目标,定位清晰准确,注重效度。
一组试题的题目之间基本没有相互提示答案情况,前一道题的正确解答与否对后面题目影响减小。
同时考查方式灵活多样,题目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覆盖度广,减少学生因某一个知识点的认知欠缺而影响整组题的解答,出现失分过多现象。
如北京卷第36题共5小题,分别考查地形对城市和交通的影响、滦河三角洲成因、河道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人为原因、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制约华北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及应对措施,每个问题定位清晰,互不统属。
因此教师在选题时应该尽量避开那些层层嵌套的试题,选取问题设置相对独立的试题。
另外三套高考地理试卷4、凸显能力关注过程关注地理本质注重过程与方法,凸显能力立意是新课改高考命题重要原则。
有专家认为今年文综试卷最大的特点就是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翻译能力”,其实就是考查学生从图文“获信息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比如天津卷第2题以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
图中出现最多的信息是“林地”,因此仔细审图、审题,选林业加工显而易见。
当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还必须具备“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可以说三套试卷处处体现四项能力的渗透。
三套文综地理试卷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关注过程,体现在开放性题目分值较大,课标卷、北京卷、天津卷开放性试题分值分别为为8分,10分,6分。
开放性试题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突出能力立意,体现学以致用,对知识要求体系化,在检测学生思维水平方面具有客观题不可比拟的优势,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如新课标第37题配以秘鲁沿海区域图,以生长期耗水量较大芦笋为背景,先问气候干旱原因,接着探讨芦笋水源,然后分析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
三个问题设置步步深入,体现典型的主题式探究的过程。
正发挥高考导向作用:倡导过程性、研究性学习。
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应选取体现探究过程的试题让学生练习,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指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去解答,同时注重思辨性、逻辑性、层次性。
除了对试卷内容进行分析比较,还可选取试卷的某一项进行分析,我选取了对相同内容命题角度的分析比较二、相同内容命题角度比较比如对同一个知识点的考查,课标卷、北京卷、天津卷都考查了气候干旱相关的试题。
1、对同一个知识点考查以气候(干旱)为例例一:课标卷第37题第1小题【命题思路】以区域地图为载体,通过空间定位确定该区域为南美洲西海岸,结合图中等高线、时令河等信息及所学洋流、大气环流等知识判断气候干旱成因。
例二:北京卷第36题第5小题【命题思路】主要考查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及应对措施,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例三:天津卷第12题第2、3小题【命题思路】通过图中呈现相关林地等信息,判断云南干旱引发的次生灾害及农业应对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的考查角度往往不同,以干旱为例,有考查干旱原因、有考查应对措施,还有考查引发灾害,因此对地理知识、原理的复习不能单讲知识点,必须将知识、原理落实到具体的区域空间进行分析。
再将不同区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掌握原理、灵活运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试题比较分析还可以研究同一类试题,我以开放性题目为例进行了分析。
2、同一类试题考查以开放性题目为例例一:课标卷第37题第3小题【命题思路】结合秘鲁气候特点,分析农业用水来源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
例二:北京卷第40题第3小题【命题思路】以数字地球截屏为背景,呈现搜索“北京图书馆”等信息,分析与普通地图相比,数字地图在功能方面的特点。
例三:天津卷第12题第4小题【命题思路】结合云南地形、地势及区域发展概况,分析水电站建设带来的影响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开放性试题命题方式多样,答题方法也不同。
开放性试题常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选择一种观点赞成或反对,然后阐述理由。
比如课标卷关于秘鲁沿岸是否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
第二种是更为开放,答案在教材、资料中找不出固定的模板,必须结合生活经验,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思辨的过程,比较分析才能得出答案,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
比如北京卷第40题第3小题“与纸质地图相比,概括数字地图功能方面的特点”。
第三种象天津卷中要求分析开发水电站的利弊,学生必须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既答出利也要说出弊,仅选择一种观点即使回答正确分数也不能得全。
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回答开发性试题时先要审清题目,再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试题研究的角度、方法还有很多种,由于时间关系,我仅限于对试题内容和试题命题角度的分析。
通过以上两方面分析,我谈谈试题分析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三、对教学启示1、把握课标研究考纲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材的编写依据《课程标准》,试题的命制依据《考试大纲》。
在“一标多本”的现状下,采取做加法将各个版本教材叠加的方式绝对不可取,这就要求教师精准把握课标,仔细研究考纲。
可以说教材多,版本多,高考题千变万化,但是究其根源还是课标、考纲。
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不能舍本逐末游离课标、考纲之外,做到不超纲、不超标。
2、理清主干常悟原理新课标背景下地理高考试题对主干知识、基本原理的考查可以说是年年必考、卷卷必出。
复习时以基本地理要素为核心,带领学生理清主干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序的扩展探究,真正悟清基本原理。
下面以河流为例加以说明:知识框架:结合知识框架教师提出相关探究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够全面、准确,教师要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突出关键词。
知识网络框架为学生提供了整合的思维模式,框架上的节点为学生思维的扩展建立相关的超链接,为学科内的知识整合搭建了平台。
学生的认知从整体→部分、从现象分析→结论应用,提高了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
3、当好主导注重主体一轮复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说复习的内容以前都学过,但知识的遗忘率较高,我在一轮复习常采用:课标引领,学案导学方式。
学生先梳理教材上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师生修订;再做重难点透析,学生讲出基本定义、概念,绘制相关原理图,联系生活实际举出具体案例,教师点评。
然后选取2-3道高考题,采取先由学生讲出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提炼自己对同一类问题感悟;教师补充容易出现的错误及容易疏忽的问题。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活动,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基本概念,突破相关难点,同时运用所学基本知识解释生活中地理现象,以上复习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新课程理念,与高考复习方向吻合。
4、培养素养提升能力近年高考的宗旨:依托教材、立足基础,凸显能力。
高考地理考查四大能力,一轮复习强调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应用信息能力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如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培养,先要紧扣课本,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
这是学生运用学科语言、严谨地描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前提。
同时加强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
地理技能的培养在于平时,如描述地理位置,一般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入手。
引导学生常说常练,熟能生巧。
另外还要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高考试题在立足基础、呈现素材、突出对主干知识考查同时,强调多种知识结合,关注社会热点,联系生活体验,结合课程知识,紧扣时代脉搏,将学科热点与社会热点有机结合。
这就要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辩证地、全面的、综合的描述与阐释。
一轮中多训练学生分析试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探讨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总结答题模板。
5、研究试题归纳总结其实我今天所做的就是对试题的初步研究与归纳总结,通过研究试题从中受益,了解高考动向、命题方式,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复习。
希望我所做的能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启示。
附件;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地理(新课标I)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1,完成1~3题。
1.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海洋运输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图2为45º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澳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5.该区域位于()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 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 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