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常识课件PPT

合集下载

中国戏曲艺术PPT课件

中国戏曲艺术PPT课件

--
3
▪ 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 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 形成。
▪ 唐代戏曲已经接近成熟,但是形态还不完 善,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音乐结构也还 没有达到城市化的阶段,表演的行当化刚 刚起步。然而它是我国戏曲发展历程中的 关键时刻。
--
4
三、中国戏曲的形成
▪ 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到了宋代,我国的农 业得到了全面的灰度和发展,在社会中分 化出来了新的社会阶层——市民阶层。这 个结成推动了娱乐场所——“瓦舍”和 “勾栏”的出现。 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
中国戏曲艺术
--
1
一、中国戏曲的起源
▪ 戏曲概述
▪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 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 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 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 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 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 戏曲艺术体系。
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
即美。
--
24
文学形式
▪ 叙事类 : 完整情节
▪ 抒情类: 韵文与人物
▪ 戏剧类: 化合叙事与抒情
--
25
艺术形式:
▪ 造型艺术: 运用线条、色彩塑造艺术形象
▪ 表演艺术: 运用音响、节奏、旋律、人体动作塑造
形象 ▪ 语言艺术:
运用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 ▪ 综合艺术:
--
2
二、中国戏曲的产生
▪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 的歌舞中产生的。
▪ 先秦——戏曲的萌芽期。从春秋战国到汉 代,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 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 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 “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中国戏曲文化》课件

《中国戏曲文化》课件

黄梅戏
《天仙配》、《女驸马》 等
评剧
《秦香莲》、《刘巧儿》 等
传统剧目介绍
昆曲
《牡丹亭》、《桃花扇》等
皮影戏
《鹤与龟》、《狐狸与乌鸦》等
经典剧目解析
《牡丹亭》
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展 现了人性、情感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 。
《西厢记》
《白蛇传》
讲述了白蛇精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以 及人、妖、神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戏曲与文学艺术
总结词
戏曲与文学艺术相互融合,戏曲的剧本创作和表演艺术汲取了文学艺术的精华,同时戏曲也是文学艺 术的传承和发扬。
详细描述
戏曲的剧本创作和表演艺术汲取了古代文学、诗词、小说等文学艺术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戏曲艺术 风格。同时,戏曲也通过表演文学名著、历史故事等,传承和发扬了文学艺术,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 验。
05
中国戏曲的国际影响与 传播
中国戏曲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传播历史
中国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悠久 ,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当时一 些地方戏曲开始传入东南亚地区

传播途径
中国戏曲在海外的传播途径主要包 括商业演出、文化交流活动、教育 机构以及移民传播等。
影响力
中国戏曲在海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尤其在东南亚地区,许多人对京 剧、昆曲等中国传统戏曲有着浓厚 的兴趣和认知。
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起源与古代祭祀仪式
01
总结词
宋元时期的成熟与繁荣
03
总结词
明清时期的多样化与地方化
05
02
详细描述
中国戏曲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和乐舞,随 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表 演艺术形式。
04

中国戏曲ppt课件

中国戏曲ppt课件
中国戏曲ppt课件
2024/1/26
1
2024/1/26
• 中国戏曲概述 • 戏曲表演艺术 • 戏曲音乐与唱腔 • 戏曲舞台美术 • 经典剧目赏析 • 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2
01
中国戏曲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特点
2024/1/26
定义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 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
感谢观看
2024/1/26
28
2024/1/26
10
03
戏曲音乐与唱腔
2024/1/26
11
声腔与板式
声腔
戏曲音乐的基础,不同剧种有不同的 声腔体系,如京剧的西皮、二黄,川 剧的高腔、昆腔等。
板式
声腔中的节奏形式,通过板眼(强拍 和弱拍)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 气氛,如京剧中的原板、慢板、快板 等。
2024/1/26
12
乐器与伴奏
传统剧目的传承方式
探讨传统剧目如何通过口传心授、师徒相传等方式进行传 承,并分析这些传承方式的优缺点。
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
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如建立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传承人制度等,并分析这些措施的 实施效果。
25
新编剧目的创新与发展
1
新编剧目的创作背景与动机
分析新编剧目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创作动机, 如反映时代精神、探索新的表演手法等。
14
04
戏曲舞台美术
2024/1/26
15
布景与道具
2024/1/26
布景
戏曲舞台布景简约而富有象征性,常采用象征性物件或局部景象来代表整体环境 ,如以山水画代表室外景象,以桌椅代表室内环境。

中国戏曲课件ppt

中国戏曲课件ppt
历 史
中国戏曲介绍
艺成别性于做与断经长源的种以术舞中经传的戏
术为于很舞、发地过发远。因及、蹈国久统传曲

体完其高蹈念展丰八展流戏素表武、戏不文统是 系整他,性、。富百的长曲综演术文曲衰化艺中

。的戏构,打讲、多过,在合艺、学由的中术华
戏剧成技,究革年程在中而术杂、音奇一,民
曲而有术富唱新不中漫国成各技美乐芭朵是族
中国戏曲介绍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 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 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 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 ,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 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 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 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 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 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Types of Chinese opera



曲 种
川剧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境和云南贵州等省部分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 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剧种。

《中国古典戏曲》课件

《中国古典戏曲》课件

表演艺术
01
02
03
身段表演
通过身体的姿态、动作、 步法等表演形式,表现角 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表情刻画
通过面部表情的刻画,表 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变化,使观众更深刻地理 解角色。
服装道具
合理的服装和道具设计, 能够突出角色的身份和性 格特点,增强表演的艺术 效果。
音乐与舞蹈
音乐伴奏
音乐伴奏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的渲染和烘 托,增强戏曲的感染力和艺术效
提高观赏效果。
跨界融合
将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 ,如与话剧、舞蹈、影视等,拓
展戏曲的艺术表现力。
戏曲的国际影响
文化交流
中国古典戏曲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代表之一。
国际演出
中国古典戏曲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观 众了解和喜爱中国戏曲。
学术研究
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古典戏曲,推动了中国 戏曲在国际学术界的传播和影响。
02
在戏曲中,经常出现因果报应的主题,体现了佛教的轮回观念
和善恶有报的思想。
慈悲为怀的道德取向
03
在佛教影响下,戏曲中的正面角色往往具有慈悲心肠,强调同
情和怜悯,体现了佛教的人文关怀。
05
中国古典戏曲的传承与创新
戏曲的传承方式
口传心授
传统的戏曲传承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要 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通过口传心授,将技艺 代代相传。
《牡丹亭》
要点一
总结词
描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 悲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牡丹亭》是一部以爱情和生死为主题的戏曲,讲述了南 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在游园中梦到一位书生柳梦梅, 从此开始了一段跨越生死、人鬼之间的爱情。杜丽娘相思 成疾,最终抑郁而死。三年后,柳梦梅到南安赴任,与杜 丽娘的鬼魂相遇,两人继续展开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最 终,杜丽娘还魂复活,与柳梦梅结为夫妻。

世界戏剧园林中的奇葩——中国古典戏曲 PPT课件

世界戏剧园林中的奇葩——中国古典戏曲 PPT课件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 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 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 “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 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 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 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 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 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 个性。
【滚绣球】曲的格式通常为十一句, 前四句与后四句句法相同,清代李玉 《北词广正谱》说是分前后两节,后 一节实是将前一节重做一遍,所以叫 “滚绣球”。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滚绣球】曲的第九第十句一般都要对 仗,本曲对得自然、浑成,不雕琢,不 斧凿。因为临近曲尾,在文意上要结束 全曲所表达的情绪,“何为地”“枉做 天”正是把悲愤情绪推到了顶端。
中国古代十大喜剧
《墙头马上》元 白 朴 《救风尘》 元 关汉卿 《看钱奴》 元 郑廷玉 《绿牡丹》 明 吴 炳 《李逵负荆》元 康进之 《玉簪记》 明 高 濂 《西厢记》 元 王实甫 《中山狼》 明 康 海 《幽闺记》 元 施君美 《风筝误》 清 李 渔
《《湖《《失《刘南越街花 刘牡评黄京海豫昆亭花剧木 巧剧丹剧梅砍剧·曲空鼓兰 儿亭戏樵城戏》 》》》 《计《·红斩天楼马仙谡梦配》》》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 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 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化用柳永《诉衷情》词句:未 饮先如醉。一字之易,语意更 为沉重。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 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 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 何迟?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 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 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 何迟?

中国古代戏剧基本知识优质课件

中国古代戏剧基本知识优质课件
传奇的代表作品有明代高则成的《琵琶 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清初有洪升 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京剧
来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徽调和 汉调。安徽的徽班于清乾隆55年 进京,汉调艺人于清嘉庆年间进 京。徽调和汉调在北京吸收了昆 曲、梆子诸腔之长,形成了早期 京剧。因此在京兴起,具有北京 语音特点,故名京剧。
根据性格和身份,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 丑(即扮演风趣幽默或阴险狡诈一类的角 色),其中的人念做兼唱的文丑,扮演念 和武打的为武丑。丑角好比“味精”,提 味而已。
在表演手段上,京剧的表演,唱、念、做、 打、翻五功并重,表情与身段兼顾,运用 程式化的表演方法,程式化的表演是对生 活的高度概括。
京剧与其它传统戏曲相比,历史较短,从乾 隆55年进京不过短短二百年。
生行的艺术家有:程长庚、余三胜、张三 奎等;旦行的艺术家有:时小福、余紫 云、陈德霖等;净行的艺术家有:何桂 山、金秀山、刘永春等;小生行的有徐 小香、姜妙春等。
其中,在国外影响最大的是梅兰芳。
由于梅兰芳等京剧表演艺术家访日、访美、 访苏获得极大成功,中国京剧使为世人 所知,外国人称“中国京剧,是世界第 一流艺术”。
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有被后人 称为“四大家” 的关汉卿、马致 远、白朴、郑光 祖和以《西厢记》 “天下夺魁”的 王实甫。
元杂剧的主要体裁
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 公案剧:《窦娥冤》 水浒剧:《李逵负荆》 世情剧:《救风尘》 历史剧:《赵氏孤儿》
窦娥与蔡婆婆
关 汉 卿
到了明代,杂剧逐渐衰退,传奇代之 而起为主要的戏曲形式。传奇盛行于明代 与清代前期。所以又称清传奇。比起元杂 剧来,篇幅长大,一本戏往往分为数十出 或十折,每一出(折)戏曲情节的组织、 乐曲的联套布局、以及词句四声的和谐、 韵、脚的流畅等,都极讲究,并且非常重 视曲词的可歌性。

中国戏曲艺术PPT课件

中国戏曲艺术PPT课件

豫剧《七品-- 芝麻官》
57
中国的地方戏
评剧《刘巧儿》
--
58
中国的地方戏
评剧《花为媒》
--
59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搜书院》(马师曾-- 饰谢宝,红线女饰翠莲)60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帝女花》
--
61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红线女 《昭君出塞》
--
62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关汉卿》 红线女.马师曾
--
中国戏曲艺术
--
1
一、中国戏曲的起源
▪ 戏曲概述
▪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 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 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 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 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 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 戏曲艺术体系。
--
39
6、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 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 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 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 堂变为了茶肆歌台。
--
40
7、徽班进京
--
35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 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 一带的民间,时称永嘉杂剧。它是在宋杂 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 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 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 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
27
▪ 2、时空的灵活性:戏曲不像话剧每场有固 定的时间、地点,它的时空是在剧中人的 唱、念、做、打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中国戏曲常识课件 PPT

中国戏曲常识课件 PPT

蝶翅眉 形状近 似螳螂,但更细 长弯曲,一些画 碎脸的人物常用 这种眉形
棒槌眉 形状像 古人捶打洗衣 用的棒槌,适 於表现人物眉 毛的浓密。
卧蚕眉形状 似卧蚕,是 关羽专用的 眉形。
寿字眉像两个 草写的“寿” 字,是项羽脸 谱专用。
一字眉 两眉 鸭蛋眉 形状
相连,成“一”近似棒槌,但
字形。唐末起 眉形较宽,显
义首领黄巢脸 得人物眉毛更
谱专用。
为浓密
葫芦眉 形状似 葫芦。杨家将 故事人物孟良 就曾用这种眉 形。
•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 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 富的历史内容。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 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 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正是习惯成 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 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 面的表现功能。戏曲脸谱中折射着中国传 统文化的许多方面 .
中国戏曲常识课件
1 、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 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 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 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 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 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 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 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 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 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 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儒 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 现。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 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 寿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 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 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 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在长期的社会生活 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 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 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戏曲的有关知识》课件

《戏曲的有关知识》课件

02
戏曲的表演体系
唱、念、做、打
01
02
03
04

歌唱是戏曲表演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同的唱腔和音色来表现
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念白是戏曲中的语言表现形式 ,通过韵律和节奏来传达角色
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做功是戏曲表演中的动作和身 段,包括手势、身姿、步法等 ,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打功是戏曲中的武技表演,包 括各种兵器、对打等,以展现
服饰
服饰是戏曲中角色的穿着打扮,包括 服装、头饰、鞋履等,以表现角色的 身份和地位。
03
戏曲的剧种与剧目
京剧
01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被 誉为“东方歌剧”,是 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之 一。
02
京剧的剧目繁多,题材 广泛,既有传统戏,也 有现代戏。
03
京剧的表演艺术独具特 色,唱、念、做、打并 重,演员的表演技艺要 求非常高。
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 观众应认真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 ,理解戏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戏曲的魅 力。
戏曲的传播途径
传统演出
互联网和新媒体
传统演出是戏曲传播的主要途径,通 过戏院、剧场等场所进行现场演出, 吸引观众观看。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为戏曲传 播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网络平台、 社交媒体等渠道向更广泛的受众传播 戏曲。
总结词:综合性
详细描述: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 文学等多种艺术元素,这些元素相互 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戏曲艺术风格。
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01
总结词:起源
02
详细描述:戏曲起源于先秦时期 的“优孟衣冠”,经过汉唐的“ 百戏”和宋金的“杂剧”,逐渐 发展成为现在的戏曲艺术形式。

中国戏剧史课件 251页PPT文档

中国戏剧史课件 251页PPT文档

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
声歇。
吴用章传》
——[宋]刘埙《水云村稿·词人
其它文献中的“戏曲”名称
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杂剧曲名》有“戏 曲”一词,凡二见。 明人魏良辅《南词引正》:“清唱谓之冷唱,不比戏曲。 戏曲藉锣鼓之势,有躲闪省力,知者辨之。”
近代学者王国维撰写了《戏曲考原》《宋元戏 曲考》等著作,最终确定了用以指称中国传统戏剧样式的 “戏曲”概念。
古梵剧(公元后)
纪后)
中国古典戏曲(十世
北宋灭亡后,中国的南北方出现了不同的戏曲发展形式。
北方由宋杂剧演化为金院本(行院的脚本)和元杂剧。明 清两代杂剧发展变化并走向消亡。
明清时,南戏演化为传奇。
清代中期(乾隆后期),以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兴起,以 昆剧为代表的传奇走向衰落。
中国戏曲史
目录
第一章 戏曲概说 第二章 从先秦到唐五代的古剧 第三章 杂剧 第四章 南戏和传奇 第五章 地方戏 第六章 对戏曲发展的展望
第一章 戏曲概说
一、什么是戏曲 二、戏曲 戏剧 曲艺 三、戏曲的基本特征 四、戏曲的发展过程 五、戏曲的价值和地位
一、什么是戏曲?
“戏曲”名称的最早出处
至咸淳(1265-1274),永嘉
《宋元戏曲史》目录
第1章 上古至五代之戏剧 第3章 宋之小说杂戏 第5章 宋官本杂剧段数 第7章 古剧之结构 第8章 元杂剧之渊源 第10章 元剧之存亡 第11章 元剧之结构 第13章 元院本 第14章 南戏之渊源及时代 第15章 元南戏之文章
第2章 宋之滑稽戏 第4章 宋之乐曲
第6章 金院本名目 第9章 元剧之时地 第12章 元剧之文章
在现代,戏剧有时专指西方话剧,和古代戏曲 形成并列关系。 属种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戏曲文化地位
中国古典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 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 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 形式。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代以元曲闻名于世,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两种。 元杂剧,是以金院本、诸宫调和宋代说话为三大主要 渊源,同时吸收融汇了前代戏剧、曲艺等各种文学艺 术的营养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新戏曲。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儿硬将心似铁,空 辜负锦堂风月。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名利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 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 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 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 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 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 的民间,时称永嘉杂剧。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 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 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 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 事。
题目正名
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者四 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代剧名。一般取末 句作为全剧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 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
如《窦娥冤》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 正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简名为《窦娥冤》
散曲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
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Fra bibliotek制的基本 单位。由一支曲子构成。如【越调】天净沙·秋 思
宾白 元杂剧中的道白。道白的样式很多,除了对
白、自白,还有“带云”(歌唱中的附带说 白)、背云(旁白)、内云(后台人员或角色 与台上角色的对话)等。
科范 元杂剧的科范有两种指义:一是动作表演,
而是规定某种特殊的情感表演,如“做哭科”, 二是指某种特定的舞台音响效果,如《窦娥冤》 中的“内做风科”。
角色行当
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
旦:女角,正旦,副旦,老旦,花旦,外旦
末:男角,正末,副末,冲末。
净: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可扮男,也可 扮女)
杂: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如卜儿指老 年妇女,孛老指老年男性,孤指官员,洁指和 尚,驾指皇帝等 。
“曲”、“白”、“科”
曲词
曲词是元杂剧的歌唱部分,杂剧曲词采用 的是曲牌体,即由一个个固定的曲调连缀的组 歌。杂剧剧曲是有严格要求的,一本四折,四 个套数,每个套数有一个固定的宫调。共九个 宫调,即所谓的“五宫四调”:仙吕宫、南吕 宫、钟吕宫、黄钟宫、正宫和大石调、双调、 越调、商调。
折,既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又是剧曲音 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
楔子,篇幅比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在 剧本开头,对人物、故事进行简要的 介绍或交代,其 作用相当于引子或序幕。也有放在折与折之间,则是 为了剧情的过渡或联络,与后来的过场戏相类。
一人主唱,一唱到底,一韵到底。一本戏限定由 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 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角主唱的叫末本戏, 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 令”,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生, 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 声〕。如【双调】夜行船·秋思
【双调】夜行船·秋思 (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 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无话说。纵荒坟 横断碑,不辨龙蛇。
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 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 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 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 时。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清代 传奇的压卷之作,孔尚任的《桃花扇》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
远)、郑(光祖)
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
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折、楔子和本
杂剧剧本一般一本四折,外加楔子。少数作品也 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