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提问观察量表记录及统计分析
完整版)课堂观察量表(参考)
完整版)课堂观察量表(参考)甘州区中小学教师课堂观察工具(试行)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的看课能力,各学校应认真组织教师研究课堂观察的八个工具。
教师要领会其实质,从多角度、多维度观察课堂,表达观点要明确,条理要清晰。
以下是其中两个工具的具体内容:课堂观察工具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执教者资料:姓名、编号、单位、课题、时间观察者资料:姓名、编号、单位、课题、时间观察中心:课程背景下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自主研究、探究研究、合作研究评分说明:1.学生课前是否准备,准备得怎么样?2.研究兴趣是否浓厚,情绪是否高昂?主要表现。
3.有否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并有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吗?4.有否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吗?5.提出提问的人数、质量如何?观察记录6.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形式、过程、质量如何?7.学生自主研究的质量如何,自主研究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8.研究中,能否对师生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9.研究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完成率达到多少?10.预设的目标达成如何,有什么证据(观点板演/演示/作业/表情/评价)?评分为百分制,每项5分,共100分。
参赛教师可根据情况划分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分)、好(70~79分)、一般(60~69分)、差(60分以下)。
评课时要说明理由、给出建议。
课堂观察工具二(教师行为等级量表)执教者资料:姓名、评价、学科、课题、时间观察者资料:编号、时间观察中心: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视角评分记录:1.能否有效调控研究气氛,主要语言表达有哪些。
2.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主要方式有哪些。
3.课堂教学语言用辞是否浅显易懂,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4.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呈现是否合理,效果怎么样?5.是否指导特殊学生研究,是否有效?6.是否耐心倾听学生发言,是否作出即时、有效评价?以上两个工具都是评估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工具,希望各学校认真使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
3
哪一种写法更好一点?为什么?
A
B
4
有没有画的图形与我的不完全一样?
A
A
5
以上题为例,说说谁是谁的因数?倍数?
A
C
6
通过组内交流,你有什么新收获?
A
B
7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A
B
8
是那层关系?
A
B
9
都这样想吗?有什么例外?
A
B
10
为什么把0排除在外?
A
B
11
0除以0等于1吗?
A
B
12
在除法里,什么是什么的倍数?因数?
在问题的设计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了学生的思维重在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开展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及分析发现结论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课题
因数与倍数
年级
四
授课人
徐建
观察人
张秀男
问题
序号
具体问题
指向性
层次性
A清晰
B模糊
A识记
B理解
C应用
D其它
1
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什么内容?
A
A
2
你的与老师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A
A
B
13
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都一样多吗?
A
B
14
写出一个数的因数,谁的写法好?
A
C
15
如何写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A
B
16
在写因数6的时候有没有重复的?
A
A
17
观察两数的最大、最小因数有什么发现?
A
B
18对不Biblioteka ?大家刚才观察了吗?AD
课堂提问观察表
“学习真发生,思维看得见"
课堂观察表(一):教师提问记录分析量表
课题执教者观察者时间
[注:请在相应的栏目内打“√” ]
“学习真发生,思维看得见”
课堂观察表(二):教师理答方式记录量表
课题执教者观察者时间
[注: 请在相应的栏目内打“√”]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汇总表
课题执教者观察者时间
所占比例的统计方法例举:如“1.铺垫型”的比例是指铺垫型问题占“一、有效的提问"的百分比;而“有效的提问总数”的百分比指“有效的提问”占整个“提问总数”的百分比。
观察提纲:
1、提问的效率问题:两位老师一节课分别提了多少个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你认为哪些问题不够开放,哪些问题不具有挑战性,哪些问题比较琐碎?为什么?(观察表1)
2、提问的时机问题:两位老师提问时机把握好的有哪些问题?哪些问题在时机把握上有待商讨?为什么?(观察表1)
3、提问的难易度问题:在两位老师的课堂提问中,难易适度的问题有多少个?偏难或偏易的问题有多少个?为什么?(观察表1)
4、提问的反馈问题:两节课中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反馈了几次?你认为多少次反馈是有效或恰当的?为什么?举例说明(观察表2)
6、你认为这两节课中最能体现教师提问艺术性的问题有哪些?为什么?主要从最感兴趣的问题、印象最深的问题、解决最好的问题三个方面来考察提问效果。
(每人必须讨
论)。
教师课堂提问观察量表
教师课堂提问观察量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根据课前的分工,就“教师课堂提问”这一观课点准备以下量表。
表一:教师课堂提问记录表
教学环节问题
编号
问题描述
提问类型有效性指向性
A B C A B C A B C
导入新课1 2 3 4 5
初读课文
6 7 8 9
10
11
12
13
精读课文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课堂练习22 24 25
26
27
总结全文28
29
30
说明:1.指向性:A目标明确B目标模糊C过于明确。
有效性:A有效B低效C无效提问类型:A思考型B铺垫型(组织教学)C引导型
2.在相应的栏目中划“√”。
表二、教师课堂提问数量统计
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初读课文精读课文课堂练习总结全文合计教师提问数
所占百分比
表三、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统计
项目提问数量所占百分比
有效提问有效的思考型问题有效的铺垫型问题有效的引导型问题小计
低效提问
无效提问
指向明确的提问
指向不明确的提问指向过于明确的提问。
课堂问题提问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课堂问题提问的有效性观察量表观察维度:教师教学提问及回答通过上表的观察,具体分析如下:一、教师提问指向性分析。
从教师提问的指向性来看,本节课提问的问题有效的是28个,占问题总数(32个)的89%,问题指向清晰。
二、教师提问层次性分析。
总体来看,本节课的问题设置层次还是比较合理的,有直观答案的问题占绝大比例,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数量适当,无效问题比例很低。
1、无效问题具体分析。
本节课,教师提问的问题中,无效问题有4个,占问题总数的13%。
第一个无效问题出现在讲完一遍观察的四个角度之后老师又设计了一次,让学生再看一遍图片,然后又问了一遍:“从哪个方向拍的?”又总结了一次“想想是从哪几个位置来观察的?”有些重复。
第二个类似问题出现在课堂新授左侧面、右侧面知识后,教师提问:“杯子在哪里?”这个问题本身给学生指的就不明确,第三个无效问题出现在举例中,“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学生没有举出例子来,看来问题无效。
第四个无效问题在练习中,“谁观察最仔细了?”看似在调动学生仔细观察,其实是无效的问题。
2、有直观答案问题具体分析。
本节课有直观答案的问题有27个,占问题总数的75%。
这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关,属于正常范畴。
3、有思考价值问题具体分析。
本节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1个,占问题总数的2.7%。
此类问题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应该占多大的比例比较合适,并没有统一的界定。
但是,我个人认为一节课,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都应该有此类问题的存在,因为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真正启发学生思维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既然我们提出了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就一定要发挥作用,把这类问题解决彻底。
比如,本节课,教师在讲解环节就提出:“加大难度,从哪个侧面拍的?”属于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侧面还分左右侧面,为学生学习判断看到的物体,是从左侧面还是从右侧面,有一定的指向性。
三、小小建议:1、教程设计上注意时间的安排,在学习左侧面右侧面时,没有完全展开就进行下一环节,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XXX、XXX、…
7
重点点拨时提问
集体回答
31
知识小结时提问
个别回答
3
课堂提问难易
较易的问题
主动回答
21
课堂提问时,较难的问题6个,数偏难的问题
主动回答
1
课堂提问形式
个别提问
主动回答
8
由于本课例是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模式,小组提问26次符合模式
小组提问
个别主动回答
26
集体提问
课堂观察评价表
观察点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任课教师
学校
班级
日期
课 题
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教师提问情况
学生回答情况
频次
诊断
课堂提问时机
新课导入时的提问
主动流利、及时
5
重点点拨时提问集体回答次数31次,太多了
教学过渡时提问
比较多
齐答
14
自问自答
个别回答
6
观察报告
本堂课老师的提问贯穿于导入、点拨和小结之中,学生的回答情况有主动回答、集体回答和个别回答等。主动回答的次数最多,整个课堂体现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新理念。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预习也能提前划、写、读,学习的基本功比较扎实,老师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重难点也较突出。
课堂教学观察量表
授课教师:
科目:
时间:
年级、班级:
观察的主题:在做课堂观察前,确定本节课的观察重点,并对参与观察的老师进行分工,每人有各自观察的侧重点。
观察
项目
课堂行为实录
评价与改进建议
教学
基本
流程
提问
情况
教师共提了多少个问题?是哪些类型的问题?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
这些问题是否有价值?指向性是否明确?是否给予了学生思考时间?
6、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把握本节知识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所设计的学习任务是否恰当,是否会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7、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在学习技能技巧上是否有提高;学生是否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人宽容,对事苛刻。
8、教学特点:是否建立了《学生课堂行为准则》来激励和规范学生行为?是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是否初步建立了有特色的课堂文化。
4、学生做了哪些练习,用了多长时间,完成情况如何?是否安排了学生相互间复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4、学生做练习的时量是否恰当,习题是否注重基础,是否有梯度,学生完成习题是否有困难?觉得自己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能讲清楚才是真正明白。
课堂教学观察量表(3)
[整体表现]
2、学生讨论的时量是否充分,讨论的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在组内全面、准确、简约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在讨论中是否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程度较差的同学是否能得到有效的帮助?程度较好的同学是否明白帮助他人其实也是在提高自己?
3、全班学生交流表达环节的行为表现:学生表达和质疑用了多长时间,学生是如何表达的?包括表达方式和内容。有哪些有创意的回答?其他同学是否善于倾听同学的发言?提出了哪些疑问?质疑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在表达与质疑过程中有哪些典型表现?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
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的使用说明
一、课堂观察的基本程序
1.召开课前会议,全体听课老师和授课老师参加课前会议。
由授课老师介绍本节课的问题设计所体现的课标要求及课堂提问预设。
参与课堂观察的听课老师认真记录,以备课堂观察的时候使用和查阅。
2.参与听课活动。
听课老师领取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点相关量表(1-5之一)。
课堂时参加观察的老师只记录授课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相关观察情况并作出统计归纳。
3.召开课后会议。
所有记录的老师发言,汇报课堂观察的的量化统计,并根据统计情况发表个人小结和观察反思。
4.进行观察点的总结和综合分析评价。
利用各个观察点的量化统计情况,由观察组长将各观察点的统计结果和观察小结进行综合,综合性的评价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二、课堂观察量表的使用
1.量表分为观察点分表和总表。
其中的“表一、表二、表三、表四、表五”属于分表,“表六”属于总表。
2.课堂观察使用时至少需要5人以上,每人拿“表一至表五”的其中一张作为观察点,并负责观察记录、统计和分析。
五人中选出一人作为观察组长。
观察组长利用表六对各观察点观察情况进行综合和分析。
3.课堂观察中观察者对授课者所提的问题进行标序和记载,预设外的问题标序补在后面。
各表中备注部分可对前面各项进行详细补充记载。
对学生的记载还可加入座标记载。
4.表中给出的空格不够时,观察的老师可以自行加行或者加空,保证观察的完整性。
教师课堂提问观察表4
附表一:教师课堂提问数量统计
教学阶段
合计
教师提问数
所占比例
项目
提问数量
百分比
有效提问
有效的思考型问题
有效的铺垫型问题
有效的引导型问题
小计
低效提问
无效提问
指向明确的提问
指向不明确的提问
指向过于明确的提问
附表二、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统计
附表三、教师课堂问题类型统计
问题类型
问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
个数
所占比例
指向字音
以认读字音为指向的问题
指向字形
以识记字形为指向的问题
指向字义
以理解字义为指向的问题
指向书写
以规范书写为指向的问题
其他
与音、义、形无关的问题或无效性问题
课堂观察量表(教师行为)
观察点
现场记录
评价与改进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
教学设计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
课堂常规是否活泼有序
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三)
教师指导
观察点
现场记录
评价与改进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四)
教学机智
观察点
现场记录
评价与改进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
合理吗?
效果怎样?
有何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
如何处理的?
效果怎样?
.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记录表——教师行为的维度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
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一)
教 师 语 言
项 目
指 标
记 录
评价与改进
讲解是否有效
简洁、清晰、指向明确
提问是否有效
提问学生分布情况
前 后 中 边
提问次数
教师的理答方式
不理睬 打断 追问 激励
师生对话是否有效
对话围绕哪些话题?
话题与学习目标
的关系如何?
课堂观察量表及课堂实录和分析
课堂观察量表及课堂实录和分析课堂观察量化表:拔萝卜青羊文翁实验学校朱海燕教学内容:一年级下拔萝卜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经历在具体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从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得出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3、结合具体情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1、体会相同数位相加减,会利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根据几种不同算法,找出算法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分钟)师:咱们先来听听音乐。
(播放拔萝卜儿歌)师:瞧,小兔子们也在拔萝卜呢,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PPT)(白兔拔了23根萝卜,黑兔拔了36根萝卜)师:你能根据它们拔的萝卜个数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A:我想知道,白兔和黑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板书)生B:白兔比黑兔少拔了多少个?(板书)生C:黑兔比白兔多拔了多少个?(板书)(教师将生A、生B、生C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提问、列示。
师:咱们先来解决“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的问题。
谁能把图中告诉我们的条件和问题连在一起说说。
师: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生:36+23=?师:你知道36+23的结果是多少吗?(多请几个学生来说,只说答案)师:这么多孩子都知道答案了,那老师有一个要求了,你能用几种方法得出36+23=59的?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白?A、拨一拨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36,36中的3表示有3个十,所以十位拨3,6表示6个一,所以在个位拨6;再拨23,十位拨2,个位拨3.)为什么在十位拨2,个位拨3呢?(再请一个孩子边拨边说)(全班跟着老师一起拨珠)B、算一算师:那我们就同小兔子一起算一算,怎样算出36+23=?如果你和你的同桌都算完了,就互相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生A:30+20=50 6+3=9 50+9=59生B;3个十加2个十等于5个十,6加3等于9,合起来就是59…(教师巡视,看学生都用了哪些算法,重点看有没有用竖式计算的,如果没有,后面的竖式法就由教师讲解。
“课堂观察”量表的应用分析基于课堂教学的案例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 教育界的共识。课堂观察量表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工具,能够让研究者更加准确 地了解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情况,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同时也可以帮 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环境。因此,对课堂观察量表的应用分析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3、过程方面:教师观察并记录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包括注意力、互 动参与度等,分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和问题,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4、效果方面:通过课堂小测验和学生的反馈,教师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效 果,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1、课堂观察量表的作用及意义
课堂观察量表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学 习需求和现状,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的 反思和改进;提供一种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帮助教师和学生建立更加紧密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观察量表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这节数学课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 师讲解时间过长,留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过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 技能的提高;其次,教师提问方式单一,缺乏个别提问和引导学生主动发言的环 节,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最后,师生互动不充分,教师未能 到全体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结论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课堂观察量表在课堂教学中的 应用价值。它是一种有效的评估和改进课堂教学的工具,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然而,在应 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主观因
素的影响以及资源投入等。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观察量表的作用,需要不断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研究实践,完善观察量表的设计和应用策略,学生的全面 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观察量表及其评分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课堂提问问题类别频次表
时间:地点:记录人: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年级:
课堂提问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频次表
时间:地点:记录人: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年级:
课堂提问教师理答方式频次表
时间:地点:记录人: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年级:
课堂提问学生回答类型频次表
时间:地点:记录人: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年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小课题研究
课堂提问停顿频次表
时间:地点:记录人:
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年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小课题研究
课堂提问技能评价表
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时间:。
教师课堂提问观察量表
1、观察维度:教师教学2、记录方法:频次采用“正”字记录
执教者
内容
班级
观察者
行为类别
频次
比例
要点记录
提
问
类
型
判断性问题
记忆性问题
思考性问题
探索性问题
无效提问
应
答
方
式
个别答
齐答
讨论后答
自由答
教
师
评
价
鼓励、赞赏
无评价、继续讲课
答得不好、换人再答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完善
重复自己的问题或学生的答案
急于打断学生回答,没耐心
肢体语言评价(点头示意、微笑、抚摸学生)
综合评价:
说明:
判断性问题只要回答是、否,对、错的简单判断性问题。
记忆性问题主要是指再现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的识记性问题。
思考性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信息思考的生成性问题。
探索性问题学生综合各种信息寻找解题方法的综合性问题。
无效性问题提问目的性不明确,及教师的自问自答
教师课堂理答观察量表统计分析
教师课堂理答观察量表统计分析撰写时间:2010年12月31日9:52教师课堂理答观察量表课题: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执教:李香菊观察:张强时间:2010年12月24日说明:理答类型:A单纯鼓励B单纯否定C无理答D引导式理答E梳理总结式理答F引导同伴理答指向性:A目标明确B目标模糊C过于明确有效性:A有效B低效C无效教师课堂理答统计表课题: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执教:李香菊观察:张强时间:2010年12月24日“教师课堂理答”统计分析根据课堂观察,我对教师理答进行了统计:教师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理答的次数为24次。
其中,理答的指向性:目标指向明确的有15次,占62.5%;目标指向模糊的有3次,占12.5%;目标指向过于明确的0次。
理答有效性:有效的有15次,占62.5%;低效的有1次,占4.2%;无效的有2次,占8.3%。
理答类型:单纯鼓励有5次,占20.8%;单纯否定有1次,占4.2%;无理答有0次;引导式理答有6次,占25%;梳理总结式理答有8次,占33.3%;引导同伴理答有1人,占4.2%。
从统计来看,在本节课中,教师理答的指向性比较明确,理答的有效性较高。
鼓励式理答、梳理总结式理答和引导式理答运用恰当,激励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进行总结提升和及时的引导起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理答,通过鼓励式理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思,通过梳理总结式理答和引导式理答给学生以针对性的指导,唯有如此,才能很好的发挥理答的作用。
在统计分析中,也发现了教师理答存在一些问题:1、重复性理答次数过多。
在教学中,教师重复学生的回答次数过多,造成教师理答的指向性模糊,降低了教师指导的作用。
2、在教学中,教师梳理总结式理答和引导式理答运用较多,分别占了33.3%和25%。
尽管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总结提升和及时的引导,但是总有一种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感觉,教师的主控地位过强。
引导同伴理答只有一次,生生互动,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形态没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能有效性地凸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课堂提问观察量表记录及统计分析
撰写时间:2010年12月30日14:36
教师课堂提问观察量表
课题: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执教:李香菊观察:宋代军时间:2010年12月24日
说明:指向性:A目标明确B目标模糊C过于明确有效性:A有效B低效C无效
教师课堂提问统计表
课题: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执教:李香菊观察:宋代军时间:2010年12月24日
表一、教师课堂提问数量统计(不含教学环节中的小问题)
表二、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统计
“教师课堂提问”统计分析
根据课堂观察,我对老师课堂提问数量进行了统计:从表1可以看出,教师课堂提问共31次(不含交流中的小问题,小问题大约有14个),其中,回顾阅读材料提问2次,占问题总数的6.5%;汇报观察记录3次,占问题总数的9.7 %;
指导选择事例5次,占问题总数的16.1 %;指导把事情写清楚8次,占问题总数的25.8%;欣赏9次,占问题总数的29%;修改4次,占问题总数的12.9%。
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指导选择事例”“指导把事情写清楚”“习作欣赏”这三个环节。
通过数字统计,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课堂提问的目标指向性明确的有25次,占问题总数的80.6%;目标指向性模糊的有5次,占问题总数的16.1%;目标指向性过于明确的有1次,占问题总数的3.2%。
可见,教师提问的目标指向是很明确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问题,层层深入的指导学生学会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师提问有效的有25次,占问题总数的80.6%;低效的有5次,占问题总数的16.1%;无效的有1次,占问题总数的3.2%。
可见,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事例和把事情写清楚这两个环节中,老师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了抓住人物的一个事例来描写人物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把一件事情层层展开来写,教学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