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1-10课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历史1-10课复习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P2-5](及部分第二课)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工具。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
3、北京人的体质特点: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5、火的使用: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
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6、我国远古人类分布特点: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7、山顶洞人的体质特点: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8、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原始社会。
第三课华夏之祖[P12-15]1、距今约四五千年,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人文初祖"指黄帝。
2、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原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所以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禅让: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尧、舜、禹);品德高尚,受到百姓爱戴的人才具备禅让的资格。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4、原始社会结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成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P20-24]夏朝(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西周(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1、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2、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了夏朝建立商朝,他任用有才能的伊尹;周文王、周武王任用姜尚辅助自己治国。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知识点(1-10课)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2、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3、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2、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生产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3、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意义: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4、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
5、地位和意义: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演进和发展的变化规律。
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和生活状况:已经会人工取火,会捕鱼。
4、生产工具: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仍然是打制石器);5、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3、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书同文”,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4、军事上:筑长城,御匈奴。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一、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1、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2、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3、法律严苛,刑法极其残酷;4、秦始皇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人们的思想(焚书坑儒)。
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活埋提出非议的儒生和方士;5、秦二世更加残暴二、陈胜吴广起义1、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
相关成语典故“破釜沉舟”。
七年级上册历史-1-10课记背要点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考点一:人类的演化:古猿(距今约300万年左右)——能人——早期智人(距今约20万年)——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距今约5万年)考点二:我国境内的古人类 一、古人类遗址的特点:丰富性二、古人类代表: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一)元某人、蓝田人、郧县人(二)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古人类 距今时间发现 生产生活 特征 地位北京人 (直立人代表)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1929年裴文中)①群体生活; ②使用打制石器: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③使用天然火(改善生存条件,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山顶洞人(晚期智人-现代人的代表)距今约3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①集体生活(无贫富贵贱之分) ②使用打制石器; ③人工(钻木)取火;④爱美意识,埋葬逝者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 三、意义: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旧石器时代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是磨制石器。
【知识拓展】研究远古人类的方式: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古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考古发现生产生活 地位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云南 元谋县 两颗门齿化石 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会不会制作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 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蓝田人 距今约160万年陕西蓝田 一个完整头骨化石 —— 郧县人 距今约100万年湖北郧县 3个头骨化石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考点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一、农业起源:1.起源过程:距今约1万年,南北方都出现人工栽培农作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二、定居生活1.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人类的定居生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1-10课)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一单元内容要点:一个制度:禅让制(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的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
)两种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南方的河姆渡人和北方的半坡人。
两位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三个原始人类的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1.我国的古人类遗址:(1)地位: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国家之一(2)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我国远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流域,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合人类生存。
)2.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发现: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4.体貌特征:(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
(2)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5.生产生活:(1)使用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木棒;(生产工具)(2)采集、狩猎;(3)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注:①火的功能:用火烧烤食防寒、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②学会用火的意义: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
)6.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7.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8.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2.生活年代:距今约3万年;3.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4.生产生活:打制石器,但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缝制衣服。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1-11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段考知识点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人:⑴云南省元谋县。
⑵约一百七十万年。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二、北京人: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⑵约七十至二十万年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三、山顶洞人: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⑵距今年代:约三万年。
⑶生产生活: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会人工取火,最早过上氏族生活。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⑵距今年代:约七千年。
⑶最早种植水稻⑷磨制石器,住干栏式房子(通风防潮,下面养牲畜),会挖掘水井二、半坡原始居民:(北方的代表)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
⑵距今年代:约五六千年。
⑶最早种植粟⑷使用磨制石器,饲养猪狗等动物。
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住半地穴式房子(冬暖夏凉,节省材料),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黄河流域)⑴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⑵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⑶陶器有黑陶、白陶。
因为生产力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炎帝:⑴在黄河流域,与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东方的蚩尤部落。
⑵炎、黄部落结盟后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二、黄帝:(1)号称“人文初祖”。
①相传建造房屋,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②其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下属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等。
③后人常以“炎黄子孙”自称。
⑷轩辕指黄帝三、尧、舜、禹的传说:①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②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③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⑵禅让制:尧、舜、禹时期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
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兴衰:(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0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1.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大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
2.洞穴里。
距今大约他们使用打制石器,结成集体打猎、采集获取食物。
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年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5.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遗址的主要代表有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2.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3.世界上最早的栽培 稻 、 粟 和 黍 均发现于中国。
4.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是:猪纹陶钵。
5.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7.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第3课远古的传说1.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战役打败了蚩尤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人文初祖”是指黄帝和炎帝。
2.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
这一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大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禅让制实质上是原始民主推举制,推选标准: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心系人民。
3.6.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分封制产生的。
主要诸侯国有:5.10.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2.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有哪些?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13.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概括: 夏、商、周的更替:1.青铜器最早出现距今有5000-4000年历史,商朝时期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丰富。
七年级历史上册1——11复习要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1——11课复习要点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文化代表地点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火的使用观念生产活动社会组织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170万年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70万——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会使用火保存火采集、狩猎群居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3万年和现代人基本一样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骨针会人工取火爱美采集、渔猎氏族公社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4、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的作用。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原始居民地点距今年代生产工具农耕作物定居生活原始饲养业原始手工业所处时期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的浙江七千年磨制石器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干栏式房子猪狗陶器母系氏族公社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的陕西五六千年磨制石器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半地穴式房子猪狗彩陶母系氏族公社大汶口居民山东泰安四五千年磨制石器黑陶、白陶父系氏族公社(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粟)。
2、在远古的农耕时代,我国北方原始居民日常吃的主食最有可能是(粟)。
3、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向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的排列顺序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同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大汶口人)(炎黄帝时期)。
4、原始人从住山洞到自己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发生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了,人们学会了农耕,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
5、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a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学会了耕种。
B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C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生活。
D学会了饲养家畜,掌握了一些手工业技术。
第3课华夏之祖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1、炎黄部落在(涿鹿之战)之战打败蚩尤。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1-10课)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1-10课)第一单元史前阶段: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一单元内容要点:一具制度:禅让制(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的把部降联盟领袖之位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
)两种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南方的河姆渡人和北方的半坡人。
两位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三个原始人类的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1.我国的古人类遗址:(1)地位:中国是世界上发觉古人类遗址最多国家之一(2)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我国远古人类遗址要紧分布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流域,这些地区土地胖沃、水源充脚,适合人类生存。
)2.元谋人(1)发觉地方:云南省元谋县;(2)日子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日子事情:能创造工具,懂用火;(4)发觉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觉地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日子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发觉:1929年,中国的少年学者裴文中发觉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4.体貌特征:(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
(2)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可以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5.生产日子:(1)使用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木棒;(生产工具)(2)采集、狩猎;(3)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注:①火的功能:用火烧烤食防寒、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②学会用火的意义: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增强了人类习惯自然的能力。
)6.社会组织:过群居日子,原始社会。
7.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8.意义:经过对北京人的研究,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1.发觉地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2.日子年代:距今约3万年;3.体貌特征:差不多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4.生产日子:打制石器,但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缝制衣服。
七年级上册(1到10课)历史考点归纳总结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旧石器时代)3.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保留猿的特征)1.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旧石器时代)3.生活状况: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生产:掌握钻孔技术、会钻木取火和磨制技术(骨针)、会做项链。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华夏族(是汉族前身)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的贡献:(1)教民开垦耕种,(2)制作生产工具,(3)种植五谷和蔬菜;(4)制作陶器,(5)发明纺织,(6)会煮盐,(7)教人们通商交换。
(8)制作乐器琴瑟,(9)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5.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用疏导的方法。
体现了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对象: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权利和义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七年级上历史1-10课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1-10)历史知识点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2,北京人又叫“北京直立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4,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他们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改善了生存条件。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会人工取火,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有审美意识。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1,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典型代表是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
2,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情况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1,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发明了指南车。
2,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3,黄帝之后(原始社会末期),尧、舜、禹(通过禅让)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4,传说时代,大禹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都城在阳城。
2,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3,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夏桀(夏朝的暴君),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灭,夏朝灭亡。
4,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掉夏朝,建立商朝,都城在亳(今河南郑州)。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因此商朝又叫殷朝。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0课知识总结+史学常识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0课知识总结+史学常识中国古代历史拓展知识:●历史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时间纪元单位:1、世纪:计算年代的单位。
一个世纪100年,通常指连续的100年,计算百年为百位数字+1,如秦统一中国为公元前221年,2+1=3,那就是公元前3世纪;计算千年为前两位数字+1,新中国建立的年代为1949年,19+1=20,那就是二十世纪。
①②③④⑤末期:一个世纪后10年为世纪末期。
2、年代:10年为一个年代,以十位数字准,如1949年,十位数字4,那就是20世纪40年代。
● 史料分类1.史料按照表现形式分为四类:(1)实物史料:以有形的物质遗存形式出现的史料。
如考古中的遗址遗物、碑刻、近代的旧照片等。
该类史料不受阶级和个人主观因素影响,在史料中价值最高。
(2)文献史料:文字记载的史料,包含各种私人及官方的档案记录、史书、书信、日记、调查报告等。
该类史料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可能会出现错误,需要进行比较分析、去伪存真,探索历史真相。
(3)口述史料: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4)音像资料:是音像手段与历史资料的有机融合,反映历史活动的声像记录。
2. 按照史料价值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1)第一手史料:直接(原始)史料历史事实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距离历史事实发生的年代较为久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一般而言,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但不能因为一手史料完全否定二手史料。
●区分国号、谥号、庙号、和年号【国号】即国家的名称,在我国古代指一个朝代的名称,历朝的建国者的首要任务便是确立国号,中国的第一个国号是“夏”,由夏启所定;【谥[shì]号】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是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们另起的称号为谥号,如“武”帝等;古代的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死后,朝廷会根据三、意义: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七年级上册历史(1-10)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三、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1、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四、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距今约3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体貌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1、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2、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
3、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4、山顶洞人生活在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列举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异同点:答:相同点:①、生活地区相同②、都使用打制石器不同点:①、体质特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工具制造: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取火方式: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④、观念上: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
⑤、北京人过群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生产生活情况:1、种植水稻饲养家畜。
2、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3、居住干栏式房屋,挖水井。
4、制造陶器玉器等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的半坡村生产生活情况: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石刀收割庄稼。
2、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进行渔猎。
3、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
4、他们能制造彩陶。
5、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地点:山东大汶口文化: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世界性的贡献:答: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1-10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1-10知识点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四、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五.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对比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三、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异同?存在差异的原因?相同点:都从事农业生产;都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
不同点:(1)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2)房屋样式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主要种粟,而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水稻;(4)陶器不同:半坡居民制作彩陶,而河姆渡人制作黑陶。
四、定居的根本原因:原始农业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一、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阪泉之战: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之间的战争,炎帝失败,归顺黄帝,结成炎黄联盟;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之间的战争,蚩尤战败。
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1至IO课知识点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1至IO课知识点七年级人教版历史1至10课知识点一、第一课《认识历史》1.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所留下的教训和经验。
2.历史研究的方法:文献资料法、考古发掘法、口述调查法等。
3.历史研究的意义:认识历史、感悟历史教训以及了解社会发展规律等。
二、第二课《旧石器时代》1.旧石器时代的时期跨度:从人类出现到公元前1万年左右。
2.旧石器时代主要特征:人类生活在野外,还未建立定居生活,狩猎是主要生计。
3.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山顶洞人遗址、曾家岩遗址等。
三、第三课《新石器时代》1.新石器时代的时期: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
2.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人类开始从采集、打猎转向农耕,工具的制造也有所改良。
3.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长江与黄河流域的文化分别为良渚文化和仰韶文化。
四、第四课《商代》1.商代的时期: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2.商代的政治:商王朝的政权主要由商王统治,实行世袭制度。
3.商代的经济:商代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
五、第五课《周代》1.周代的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
2.周代的政治:周代的政权分为西周和东周两段时期,周天子是天下之主,实行封建制度。
3.周代的经济:周代时期也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式,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非常大的发展。
六、第六课《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的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各诸侯互相攻伐、一统天下的力量削弱,最终秦国统一了六国。
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逐渐兴起。
七、第七课《秦朝》1.秦朝的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2.秦朝的政治: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实行封建制度。
3.秦朝的经济:实行农本主义政策,秦朝的农业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
八、第八课《汉朝》1.汉朝的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
2.汉朝的政治:汉初实行中央集权制,东汉时期实行官僚制度。
七年级上册历史1-10课复习
远古时代(神话时代):炎黄战蚩尤,华夏
族的形成,黄帝、嫘祖、仓颉、伶伦的贡献,知 道尧、舜、禹及禅让制。(3课)
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
浙江余姚河 姆渡聚落 陕西西 安半坡 聚落
半 地 穴 式
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鱼纹彩陶盆
人面鱼纹彩陶盆
干 栏 式
刻画猪纹黑陶钵
黄帝
夏(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建 立原因(背景)、意义、禹都阳城;启继父位 及其意义;夏桀暴政。
诸子百家简表 学派 墨家 儒家 代表人物 墨子 孔子/孟子 代表作 《墨子》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
《孟子》《论语》仁政、民贵君轻 《庄子》《老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道德经》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道家
老子/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的地理方 位,著名战役及相关典故:前期著名战役: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末期著名战役: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对比春秋战国战争,评价春秋 战争。各国变法的背景(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发展表现(铁器、牛耕、都江堰(秦国)),商鞅变法: 原因(目的),内容,作用(意义),启示。各国变法 的意义。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夏商西周的更迭
国家 夏 商 西周 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
禹 汤 武王
都城
阳城
末代 君主
桀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亳、殷 镐京
纣 幽王
西周等级示意图 周天子
统 治 阶 级
诸侯 卿大夫
士
被 统 治 阶 级
平民 奴隶
司母戊鼎
七年级历史上册1—10课重点知识读记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化石是历史研究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了解人类史前社会的主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2、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17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4、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5、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6、从猿到人转化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7、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懂得人工取火;有了审美的观念;8、右图①是北京人,④是元谋人。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是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2、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河姆渡人的生活和半坡人的生活:原始居民河姆渡人半坡人生活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房屋样式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产工具磨制石器磨制石器农业种植水稻种植粟手工业猪纹陶钵人面鱼纹彩陶盆4、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居住房屋结构不同,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第3课远古的传说1、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结盟涿鹿之战打败蚩尤。
2、炎黄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制度是禅让制。
有关的人物是尧、舜、禹。
4、禅让制推举人才的标准是贤德之人5、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水患。
6、大禹精神是指创新、刻苦耐劳、大公无私的精神。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夏朝建立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定都阳城。
2、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或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3、“禹传子,家天下”指的是世袭制。
4、世袭制的作用: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社会逐渐产生阶级分化。
5、商朝建立时间是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
七年级上册历史一到十课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一到十课的知识点历史是一门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的学科。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们创造了璀璨辉煌的文化,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那么,在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前十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课: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人类的起源和早期人类的发展情况。
同时也了解了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文化、语言和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课:尼罗河流域文明这讲课我们介绍了尼罗河流域文明,包括埃及和苏丹。
我们还学习了法老王、金字塔、木乃伊等等与埃及文化相关的知识。
第三课:两河流域文明在这一讲中,我们介绍了两河流域文明的基本情况,包括文明的起源、发展历程、手工业、神话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课:中国古代文明在这一讲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古代文明,包括夏、商、周等朝代的基本情况,还介绍了青铜器、甲骨文的知识。
第五课:古印度文明在这一讲中,我们介绍了古印度文明的发展情况,包括印度教和佛教的起源、基本信仰和各种仪式的内容。
第六课:古希腊文明在这一讲中,我们介绍了古希腊的文明,包括希腊文化的基本特点、政治、文艺、哲学等知识。
第七课:古罗马文明在这一讲中,我们介绍了古罗马的文明,包括古罗马帝国的基本情况、文学、法律、建筑和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第八课:欧洲中世纪在这一讲中,我们介绍了欧洲中世纪的基本情况,包括封建制度、基督教、宗教战争等方面的内容。
第九课:伊斯兰教文明在这一讲中,我们介绍了伊斯兰教文明的发展历程、基本教义及传播、阿拉伯帝国对文化的贡献等相关知识。
第十课: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交流在这一讲中,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交流,包括丝绸之路、陆路交通和海上丝绸之路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前十课的知识点,涵盖了人类的各个历史阶段和地域,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增强全球视野。
七年级历史上册(1-10课)知识点汇总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启示:人类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时间:9000-7000年前(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阪泉之战:黄帝与炎帝在阪泉大战一场,炎帝败,后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3.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4.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三、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1.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发明: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缧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时,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的人2.通过部落联盟民主会议推举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3.继黄帝后,禅让制推选出的首领有:尧—舜—禹4.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5.禹治水有功,被尊称为“大禹”,典型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从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工具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状况:①采集狩猎②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③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6.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7.地位: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③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1.发现地点: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①主要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②会人工取火4:观念:有审美意识。
社会组织:氏族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使用陶器、使用磨制工具、聚落生活(定居);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的贡献(神农氏)(熟读)①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轩辕氏)(熟读)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②黄帝的下属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③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2.禅让制的实质是民主推荐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3.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4.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兴衰(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制度: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3.遗址;二里头遗址——①阶级分化②等级界限4.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年被商汤所灭。
(商汤灭夏)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都城建在亳。
2.迁都: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盘庚迁殷)3.灭亡:商纣王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三、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1.建立: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西周的分封制----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3)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3.灭亡:①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②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原始社会后期(甘肃齐家文化)2、发展—商周时期:(1)特征: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泥范铸造法”)成分:铜、锡、铅(2)功能: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并逐渐由食器等发展为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3)代表性的青铜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工艺精美的青铜器—四羊方尊(4)金文(铭文)——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二、甲骨文记事:1.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注意:非文字符号)2.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意义:①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②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造字特点: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
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争霸为主)战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兼并战争)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发展。
2.手工业: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3.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出现商品交换市场和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1.原因:①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影响: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周天子地位.三、诸侯争霸(1)原因: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2)口号:“尊王攘夷”(2)霸主:齐桓公(首霸,任用管仲为相)、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3)影响:①消极: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②积极:加快统一的步伐,同时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七雄1.七国形成:(1)三家分晋:赵、魏、韩(2)田氏代齐(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商鞅变法1、背景:(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④制定的措施具体有效;⑤百姓的信任。
★★商鞅变法以及各诸侯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商鞅具有的品质: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修建: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渠首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1)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第8课百家争鸣一、春秋时期的代表有: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中。
主要思想:○1顺应自然;○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3主张无为而治。
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1)政治思想:○1核心思想是“仁”;○2主张以德治国;○3主张实行德政。
(2)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成就):○1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3)孔子儒家学说影响:①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②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百家争鸣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三、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2、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民贵、君轻”)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4、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5、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三、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兼并战争;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的繁荣。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1)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2) 都城:咸阳 (3)开国皇帝:嬴政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权至高无上),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4)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