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修辞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中考必考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中考必考2019年中考语文考试纲要明确指出,中考语文常见考察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和对偶等八种。
1、比喻:释义: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一样、成了、是、变成等,有时没有本体,有时没有喻词。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相似点。
2、拟人:释义:把物当做人写,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试它具有人的情态特点。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有趣。
例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夸张:释义: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是一种对事物作超前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马路都要被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4、排比:释义: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跟感染力。
作用: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
5、设问:释义: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自问自答)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我管束自我的行为。
6、反问:释义: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难道今天不是周三吗?(意思是:今天是周三。
)7、引用:释义: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八种修辞手法口诀
八种修辞手法口诀如下:
1.比喻:比喻打比方,生动又形象。
明喻甲象乙,暗喻甲是乙。
见乙不见甲,
借喻略本体。
说乙再说甲,人们叫引喻。
2.借代:借代象借喻,统统略本体。
借代非借喻,借喻非借代。
以此代彼是借
代,以此喻彼是借喻。
借代富有形象性,事物特征更鲜明。
3.比拟:拟人拟物叫比拟,似物把人拟成物。
拟人把物拟成人,物物比拟叫拟
物。
描写文章忌呆板,比拟生动形象化。
人物相拟文活泼,强烈感情来抒发。
4.夸张:“言过其实”叫夸张,表达感情非寻常。
夸张词句表事物,突出特征更
加强。
“夸而有节”正刚好,增添文彩助想象。
“夸而无节”成狂言,信手败笔损文章。
5.象征:托义于物叫象征,事物形象表特征。
形象特征细品味,以物思义含意
中。
6.对偶、对仗歌:对偶对仗,结构一样。
词性相同,字数相当。
字句对称,节
奏铿锵。
朗朗上口,易记心上。
7.反复:说理记叙巧反复,加强话语印象深。
8.排比:排比一大串,语气多连贯。
结构相类似,意义相关联。
八大修辞手法及例句
八大修辞手法及例句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偶、夸张、设问、引用1.比喻:生动、形象。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如:春天的脚步近了。
3.排比:加强语言气势。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要三个以上!)如:“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
”4.反问:加强语气。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5..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夸张:极力的表现。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如: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7.设问:自问自答。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设问可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八大常见修辞手法
C、于是,我从记忆的树上摘下一片叶 子,写下了《扳着指头数到十》这篇小 说。 D、我拥抱着夏日的黎明,惊醒那温馨 而生动的气息,美丽的花朵睁眼凝望, 黑夜的轻翼悄然翔起。
⒉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 阳之下的山冈变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 的礁石。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色彩和形象两个方面写出 晚霞之下山冈的景色。 B、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到空中,趁机扯乱女 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用灰 色调,造出昏黄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 弄响了门,逃走时还在窗台下留下了脚印。 ——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 描绘出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情趣。
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孙淑伟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绘出一连串从 容的曲线。 B.日记是心的轨迹,是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 水滴。 C.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 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 D.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 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 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 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 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此 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 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 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 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 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 —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 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 惋惜。
专八常考修辞手法
专八常考的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2.拟人: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人的特征,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3.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来表达情感或观点的修辞手法。
4.反问:反问是一种通过反问句来表达肯定或否定意义的修辞手法,旨在引起读者的思考或情感共鸣。
5.设问:设问是一种通过提问然后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强调某一观点或事实的修辞手法。
6.对比:对比是一种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异同来突出强调其中一方的修辞手法。
7.对偶:对偶是一种将两个结构相似、意义相对的句子并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8.引用:引用是一种通过援引前人名言、诗句或典故来支持自己观点的修辞手法。
9.借代:借代是一种用与原事物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原事物的修辞手法。
10.反复:反复是一种通过重复某一词语或句子来强调某种情感或观点的修辞手法。
这些修辞手法在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经常出现,掌握它们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回答问题。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修辞手法(rhetoricaldevice)是正式文体中比较重要的写作手法,它是语言文字艺术手段的总称。
通常把文字韵律、比喻、夸张、拟人、象征、因果关系、排比、对偶等统称为修辞格。
它不仅是语言文字艺术手段,也是思维和写作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文章的灵魂所在。
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文采,表达清楚,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常见的修辞手法分为八大类:一、比喻:把两个不相关的事物或概念比作一个概念,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谦虚就像冬天的雪花,美丽不可言传。
”二、拟人:把情况比作人,除了产生可爱的感情(尤其是针对动物),还能使文字有弹性。
例如:“静静地,海盗船驶过,像一只叼着有宝物的海鸥飞行。
”三、夸张:把一件事情放大,使它们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他们的欢呼声比做一个地震一样,把山崩了。
”四、排比:在文中不断重复同一个或相似的词句,使文章更加快速、有力。
例如:“她伸出双手去拥抱未来,伸出双脚去追赶未来,伸出思想去探索未来……”五、对偶:在文章中反复重复一个概念,以突出强调一点。
例如:“时间不等人,人等时间”。
六、因果关系:把前面的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后一个事件的发生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因果关系,使文章更有条理。
例如:“孩子们总是讨厌学习,好象害怕学习一样,由此可见,教师应当注意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七、象征:把一件事情或概念与另一件事情、概念或实体形象相结合,以表达一种抽象、宏大的概念或观点。
例如:“唐诗是一座宝库,大家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八、韵律:通过句节断句、复句,和押韵、重音,使文字有一定的节奏,使文章更有诗意。
例如:“太阳高悬,蔚蓝天空,游子归来,思乡心恋”。
以上是八大修辞手法的介绍,每一种修辞手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的,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八大修辞手法,一定可以使文章得到提升,增强文章的韵味,表达更加清晰、生动地感受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
八大修辞手法
八大修辞手法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加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八大修辞手法详解
八大修辞手法详解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八大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和反问。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八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比喻是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以说明某个特点或关系。
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例如:“他的脸色像一片乌云,暗示着即将来临的风暴。
”这句话通过比喻,将脸色与乌云相比较,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内心的阴暗和不安。
2.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类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类的特性,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动作或思想。
拟人能够使事物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读者的共鸣。
例如:“月亮害羞地躲进了云层里。
”这句话将月亮拟人化,赋予它害羞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3.夸张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表达强烈的情感。
夸张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使读者印象深刻。
例如:“他的嗓门大得可以把天震塌下来。
”这句话通过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嗓门的响亮和威猛。
4.排比排比是将多个结构相似、意义相关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力。
排比可以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关系。
例如:“他是勇敢的战士,是智慧的谋士,是忠诚的朋友。
”这句话通过排比,突出了人物的多种优秀品质,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5.对偶对偶是将两个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相对而出,以表达相互对应或相互依存的关系。
对偶可以使语言更加和谐、优美。
例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这句话通过对偶的手法,表达了朝霞和晚霞与天气的关系,使语言更加有节奏感。
6.反复反复是多次重复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情感。
反复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力,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例如:“他反复叮嘱我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他的期望。
”这句话通过反复的手法,强调了人物对学习的重视和对期望的关注。
八大修辞手法及例句
八大修辞手法及例句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二、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
(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5)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三、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常见手法,通过将两种事物进行相互类比来传达特定的意义。
比喻的作用在于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化。
通过比喻,读者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从而更好地感受到文章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比如在《红楼梦》中,“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作者曹雪芹用来比喻爱情美好如画的一种比喻手法。
拟人是指将非人物赋予人的特征,让非人物拥有人的思维、感情、行为,从而使其更加生动、丰富。
拟人的作用在于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化,让读者更容易与之产生共鸣。
比如在古诗《庐山谣》中,“一去烟波十顷秋”就是作者用来拟人咖啡,让其具有了情感和行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夸张是指对事物进行过分的、离奇的描绘,加以夸张其程度或者结果。
夸张的作用在于增加文章的生动性、表现力和张力,让读者更容易被吸引,更容易被打动。
比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可以变成七十二变、七十二变都可变成自己,这种夸张的描写增加了小说的神秘色彩和趣味性。
排比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同一结构的修辞手法。
排比的作用在于增强文章的对比和呼应,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有力度、有感染力。
比如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长矛之上,日月逋目;穰苴之地,窒碍不前”就是一种排比的表达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对偶是指在文章中使用相似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对称排列,加强语言上的呼应和对比。
对偶的作用在于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韵律感,让文章更加有节奏感、有力度和美感。
比如在《论语·述而》中,“言必信,行必果”就是一种对偶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反问是指在文章中以问句的形式提出观点或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反问的作用在于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被吸引,更容易产生共鸣。
比如在《红楼梦》中,“人生之苦,安在何方?”就是一种反问的修辞手法,引起了读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比拟是指通过对两种事物的相似性进行类比,加以协调和设置,从而传达特定的意义。
常用八种修辞手法
常用八种修辞手法八大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例句:她那红润润的圆脸蛋,像溢满浆汁的苹果。
2、拟人: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句:公园里的花开了,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3、夸张:夸张的修辞手段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言语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例句: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排比: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例句:母爱是写在脸上的笑容,母爱是日常的唠叨,母爱是彻夜难眠的牵挂。
5、反复:反复的修辞手法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词语反复。
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例句: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花落,她变美了;花开花落,她更成熟了。
6、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例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设问: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8、反问:反问是修辞手法,作用是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句: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八大修辞答题模板
八大修辞答题模板一、比喻修辞:比喻是指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达到揭示事物本质、突出事物特点的修辞手法。
常用表达比喻的句型有:“A就是B”,“像A一样B”等。
比如: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把大地照得金光闪闪。
二、拟人修辞:拟人是指把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的修辞手法,通过让事物具有思想、感情、行为等人的属性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常用表达拟人的句型有:“XX想/以为/生气了”,“XX迈着坚定的步伐”等。
比如:树枝轻轻地摇曳着,好像在和风儿耳语。
三、排比修辞:排比是指在句子中重复使用同类成分,以增强表达的力度、统一感和节奏感的修辞手法。
常用表达排比的句型有:“A,B,C”,“既要A,又要B,还要C”等。
比如: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眉毛像两道彩虹,笑容像春风一样温暖。
四、夸张修辞:夸张是指对事物程度或规模进行夸大处理的修辞手法,通过放大表达来达到夸张效果。
常用表达夸张的句型有:“XX得要命”,“XX无比/极其”等。
比如:他的胃口大得像一个黑洞,简直能吞下整个世界。
五、反问修辞:反问是指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手法,通过让读者思考,引起共鸣和思考的效果。
常用表达反问的句型有:“难道……?”,“你难道不知道……?”等。
比如:这么好的机会你难道不想抓住吗?六、设问修辞:设问是指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思考、加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常用表达设问的句型有:“XX是什么样的?”,“XX真的有用吗?”等。
比如:爱情是谁的错?亲情是谁的错?七、对偶修辞:对偶是指在句子中使用相对的词、短语或句子来表达平衡、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加表达的力度和美感。
常用表达对偶的句型有:“不仅……还……”,“既有A,又有B”等。
比如:他既是好学生,又是个优秀运动员。
八、夹叙夹议修辞:夹叙夹议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插入评论、议论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进行评价、解读来升华和强化表达效果。
常用表达夹叙夹议的句型有:“可是……”,“其实……”等。
八大修辞手法的好处与作用
八大修辞手法的好处与作用八大修辞手法的好处与作用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关于语文的八大修辞
关于语文的八大修辞语文中的八大修辞是我们在学习和写作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技巧。
它们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比、对偶、设问和反问。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感情。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八大修辞。
1.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来说明或描绘该事物。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隐喻和借喻三种类型。
例如,“她的皮肤像雪一样白”,就是使用了明喻;而“他的心灵像天空一样广阔”,则是使用了隐喻;另外,“他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如同泥塑般生硬”,则是使用了借喻。
2.比拟比拟是将一个事物赋予人的特征或行为,或者将人物的行为赋予动物或事物。
例如,“海浪咆哮着,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玩耍”,就是使用了比拟。
3.借代借代是一种用部分代替整体的修辞手法。
例如,“一叶落而知秋”,就是使用了借代,用“一叶”来代替“秋”这个整体。
4.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或强调某种特征的修辞手法。
例如,“他的眼泪像汪洋大海般涌出”,就是使用了夸张。
5.对比对比是通过比较两个相反的事物或概念来突出其中一个的特点。
例如,“好的书籍是良药,坏的书是毒药”,就是使用了对比。
6.对偶对偶是一种将两个意义相反或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并列使用的修辞手法。
例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是使用了对偶。
7.设问设问是一种通过提问来引导读者思考或强调某种观点的修辞手法。
例如,“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使用了设问。
8.反问反问是一种通过反问句来强调某种观点或情感的修辞手法。
例如,“难道你不爱学习吗?”,就是使用了反问。
八大修辞手法的好处与作用
八大修辞手法的好处与作用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叫人容易接受;化深奥为浅显,帮人加深体验;化抽象为具体,给人鲜明的印象;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子: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比喻句例句1、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2、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3、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4、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5、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6、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7、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八大修辞手法的作用
八大修辞手法的作用
作用:提高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拟人:剥夺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至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修辞手法:条理清晰,节奏独特,进一步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衬映,互相补充。
反反复复:特别强调某种意思,猛烈抒情,富于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质问:态度独特,强化语气,猛烈抒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专题复习八大修辞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通过与本体事物有本质差异而又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来说明或显示本体事物的修辞方法。
修辞作用:可以把本体表述得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从而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
比喻的条件:(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例如:冲锋枪的声音像机关枪的声音一样,嘟嘟嘟地响了起来。
(2)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一方块一方块的蓝天像天上的星星一样。
比喻的种类:1、明喻:明确地表示以彼物比此物,本体、喻体、比喻词均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如、似、若、犹、仿佛、有如、一般”等。
明喻的特点是比较显豁。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把本体直接说成喻体,本体和喻体均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变成、等于、当作”等,有时也可不用比喻词,本体和喻体以破折号和逗号来连接,或者直接组合成为句子的复指成分。
暗喻的表义较为隐蔽。
例如: A、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B、秋并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郁达夫《故都的秋》)C、你是我的优乐美。
除此以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如:人多主意多,柴多火焰高。
②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
③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较之明喻、暗喻,其表义更为隐蔽,形式也更为简洁。
例如: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元好问《骤雨打新荷》)4、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句.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运用比喻要注意(1)运用比喻要特别注意那些有标志作用的比喻词。
有“像”的地方不一定都是比喻。
例如:①他像.雷锋一样。
②我的家乡有许多特产,像.板栗、油桐,都驰名全国。
③天像.要下雨了,你最好带上雨伞。
④好像..又看到了三十年前的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要用具体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去比抽象的事物,否则效果不好。
例如: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像神经和神经网一样交织在一起。
(3)要注意感情色彩,本体喻体的美丑要一致。
例如:在回乡的路上,看到绿油油的麦苗就像雨后丛生的杂草一样茂盛,而几年前,这里每年的麦苗总是稀疏枯黄,棵棵直立,犹如金丝。
(4)词语的比喻义不是比喻修辞。
例如:我们要放下包袱..了。
..,解放思想。
这种想法太机械二、借代借代,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借用相关事物的名称来称代本事物的修辞手法。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这里用“管弦”称代乐器,并进而称代音乐。
借代的种类:(1)特征代本体。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绿指海棠叶,红指海棠花(2)具体代抽象。
如:枪杆子..是最硬的。
...里面出政权。
鲁迅的骨头(3)专名(个别)代泛称(一般)。
如:我为了明天的“面包”和昨日的债务辛勤地工作。
⇒面包指物资(4)部分代整体,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借代的作用: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特征,是事物本体形象更加鲜明;可以打破语言表达的平板单调,使语言简练含蓄而富有诙谐幽默的情趣。
如:他的周围,嬉戏着一群缩头缩脑的“滑雪衫”。
析:用“滑雪衫”来称代穿滑雪衫的人,突显了人物的穿着特征,引起读者形象的联想,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析:诗中“舟”与“帆”同义,用“帆”借代舟,错综成文,增强了语言的活泼性。
再如:高晓声《“漏斗户”主》中描写社员们想方设法养猪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奖励粮食来弥补口粮这一情况时说.这是“小耳朵盼大耳朵的粮食吃”。
以“小耳朵”称代人,“大耳朵”称代猪,两相对比,幽默扑鼻而来运用借代需要注意:(1)借体必须有鲜明的代表性,能够反映事物最典型的特征,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的事物。
(2)借体必须抓住事物特征,在运用借代前,有些事物应作相应的交代。
(3)用特征代本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
例如前面所举的“红眼睛阿义”。
(4)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1)借喻构成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而借代构成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例如:①今天批斗那个寄生虫。
②今天批斗那个歪嘴巴。
(2)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一般不能。
三、比拟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修辞方法。
在比拟中,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并不出现,只是把适用于拟体的动词、形容词或代词等移用于本体。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1、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音容笑貌。
例如:①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②飘柔,就是这么自信。
③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莫愁湖发出了撕胆的哭声2、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
例如:例如: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愁太重了,船运不了了)比拟的作用:比拟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物拟作乙物,具有思想的跳跃性,能使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
正确地运用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运用比拟需要注意:1、比拟要与情境相协调。
比拟是通过联想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手段,必然会融进表达者的真情实感。
在运用中应注意情与景相协调,即情景交融。
2、比拟的拟体要符合本体的特点。
运用比拟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以,拟体要尽量符合本体的特点。
否则就会不伦不类3、比拟要避免褒贬不当。
比拟,不管是拟人还是拟物,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比拟时要注意感情色彩协调一致,避免褒贬不当。
4、比拟要注意语体。
运用比拟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并不是任何场合都可以使用这种修辞手法。
一般而言,文艺语体中使用比拟手法较多一些,科技语体、公文语体一般要慎用,否则会削弱公文的严肃性和科技文章的严谨性。
[1]比拟和比喻的区别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
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
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四、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有意扩大或缩小描写对象的形象、特征、数量、作用等,以增强浯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
夸张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等的夸张形式。
如: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等的夸张形式。
如:①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②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诲水杯中泻。
(李贺《梦天》)(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如: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夸张的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总之,夸张可以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加深人们的印象,从而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运用夸张需要注意:(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如:鲁迅说:“‘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么就变成笑话了。
”(《漫谈“漫画”》)(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
否则就分不清实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
严肃的汇告、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的修辞。
五、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语意相关(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种类:(1)正对。
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来说明同一道理,表示相似关系。
如: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反对。
把处于对立关系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以突出事物的本质。
需要说明的是,反对,从结构上看是对偶,从语义上看是对比。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即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句式叙述出来。
如:①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②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偶与对比都使用成对的语言,其区别在于:对比重在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是内容..上的相对比较。
而对偶重形式..上的成双成对,是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的句子。
但像对偶中的反对,既是对偶句,又有对比,这是修辞手法上的兼类现象。
对偶与对仗的区别对偶,是一种修辞格。
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这样的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
再请看下面这个例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白乐天》)这组联句是原诗中的颈联,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乎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