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试题-奥数测试-通用版(含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小学奥数竞赛试卷(含答案)

小学奥数竞赛试卷(含答案)

小学奥数竞赛试卷一、填空题。

1.(3分)果园收购一批苹果,按质量分为三等,最好的苹果为一等,每千克售价元;其次是二等苹果.每千克售价元;最次的是三等苹果每千克售价元.这三种苹果的数量之比为2:3:1.若将这三种苹果混在一起出售,每千克定价元比较适宜.2.(3分)某班学生不超过60,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分数不低于90分的人数占,得80﹣﹣﹣﹣89分的人数占,得70﹣﹣﹣﹣﹣79分的人数占,那么得70分以下的有人.3.(3分)有一列数,按照下列规律排列:1,2,2,3,3,3,4,4,4,4,5,5,5,5,5,6,6,6,6,6,6,7,…这列数的第200个数是.@4.(3分)某个五位数加上20万并且3倍以后,其结果正好与该五位数的右端增加一个数字2的得数相等,这个五位数是.5.(3分)从3、13、17、29、31这五个自然数中,每次取两个数分别作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一共可组成个最简分数.6.(3分)北京一零一中学由于近年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使得高考成绩逐年上升.在2001年高考中有59%的考生考上重点大学;2002年高考中有68%的考生考上重点大学;2003年预计将有74%的考生考上重点大学,这三年一零一中学考上重点大学的年平均增长率是.二、解答题。

-7.如图,过平行四边形ABCD内一点P画一条直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画图并说明方法).8.某学校134名学生到公园租船,租一条大船需60元可乘坐6人;租一条小船需45元可积坐4人,请设计一种租船方案,使租金最省.{9.一列火车驶过长900米的铁路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1分25秒钟,紧接着列车又穿过一条长1800米的隧道,从车头进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用了2分40秒钟,求火车的速度及车身的长度.10.有一个六位数,它的二倍、三倍、四倍、五倍、六倍还是六位数,并且它们的数字和原来的六位数的数字完全相同只是排列的顺序不一样,求这个六位数.~11.50枚棋子围成圆圈,编上号码1、2、3、4、…50,每隔一枚棋子取出一枚,要求最后留下的枚棋子的号码是42号,那么该从几号棋子开始取呢12.计算(﹣+8)÷37+×!13.1999年2月份,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月末余额是56767亿元,比月初余额增长18%,那么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月份初余额是亿元(精确到亿元).三、填空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奥数题(附答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奥数题(附答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奥数题(附答案)一、统筹规划问题1.烧水沏茶时,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0分钟,洗茶壶要用2分钟,洗茶杯用2分钟,拿茶叶要用1分钟。

如何安排才能尽早喝上茶?解析】:先洗水壶然后烧开水,在烧水的时候去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共需要1+10=11分钟。

2.有137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0公升和5公升。

问如何选派车辆才能使运输耗油量最少?这时共需耗油多少升?解析】:依题意,大卡车每吨耗油量为10÷5=2(公升);小卡车每吨耗油量为5÷2=2.5(公升)。

为了节省汽油应尽量选派大卡车运货,又由于137=5×27+2,因此,最优调运方案是:选派27车次大卡车及1车次小卡车即可将货物全部运完,且这时耗油量最少,只需用油10×27+5×1=275(公升)。

3.用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放两个饼,烙熟饼的一面需要2分钟,两面共需4分钟,现在需要烙熟三个饼,最少需要几分钟?解析】:一般的做法是先同时烙两张饼,需要4分钟,之后再烙第三张饼,还要用4分钟,共需8分钟,但我们注意到,在单独烙第三张饼的时候,另外一个烙饼的位置是空的,这说明可能浪费了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先烙第一、二两张饼的第一面,2分钟后,拿下第一张饼,放上第三张饼,并给第二张饼翻面,再过两分钟,第二张饼烙好了,这时取下第二张饼,并将第三张饼翻过来,同时把第一张饼未烙的一面放上。

两分钟后,第一张和第三张饼也烙好了,整个过程用了6分钟。

4.甲、乙、丙、XXX四人同时到一个小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布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钟,丙用桶接水需要1分钟,丁洗衣服需要10分钟。

怎样安排四人的用水顺序,才能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并求出这个总时间?解析】:所花的总时间是指这四人各自所用时间与等待时间的总和,由于各自用水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只能想办法减少等待的时间,即应该安排用水时间少的人先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培优:利用等差规律计算(含答案)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培优:利用等差规律计算(含答案)全国通用

课 题 利用等差规律计算【精品】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出现一类有规律的数列求和问题在三年级我们已介绍过高斯的故事,他之所以算得快,算得正确,就在于他善于观察,发现了等差数列求和规律.1+2+3+---+98+99+10050101=1+100+2+99++50+51 1444442444443共()()()= 101×50,即 (100 +1)×(100÷2)=101×50=5050.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数称为项,第一个数叫第一项,又叫首项;第二个数叫第二项……最后一个数叫末项.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都相等,就称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叫做这个数列的公差.如:1,2,3,4.…是等差数列,公差为l ;l ,3,5,7,…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5,10,15,20,…是等差数列,公差为5.由高斯的巧算可知,在等差数列中,有如下规律: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第几项=首项+(项-1)×公差总和=(首项十末项)×项数÷2本讲用各种实例展示了等差数列的广泛应用价值,我们要求同学们注意灵活应用这三个公式计算下面各题:(1) 2+5+8+…+23+26+29;(2)(2+4+6+...+100) - (1+3+5+ (99)解(1)这是一个公差为3、首项为2、末项为29、项数为(29 -2) ÷3+1=10的等差数列求和,原式= (2+29)×10÷2=31×10÷2=155.(2)解法一原式=(2+100)×50÷2-(1+99)×50÷2=2550 - 2500=50,解法二原式= (2-1)+(4-3)+(6-5)+…+(100 - 99)=l×50= 50.两种解法相比较,解法一直接套公式,平平淡淡;解法二从整体上把握了题目的运算结构和数字特点,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把原式转化成了整齐的结构“1+1+…+1”,因而解得更巧、更好计算:l÷2010 +2÷2010 +3÷2010 +…+2008÷2010+2009÷2010+ 2010÷2010如果按照原式的顺序,先算各个商,再求和,既繁又难,由于除数都相同,被除数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2008,2009,2010.所以可根据除法的运算性质,先求全部被除数的和,再求商解原式= (1+1+2+3+…+2009+2010)÷2010= (1- 2010)×2010÷2÷2010=1000. 5此题解法巧在根据题目特点,运用除法性质进行转化计算中又应用乘除混合运算的简化运算.使整个解答显得简捷明快。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培优:利用等差规律计算(含答案)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培优:利用等差规律计算(含答案)全国通用

课 题 利用等差规律计算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出现一类有规律的数列求和问题在三年级我们已介绍过高斯的故事,他之所以算得快,算得正确,就在于他善于观察,发现了等差数列求和规律.1+2+3+---+98+99+10050101=1+100+2+99++50+51 1444442444443共()()()= 101×50,即 (100 +1)×(100÷2)=101×50=5050.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数称为项,第一个数叫第一项,又叫首项;第二个数叫第二项……最后一个数叫末项.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都相等,就称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叫做这个数列的公差.如:1,2,3,4.…是等差数列,公差为l ;l ,3,5,7,…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5,10,15,20,…是等差数列,公差为5.由高斯的巧算可知,在等差数列中,有如下规律: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第几项=首项+(项-1)×公差总和=(首项十末项)×项数÷2本讲用各种实例展示了等差数列的广泛应用价值,我们要求同学们注意灵活应用这三个公式计算下面各题:(1) 2+5+8+…+23+26+29;(2)(2+4+6+...+100) - (1+3+5+ (99)解(1)这是一个公差为3、首项为2、末项为29、项数为(29 -2) ÷3+1=10的等差数列求和,原式= (2+29)×10÷2=31×10÷2=155.(2)解法一原式=(2+100)×50÷2-(1+99)×50÷2=2550 - 2500=50,解法二原式= (2-1)+(4-3)+(6-5)+…+(100 - 99)=l×50= 50.两种解法相比较,解法一直接套公式,平平淡淡;解法二从整体上把握了题目的运算结构和数字特点,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把原式转化成了整齐的结构“1+1+…+1”,因而解得更巧、更好计算:l÷2010 +2÷2010 +3÷2010 +…+2008÷2010+2009÷2010+ 2010÷2010如果按照原式的顺序,先算各个商,再求和,既繁又难,由于除数都相同,被除数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2008,2009,2010.所以可根据除法的运算性质,先求全部被除数的和,再求商解原式= (1+1+2+3+…+2009+2010)÷2010= (1- 2010)×2010÷2÷2010=1000. 5此题解法巧在根据题目特点,运用除法性质进行转化计算中又应用乘除混合运算的简化运算.使整个解答显得简捷明快。

【精选】小学四年级奥数竞赛数学竞赛试卷及答案图文百度文库

【精选】小学四年级奥数竞赛数学竞赛试卷及答案图文百度文库

【精选】小学四年级奥数竞赛数学竞赛试卷及答案图文百度文库一、拓展提优试题1.相传唐代诗仙李白去买酒,提壶街上走,遇店加1倍,见花喝2杯.途中四遇店和花,最后壶中还剩2杯酒.壶中原有杯酒.2.把50颗巧克力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的巧克力的颗数各不相同.分得最多的小朋友至少可以得颗巧克力.3.如果a表示一个三位数,b表示一个两位数,那么,a+b最小是a+b 最大是,a﹣b最小是,a﹣b最大是.4.一次乐器比赛的规则规定:初赛分四轮依次进行,四轮得分的平均分不低于96分的才能进入决赛,小光前三轮的得分依次是95、97、94.那么,他要进入决赛,第四轮的得分至少是分.5.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自然数叫做质数,如:2,3,5,7等.那么,比40大并且比50小的质数是,小于100的最大的质数是.6.(7分)今年小翔和爸爸、妈妈的年龄分别是5岁、48岁、42岁.年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小翔的6倍.7.一个两位数除723,余数是30,满足条件的两位数共有个,分别是.8.有6个数排成一行,它们的平均数是27,已知前4个数的平均数是23,后3个数的平均数34,第4个数是.9.一辆公共汽车有78个座位,空车出发,第一站上一位乘客,第二站上二位乘客,第三站上三位乘客,依次下去,多少站以后,车上坐满乘客?10.过元旦时,班委会用730元为全班同学每人买了一份价值17元的纪念品,剩余16元,那么,这个班共有学生名.1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若长方形的长是1024,宽是1,则正方形的周长是.12.如图,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又对折,…,到第六次对折后,得到的扇形的面积是5,那么,圆形纸片的面积是.13.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相向而行,快车的车长是315米,慢车的车长是300米.坐在慢车上的人看见快车驶过的时间是21秒,那么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是秒.【分析】坐在慢车上的人看见快车驶过的时间是21秒:既为人与快车的相遇问题,人此14.一个质数的2倍和另一个质数的5倍的和是36,求这两个质数的乘积是多少?15.有一笔钱,用来给四(1)班的学生每人买一个笔记本,若每本3元,则可多买6本;若每本5元,则差30元.若用完这笔钱,恰好给每人买一个笔记本,则共买笔记本24个,其中3元的笔记本个.【参考答案】一、拓展提优试题1.解:设李白壶中原有x杯酒,由题意得:{[(x×2﹣2)×2﹣2]×2﹣2}×2﹣2=2,{[(2x﹣2)×2﹣2]×2﹣2}×2﹣2=2,{[4x﹣6]×2﹣2}×2﹣2=2,{8x﹣14}×2﹣2=2,16x﹣30=2,16x=32,x=2;答:壶中原有2杯酒.故答案为:2.2.解:因为要使每个小朋友分得的巧克力的颗数各不相同,第一次先分给这4个小朋友的巧克力数依次为:1、2、3、4,从这里可以看出最后那个人是分得鲜花最多的人;那么还剩下50﹣(1+2+3+4)=40颗巧克力;如果这40颗巧克力全给最后这个人,那么他最多可分得4+40=44颗,要想让他分得的巧克力数少,那么剩下的40颗朵,可以再分给每个人10,由此可得出这时每个人的巧克力数为:11、12、13、14,答:分得最多的小朋友至少可以得14颗巧克力;故答案为:14.3.【分析】两个数越大,和就大,越小和就小,两个数越接近差越小,反之差就大,所以根据条件找出最大与最小的三位数与二位数,计算即可解答.解:a+b最小是10+100=110,a+b最大是99+999=1098,a﹣b最小是100﹣99=1,a﹣b最大是999﹣10=989.故答案为:110,1098,1,98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大与最小问题,解题关键是知道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二位数是99.4.【分析】要想四轮得分的平均分不低于96分,总分应该达到96×4=384分,用这一分数减去小光前三轮的得分即可解答.解:96×4﹣95﹣97﹣94,=384﹣95﹣97﹣94,=98(分);答:第四轮的得分至少是98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简单规划问题,熟练掌握平均数的定义与求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分析】根据质数的概念: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其它约数的数;然后列举出比40大并且比50小的质数;求小于100的最大的质数,应从100以内的最大数找起:99、98是合数;进而得出结论.解:比40大比50小的质数有:41、43、47;小于100的最大质数是97;故答案为:41、43、47,97.【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质数的定义,并结合题意,进行例举即可.6.【分析】设x年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小翔的6倍,则:小翔x年后的年龄×4=小翔爸爸x年后的年龄+小翔妈妈x年后的年龄,列出方程解答即可.解:设x年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小翔的6倍,(5+x)×6=48+42+2x30+6x=90+2x4x=60x=15答:15年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小翔的6倍.故答案为:15.7.解:723﹣30=693,693=3×3×7×11,所以一个两位数除723,除数大于30的两位数因数有:11×3=33,11×7=77,3×3×7=63,11×3×3=99,共4个;故答案为:33、63、77、99.8.解:23×4+34×3﹣27×6,=92+102﹣162,=194﹣162,=32.答:第4个数是32.故答案为:32.9.解:设第n站以后车上坐满了乘客,可得:[1+1+(n﹣1)×1]×n÷2=78[2+n﹣1]×n÷2=78,[1+n]×n÷2=78,(1+n)×n=156,由于12×13=156,即n=12.答:12站以后,车上坐满乘客.10.【分析】根据题意,由减法的意义,用730元减去16元,求出全班同学每人买一份纪念品的总钱数,再根据数量=总价÷单价,代入数据解答即可.解:(730﹣16)÷17=714÷17=42(名);答:这个班共有学生42名.故答案为:42.【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全班同学每人买一份纪念品的总钱数,再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11.【分析】若长方形的长是1024,宽是1,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可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然后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可求出它的周长.解:1024×1=10241024=2×2×2×2×2×2×2×2×2×2=32×32,所以正方形的边长是32.32×4=128答:正方形的周长是12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与周长公式的掌握.12.【分析】把这张圆形纸片对折1次,折成的角是以这张圆形纸片的圆心为顶点,两条半径为边的平角,平角=180°,再对折1次,就是把平角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90°,再对折1次,就是把90°的角再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5°,第六次对折后,平均分成了(2×2×2×2×2×2)=64份,得到的扇形的面积是圆面积的;由此解答即可.解:5=320答:圆形纸片的面积是320;故答案为:320.【点评】本题是考查简单图形的折叠问题,明确把圆对折6次后,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圆面积的.13.时具有慢车的速度,相遇路程为快车的车长315米,相遇时间为21秒,即人与慢车的速度和为快车与慢车的速度和为:315÷21=15(米/秒);那么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既为人与慢车的相遇问题,人此时具有快车的速度,相遇路程为慢车的车长300米,由于两车为相向而行,所以坐在车上的人看到车通过的速度为两车的速度和.用快车车长除以快车与慢车的速度和即可.解:根据题意可得:快车与慢车的速度和:315÷21=15(米/秒);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是:300÷15=20(秒);答: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是20秒.故答案为:20.【点评】完成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坐在慢车上的人见快车通过的时间求出两车的速度和,然后再根据相遇问题进一步解答即可.14.【分析】一个质数的2倍一定是偶数,一个质数的5倍一定是5的倍数,而36要拆成两个数的和,要么都是偶数,要么都是奇数,本题中2的倍数一定是偶数,所以只能拆成两个偶数,故此5的倍数只能是个位上带0的数,当是10时,36﹣10=26,26÷2=13当是20时,4×5=20,4不是质数当是30时,5×6=30,6不是质数,据此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符合题意的5的倍数只能是10,20,305×2=10,5×4=20,5×6=30,4和6不是质数,所以只能是2,36﹣10=26.答:这两个质数的乘积是26.【点评】本题考查了质数的定义及其奇数与偶数的性质.15.【分析】若每本3元,则多3×6=18元,则总人数为(18+30)÷(5﹣3)=24人,总钱数有5×24﹣30=90元,进而可得结论.解:由题意得若每本3元,则多3×6=18元,则总人数为(18+30)÷(5﹣3)=24人,总钱数有5×24﹣30=90元,若钱用完刚好买24本,则3元的笔记本有(24×5﹣90)÷(5﹣3)=15个,故答案为24,15.【点评】本题考查分配盈亏问题,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及答案(每题8分,总共120分)一、选择。

(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内)1.找规律填数:(在横线上写出你发现的规律)21 26 19 24 ( ) ( ) 15 20 .(1)15,34 (2)17,18 (3)17,22 (4)23,252.甲乙两个数的和是218,如果再加上丙数,这时三个数的平均数比甲乙两数的平均数多5,丙数是( ).(1)124 (2) 122 (3)140 (4)1273.设X和Y是选自前500个自然数中的两个不同的数,那么(X+Y)÷(X-Y)的最大值是( ).(1)1000 (2) 990 (3)999 (4)9984.选择: 8746×7576 的积的末四位数字是 ( ).(1) 6797 (2) 9696 (3) 7669 (4) 67695.现有1分,2分和5分的硬币各四枚,用其中的一些硬币支付2角3分钱,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支付方法?(1)4 (2) 5 (3)10 (4)86.右图中,所有正方形的个数是( )个.(1)10 (2)8 (3)11 (4)97.用0--4五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五位数与最小的五位数相差( ). (1)30870 (2)32900 (3)32976 (4)100008.用0、5、8、7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四位数?(1)10 (2)18 (3)11 (4)99.学校进行乒乓球选拔赛,每个参赛选手都要和其他所有选手各赛一场,一共进行了21场比赛,有多少人参加了选拔赛?(1)7 (2)8 (3)11 (4)910 一个长方形的纸对折成三等份后变成了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那么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1)70 (2)80 (3)100 (4)9611.小明每分钟走50米,小红每分钟走60 米,两人从相距660米的两村同时沿一条公路相对出发,8分钟后两人相距( )米.(1)75 (2)200 (3)220 (4)901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运动衫上印有不同的号码。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带答案.doc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带答案.doc

小学四年级下册带答案数学奥数题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

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3×(12-1)=33棵。

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200÷10=20段,20-1=19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

花圃周围共20米长。

需放多少盆菊花?20÷1×1=20盆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

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30×(250-1)=7470米。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

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1×2×2=4千米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

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25+10)×2=70个,(70+10)×2=160个。

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

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16÷2÷2=4(厘米),16-1-1=14(天)11.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

四年级下册奥数试题-鸡兔同笼问题(含答案)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奥数试题-鸡兔同笼问题(含答案)全国通用

小学奥数: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例题:鸡兔同笼,头共有52个,脚共有136只,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根据上面所说的思路,套用公式方法1:把所有的鸡假设成兔子:鸡=(4 × 52 - 136 )÷(4 - 2 )= 36兔= 52 - 36 = 16方法2:把所有的兔子假设成鸡:兔=(136 - 2 × 52 )÷ ( 4 - 2 ) = 16鸡= 52 - 16 = 36特点:公式所得那个种类与假设的种类相反1、某玩具店购进飞机和汽车模型共30个,其中飞机模型每个有3个轮子,汽车模型每个有4个轮子,这些玩具模型共有110个轮子,那么新购进的飞机模型和汽车模型各有多少个?解:假设全为飞机模型全为飞机情况下总轮数:3×30=90 (个)汽车模型数量:20÷1=20(个)与实际总轮子数之差:110-90=20(个)飞机模型数量:30-10(个)每单位轮子数之差:4-3=1(个)公式综合算式:汽车=(110-3×30)÷(4-3)=20(个)2、某商店买了儿童上衣和裤子共30件,其中一件上衣20元,一条裤子15元,一共花了515元,求买了几件上衣和几条裤子?解:假设全为上衣全为上衣情况下总价格:20×30=600(元)裤子数量:85÷5=17(条)与实际总价之差:600-515=85(元)衣服数量:30-17=13(件)每单位价格之差:20-15=5(元)公式综合算式:裤子=(20×30-515)÷(20-15)=17(条)3、一些2角和5角的硬币放在同一个存钱罐里,一共50枚,总钱数是14元8角,求各有多少枚?解:假设全为2角硬币 ,14元8角=148角全为2角时总钱数:2×50=100(角) 5角数量:48÷3=16(枚)与实际钱数之差:148-100=48(角) 2角数量:50-16=34(枚)每单位钱数之差:5-2=3(角)公式综合算式:(148-2×50)÷(5-2)=16(枚)4、现有大油瓶和小油瓶一共35个,其中大油瓶可装5千克,小油瓶可装3千克,一共装了145千克的由,求有大小油瓶各有几个?解:假设全为大油瓶全为大油瓶时总容量:5×35=175(千克)小油瓶数量:30÷2=15(个)与实际容量之差:175-145=30(千克)大油瓶数量:35-15=20(个)每单位容量之差:5-3=2(千克)公式综合算式:(5×35-145)÷(5-3)=15(个)5、亮亮参加数学竞赛,一共20道题,按照规定每答对一道题得5分,答错一道或者不答倒扣2分,一共得了72分,请问答对了几道题?解:假设全为答对的全为答对时总得分数:5×20=100(分)答错题数:28÷7=4(题)与实际得分之差:100-72=28(分)答对题数:20-4=16(题)每单位得分之差:5-(-2)= 5+2=7(分)公式综合算式:(5×20-72)÷(5+2)=4(题)*本题由于答对得5分,答错扣2分,故一共相差为7分*6、鸡和兔子关在同一个笼子里,鸡比兔子多28只,一共有176条腿,求鸡和兔各有几只?解:把兔子数量看做单位数鸡比兔子多28只,除这28只以外,鸡与兔子一样多,兔子的腿数量是鸡的2倍(鸡×2)那么得出脚的数量算式:(鸡+鸡×2+28)×2 = 176等式两边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等式不变(鸡×3+28)×2÷2=176÷2鸡×3+28 = 88等式两边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等式不变鸡×3+28-28 = 88-28鸡×3=60等式两边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等式不变鸡×3÷3=60÷3鸡=20只此得数为单位数,故兔子=20只,鸡=20+28=48只。

四年级下册数学奥赛能力测试卷-全国通用(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奥赛能力测试卷-全国通用(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奥赛能力测试卷-全国通用(含答案)(满分100分, 90分钟完成)一、填空题(每题6分, 共42分) 。

1. 若五个连续的偶数的和是320, 这五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是________ 。

2. 算式中的△、○、□各代表一个数, △+△+△=36, □×△=240, ○÷□=6, 那么, ○= ________ 。

3. 5个人轮流背2个行李包, 走了15千米, 平均每人背行李走________ 千米。

4. 甲、乙、丙、于四个人比赛乒乓球, 每两人都要赛一场, 结果甲胜丁, 并且甲、乙、丙胜的场数相同, 那么丁胜了________ 场。

5. 一本故事书有162页, 小明前5天看了45页, 照这样计算, 小明还需要________ 天才能把这本书看完。

6. 小朋友分饼干, 每人分10块正好分完; 如果每人分16块, 则有3个小朋友分不到饼干。

那么有________ 块饼干。

7. 1支钢笔能换3支圆珠笔, 4支圆珠笔能换7支铅笔, 那么4支钢笔能换________ 支铅笔。

二、问答题(每题6分, 共18分) 。

1. 元且前夕, 同学们相互送贺年卡。

每人只要接到对方贺年卡就一定回赠贺年卡那么送了奇数张贺年卡的人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2. 有A、B、C、D、E、F六个孩子比身高, 比的结果是:(1) B比A高11厘米;(2) C比D矮1厘米;(3) E比B高2厘米;(4) F比B矮7厘米, 比D矮2厘米;(5) 六人中最矮的身高是150厘米。

下图中每两个刻度间距离都是1厘米, 请根据上面的条件利用下图比较出六个孩子的身高, 然后将A、B、C、D、E、F填在下面的□中, 并在( ) 中填上应增加的高度。

3. 王萌、孙斌张曙三人中, 有一人当同学都不在的时候, 把教室打扫得干干且共净净。

事后老师问他们三人, 是谁做的好事, 他们回答如下:王萌说: 是孙斌干的。

孙斌说: 不是我干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及答案(每题8分,总共120分)一、选择。

(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内)1.找规律填数:(在横线上写出你发现的规律)21 26 19 24 ( ) ( ) 15 20 .(1)15,34 (2)17,18 (3)17,22 (4)23,252.甲乙两个数的和是218,如果再加上丙数,这时三个数的平均数比甲乙两数的平均数多5,丙数是( ).(1)124 (2) 122 (3)140 (4)1273.设X和Y是选自前500个自然数中的两个不同的数,那么(X+Y)÷(X-Y)的最大值是( ).(1)1000 (2) 990 (3)999 (4)9984.选择: 8746×7576 的积的末四位数字是 ( ).(1) 6797 (2) 9696 (3) 7669 (4) 67695.现有1分,2分和5分的硬币各四枚,用其中的一些硬币支付2角3分钱,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支付方法?(1)4 (2) 5 (3)10 (4)86.右图中,所有正方形的个数是( )个.(1)10 (2)8 (3)11 (4)97.用0--4五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五位数与最小的五位数相差( ). (1)30870 (2)32900 (3)32976 (4)100008.用0、5、8、7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四位数?(1)10 (2)18 (3)11 (4)99.学校进行乒乓球选拔赛,每个参赛选手都要和其他所有选手各赛一场,一共进行了21场比赛,有多少人参加了选拔赛?(1)7 (2)8 (3)11 (4)910 一个长方形的纸对折成三等份后变成了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那么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1)70 (2)80 (3)100 (4)9611.小明每分钟走50米,小红每分钟走60 米,两人从相距660米的两村同时沿一条公路相对出发,8分钟后两人相距( )米.(1)75 (2)200 (3)220 (4)901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运动衫上印有不同的号码。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培优:利用等差规律计算(含答案)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培优:利用等差规律计算(含答案)全国通用

课 题利用等差规律计算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出现一类有规律的数列求和问题在三年级我们已介绍过高斯的故事,他之所以算得快,算得正确,就在于他善于观察,发现了等差数列求和规律. 1+2+3+---+98+99+10050101=1+100+2+99++50+51 1444442444443共()()()= 101×50,即 (100 +1)×(100÷2)=101×50=5050.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数称为项,第一个数叫第一项,又叫首项;第二个数叫第二项……最后一个数叫末项.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都相等,就称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叫做这个数列的公差.如: 1,2,3,4.…是等差数列,公差为l ; l ,3,5,7,…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 5,10,15,20,…是等差数列,公差为5.由高斯的巧算可知,在等差数列中,有如下规律: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第几项=首项+(项-1)×公差 总和=(首项十末项)×项数÷2本讲用各种实例展示了等差数列的广泛应用价值,我们要求同学们注意灵活应用这三个公式计算下面各题:(1) 2+5+8+…+23+26+29;(2)(2+4+6+...+100) - (1+3+5+ (99)解(1)这是一个公差为3、首项为2、末项为29、项数为(29 -2) ÷3+1=10的等差数列求和,原式= (2+29)×10÷2=31×10÷2=155.(2)解法一原式=(2+100)×50÷2-(1+99)×50÷2=2550 - 2500=50,解法二原式= (2-1)+(4-3)+(6-5)+…+(100 - 99)=l×50= 50.两种解法相比较,解法一直接套公式,平平淡淡;解法二从整体上把握了题目的运算结构和数字特点,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把原式转化成了整齐的结构“1+1+…+1”,因而解得更巧、更好计算:l÷2010 +2÷2010 +3÷2010 +…+2008÷2010+2009÷2010+ 2010÷2010如果按照原式的顺序,先算各个商,再求和,既繁又难,由于除数都相同,被除数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2008,2009,2010.所以可根据除法的运算性质,先求全部被除数的和,再求商解原式= (1+1+2+3+…+2009+2010)÷2010= (1- 2010)×2010÷2÷2010=1000. 5此题解法巧在根据题目特点,运用除法性质进行转化计算中又应用乘除混合运算的简化运算.使整个解答显得简捷明快。

四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带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带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带答案1.一条长100米的路上每隔10米种一棵梧桐树,共种多少棵树?这条路可以分成10段,所以共种11棵树。

2.12棵柳树排成一排,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每两棵柳树之间种3棵桃树,所以共种33棵桃树。

3.一根长200厘米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这根木条可以锯成20段,所以需要锯19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要120秒,所以需要2分钟。

5.在花圃的周围放置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

花圃周围共20米长。

需要放置多少盆菊花?花圃周长为20米,所以需要放置20盆菊花。

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距离为30米。

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距离为30米,所以从发电厂到闹市区共有7470米。

7.王老师这个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

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

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大提全长为4千米。

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

这批零件有多少个?这批零件共有160个。

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

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它可以在14天内长到4厘米。

11.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

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桶里原来有490千克水。

12.甲、乙两书架共有图书200本,甲书架的图书数比乙书架的3倍少16本。

甲、乙两书架上各有图书多少本?乙书架上有54本图书,甲书架上有146本图书。

13.小燕买一套衣服用去185元,问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裤子的价格为60元。

奥数四年级竞赛题

奥数四年级竞赛题

奥数四年级竞赛题一、计算类。

1. 计算:1 + 2 + 3+…+99 + 100。

解析: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首项+末项)×项数÷2。

首项是1,末项是100,项数是100。

所以原式=(1 + 100)×100÷2=5050。

2. 99999×77778+33333×66666.解析:33333×66666 = 33333×3×22222=99999×22222.原式=99999×77778+99999×22222。

=99999×(77778 + 22222)=99999×100000.=9999900000.3. 2019×20202020 - 2020×20192019.解析:20202020=2020×10001.20192019 = 2019×10001.原式=2019×2020×10001-2020×2019×10001 = 0。

二、数字规律类。

4. 找规律填数:1,1,2,3,5,8,(),21,34。

解析:这是斐波那契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所以括号里的数是5 + 8=13。

5. 观察下面数列的规律,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3,5,9,15,23,33,45,()解析: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是2、4、6、8、10、12,下一个差应该是14。

所以括号里的数是45+14 = 59。

三、数论类。

6. 一个数除以5余3,除以6余4,除以7余5。

这个数最小是多少?解析:这个数加上2就能被5、6、7整除。

5、6、7的最小公倍数是5×6×7 = 210。

所以这个数最小是210 - 2=208。

7. 有一个三位数,它的各位数字之和是15,百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2,这个三位数是多少?解析:设十位上的数字为x,则百位上的数字为x + 1,个位上的数字为x+2。

四年级下册奥数题100道及答案

四年级下册奥数题100道及答案

四年级下册奥数题100道及答案题目一:在1~1000之间,有多少个数的个位数是2?解析: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需要寻找在1~1000之间个位数为2的数字。

我们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个位数为2的数字有2, 12, 22, 32, ....92。

每10个数字就会出现一个个位数为2的数字,因此我们只需要计算有多少个十位数为10的整数倍即可。

在1~1000之间,十位数为10的整数倍的数字有10, 20, 30, ..., 1000。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10的整数倍的数字个数来得到答案。

1~1000中10的整数倍的数字个数为1000 / 10 = 100。

所以,个位数为2的数字的总个数为100。

答案:100题目二:某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有4个班级,每个班级人数相等,求每个班级的人数。

解析:我们可以通过将总人数除以班级个数来求得每个班级的人数。

总人数为40,班级个数为4。

每个班级的人数 = 总人数 / 班级个数 = 40 / 4 = 10。

所以,每个班级的人数为10人。

答案:每个班级的人数为10人。

题目三: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5公里,他以每小时8公里的速度骑自行车上学,问他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学校?解析:我们可以使用速度和距离的关系来求得小明到学校需要的时间。

小明的速度为8公里/小时,距离为5公里。

时间 = 距离 / 速度 = 5公里 / 8公里/小时。

我们可以将这个除法转换为乘法。

时间 = 5公里 * 小时 / 8公里。

化简得:时间 = 5 / 8 小时。

所以,小明需要5/8小时才能到达学校。

答案:小明需要5/8小时才能到达学校。

题目四:一辆汽车经过两个红绿灯。

第一个红绿灯每隔2分钟变换一次,第二个红绿灯每隔3分钟变换一次。

如果从第一个红灯变换到绿灯的时间为30秒,那么经过这两个红绿灯的时间是多少?解析:我们可以先计算第一个红绿灯变换一次所用的时间,然后计算第二个红绿灯变换一次所用的时间,最后将两个时间相加即可得到经过这两个红绿灯的时间。

小学四年级“趣味数学”奥数竞赛试题(含答案)

小学四年级“趣味数学”奥数竞赛试题(含答案)

小学四年级“趣味数学”奥数竞赛试题(含答案)姓名:分数:1.一个正方体的A点到B点,如果不绕远路,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2.一只树蛙爬树,每次往上爬5厘米,又往下滑2厘米,这只青蛙这样上下了5次,实际往上爬了多少厘米?3.10个小朋友玩关灯游戏,开始灯开着。

第一个小朋友按一下开关,第二个小朋友按两下,第三个小朋友按三下,依次按下去……请问最后灯是关着还是亮着?4.1只小狗和3只小兔子一样重;1只小兔子和3只小鸡一样重。

问:1只小狗和几只小鸡一样重?5.一只小鹿从起点向前跳了5个格,接着向后跳了4个格;然后又向前跳了6个格,再向后跳了10个格,最后停下。

这时XXX停在起点的前面还是后面?距起点几个格?6.两只小熊用一个大油瓶装有8千克油。

现在要将它分成两个4千克,但是没有秤和其他东西,只有一个能装5千克油的中等油瓶和一个能装1千克油的小油瓶。

你能帮帮小熊利用这三个油瓶将油分开吗?7.沸羊羊家的附近有一条路长63米。

为迎接春节,从头到尾都要插彩旗。

每7米插一面,一共要插彩旗多少面?8.XXX得到了一根长4米的巨大香肠,现在要把香肠切成1米长的小段,喜洋洋要切几次?9.小动物们排队做早操,第一排有1个小动物,然后每排每次增加2个小动物,一共排了8排,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动物?10.贪吃的小熊口袋里只有25元钱,他跑到“味多美”餐厅大吃大喝了一顿,把钱全都花光了。

下面是快餐厅出售的食品,你知道小熊可能吃了些什么吗?(每种食物只能要一份)11.鲨鱼重3吨,大象体重是鲨鱼的2倍,鲸鱼体重是大象的10倍,鲸鱼比鲨鱼重多多少吨?12.小猴子早上吃2个桃子1个香蕉,中午吃2个香蕉1个桃子,晚上吃1个桃子1个香蕉,则一星期(7天)小猴子要吃多少个桃子?多少个香蕉?13.一只螃蟹有2只螯,8只脚,锅里煮了些螃蟹,最后发现有脚比螯多30只,问锅里有多少只脚,多少只螯?14.机器猫新制作了一个神奇的闹钟,这个闹钟每到整点的时候几时就响几下,而且半点的时候也会响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奥数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30分)
1、1、4、16、64、()、()。

2、一条公路旁栽了95棵树,两端都栽,每2棵之间间隔5米,这段
公路长( )。

3、鸡和兔在同一笼子,40个头和140只足,()多,多()只。

4、楼房每上一层走16个台阶,小军到家走了64个台阶,她住在()
层。

5、图中有()个三角形。

6、四年级有学生52人,男生比女生多4人,这个班有男生()人,女生( )人。

7、阿姨给小朋友分苹果,每人4个,则剩下20个苹果;每人5个,
还差5个苹果;那么有( )个小朋友分苹果。

二、选择题(10分)
1、下面各数中一个“0”也不读的是( )
A 8000200
B 73004100C1062310 D 50005
2、105×18=100×18+5×18运用了()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
3、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除数的个位上是4,,用“四舍”
法试商,商往往( )
A偏大 B 偏小 C 正好 D 无法确定4、计算器中CE键是( )
A消除键 B 关机键C开机键 D 空格键
5、同一平面里,两条直线最多有()条交点
A 3
B 1 C无 D 2
三、判断题(5分)
1、一条射线就是一个周角。

()
2、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垂直的。

( )
3、一个角是由有公共顶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

( )
4、个、十、百万···这样的汉字在计数表中叫作数位。

( )
5、角的边是可以测量出长度的。

( )
四、计算题(15分)
①4+10+16+22+····+88+94+100
②276+165+724+187+435 ④ 81+79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