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公差及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误差和公差
模块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误差和公差
模块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误差和公差
模块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误差和公差
模块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误差和公差
• 第Ⅱ组公差规定的检验组:
⑴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⑵一齿径向综合公差 ⑶齿形公差与基节极限偏差 ⑷齿形公差与齿距极限偏差 ⑸齿距极限偏差与基节极限偏差 (用于9~12级精度) ⑹齿距极限偏差或基节极限偏差 (用于10~12级精度)
1~2级为待发展级; 3~5级为高精度级; 6~8级为中等精度级,使用最广; 9~12级为低精度级。
模块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三、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及选用原则
齿轮精度等级的选择应考虑齿轮传动的用途、 使用要求、工作条件以及其他技术要求,在满足 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较低精度的公差 等级。
模块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五、测量齿轮分度圆齿厚的步骤
模块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技能训练
检测齿轮的分度圆齿厚
模块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六、公法线千分尺的结构、使用、维护和保养
模块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七、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步骤
1.准备平板、公法线千分尺、量块和被测齿轮 2.计算公法线公称长度W和跨齿数k (采用四舍五入法取整数) 3.研合量块,校对零线 4.逐次测量公法线的实际长度,作好记录 5.数据处理,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公法 线长度变动 6.查表,确定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公法线长 度变动允许值,判断齿轮的合格性
类比法
2、齿侧间隙的选用
模块八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公差配合与检测技术 第11章 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齿轮测量.ppt
其合格条件为:齿距累积公差Fp≥齿距累积误差ΔFp;K 个齿距累积公差Fpk≥K个齿距累积误差ΔFpk。
齿距累积误差的测量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其 中,以相对测量应用最广。
相对测量按其定位基准的不同,可分为以齿顶圆、 齿根圆和孔为定位基准三种,如图11-5所示。
图11-2 切向综合误差曲线
切向综合总偏差反映齿轮一转的转角误差,说明齿 轮运动的不均匀性。
切向综合总偏差反映出齿轮的径向误差、切向误差, 基圆齿距偏差、齿廓形状偏差等综合结果在转角误差上, 通过分度圆切线方向反映出来。
如图11-3所示为光栅式齿轮单啮仪的测量原理图。
图11-3 光栅式齿轮单啮仪的测量原理图
基础知识 齿轮及齿轮副的评定指标 重点知识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难点知识 齿轮公差检验组及齿轮精度等级的选用
11.1齿轮的使用要求及三个公差组
11.1.1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齿轮传动装置是指齿轮、轴、轴承、箱体等零件的总和。 归纳起来,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可分为传动精度和齿
侧间隙两个方面,一般有如下要求:
1.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就是要求齿轮一转范围内,转角 误差的最大值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齿轮作为传动的主要元件,要求它能准确地传递运 动,即保证主动轮转过一定转角时,从动轮按传动比关 系转过一个相应的转角。如图11-1a)、b)所示。
图11-1 齿轮传 动比的 变化
5
为保证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应限制齿轮一转过程中的
单啮仪测量的主要优点:测量过程较接近齿轮的实 际工作状态,故齿轮综合测量能较好地反映齿轮的使用 质量,能连续测量被测齿轮全部啮合点的误差,是一种 综合测量,各单项误差可以相互抵消,避免把合格品当 作废品的失误,且测量效率高,便于实现测量自动化。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及其上下偏差的确定
aaaaaa
0
cccccc dddddd
500 630 800 100 5
77.5
gggggg
3 4 4
55 7 62 00
8 1 1
0
hhhhhh iiiiii
5
jjjjjj kkkkkk
llllll
0
mmmmmm nnnnnn
0
oooooo pppppp
qqqqqq
0
0
70
15
(2)齿轮副齿厚下偏差Esni的计算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rr
ss
tt
-
vv
ww
xx
yy
zz
aaa
bbb
ccc
ddd
eee
fff
(2)超出上表的适用范围时,可采用分别计算补偿温度变形所需的最小极限侧隙jnmin1和 保证正常润滑所需的最小极限侧隙jnmin2(见表2)方法。
jn min = jn min 1 + jn min 2 ……………………………………………(10) jn min 1 = a (α1 ⋅ ∆t1 − α 2 ⋅ ∆t 2 ) ⋅ 2 sin α n ……………………………(11)
18 30 50 80 12
kkkk
mmmm
26 31 37
oooo
pppp
rrrr
ssss
tttt
uuuu
5
aaaaa bbbbb
23 27 31
ccccc
xxxx
yyyy
zzzz
43.5
hhhhh
ddddd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10-210)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偏差和公差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10-210)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偏差和公差GB/Tl0095.1—2001和GB/Tl0095.2—2001对齿轮、齿轮副的误差及齿轮副的侧隙规定了若干个评定指标。
下面按各项评定指标对齿轮传动使用要求的影响分类并加以论述。
影响运动准确性的误差项目和测量根据测量方法的特征,齿轮的评定指标可分为综合指标和单项指标。
在齿轮传动中,影响运动准确性的误差项目有五项。
其中综合指标有:切向综合总偏差、齿距累积总偏差Fp(Fpk);单项指标有:径向跳动Fr、公法线长度变动Fw、径向综合总偏差。
1、切向综合总偏差(总公差)切向综合总偏差是指被测齿轮与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被测齿轮一转内,齿轮分度圆上实际圆周位移与理论圆周位移的最大差值。
切向综合总偏差曲线切向综合总偏差单啮仪测量的主要优点:测量过程较接近齿轮的实际工作状态,故齿轮综合测量能较好地反映齿轮的使用质量,能连续测量被测齿轮全部啮合点的误差,是一种综合测量,各单项误差可以相互抵消,避免把合格品当作废品的失误,且测量效率高,便于实现测量自动化。
单啮仪测量的主要缺点:由于单啮仪的制造精度要求高,目前生产尚未广泛使用。
因此,常用其他指标来评定传递运动准确性。
2、齿距累积总偏差Fp(总公差Fp),齿距累积偏差Fpk(公差Fpk )齿距累积总偏差是指齿轮同侧齿面任意弧段(K=1至K=Z)内的最大齿距累积偏差。
齿距累积总偏差曲线齿距累积偏差Fpk3.径向跳动Fr (公差Fr)径向跳动是指测头(球形、圆柱形、砧形)相继置于每个齿槽内时,从它到齿轮轴线的的最大和最小径向距离之差。
径向跳动径向跳动仅作为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中属于径向性质的单项性指标。
因此,采用这一指标必须与能揭示切向误差的单项性指标组合,才能评定传递运动准确性。
径向跳动公差Fr,用以限制径向跳动Fr。
其合格条件为:径向跳动公差Fr≥径向跳动Fr。
径向跳动可在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或普通偏摆检查仪上测量,如下图所示:径向跳动的测量4.径向综合总偏差(总公差)径向综合总偏差是指在径向(双面)综合检验时,被测齿轮的左右齿面同时与测量齿轮接触,并转过一整圈时出现的中心距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测量
第一节 员工的培训管理
培训规划作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满足员工培训需求的活 动实施方案,其制定过程中有以下要求:
(1)系统性。(2)标准化。(3)有效性。(4)普遍性。 培训规划的重点应当是分析研究培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解
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制定培训规划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制定培训的总体目标的主要依据: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企业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课题二 齿轮加工误差简述
3.滚刀的加工误差和安装误差 滚刀本身的基节、齿形角等加工误差,都会在加工齿轮过程
中被反映到被加工齿轮的每一个轮齿上,使加工出来的齿轮产生 基节偏差和齿形误差。滚刀偏心使被加工齿轮产生径向误差。滚 刀刀架导轨或齿坯轴线相对于工作台旋转轴线的倾斜及轴向窜动, 使滚刀的进刀方向与轮齿的理论方向不一致,直接造成齿面沿齿 长方向(轴向)歪斜,产生齿向误差,主要影响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4.齿坯本身的误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 员工培训评估
二、员工培训评估的层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第一级评估:反应评估 2.第二级评估:学习评估 3.第三级评估:行为评估 4.第四级评估:结果评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 员工培训评估
三、撰写培训评估报告
培训评估完成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写出公正合理的评估报告。评估报告 的内容如下: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3)培训需求的阶段分析。主要有目前培训需求分析及未来培训需求 分析两种。
3.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施程序 (1)前期准备工作。 (2)制订培训需求调查计划。 (3)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 (4)分析与输出培训需求结果。
第十一章 圆柱齿轮传动公差及检测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精度要求
不同圆柱齿轮的传动精度要求
上述4项要求,对于不同用途,不同工作条件的齿轮其 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如:对于分度机构,仪器仪表中读数机构的齿轮,齿轮 一转中的转角误差不超过1′~2′,甚至是几秒,此时, 传递运动准确性是主要的; 对于高速,大功率传动装置中用的齿轮,如汽轮机减速 器上的齿轮,圆周速度高,传递功率大,其运动精度, 工作平稳性精度及接触精度要求都很高,特别是瞬时传 动比的变化要求小,以减少振动和噪声; 对于轧钢机,起重机,运输机,透平机等低速重载机械, 传递动力大,但圆周速度不高,故齿轮接触精度要求较 高,齿侧间隙也应足够大,而对其运动精度则要求不高. HOME
一齿径向综合误差(△fi″)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 在被测齿轮一齿角内的最大变动量. △fi″综合反映了由于刀具安装偏心及制造所产 生的基节和齿形误差,属综合性项目.可在测 量径向综合误差时得出,即从记录曲线上量得 高频波纹的最大幅度值.由于这种测量受左右 齿面的共同影响,因而不如一齿切向综合误差 反映那么全面.不宜采用这种方法来验收高精 度的齿轮,但因在双啮仪上测量简单,操作方 便,故该项目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场合.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制造误差
影响上述4项要求的误差因素,主要包括齿轮的加工误差 和齿轮副的安装误差. 为了便于分析齿轮的各种制造误差对齿轮传动质量的影响, 按误差相对于齿轮的方向特征,可分为径向误差,切向误 差和轴向误差; 齿轮为圆周分度零件,其误差具有周期性,按误差在齿轮 一转中是否多次出现,即在齿轮一转中出现的周期或频率, 可分为以齿轮一转为周期的长周期误差,或低频误差,它 主要影响传递运动的准确性;以齿轮一齿为周期短周期误 差,或高频误差,它主要影响工作平稳性.
互换性第11章
12
第11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
9.2 齿轮误差项目
9.2.1 影响运动准确性的误差项目 1. 切向综合误差Fi (综合评定指标)
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作单面啮合
时,在被测齿轮一转范围内,在分度圆上实际圆周位移 与理论圆周位移的最大差值。如图11-2所示,以分度圆 弧长计值。
41
第11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 2. 公法线长度偏差
公法线长度偏差是指齿轮一圈内,实际公法线长度
Wka 与公称公法线长度 Wk 之差。公法线长度上偏差代 号为 Ews ,下偏差代号为 Ewi 。 公法线长度偏差△Ew的合格条件是它在其极限偏差
范围内(Ewi≤△Ew ≤Ews)。
42
1. 齿厚偏差
齿厚偏差是指在分度圆柱上, 齿厚的实际值与公称值之 差(对于斜齿轮齿厚是指法向齿厚),如图11-9所示。齿厚 上偏差代号为 Ess ,下偏差代号为Esi。 齿厚偏差△Es的合格条件是它在齿厚极限偏差范围内
(Esi≤△Es ≤Ess )
39
第11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
齿厚偏差△Es
误差破坏了滚刀和齿坯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从而使被加
工齿轮产生基圆误差,导致基节偏差和齿形误差。
11
第11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 4. 机床传动链误差 当机床的分度蜗杆存在安装误差和轴向窜动时,蜗
轮转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使被加工齿轮出现齿距偏差
和齿形误差,产生切向误差。机床分度蜗杆造成的误差 在齿轮一转中重复出现,是短周期误差。
22
第11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
传递运动精确性检验组(第Ⅰ公差组)
只需检验两个综合指标之一或用单项指标的组合(一个控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差及检测
销售渐开线圆柱齿轮
型号
齿数
模数
齿宽
精度
H R- JT- 15
15
2
15
6
H Rபைடு நூலகம் JT- 20
20
3
30
5
H R-JT-30
30
4
45
4
我们销售各种规格的渐开线圆柱齿轮,欢迎洽谈!
总结和要点
1 公差的作用
2 公差的控制
3 影响公差的因素
公差能够保证齿轮传动的精 确性和正常运转。
齿轮设计、制造、检验等环 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公差。
感谢收听
渐开线圆柱齿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械传动元件,公差的控制涉及到各个环节,希望这次报告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齿轮材料、设计精度和测量 误差等因素都会影响公差的 控制。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检测
1
视觉检测法
对齿轮的齿面、齿底、齿顶进行直观检测,对齿轮表面缺陷可以准确地发现。
2
接触检测法
通过齿轮啮合,来检测齿轮工作面间的公差,分类准确,但需要专业的设备。
3
物理检测法
通过测量齿形、圆跳、啮合等参数,来全面测量齿轮的公差,但需要更高的技术 门槛。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差及检 测
渐开线圆柱齿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齿轮之一,它因其独特的齿形设计,使 得传动效率远高于其他齿轮。
了解渐开线圆柱齿轮公差
齿轮公差的定义和意义
公差是指齿轮尺寸和形状的容许偏 差。合适的公差能够确保齿轮的正 常运转和驱动精度。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差的分类
发生在齿距、齿顶、齿根和齿向的 公差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等距公 差、等弧公差、等角公差和累计公 差等。
公差的测量方法
公差的测量需要依赖一些专业的仪 器和设备,如3D扫描仪、坐标测量 机等,每种测量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资料课件
齿轮传动的效率是指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效率的大小 反映了齿轮传动的能量损失情况。
02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特点 与应用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结构特点
齿廓形状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廓形状为渐开线,这种形状使得齿轮在传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平稳性和 均匀性。
齿数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数一般较多,这有利于提高齿轮的传动比和承载能力。
综合检测法
同时检测齿轮的多个参数,如齿距累积误差、齿形误差等。此方法可全面评价齿 轮质量,检测效率较高。
常用检测仪器介绍及使用注意事项
齿距卡尺
用于测量齿距和齿厚,使用时需确保卡尺与齿轮 轴线平行,避免误差。
渐开线样板
用于检测齿轮渐开线形状,使用时需选择合适的 样板规格,确保与齿轮配合良好。
投影仪
通过光学投影原理检测齿轮各项参数,使用时需 保持投影仪镜头清洁,确保投影效果。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资料
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齿轮基础知识 •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特点与应
用 •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精
度等级 •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检测方法
与仪器
目录
•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加工误差 分析
•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装配与调 整技术
01
齿轮基础知识
选用高精度刀具
选用制造精度高、耐磨性好的刀具,并正确安 装和调整。
控制工件误差
提高工件的制造精度、选用合适的夹具和定位 方式等。
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误差补偿技术
通过测量和分析加工误差,采用误差补偿装置或软件进行补偿。
数控加工技术
采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通过优化切削参数和加工路径等提高加工 精度。
第十一章 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与配合课件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下
中心孔来定位,即将工件安装在两端顶尖上。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下
三、齿轮坯的精度 1.基准面与安装面的形状公差
基准面与安装面的形状公差值见表10-11。 2.工作安装面的跳动公差
当基准轴线与工作轴线不重合时,工作安装面相对于 基准轴线的跳动值,见表10-12。 3.齿顶圆柱面的尺寸和跳动公差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下
• 选择精度等级的方法有类比法和计算法。 • 计算法先计算确定一种使用要求的精度等级,再按其 他方面要求,作适当协调,来确定其他使用要求的精度等 级。但很难准确计算,往往还需齿轮传动性能试验。因此 应用并不普遍。
• 类比法按以往经验及技术资料、齿轮的用途和工作条 件等进行对比选择。表10-9列出齿轮某些精度等级的应用 范围,表10-10列出某些机器中的齿轮所采用的精度等级。
• (2)法向齿厚公差Tsn的选择 • 多数情况下,采用较宽的齿厚公差或工作侧隙,并不 影响齿轮性能和承载能力,却可能下降制造成本。齿厚公 差Tsn可按式10-5计算。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下
• (3)齿厚下偏差的确定
• 齿厚下偏差Esni由齿厚上偏差Esns和齿厚公差Tsn求得:
•
Esni = Esns - Tsn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齿厚偏差 • (1)齿厚上偏差的计算
• 齿厚上偏差Esns,即齿厚的最小减薄量。作用是保证 齿轮副所需的最小法向侧隙jbn min,补偿箱体制造及安装 误差影响侧隙的减小量Jbn。
• 齿厚上偏差可以根据齿轮副所需要的最小侧隙通过计 算或用类比法确定。根据箱体制造和安装误差的影响因素, 得出齿厚上偏差的计算公式(10-3)。
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测量
课题四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4)齿轮规格:直径≤400 mm的齿轮可以放在固定仪器上进行检验,较 大尺寸的齿轮一般采用量具放在齿轮上进行单项检验。
(5)生产规模:大批量生产齿轮时,应采用综合性的齿轮检验项目,以 提高检验效率;单件小批量生产时,一般可采用单项检验项目。
(6)设备条件:选择检验项目时,还应考虑工厂现有的仪器设备条件, 以及习惯的检验方法。
下一页 返回
课题三 圆柱齿轮误差项目及检测
2.齿距累积总偏差FP与k个齿距累积偏差FPK 齿距累积总偏差Fr是指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实际弧长
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它表现为齿距累积偏差曲线的总 幅度值(如图9一9)。齿距累积偏差实际上是控制在圆周上的齿距累 积偏差,如果此项偏差过大,将产生振动和噪声,影响平稳性精 度。 3.齿圈径向跳动Fr
轴向齿距偏差Fpx是指在与齿轮基准轴线平行而大约通过齿高中 部的一条直线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的实际距离与公称距离之差, 如图9一24所示,沿齿面法线方向计值。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课题三 圆柱齿轮误差项目及检测
四、影响齿轮副侧隙的偏差及侧量
侧隙是两个相啮合齿轮的工作齿面相接触时,在两个非工作 齿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具有公称齿厚的齿轮副在公称中心距下 啮合时是无侧隙的。侧隙不是一个固定值,受到齿轮加工误差及 工作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轮齿位置上是变动的。影响侧 隙大小和不均匀的主要因素是齿厚,国家标准规定:采用“基中心 距制”,即在中心距一定的情况下,采用控制轮齿齿厚的方法获 得所需的齿轮副侧隙。
齿圈径向跳动Fr是指齿轮转一周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或齿 轮上)于齿高中部与齿廓双面接触时,测头相对于齿轮轴心线的最 大变动量。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及其上下偏差的确定
18 30 50 80 12
kkkk
mmmm
26 31 37
oooo
pppp
rrrr
ssss
tttt
uuuu
5
aaaaa bbbbb
23 27 31
ccccc
xxxx
yyyy
zzzz
43.5
hhhhh
ddddd
eeeee
2
ggggg
50
4
0
iiiii
0 18 25 31 40 50 63 80
kkkkk jjjjj
0
求 k和Wk 解:(1)k按公式(5)得
k=
(2)Wk 按公式(4)得
z + 0.5 + 1.7491x = 3.84 ,取k=4 9
Wk = mn cosα n [(k − 0.5)π + z ⋅ invα t + 2 tan α n ⋅ x ] = 43.498mm
说明:对于斜齿轮,跨齿数k的计算一般可以采用用公式 5。也可以采用如下算 法:
jn min1 = a (α1 ⋅ ∆t1 − α 2 ⋅ ∆t 2 ) ⋅ 2 sin α n = 0.0667( mm) = 66.7 µm
查表8得 jnmin2= 0.02mn =0.01mm =100μm
jn min = jn min 1 + jn min 2 = 166.7 µm
(2) 齿轮副齿厚上偏差Esns的计算
0
k=
(2)Wk 按公式(8)得
z 28 + 0.5 = + 0.5 = 3.61 ,取k=4 9 9
Wk = 0.94mn [(k − 0.5)π + 0.015z + 0.728 x ] = 53.653( mm )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差及检测共45页文档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பைடு நூலகம்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述
一、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运动准确性:是指传递运动的准确性。为了保证齿轮传 动的运动精度,应限制齿轮一转中传动比的不均匀。 运动平稳性:要求齿轮运转平稳,没有冲击、振动和噪 声。要限制一齿范围内瞬时传动比变化。 载荷分布均匀性:要求齿轮在接触过程中,载荷分布要 均匀,接触良好,以免引起应力集中,造成局部磨损, 影响齿轮的使用寿命。 齿侧间隙:在齿轮传动过程中,非接触面一定要有合理 的间隙。一方面为了贮存润滑油,一方面为了补偿齿轮 的制造和变形误差。
螺旋线偏差常用展成法测量,其原理如图 11—10所示。以被测齿轮回转轴线为基准, 11—10所示。以被测齿轮回转轴线为基准, 通过精密传动机构实现被测齿轮1 通过精密传动机构实现被测齿轮1回转和测 头2沿轴向移动,以形成理论的螺旋线轨迹。 实际螺旋线与设计螺旋线轨迹进行比较, 其差值输入记录器3 其差值输入记录器3绘出螺旋线偏差曲线, 在该曲线上按定义确定螺旋线偏差。常用 的仪器是渐开线螺旋线检查仪。
1、齿距偏差
(3)齿距累积总偏差 (3)齿距累积总偏差 F p 齿轮同侧齿面任意弧段(K=1~K=Z)内的最大齿距 齿轮同侧齿面任意弧段(K=1~K=Z)内的最大齿距 累积偏差。它表现为齿距累积偏差曲线的总幅值(图 11—3)。 11— 齿距累积总偏差主要影响运动准确性。 齿距累积总偏差主要影响运动准确性。 测量齿距偏差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是在齿距仪或万能测 齿仪上用相对法测量。 图11—3 齿 11— 距累积总偏差
齿廓偏差主要影响运动平稳性。 标准中规定齿廓形状偏差和齿廓倾斜偏差不是必检项目。 齿廓偏差常用展成法测量 以被测齿轮回转轴线为基准,通过和被测齿轮1 以被测齿轮回转轴线为基准,通过和被测齿轮1同轴的 基圆盘2在直尺3 基圆盘2在直尺3上滚动,形成理论的渐开线轨迹,实 际齿廓线与设计渐开线轨迹进行比较,其差值通过传感 器5和记录器4画出齿廓偏差曲线,在该曲线上按偏差 和记录器4 定义确定齿廓偏差。常用的仪器是渐开线检查仪。
2、径向跳动 F r 是指测头(球形、圆柱形或砧形)相继置于齿槽 内时,从它到齿轮轴线的最大和最小径向距离之 差,如图11—13所示。检查时,测头在近似齿高 差,如图11—13所示。检查时,测头在近似齿高 中部,与左右齿面同时接触。 图11—14是一个16齿的齿轮径向跳动的图例, 11—14是一个16齿的齿轮径向跳动的图例, 图中齿轮偏心量是径向跳动的一部分。径向跳动 也是反映齿轮一转范围内在径向方向起作用的误 差,与径向综合总偏差的性质相似。所以,如果 检测了Fi ″ ,就不用再检测径向跳动。
二、精度等级的选用 确定齿轮精度等级目前多采用类比法,即根据齿 确定齿轮精度等级目前多采用类比法,即根据齿 轮的用途、使用要求和工作条件,查阅有关参考 轮的用途、使用要求和工作条件,查阅有关参考 资料,参照经过实践验证的类似产品的精度进行 选用。在进行类比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了解各级精度应用的大体情况。0~2超精 )了解各级精度应用的大体情况。0~2超精 度;3~5高精度;6~9中等;10~12为低。 度;3~5高精度;6~9中等;10~12为低。 (2)根据使用要求,齿轮同侧齿面各项偏差的精 度等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 ″ (3)径向综合总偏差 F 、一齿径向综合偏差 f i及 径向跳动Fr的精度等级应相同,但它们与齿轮同 径向跳动Fr的精度等级应相同,但它们与齿轮同 侧齿面偏差的精度等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图11—4为用万能测齿仪测量齿距的原理图。 11— 测量时,首先以被测齿轮上任意实际齿距 作为基准,将仪器指示表调零,然后沿整 个齿圈依次测出其他实际齿距与作为基准 的齿距的差值(称为相对齿距偏差),经 过数据处理可以同时求得、和。
2. 齿廓偏差 齿廓偏差是实际齿廓偏离设计齿廓的量,它是在 端面内且垂直于渐开线齿廓的方向计值。 (1)齿廓总偏差 在计值范围内, (1)齿廓总偏差 Fa 在计值范围内,包容实际齿廓线 的两条设计齿廓线间的距离,如图11— 的两条设计齿廓线间的距离,如图11—5所示。 图11—6为齿廓图,它是由齿轮齿廓检查仪在纸 11— 上画出的齿廓偏差曲线,图中为有效长度,为的 92%,图中的F 92%,图中的F、E、A分别与图11—5中的1、2、 分别与图11— 中的1 3点对应。图11—6a为齿廓总偏差。 点对应。图11—6a为齿廓总偏差。 设计齿廓可以是未修形的渐开线(如图11— 设计齿廓可以是未修形的渐开线(如图11—6中 所示,在齿廓图中为直线),也可以是修形的。
i
(2)一齿径向综合偏差 f i ″ 产品齿轮与理想精确 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产品齿轮一个齿距角 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如图11—12所示是在测量Fi″的同时测出的,反映齿轮的小周期 它是在测量Fi″的同时测出的,反映齿轮的小周期 径向的误差,主要影响运动平稳性。 径向的误差,主要影响运动平稳性。 由于径向综合偏差测量时是双面啮合,与齿轮工 作时的状态(单面啮合)不同,反映的仅是在径 向方向起作用的误差,所以对齿轮误差的揭示不 如切向综合偏差全面,但因双面啮合仪远比单啮 仪简单,操作方便,测量效率高,故在大批量生 仪简单,操作方便,测量效率高,故在大批量生 产中,常作为辅助检测项目。
第十一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及其检测
基本要求: 了解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精度要求。 了解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精度要求。 了解齿轮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误差特性。 了解齿轮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误差特性。 了解圆柱齿轮传动精度的评定指标。 了解圆柱齿轮传动精度的评定指标。 了解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精度的设计的基本方法。 了解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精度的设计的基本方法。
三、齿厚偏差 齿厚偏差是分度圆柱面上实际齿厚与设计齿厚之 差(对于斜齿是指法向齿厚),如图11—15所示。 差(对于斜齿是指法向齿厚),如图11—15所示。 对于标准齿轮,公称齿厚Sn=π/2mn. 对于标准齿轮,公称齿厚Sn=π/2mn. 齿厚偏差可用齿厚游标卡尺测量,如图11—16所 齿厚偏差可用齿厚游标卡尺测量,如图11—16所 示。由于测量齿厚时需要以齿顶圆为基准,齿顶 圆的直径偏差和径向跳动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 常用公法线长度偏差等项目来代替齿厚偏差的测 量。
如:低速重载齿轮,主要为载荷分布均匀性;
高速重载齿轮,则四个要求都高。 一般变速箱齿轮则往往要求运动平稳性。
第一节 概述
二、现行齿轮精度标准 GB/T10095.1-2001《 GB/T10095.1-2001《渐开线圆柱齿轮 精度 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GB/T10095.2-2001《 GB/T10095.2-2001《渐开线圆柱齿轮 精度 径向综合偏差与径向跳动的定义和允许值》 径向综合偏差与径向跳动的定义和允许值》 还有四个指导性标准
3.切向综合偏差 Fi ′ 3.切向综合偏差 (1)切向综合偏差 (1)切向综合偏差 Fi ′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 测齿轮一转内,齿轮分度圆上实际圆周位移与理论圆 周位移的最大差值。它以分度圆弧长计(图11—8)。 周位移的最大差值。它以分度圆弧长计(图11—
fa
′
(2)一齿切向综合偏差 (2)一齿切向综合偏差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 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个 齿距角内,实际转角与设计转角之差的最大 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图11— 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图11—8)。 ′ Fi 和 f ′分别影响运动的准确性和平稳性,是 分别影响运动的准确性和平稳性,是 齿距、齿廓等偏差的综合反映,可以用它们 来代替齿距、齿廓偏差。 切向综合偏差是在单啮仪上进行测量的。单 啮仪结构复杂,价格较贵。虽然和是评价齿 轮运动准确性和平稳性的最佳综合指标,但 标准规定,它们不是必检项目。 标准规定,它们不是必检项目。
fi
i
′
4 螺旋线偏差 螺旋线偏差是在端面基圆切线方向测得的 实际螺旋线偏离设计螺旋线的量。 (1)螺旋线总偏差 (1)螺旋线总偏差 Fβ 在计值范围内,包容 实际螺旋线的两条设计螺旋线间的距离, 如图11—9a所示。 如图11—9a所示。
(2)螺旋线形状偏差 (2)螺旋线形状偏差 f fβ 在计值范围内,包容实际 螺旋迹线的两条与平均螺旋线迹线完全相同的曲 线间的距离,且两条曲线与平均螺旋线迹线的距 离为常数,如图11—9b所示。平均螺旋线迹线是 离为常数,如图11—9b所示。平均螺旋线迹线是 实际螺旋迹线对该迹线的偏差的平方和为最小, 因此可用最小二乘法求得。 (3)螺旋线倾斜偏差 (3)螺旋线倾斜偏差 f Hβ 在计值范围的两端与平均 螺旋迹线相交的设计螺旋线间的距离,如图11— 螺旋迹线相交的设计螺旋线间的距离,如图11— 9c所示。 9c所示。 螺旋线偏差反映了轮齿在齿向方面的误差,主要 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 标准规定了以上两个都不是必检项目。
公法线长度偏差是齿轮一转范围内,各部 位的公法线的平均值与设计值之差。 公法线常用公法线千分尺(图11-17)或 公法线常用公法线千分尺(图11-17)或 公法线长度指示卡规等测量,测量方法简 单、可靠,生产中应用较普遍。
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公法线
第三节齿轮精度等级及其应用
一、精度等级 1、齿轮同侧齿面的精度等级 GB/T 10095.1-2001对轮齿同侧齿面的11项偏差规定了13 10095.1-2001对轮齿同侧齿面的11项偏差规定了13 个精度等级,即0 个精度等级,即0、1、2、…、12级。其中,0级最高,12 12级。其中,0级最高,12 级最低。适用于分度圆直径5 10000mm、法向模数0.5~ 级最低。适用于分度圆直径5~10000mm、法向模数0.5~ 70mm、齿宽4 1000mm的渐开线圆柱齿轮。 70mm、齿宽4~1000mm的渐开线圆柱齿轮。 2、径向综合偏差的精度等级 GB/T 10095.2-2001对径向综合总偏差Fi″和一齿径向综合 10095.2-2001对径向综合总偏差Fi″和一齿径向综合 偏差W规定了4 偏差W规定了4、5、…、12共9个精度等级,其中4级最高、 12共 个精度等级,其中4 12级最低。适用的尺寸范围:分度圆直径5~1000mm、法 12级最低。适用的尺寸范围:分度圆直径5 1000mm、法 向模数0.2~10mm。 向模数0.2~10mm。 3、径向跳动的精度等级 GB/T 10095.2-2001在附录中对径向跳动Fr规定了0、 10095.2-2001在附录中对径向跳动Fr规定了0 1、…12共13个等级,适用的尺寸范围与齿轮同侧齿面偏差 12共13个等级,适用的尺寸范围与齿轮同侧齿面偏差 的适用范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