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的信任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育资料】《同志的信任》教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同志的信任》教案学习专用

《同志的信任》教案了解插叙的行文顺序。

体会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注音释义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陌生(mò)浸(jìn)渍辗(zhǎn)转空(kòng)白字迹(jì)劝降(xiáng)盛满(chéng)弥(mí)漫着(zhuó)落解(jiè)到南昌调(diào)集自传(zhuàn)模(mó)糊准确掌握下列词义的意思:郑重:态度严肃。

悲愤:悲痛愤怒。

目不转睛:指眼睛注视不动。

形容专注。

示众:这里指反动统治者当众杀人,或者公开对人施加侮辱,借以威吓群众。

示,给人看。

辗转:翻来覆去。

内容主旨本文通过鲁迅先生接受方志敏同志的重托,冒着生命危险珍藏转送密信和文稿的经过,表现了鲁迅先生是能以生死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

本文的行文顺序是:先写鲁迅收信、看信的神态、行动,再用插叙的方法写方志敏同志请鲁迅转交密信和文稿给党中央的原因,最后写鲁迅完成了重托。

本文主要有以下材料组成:(1)鲁迅灯下读信前的动作。

(2)鲁迅先生看密信时的神情。

(3)鲁迅先生看完信后的心情、表情和感人的动作。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6段)鲁迅先生接到方志敏托付他转交党中央的信和文稿。

这部分文字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1段):鲁迅收信。

第二层(第2-6段):鲁迅看信。

第二部分(7-11段):插叙方志敏的革命事迹。

第三部分(12-13段):夹叙夹议,写鲁迅完成重托,是最可信任的同志。

写作手法插叙对表达中心起到了突出作用。

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品格。

夹叙夹议的写法。

重点语句:方志敏同志具有革命的眼力,他想得一点不错。

在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里,无论环境怎样险恶,鲁迅先生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

《信任》课教案

《信任》课教案

《信任》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任的含义,认识到信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建立信任、维护信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任的定义与作用2. 信任的建立与维护3. 信任与诚实、尊重的关系4. 如何在生活中树立信任5. 信任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任的定义、作用、建立与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信任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信任的看法和经验。

4.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信任建立与破裂的情境。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

2. 准备角色扮演道具。

3. 制作PPT,展示信任的相关图片和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信任故事,引发学生对信任的思考。

2. 讲解信任的含义与作用:详细讲解信任的定义,阐述信任在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3. 分析信任的建立与维护:介绍信任建立的途径,讲解如何维护信任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信任与诚实、尊重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树立信任。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信任建立与破裂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信任的重要性。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总结信任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信任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观察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如何应用信任原则,并评价他们的表现。

七、教学延伸:1. 开展信任主题的课外活动,如组织信任游戏、举办信任讲座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信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实践信任原则,观察和记录信任行为对他们人际关系的影响。

3. 开展信任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信任知识的兴趣,巩固所学内容。

信任的教案

信任的教案

信任的教案信任的教案一、教学内容1. 定义信任的概念和特点。

2. 分析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3. 探讨如何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

4. 讨论信任在团队合作和工作中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信任的概念和特点,明确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3. 意识到信任对团队合作和工作的重要意义,并能应用信任的原则进行工作。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0分钟)教师先介绍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围绕故事讨论信任的概念和特点,并举例说明。

2. 知识传递(20分钟)教师向学生传授信任的定义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信任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讨论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4. 教师示范(15分钟)教师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示范如何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总结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5. 小组练习(20分钟)学生回到小组内,根据教师示范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小组练习。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学生作为小组的领导者,其他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各种信任关系的场景,并进行实践演练。

6. 总结讨论(15分钟)学生回到教室,进行总结讨论。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分享。

7. 课后拓展(10分钟)留一篇相关的阅读材料给学生,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信任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信任的概念和方法。

2. 学生的总结和讨论是否准确和深入,是否能应用信任的原则进行工作。

3. 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故事材料:以小组讨论为主,学生自行上网搜集和准备相关故事材料。

2. 角色扮演道具:可准备一些小道具,如眼罩、绳子等,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角色扮演中。

3. 阅读材料:教师准备一篇相关的阅读材料,用于课后拓展。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和讨论信任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信任教案教学设计

信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信任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任的重要性,认识到信任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建立信任、维护信任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任观念,学会信任他人。

教学重点:1. 信任的含义及其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2. 建立信任、维护信任的方法。

教学难点:1. 信任的建立与破裂。

2.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信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信任的思考,导入新课。

2. 信任的含义:教师简要讲解信任的定义,让学生明白信任是一种信念、一种期望,是对他人言行的肯定。

3. 信任的重要性:教师从个人成长、人际关系等方面阐述信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信任对生活的影响。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关于信任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建立和维护信任,以及信任破裂后的后果。

6. 方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建立信任、维护信任的方法,如真诚待人、遵守承诺、尊重他人等。

7. 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信任他人,体会信任带来的正面效果。

9.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道关于信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信任。

10.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信任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掌握建立和维护信任的方法。

4.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信任,树立正确的信任观念。

七、教学资源1. 真实案例:关于信任在生活中的案例。

2. 视频资料:关于信任的短视频。

3. 小组活动材料:用于小组讨论和活动。

八、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真实案例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信任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志的信任 第一课时-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同志的信任 第一课时-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同志的信任第一课时-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同志的信任第一课时教学目的:一、理解革命同志间的深厚友情,学习方志敏、鲁迅忠于革命的崇高品质;二、了解文章运用插叙的结构特点,抓住重点词语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插叙方志敏的事迹对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法:插叙部分要用复述和讨论的方法;描写部分要用朗读和笔答的方法。

教时:2课时。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1.导入新课2.指导预习3.讨论内容结构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鲁迅先生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他与一些共产党人有着亲密的交往,深厚的情谊。

鲁迅曾说:“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

”他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自觉地站在共产党的一边,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进行着顽强的斗争,赢得了无产阶级革命者对他的无限崇敬。

因此,在所有共产党员的心目中,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同志的信任》就是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对鲁迅的信任,鲁迅冒着生命危险完成重托的事,从而表现鲁迅先生确实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可信任的同志”。

二.指导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mò jìnzì zhǎn kòng jì xiáng chéng mí zhuó陌生浸渍辗转空白字迹劝降盛满弥漫着落jiè diào zhuàn mó解到南昌调集自传模糊2.解词(补充)辗转:翻来覆去。

弥漫:充满,布满。

弥,满;漫,散开。

稳妥:稳当,可靠。

渠道:文中指途径。

堵截:堵塞、(切断)阻拦。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注意力很集中,看得出神。

望风而逃:老远看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逃跑了。

风,气势。

3.预习思考题:(1)课文题目中的“信任”是谁对谁的信任?(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写的是什么故事?(3)全文共13个小节,集中写方志敏同志事迹的是哪几节?(4)按照内容,全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5)本文最后一节是议论,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必要时,教师提示。

信任教案设计范文

信任教案设计范文

信任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任的概念,认识到信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信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二、教学内容:1. 信任的定义与内涵2. 信任的重要性3. 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的技巧4. 信任在生活中的实践与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任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的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信任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信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信任在生活中的实践与应用,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2. 案例素材、讨论问题3. 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信任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信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信任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价值。

3. 案例分析:分享信任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信任的建立与维护。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信任在生活中的实践与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总结信任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践方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信任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信任。

7.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拓展:1. 邀请信任研究专家或社会工作者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信任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组织或企业,了解信任在组织运作和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3. 开展信任主题的班会或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信任问题。

七、教学实践:1. 设计信任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信任的建立与破坏,提高信任意识。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生活中信任的场景,培养信任沟通技巧。

3. 信任接力:组织学生进行信任接力活动,增强团队信任感。

八、教学反馈:1. 定期收集学生对信任教学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2. 观察学生在生活中的信任行为,评估教学成果。

信任教案教学设计

信任教案教学设计

信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任的概念,认识到信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建立信任、维护信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任的定义与重要性2. 信任的建立与维护3. 信任与诚实、尊重的关系4. 信任在生活中的应用5. 培养信任他人的习惯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任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和维护信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信任的作用和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信任,培养信任他人的习惯。

4. 角色扮演法:模拟不同场景,让学生体验信任的力量,学会信任他人。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讲解和分析。

2. 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和剧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信任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信任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和维护信任。

3.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信任的作用和意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信任,培养信任他人的习惯。

5.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让学生体验信任的力量,学会信任他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心得体会的完成质量,评估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信任研究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信任的理解。

2. 组织信任建设活动,如信任背摔、团队合作游戏等,增强学生的信任体验。

3. 开展信任主题的班会或家庭教育活动,扩大信任教育的影响。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心得体会,了解学习效果。

2. 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在实际生活中信任的应用情况。

3.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相互信任教案:信任他人,获得心底的快乐

相互信任教案:信任他人,获得心底的快乐

相互信任教案:信任他人,获得心底的快乐在人际交往中,相互信任是一项重要的素质。

只有相互信任,才能让关系更加紧密,人际关系更加健康。

相反,如果相互怀疑,猜忌,关系就会走向破裂。

如何培养相互信任的素质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相互信任的教案。

一、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是相互信任的基础。

只有经常沟通,才能建立深入的了解和信任。

如何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呢?要学会倾听。

沟通不是单向的,不是只说不听。

要学会倾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理解对方的看法。

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要怕被拒绝,不要怕被批评。

只有勇敢地表达,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要学会适度地表达情绪。

情绪要适度地表达,不要过于激动,也不要过于冷漠。

只有这样,沟通才会更加顺畅,信任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

二、积极参与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培养相互信任的重要途径。

集体活动让人们汇聚在一起,同舟共济,培养彼此的信任。

如何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呢?要融入集体。

不要孤立自己,要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作为一员,共同为集体的目标奋斗。

要尊重他人。

尊重别人的想法和行为,理解别人的处境。

要发扬团结精神。

在集体活动中,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完成任务。

只有这样,集体活动才会更加成功,信任的关系才会更加牢固。

三、尊重他人的隐私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建立信任的重要基础。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如个人信息、想法、感受等。

只有尊重他人的隐私,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

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呢?不要随意打听他人的私事。

即使是亲密的朋友,也要尊重他们的隐私。

不要背后议论他人。

即使是好朋友,也不要背后议论别人的隐私。

要保守他人的秘密。

如果别人向你倾诉自己的秘密,你要保守好这个秘密,不要泄露给任何人。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

四、尽量避免误解和猜测误解和猜测是产生不信任的重要原因。

如果经常误解和猜测别人,即使原来的关系不错,也会逐渐走向疏远。

如何避免误解和猜测呢?要学会换位思考。

当对方表达他的想法时,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理解对方的想法。

《信任》教案设计

《信任》教案设计

《信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的技巧。

3. 提高学生面对信任危机时的应对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任的定义和意义2. 信任与关系建立3. 信任的维护与重建4. 信任危机的处理5. 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任的概念、意义、建立、维护和重建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信任危机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应对和处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4. 角色扮演法:模拟信任场景,让学生体验信任的建立与破裂。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展示信任的概念、意义等。

2. 搜集信任危机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与讨论。

3. 准备信任场景的角色扮演道具和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信任游戏,引导学生思考信任的重要性。

2. 讲解信任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信任的基础知识。

3. 分析信任与关系建立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如何建立信任。

4. 讲解信任的维护与重建,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持和恢复信任。

5. 分析信任危机的处理方法,让学生面对信任问题时能从容应对。

6. 案例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7.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信任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8. 角色扮演:模拟信任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信任的建立与破裂。

9.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信任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信任危机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提出的解决方案。

3.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生在模拟信任场景中的表现,包括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作业提交:评估学生对信任主题的理解和反思,通过课后作业的质量进行评价。

七、教学拓展:1. 开展信任建设主题活动,如信任接力、信任盲行等,增强学生对信任的实践体验。

《信任》课教案

《信任》课教案

《信任》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任的含义,认识到信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建立信任、维护信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任的定义与特点2. 信任的重要性3. 建立与维护信任的方法4. 信任在生活中的应用5. 信任与责任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信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信任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理解信任的含义。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关于信任的正反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信任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如何建立与维护信任,以及信任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任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信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信任他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情景模拟: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信任建立、信任维护等。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5.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促进自我提升。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信任》相关教材、案例材料、活动指导手册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markers、音频/视频播放设备。

3. 活动材料:信任游戏道具、情景模拟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

4. 课件准备: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或课件。

七、教学资源:1. 信任研究资料:关于信任的学术论文、书籍、网络资源等。

2. 真实案例库:收集与信任相关的新闻事件、故事、案例等。

3. 心理测试工具:用于评估学生信任程度的心理测试题。

4. 参考教案:借鉴其他教师关于信任主题的教案和教学经验。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信任建设活动:如信任游戏、团队合作挑战等,增强学生对信任的体验。

《信任》教案设计

《信任》教案设计

《信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任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的沟通技巧。

二、教学内容:1. 信任的定义和作用2. 信任建立的要素3. 信任破裂的原因及后果4. 建立和维护信任的方法5. 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任的含义、作用及建立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信任破裂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分享心得体会。

4. 角色扮演法:模拟信任建立和维护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展示信任的含义、作用及建立方法。

2. 收集信任破裂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准备角色扮演剧本,供学生模拟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信任的含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信任的定义、作用及建立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信任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信任破裂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信任破裂的原因及后果,并提出解决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分享心得体会。

5.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信任建立和维护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

3.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情境应对、沟通技巧和信任建立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心得体会的完成质量,评估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

3. 评估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对学生信任观念的影响,探讨改进方法。

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信任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信任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同志的信任》教案

《同志的信任》教案

《同志的信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同志之间信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建立和维护良好同志关系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在团队中相互信任、协作和支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信任是同志关系的基础,学会在团队中相互信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面对矛盾和困难时,依然能够保持信任,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同志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体验信任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讨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信任在同志关系中的作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互相学习。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和情景模拟材料。

2. 准备投影仪和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同志之间信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

2.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信任在同志关系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信任在同志关系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信任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强调信任在同志关系中的作用,并提出要求。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同志信任的心得体会,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同志信任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信任的重要性。

2. 邀请有关专家或优秀同志代表来校讲座,分享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信任经验,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信任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质量。

《同志的信任》教案

《同志的信任》教案

【目的要求】了解插叙的行文顺序。

体会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课文解析】注音释义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陌生(mò)浸(jìn)渍辗(zhǎn)转空(kòng)白字迹(jì)劝降(xiáng)盛满(chéng)弥(mí)漫着(zhuó)落解(jiè)到南昌调(diào)集自传(zhuàn)模(mó)糊准确掌握下列词义的意思:郑重:态度严肃。

悲愤:悲痛愤怒。

目不转睛:指眼睛注视不动。

形容专注。

示众:这里指反动统治者当众杀人,或者公开对人施加侮辱,借以威吓群众。

示,给人看。

辗转:翻来覆去。

内容主旨本文通过鲁迅先生接受方志敏同志的重托,冒着生命危险珍藏转送密信和文稿的经过,表现了鲁迅先生是能"以生死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

本文的行文顺序是:先写鲁迅收信、看信的神态、行动,再用插叙的方法写方志敏同志请鲁迅转交密信和文稿给党中央的原因,最后写鲁迅完成了重托。

本文主要有以下材料组成:(1)鲁迅灯下读信前的动作。

(2)鲁迅先生看密信时的神情。

(3)鲁迅先生看完信后的心情、表情和感人的动作。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6段)鲁迅先生接到方志敏托付他转交党中央的信和文稿。

这部分文字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1段):鲁迅收信。

第二层(第2-6段):鲁迅看信。

第二部分(7-11段):插叙方志敏的革命事迹。

第三部分(12-13段):夹叙夹议,写鲁迅完成重托,是最可信任的同志。

写作手法插叙对表达中心起到了突出作用。

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品格。

夹叙夹议的写法。

【重点语段研读】重点语句:方志敏同志具有革命的眼力,他想得一点不错。

在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里,无论环境怎样险恶,鲁迅先生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

研读:"弥漫",指烟尘、雾气、水等,充满或布满。

《信任》课教案

《信任》课教案

《信任》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任的概念,认识到信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建立信任、维护信任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任观念,学会真诚待人。

二、教学内容:1. 信任的定义与内涵2. 信任的重要性3. 建立与维护信任的方法4. 信任与诚实、尊重的关系5. 信任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信任的理解和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信任的作用和影响。

3. 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建立和维护信任。

4.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提高人际信任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讨论问题。

2. 设计情景模拟活动。

3. 分组安排和道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信任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信任的定义与内涵,引导学生认识信任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信任的作用和影响。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信任的理解和经验。

5. 情景模拟:设计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建立和维护信任。

6. 总结讲解:总结信任与诚实、尊重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任观念。

7. 课堂小结:强调信任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学会真诚待人。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建立和维护信任,下周分享心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信任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信任重要性的理解和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信任的策略。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信任研究专家或社会工作者来校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信任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通过实际行动体验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3. 开展信任主题的班会或校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信任观念。

信任教学设计(精选8篇)

信任教学设计(精选8篇)

信任教学设计(精选8篇)信任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信任的可贵,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

3、学习生字生词,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幽默、馋涎欲滴”这些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导。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信任》这篇课文,谁来说说(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我们是怎样去桃园的?出示1:“桃子──自采──三里路”。

(是告示牌引导他们去的。

(告示牌只写了七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它把人们引向什么地方?)(公路边的告示牌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它把人们准确地引到了桃园,引向互相信任的境界)板书:二、深入学习1.这次采摘桃子,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默读课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出示文章最后一句话: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1)指名读。

(2)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齐读。

那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桃园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信任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片桃园,去看一看还有哪些更大的收获。

2、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读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画出有关的语句,写简单的批注。

(2)画完句子后小组内交流学习。

3、各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出示2:第3自然段内容,指名读: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

祝您愉快!”a纸条上哪些词最能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尽管”还可以换成什么词?b.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c.从这张纸条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1)重点理解纸条上的话。

体会重点词“尽管”(不用顾忌,放手去摘,尽情去摘,说明主人充分信任采摘人。

)(不同意见可补充)读出主人那份信任(指名读——自由读)(2)再读主人的这句嘱咐,看看他的嘱咐中还有哪儿体现“信任”?(自由读)(把钱放在箱子里,一般需要专人看管,但主人却不怕人不给或少给钱——说明主人充分信任采摘人。

[信任]教学设计信任的教学设计

[信任]教学设计信任的教学设计

[信任]教学设计信任的教学设计《信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信息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3、熟练量词的运用,增强形容词运用水平。

4、使学生了解与人因之间地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质,也使学生吕纳县感受被人学生家长信任的喜悦。

三、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人则交流的能力,诚实守信的品质,教育学生人彼此间与人两者之间相互信任的正确思想观。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奔主题,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信任》,请打开课文,默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短文课文主要写了谁对谁的信任?主要通过一件什么事来表现桃园主人对人们的信任?过渡:这次买桃子是作者的一次特殊的购物经历。

带出这个地方怎么会给作者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2、投影打出课文最末一段话。

指导理解:(1)指名朗读。

(2)这里的“朴实而又真诚”顶多是指桃园这个地方吗?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老师把英语课的时间还给大家,请大家自由读书,思考问题:解题哪些地方体现了初学桃园主人的“朴实而又真诚”?拿起笔来划一划,同时做点批注。

2、交流汇报:课文哪里可以体现桃园主人的“朴实而真诚”?你为什么会有某种感受?(1)重点引导大学生学生体悟以下内容:①简明、准确、及时的告示牌,走进引导人们准确无误地来到桃园,注意“大红漆”、“黄色板”、“红箭头”等词。

②木桌上的留言,无人看管的钱箱。

注意“搁着”、“压着”等词。

③猫、狗的训练有素,热情好客。

注意“跳跃欢呼”、“撒腿”、“蹦蹦跳跳”等词。

④桃园主人的精心复合型、辛勤劳作。

注意“(根深叶茂的)果树”、“(丰实的)果子”、“(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等词组。

课文课文为什么要记下果实的长势呢?我们从中又可以想到什么?(2)感悟用词的准确细项:比较以下三个句子:A .钻进果林,果树上届满了果子,一股香味,使人很想吃。

《同志的信任》教案

《同志的信任》教案

《同志的信任》教案第一篇:《同志的信任》教案【目的要求】了解插叙的行文顺序。

体会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课文解析】注音释义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陌生(mî)浸(jìn)渍辗(zhǎn)转空(kîng)白字迹(jì)劝降(xiáng)盛满(chãng)弥(mí)漫着(zhuï)落解(jiâ)到南昌调(diào)集自传(zhuàn)模(mï)糊准确掌握下列词义的意思:郑重:态度严肃。

悲愤:悲痛愤怒。

目不转睛:指眼睛注视不动。

形容专注。

示众:这里指反动统治者当众杀人,或者公开对人施加侮辱,借以威吓群众。

示,给人看。

辗转:翻来覆去。

内容主旨本文通过鲁迅先生接受方志敏同志的重托,冒着生命危险珍藏转送密信和文稿的经过,表现了鲁迅先生是能“以生死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

本文的行文顺序是:先写鲁迅收信、看信的神态、行动,再用插叙的方法写方志敏同志请鲁迅转交密信和文稿给党中央的原因,最后写鲁迅完成了重托。

本文主要有以下材料组成:(1)鲁迅灯下读信前的动作。

(2)鲁迅先生看密信时的神情。

(3)鲁迅先生看完信后的心情、表情和感人的动作。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6段)鲁迅先生接到方志敏托付他转交党中央的信和文稿。

这部分文字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1段):鲁迅收信。

第二层(第2-6段):鲁迅看信。

第二部分(7-11段):插叙方志敏的革命事迹。

第三部分(12-13段):夹叙夹议,写鲁迅完成重托,是最可信任的同志。

写作手法插叙对表达中心起到了突出作用。

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品格。

夹叙夹议的写法。

【重点语段研读】重点语句:方志敏同志具有革命的眼力,他想得一点不错。

在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里,无论环境怎样险恶,鲁迅先生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

研读:“弥漫”,指烟尘、雾气、水等,充满或布满。

《同志的信任》教案

《同志的信任》教案
测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节的变化
①人们习惯于在家中过节,春节如此,中秋节亦如此。大年夜,总是一家人大团圆,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老年人对天伦之乐的理解就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家常饭。少数民族过节的形式与我们不同,无论是傣族的泼水节,还是回族的开斋节,都在家外举行,大家欢聚一起,热闹非凡。我渴望这种过节。可是住在老屋时,虽然邻里之间和和睦睦、关系融洽。有困难相互帮助,但是逢年过节都是一家人单独过。如果家庭人员多,或三代四代同堂,倒还有趣味,气氛热烈;像我们三口之家,真可谓冷冷清清。中秋节年年过,总感到缺少什么。若遇上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好天气,银盘般的月亮从东边徐徐升上来,在错落有致的屋顶上滑行,带着诗情画意,倒也让人陶醉;若碰着阴或多云,期盼的皓月迟迟不肯露面,就让人觉得乏味了。
文章写方志敏的篇幅较多,写鲁迅的篇幅较少,因此,本文所刻画的主要人物是方志敏。()
二、鲁迅先生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可是,在所有共产党员的心目中,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
永远最这两个词的词性是什么?去掉这两个词可不可以?为什么?
答案:
1×2×3√4×
着(zhuó)落解(jiè)到南昌调(diào)集自传(zhuàn)
模(mó)糊
准确掌握下列词义的意思:
郑重:态度严肃。
悲愤:悲痛愤怒。
目不转睛:指眼睛注视不动。形容专注。
示众:这里指反动统治者当众杀人,或者公开对人施加侮辱,借以威吓群众。示,给人看。
插叙对表达中心起到了突出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志的信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培养阅读叙事散文的能力──通过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来归纳中心思想的能力。

2.学习鲁迅先生和方志敏同志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高尚品质,领会无产阶级革命者之间的诚挚的信任与深厚的情谊。

3.插叙的手法。

4.叙述中的细节描写和语言的感情色彩。

二、教学重点1.记叙顺序中的插叙手法。

2.叙述中的细节描写。

3.词语的感情色彩。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质疑与整体把握课文)1.指导学生按照〔预习提纲〕进行预习。

〔预习提纲〕(1)通读课文后,思考以下问题:①从分析标题中研究作者写作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②作者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在叙述事件中要同时兼顾叙述两方面情况的困难?③文章的中心是歌颂鲁迅先生是最可信任的同志,可是为什么文章有近半的篇幅都是描写方志敏同志的斗争活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④文章中有哪些细节描写和凝练的语句给你以深刻的印象?(2)边读边作评点。

(3)查阅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掌握下列黑字的注音。

陌生浸渍辗转空白字迹劝降盛满弥漫着落解到南昌调集自传模糊2.质疑由同学们提出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课堂上可以交头接耳,允许大声争辩,欢迎讨论(约1—4分钟)。

然后由教师归纳后,并入〔预习提纲〕中待讨论解决。

3.通过讨论预习思考题中的第①②两题来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的题旨、中心线索和写作的特点。

讨论①题,要从解题意入手来分析思路。

“信任”二字前面加“同志的”三字,显示其份量之重,含义之深。

人世间最可宝贵的关系,莫过于志同道合的战友间的关系。

这是最纯洁、最神圣的关系,这是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关系,建筑在这种关系基础之上的相互间的信任,当然也是人世间最真诚、最崇高的信任。

从这个题意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文章气氛庄严悲壮。

这个题目还向我们揭示了文章的中心线索是围绕“信任”二字来展开,这势必是涉及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双方的事件活动与人际的关系来叙述,这确定是要描述双边的活动。

有了这个线索,我们便可以进一步探求作者行文的思路是:从鲁迅先生收到陌生的女青年的信件入手,写到方志敏同志临死前的托付,面对这位已英勇牺牲的战友的亲笔信件,鲁迅先生的思绪当然是悲愤难以抑制,缅怀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对方志敏同志的介绍便顺理成章地出现了,最后写到鲁迅先生终于通过千辛万苦才找到稳妥的渠道,完成了重托。

要使同学们在阅读中能看懂这篇文章,篇幅虽然短小(不到两千字),但容量大,含义深。

它写出了两位伟大人物的英雄业绩与崇高品德。

通过对作者思路的分析,我们不但从整体把握了文章的深邃的中心旨意,而且还领会了作者圆熟的写作技巧。

所以在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第一步首先是要抓住通过解题来把握作者思路这个重要的环节。

讨论②题,是要从文章的分段落层次中找出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优点。

遵循作者的思路,我们很容易找到划分层次的依据,并清楚地看到全文可以划分为四部分:鲁迅先生接受重托→方志敏同志神圣的托付→鲁迅先生完成重托→崇高的结语。

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把两个人物的活安排穿插得这样和谐自然而各得其所呢?关键是要处理好主线与辅线的关系。

在这里表现出作者组织材料能力的娴熟,炉火纯青。

作者以鲁迅先生的活动为主线,以方志敏同志的活动为辅线,两线并进,相辅相成。

为了不中断与削弱主线,作者对辅线采用插叙手法,机动录活地对方志敏同志的活动作了描述,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而且更衬托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反过来又以鲁迅的光辉形象烘托了方志敏同志的赤胆忠心。

一种手法,使得两个人物形象相得益彰,料为妙笔。

讨论至此,课文阅读的第一个步骤,即从整体把握全文的任务,可告完成。

第二课时(分析文章的重点与难点)4.课文阅读的第二个步骤是通过讨论、分析、评点预习思考题中的第③、④两题来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作细读玩味。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第1—4自然段。

诵读的目的,在于使课堂沉浸在一种庄严的气氛之中,通过语言文字来感染学生,然后逐段找出关键的字词句作评点。

第一自然段里,应注意以下词句:“傍晚”、“预先”、“陌生”、(任务之机密、环境之险恶),“磨烂和破损”(历经艰险),“急急忙忙”(任务紧迫)等。

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记叙文的要素一开始即作交代,简洁严谨,并且烘托了全文的气氛。

第二自然段里,应注意以下词句:“郑重”、“按照”、“捡出”、“盛满”、“滴入”、“平放”等词句写出斗争环境很艰苦,但鲁迅先生对地下工作活动很细心、冷静、沉着。

第三、四自然段里,以下词句应作评点玩味:“生前”、“狱中”(信件的价值难计。

这是共产党员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

“没有任何”与“只有一点”相对比(生前唯一的心愿是为党做最后的一点工作,没有个人的牵挂与留恋。

内心纯洁如水晶般透明)。

“确信”一词很有份量,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可以对他“确信”,的确是因为他的形象太高大,太深入人心了。

最后一句话,在“要求”这个宾语前加上了三个宾语,使文章更显得十分悲壮。

“一个共产党员”(这是最庄严的称号),“临死之前”(这是人生最关键也是最宝贵的时刻),“庄严”(是极其庄重、严肃而又感人的要求)。

阅读至此,方志敏同志的光辉形象已在同学们心目中矗立起来了。

(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第五、六两自然段,刻画出鲁迅先生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对方志敏同志的崇敬。

指导学生注意以下的词句:“悲愤”(对同志的爱,对敌人的恨),“目不转睛”到“又从头读了一遍”最后“模糊起来”、“模糊起来”(连用一个重复句,写出千种深情。

)这段文字写出鲁迅先生读信时的神态与心情,是十分专注而真切感人的。

而“已经在南昌英勇就义”一语,使鲁迅看信后倍加崇敬与悲愤,而眼前的“却接到了他的亲笔信”一句,更写出鲁迅先生的睹物思人的深情。

字迹仍在眼前,而忠骨已抛置他方,怎能令人不痛心?唯一能寄托哀思的信物就是眼前的字迹了,所以他是“目不转睛”地看信,恨不得全部都烙印在脑海中,但遗憾的是,字迹是用米汤写的,正在消失。

鲁迅先生除了“又从头读了一遍”之外,只能眼睁睁地望着字迹逐渐模糊到消失了。

作者在此采用了重复的句式与修辞方法,一方面是描写鲁迅先生要铭记书信的心情;但同时也是巧妙地兼用了移就的修辞方法,在表面上是写字迹在消失,而实际上是写鲁迅先生在极度悲愤中泪眼模糊了视线。

这段描写十分动情。

“揉烂”、“擦干”、“小心”等字词写出了鲁迅先生做事的谨慎、周到和对文稿的十分珍重。

用本段最后一句话“一篇《清贫》,一篇《可爱的中国》”过渡到文章的第二部分。

用插叙的手法详细地介绍了方志敏同志的英勇善战,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俘,到在狱中的坚贞不屈,用笔代枪,继续战斗到最后的动人事迹。

这部分包括文章的第7—11自然段。

(3)指导默读第7—9段,并作评点,写方志敏同志的英勇善战,坚贞不屈和在狱中的顽强斗争。

“利用敌人要他写‘自白书’的笔墨,写文章”和“秘密地用米汤给党中央写信”,把监狱变作战场,以笔代枪,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4)课文中一段最生动的描写,是第10自然段。

指导学生先默读一遍,掌握思想内容后,再齐诵一遍,以求形成深切的语感,找出关键的的字词句来作评点、品味。

上文的一个设问句“叫那送信的人到哪里去找党的关系呢?”,引出这个感人的场面细节描写:“思索着”,苦心焦虑,想方设法。

“苦恼着”,艰险的处境,许多办法都行不通,仿佛走入绝境,无路可走了。

“辗转翻覆”,“不能安睡”,是赤胆忠心,全心全意为党的事业而奋斗,苦苦思索把文稿送交党中央。

不知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的煎熬,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地方,突然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出路找到了──“仿佛暗夜里亮起一道闪光,他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

”这个比喻句用得是何等生动形象而又深切!使人们仿佛也经历了狱中的苦难,和先烈一同看见了那耀眼的闪光,鲁迅先生坚定的目光正向我们投来。

于是我们和先烈一起想到发自内心的欣慰与喜悦。

文稿有了最可靠的托付了,这是最稳妥的出路,一块石头落地了。

读到这里,我们仿佛看见方志敏同志带着会心的笑容安稳地睡了一个扎实的觉。

这是一个富于想象力充满良漫主义色彩的场面细节描写。

“虽然彼此不认识”,“然而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深信”“忠诚”等词句写出方志敏同志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而“完全相信”一语,就进一步表明,方志敏同志不但相信鲁迅先生的为人品德能够接受这个重托,而且还完全相信先生的过人的胆识与丰富的斗争经验,是一定会完成这个“&127;十分艰巨和危险的任务”的。

评析到此,我们自然就会明白预习提纲中第③问题的正确答案了。

用了近半的篇幅来描写方志敏同志的光辉形象,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歌颂先烈的不朽业绩;但同时更是为了衬托出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高尚的品格。

评析到此,我们也同样会想到作者在这部分采用了插叙手法的巧妙了:它使主、辅两条线得以平行展开,以辅佐主,条理清晰,互相策应。

由此可见,插叙手法的优点是,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作者认为需要的时刻和地点,随时插入他所需要叙述交代的材料,和对有关事情作追溯和回忆(部分的)十分灵活机动。

(5)默读文章的第三部分(文章的第十二自然段),评点关键词句:“在他逝世前的半年”,先生病魔缠身,生命垂危,但也没有忘记战友的重托,一个“才”字,说明经历艰险,十分不易,“稳妥”一词,说明先生办事的谨慎,“迅速”一词,则描写先生的果断、机智与高超的工作效率。

而两词并不矛盾,是在“稳”、“准”的前提下来求速度,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条理、合乎逻辑。

(6)诵读最后一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

这是一个言简意赅的画龙点睛之扣题句子。

由于斗争环境的需要,鲁迅先生虽然在组织上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在思想上政治上是无产阶级最坚定的战士,他以自己的英勇斗争与人民大众的无即忠诚,证实了自己无愧于“同志”这个光荣的称号。

因而赢得了“所有共产党员”的信任与爱戴,“所有”二字份量重千钧。

最后在“同志”一词的前面,加上两个定语,“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神圣的托付),“最可信任的”(毫不保留的),可见其含义之深刻。

而“同志”一词则是人世间最神圣、最骄傲的称呼。

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妇女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毕生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艰苦奋斗,功绩卓著,受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进步人类的爱戴。

亦是由于斗争需要,她听从党的安排,继续发挥作用。

但在她病重垂危之际,她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党中央立即批准了她的请求。

当邓颖超同志代表党中央去向她传达这一喜讯时,她已不能大声说话了。

她用微弱而又坚定的声音,请求说:“喊我庆龄同志!”这是一个伟大人物毕生奋斗的心愿和最后的要求。

多么感人!而“同志”这个称呼又是多么崇高美好!5.再引导学生回到课文整体上来进行复习巩固。

(1)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求在观点上一致,提倡百花齐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