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提要

合集下载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总结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和发育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神经细胞、神经网络、神经递质等。

本文将对神经生物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神经细胞结构与功能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主要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

细胞体内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负责细胞的代谢和调控活动。

树突负责接收其他神经细胞的输入信息,轴突负责传递神经冲动,而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

2. 神经系统的分层结构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节)。

中枢神经系统负责整体的调控和控制,而周围神经系统则将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或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出来。

3. 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是神经细胞内部产生的电信号,可以在神经细胞内传导,也可以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

神经冲动的传导是由离子通道的开闭所控制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端时,会释放出神经递质,通过突触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4. 突触可塑性突触可塑性是指神经元之间连接强度的可变性。

它可以通过长期增强或长期抑制来增加或减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突触可塑性在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5.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冲动在突触传递时释放的化学物质,它可以兴奋或抑制相邻神经元。

常见的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和谷氨酸等。

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清除是神经信号传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6. 神经发育神经发育是指神经系统在胚胎和幼年阶段形成和成熟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包括神经细胞的生成、迁移和分化,以及神经突触的形成和重塑。

神经发育的异常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7.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神经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和脊髓灰质炎)以及神经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神经生物学的异常有关。

总结:神经生物学牵涉到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的分层结构、神经冲动的传导、突触可塑性、神经递质、神经发育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方面。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总结神经生物学是关于神经系统的科学领域,涉及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发生、发育、疾病等各方面知识。

本文将从细胞水平、单元回路水平、神经系统水平三个方面,总结一些常见的神经生物学知识点。

细胞水平1.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

其主要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等。

树突主要接收神经冲动,而轴突则在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元的典型结构有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连接。

2.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的非神经元细胞,主要具有支持、保护神经元的功能。

与神经元相比,神经胶质细胞数量更多。

其中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密集胶质细胞是三种常见的胶质细胞。

3.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神经元在兴奋状态下产生的一种电信号。

其产生主要是由于神经元的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的开关机制。

动作电位具有特定的形态和时间序列特征,可以被记录和分析。

4. 突触传递突触传递是一种神经信号传递方式,由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影响相邻神经元或肌肉、腺体等靶细胞。

突触传递主要包括化学突触传递和电子突触传递两种方式,前者是通过神经递质介导的,后者是通过电流通过直接传递关节隙。

5. 突触可塑性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传递能力的改变。

其主要形式包括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

LTP和LTD的产生机制包括突触前活动变化、突触后细胞膜电位变化和神经递质浓度变化等。

单元回路水平1. 神经环路神经环路是由多个神经元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神经网络结构。

神经环路可以通过神经突触连接,从而形成复杂的功能。

常见的神经环路包括反射弧和中枢神经环路等。

2. 突触后势突触后势是当神经元被兴奋后,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形成的一种延迟激活现象。

突触后势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因不同的突触类型而异,但是它可以影响神经元的电活动,从而影响神经网络的功能。

3. 网络动力学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回路具有复杂的动力学特性。

医学神经生物学知识点

医学神经生物学知识点

医学神经生物学知识点一、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主要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细胞的主要部分,含有细胞核和细胞质,负责细胞代谢和蛋白质合成。

轴突是神经细胞的传导部分,负责将信号从细胞体传递到其他神经细胞或靶细胞。

树突是接收信号的部分,它们具有很多分支,增加了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的联系。

二、神经传递过程神经传递是指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会产生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通过轴突传递,并通过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

神经递质通常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

兴奋性神经递质会导致目标细胞产生电信号,而抑制性神经递质则抑制目标细胞的活动。

三、脑的结构与功能人类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主要负责思维、意识和感知等高级功能。

脑干位于大脑的底部,控制基本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和消化。

小脑位于颅后窝,协调肌肉活动和平衡。

大脑皮质是大脑表面的灰质区域,包含大量的神经元,负责感知、记忆、思考和语言等复杂功能。

四、神经系统疾病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可以导致瘫痪和认知障碍。

帕金森病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由于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失而引起。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的一种形式,特征包括记忆力下降和认知功能障碍。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和康复治疗等。

药物治疗常用于改善症状和控制疾病的进展。

手术常用于治疗脑肿瘤、脑出血等需要手术干预的疾病。

康复治疗旨在帮助病人恢复运动功能、语言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五、神经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生物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例如,神经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扫描脑部活动来了解特定区域在认知和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基因编辑技术使得科学家能够研究特定基因与神经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

神经干细胞研究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六、结语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领域,它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思维、行为和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篇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一、名词解释:神经元突触神经胶质细胞二、问答题:1.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2. 简述突触的分类。

3. 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

4. 试述电突触的结构特征。

5. 神经胶质细胞分为几种类型?第二章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和静息电位一、名词解释: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二、问答题:1. 神经元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哪些?2.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特性是什么?3. 简述钠钾泵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

4. 比较生物电记录技术的细胞外记录和细胞内记录。

5. 静息膜电位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6. 综述静息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7. 简述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

第三章神经电信号和动作电位一、名词解释:局部电位突触电位阈电位动作电位离子电导兴奋兴奋性阈强度二、问答题:1. 离子学说的要点是什么?2. 简述局部电位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离子机制。

3. 简述动作电位的特征。

4. 简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条件及依据是什么?5. 综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6. 综述动作电位-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7. 试以阈电位概念解释动作电位的触发机制。

8. 试述神经元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神经电信号的传递一、名词解释:化学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整合突触可塑性二、问答题:1. 简述神经电信号传递及其传递方式2. 试述化学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比较EPSP和IPSP的产生及其特征。

4. 简述突触后电位的整合。

5. 简述突触传递的调制方式。

6. 简述突触可塑性及其产生机制。

7. 简述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机制及作用。

第五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一、名词解释: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戴尔原则二、问答题:1. 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2. 确定神经递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 简述Ca2+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有关神经生物学方面的pdf文档

有关神经生物学方面的pdf文档

有关神经生物学方面的pdf文档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发生机制的学科。

它涉及了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神经解剖学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神经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1. 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高度复杂的组织,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而神经元则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单位,它是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细胞。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结构组成。

神经元把电化学信息以神经冲动的方式传输,从而完成神经信息传递的过程。

2. 突触传递信息的机制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它分为化学突触和电气突触两种。

化学突触是大多数突触的类型,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递信息。

电气突触则通过直接连接细胞膜的通道来传递信息。

化学突触中神经递质通过受体和离子通道激活内部信号通路,最终引起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3. 神经可塑性的基础神经可塑性是神经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本质机制,它包括突触可塑性和神经网络可塑性两个层面。

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连接的实时可变性,包括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等。

神经网络可塑性则是指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可变性,也可以通过轴突的再连接和突触的转移来实现。

4. 神经系统与行为的关系神经系统控制人体的各种行为和活动,包括知觉、学习、记忆、情绪等。

神经系统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微观上来说,神经元和神经网络的活动决定了行为和认知的结果;从宏观上来说,大脑不同部分的结构和连接方式指导了不同类型的信息处理。

总之,神经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在人类认知、行为、疾病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理解神经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将为我们深入了解人类智慧的本质提供指导。

神经生物学要点

神经生物学要点

神经⽣物学要点1、下丘脑的⾃稳态调节(1) 体液反应(Humoral response):下丘脑神经元通过刺激或抑制垂体激素释放⼊⾎,对感觉信号作出反应。

(2) 内脏运动反应(Visceromotor response):下丘脑神经元通过调节⾃主神经系统(ANS)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输出的平衡,对感觉信号做出反应。

(3) 躯体运动反应(Somatic motor response):下丘脑神经元,尤其是下丘脑外侧区的神经元,通过激发适当的躯体运动⾏为,对感觉信号做出反应,即激发动机性⾏为(Motivated behavior)。

2、下丘脑与摄⾷双侧损毁⼤⿏的下丘脑引起的摄⾷⾏为和体重变化。

⼈类(a)损毁下丘脑外侧区引起的以厌⾷为特征的下丘脑外侧区综合征。

(b)损毁下丘脑腹内侧区引起的以肥胖为特征的下丘脑腹内侧区综合征脂肪细胞释放激素⽔平下降下丘脑视周神经监测神经元下丘脑外侧区摄⾷神经元摄⾷(空格⽤箭头表⽰)⼈脑冠状切⾯,部分显⽰控制摄⾷⾏为的3对重要核团:⼸状核,室旁核和下丘脑外侧区。

下丘脑的致厌⾷肽和促⾷欲肽2、多巴胺在动机形成中的作⽤脑⽪层边缘叶的多巴胺系统。

动物⾏为-摄⾷,被以⼀些⽅式刺激多巴胺在基底前脑区释放⽽激发起来---快感奖赏有关。

3、脑内奖赏系统⾃然奖赏包括摄⾷、饮⽔和性⾏为;依赖性药物奖赏隔区:位于侧脑室下⽅的前脑喙部。

病⼈选择⾃我刺激的位点。

4、多巴胺能系统为奖赏系统的神经基础中枢神经多巴胺系统主要有三条通路⿊质-纹状体通路(nigrostriatal pathway)中脑⽪层通路(mesocortical pathway)中脑边缘通路(mesolimbic pathway5、药物依赖与成瘾的危害急性中毒戒断综合症⼈格改变感染社会功能损失其它⾝⼼障碍6、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神经元细胞⾻架异常轴突:单⼀,起于轴丘(axon hillock);不含粗⾯内质⽹,仅有少量游离核糖体,不能合成蛋⽩质;⼤量的细胞⾻架,参与轴浆运输;其末端称为轴突终末(axon terminal),包含众多的突触⼩泡,参与递质的释放。

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脑科学):为了解神经系统内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细胞变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中枢功能控制系统内的整合作用而进行的研究.胞体内含细胞器:尼氏体,无颗粒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线粒体.尼氏体:粗面内质网附有多核糖体,(膜上核糖)功能性蛋白质—酶,(游离)结构性蛋白质.无颗粒网:(滑面内质网),离子摄取并进入内质网的场所(Ca2+库) 高尔基复合体:(高尔基器)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浓缩存储运输,形成初级溶酶体.溶酶体:分初级,次级,后溶酶体(残存体),消化细菌病毒,衰亡细胞器,营养颗粒线粒体:是神经元氧化供能中心,为细胞活动供能,存储钙,遗传功能神经元分类:按胞突数目:假单极[一个胞突,T形分布,分中枢突(向中枢,类轴突)和周围突],双极(两个胞突,树突轴突),多极(一轴突多树突) 按功能:感觉(传入,感受刺激,传导冲动),运动(传出,支配肌肉运动腺体分泌),中间(联络前二者,中枢整合作用) 按轴突长短:高尔基I 型(长,即传入、出),高尔基II型按释放递质:胆碱能(乙酰胆碱Ach),单胺能(肾上腺素A,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氨基酸能(谷氨酸,甘-,天冬-等) 神经胶质细胞:有突起,无树轴突,支持营养保护绝缘修复,分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形胶质细胞(原浆型,纤维性),少突-,小-,室管膜-;周围神经系统的卫星细胞,神经膜-(雪旺氏-或称施万-).神经系统的进化:4种趋势1.从辐射状对称到左右两侧对称2.神经元功能由一般到特殊3.头端优势化进化4.分等级控制的进化神经系统的发生:3个阶段 1.神经管形成2.神经管发生[神经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嵴细胞→周围神经系节细胞,前段膨大前脑泡(端脑间脑),中-(脑桥小脑延髓),后-(脊髓)]3.神经管腔发育(形成脊髓中央管,脑室) 质膜(细胞膜)化学组成:脂类(磷脂占7/10,一端磷酸和碱基,亲水极性区,另一端脂肪酸,疏水非极性区,其余胆固醇,双分子层),蛋白质(表面蛋白,结合-,细胞与周围环境能量,信息,物质交换),糖类(结合为糖脂,糖蛋白,识别) 单纯扩散:对脂溶性物质,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转运,O2,CO2,类固醇激素易化扩散:不溶于脂质物质,由特殊蛋白质分子协助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Na+K+Ca2+等离子由载体介导:葡萄糖,氨基酸等, 载体蛋白有较高结构特异性,有饱和、竞争性抑制现象,无需消耗能量由通道介导:带电离子(Na+K+Ca2+等) ,通道蛋白结构功能受内外理化因素影响,对离子选择性低于载体蛋白,类阀门,开放关闭两状态,通过离子流动可带入信息主动转运:通过本身耗能,分子离子由低浓度转高浓度(Na+-K+泵,形成势能储备,Na 出K入)出胞与入胞:大分子物质或固液态物质块,出胞:分泌和释放神经递质;入胞:细菌病毒营养颗粒,吞噬作用,胞饮作用膜电位:即跨膜电位,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侧的电位差,是扩散产生的综合电位扩散点位:指离子沿浓度梯度移动产生的膜电位平衡电位:Nernst方程:某离子沿浓度梯度净移动为零而达到平衡的膜电位Ecl=(RT/ZF)ln(cl1/cl2)=(58mv/Z)log(cl1/cl2)电中性原则:离子平衡时,在生物条件下,任何间隔内阳离子的容积浓度必须等于该间隔内阴离子的溶积浓度渗透平衡:涉及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相等董南平衡:离子平衡时,细胞内外可通透离子的浓度的乘积必须等于细胞膜内那两种离子的浓度静息电位:细胞膜未受刺激时的膜电位,检测到的,内负外正,由于K+通过非门控性离子通道外流产生,-70mV~-80mV离子通道:沟通细胞膜两侧离子的水相通道,是细胞膜上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分子,通过蛋白质分子变构开启或关闭,分门控性离子通道[有激活,失活(有刺激也不开放),备用(即关闭,有刺激就开放)状态,Na+Ca2+通道,又分为化学(配体),机械(牵张)和电压] 非门控性离子通道(始终开放,如K+通道) 动作电位:即神经冲动(放电),沿神经元轴突传导的脉冲式的电位变化阈刺激:刚好引起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阈电位:刚好引起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膜两侧的电位差动作电位特征:1.神经元中只有阈强度以上的刺激才能引起膜的去极化并最终触发动作电位2.触发动作电位时,去极化必须达到阈电位 3.有"全或无"的特点4.传导为不减衰式传导 5.可分为锋电位和后电位 6.动作电位期间,细胞兴奋性将发生周期性变化膜的极化: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保持的内正外负状态超极化: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方向变化时,即膜内负性增高除极化:除极,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方向变化,即膜内负性降低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回复绝对不应期:神经细胞在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的一个短时间内,受多大刺激都不能在兴奋.绝对不应期后有一时期只有强刺激才可引起动作电位,此两时期后,神经细胞恢复原水平局部电位:一个阈下刺激使膜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去极化反应. 特征:1.不具有"全或无"特点,随阈下刺激增强而增强2.呈电紧张性扩布,不是不衰减式传导3.可以总和,实现空间总和和时间总和4.没有不应期突触:一个神经元的突起和另一个神经元或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发生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接触点,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突触的结构,分类:(结构功能)化学性,电,混合性化学性-特殊形式:连续性(串联型),嵴,相互性,平行性,带状;由突触前膜(多线粒体,囊泡,膜下致密物质有致密颗粒),-间隙(约20-50nm),-后膜(胞质面有致密物质附着,下方有突触下致密小体,有多种特异性蛋白质受体)组成电突触:同构成,但前后膜相同无特化结构,前无小泡,传导快于化学且可双向,结构基础为神经元缝隙连接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释放于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殊受体而发挥其生理作用的的化学物质条件:存在原则(递质的生物合成),存储原则(神经递质的存储),释放原则(神经递质的释放),作用原则(神经递质作用于受体),灭活原则(神经递质的失活),药理学验证按部位分:周围神经递质:胆碱类(乙酰胆碱),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 中枢神经递质:胆碱类(乙酰胆碱),单胺类(多巴胺),氨基酸(谷,天冬-)肽类神经递质,特殊(NO) 按功能分:兴奋性(乙酰胆碱,多巴胺)和抑制性(甘氨酸,乙酰胆碱) 多巴胺神经通路:黑质(多巴胺)→新纹状体→丘脑→大脑皮质(运动信息) 戴尔(Dele)原则:一个神经元的全部神经末梢均释放相同的神经递质递质共存现象:一个神经元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以量子的方式)神经冲动→突触前部→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Ca2+通道打开→Ca2+内流,胞内Ca2+浓度升高→突触小泡上突触素I磷酸化→突触小泡脱落,与前膜融合→神经递质释放神经肌肉接点处:同上,与前膜融合→Ach释放,在间隙降解重摄结合受体→Ach受体构象改变→化学门控Na+开→Na,K,Ca流动,终板膜去极化成终板电位→达阈电位,终板膜电压门控Na+开→肌细胞终板膜生动作电位向外传导→经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收缩神经递质灭活,重摄取:间隙中,递质1/4与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其余大部分扩散,酶的降解和重摄取传递特点:单向,突触延搁,易化作用,抑制,总和,疲劳受体: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种跨膜蛋白质(识别并结合递质,控制离子通道) 直接门控:(离子通道受体)有识别递质,存在离子通道,有4-5个亚基间接门控:(G蛋白偶联受体)一独立蛋白质分子,与离子通道蛋白分子分开,由第二信使作用G蛋白:在细胞膜内,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G蛋白循环:G 无活性(α亚基与GDP二磷酸鸟苷结合)→与间接门控受体结合,GTP(三磷酸鸟苷)置换GDP与α结合→G 解体(βγ复合体,α-GTP)→作用后,GTP水解(GDP,无机磷Pi)→αβγ复合物结合突触后效应:同上,G解体→α-GTP生物活性激活离子通道和酶,生细胞内生物学效应直接门控与间接的关系:突触传递形式不绝对分离,可相互影响,作用上交叉;对外来化学信号,不是一对一引起突触信息传递;突触传递方式少,不限于上两种兴奋性突触: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后膜去极化,局部电位到阈电位,引发动作电位生兴奋性传导的突触抑制性突触: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后膜超极化(Cl内流),使膜电位较静息电位向负值增大发展,阻碍动作电位发生的突触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当一动作电位沿突触前神经元传递到突触末梢会引起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引起突触后膜一个较小去极化电位特点:有局部电位性质,可进行时间和空间总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前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上受体,引起突触后膜Cl-通道开,Cl内流,后膜出现的超极化电位突触前抑制:抑制突触前神经元,改变前膜功能,减少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使后膜突触后电位减小. 产生机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突触前神经元→前膜Cl-通道开Cl-内流→前膜有超极化电位外来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有动作电位→前膜有去极化的Na+内流→此内流+超极化Cl-内流→前膜整个去极化程度减小→前膜电压门控Ca2+开放数目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减少→后膜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小神经元件的连接都是一对多(辐射原则)和多对一(整合原则) x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周围感觉神经末梢型感受器,感受小体型-,感受细胞型-.)各感受器有各自的适宜刺激(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阈值,即刚能引起主观感觉或细胞电活动变化的最小刺激强度),对其感受阈值最低,对其感受最灵敏,对非适宜刺激反应所需强度常大于适宜刺激换能作用:各感受器把作用于他们的各种刺激形式,转变为相应的传入神经末梢或特殊感受细胞的电反应(电位),能量转换发生器电位:传入神经末梢(感受器)上产生的电反应感受器电位:感受细胞(感受器)上产生的电反应编码作用:把刺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转移到新的电信号系统即动作电位序列中刺激质的编码:不同种感觉引起,只决定于刺激性质,被刺激感受器,特殊感觉传导通路及冲动到的大脑皮层终端位置刺激量或强度编码:刺激强度通过单一神经上冲动频率高低和参加此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数目编码,非电位幅度或波形感受野:有效的影响某一感觉神经元兴奋性的外周部位(感觉神经元所对应的所有感受器组成的空间范围) 特点:1.不同部位感受野大小形状均不同2.部位功能越重要,感受野越小3.感受野越小,感觉越灵敏4.相邻的初级神经元感受野相重叠侧向抑制: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介导,对相邻感觉传导通路产生抑制现象侧向抑制使高级神经元感受野分为中心的兴奋性感受野,周围的抑制性感受野;使其感受野范围扩大趋势,兴奋性感受野较初级减小趋势;提高感觉系统空间分辨能力浅感觉传导:1.躯干:触,温度,痛觉刺激作用于相应浅感觉感受器→有感受器电位→转动作电位→脊髓后根神经→脊髓感觉中枢→脊髓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中央后回上2/3部 2.头面部:同上,动作电位→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感觉核(三叉神经主核,--脊髓束核)→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中央后回下1/3部 3.内脏:刺激作用于胸,腹,盆腔,游离神经末梢→有感受器电位→沿交感,副交感传入神经→内脏感觉初级中枢(脊髓,脑干)→边缘系统→内脏感觉深感觉传导通路:(意识性)牵张刺激作用肌肉,关节,肌腱感受器→有感受器电位→转动作电位→脊髓后根神经→脊髓后索→形成薄束和楔束→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左右交叉)→形成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中央后回感觉区(非意识性)来自关节,肌肉深感觉→脊髓后根神经进入脊髓→脊髓后角神经元(第二感觉神经元)→脊髓小脑束→小脑蚓部视网膜细胞构成:内向外三层六类:光感受细胞(视锥视杆),双极细胞,节细胞,中间神经元[水平细胞(联系光感和双极),无长突-(联系双极和节),网间-(参与视觉信息整合,内网层传到外网层)] 感光换能系统:视杆系统:视杆细胞仅一种,在膜周围部,黄斑中央凹无,对光敏感,区别明暗,精确性差视锥系统:视锥细胞三种,在膜中央部,黄斑中央凹多,蓝紫色-,绿色-,红色-,光感性较差,高分辨率,颜色视觉基础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1.光照刺激,膜电位向负值增大,类似超极化 2.光照越强,膜电位越向负值增大视杆细胞光传导通路:光照→11-顺视黄醛→全反视黄醛→视蛋白变构→G蛋白→α-GTP(转导素)→PDE→第二信使cGMP→无活性cGMP→胞浆中cGMP→cGMP从cGMP门控通道释放→cGMP通道关,阳离子内流→K+持续内流→膜电位向负值增大→成视杆细胞"超极化"感受器电位双极细胞:撤-光型(超极化型或H型,其膜上有谷氨酸直接门控阳离子通道),给-光型(去极化型或D型,有谷氨酸间接门控受体和cGMP门控阳离子通道) 撤-光型膜电位变化与光感受器一致;给-光型膜电位变化相反水平细胞对光感受器有直接负反馈作用,对撤-光型电活动有负反馈间接影响(黑暗中光感受器相对去极化,水平同样,但撤-光型向超极化发展) 对撤-光型中心区感受野光照刺激有抑制性效应;给-光型则向去极化发展,兴奋性效应颜色视觉:S-视锥细胞:短波长视锥细胞,蓝敏视锥细胞(420nm) M-视锥细胞:中等波长-,绿敏-(530nm) L-视锥细胞:长波长-,红敏-(560nm) 颜色敏感节细胞:颜色视觉信号相互拮抗的节细胞,红-绿颜色敏感节细胞(给光型,中心红敏周边绿敏,弥散红光兴奋,绿光环抑制),绿-红--(给光型,中心绿敏周围红,弥散绿兴奋,光环红抑制) 蓝-黄--(中心蓝敏,周围绿敏,蓝光兴奋,黄光抑制),黄-蓝--(中心绿敏,周围蓝敏,黄光兴奋,蓝光抑制) 红绿反向节细胞(蓝-黄)统称:两颜色敏感节细胞感受野组成成分同,弥散红,绿光照,反应相反单反向节细胞:上述敏感节细胞.对不同波长可见光敏感,不提供清晰颜色视觉传导通路(膝纹通路):视网膜光感受细胞→视网膜双极细胞(一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二级)→外侧膝状体(三级)(两眼鼻侧视神经左右交叉到对策外侧膝状体,两眼颞侧视神经则不交叉)→大脑皮层初级视皮层(V1)→次级视皮层(二级V2三级V3四级V4) 外侧膝状体:2,3,5层接受同侧视网膜颞侧视神经传入;1,4,6层接受对侧视网膜鼻侧视神经传入;外侧膝状体突触环路:含有投射神经元(中继神经元)和局部环路神经元(起侧向抑制作用),另外背侧丘脑网状核神经元眼优势柱:接受两眼视网膜不同部位(颞侧鼻侧)节细胞(X细胞,Y细胞)的传入皮层神经元(第一是视皮层IV层)以垂直方式排列且交替出现的条带简单细胞:接受若干视皮层IVe层星形细胞传入特点:1.(位置特异性)最适宜刺激为覆盖中心区但不超过一定宽度光条2.(朝向特异性)有角度朝向3.兴奋区和抑制区比例可不同复杂细胞:分布于视觉皮层II,III,V层,要求刺激有朝向性,对方向无特别要求超复杂细胞:由复杂细胞感受野组成,要求刺激的朝向,方向,长度颜色柱(颜色斑):颜色敏感皮层神经元在第一视皮质排列成垂直柱,与方位柱眼优势柱混杂排列,直径0.1-0.15mm,通过细胞色素氧化酶染色法确认颜色视觉传导:颜色视觉刺激→视锥→感受器电位(颜色视觉信号)→颜色敏感双极细胞→X细胞→转动作电位→外侧膝状体(3456层)→第一视皮层(V1区)→IVa,IVcβ层→V1颜色柱→V2细纹区→V4区形状视觉:(精细)同上,IVcβ层→V1区方位柱→V2纹间区→V4区(粗略)粗略形状刺激→视杆→感受器电位→双极细胞→Y细胞→转动作电位→外侧膝状体1,2层→V1区aα层→V1区方位柱→V2粗纹区→V3区运动视觉传导:同上,aα层→V1方位柱(运动敏感神经元)→V2粗纹区→V5区听觉传导通路:(四级神经元传递)毛细胞(Corti器)→双极细胞(耳蜗听神经)→蜗神经背核,腹核→同,对侧下丘→同侧内侧膝状体→同侧听觉皮质中枢(声源定位)腹核→同,对侧上橄榄核→同,对侧上丘→同侧内侧膝状体→同侧听觉皮质中枢.嗅觉感受器:鼻粘膜内,周围突成嗅泡,伸入粘膜;中枢突成嗅神经至脑,将外界化学物质刺激转换为嗅觉感受器电位气体分子在嗅转导的作用:(NO生成)cAMP修饰和肌醇三磷酸(IP3)修饰的转导通路内流Ca2+→激活NO合成酶→精氨酸裂解释放NO→NO从一嗅感受器弥散到另一个→作用于嗅感受器膜上的鸟苷酸环化酶→发挥局部神经递质作用(NO,CO作用)NO,CO作用于嗅感受器膜上鸟苷酸环化酶→鸟苷酸环化酶被激活→水解大量GTP→生成第二信使cGMP→cGMP直接作用于cGMP门控阳离子通道→阳离子内流→嗅纤毛去极化→形成嗅感受器的去极化电位.。

神经生物学研究

神经生物学研究

神经生物学研究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发展的学科。

它涉及到神经元、神经通路、神经调节以及神经系统与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

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对于我们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以及神经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内容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神经递质及其作用机制、神经通路的形成与发展、神经调节的机制、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的交叉等。

1. 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2. 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组成。

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形态结构各异,适应于不同的功能需求。

3. 神经递质及其作用机制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等。

神经递质通过与神经元膜上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信号。

4. 神经通路的形成与发展神经通路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路径。

神经通路的形成与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调控,它们的紧密联系决定了神经系统的功能。

5. 神经调节的机制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递质释放和神经元电活动调控神经系统功能的过程。

这种调控作用可以在大脑中控制感觉、运动、认知等各种生理过程。

6.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参与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如感觉、运动、认知、记忆、情绪等。

神经科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这些功能的机制。

7. 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的交叉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是相互关联的学科。

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行为科学的基础,而行为科学的研究结果也能够反过来指导神经科学的发展。

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方法1. 形态学方法形态学方法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记录神经元形态结构的特征,如细胞体形状、轴突走向、树突分支等。

这些方法可以揭示神经元的连接方式和功能区域。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内信号传递的分子机制,如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互作等。

神经生物学概论(一)2024

神经生物学概论(一)2024

神经生物学概论(一)引言: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发展的学科,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文将介绍神经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信号传递、神经系统发育以及神经科学的应用领域。

正文:一、基本概念1. 神经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神经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 神经生物学的历史和重要里程碑4.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5. 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二、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组成2. 神经元的功能:信息处理和传递3. 神经元的类型和分类4. 神经元的发育和成熟过程5. 神经元的可塑性和学习记忆三、神经信号传递1. 神经元内部电信号的传导与产生2. 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和机制3. 突触可塑性及其在神经系统功能中的作用4. 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机制5. 神经调节和神经信号整合四、神经系统发育1. 神经细胞的分化和定位2. 神经细胞迁移和形态发育3. 突触的形成和发展4. 神经系统发育的调控因素5. 神经系统发育中的异常与疾病五、神经科学的应用领域1. 神经科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2. 神经科学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与治疗3. 神经科学在心理学和行为学中的应用4. 神经科学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中的应用5. 神经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总结:神经生物学作为研究神经系统的学科,涉及到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信号传递、神经系统发育以及神经科学的应用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神经生物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神经科学的发展和疾病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神经生物学将继续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启示和突破。

神经生物学重点总结

神经生物学重点总结

神经细胞:可参看(组培补充)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髓鞘:少突胶质细胞,失望细胞system: 轴浆流,可参看组培,生理1 slow axonal flow m2 fast axonal flow需要注意的:antergrade 顺方向retrograde 返回突触的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兴奋性的突触多在树突棘,抑制性的多在胞体上突触的可塑性; Synaptic plasticity 可参看生理书P281改变1后突触的受体2前突触的递质数量 quantity of neurotransmitters化学突触的传递效能发生改变称为突触可塑性,包括突触传递减弱和突触传递增强两部分。

表现为,突触后膜电反应的增强和减弱。

广义上讲包括突触传递可塑性,突触发育可塑性,突触形态可塑性,一般未做特殊说明指突触传递可塑性。

主要包括:短时程突触可塑性,长时程突触可塑性。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包括:突触易化,强直后增强(PTP),突触抑制长时程突触可塑性包括: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减弱,LTP,LTD神经递质的条件1)突触前神经元内含有合成该递质的原料和酶系2)递质合成必须储存在突触囊泡以避免被其他酶系水解3)突触前刺激能导致该递质的释放4)该递质可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发挥兴奋或抑制效应;直接外加该递质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旁可产生相同的突触后效应5)突触部位存在该递质的快速灭活机制6)递质拟似物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该递质的突触传递效应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和分布多巴胺:Dopamine分布在中脑的黑质中,神经纤维投射到纹状体,属于椎体外系,使运动协调,协调肌张力,非意识性的控制。

此功能减弱,引起帕金森(PD)Parkinson's disease PD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除草剂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的可能性大,杀虫剂;遗传因素:导致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出现异常分布在在VTA腹侧被盖区,与情绪,情感相关,调控情绪,缺乏时,导致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正常情况下,VTA 奖赏行为,多巴胺神经元与奖赏行为相关,毒品成瘾受体:促代谢性受体,D1-D5 ,两种亚型,药理学特征分类D1样受体(D1,D5),D2样受体(D2,D3,D4)D1 Gs偶联使cAMP 增加D2 Gi 偶联降低cAMP5-HT脑中的分布:脑干中缝核 Raphe nuclei in brainstem,投射广泛脑和脊髓中,5-HT不能穿过血脑屏障,中枢是由脑中合成的,合成原料:色氨酸合成酶:色氨酸羟化酶(TPH),5-羟色氨酸脱羧酶(5-HTPDC),受体:一共有14种受体,一种离子通道,其它都是G蛋白偶联受体重摄取和降解:5-HT在突触间隙中的消除方式5—HT大部分被突触前末梢重摄取,重摄取后,部分进入囊泡重新使用,大部分被线粒体膜上的MAO氧化成为失去活性的5-羟吲哚乙酸,重摄取的转运体为5-HT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 ,SERT),临床应用:1.假说:重症抑郁症(自发,外界刺激,产后抑郁症),情绪低落,原因:脑中5-HT系统功能的低下,抑郁症患者5-HT释放不足处理:a.提高5-HT水平过度应激障碍:激素水平较高,机制:SERT的抑制剂,百忧解(一线药物)副作用:服用后一周内症状加重,加大自杀倾向,3周开始起效,增加成年神经元新生,b消除5-HT的降解途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副作用比较大受体:一共有14种受体,一种离子通道,其它都是G蛋白偶联受体5-HT1R: Gi 偶联抑制AC,开放K+通道,关闭Ca2+通道,超级化,突触后抑制5-HT2R: Gq偶联 IP3↑ Cl-电导↑增加Cl- 内流缓慢去极化5-HT3R: 离子通道 Na+ 电导↑增加阳离子快速去极化5-HT4R、5-HT6R、5-HT7R: Gs偶联激活AC5-HT3R 离子通道型受体,Na+离子通道快速去极化,作用:降低CNS中的5-HT能系统可以缓解焦虑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急紊乱PDSB(恐惧记忆)海湾战争:闪入relashback ,恐惧记忆的异常保持原因:长时程突触反应增强,突触功能的改变,组织胺 Histamine生物胺类神经元局限,轴突投射较广脑中:结界乳突体神经元局限,轴突投射较广组织胺神经元,组织胺受体有两种,组胺H1受体和H2受体, 功能不重要H1 G9/11 磷脂肌醇系统H2 Gs AC系统H3 Gi/o ? AC系统?在周围组织中比较重要,血管收缩,肥大细胞痒觉的产生相关:急性痒慢性痒:肝功能受损,老年性的瘙痒药物引起的痒觉:吗啡的副作用谷氨酸谷氨酸:脑中最重要的兴奋性递质,合成:Glu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合成时通过葡萄糖三羧酸循环中产生的α-酮戊二酸转氨酶催化合成GLU,脑中主要是通过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的所用下水解得到Glu 谷氨酰胺循环:释放入突触的Glu,大部分被神经末梢摄取再利用。

神经生物学重点复习版

神经生物学重点复习版

第一篇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一、名词解释:1、神经元: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突触: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特异性功能接触部位称之为突触。

3、神经胶质细胞: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除了神经元以外的所有细胞。

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的作用,也有吸收和调节某些活性物质的功能。

二、问答题:1.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神经元的主要结构包括胞体(营养和代谢中心)、树突(接受、传导兴奋)、轴突(产生、传导兴奋)。

分类:1)、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类: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2)、根据树突分类:①按树突的分布情况分类:双花束细胞、a细胞、锥体细胞、星形细胞。

②按树突是否有棘突:有棘神经元、无棘神经元。

③按树突的构型:同类树突、异类树突、特异树突神经元。

3)、根据轴突的长度分类:高尔基I型神经元、高尔基II型神经元。

4)、根据功能联系分类:初级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5)、根据神经元的作用分类: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

6)、根据神经递质分类:胆碱能神经元、单胺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

2. 简述突触的分类。

突触: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特异性功能接触部位称之为突触。

分类:1)、根据突触连接的成分分类:轴—体、轴—树、轴—轴三种最为主要。

2)、根据突触连接的方式分类:依傍性突触、包围性突触。

3)、根据突触连接的界面分类:I型突触(非对称性突触)、II型突触(对称性突触)。

4)、根据突触囊泡形态分类:S型突触、F型突触。

5)、根据突触的功能特异性分类: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

6)、根据突触的信息传递机制分类:化学突触、电突触。

3. 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

化学突触:通过神经递质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突触。

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和突触间隙三部分构成。

1)、突触前成分:神经末梢膨大的部分,含有神经递质的囊泡状结构,是递质合成、贮存和释放的基本单位,也是神经递质量子释放的基础,可分为①无颗粒囊泡②颗粒囊泡。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思维、行为、情绪等多个方面。

在人类生活中,神经生物学相关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神经生物学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类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疾病。

1.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

神经信号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了神经网络,实现了信息传递和处理。

2.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充当兴奋或抑制信号的传递者。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会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和抑郁症。

3. 大脑大脑是人类神经系统中最为复杂的器官,它负责认知、情绪、运动等功能。

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各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

大脑中有多种神经递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实现信息传递和处理。

4.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多种类型,如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神经递质的不平衡,表现出认知障碍、运动障碍、情绪障碍等症状。

5. 神经影像学神经影像学是通过影像技术来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常见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包括MRI、CT和脑电图等,它们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神经系统的状况,诊断疾病并制定治疗计划。

总结:神经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关疾病。

了解神经生物学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工作原理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观察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增加对神经生物学的认识和理解。

神经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对于人类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神经系统正常运转!。

【神经生物学】【考试重点】【懒人版】

【神经生物学】【考试重点】【懒人版】

●什么是神经生物学、它的范畴1.神经生物学是一门在各个水平,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发育、衰老、遗传等规律,以及疾病状态下神经系统的变化过程和机制的科学。

2.它涉及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发育神经生物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神经药理学、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精神病学等等。

●什么是行为——有动机、有目的的行动●行为的决定因素——人类行为由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

●行为在诺贝尔得奖上的争论?●脑的基本结构、组成——脑包括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可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小延站在桥的中间端)●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系统,具有的1.共性: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骨架等2.神经元特性1)细胞轴突和树突2)特殊的结构(如突触)和化学信号(如神经递质)3)通过电化学突触相互联系4)不能复制5)膜内外的盐溶液;磷脂膜;跨膜蛋白质3.神经胶质细胞特性1)无突触。

2)与神经元不同,可终身具有分裂增殖的能力3)低电阻通路的缝隙连接,无动作电位4)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组织构筑的塑型、修复、参与血脑屏障的形成、物质转运对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等代谢的调节、维持微环境的稳定、通过对细胞间液中K+的缓冲作用影响神经活动、参与脑的免疫应答反应、神经元新生●细胞骨架:微管;神经丝;微丝1.微管:组成→微管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tau(与老年痴呆症相关)异二聚体为单位,有极性。

功能:细胞器的定位和物质运输2.微丝:成分→Actin肌动蛋白,组装需要ATP修饰蛋白,微丝是由球形-肌动蛋白形成的聚合体,生长锥运动3.神经丝: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调节细胞和轴突的大小和直径●什么是轴浆运输,它的分子马达?1.指化学物质和某些细胞器在神经元胞体和神经突起之间的运输,是双向性的。

1)快速轴浆运输顺向运输: 囊泡、线粒体等膜结构细胞器逆向运输:神经营养因子病毒如狂犬病毒、单纯疱疹病毒2)慢速轴浆运输顺向运输:胞浆中可溶性成分和细胞骨架成分2.分子马达:驱动蛋白动力蛋白3.应用:追踪脑内突触连接●髓鞘是什么?髓鞘是包裹在神经细胞轴突外面的一层膜,一般只出现在脊椎动物的轴突,在树突没有分布。

医学神经生物学复习重点

医学神经生物学复习重点

医学神经生物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神经肽:是泛指存在于神经组织并参与神经系统功能作用的内源性活性细胞,是一类特殊的信息物质。

2.快速突触传递:递质激活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通过对受体的变构作用使通道开放,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反应。

仅需几秒。

3.适宜刺激:用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

4.给光—中心细胞:光照射中心区引起细胞兴奋,光照射周围区则抑制此细胞。

用弥散光同时照射中心和周围,他们的反应倾向于彼此抵消,但以兴奋为主。

5.撤光—中心细胞:光照射中心区引起细胞抑制,光照射周围区则兴奋此细胞。

用弥散光同时照射中心和周围,他们的反应倾向于彼此抵消,但以抑制为主。

6.前馈性调节:是根据身体将要发生的平衡扰乱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7.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过程的结构。

8.感觉器的换能:接受能量刺激,并将所感受到的能量刺激转换成为电信号。

9.日节律:周期大约为24小时的生物节律。

10.膜电位:生物细胞以膜为界,膜内外的跨膜电位差。

11.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12.发生器电位:当感受器细胞和感觉神经末梢受到感觉刺激时,便产生与刺激强度相适应的非传导性电位变化,由此电位变化而产生向中冲动时,称为发生器电位。

13.突触:神经元之间实现信息传递的特异功能接触部位。

14.LTP:长时程增强,由于突触连续活动,而产生的可延续数小时,乃至数日的该突触活动的强增现象。

15.视色素的活化:当光照时,一个视紫红质接受一个光子后,其中的11-顺视黄醛变成全反视黄醛,使其与视蛋白分子分离,此过程视色素的活化。

16.感受野:是指所有能影响该神经元活动的感受器所组成的空间范围。

17.tryptophan hydroxylase:色氨酸羟化酶(TPH) 一种氧化酶,使色氨酸羟化成仅5—羟色氨酸;其催化作用需要O ,也需要四氢喋啶(PH )作为辅酶,TPH结构中含有Fe ,因此Fe 螯合剂可抑制其活性。

医学神经生物学:01 绪论

医学神经生物学:01 绪论

ER:endoplasmic reticulum.
胞浆尼氏体:
• 分布于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 • 主要成分为粗面内质网、游离和多聚核糖体
粗面内质网功能:
• 合成新蛋白的前体蛋白 • 参与胞内该储存与释放(钙稳态) • 调节蛋白折叠
高尔基体功能:
• 蛋白的切割和修饰 • 形成囊泡和分泌颗粒 • 调节蛋白折叠
• It is filled with cytoskeletal elements and mitochondria. • Ribosome can be observed in the dendrites, indicating
protein synthesis in the dendrites. Synaptic regulation of protein synthesis is crucial for
A neuron has been made to fluoresce green, using a method that reveals the distribution of a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Axon terminals have been made to fluoresceorange-red, using a method to reveal the distribution of synaptic vesicles. The axons and cell bodies that contribute these axon
Anterograde transport: 顺向转运
Kinesin 驱动蛋白 Kinesin moves material only from the soma to the terminal.

神经生物学综述(一)2024

神经生物学综述(一)2024

神经生物学综述(一)引言概述: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到神经元的形成、突触传递、信号转导以及神经元网络的形成和塑性等方面。

本文将从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突触传递、神经信号转导、神经元网络的形成和塑性以及神经系统的发展等五个大点来综述神经生物学的相关内容。

正文:一、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等组成.2. 神经元的功能: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动作生成等.3. 神经元的特殊功能: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等.4. 神经元的电活动: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等.5. 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阈值、兴奋性传导等.二、突触传递1. 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等.2. 突触传递的机制: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后受体的作用等.3. 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神经递质的种类和功能.4. 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长时程抑制等.5. 突触传递的调节:自动脉冲生成系统、突触可塑性调节系统等.三、神经信号转导1. 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合成途径、细胞内运输等.2. 神经受体的结构和分类:离子通道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等.3. 第二信使的作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分子.4. 神经调节物质的作用:内源性神经肽等.5. 神经信号传递的异常和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四、神经元网络的形成和塑性1. 神经元网络的发育:轴突导向、突触形成等.2. 神经突触的稳定性和可塑性:突触连接的稳定性、突触可塑性的调节等.3. 学习和记忆的神经机制:突触可塑性的重要作用.4. 神经元网络的重构和修复:再生神经学的研究进展.5. 神经网络的计算和信息处理:神经网络模型的发展与应用.五、神经系统的发展1. 胚胎发育中的神经系统:神经管的形成、神经细胞的迁移等.2. 神经系统在成体中的重建和再生:神经干细胞的应用.3. 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神经细胞发育的重要分子调控.4. 神经系统的运动学和感受机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发育、感觉神经元的分化等.5. 神经系统的功能成熟和稳定: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神经元成熟的调控等.总结:综上所述,神经生物学综述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突触传递、神经信号转导、神经元网络的形成和塑性以及神经系统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
一、名词解释:神经元突触神经胶质细胞
二、问答题:
1.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
2. 简述突触的分类。

3. 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

4. 试述电突触的结构特征。

5. 神经胶质细胞分为几种类型?
第二章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和静息电位
一、名词解释: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
二、问答题:
1. 神经元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哪些?
2.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特性是什么?
3. 简述钠钾泵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

4. 比较生物电记录技术的细胞外记录和细胞内记录。

5. 静息膜电位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6. 综述静息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7. 简述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

第三章神经电信号和动作电位
一、名词解释:局部电位突触电位阈电位动作电位离子电导兴奋兴奋性阈强度
二、问答题:
1. 离子学说的要点是什么?
2. 简述局部电位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离子机制。

3. 简述动作电位的特征。

4. 简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条件及依据是什么?
5. 综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6. 综述动作电位-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7. 试以阈电位概念解释动作电位的触发机制。

8. 试述神经元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神经电信号的传递
一、名词解释:化学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整合突触可塑性
二、问答题:
1. 简述神经电信号传递及其传递方式
2. 试述化学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比较EPSP和IPSP的产生及其特征。

4. 简述突触后电位的整合。

5. 简述突触传递的调制方式。

6. 简述突触可塑性及其产生机制。

7. 简述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机制及作用。

第五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
一、名词解释: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戴尔原则
二、问答题:
1. 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
2. 确定神经递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3. 简述Ca2+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4. 简述递质共存现象及其生理意义。

5. 简述神经肽的主要特点。

6. 简述神经肽的作用方式。

7. 神经递质转运体的分类及分布特点。

8. 神经递质转运体的作用。

第六章离子通道与胞内钙离子平衡
一、名词解释:离子通道信号转导跨膜信号转导门控电流膜片钳技术胞内钙平衡
二、问答题:
1. 简述信号转导及其介导方式。

2. 离子通道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3. 简述钠通道的特性。

4. 简述钙通道的特性。

5. 阻断Na+通道、K+通道的药物有哪些?
6. 目前知道的钾通道和钙通道主要类型有哪些?
7. 试述细胞内钙平衡与信号转导的关系。

第七章受体和信号转导
一、名词解释:受体G蛋白
二、问答题:
1. 受体的特性有哪些?
2. 简述受体的种类及其作用。

3. 简述离子通道受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4. 试述G蛋白在神经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5. 试述cAMP作为第二信使的作用机制。

6. 试述cGMP作为第二信使的作用机制。

7. 举例说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

第八章神经系统发育
一、名词解释:
神经胚形成
二、问答题:
1. 简述神经管的形成。

(简述神经胚的形成过程)
2. 简述神经细胞分化生成的双重调控机制
3. 简述神经管的分化。

4. 简述神经管头尾轴形成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5. 简述突触形成的三个阶段。

第九章视觉
一、名词解释:视网膜光致超极化视皮层功能柱双眼视差视觉感受野视敏度
二、问答题:
1. 简述视觉的形成。

2. 从结构和功能结合上说明为什么视网膜被称为“外周脑”?
3. 简述视网膜的感光细胞的功能。

4. 色觉的三原色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 简述光感受器的光电换能过程和机制。

6. 简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功能的生理意义。

7. 简述视皮层细胞的感受野性质及其作用。

8. 简述视皮层功能柱的种类及其作用。

第十章听觉
一、名词解释:微音器电位频率调谐曲线特征频率音调定位
二、问答题:
1. 简述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及听觉产生的过程。

2. 外耳、中耳和内耳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
3. 简述听觉系统中感受器电位的产生过程。

4. 耳蜗微音器电位、总和电位和复合动作电位各有什么特征?
5. 声音的双重定位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十一章味觉和嗅觉
一、名词解释:味蕾嗅感受器
二、问答题:
1. 简述各种不同的味觉转导的膜机制。

2. 简述嗅感受器信息转导的两种机制。

第十二章躯体感觉
一、名词解释:体感皮层功能柱痛感受器
二、问答题:
1. 简述躯体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2. 简述痛觉的形成及痛感受器的特点。

3. 简述痛觉的闸门学说。

第十三章平衡觉和本体感觉
一、名词解释:半规管耳石器官
二、问答题:
1. 简述毛细胞的换能机制。

2. 简述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它的作用。

第十六章弥散性调制系统与行为
一、名词解释:弥散性调制系统精神活性药物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二、问答题:
1. 各弥散性调制系统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 简述蓝斑神经元的纤维投射及其活动特征。

3.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有哪几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第十七章情绪的脑机制
一、名词解释:情绪Papez回路捕食性攻击情感性攻击愉快中枢
二、问答题:
1. 简述James-Lange和Connon-Bard情绪学说。

2. 简述Papez回路在情绪活动中的作用。

3. 简述习得性恐惧回路的活动。

第十八章觉醒和睡眠的脑机制
一、名词解释:同步化去同步化REM睡眠非REM睡眠
二、问答题:
1. 简述REM睡眠和非REM睡眠的特征。

2. 试述睡眠与觉醒的机制。

第十九章学习和记忆
一、名词解释:学习记忆非联合型学习联合型学习习惯化敏感化陈述性记忆
非陈述性记忆工作记忆逆行性遗忘症顺行性遗忘症突触可塑性
长时程增强长时程抑制知觉学习
二、问答题:
1. 举例说明非联合型学习和联合型学习。

2. 简述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

3.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4. 内侧颞叶包括哪些结构?内侧颞叶在记忆中起什么作用?
5. 简述工作记忆及其相关的脑区。

6. 简述海马的三突触回路。

7. 简述海马CA1区LTP诱导和维持的机制。

8. 简述早期LTP和晚期LTP的诱导和维持。

9. 海兔缩鳃反射短时程习惯化产生的突触机制是什么?
10. 海兔缩鳃反射短时程敏感化产生的突触机制是什么?
11. 简述运动技巧学习的特征和过程。

12. 简述启动效应及其功能意义。

13. 综述学习和记忆的神经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