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获得性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SOP管理文件)

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SOP管理文件)
3.微生物实验室保存所选择的多重耐药菌以便于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从而可以验证是否存在医疗机构中的传播或描述其流行病学的特征。
4.每季度向临床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
5.临床科室加强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定植病例的监测工作,并在24小时内报告。
五、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1.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必须进行接触隔离,护士在床牌上挂接触隔离标识。并通报全科室工作人员,以防止耐药菌的交叉传播。
四、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病例监测和报告制度。
1.微生物实验室使用标准的实验室方法。确定目标微生物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等多重耐药菌。
2.微生物实验室在检测到异常的耐药模式时,立即通知或临床科室主任。
2.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医务人员应相对固定,包括物业人员。
4.强化医务人员工勤人员手卫生管理。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包括从同一患者的污染部位移至清洁部位及摘手套后);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包括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伤口敷料等);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立即洗手进行手卫生消毒。
多重耐药菌(
制订者:
审核者:
文件编号:-75
的支持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二、对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危险及预防措施的教育和培训,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
三、强化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减少耐药菌以及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筛选。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监测与报告
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 制感染的传播。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保障患者安全
维护医护人员健康
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能够减少 患者的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
提升医疗质量
减少细菌的传播,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的风 险,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
应对公共卫生挑战
通过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能够提高医疗 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 胁,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能够 减缓耐药性的发展,应对公共卫生挑战。
04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策略
强化手卫生管理
制定并执行手卫生规 范,包括洗手、消毒 和手套佩戴等。
定期监测手卫生执行 情况,包括监督和评 估。
提供方便的手卫生设 施和用品,如干手器 、洗手液和消毒剂。
联合治疗策略
针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将探索更多联合治疗策略,包括 不同药物联合使用、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等, 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政策与法规的完善与加强
01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包括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推行
抗菌药物临床路径等,以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和降低耐药性的产
某儿童专科医院
该医院针对儿童特点,优化了诊疗流程,加强了患儿家长教 育,并设置了专门的感染控制区域,有效减少了多重耐药菌 在医院内的传播。
实践经验分享
制定严格的防控流程
包括早期识别、及时隔离、加强手卫生、消毒医疗器械等环节, 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执行。
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他们掌握正确 的防控方法。
的挑战。

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

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

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多重耐药菌感染成为了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特别是在医院环境中,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风险更高。

因此,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以及相关措施。

一、加强感染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第一步是加强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委员会: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感染控制政策。

委员会应该由医院的感染控制专家和相关科室的代表组成。

2.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应接受必要的手卫生培训,并在适当的时候正确洗手或使用消毒剂。

此外,医院还应当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以便随时随地进行手卫生。

3.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医院应制定规范的环境清洁和消毒标准,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测。

特别是在病房、手术室和器械消毒区域,要确保消毒措施严格执行,以杀灭多重耐药菌。

4. 有效管理抗生素使用: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此外,医院还应积极推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技术,迅速获得患者的细菌感染信息,并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二、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测与报告除了加强感染控制与预防,还需要加强医院内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工作。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追踪多重耐药菌感染,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下面是一些相关措施:1. 建立感染信息系统: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信息系统,包括记录感染事件的数据库、统计分析工具和追踪系统。

这样可以及时准确地监控感染情况,为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医院需要定期对患者和环境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筛查,包括对患者的标本和医院环境的采样。

监测结果可以帮助医院了解感染的流行趋势,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感染传播。

3. 健全感染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报告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及时上报感染事件。

多重耐药菌医院接触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接触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接触隔离措施首先,建立MDR细菌感染的筛查制度。

医院应当在接诊/入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筛查,在发现感染的情况下尽早进行隔离,以防止细菌的传播。

筛查可通过实验室检测患者的呼吸道、皮肤、伤口等样本,以及开展一些相应的临床评估。

其次,制定严格的隔离政策与程序。

医院应当设立具体的隔离区域,用于隔离可能感染MDR细菌的患者。

这些隔离区域通常应具备单独的入口和出口、独立的供氧和排风系统,并且有专门的医护人员负责照料。

隔离区域应该设置明确的标志,以提醒护士、医生和患者不要进入该区域。

同时,医院还应当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确保他们清楚隔离政策与程序的要求,并了解如何正确佩戴和脱掉个人防护装备。

第三,重视手卫生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医院应当加强员工对个人卫生的督促,要求工作人员在与可能感染MDR细菌的患者接触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医院还需要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等,并要求工作人员根据具体操作的特点进行必要的防护。

第四,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

医院应当定期对隔离区域和患者的环境进行深度清洁与消毒,以有效降低MDR细菌的存活和传播风险。

清洁和消毒必须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并要求工作人员经过特殊的培训与评估,确保清洁操作的有效性。

第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与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感染监测体系,医院可以及时掌握MDR细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医院还应当建立感染控制专职或兼职团队,负责制定、推广和审核有关MDR细菌感染控制的操作指南,完善感染防控的各项管理工作。

最后,加强MDR细菌的宣教与培训。

医院应当针对医护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开展相关宣教与培训,使其了解并且积极配合MDR细菌感染的防控工作。

宣教内容可以包括MDR细菌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等内容,以提高人们对MDR细菌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总结起来,多重耐药菌医院接触隔离措施包括建立筛查制度、制定隔离政策与程序、重视手卫生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建立感染监测与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宣教与培训。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加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1、临床科室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2、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进行醒目标注。

3、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天根据微生物实验室报告结果登记《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报告。

二、控制措施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 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多重耐药微生物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微生物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微生物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目标
本文档旨在制定多重耐药微生物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制度,
确保医院环境的安全与患者的健康。

预防措施
1. 定期进行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特别是手术室、病房和设备。

2. 建立良好的手卫生措施,如经常洗手、正确使用消毒剂和佩
戴手套。

3. 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
和隔离衣。

4. 进行合理的抗生素使用,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

5. 提供健康教育,向医务人员和患者普及多重耐药微生物感染
的预防知识。

控制措施
1. 及时检测、诊断和隔离多重耐药微生物感染患者,防止感染
传播。

2.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确保正确处理和处置以避免感染传播。

3. 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感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团队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制度的执行和工作效果。

监测和评估
1. 定期对医院环境、设备和医务人员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2. 分析医院内部感染数据和趋势,定期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和改进空间。

3. 定期开展感染控制巡查和内部培训,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总结
上述多重耐药微生物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实施,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保障医院环境卫生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我们将持续改进和优化制度,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感染控制挑战。

医院获得性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

医院获得性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

防控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重要性
医院获得性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和康复,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防控医院获得性 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具有 重要意义。
紧迫性
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多重耐药菌 的传播越来越广泛,防控工作刻不容缓。医疗机构应加强防 控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以遏制医院获得 性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传播。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先 进防控经验和做法,共同应对
多重耐药菌全球挑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术研究。
药品监管部门
负责抗菌药物的监管,促进合 理使用。
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控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媒体、宣传教育等方式提 高公众对医院获得性感染和多 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倡导健
康生活方式。
社区参与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参与防 控工作,提供健康教育、监测 和转诊等服务。
企事业单位协作
企事业单位加强员工健康管理 ,落实防控措施,减少感染传 播风险。
制定手卫生规范
制定并落实手卫生规范,确保医务人员正确、及时地进行手部清 洁和消毒。
手卫生设施改善
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洗手液、干手纸等,确保医务人员随 时可用。
手卫生依从性监测与考核
定期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并将其纳入工作考核内容,提高 手卫生执行率。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01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定,明确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和规范,
防控措施
加强环境清洁消毒,提高 手卫生依从性,加强抗菌 药物的合理使用,实施隔 离措施等。
目的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流程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流程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流程一、医院感染重点部位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一)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控制基本措施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又称医院内肺炎(N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尤为严重。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我院的具体实际,为有效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特定本措施。

1、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必须遵循我院手卫生制度和采取必要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正确管理病人体位,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30—450。

3、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没2-4小时一次.4、鼓励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起下床活动。

5、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6、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7、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通常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8、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蒸馏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亲到在室内地面,防止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9、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10、其他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剂灭菌操作技术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及有关产品使用说明书执行。

11、消毒剂外科、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耐高温的物品如呼吸机螺旋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送供应室清洗消毒,干燥封闭保存.不耐高温的物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等,应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如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也可现在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处理。

12、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污染来预防HAP、VAP;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控制策略

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控制策略

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控制策略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获得的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医疗环境的复杂性增加,多重耐药菌的存在和传播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医院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感染控制策略。

1. 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委员会医院应该成立一个由医院管理层、临床专家、护理人员和感染控制专家组成的感染控制委员会。

该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控制政策、培训医务人员、监测感染率,并对医院内感染进行调查与控制。

2. 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实践手卫生是控制感染传播的关键措施之一。

医院应该通过定期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医院应该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并确保供应足够的洗手液或酒精洗手液。

3. 确立并执行严格的感染控制指南医院应该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感染控制指南,包括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室无菌操作、高危患者隔离策略等。

所有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指南,并进行监测和持续改进。

4. 打破传输途径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空气和飞沫传播。

医院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打破传输途径,例如对接触设备和表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加强隔离措施,合理使用空气过滤器和负压隔离设备等。

5. 加强患者监测和筛查医院应该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测和筛查,及早发现并隔离感染患者。

对于多重耐药菌携带者,医院应制定个性化的控制策略,包括隔离措施和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6. 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过度和滥用抗菌药物是多重耐药菌产生和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院应该制定严格的抗生素使用指南,鼓励合理使用抗生素,并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7. 建立检测和监测体系医院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测和监测体系,包括感染监测、耐药菌监测和病原学监测。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感染和耐药菌传播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8. 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教育医院应加强对患者、访客和医务人员的疾病预防控制教育,包括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正确使用口罩和个人防护装备等。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524—2016)、《医院感染监测标准》(WS/T312—2023)、《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WS/T 826-2023)等规范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报告1、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分离到的多重耐药菌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并在检验报告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标识;若发现某一科室在短时间内出现3例及以上同种病原菌时,应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提供全院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

2、临床科室:临床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告知科室所有人员,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晨会进行交班,必要时请临床药师会诊,指导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发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 应及时下达隔离医嘱,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于24小时内在“卫宁系统”内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3、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通过瑞美检验系统查看多重耐药菌报告单,及时到临床科室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指导临床科室做好消毒隔离等工作,追踪隔离措施落实情况。

会同微生物实验室、药学部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临床分布,反馈细菌耐药分析及抗菌药物的预警信息,汇总分析全院细菌分离及耐药菌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4、如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和处置管理规范》的要求按时限报告。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2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2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住院期间感染的疾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感染中的传播,医院需要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制度。

1. 严密的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监测各种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包括感染率、种类、耐药性等,并及时报告和分析结果。

2. 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培训和教育,推广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如频繁洗手、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等,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3. 有效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医院应严格执行环境清洁和消毒规范,包括对病房、手术室、器械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以杀灭或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存在。

4. 严控抗生素的使用:医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规范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开具和使用,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 隔离感染患者:对已经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医院应将其隔离,以防止其传播给其他患者。

隔离措施包括单人房间、独立洗手间、专用器械等,同时医务人员在与感染患者接触后需进行严格的手卫生。

6. 提高患者的自我卫生意识: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正确洗手、避免与感染患者密切接触等,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7.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控制水平。

以上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一些制度措施,医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同时,医院应与各级卫生部门和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HAI)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所有科室、病区和相关医疗服务单位,包括临床、实验和医技科室、手术室、门诊和住院部等。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医院感染是指患者住院期间在医疗机构获得的感染。

由于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和感染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治疗困难,因此制定和执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一套完整且有效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以便医疗机构能够有效地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并保障患者的安全。

一、管理和组织1.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科,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明确科室内的感染控制人员,并负责制定和执行感染控制工作计划。

2.建立管理机构:成立由感染控制科负责的感染控制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医务部门、药剂科、临床科室、医疗器械科、卫生保健科等各个相关科室的主管。

感染控制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感染控制的配套政策和制度,确保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实施。

二、感染预防与控制手册感染预防与控制手册是医院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依据,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染控制策略:明确感染控制的目标和方法,包括病例定义、手卫生、标准预防措施(如接触预防、飞沫预防等)、消毒与无菌操作等。

2.感染控制流程:制定各类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流程,包括患者转科、手术室操作、重症监护室操作等。

3.感染控制培训:制定相关人员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手卫生、使用抗生素的正确方法等。

4.感染控制监测与报告:建立感染控制的监测体系,监测各类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三、手卫生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环节,制定相关制度和培训程序,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执行手卫生措施。

1.明确手卫生政策:制定手卫生政策,明确手卫生的标准和要求,包括手卫生的时机、方法和消毒剂的选用等。

2.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培训医务人员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加强对手卫生重要性的宣传。

3.监测和督导:建立手卫生的监测体系,监测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并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多重耐药菌【2 】病院沾染预防与控制技巧指南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如果指对临床应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沾染呈现庞杂性.难治性等特色,重要沾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沾染.外科手术部位沾染.病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干血流沾染等.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病院沾染重要的病原菌.为进一步增强多重耐药菌病院沾染预防与控制,指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很多多少重耐药菌病院沾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下降产生病院沾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病院沾染治理方法》及有关划定,特制订本技巧指南.一.增强多重耐药菌病院沾染治理(一)看重多重耐药菌病院沾染治理.医疗机构应该高度看重多重耐药菌病院沾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病院沾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联合本机构现实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沾染治理的规章轨制和防控措施.(二)增强重点环节治理.医疗机构要采取有用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病院沾染.特殊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收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后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类管道以及归并慢性基本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治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医疗机构要增强对医务人员病院沾染预防与控制常识的教导和培训.进步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病院沾染预防与控制熟悉,强化多重耐药菌沾染安全身分.风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常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控制准确.有用的多重耐药菌沾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增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厉履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医疗机构应该供给有用.便捷的手卫生举措措施,特殊是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病院沾染重点部门,应该配备充足的洗手举措措施和速干手消毒剂,进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巧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应用的物品或处理其渗出物.渗出物后,必须洗手或应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二)严厉实行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该对所有患者实行标准预防措施,对肯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该在标准预防的基本上,实行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1.尽量选择单距离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统一房间.隔离房间应该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沾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类管道.有凋谢伤口或者免疫功效低下的患者安置在统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沾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该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响应隔离措施.没有前提实行单距离离时,应该进行床旁隔离.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干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实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应用后擦拭消毒.3.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应该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落后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渗出物.渗出物时,应该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实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三)遵照无菌技巧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该严厉遵照无菌技巧操作规程,特殊是在实行各类侵入性操作时,应该严厉履行无菌技巧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用预防多重耐药菌沾染.(四)增强干净和消毒工作.医疗机构要增强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情形的干净.消毒工作,特殊要做好ICU .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干净.消毒.要应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干净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仍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盘算机键盘和鼠标.德律风机.患者床雕栏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该立刻消毒.消失多重耐药菌沾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该增长干净.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进程中产生的医疗废料,应该按照医疗废料有关划定进行处置和治理.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一)医疗机构应该卖力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有关划定,严厉履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根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治理,准确.合理地实行个别化抗菌药物给药计划,依据临床微生物检测成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厉履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相干划定,避免因抗菌药物应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产生.(二)医疗机构要树立和完美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轨制,按期向临床医师供给最新的抗菌药物迟钝性总结报告和趋向剖析,准确指点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步抗菌药物处方程度.四.树立和完美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一)增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医疗机构应该看重病院沾染治理部门的扶植,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实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自动筛查,以实时发明.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二)进步临床微生物试验室的检测才能.医疗机构应该增强临床微生物试验室的才能扶植,进步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迟钝性.耐药模式的监测程度.临床微生物试验室发明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该实时反馈病院沾染治理部门以及相干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用的治疗和沾染控制措施.患者隔离时代要按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沾染情形,直至临床沾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三)临床微生物试验室应该至少每半年向全院颁布一次临床常见分别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形,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形和沾染趋向等.。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 预防与控制
1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 MDRO)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三类或三类以上不同类别的抗菌药 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例:
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头孢他定、头孢吡肟) 抗假单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 氟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
预防性使用抗菌素决不能代替正确的无菌手术 操作!
6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常见因素(二)
耐药菌在病人中传播:ICU ;RICU 耐药因子在细菌内转移 医护人员的手、工作衣MRSA检出率为
71.8%和6.7%,定植率约16.5%,在 接触病人时传播,占医源性感染的30% 空气及气溶胶传播
7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常见部门
13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 药菌,我们该如何 做?
14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
(一)患者: 1.确诊感染的患者入院时做到有样必采,做
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2.对免疫力低下、危重患者、对上级医院转
回病人、有相关流行病学史患者,入院时进 行微生物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及时采集标 本。
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8
一、建立健全多重耐药菌感染和定植病例 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完善多重耐药菌的主动筛查制度:对于存在多重耐 药菌感染或定植高危因素 --长期入住ICU患者; --接受过广谱抗生素治疗或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的感染; --留置各种插管如气管插管或切开; --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使用预先连接的密闭导尿系统(导尿管预 先连接于封闭的尿袋),以减少导尿管菌 尿症
2. 尽可能减少断开导尿管连接处的次数 3. 始终保持尿袋和连接管低于膀胱平面
➢ 不推荐的预防控制措施
1. 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 膀胱冲洗或灌注预防尿路感染
2. 常规更换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 。 专家建议更 换频率:导尿管1次/2周,普通集尿袋2次/周, 精密集尿袋1次/周
➢ 围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1. 大多数清洁手术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 若手术时间>2小时、清洁-污染手术、污染
手术,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3. 感染手术应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4. 使用的抗菌药物应在术前30~120分钟,或麻
醉开始时首次静脉给药
1. 手术时间>3小时,所用抗菌药物为短效者,或 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术中应每3小 时追加一剂
➢ 血液培养须特别注意消毒,因许多微生物,尤 其葡萄球菌属通常存在于皮肤表面或近表层处, 易造成污染
➢ 采集时机:在寒战出现时或发热初期采集血培 养最佳
装置和最小容量
血培养专用瓶:成人:8~10ml/瓶;婴儿: 1~5ml/瓶
标本采集次数
➢ 急性脓毒血症:10min内从不同部位采2~3套 ➢ 急性心内膜炎:1~2h内从不同部位采3套 ➢ 亚急性心内膜炎:从不同部位采3套,间隔
➢ 避免围术期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在术前3 日内有效的控制血糖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 I)
最常见的一种医院感染,约占医院感染的40%, 而几乎所有的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均为导尿管 相关尿路感染
核心预防控制措施
1 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管 2 尽早拔除导尿管 3 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
➢ 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管
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或氨曲南、 加酶抑制剂、碳氢酶烯类、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全部 耐药,为PDR
------2011欧美共识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定义标准
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抗菌药物包括: 1. 头孢类(头孢吡肟、头孢他啶) 2. 碳氢酶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3. 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4. 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 5. 加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6. 多黏菌素
运送:标本采集后常温下应在2小时内送检
• 分泌物标本
脓肿伤口:采集前用无菌盐水或75%酒精彻底 清创,用无菌针筒穿刺法抽吸深部脓液,或从 伤口深处采集渗出物的拭子标本。 不选择拭 子标本,如得不到组织或抽吸物标本,则用拭 子用力采集损伤底部;
注意事项
➢ 采样时不能用干棉签取样,必须用无菌盐水 蘸湿的棉签取样,并及时送检
➢ 血液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 凝固
➢ 填写化验单时,请一定要记录每瓶的采血时间 和部位(标本瓶及检验单上注明:采血时间、 部位)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策略
课程内容
1 定义及常见多重耐药菌 2 耐药机制 3 产生原因 4 防控措施
耐药菌定义及常见多重耐药菌
MDR
Multi Drug Resistant (多重耐药)
结果判断
1. 一般认为:尿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菌落计数 大于105cfu/ml,革兰阳性球菌计数大于 104cfu/ml,真菌计数大于103~4 cfu /ml方 有诊断意义,报告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
2. 已用抗菌药或经导尿管采集的尿液,多次尿 培养为单一的同种菌,细菌菌落计数虽未达 到上述界限,也可认为是感染的病原菌
(CR-PA/CR-AB)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
MRSA MDR-AB
CRE MDR-PA
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定义标准
肠杆菌科细菌对任何一种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或 氨曲南耐药;确定为产ESBL或对任何一种碳氢酶烯 类耐药,即判定为MDR
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或氨曲南、 加酶抑制剂、碳氢酶烯类均耐药,仅对多粘菌素和替 加环素敏感,为XDR
• 血培养
采集原则
➢ 培养瓶的消毒:用75%乙醇消毒橡皮塞30s
➢ 静脉穿刺消毒:严格按照皮肤消毒步骤操作
(用2根安尔碘棉签,以穿刺点为圆心,以约5cm 直径画圈进行皮肤消毒,待干(30s-1min), 在涂抹的过程中棉签必须同时旋转。同法再擦 拭消毒一次,作用时间≥30s;消毒后不要触摸 穿刺部位)
2. 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使用不损伤 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
3. 使用脱毛剂(霜、乳膏)会降低切口感染 率。
4. 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当日进行,备皮时间离 手术时间越近越好
推荐使用
不宜使用
➢ 维持术中患者的正常体温
1. 体温<360C为低体温 2. 术中患者低体温可导致机体防御
能力降低,增加手术部位感染风 险 3. 应维持术中患者的核心体温在 360C以上 4. 手术部位冲洗液、输液、输血等 应加温至370C使用,以减少患者 的热量散失 5. 手术保温毯:每个手术间有一台 暖风机,持续将暖气充入暖气袋 内垫在病人的身体下
2. 术中失血量>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
3. 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日分次、足量 口服肠道不吸收抗菌药物即可,不需要提前数 日给药
4. 总的预防用药疗程通常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 况可延长至48小时
➢ 不要使用剃毛刀去毛
1. 术野剃毛可造成肉眼看不见的表皮组织损 伤,破坏皮肤屏障,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率 增加。
8 用水冲洗
9用一次性毛巾/纸巾彻底擦干 10 用毛巾关水龙头 …你的手是安全的
洗手指征(两前三后)
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 的预防和控制
1 手术部位感染 2 医院获得性肺炎 3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4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5 皮肤软组织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SSI)
概述 ➢ 最常见医院感染 ➢ SSI一般发生在术后 5~6日 ➢ 80%~90%发生在 术后30日以内 ➢ 有植入物的手术可 发生在术后1年以内
➢ 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价值高
➢ 连续采集3~4次,采集间隔时间>24h ➢ 有1/4到1/2肺部感染的病人可能发生菌血症,可同
时作血培养检查
➢ 呈送标本的量尽可能多,不要呈送表面简单摩擦的 拭子
运送
标本采集后应在2小时内送至实验室,若不能及时 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否则会导致肺炎球菌和流 感嗜血杆菌等重要致病菌死亡,而营养要求低的 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等过多生长,造成病原学诊 断判读失误
XDR
Extensive Drug Resistant (广泛耐药)
PDR
Pan Drug Resistant (全耐药)
------MDR-PDR-XDR 2011欧美共识
当今世界主要的MDR 、PDR、XDR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和金葡菌(VRSA)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高产头孢菌素酶的阴沟肠杆菌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内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 的防控策略
医院内感染的防控策略
课程内容
1 定义 2 手卫生 3 重点环节的预防和控制 4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
医院内感染的定义
• 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或 医院感染,其定义是发生在医院内的一切感染。医院内感染为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住院前获得的感染、住院时正值 潜伏期或于住院后发病者不能作为医院内感染;反之,住院时发生的感染,如B族链球菌感染,为医院内感染;经 胎盘传播的胎儿感染,如先天性梅毒、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弓形虫病等皆属院外感染。住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在 住院期间有所扩展或发生并发症者皆不能视为医院内感染,除 非其病原菌有所改变。住院时已有的感染,根据流行病学资料 说明此感染与以前的住院有关,此种情况应为医院内感染,潜 伏期不明的感染和发生于住院后48~72小时内者,应视为院 内感染,除非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能说明此感染系在院外获得 者
除多黏菌素外,1-5类中≥3类耐药菌的细菌为MDR;1-5类 全部耐药,但对多黏菌素仍敏感的菌株为XDR;1-6类 (包括多黏菌素)全部耐药的细菌为PDR
------2011欧美共识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定义标准
1. 头孢类(头孢吡肟、头孢他啶) 2. 碳氢酶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3. 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4. 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 5. 加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6. 多黏菌素 7. 替加环素
除6-7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外,1-5类中≥3类耐药菌的细菌 为MDR;1-5类全部耐药,但对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仍敏 感的菌株为XDR;1-7类(包括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全 部耐药的细菌为PDR
------2011欧美共识
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义标准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金黄色葡萄球 菌如果对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或头孢西丁耐药称为 MRSA,MRSA对全部β-内酰胺类、包括碳氢酶烯类和 加酶抑制剂均耐药,即为MDR
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
➢ 术前住院时间 ➢ 备皮方式及时间 ➢ 手术部位皮肤消毒 ➢ 手术室环境 ➢ 手术器械的灭菌
➢ 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 ➢ 手术技术 ➢ 手术持续的时间 ➢ 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
况等
SSI核心预防控制措施
•1 围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 不要使用剃毛刀去毛 3 维持术中患者的正常体温 4 避免围术期高血糖
3. 全身应用抗菌药预防尿路感染 4. 拔除或更换导尿管时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5. 不推荐集尿袋常规放置抗菌药物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
• 留置导尿尿标本
采集 培养前,有条件者可夹管4~5小时以上,使细 菌有足够的时间繁殖,以提高阳性率。采样时 应松管弃去前端尿液,先用安尔碘消毒尿管远 端侧面,干燥30秒后再消毒一次,待干后按无 菌操作方法用注射器穿刺导尿管吸取尿液510ml,操作时应防止混入消毒剂,注意不能从 尿液收集袋中采集尿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