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群 量 化A
65.5 3.0
15.0
41.5
B 14.0 5
0.5
2
2.5
微量 C 2 0.6 1.4 (不计)

A.种群A、B、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种群B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种群C对其有选择捕食的结果 C.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12% D.种群A的净同化量为59.5百万千焦 【解析】 种群A、B、C是群落中的一部分,不能构成群落。种 群B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种群C对其捕食、营养、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2/14.0=14.3%。种群A的净同化量为3.0+15. 0+41.5=59.5百万千焦。 【答案】 D
6.(2011·徐州模拟)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 领域。如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 确的是( )
A.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一条食物链 B.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 C.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虫的鸟类 D.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越大,其营养级可能越高
【解析】 从图示信息可知,动物的领域大小与动物的体重和食 性密切相关;图示中的三种鸟类不能组成一条食物链;从图示信息不能 获得三种鸟类能量同化效率的高低。
5.(2011·盐城二模)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D为大 气,a~d代表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A、B、C代表生态系统的不 同生物。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a过程太阳能便进入了生物群落 B.在这个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中,C所含的能量最多 C.b、c、d过程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D.此图中包含了该生态系统的全部成分 【解析】 此图中缺少太阳能、水分、无机盐等非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 【答案】 D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______________。 (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 过________、________进行调控。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生态单位。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非生物环境
因素。

首先,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即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各种生物
种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群落。

生物群落由各种不
同种类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组成,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共生
关系等相互作用。

其次,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生物种群,即同一物种在一定地
理区域内的个体总和。

生物种群的数量和种群结构对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生物个体,即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生物个体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捕食和被捕食等相互作用,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最后,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非生物环境因素,如土壤、水、
气候、地形等。

这些非生物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它们影响着生物群落的分布、生物种群的数量和种群结构,以及生物个体的生存和繁衍。

总的来说,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非生物环境因素,它们之间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单位。

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促进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

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

1 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环境2 还原者亦称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3 物种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类物种在数量方面的分布特征4 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基本功能,即物质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5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个过程,前者是生产者又称为植物性生产,后者是消费者又称为动物性生产6 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信息流却是有来有往的,双向运行的7 自动调节功能: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而使稳定状态改变时,系统靠自身内部的机制再返回稳定协调状态的能力8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9 生态学按生物类别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10 土壤生态系统的修复主要有化学修复法/物理修复法/挖掘修复法/生物修复法/植物修复法11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12 按环境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13 按环境要素可以把自然环境分为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空间环境14 按环境范围大小来划分把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15 环境系统结构:是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和方式16 环境系统结构的特点配置及其关系有圈层性/地带性/节律性/等级性/稳定性/变异性的17 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说,环境最基本的功能包括三方面,其一为空间功能,其二为营养功能,其三为调节功能18 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通常被分为基础环境学与应用环境学19 环境科学研究基本理论来自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应用数学/系统科学20 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主要有填埋法,固化法/物理化学法/弃海法/生物法/焚烧法/深井注入法21 可持续发展是技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括公平性/可持续性/和谐性)22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23 加快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各项制度①建立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②建立环境与发展科学咨询制度③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制度④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公众参与制度⑤建立重大决策监督与追究责任制度⑥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教育培训制度24 环境容载力:对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两个概念的结合与统一25 环境容量: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系统在一定的环境目标下对外加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承受量或负荷量.广义的环境容量可以理解为是指某区域环境对该区发展规模及各类活动要素的最大容纳阀值26 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状态或条件下,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变化,环境功能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或者说是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27 环境承载力特点:有限性/客观性/稳定性/变动性/可调性28 环境容载力的功能包括:服务/功能/维护/净化/调节等多种功能29 污染物极限容量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环境/社会环境污染极限容量30 环境承载力分类:环境基本承载力/环境污染承载力/环境抗逆承载力/环境动态承载力31 生态环境的评价方法系统,应该具有评价量/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这三要素32 生态环境的单项评价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模糊分析法33 在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时,需要有判别的基准,即评价标准.其来源有①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②背景或本底标准③类比标准④公认的科学研究成果34 环境污染评价是在查明污染物排放地点形式.数量和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污染物毒性.危害和环境功能等因素,以潜在污染源能力来表达区域内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那些排放量大,毒性大的物质35 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有三种: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实测法36 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污染源评价/环境污染现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费用效益分析37 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应该使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8 环境影响预测法常用的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数学模型方法/系统模型方法/综合评价方法39 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和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并根据评价结果提交书面报告及把结果应用于决策中40 指标选取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4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广泛性和复杂性/战略性/不确定性/评价时间超前性/评价方法多样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42 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具体分为生态结构评价/生态功能评价/生态效益评价43 指标值选取应考虑的基本原则:可计量性/先进性和超前性/地域性/科学性44 生态评价的方法:综合指数法/模糊评价法和矢量-算子法45 生态评价主要包括:生态水平评价/生态环境系统健康评价/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和生态足迹评价46 比较第一套和第二套生态区综合考核指标特点的差异第一套评价指标的特点:图形、突出体现了生态区内涵/突出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突出区域,涵盖区域的原则/突出体现了生态区优美整洁的环境和先进社会文明的主要标志/体现了生态区发展的现代化和区域化特征47第二套评价指标的特点:生态满意度作为区域目标层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区域生态对其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的持续度,协调度和集聚度的满意程度/从生态区的现状评价出发,重点考察结构和功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48 生态系统健康是指一个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和对胁迫的恢复能力49 生态环境系统的安全是指一个地区或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以及所面临生态环境问题不对其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即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能满足人类和群落的持续生存与发展需求,而不损害自然生态环境的潜力50 容载力测度指标主要包括容载力的优势度/潜力度/饱和度/协调发展度和可持续度五个方面51 环境容量评价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容量/水体环境容量和土地环境容量的评估52 环境容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相对完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区域差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相对独立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主成分原则/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可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53 环境容载力优势度是反映区域环境容载力相对于其他同类地区的优劣程度54 环境容载力区划是从整体空间观点出发,根据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状况,把研究区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以便具体研究各环境单元的环境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的环境容量目标与环境承载力调控目标及其管理对策55 环境容载力区划原则:综合整体原则/地域分异原则/景观异质原则/功能结构原则/环境容载原则56 我国的大气监测项目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灰尘自然降尘量作为必须监测项目57 对于污染源非常分散的区域可采用网格布点法58 饮用水源及重要水源保护区,全年采样8-12次59 环境监测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几种:环境监测年鉴/环境质量报告/环境监测数据库/环境监测档案库60 协同性原则:进行环境预测还必须注意到环境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客观得存在着比例节奏等关系61 比较常用的约束外推预测法有趋势外推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62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预测②污染物产生量.环境容量和对资源情况的预测③环境污染预测④生态环境预测⑤环境资源破坏和污染的经济损失预测⑥环境治理和投资的预测63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件系统支持下,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64 生态规划: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信息,从宏观和综合的角度,参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决策,并提出合理开发战略和开发层次,以及相应的土地及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从整体效益上,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相协调,并创造一个适合人类舒适和谐的生活与工作环境65 生态规划的类型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有区域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生物圈生态保护建设规划66 生态污染要素控制规划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水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规划/物理污染控制规划67 生态区划是对生态系统客观认识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揭示各自然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规律,从而进行整合和分异,划分生态环境的区域单元68 生态区划的要素划分:自然生态区划/生态资产区划/生态承载力/生态脆弱性和敏感性区划69生态调控原理:高效的功能原理/最优的协调原理70 生态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编制生态规划,指导生态建设实践/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加强宏观调控,保障城市生态建设/重视教育,加强宣传,为生态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71 城市生态规划是遵循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学有关理论和方法.以城市生态关系为研究核心,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综合布局与安排,调整城市人类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城市的和谐.高效.持续发展72 一个生态城市的内涵具体表现:优美的城市环境/合理化,高级化的城市经济结构/高素质多样化的城市社会生态文明/高水平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73 在生态城市规划上,应考虑四个基本问题:人口问题/资源合理利用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环境保护问题74 按照规划期限划分,包括长期规划(大于20年),中期规划(15年),短期规划(5年)75 从范围和层次来划分,环境规划可分为国家环境规划和区域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76 以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和内容的规划,按其时空界域和作用,又包括环境战略规划/国土环境整治规划/中长期环境规划77 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1城市人口与经济2城市经济布局3城市基础设施/①人口与经济部分②经济的布局和产业结构③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④国民经济提供资金78 根据规划指标在区域环境规划中的作用以及约束的不同,把区域环境规划指标分作指令性指标/指导性指标/相关性规划指标79 相关性规划指标有:区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经济规模/生产布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80 针对性原则指标能够反映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和政策.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81 环境区划是从整体空间观点出发,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规划区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以便具体研究各环境单元的环境承载力以及环境质量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不同功能环境单元的环境目标和环境管理对策82 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①功能与规划相匹配,与区域或城市总体规划相匹配,保证区域或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②/根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根据地理气候生态特点或环境单元的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如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水源区或河流及其岸带,海域及其岸带等③/根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如新经济开发区.绿地/④根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如工业区,居民区,科技开发区.教育文化区,开放经济区等⑤/根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行政辖区往往不仅反映环境的地理特点,而且也反映某些经济社会特点,按一定层次的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有时不仅有经济.社会和环境合理性,而且亦便于管理⑥根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一般可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83 环境规划目标一般分为总目标/单项目标/环境指标3个层次84 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具有一般规划目标的共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保证目标的先进性85 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与内容:①从目标的高低划分②从时间上划分③从空间上划分④从行业上划分⑤从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划分1区域污染控制目标2区域生态保护目标3区域环境管理保护目标⑥从规划内容上划分1环境质量目标2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86 环境规划程序是在环境规划工作中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和过程,主要包括:编制环境规划工作计划大纲,环境现状调研,环境综合预测,确定环境规划目标,设计环境规划方案,申报环境规划方案和实施环境规划方案87 生态管理: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跨学科的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管理人类行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图平衡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88 生态监测基本特点:综合性/长期性/复杂性/分散性89 生态保护是指人类对生态环境有意识的保护,即保护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生态环境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90 生态建设:生态建设一般指一切有利于防止生态破坏,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的建设91 生态保护的方针: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92 生态示范区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对象,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一定行政区域93 生态示范区的基本模式大致有:生态农业型/农工商一体化型/生态旅游型/乡镇工业型/城市化的类型/生态破坏恢复型94 环境管理还具有区别于一般行政管理的区域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决策性的非程序化特点95 环境管理的内容:按环境管理范围分类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专业部门环境管理,按环境管理性质分类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96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计划/组织/监督/协调/指导/服务97 环境管理的主要组成要素:政府及其作用/科学技术/市场及其作用/公众参与和环境文化/自然资源98 政府作用表现在制定法律法规和制度/制定各种环境经济政策,对资源环境实施管理和分配/组织社会生产和消费/在市场机制下宏观调控市场的运行机制,稳定经济,实施公民收入的公平分配99 环境管理的主要措施:建立行政管理机构/制定环境保护法律/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污控制标准/建立实行环境保护制度/采用最新技术进行综合治理/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健全环境统计指标系统100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环境具有价值的原则/全局和整体效益最优的原则/综合决策综合平衡的原则/持续发展的原则/政府干预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101 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教育手段102 法律手段具有的特征: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共同性/持续性103 对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要求限期治理,甚至勒令其关,停,转.迁,对易产生污染的工程设施和项目采取行政制约的办法属于行政手段104 环境管理决策:是决策理论在环境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就是人们在预定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等多项生产实践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环境管理目标,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做出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若干决策方案或指令,并形成方案的集合与揭示优度,从中选出最优决策方案的过程105 一般来说,环境管理决策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政策,环境立法,环境标准和环境规划106 宏观的环境管理为例来说明环境决策的主要内容: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目标,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途径/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方针和政策/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模式/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结构和功能107 环境管理决策系统由环境决策系统.行政监督管理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组成108 环境管理决策体系主要包括环境政策,环境立法,环境标准和环境规划109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特征: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110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管理的理论/环境管理的方法/环境管理的体制/环境保护的政策和环境保护对策的研究等111 环境管理研究的趋势:区域环境状况评估体系研究/污染物越境转移的环境管理研究/环境安全管理模式研究/重大经济决策环境审议和评估研究/环境管理体制的研究/中国计算机环境管理信息库的建设/改善教学科研的措施112 环境法体系结构包含的主要内容: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纠纷解决程序法律法规和规章/地方性环境法规/环境保护标准/其他部门法律法规中的环境保护规范/我国参加的国际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113 我国环境执法的程序有行政程序,仲裁程序和司法程序114 三同步方针: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115 我国制定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116 环境管理制度是指在环境管理工作中,为了处理与协调各方面的职权范围与职责分工而采取的组织方式.117 作为一项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强制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118 关于环境管理的模式共有三种类型:区域管理模式/行业管理模式/区域与行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119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120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规定的调整环境影响评价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权利义务以及管理措施的法定化121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结构和功能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寻找人类社会与环境协调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122 1962年《寂静的春天》标志近代环境科学开始产生发展起来。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光合细菌和化能自养细菌。

这些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环境中的太阳能以生物化学能的形式固定到生物有机体中。

消费者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

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分解者的作用主要是把构成有机成分的物质和贮存的能量通过分解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非生物成分有辐射(主要指可见光)、大气(其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与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氮气与生物固氮有关)、水体(也称水,包括水蒸气)、土体(泛指自然环境中以土壤为主体的固体成分)。

高考生物专题课件28: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考生物专题课件28:生态系统的结构

深化突破
2.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 (1)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对其他营养级的影响 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减少时,会连锁性地引发其后的各个营养级 生物数量减少。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 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的影响 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 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必备知识
7.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 ( √ ) 8.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 ✕ )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中黄雀处于第三营养级。 ( ✕ ) 10.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 √ )
深化突破
深化突破
突破1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成分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成分
归类
各成分的组成
பைடு நூலகம்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自养型生物 (1)绿色植物;(2)光合细菌和蓝藻;(3)化能合成细菌,如硝化细 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引入生物群落,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
0.05
7
0.51
68
0.39
(mg/L)
深化突破
由于生物富集现象,随着营养级的升高,有机汞浓度增加,表中A有 机汞浓度最低,属于第一营养级,含能量也最多,C和E的有机汞浓度较低 且差别不大,表明两者属于同一营养级,D有机汞浓度最高,属于最高营 养级,含能量也最少,那么,最可能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 一 营 养 级 第二营养级 初级消费者 第三营养级
四第 级五 消营 费养 者级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第四营养级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许多食 食物链、食物网 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 复杂营养结构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草→兔→狐
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生态系统的结构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
类型
次级消费者(肉食性) 三级消费者(肉食性)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物类群:主要是异养型、营 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分解者 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 物、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 无机物 地位:也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生态系统四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生产者
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
分解者
思考 、判断
生态系统 的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捕食关系 食物链(网) (营养结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考讨论
1、图中共有 几条食物 链? 2、蛇与猫头 鹰之间的 关系是什 么?
植物一定是生产者吗?还有哪些生物是生 产者? 所有的动物 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化能合成细 是消费者吗, 菌是生产者,还有光合细菌等
消费者一定 是动物吗?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除了属于消费者之外, 还可以是那些成分?
菟丝子 猪笼草
森林生态系统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 食物链、食物网 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 的一种联系
生态系统的结构
大理州民族中学 茶绍珍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物类群:自养生物,主要是绿
物质:空气、水分和
色植物
非生物的物 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无机盐等 质和能量 生产者 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能量:阳光、热 能 地位: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生物,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
生态系统最 活跃的成分
分解者
异养 营腐生生活 的细菌和真 菌
腐生生活的 动物,如蚯 蚓、蜣螂等
生态系统的 关键成分
[例1] (2008·上海高考)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 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 A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 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 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 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 都是分解者


一二三四五

A
A1
A3
A5
B
B2
B3
B4
C
C1
C2
C3
D
D1
C2
D3
D5
B
C
D
A
书写食物链的依据: 1.根据动物的食性
2.根据生物的个体数量关系 一般地说,营养级别越高生物,个体数越少;
3.根据能量或生物量的关系 营养级别越低的生物,其能量越多,其生物量 一般来说也越多;
4.根据食物链的富集作用 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体内含有的重金属或难于 分解的化学物质越多
分解是者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② 1号和2号两个锥形瓶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说明生产者是生态
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温度、 金鱼的数目、金鱼藻的数目等
③该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最少答出两项)

④ 3号瓶的金鱼最后也死亡,其原因是 金鱼藻固定的太阳能不足以
满足金鱼生存所需的能量。

11-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11-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11.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成分(1)生态系统的范围(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

②生物群落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①食物链②食物网[概念检测](1)硝化细菌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自养生物。

(√)(2)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3)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4)食物网中某生物的营养级是固定不变的。

(×)(5)在生态系统中,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教材拾遗]1.(选择性必修2 P49“思考·讨论”拓展)不同生态系统中,除食物链之外还有哪些成分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为什么?提示: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非生物物质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2.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可否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并获得更多产品?为什么?提示:可以。

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

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使之成为立体农田和立体果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

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1.构建食物链的一般方法(1)根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构建①分析依据: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

②食物链:乙→丙→甲。

(2)根据所含能量(生物量)构建①分析依据:根据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可推测,能量相差在5倍以内,很可能为同一营养级。

②结果:图2可形成一条食物链:丙→甲→乙→丁。

图3生物可形成食物网:(3)根据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浓度“由少到多”构建食物链(网)。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本文将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篇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础,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生产者通常是植物,如草、树木和水生植物等。

消费者以其他生物为食,获取能量。

消费者包括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高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主要以植物为食,如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如肉食动物;高级消费者则以次级消费者为食,如猛禽等。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负责分解死亡生物和有机废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供生产者利用。

分解者包括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等。

非生物成分包括水、土壤、气候和光照等。

这些成分为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和物质基础。

水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非生物成分之一,它不仅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也是消费者和分解者生存所必需的。

土壤提供了生物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栖息地。

气候和光照等非生物成分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还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捕食、竞争和共生等。

捕食关系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之一,其中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竞争关系是指生物之间争夺有限资源的关系,如植物之间争夺水分和养分。

共生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一种共存关系,其中彼此之间互相受益。

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如水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气候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总之,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构成

生态系统的构成

生态系统的构成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
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还可进
一步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则可以分为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就是所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靠自然调节能力保持的'相对平衡
的生态系统,例如原始森林、海洋等。

自然生态系统不但为人类提供更多食物、木材、燃料、纤维以及药物等社会经济的关键共同组成成分。

人工生态系统是指经过人类干预和改造后形成的生态系统。

它决定于人类活动、自然
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良性循环。

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人类对自然的开发、改造上。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地球表面的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把生态系统分成若干类型。

1、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含阳光以及其它所有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如水、无机盐、空气、有机质、岩石等。

阳光是绝大多数生态系统直接的能量来源,水、空气、无机盐与有机质都是生物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2、生产者是是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

还有一些能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自养微生物也是生产者。

3、分解者是异养生物。

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异养生物。

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释放在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其作用与生产者相反。

4、消费者是以动植物为食的异养生物,消费者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几乎所有动物和部分微生物。

它们通过捕食和寄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能量。

以生产者为食的消费者被称为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被称为次级消费者,其后还有三级消费者与四级消费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由_________ 生物群落 与它的_________ 无机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 成的 统一整体。
生 态 系 统 的 成 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归类: 无机环境
作用:为生物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 组成成份: 物质——水
能量——阳光
地位; 必备成份 空气 无机盐
热能
2.生产者
组成成份: 自养型生物
异养型生物 组成成份: 腐生细菌(枯草杆菌) 腐生真菌(霉菌 、蘑菇)
腐生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注意
• • • • • •
菟丝子——消费者 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 并不是所有生产者都是植物 硝化细菌——生产者 并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 蚯蚓-——分解者 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是动物 冬虫夏草—虫草菌 并不是所有分解都是微生物 蚯蚓—动物 并不是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细菌——消费者
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主) 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
作用: 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地位: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必备成份
3.消费者
营捕食的动物(主)
组成成份:异养型生物
寄生生物(如菟丝子)
作用: 地位;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 产者的传粉或种子传播
非必备成份
4.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功能完
整的系统。

它包括了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以及它们所处的地理区域和环境因素。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是指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不同物种的总体,
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和依赖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

生物群落可以包括植物、
动物、微生物等不同层次的生物。

2. 生物种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特定地域内的个体总和。

种群的数量、密度和分布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3. 地理区域:生态系统的地理区域是指生物群落所处的空间范围,可以是一个
小的湖泊、森林、草原,也可以是一个更大的生态区域,如河流流域、山脉等。

4. 环境因素: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包括了非生物的自然要素,如气候、土壤、
水体等,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些环境因素对生物群落和种群的
分布、生长和繁殖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成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包括生物学、地理学和
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视角。

以上是对生态系统定义和组成成分的一个较为全
面的回答。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组成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组成

详细描述
信息传递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通过各种方 式传递信息的过程。例如,蜜蜂通过舞蹈传 递花粉采集的位置信息;鸟类通过歌唱传递 领地和求偶信息。信息传递有助于生物之间 的相互了解和协作,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 生物种群的繁衍。
04
CHAPTER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01
02
03
抵抗力稳定性
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 持原状的能力。
详细描述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的过程。在食物链中,生 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获取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消费者通过摄食其他生物获 取能量,实现了能量的传递。同时,能量的传递过程中会有损失,确保了能量的高效利
用。
信息传递
总结词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 有助于生物之间的交流和种群的繁衍。
高度。
划分
通常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划分为 不同的营养级,如生产者为第一 营养级,植食动物为第二营养级,
肉食动物为第三营养级等。
特点
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越多,能 量流动越快;营养级越高,生物
数量越少,能量流动越慢。
03
CHAPTER
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
总结词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功能,它 使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得以循环利用, 维持生态平衡。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 和重建,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平衡。
THANKS
谢谢
实例
草原生态系统在受到过度 放牧的破坏后,容易恢复, 因为其物种数量较少,环 境条件较为稳定。
05
CHAPTER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成分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它包含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生物群落、生物群体以及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群体、生态位、生境和生态圈等。

一、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生物体包括各种不同的生物群落和生物群体,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空气和光等。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换,同时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能够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共同生活并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种类。

生物群落的构成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特征。

2. 生物群体生物群体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位,指的是同一物种在同一时空条件下的总体。

生物群体包括了同一物种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分布等方面的特征。

生物群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能量和物质的流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 生态位生态位是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种类在资源利用和生活方式上的独特位置。

每个生物种类都有自己的生态位,通过与其他生物种类的相互作用和竞争来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位的不同决定了生物种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4. 生境生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生物体生活和繁殖的特定环境。

生境包括了各种生物体所需要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

不同的生物体对于生境的要求不同,因此生境的不同会导致生物体的分布和适应性也不同。

5. 生态圈生态圈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地球上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等多个圈层的综合体。

生态圈中的各个圈层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总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

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

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
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
一、物质成分:
1、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

有机物质是指生物体的组成部分,如碳、氮、磷、氧等;无机物质是指土壤中的矿物质,如硅、铁、锰、磷等。

2、能量:包括可利用的太阳能和可利用的地热能等。

3、水:生态系统中的水,可以分为渗漏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和污水等。

二、生物成分:
1、植物成分:包括大型植物、小型植物、浮游植物等;
2、动物成分:包括大型动物、小型动物、昆虫、病毒、细菌等;
3、微生物成分:包括甲藻、藻类、浮游藻、病毒、细菌等。

三、环境成分:
1、物理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
2、化学环境: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等;
3、生物环境:特殊生物如藻类、微生物等及其在某一环境中的特有生物群落。

四、社会成分:
1、人口成分:人类的数量、结构、活动等;
2、经济活动成分:人类从事的经济活动,如农业、林业、工业等;
3、技术成分:人类的技术水平,如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 态 系 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生产者: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化能合成 作用的细菌、蓝藻等) 消费者: 分解者:
池塘生 态系统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CO2等 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1 肉食性动物2
遗构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⑴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 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 做食物链。 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食肉动物—次级消费者 第三营养级
食肉动物 —三级消费者 第四营养级
食肉动物 —四级消费者 第五营养级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 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2.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3.对某一动物而言,所处的营养级并不 是一成不变的。 4.同种生物所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 级别是不同的,总是差一级。
第三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三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思考】 一种生物只能 占据一个营养 级吗?
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⑴食物链:
由许多食 ⑵食物网: 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 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生态 生产者: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化能合成 系统 作用的细菌、蓝藻等) 消费者: 动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寄生动物)、寄生的菌类、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 分解者: 能将动植物遗体 残骸中的有机物 分解成无机物(主 要是细菌和真菌、 腐生动物等)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 态 系 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池塘生 态系统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⑴食物链上的营养级: ⑵食物网:
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 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 食草动物 —初级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 量流动的渠道。
植物 —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总 结
生态系统的结构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 的成分
生产者
捕食关系 食物链(网)
(营养结构)
消费者
分解者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 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相对 稳定的能力越强。
食草动物 —初级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
食肉动物—次级消费者 第三营养级
食肉动物 —三级消费者 第四营养级
植物 —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食肉动物 —四级消费者 第五营养级
1.数一数,有几 条食物链?
9条
2.猫头鹰有_4 _种营养级,分别为 第三、四、五、六营养级 。 竞争、捕食 3.猫头鹰和蛇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 。
池塘生 态系统
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菟丝子
猪笼草
寄生植物菟丝子属于消费者。 可以捕捉虫子猪笼草属于 消费者,也属于生产者。
蜣螂
蚯蚓
腐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
硝化细菌,铁细菌等:
化能合成作用
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 于消费者,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初 级 消费者 次 级 消费者
看图思考:
1、根据下列生物间的捕食
关系,用箭头表示出它们的 联系(箭头的方向由被捕食 者指向捕食者)
2、每条食物链包含生态系
统中那些成分?生产者、消费
者,无分解者
3、每条食物链的起点和终
点是什么?生产者、消费者
4、每条食物链所含环节 数相同吗? 不同
营养级:各种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环节
四级消费者 【释疑】某一营 第五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养级上的生物, 看图并回答: 指处于食物链同 ①他们分别属于那一营养级? 一环节上所有生 第四营养级 消费者是怎样分级的? 物的总和。 图中箭头方向能颠倒吗?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⑵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 ①生产者能将光能转变 成生物可利用的化学能, 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②消费者能加快生态 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 生 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产 者 ③分解者能将动植物 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成 无机物
生产者 分解者
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 态 系 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生产者: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化能 合成作用的细菌、蓝藻等) 动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消费者: 寄生动物)、寄生的菌类、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 分解者:
池塘生 态系统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 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 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物圈: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 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 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
§5—1
3、生态系统类型: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 生态系统的范围: 小。一个池塘、一片草地、一块农田、一片森 林、一条河流,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