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国企改革职业经理人制度”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探析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探析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探析国有企业一直是国家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重要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责任。

作为国有企业的核心管理者,职业经理人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建立合理有效的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对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进行探析,以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直接涉及到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效益。

一个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能够有效激励经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设还涉及到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众形象。

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能够为国有企业带来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贡献,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地位。

建立合理有效的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对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和改善职业经理人的选拔、培养、激励和管理机制。

在选拔机制方面,国有企业需要建立起公开公正的选拔程序,注重选拔的方式和标准,确保选拔出的人才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业务能力。

在培养机制方面,国有企业需要为职业经理人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和良好的培训机会,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

在激励机制方面,国有企业需要建立起能够激励经理人的薪酬体系、晋升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确保他们对企业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

在管理机制方面,国有企业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对职业经理人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行为合乎企业的利益和规章制度。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也是不可忽视的。

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相对僵化,制约了职业经理人的发挥空间和激励机制。

职业经理人的外部环境也面临着很多不利因素,例如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变革迅速等,这些都对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对职业经理人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导致在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和障碍。

国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研究

国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研究

国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柱,其发展和管理问题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成为了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意义在传统的国企管理体制中,由于政府管控的比较严格,企业的管理者往往是来自政府部门的官员,而非专业管理人员。

这样的管理方式并不能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需求,使得国企的管理效率,经营水平难以达到一定的高度。

因此,国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主要意义在于:1、提高管理水平。

职业经理人是专业的管理者,他们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并且有能力将这些经验运用到企业管理中。

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决策质量和管理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促进企业的发展。

职业经理人不仅有着专业的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推进企业的发展。

3、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职业经理人是专业的管理者,他们能够更好的将企业的形象塑造好,从而提高企业在社会中的认可度。

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的难点在建立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难点:1、管理人才缺乏。

当前,国企中的管理人才往往来自政府部门,而非专业的企业管理人才。

因此,在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时,如何引进和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2、利益分配问题。

由于职业经理人会带来较高的管理成本,国企的一些利益相关者可能会出现反对的情况。

因此,在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时,如何解决利益分配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3、制度建设问题。

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需要在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规划和设计。

这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合作,建立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从而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

建立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路径为了建立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引进和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如:开展职业经理人招聘和考核工作,加强国外经理人引进和培训。

2、完善职业经理人的制度和待遇,如:明确职业经理人的管理职责和权利,并建立完善的薪酬和福利制度。

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路径分析

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路径分析

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路径分析职业经理人是指企业通过市场方式聘请的专门从事管理工作并由公司雇佣的人员,其主要职责包括领导管理、战略规划、组织协调和资源调配等。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

本文将分析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路径。

一、理论依据1.市场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通过市场竞争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而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一种利用市场方式来选聘优秀管理人才的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2.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认为,职业经理人制度能够分离所有权与管理权,实现公司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分权分责,提高公司治理效果。

职业经理人通过市场方式聘请,能够选择经验丰富、能力过硬的管理者,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3.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凝聚力,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职业经理人制度可以通过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激励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管理人才。

二、路径分析1.完善法律法规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首先要在法律法规层面上明确规定,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为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2.设立独立的董事会为了实现职业经理人的独立和专业化管理,国有企业应设立独立的董事会或者引入独立董事,由董事会对职业经理人进行任职和绩效考核等管理工作。

3.建立职业经理人选拔机制国有企业应建立一套公开、公正、公平的职业经理人选拔机制,通过市场化的招聘和竞争方式,吸引和选拔具备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4.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为了激发职业经理人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国有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体系、职业发展机会、福利待遇等,确保职业经理人能够得到合理的报酬和发展空间。

5.加强职业经理人培训和学习为了提高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素质,国有企业应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和学习,组织内外部的培训课程和学习机会,使其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能力。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探析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探析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探析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职业经理人制度成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设对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设进行探析,以期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参考。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设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管理人才短缺、管理层次不清晰、决策效率低等问题,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引入市场化机制。

通过职业经理人制度,可以引入更多的市场化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2. 提升管理水平。

职业经理人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决策效率。

3. 增强竞争力。

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可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推动企业改革和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4. 建立激励机制。

职业经理人制度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前,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体制机制不完善。

一些国有企业在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体制机制不灵活、管理层次复杂等问题,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2. 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足。

3. 选拔机制不科学。

一些国有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选拔机制还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导致人才选拔不到位。

4. 培训机制不健全。

国有企业在职业经理人的培训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不足。

为了提升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体制机制。

国有企业应当加强体制机制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简化管理层次,提高决策效率。

随着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随着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的健全、选拔机制的科学和培训机制的健全,国有企业将会引入更多的优秀管理人才,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助力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探究

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探究

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探究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是指在国有企业中,通过引入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这一机制的引入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进行探究。

首先,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的背景。

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经营效率低下、盈利能力不足、创新能力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引入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成为一个重要的举措。

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的出现是对传统的权力过于集中、管理水平不高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一种。

其次,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的意义。

通过引入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可以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益。

职业经理人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市场化的运作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管理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职业经理人还可以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思路,促进企业的和转型。

接着,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的实施方式。

在国企引入职业经理人时,可以通过聘任、选拔、合作等方式来实施。

其中,聘任制是指直接通过招聘市场上的优秀人才来担任企业的职业经理人;选拔制是指从企业内部选拔并培养具备市场化管理能力的人才担任职业经理人;合作制是指与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公司合作,将企业的管理权委托给该公司,由其派遣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

最后,对于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的建议。

首先,要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通过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强职业经理人培训等措施,提高职业经理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的职业经理人考核评价体系,对业绩优秀的经理人给予适当的激励,对管理不善的经理人进行相应的监督和处罚。

最后,要完善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的运作机制。

加强与职业经理人的沟通和协调,确保职业经理人能够更好地与企业内部员工合作,实现共赢。

综上所述,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是对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一种重要,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对国企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思考

对国企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思考

对国企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思考国企是国家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命脉,其发展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

长期以来,国企在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上存在着许多弊端,特别是在职业经理人制度上的不完善,使得国企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

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国企与民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国企的所有者是国家,而民企的所有者是私人。

这意味着国企的管理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而非个人利益为重。

在这样的前提下,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能够更好地保障国企的长远利益,避免因个人私利导致国企走向衰败。

职业经理人具有专业化管理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带领国企实现高效运营和健康发展。

相对于由政府官员来管理国企,职业经理人更懂得市场化运作和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经济波动,从而使国企更具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也并非一帆风顺。

首先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由于国企一直以来都是由政府官员来管理的,他们对于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并不了解,在引入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和阻力。

其次是企业文化的问题,国企的传统企业文化往往是保守和官僚的,如何将职业经理人制度与传统企业文化相结合,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需要建立健全的职业经理人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

在选拔上,可以通过引进市场化的竞聘方式,让竞聘者凭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来脱颖而出,而不是靠关系和背景来获取管理职位。

在激励上,则需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职业经理人激励政策,让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和提升空间,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业激情。

需要改革国企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

在管理体制上,可以逐步建立市场化管理机制,例如聘任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引入股权激励机制,减少政府的干预和过多的行政干预,从而使国企管理更加专业化和市场化。

在企业文化上,需要向国企员工普及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培养他们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顺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行办法》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步骤方法

《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行办法》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步骤方法

国有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办法近些年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企业中的建立与完善,职业经理越来越受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高度重视,重量级企业高层的走马换将,职业经理人频频空降更是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职业经理作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人力资本,开始走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职业经理人是指可以在职业经理人市场上自由流动,并且以自己经营企业的能力为生的企业经营管理者。

在深化改革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不仅是在践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地发挥企业家的作用”的要求,而且有助于完善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规范和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要想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不仅需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协同合作,更需要社会化和制度化来保障执行。

国企职业经理人的设置将有助于国企管理团队职业化,更适合市场竞争,适合混合多样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国际化职业经理人尽管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一个人的能量毕竟有限,他们的谋划要通过国企上下一以贯之的执行力来实施,否则再好的谋划也是空中楼阁。

要加大宣传,在全社会、各个国有企业内部倡导在企业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好处。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成功推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家要专门成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课题组,专题研究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理论、政策与实践问题。

总结已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企业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加强对现有管理者的职业化培训。

一、国有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指导思想职业经理人制度是破解用人机制瓶颈的关键一招,具有契约化、规范化等特征。

但是国企要想有效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需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所需要的土壤,应该包括:政企、政资的有效分开;明确的国有资本目标和原则边界;无“一股独大”的多股权主体的股权结构,或者即使存在“一股独大”,但去行政化、市场化原则贯彻得较好;职业经理人选任来源和方式的市场化;推行股权激励和有效问责。

鉴于我国国有企业类别、规模、发展状况的不同,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要坚持分类分步推行的总体方针。

谈谈国企改革中职业经理人选聘机制的建设

谈谈国企改革中职业经理人选聘机制的建设

谈谈国企改革中职业经理人选聘机制的建设从“1+N”的顶层设计”,到“十项改革试点”,再到“双百行动”,国有企业改革梯次展开、纵深推进,其中,均有涉及到与职业经理人相关的各项改革要求,例如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推行职业经理人试点、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

职业经理人正愈发受到国有企业重视,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正成为新时期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的目的旨在对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进行深层的了解,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好的面对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职业经理人的起源职业经理人起源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

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等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大多数企业都聘请了职业经理人作为经营管理者。

而我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的的政策界定,最早来自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的发挥企业家作用”。

这是我国首次从顶层政策设计层面明确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关于职业经理人相关的制度文件二、职业经理人的基本特征(一)契约化的管理职业经理人的第一个特征是按照市场化方式选聘、契约化管理。

企业董事会通过市场化选聘,并与职业经理人团队签订雇佣契约,所以,职业经理人以市场化聘任制、任期制、优胜劣汰等为基本特征。

(二)市场化的薪酬水平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通常是高于相同级别国有企业行政任命的高管,甚至高于上级国企高管(比如集团公司的高管)的薪酬水平。

对职业经理人的薪酬激励强度较大,激励更为充分。

(三)专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主要是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性较强的企业高级管理岗位,例如,战略规划研究、技术研发、业务开发、财务管理、市场销售等等,也有部分企业经营层正职岗位,这些岗位往往是职业经理人市场上供小于求的稀缺岗位,通常难以从企业内部获得或企业内部暂时缺乏的称职人员。

(四)双重退出机制国有企业组织任命制的负责人一般带有较强的行政化色彩,属于党的干部,其任命、更替主要体现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需要。

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路径分析

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路径分析

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路径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有企业中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并非易事,需要经历一系列步骤和路径,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一、认识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重要性在国有企业中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规范企业管理、激励企业管理者、促进企业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多为领导者任命制,管理者的任职往往与政治背景、组织关系密切相关,导致了经营效率低下、企业管理混乱、企业发展不稳定等问题的存在。

而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则可以使得企业管理者的聘任更多地与个人的能力、经验和绩效挂钩,提高了管理者的责任感和执行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有助于规范企业管理。

国有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者激励机制不够等问题,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可以通过聘用专业经理人,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制度,从而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还可以激励企业管理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中,管理者的晋升多与政治关系相关,导致了一些管理者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可以通过激励机制,使得企业管理者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营绩效,从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可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意味着国有企业在管理模式和理念上的突破,可以促使企业更加开放、灵活和高效,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优化自身结构,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政策解读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政策解读

近些年来,随着国企改革进程的加快,职业经理人已成为国企改革重点突破的方面。

自2002年起,职业经理人的相关政策逐渐出台,职业经理人的改革方向也逐渐清晰,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探索阶段以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2-2005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为标志,初步提出探索与制定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体系;2010年要求建立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并加强规范化管理。

•第二阶段——试水阶段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第三阶段——逐步推广阶段2015年后《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1+N文件出台,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方向逐步清晰,出台包括《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涉及到职业经理人的政策;在完成国资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后,国资委将“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作为2016年十项改革试点之一,并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综合来看,自2002年以来,虽然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国资委已先后出台十几个涉及职业经理人的相关制度,但其中并没有一项制度是完全只针对于职业经理人的而设立的。

目前出台的所有相关文件中来看,只有湖南省国资委出台了明确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指导意见》。

除此而外,可参考的资料还包括国资委第一批职业经理人试点的案例,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讲话以及政策解读等内容。

基于此,佐佑国企改革研究中心认为,关于职业经理人管理的总体思路是“国企用人机制市场化、去行政化,突出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

总结这三个阶段,政策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职业经理人制度要有一定的先决条件,即需明确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人四个角色的权、责、利;•就职业经理人而言,逐步明确了其来源、管理方式、薪酬激励方式、考核方式、退出方式等要点;•同时,在职业经理人制度设计过程中,需要激励与约束并存,做好风险防范。

国企改革可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

国企改革可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

国企改革可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着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第八、九届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

因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包括“孙冶方经济学奖”、“金三角”奖、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个人最高奖)、第十五届福冈亚洲文化奖一一学术研究奖(日本)、第二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等。

因论证倡导我国股份制改革,被尊称厉股份。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主要着作:《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转型发展理论》、《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一一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的起源一一比较经济史研究》、《罗马一一拜占庭经济史》、《希腊古代经济史》、《论民营经济》、《工业化和制度调整》等。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GDP同比增长%。

这是1990年以来中国全年GDP增速首次跌破7%,达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去年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定下的“7%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

对此,着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势头正在变好,今年会比去年好。

因为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形成,且数量也是惊人的。

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从7%下降至%,直到以后长期保持5%-6%就行了。

他强调,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加大对短板行业的投资。

短板行业如果不加强投资,则创新无从谈起,政策层面应该为创新者提供帮助,比如税收减免、提供空间等。

但是,供给侧调控不可能短期就见效,结构调整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短板行业要扶植起来,产能过剩行业关停并转。

国企变革中的职业化经理人

国企变革中的职业化经理人

变国企为职业化管理企业2014年03月03日10:27 来源于企业观察报收藏此文打印 | 字号:作者唐任伍(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职业经理人制度贵在“职业”而不是“官位”,重点是“去行政化”,从根本上废除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国家干部身份和行政任命制,因此,必须引入竞争、更新和淘汰机制,建立市场化选聘和退出机制,促使官员化的经理人走向职业化、市场化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国有企业的成长和持续发展,需要由政府控制的企业变成职业化管理的企业,由一个随机性的机会主义创造变成一个深思熟虑的战略性规划创造。

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发挥好企业家作用,这是提升国有企业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举措。

国企改革新的突破口我国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没有建立,选人机制没有跳出传统的管理模式,国有企业经理人仍然采用传统的行政任免制,导致国有企业经理人存在浓重的行政官员心态,“做官”多于“做事”,对于复杂残酷的市场竞争难以保持敏感,与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不相适应。

职业经理人是伴随现代企业的诞生而出现,独立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以此为职业、以之谋生,将所经营管理企业的成功视为自己人生成功的专职管理人。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环境已逐步成熟,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一是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以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首先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企业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以解决职业经理人产生的前提问题。

二是有利于改变国有企业的行政化取向。

国企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本质、核心和路径

国企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本质、核心和路径
国 企 实 施 职 业 经 理 人 制 度 的 本质 、 核 心和路 径术
李锡元 徐 闯
摘要 :职业 经理人 是 掌握 着企 业的经 营权 ,运 用所掌握 的企业经 营管理知识 以及所 具备 的经
营管理 企业的 综合领导 能力和丰 富的 实践 经验 ,受聘于雇 主 ( 出资人 )的职业化 的 中高层 经营管
必须委 托 管理人 员对 国有 资产进 行 管理 。多年来 ,
本 文系 国家社 会科 学基 金项 目 “ 职业经理 人 市场治理- 9国企职业经理 人市场 融入 协同研 究”( 项 目编号 :1 4 B G L 0 8 2 )的阶段 性成果 。
2 01 5 . 2l 1 1
定》 ) ,对全 面深化 国有资产 和 国有 企业改革 进行 了 总体部署 , 《 决定 》明确 指出推动 国有企业 完善现
第三 ,经理人 的职业 化和市场 化程度 不足 。国
任命 ,说 明国企管理层选 拔乃至 国企 内部治 理结构
仍 然没 有 摆脱 行 政 化思 维 、行 政 化选 拔 干 部 的模
企经 理人并未将 “ 经理 ”作 为 自己的职业 ,受 “ 官
本位 ”思想影 响 ,高层管理 岗位更多地代 表着个人
代企业制 度 ,国有 企业要合 理增加 市场化选聘 职业
国有企 业经理 人一直都 是行政部 门任命 的。对于 国
有企业 ,政府 首先关 心的是资产 由谁 来控制 、企业
由谁来经 营 ,而并非 首先 考虑 资产 的增值 和贬值 问 题 。因而 ,国企 的董事 、经理 自然 地 由政府 主管部
理人 员 现行 国企经理人 大 多由政 府部 门直接任命 ,具有 亦官 亦商的双重 身份 ,其原 因在 于 国企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日益被重视和推广。

本文将从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定义、实施现状、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职业经理人制度是指将企业经营管理的责任从所有权单位的代表转移给专业的经理人员,以实现国有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这种制度的出现是基于国有企业管理者队伍相对薄弱的现实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特点是将企业管理与所有权区分开来,通过引进经验丰富的经理人员,实现国有企业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提升企业效益,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职业经理人制度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实施现状并不一致。

一方面,一些国有企业已经开始推行这种制度,通过聘用专业经理人来担任企业的高级管理职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这些企业普遍在人才选拔、薪酬激励、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领导干部兼任管理职务、任人唯亲等现象,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低下,效益不佳。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实施具有一系列的优势。

首先,通过引进专业化、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可以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推动企业走向科学、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其次,职业经理人制度可以杜绝领导干部任人唯亲的现象,实现人尽其才,优胜劣汰的选拔机制,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职业经理人制度还有助于规范企业的运作,增强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然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职业经理人制度与现有的国有企业制度存在冲突,需要进行一系列制度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

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各种利益关系和惯性思维的存在,一些国有企业在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时遇到了困难和阻力。

因此,推动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所有权方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法规建设和人才培养,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探析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探析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探析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试水,以引进职业经理人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取代了原有的行政领导人职务任命制。

这一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进行探析,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实施,使得国有企业能够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的高级管理人才,降低政府的行政干预程度,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职业经理人制度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

职业经理人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

他们能够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从而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职业经理人制度能够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通过引进职业经理人,企业能够更好地符合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职业经理人制度还能够推动企业内部的改革和创新,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和管理水平。

职业经理人制度有助于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职业经理人作为专业的管理者,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和处理企业的问题,减少政府干预的主观色彩,提高企业的经营自主性和市场竞争力。

虽然职业经理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存在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的体制和利益格局相对封闭,职业经理人在企业内部的晋升和流动空间有限。

这就导致了职业经理人缺乏动力和发展的机会,不利于他们提高管理水平和推动企业的发展。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存在从业年限问题。

由于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时间不长,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的从业年限一般较短。

这就导致了职业经理人在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竞争时,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应对能力,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存在绩效考核不足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职业经理人的绩效考核主要以政府目标为导向,忽视了市场化与效益导向的考核方式。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探析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探析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探析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设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职业经理人的概念、现状和挑战以及制度建设探析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职业经理人是指由企业雇佣或聘任的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员,是一种将企业经营与所有权分离的经营模式。

职业经理人通过市场竞争,凭借专业能力和管理经验提供服务,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形成竞争优势。

目前,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在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完善和不健全之处。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的选拔机制不够科学和公正,存在利益输送和关系瓜分的问题。

国有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他们对企业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不够明确,决策效果不佳。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在管理过程中常常受到政府政策和干扰的影响,缺乏独立的决策权和管理自主权。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完善。

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选拔和培养。

应该建立科学、公正和透明的选拔机制,重视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能力,避免利益输送和关系瓜分的情况发生。

完善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

要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使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目标和利益有明确的认识,并通过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来推动他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要加强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和发展,提升其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

要加强国有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职责和权力的明确,确保他们在经营管理中的决策独立性和管理自主权。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面临一些挑战。

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职业经理人制度需要在政府的监管和干预下进行,这就需要政府在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利益格局和利益格斗,这就需要职业经理人具备较高的政治智慧和应对能力。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还需要与国家制度的建设相衔接,与其他相关制度相互配套,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

一文读懂“国企改革职业经理人制度”

一文读懂“国企改革职业经理人制度”

一文读懂“国企改革职业经理人制度”职业经理人制度作为中央推动国企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其方向和路径已越来越清晰,中央及各级地方国资委分别出台了各项政策,并进行了试点。

上述举措为该项制度建设提供了指引和借鉴,但各试点单位对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在细节处理上存在不同的做法。

一、在职业经理人选聘阶段,明确党委会和董事会的职能定位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过程中,要坚持党管干部与董事会依法选聘相结合的原则,党委会从选拔任用管理转变为程序、标准、纪律的把关,董事会是选拔聘任的主体。

在选聘阶段,企业党委及其干部管理部门,实行前置管理,即按照职业经理人职业资质评价要素和条件,提出职业经理人的政治、品行和廉洁的标准,对职业经理人的政治素质、职业素养等进行考核评价,向董事会提出考核评价意见,作为董事会选聘的重要参考依据。

董事会提出选聘职业经理人的人选,由企业党委审定或审批,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和国资监管机构备案,再由董事会实施聘任;对涉及经营管理者选聘工作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应提交党委会研究和提出意见。

二、在职业经理人使用阶段,通过“六化”实现职业经理人制度与现有体制的平稳对接1、身份社会化。

一旦选聘为职业经理人,其劳动关系马上回归社会化管理,实现真正的“身份市场化”。

2、管理契约化。

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聘任制。

通过《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通过《聘用合同》明确职业身份和聘用期限;通过《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建立与业绩考核紧密挂钩的激励约束和引进退出机制。

3、薪酬市场化。

第一是薪酬水平定位。

基于市场化的原则,保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第二是薪酬结构分配。

薪酬结构需要同时考虑固定薪酬、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的关系,激发职业经理人在任期内关注公司业绩长远发展,并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

第三是薪酬风险的取向。

以契约形式明确业绩目标与相应的激励措施,将承担的责任、风险与薪酬激励相对等。

第四是薪酬管理机制要与企业整体业绩文化相匹配。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政策解读汇报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政策解读汇报

近些年来,随着国企改革进程的加快,职业经理人已成为国企改革重点突破的方面。

自2002年起,职业经理人的相关政策逐渐出台,职业经理人的改革方向也逐渐清晰,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探索阶段以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2-2005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为标志,初步提出探索与制定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体系;2010年要求建立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并加强规范化管理。

∙第二阶段——试水阶段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第三阶段——逐步推广阶段2015年后《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1+N文件出台,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方向逐步清晰,出台包括《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涉及到职业经理人的政策;在完成国资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后,国资委将“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作为2016年十项改革试点之一,并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综合来看,自2002年以来,虽然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国资委已先后出台十几个涉及职业经理人的相关制度,但其中并没有一项制度是完全只针对于职业经理人的而设立的。

目前出台的所有相关文件中来看,只有湖南省国资委出台了明确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指导意见》。

除此而外,可参考的资料还包括国资委第一批职业经理人试点的案例,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讲话以及政策解读等内容。

基于此,佐佑国企改革研究中心认为,关于职业经理人管理的总体思路是“国企用人机制市场化、去行政化,突出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

总结这三个阶段,政策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职业经理人制度要有一定的先决条件,即需明确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人四个角色的权、责、利;∙就职业经理人而言,逐步明确了其来源、管理方式、薪酬激励方式、考核方式、退出方式等要点;∙同时,在职业经理人制度设计过程中,需要激励与约束并存,做好风险防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读懂“国企改革职业经理人制度”
职业经理人制度作为中央推动国企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其方向和路径已越来越清晰,中央及各级地方国资委分别出台了各项政策,并进行了试点。

上述举措为该项制度建设提供了指引和借鉴,但各试点单位对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在细节处理上存在不同的做法。

一、在职业经理人选聘阶段,明确党委会和董事会的职能定位
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过程中,要坚持党管干部与董事会依法选聘相结合的原则,党委会从选拔任用管理转变为程序、标准、纪律的把关,董事会是选拔聘任的主体。

在选聘阶段,企业党委及其干部管理部门,实行前置管理,即按照职业经理人职业资质评价要素和条件,提出职业经理人的政治、品行和廉洁的标准,对职业经理人的政治素质、职业素养等进行考核评价,向董事会提出考核评价意见,作为董事会选聘的重要参考依据。

董事会提出选聘职业经理人的人选,由企业党委审定或审批,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和国资监管机构备案,再由董事会实施聘任;对涉及经营管理者选聘工作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应提交党委会研究和提出意见。

二、在职业经理人使用阶段,通过“六化”实现职业经理人制度与现有体制的平稳对接
1、身份社会化。

一旦选聘为职业经理人,其劳动关系马上回归社会化管理,实现真正的“身份市场化”。

2、管理契约化。

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聘任制。

通过《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通过《聘用合同》明确职业身份和聘用期限;通过《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建立与业绩考核紧密挂钩的激励约束和引进退出机制。

3、薪酬市场化。

第一是薪酬水平定位。

基于市场化的原则,保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第二是薪酬结构分配。

薪酬结构需要同时考虑固定薪酬、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的关系,激发职业经理人在任期内关注公司业绩长远发展,并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

第三是薪酬风险的取向。

以契约形式明确业绩目标与相应的激励措施,将承担的责任、风险与薪酬激励相对等。

第四是薪酬管理机制要与企业整体业绩文化相匹配。

4、考核战略化。

第一是绩效考核指标设计。

要综合考虑企业业绩发展要求与整体战略目标,根据不同职业经理人的职责与定位,分别搭建年度和任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突出任期考核发挥其对企业中期战略目标实现的牵引作用。

第二是建立业绩市场对标机制,科学合理设置目标值。

第三是建立全方位、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党委会日常考核、监督作用,全方位、多维度综合评判职业经理人的业绩能力,并把考核结果与职业经理人聘任和奖励紧密挂钩。

第四是明确董事会是职业经理人的考核主体。

5、退出制度化。

打破现在国有企业以“退休”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退出机制的管理制度,以时间(任期)和业绩考核结果决定其升降去留,打破经营管理者不犯错误不“下”、不到年龄不退的传统观念。

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完全退出,合同一旦解除,与企业完全脱钩,重新回到人才市场;二是回流到
企业,重点针对本企业产生的职业经理人,不是由于主观原因导致业绩不佳被免职的,可回流到本企业降级使用,为职业经理人解除后顾之忧。

6、能力职业化。

职业经理人选拔的本质在于保证“人与工作岗位的匹配”。

一方面,职业经理人应当将“经理”视作职业,理性对待工作,按照职业化的思维模式完成组织目标。

另一方面,在国有企业的特殊环境下,国企职业经理人的关键素质能力需分清主次,职业经理人所应具备的首要素质是政治素养与道德修养,即党性高、对国企事业要有忠诚度与奉献精神,对国企文化有认同感,同时要有道德素养、道德底线思维和规则意识;其次是具备职业素养,有通用与细分的经营管理能力,并在以往职业生涯中取得过成功经验;最后要具备与很强的沟通能力及人脉关系,高度的包容性、抗压能力与危机处置能力。

三、职业经理人到任后,通过厘清党委会、董事会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落实职业经理人的权利
落实职业经理人权力的过程中,党委会、董事会和职业经理人是非常重要的三个角色,所以梳理三者的关系就变得十分必要。

1、明确党委会与职业经理人的职能定位。

首先,党委会参与选拔标准的制定。

党委会与职业经理人关注的焦点不同,党委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党委会参与企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其次,党委会实际参与企业的选聘流程,重点对候选人的评价要素和条件进行把关;最后,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作用。

党委会对企业中层管理者的履职行为、能力、业绩进行监督并做出评价意见,向经理层反馈,以作为经理层考核、选用企业中层管理者和履行监管职责的参考依据。

2、明确董事会与职业经理人的职能定位。

首先,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包括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制定、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工资总额备案制管理和对重大财务事项的管理。

其次,职业经理人充分行使经营管理执行权,即职业经理人有充分的权力来承担经营管理职责,包括组建经营管理领导团队的权力,对企业经营管理负最终责任,并以契约的形式得到确认。

3、建立党委会、董事会和职业经理人的融合机制。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首先,企业党委成员可以作为股东代表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中符合条件的党员也可以通过有关程序进入党委会。

其次,为保持监事会的独立性,原则上党委会成员、董事会成员不交叉任职监事会。

最后,由董事会聘任为企业主要领导且条件符合的职业经理人也可考虑进入党委会,能更好的发挥决策执行的职责。

4、梳理相关的制度体系,固化党委会、董事会和职业经理人职责分工。

全面梳理公司的各项制度,包括公司党群管理制度、公司法人治理制度和公司内部日常经营管理制度等,使之与职业经理人制度之间有效衔接,最终形成分工明确、运转流畅、有利于职业经理人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企业获得上级单位的政策支持,一是将“人头费”式的薪酬总额预算制调整为与业绩变化挂钩的薪酬总额备案制,确保企业业绩增长的时候无论内部人员增减,薪酬总额都是增长的,反之亦然。

二是企业需要将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升级,建立市场化的管理体系,让员工的职业发展、绩效评
价、薪酬管理都能够充分体现价值创造导向。

三是根据试点工作经验,在二三级企业经理层及集团中层全面推进职业化工作,实现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全覆盖。

依据经验,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落地离不开三方面的紧密配合,一是政策的支持。

就目前看,职业经理人制度仅在试点单位试行。

二是甲方的格局和决心。

甲方党委会、董事会能否真正落实职业经理人的“责、权、利”。

三是专业的辅导。

借助第三方厘清党委会、董事会和职业经理人的权责界面,并制定针对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的激励考核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