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

合集下载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汤学文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
【年(卷),期】2011(18)34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征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采用Acuson超声诊断仪2009~2011年诊断的213例子宫肌瘤(经腹部探测),进行对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特征的监测及部分患者术后的随访观察.结果:213例患者中肌壁间肌瘤128例,浆膜下肌瘤56例,黏膜下肌瘤10例,混合性肌瘤19例.经随访,手术治疗的78例,其中病理符合76例、符合率达到97.4%左右,1例误诊(病理为子宫肌腺症)、1例漏诊(病理为妊娠合并
肌瘤),误诊率为1.3%.结论:超声可动态观察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征,具有方便快捷、误诊率低、无创伤等特点,是临床首选检查,在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及术后随访方
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2页(P91-92)
【作者】汤学文
【作者单位】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超声室,上海 201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相关文献】
1.子宫肌瘤红色变性18例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J], 游丽霞
2.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J], 许莉;李滔;刘小玲;龚兰
3.子宫肌瘤68例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J], 韦妮
4.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J], 朱成涛
5.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J], 朱成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意义与分析

探讨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意义与分析

探讨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意义与分析【关键词】子宫肌瘤;超声;诊断及分析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生率居女性生殖器官全部良性肿瘤的首位,目前国内b超检查较为普遍。

鉴别肌瘤,准确率可达93。

1%[1],它可显示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以及周围有否压迫其他脏器等表现。

由于肌瘤结节中肿瘤细胞单位体积内细胞密集,结缔组织支架结构的含量及肿瘤、细胞排列不同,而使肌瘤结节于扫描时表现为弱回声,等回声和强回声3种基本改变。

弱回声型是细胞密度大,弹力纤维含量多,细胞巢状排列为主,血管相对丰富。

强回声型,胶原纤维含量较多,肿瘤细胞以束状排列为主。

等回声型介于两者之间。

后壁肌瘤,有时显示不清。

肌瘤愈硬衰减表现愈重,良性衰减比恶性明显。

肌瘤变性时,声学穿透性增强。

恶变时坏死区增大,其内回声紊乱。

故b超检查既有助于诊断肌瘤,区别肌瘤是否变性或有否恶性变提供参考,又有助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的鉴别。

所以,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准确性已毋庸置疑,但在肌瘤变性合并盆腔脏器其他疾患时,声像图差异较大,需仔细鉴别,为治疗手术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现将我院近年来经b超诊断并手术有病理结果的110例病历资料做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0例患者,年龄26~52岁,平均44岁。

以经血过多就诊者89例,以月经紊乱就诊者15例,偶然发现6例。

1.2方法使用仪器为ge-vivid3及eub-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2~5.7mhz。

患者常规中度充盈膀胱后经腹扫查。

仔细观察子宫内异常回声的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情况。

并应用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异常回声区内及周边血流供应情况。

2结果2.1临床症状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有绝经后出血、下腹部有憋胀感等,体检时发现较多,年龄以35岁以上女性为多。

2.2肿瘤的部位及大小肿瘤的大小不一,最大约17cm×12cm,最小0.5cm×1.0cm,肿块直径以1.0cm~1.5cm为多。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超声诊断学课件】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超声诊断学课件】
宫腔线位置偏移
子宫肌瘤变性的声像图表现
玻璃样变 瘤内弱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
囊性变 继发于玻璃样变,组织坏死、液化 形成囊腔,囊内含液体或凝固成胶冻状,显 示无回声区。
脂肪变 肌瘤内出现高回声区。
钙化 肌瘤内见环状、弧形或斑点状强回声,后方回声衰减。
肉瘤变 约0.5-1%子宫肌瘤恶变为肉瘤,多见于年龄较大,特别 是绝经期后肌瘤增长迅速或者绝经后再出现肌瘤的患者,显示为 肌瘤边界不清,内部回声减低,杂乱不均。
肌瘤动脉血流:RI:0.60±0.04 。
肌瘤变性时血流稀少。
文献报道:肌瘤肉瘤变时血流增多,RI:0.30±0.05。 (供参考)
四、鉴别诊断
子宫腺肌病和腺肌瘤 卵巢肿瘤 子宫内膜增生一较大肌瘤,组织内出血, 肌瘤体积明显增大。临床表现常为患者突发剧烈腹痛。
注意:子宫肌瘤变性图像改变较有特异性的是囊性变、钙化、脂 肪变,其他变性声像图改变无明显特异性,需结合临床及病理。 超声提示变性需谨慎。
子宫肌瘤囊性变
子宫肌瘤脂肪变性
肌瘤(周二围)假、包多膜普内勒环超状或声半环状彩色血流信号,子宫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The ultrasonic diagnosis of myoma of uterus
子宫肌瘤 myoma of uterus
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 率较高。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 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
宫体肌瘤(92%) 宫颈肌瘤 (8%)
一、分类
肌瘤原发于子宫肌层,根据肌瘤发展过程中与肌壁的 关系将其分为3类:
肌壁间肌瘤 肌瘤位于肌壁内,周围 均被肌层包绕。
黏膜下肌瘤 肌瘤向子宫黏膜方向生 长,突出于宫腔。
浆膜下肌瘤 肌瘤向浆膜面生长,突出于子宫表面。 阔韧带肌瘤属于此类。

子宫肌瘤B型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

子宫肌瘤B型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
维普资讯


善・
《国 年 健 学杂 2 8 第 卷 2 中 老 保 医 》志 0 年 6 第 期 0
子宫肌瘤 B型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
熊 亚 熊非
作者单位 : 湖北 省 英 山县 妇幼 保 健 院 4 60 370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子 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和子宫肌瘤声像 图特 点, 探讨 与子 宫腺肌病声像 图的鉴别 。方法 用经
腹 常规 扫 查 及腹 部 加 压 扫查 法检 查 。 了解 子 宫肌 瘤 病 灶 大小 及 回声 特 征 , 态观 察 监 测 病 灶 变化 。结 果 我院 B 诊 断 “ 动 超 子
宫肌 瘤 ” 患者 1 5 , 4 例 结果 经 手 术 病理 证 实 子 宫肌 瘤 1 o , 宫腺 肌 病 1 例 , 宫 肌 瘤合 并 子 宫 腺肌 病 l 例 。1 o 子 宫肌 瘤 2例 子 O 子 5 2例 中肌 壁 间肌 瘤5 例 , 3 浆膜 下 肌 瘤3 例 , 8 黏膜 下 肌 瘤2 例 ; 回 声 型 占 5 低 回声 型 占2 %, 等 回声 型 占2 %, 合 回 声型 占 9 高 4 %, O 中 0 混
1%。 论 5 结
超 声 可 较 准确 观 察 子 宫 肌瘤 的声像 图特 征 , 时 为临 床 选 择 治疗 方 案 提供 参 考 依 据 。 声 检查 子 宫肌 瘤 要注 意 及 超
与 子 宫腺 肌 病 相 鉴别 。
【 关键词】 子宫肌瘤
B 超 鉴别诊 断
子 宫 肌 瘤 是女 性 生 殖 器 官最 常 见 的 良性 肿 瘤 , 多 发生于3  ̄ 0 的妇 女 , 中4  ̄ 0 05岁 其 0 5 岁者最 多见 。本 文 对 我 院B 超诊 断“ 子宫 肌 瘤 ” 者 1 5 患 4 例进 行 分析 ,

子宫肌瘤B型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146例研究

子宫肌瘤B型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146例研究

116• 临床研究 •April 2012, Vol.10, No.12Guide of China Medicine切割器。

所有患儿均在表面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手术。

术前以1%丁卡因液鼻腔、咽腔及鼻咽部喷雾,每5~10分1次,连续3次,患儿取仰卧位,以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作鼻腔黏膜表面麻醉,腺样体用1%利多卡因(含少许肾上腺素)浸润麻醉。

鼻内镜直视下使用手术吸引切割器切除腺样体,术中出血可用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压迫止血,经左右鼻腔交替进行,最后完整切除腺样体,用医用PVA绵或医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术腔,术后48h取出填塞物。

2 结 果30例患者取出鼻咽腔填塞物后,睡眠张口呼吸、打鼾、呼吸暂停症状明显好转,7~10d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半个月后恢复正常,6例伴有鼻炎鼻窦炎的患儿经1~3次换药后相关症状消失,8例伴有耳部症状者术后1周大部好转,其中3例经鼓膜穿刺抽液后相关症状消失。

12例合并腭扁桃体切除者均1次治愈。

随访1~3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

3 讨 论小儿在出生时,其鼻咽部已有淋巴组织存在,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约在5岁时达到最大程度,以后逐渐退化萎缩,15岁时达成人大小,腺样体肥大大多属生理性,对孩子的健康影响并不大,但对于腺样体过于肥大,超过鼻咽腔2/3,堵塞鼻后孔,引起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作会影响到邻近器官[1],大多数学者更倾向于手术治疗。

儿童腺样体肥大通常在全身麻醉后进行腺样体切除术,术后的缺点是创面渗血不便于观察,还易导致误吸等[2]。

腺样体刮除手术传统的操作是不能直视,仅仅依靠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和触诊,因此直视性较差,手术具有盲目性[3],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包括术中术后的出血、软腭损伤及咽鼓管圆枕。

鼻内镜直视下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客服了手术的盲目性。

目前临床上对鼻内镜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鼻内镜直视下使用手术吸引切割器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报道尚少。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摘要】目的提高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准确率。

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110例子宫肌瘤超声诊断图像和数据进行总结分析,查找误诊原因,并进行归纳,为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积累临床资料。

结论超声诊断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但应与子宫腺肌症等疾病鉴别诊断。

【关键词】子宫肌瘤超声诊断误诊对已被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的声像图表现及误诊常见原因分析,提高对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的认识,提高对该病鉴别诊断的能力,使诊断准确率得到提高,降低误诊率。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大体为球形或不规则实性结节,可单个或多个生长于子宫任何部位。

一般为白色、质硬,切面为旋涡状结构。

肌瘤本身无包膜,单机流于子宫肌层分界清楚,容易剥离。

血管从外穿入假包膜内供给肌瘤营养。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10例,均是我院2000年5月—2012年6月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病人,其中误诊5例。

该组病例年龄27—45岁。

临床症状:该组病例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78例,肿瘤较大的患者,自觉腹部实性包块,活动度差者42例,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和恶臭脓包样液排出者21例,有尿频疼痛等症状者17例。

妇科检查发现均有子宫增大,表面有单个或多个不规则结节突起。

1.2一起与检查方法使用仪器为阿诺卡14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为3.5MHZ。

方法:患者适度膀胱充盈,作纵、横、斜多切面、多方位探查,图像及数据摄像存盘。

2、结果110例病人中5例患者被误诊为子宫腺肌症,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5.45%,误诊率为4.55%。

本组全部病例行超诊检查,全部兵力子宫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声图特征分为三种类型:肌壁间肌瘤45例,子宫增大、变形、包膜不光滑,宫壁见低至高回声团块,较大肌瘤见内膜或偏移,肌瘤内部回声成旋涡状结构,后方衰减。

本组误诊的5例均为此种声像表现误诊为肌瘤,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

浆膜下肌瘤36例,表现为瘤体薄膜突出,带蒂的瘤体似与子宫分开,突向阔韧带,子宫旁探及低回声团块。

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及鉴别

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及鉴别
与周 围的 肌 组 织有 明显 的界 限 , 见 假 包 膜 形 成 的 低 回声 晕 可
的诊断 , 需结合 病史及体征 。另外 , 操作技术 的熟 练掌握及
患 者 膀 胱 充盈 的程 度 也 很关 键 。一 些 妇 科 手 术 后 的 患者 , 子
孕产史。临床表现为月 经过多 、 经 、 痛 经期 延长和周期紊 乱 等。妇科检查 子宫不 同程度增大 , 部分患者子宫表 面凹凸不 平 。经病理诊断 , 子宫肌瘤 3 , 5例 子宫腺肌病 2 例 , 宫肌 1 子 瘤合并子宫腺肌病 7 。 例
12 方 法 . 使 用 日本 Ao a S 6 0型 超 声 诊 断 仪 , 头 l —S D 2 k 探 频 率 3 5 z患 者适 度 充 盈 膀 胱 , 卧 位 经 腹进 行 纵 横 及 多 . MH , 仰
子 宫 左 侧 可见 一 大 小 为 ( . ×3 0 .)m 的 囊 性 包 块 , 2 7 . ×3 3 e 轮
子宫肌瘤 与子宫 腺肌病均 多发 于 3 0—5 0岁经产 妇 , 是
常 见 的子 宫 病 变 。本 文 对 2 0 0 5年 9月 ~2 0 07年 4月 来我 院
就诊的 6 例子宫肌瘤 与子宫腺 肌病患者进 行 回顾 性分析 , 3 目的在于探讨这两 种疾病 的诊断及 鉴别诊断 , 以降 低误 、 漏
诊率 。
1 资 料 和 方法
廓欠清 , 内有弱光斑 回声 , 断为左侧 卵巢囊肿 , 诊 后均经手术 证实为浆膜下子宫肌瘤 。混合性 回声肌瘤 内回声不 均质 , 强 弱不等 。肌瘤 大时可 出现玻璃样变或囊形变 , 声像图显示瘤 体 内可见强弱相间的栅栏 状或局 限性透声 暗区。若 肌瘤 内 慢性血供缺乏 , 可出现钙化 , 多见 于绝经后 妇女 , 超声显示为 瘤体 内可出现点状及带状强 回声 , 后伴声影 。 3 2 子宫腺肌病的超声显像 . 子宫腺肌病属子宫 内膜异位 症, 子宫内膜弥散于子宫肌壁 , 引起肌纤维 反应性增生 , 声像

超声在子宫肌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在子宫肌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膜下肌瘤 1 , 占总数的 1 . 其中单发肌瘤者 8 例 , 占 9例 约 73 %。 7 约 总数 的 7 . 多发者 2 , 占总数 的 2 . 91 %; 3例 约 09 %。本统计未含子
宫颈部肌瘤。
囊性变 , 继发 于玻璃样变性 , 瘤体液化形成许多大小不等 的无 回 声区, 严重液 化连成片者呈 大囊 回声 ; ③脂肪变 性 , 体 内可见 瘤 区域性 的回声增高 , 边界清 晰; ④钙化 , 常见 于绝经后妇 女 , 瘤体
5 0岁患者所 占比例最大 , 占总数的 6 %。在 10 约 9 1 例患者 中 , 无
临床表 现者约 占总数 的 2 . 提示 有一部分人是 隐性患者 。同 82 %,
图 3 浆膜 下肌瘤 :子 宫形态 不规则 , 表现为低 回声球状突 出
图 4 子宫肌腺病 :子宫增大 。 后 壁 增 厚 明显 。其 内可 见 斑 片 状 无 回声 区
时, 通过综合观察发现 , 宫肌瘤 的临床表现 与肌瘤发生的部位 子
有关 , 而与肌瘤 的大小和个数关系较小 。

C N HIA MOD R OC OR 中国 现代 医生 6 E ND T 7

医学影像 ・
21 年 3 00 月第 4 卷第 8 8 期
10例患者全部采用腹部超声检查 。患者适度充盈 膀胱 , 1 仰
卧位 , 在耻骨上 区做纵 、 、 横 连续扫查 。检查子宫肌瘤 的大小 、 位
置、 量等 。 数
2 结 果
超声确诊 的 10例子宫肌瘤患者 , 进一步检查 、 1 经 复查 、 其
他检查 、 手术治疗 等 , 实为肌瘤者 16例 , 证 0 另外 4例为子 宫肌 腺病及卵巢肿瘤 。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准确率为 9 . 6 %。 4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肌瘤 内回声 强弱相 间呈栅栏样 , 肌瘤 周 围可 见假包 膜形 形态 。
成 的低 回声 晕圈 , 边界 尚可辨认 。一般 肌瘤 回声 衰减不 15 超声 造影 .
超 声造影 时瘤体 供血 动脉 的显示及 增
明显 , 大 肌瘤 回声 衰减 明显 致 其后 子 宫 声 像模 糊 不 强水 平 的变化 可 准确 显示 肌 瘤 的数 目、 小 、 置和边 较 大 位 清 。大于 4c 的肌瘤多有 变性 , m 肌瘤越 大 , 容易 发生 界 。对于浆膜 下 、 越 阔韧 带肌瘤及 较 大的宫 颈肌瘤 因其来 变性 , 性越广泛 。 , 变 常见 的有玻 璃样变 , 依次是 粘 液样 源于子 宫动脉 的分支供 血 , 与卵 巢肿瘤 的供 血动 脉明显
1 子 宫肌瘤 的超声 表现
谱和恶性 肿瘤 内部低阻力 动脉频 谱之 间 , 肌瘤 血供 丰 富 程度与肌 瘤大小呈 正相关 , 肌瘤越 大血供 越丰 富 j 。如 现低 阻力 波型 ( 1 . R 4±00 ) 肌 瘤钙 化 时 , 0 .5 ; 其周 边及
子宫肌 瘤声像 图表 现 主要 与肌 瘤 的位 置 、 大小 、 数 肌瘤 内出现坏死 和炎症改变 , 瘤体 内血 管 明显 增加并 呈 目和有无继发 变性等 因素有关 。 1 1 肌瘤形态 变化 . 子宫 增 大或 出现局 限性 隆起 , 致 内部 血流信号 稀少或无 血流信 号显 示 ; 瘤玻璃 样变 或 肌
子宫肌瘤好 发于 中年妇女 , 常见年 龄为 3 5 0~ 0岁 。 14 肌瘤 的血 流特 点 .
彩色 多普 勒 超声 ( D I 扫 查 C F)
子宫肌瘤 为实质 性球 形 肿块 , 小 不一 , 为 多发 性 散 在瘤体周 围多显示 环状或 半环状 血流信 号 , 大 常 一般肌瘤 周 在分布 。子 宫肌瘤原 发于子宫肌 层 , 大部 分生 长于子 边 的血流 信号多 于 瘤体 内部 , 色 血 流信 号 呈星 状 、 绝 彩 条 宫体部 。当继续增 大 , 向不 同方 向发展 , 可 按其 与 子宫 状 或 网状 。部分 肌瘤 内部血 流 信 号 丰富 , 五彩 花 球 , 似

阴式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肌腺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阴式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肌腺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阴式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肌腺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大郑镇中心卫生院辽宁大连116419)【摘要】目的在阴式超声下探讨总结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症的超声表现,做出对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92例子宫肌瘤和84例子宫肌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经阴道超声图像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子宫肌瘤声像图为圆形低回声区和等回声区,以及分布不均匀的强回声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团块周边可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内部有时可见棒条状血流。

子宫肌腺症声像图为子宫均匀性增大,形态饱满,子宫切面见肌壁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回声增强,呈粗糙光点回声,边界不清楚,欠规则。

病灶区内血流少,见稀疏的短条状血流。

结论经阴道超声可获得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图像。

能比腹式更清楚地显示子宫肌壁内的微细改变,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经阴道超声;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06-01 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症两者都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在临床及超声图像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现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2例子宫肌瘤和84例子宫肌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阴道超声表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2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为31-53岁,平均42.5岁。

84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9-52岁,平均40.5岁,两者常见症状有月经过多、痛经、盆腔痛等。

1.2方法:让患者适度充盈膀胱,先行常规的腹部超声检查,然后让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将探头涂耦合剂,套上避孕套后缓缓置入阴道,行多方向、多角度扫查,了解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子宫内膜有无移位等;观察子宫肌层及病灶区的血流分布。

1.3诊断标准:阴道超声按照常才[1]的标准,最后诊断根据阴道超声诊断以及病理结果联合获得,阴道超声诊断和病理不一致时,以病理诊断为标准。

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

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

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迅猛发展,临床上诊断子宫肌瘤的方法多样,采用B超检查子宫肌瘤,准确率极高。

妇科B超显示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子宫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子宫肌瘤内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以及周围有否压迫其他脏器等表现。

B超检查无痛、无创伤、对人体无害、价格适宜,所以在疾病的诊断上被广泛应用。

在妇科疾病中主要用于诊断以下疾病:子宫肿瘤、子宫畸形、卵巢囊性肿物、卵巢实性肿瘤、盆腔内炎性肿块或脓肿、诊断早期妊娠、流产和死胎、葡萄胎、异位妊娠等。

子宫、卵巢在B超检查中能很好显示,在病变增殖、肿大时,多含有液体或有包膜,很容易从B超中观察出来,B超检查还可用以判断盆腔内有无肿瘤,肿瘤是来自子宫或卵巢,良性或恶性.妇科B超检查的方法有两种,应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做好检查时的配合,以取得最好的检查结果B超检查诊断子宫肌瘤:由于子宫肌瘤结节中肿瘤细胞单位体积内细胞密集,结缔组织支架结构的含量及肿瘤、细胞排列不同,而使肌瘤结节于扫描时表现为弱回声,等回声和强回声3种基本改变。

B超检查既有助于诊断子宫肌瘤,区别子宫肌瘤是否变性或有否恶性变提供参考,又有助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的鉴别。

B型超声可较准确的评估子宫大小和肌瘤大小、位置及数量。

声像图表现: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实质性球形肿块,内含少量纤维结缔组织,边界光滑,其外表有肌纤维束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的假包膜。

肌瘤肿块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肌瘤内部结构多较紧密,呈栅栏样改变。

子宫肌瘤可见子宫增大,肌瘤往往呈局限性隆起,但多发性肌瘤也可弥漫性增大,子宫形态正常或失常。

大多界限较清楚。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实质性球形肿块,内含少量纤维结缔组织,边界光滑,其外表有肌纤维束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的假包膜。

有变性者一般有假包膜形成的低回声或稍高回声区肌壁间肌瘤瘤体内回声以低回声为主,黏膜下肌瘤、宫颈肌瘤以增强回声型居多,较大的肌瘤肿块回声强弱不均匀,有钙化强回声及声影出现,肌瘤水肿变性者局部呈数个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域,形态不规则。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超声检查鉴别特征与分析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超声检查鉴别特征与分析
有 2 ~ 4 患 者 无 痛 经 史 。 7 O
子 宫 肌 瘤 与 子 宫 腺 肌 瘤 典 型 超 声 图 像 如 图 1 图 2所 示 。 、
1 3 仪 器 与 方 法 使 用 s n y 30和 E 一 40超 声 诊 断 . u n一 8 UB 2 仪 。腔 内 探 头 频 率 5 O . . ~6 5MHz 。经 阴 道 探 头 检 查 时 , 者 患 排 空 膀 胱 后 取 截 石 位 。常 规 扫 查 子 宫 及 双 侧 卵 巢 , 详 细 记 并
征 不 明显 , 内有 小 的 无 回声 区 , 明 显 的 旋 涡 状 结 构 及 声 衰 瘤 无 减 , 误诊 为 子 宫 腺 肌 瘤 。 故
市第一医院共住 院患者 3 6例 , 龄 2 ~ 5 年 5 4岁 , 均 年 龄 3 平 7
岁 , 阴道 超 声 检 查 诊断 为子 宫 肌 瘤 或 子宫 腺 肌 瘤 , 经 手 术 经 并
查发 现 有 子 宫肿 块 , 行 手 术 切 除 的 术前 经 阴道 超 声检 查 与 术后 病 理 结 果进 行 对 照 , 析 其 二 维 图像 及 并 分
彩 色血流特点。结果 2 6例 子 官 肌 瘤 与 正 常子 宫 肌 层 之 问 分 界 清 晰 , 体 的 血 流较 丰 富 , 体 周 边 血 瘤 瘤 流 较 中央 丰 富 ; 子 宫 腺 肌 瘤 与 子 宫 肌 层 分界 不 清 , 供 分 布 杂 乱 ; 子 宫 腺 肌 瘤 和 子 宫肌 瘤 声像 图 7例 血 3例 表 现相似。结论
宫 肌 瘤 和 子 宫 腺 肌 瘤 患 者 进 行 对 比 分 析 , 用 经 阴道 超 声 检 对
测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总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 资料 . 20 0 7年 3月 ~ 2 0 0 8年 3月 间 , 院 及 辽 阳 我

超声在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超声在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检查 的影 响。嘱患者仰 卧位 , 充分暴 露小腹部 。 在下腹 部对 盆
腔做 纵 、 横、 斜 等多切 向扫描检 查 , 常规观察子 宫 、 卵巢及子 宫旁 的组 织 .观察并记录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 的位 置 、 大
像特征并 总结 了临床鉴别要点 。报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传播疾病 , 正常妇女宫颈拭子 H P V检 出率> 3 0 %. 仅仅次 于淋
病。 还有相关报 道表 明[ . 置入宫内节育器 以后 子宫 出血 和子
宫颈人乳 头瘤病毒感染有密切观察 . 其人乳头瘤 病毒 阳性率 为4 0 . 4 %。 本文结果显示 , 试验 1 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 明显
摘要: 将2 0 1 3年 1 ~ l 2月我 院子 宫肌瘤患者 6 0例作 为观察组 , 同时选择子宫 腺肌瘤患者 6 0例作为对 照组 . 采用超 声进行术前检查 , 并与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 比 , 总结诊断及鉴别要点 结果子宫肌瘤的诊断正确 率高达 9 3 . 3 3 %. 子宫 腺肌病 的诊断正确率高达 9 0 . 0 0 %。 观察组患者 R I 、 P I 明显低 于对 照组 < 0 . 0 5 ) ; 观察组患者 B F V明显高于对照组 <
示。 三组都没有 出现子宫 内膜人乳 头瘤 病毒感染 . 所以. 能够
表 面置环之后 的子宫 内膜 以及人 乳头瘤病 毒感 染没 有相关 性 。因此 , 可以表明 。 置宫 内节育器 以后出血和子宫颈人乳头 瘤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
[ 1 ] 王桂芳 , 崔满华, 王
[ 2 ] 张丽芳, 包其郁 , 陈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1 2 — 2 6
关系 [ J ] . 生殖与避孕, 2 0 1 l , 3 0 ( 7 ) : 4 1 4 .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PPT课件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PPT课件
• 如肌瘤脱入宫颈管,可见宫颈管增大,其 间有肿瘤团块,回声强弱不均。
2019/11/12
.-
12
UT 子宫 M 肌瘤 BL 膀胱 * 宫腔裂隙
超声:子宫增大,宫腔内见一圆形肿块, 与肌壁间见条状回声减低区,肿块内回声 强弱不均,栅栏状衰减。
2019/11/12
.-
标本:子宫壁清楚可见,肌 瘤呈黄色,花纹状排列,周 边可见宫腔裂隙。
阴道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瘤体与子宫间的关 系。
2019/11/12
.-
24
• 粘膜下肌瘤与子宫内膜增生鉴别
增生的内膜呈梭形条状高回声团,无宫腔分离 和宫腔局部隆起图像。纵、横断面观察条状高 回声团沿宫腔形态分布。
经阴道超声检查有助于粘膜下肌瘤与子宫内膜 增生的鉴别。
2019/11/12
.-
7
超声:子宫前后壁各见一低回声团,均向宫 外突出。
2019/11/12
.-
8
壁间肌瘤
⑴ 小肌瘤多为低回声结节,子宫形态大小可 正常。 ⑵ 肌瘤较大或多发时子宫增大,形态失常。 肌瘤可呈不同回声结节,较大的瘤体内为 漩涡状杂乱回声,后壁可有声衰减。
⑶ 肌瘤压迫宫腔可致内膜回声偏移或显示不 清。
• 恶性变为肉瘤样变,发生率很低,常发生 在30-50岁女性,短期内迅速长大。
2019/11/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
子宫肌瘤变性声像——玻璃样变
• 玻璃样变 直径>4cm的肌瘤常有不同程度的玻璃样 变,是肌瘤缺乏血液供应的结果。表现为 肌瘤内相应部位出现低回声区域,边界不 规则,后壁回声可增强。
2019/11/12
2019/11/12
.-
22
超声:子宫增大,形态失常,内见肿 块,回声增强不均,宫腔显示不清。

子宫肌瘤囊变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囊变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3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 .19CH I NA FOR EI G N M EDI CAL TREATM ENT影像与检验子宫肌瘤囊变并不罕见,是肌瘤的一种继发性改变,但由于肌瘤大小、位置及囊变程度的不同,亦常常造成诊断困难。

为此,我们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子宫肌瘤囊变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3例患者均系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我院行子宫肌瘤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囊变者。

年龄31~58岁,平均42.1岁。

1.2仪器及方法A TLHDI 3000彩色超声诊断仪,分别采用经阴探头(频率9~11M Hz )、经腹凸探头(频率5~12M H z )进行检查。

2结果2.133例子宫肌瘤囊性变患者中16例患者以腹部包块就诊,15例以阴道不规则就诊,2例以腹痛就诊。

2.2二维超声检查肌瘤最大径18.6cm ,最小径3.8c m ,平均最大径6.4cm 。

局部囊变(囊变范围小于或等于肌瘤体积1/2)14例,大部囊变(囊变范围大于肌瘤体积1/2)19例。

余二维超声所见见表1,2。

2.3囊变处经阴道多普勒检查27例探及血流信号,5例呈稀疏点状分布,19例呈少许细条状分布,3例呈绳索状。

频谱多普勒检查,22例捕捉到血流频谱:显示动脉血流7例,静脉血流5例,动静脉血流10例,11例未捕捉到满意频谱。

PSV 18.5~41.9cm /s,平均31.6c m /s 。

RI 0.57~0.78,平均0.63。

囊变处经腹彩色多普勒检查仅3例探及少许点状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未捕捉到满意频谱。

3讨论3.1肌瘤囊变的临床及病理表现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较常见的良性肿瘤,肿瘤主要由平滑肌纤维组成。

子宫肌瘤本身的血液供应并不丰富。

因此,子宫肌瘤发展中如遇血液供应障碍则易发生退行性变,囊性改变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退行性变。

本组33例囊性改变中,24例肌瘤直径大于5.0cm ,占73%,其肌瘤囊性改变的原因可能与瘤体增大血液供应不足有关。

子宫肌瘤超声诊断监测

子宫肌瘤超声诊断监测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与监测[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诊断与监测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用经腹常规扫查子宫肌瘤281例,了解肌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外形轮廓以及某些继发性的改变,定期动态观察,监测病灶变化并准确记录。

结果:281例中肌壁间肌瘤176例,浆膜下肌瘤84例,粘膜下肌瘤21例,51例经手术治疗,93例绝经后病灶消失,78例经治疗后病灶消失或缩小,59例仍在监测中。

讨论:超声显像可动态观察子宫肌瘤的声像图变化,及时为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超声监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肿瘤,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对妇女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我们对28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超声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81例患者年龄17-76岁,其中30-55岁占80.3%,资料来源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

超声检查:所用仪器为sdu-350型、nas-1000hf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3.5mhz。

检查前2-3小时饮水600-800ml,使膀胱中度充盈,患者取仰卧位,在耻骨联合上作纵、横、斜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边缘状况、内部回声特征、内膜线位置、有无继发性改变等因素及附件情况,摄片并记录,监测时间3个月、6个月或1年。

2.结果本组281例中肌壁间肌瘤176例(63%),浆膜下肌瘤84例(30%),粘膜下肌瘤21例(7%),经超声首次检查提示诊断有手术指征者37例,以及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病灶明显增大,变性(玻璃样变或恶性)者14例,共51例(占18.1%)进行了手术治疗。

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与手术病理符合者46例,占90.1%(46/51),其中定位诊断不符者2例(子宫阔韧带肌瘤误诊为宫颈肌瘤),定性诊断不符合3例(1例宫颈癌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浆膜下肌瘤玻璃样变性误诊为卵巢囊腺瘤,1例子宫浆膜下肌瘤误诊为卵巢囊肿),其余230例监测时间1-15年以上,其中93例绝经后病灶消失,78例经保守治疗后病灶消失或缩小,59例仍在监测中。

子宫肌瘤的临床与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的临床与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的临床与超声诊断什么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也是妇科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起源于子宫壁内的平滑肌组织,并可呈单发或多发病灶,大小不一。

子宫肌瘤在妇女的生命周期中出现的概率很高,约有70%以上的妇女在50岁以上出现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的症状子宫肌瘤的症状多种多样,有些症状是非特异的,可能与其他疾病有所重叠,有些症状则是与子宫肌瘤有关的。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症状:1.月经过多或不规则2.月经期间出现腹痛、腰痛等疼痛不适3.尿频或尿急4.便秘或拉肚子5.怀孕可能导致流产或早产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超声是临床常用的诊断工具之一,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主要通过子宫超声检查进行。

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分为多种类型,具体诊断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学影像造影资料进行分析。

常见的子宫肌瘤超声表现包括:子宫肌瘤的数量子宫肌瘤可呈孤立病灶或多发病灶,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子宫内是否存在肌瘤,以及数量、大小。

子宫肌瘤的形态子宫肌瘤的形态可呈圆形、卵圆形、梨形等不同形态,超声检查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肌瘤的轮廓形态,有利于进行诊断。

子宫肌瘤的大小子宫肌瘤的大小在超声上可以直观地观察,可以量化肿瘤的大小,对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子宫肌瘤的血流子宫肌瘤的生长需要足够的血液供应,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周围血流的情况,有助于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子宫肌瘤的诊断注意事项超声诊断子宫肌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其中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年龄年龄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重要指标之一,年轻女性罹患子宫肌瘤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而年龄越大,罹患子宫肌瘤的可能性越高。

影像学检查子宫肌瘤的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CT、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也可用于评估肌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等。

病史病史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如既往有否子宫手术、产次、阴道分娩等经历,对于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症状子宫肌瘤的症状各异,但大多数病人会出现月经过多、腹部坠胀等症状,还可能出现尿频、便秘等不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肌瘤引起的子宫增大与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肥大 症鉴别
子宫腺肌病常有痛经病史,且渐进性加重。声 像表现为宫内回声粗糙不均,宫后壁增厚较明 显,月经期检查可见出血小囊。子宫腺肌瘤无 假性包膜其边界欠清或不清。 子宫肥大症常有多产史,子宫呈均匀性肿大,内 无结节状异常回声。
子宫腺肌症并子宫腺肌瘤
超声:子宫增大,前壁肌层增厚,回声增粗不均 ,内可见一 瘤样包块,边界欠清。
临床表现
• 子宫肌瘤为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年龄 多30-50岁,其临床表现与肿瘤生长部位有关, 主要症状为子宫出血(eg:壁间肌瘤者表现为月经量增多,
经期延长;粘膜下肌瘤表现为阴道持续性出血或不规则出血;浆膜
下肌瘤很少伴有出血症状)。
• 肿瘤一般生长较慢,肌瘤较大时下腹部可触及 肿块,并可产生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可引起尿 频、排尿障碍,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部分病 人无明显症状。
标本:肌瘤切面呈黄色,有液性小 囊腔。肌瘤旁边可见沟状凹减低时,易 与卵巢肿瘤混淆,此时要注意瘤体与子宫间 的活动位置关系,以及肿瘤周围及内部的彩 色血流束与子宫动脉的关系。血流速度、阻 力指数与子宫动脉接近者为肌瘤。 阴道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瘤体与子宫间的关 系。
超声:瘤体内为漩涡状杂乱回声。
粘膜下肌瘤
• 位于宫腔内的粘膜下肌瘤可显示“宫腔分 离征”,宫腔内可见低回声或等团块 • 如肌瘤脱入宫颈管,可见宫颈管增大,其 间有肿瘤团块,回声强弱不均。
UT 子宫 M 肌瘤 BL 膀胱 * 宫腔裂隙
超声:子宫增大,宫腔内见一圆形肿块, 与肌壁间见条状回声减低区,肿块内回声 强弱不均,栅栏状衰减。
超声:子宫前后壁各见一低回声团,均向宫 外突出。
壁间肌瘤
⑴ 小肌瘤多为低回声结节,子宫形态大小可 正常。 ⑵ 肌瘤较大或多发时子宫增大,形态失常。 肌瘤可呈不同回声结节,较大的瘤体内为 漩涡状杂乱回声,后壁可有声衰减。 ⑶ 肌瘤压迫宫腔可致内膜回声偏移或显示不 清。
超声: 1. 子宫前位增大形态失常 2. 前后壁均见多个低回声结节 3. 内膜无偏移 UT - 子宫 T - 肌瘤 BL - 膀胱
超声:宫颈膨大内见肿块,肿块回声 不均匀,中部呈片状回声增强,周围 有多个不规则小囊区
子宫肌瘤变性声像——钙化
• 钙化 可发生在玻璃样变或坏死之后,由于肌瘤血循 环障碍,钙盐被吸收沉积致。肌瘤周围钙化可 见瘤周呈强回声光环,内部发生钙化表现为瘤 体内强回声光斑,后方伴声影。
子宫肌瘤变性声像——钙化
常见分类
• 按肌瘤所在部位分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 瘤,宫体的肌瘤多见。
• 按肌瘤与子宫肌壁间的关系分为:粘膜下 肌瘤、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
浆膜下肌瘤
• 子宫形态失常,肌瘤呈低或等回声结 节向宫外隆突,常与壁间肌瘤同时存 在。
超声:子宫增大,形态失常,底部见一较大 标本: 切开浆膜及肌层,肌层收缩,肌 类圆形肿块,回声增强不均,肿块与子宫关 瘤向外突出暴露。 系密切但有界限。
• 粘膜下肌瘤与子宫内膜增生鉴别 增生的内膜呈梭形条状高回声团,无宫腔分离 和宫腔局部隆起图像。纵、横断面观察条状高 回声团沿宫腔形态分布。 经阴道超声检查有助于粘膜下肌瘤与子宫内膜 增生的鉴别。
子宫内膜增生
纵切面:增厚内膜呈梭条状 ,其边缘整齐,沿宫腔形态 分布无宫腔局部隆起 横切面 :增厚内膜呈稍高回 声团状无宫腔分离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 断与鉴别
聊城市人民医院 张东东
病理
•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 由子宫平滑肌细胞 增生而形成,肌瘤可发生于子宫任何部位,但 绝大多数(95%)发生在子宫体部,可单发,亦 可多发。 • 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壁间的关系分为:粘膜下肌 瘤、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
• 常发生一种或多种变性:如玻璃样变、脂肪变、 囊性变、钙化及红色样变。
子宫肌瘤变性声像——玻璃样变
• 玻璃样变 直径>4cm的肌瘤常有不同程度的玻璃样 变,是肌瘤缺乏血液供应的结果。表现为 肌瘤内相应部位出现低回声区域,边界不 规则,后壁回声可增强。
子宫肌瘤变性声像——红色样变、 玻璃样变
超声:子宫增大,宫体及宫底见分别见肿块 回声,底部肿块回声不均,体部肿块回声衰 减
标本:底部肌瘤呈生牛肉样 紫红色,为肌瘤红色样变。 体部肌瘤呈白色,为玻璃样 变。
子宫肌瘤变性声像——液化或 囊性变
• 液化或囊性变 由玻璃样变进一步发展而来。表现为瘤体内形 成腔隙,内有液性无回声区
子宫肌瘤变性声像——液化或囊 性变
超声:子宫肌层见稍低回声团,其内可 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及少许光斑(子宫肌 瘤部分液化伴钙化)。
超声:子宫肌瘤,内回声部分衰减 ,周围有一明显强回声环。
超声:子宫壁内可见两个强回声团, 伴声影。
子宫肌瘤变性声像——脂肪或 红色样变
• 脂肪或红色样变 脂肪样变表现为瘤体回声增强。 红色样变与妊娠有关,为一种无菌性组织分解, 声像图与肌瘤液化相类似。
超声:子宫增大,形态失常,内见肿 块,回声增强不均,宫腔显示不清。
子宫腺肌瘤
超声:子宫后倾后屈位,后壁呈瘤 样增大,无包膜,其内可见少量血 流内膜向前偏移。
标本:壁内见球样增厚肌壁,无包膜。箭头 所指兰色斑点为异位病灶。
子宫肌瘤示意图
1. 浆膜下肌瘤 2. 壁间肌瘤 3. 带蒂粘膜下肌瘤 4. 浆膜下子宫肌瘤 5. 带蒂浆膜下肌瘤 6. 带蒂粘膜下肌瘤, 经宫颈脱入阴道 7. 粘膜下肌瘤 8. 宫颈肌瘤 9. 阔韧带肌瘤
注:子宫肌瘤无包膜,但与周围的肌组织间 有明显的界限是因为周围肌层受压后形成一 层疏松网隙区域而构成的假包膜所致。
标本:子宫壁清楚可见,肌 瘤呈黄色,花纹状排列,周 边可见宫腔裂隙。
宫颈粘膜下肌瘤
UT 子宫 M 肌瘤 BL 膀胱
超声:宫体大小正常,见宫腔线状回声,宫颈扩大,内 见一圆形肿块,蒂在内口以上处。
子宫肌瘤变性
• 肌瘤变性是肌瘤失去了原有的典型结构, 常见的变性有:玻璃样变(又叫透明样变, 最常见)、囊性变、红色样变、钙化及脂 肪变。 • 恶性变为肉瘤样变,发生率很低,常发生 在30-50岁女性,短期内迅速长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