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基本概念
透视中的基本概念
透视中的基本概念透视——“透视”即“透而视之”。
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形状的视觉科学。
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个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
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
一般指地面。
基线—画面与基面之间的交界线。
画面—画家或设计师用来表现物体的媒介面,一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观者。
画面线——画面与地面脱离后,留在地面上的线。
视点——指人眼睛所在的位置,即眼球瞳孔所在的一点。
视线——视点与可视物体的任何部位之间的假想连线。
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
(视角分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
人单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50度,人单眼和双眼的垂直最大视角只有140度。
双眼同时视物时两个视角重叠起来左右可达180度。
)中视线—视锥的中心轴。
是视点与心点的连线,它与画面垂直。
视域—固定视点时目力所及的最大可见范围。
(60度左右视角的视域叫舒适视域)。
视锥—视点与无数条视线构成的圆锥体。
视平线——自心点所作的一条与人眼等高的水平线。
心点—中视线与视平线垂直相交的点。
视距—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
余点—在视平线上,除心点和距点外,其他的点统称余点。
天点—凡在画面上处于地平线以上部分的点,统称天点。
地点—凡在画面上处于地平线以下部分的点,统称地点。
灭点—透视线的消失点。
[物体由于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渐渐缩小为一点,这一点就称为灭点(或消失点)。
灭点包括心点(主点)、余点、距点、天点、地点。
]视高—视平线至地面(或其他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的高度。
测点—用来测量成角物体透视深度的点。
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
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无消失。
变线—与画面成一定角度的线。
在透视图中有消失。
平面图—物体在平面上形成的痕迹。
平行透视—当立方体水平放置,有一对平面与画面平行时,我们把这种透视叫平行透视,也称为一点透视。
其消失点只有一个(即心点)。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熟练度, 同时注意选择合适的绘画工具和
材料,以提高绘画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条的控制力。
几何体练习
从立方体、圆柱体等基本几何 形状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复杂
的几何形态。
实际场景素描
将透视原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如街景、室内空间等,以提
高对透视的理解和应用。
持续实践
经常进行透视练习,通过不断 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透视技巧
。
提高透视技巧的建议
理论知识学习
深入学习透视原理和技 巧,理解其背后的数学
产品功能优化
通过透视技巧,设计师可 以更好地优化产品的功能 和操作方式,提高产品的 用户体验。
产品视觉传达
利用透视原理,设计师可 以更好地传达产品的特点 和卖点,提高产品的市场 竞争力。
05
透视的练习和技巧
练习透视的方法
01
02
03
04
基础线条练习
从简单的直线开始,逐渐尝试 绘制曲线和弧线,以培养对线
问题二
如何处理复杂的透视场景?
透视常见问题解答
• 解答:先简化场景,将其拆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几何体,然后分别处理每一个几何体的透视关系,最后再组合起来。
透视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三
如何判断透视是否准确?
• 解答
将作品放在远处观察,看物体是 否看起来“正常”。也可以使用 辅助线或平行尺进行检查。
问题四
如何提高透视的绘画速度?
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也称为成角透视,是指 物体的两组面与画面形成一定的 角度,分别消失在视平线上两个 不同的灭点的透视效果。
02
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的定义
一点透视是一种线性透视方法,其中平行线在远处汇聚到一个点,这个点通常被 称为灭点。
第三章 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二、 透视的基本规律
1. 近大远小 相同大小、长短、高低的物体,距离观察者近的大、长、高;距离观察者远的 小、短、低。确定物体近大远小是以物体离开画面的距离为标准的。
2. 近者清晰远者模糊 我们在写生中经常发现距离我们近的物体比较清晰,离我们远的物体就要模糊 一些,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就是近距离的物体进入视网膜的图像大,受刺激 的细胞多,所以眼睛看到的物体就会清晰,反之,远处的则会模糊。同时近 者清晰远者模糊受到大气,风、雪、雾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结合起 来,就会产生近者清晰远者模糊的现象。
图3-5 透视常用术语
图3-6 原线变线
二、 透视的种类
(一) 平行透视
在一个立方体的六面当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那么它的变线 (共四条)在画面中消失于灭点(心点)的作图方法叫做平行透视,又称一 点透视。如图3-6所示,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无论位置高低、远近,在正常的 视圈以内,正面都是正方形,只有大小上的变化,没有透视变化。
1485年意大利画家弗朗西斯卡 写的《绘画透视学》,系统地阐明
图3-2 逃亡埃及 [意] 乔托
了空间表达的规律,即 用平面来做透视图的方 法。16世纪达芬奇《画 论》一书,把解剖、透 视、明暗和构图等零碎 的知识归纳成系统的理 论。并将透视分为三种: 线透视(形体)、空气 透视( 色彩)、隐没 透视(阴影)。,如图 3-3 所 示 , 达 芬 奇 1495 年开始绘制的壁画《最
图3-4 画家画曼陀林 [德] 丢勒
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回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去之稍阔,则其 见弥小。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画三寸,当千 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遥。”概括论述了近大远小透视规律和在绘画 中的运用半透明的薄绸做透视画面的方法。
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
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
透视是一种绘画和图形设计技巧,用于创造出三维空间的错觉。
通过透视,艺术家可以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具有深度和透视关系的图像。
以下是一些与透视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
1. 透视点(vanishing point):透视点是透视画作中的一个重
要元素。
它是所有平行线汇聚或似乎汇聚的点,用以创造出远近效果。
2. 透视中心(horizon line):透视中心是视觉上的水平线,分
割了画面的地平线,并且通常位于画面的中央。
透视中心决定了透视效果的角度和力度。
3. 消失线(convergence lines):平行于视平线的线条会在透
视中似乎汇聚到消失线上。
消失线通过透视点,创造了三维空间的深度和透视效果。
4. 远近关系(foreshortening):远近关系是指在透视中,离观
察者越远的物体看起来越小,而离观察者越近的物体则看起来越大。
这种效果通过缩放和消失线来实现。
5. 透视变形(perspective distortion):透视变形是指在透视中,远离中心的物体会出现形状上的扭曲,这是因为在透视中,远离中心的物体离观察者更远,从而被观察到的角度变得更尖锐。
透视是绘画和设计中一项常用的技巧,能够通过创造真实的空间感和深度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透视的基本概念
透视是绘画理论术语,指在平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在画者和被画物体之间假想一面玻璃,固定住眼睛的位置(用一只眼睛看),连接物体的关键点与眼睛形成视线,在相交于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现的各个点的位置就是要画的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点的位置。
透视有若干基本规律,例如“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实远虚”等。
这些基本规律决定了物体在不同角度和距离观察时呈现的视觉效果。
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对于绘画、设计、建筑等领域至关重要,能够帮助艺术家和设计师创造出更加真实、立体和有层次感的作品。
小学美术透视法则与画法讲解
小学美术透视法则与画法讲解一、什么是透视法透视法是美术中的一种基本原理,通过它可以在二维平面上绘制出具有三维感的图像。
它是一种观察和表现空间形象的方法,可以使画面更加真实、立体。
透视法又分为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
一点透视是指在画面上只有一个消失点,用于绘制前景和近景的场景。
两点透视适用于绘制建筑物或街道等具有一定深度的场景,画面上有两个消失点。
二、小学美术透视法则1. 透视基本概念:小学生在学习透视法之前,需要先认识一些基本概念。
例如,远近感、消失点、平行线、视线等。
这些概念是学习透视法的基础,需要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一点透视法: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一点透视法是比较简单也容易理解的透视法。
通过教授学生如何找到画面中的消失点,并将物体按照远近关系合理地放置在画面中,使画面具有透视感。
3. 两点透视法: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可以逐步引入两点透视法的概念。
通过讲解如何找到两个消失点,并按照透视规律绘制建筑物或街道等场景,让学生练习掌握两点透视法的运用。
4. 练习技巧: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绘画练习来巩固学生对透视法的理解与应用。
例如,绘制立方体、建筑物、街道,让学生在绘画中体会透视法的运用和效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透视法的画法讲解1. 一点透视法的画法:当我们要绘制一个具有远近感的景物时,可以先找到画面中的消失点,然后按照透视规律绘制物体与背景。
例如,绘制一条公路,可以通过向一个点逐渐收敛的直线描绘公路两侧的边线,以达到远近感的效果。
2. 两点透视法的画法:绘制具有一定深度的场景时,可以引入两个消失点。
以绘制建筑物为例,首先找到两个消失点,分别代表视线的两个方向。
然后,按照透视规律将建筑物各个部分绘制在画面上,注意保持透视关系的一致。
四、小学美术透视法的应用透视法不仅可以应用在绘画中,还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时,合理运用透视法可以给作品增添更多的立体感与艺术性。
1.第一章 透视的基本概念
21
因此可以说有远近才有透视现象,没有远近就没 有透视现象。 那透视图形又是 怎样产生的呢? 透视图形的产生 是由于景物反射到 景物反射到 人眼内的光线通过 画面时,与画面有 画面时, 许多交点, 许多交点,把这些 交点连接起来就成 了透视图。 了透视图。
22
二、透视图的特征和基本规律 (一)近大远小(平行于画面又相互平行的直线) 近大远小
25
(二) 不平行于画面而相互平行的直线的透视 愈远愈相互靠拢,到无穷远时消失为于一点。 愈远愈相互靠拢,到无穷远时消失为于一点。
26
图中的AA1、BB1、CC1…的长度相等,则A、B、 C…各点连线 各点连线与A1、B1、C1…各点连线相互平行。各 各点连线 条直立杆的透视由近到远逐渐缩短,即各条直立杆的 顶底点反射的光线的接近逐渐缩小,到无穷远时,顶 底点反射的光线接近等于零,成为一条视线,这条视 这条视 线与画面只有一个交点,就是它们共同的灭点。 线与画面只有一个交点,就是它们共同的灭点
图1
43
图2
44
图3
45
什么叫视心线?视心线就是视锥的中轴线,它表示 什么叫视心线?视心线就是视锥的中轴线 中轴线 画者注视的方向 注视的方向。 注视的方向 视心线在平视时是与基面平行的水平线 是与基面平行的水平线,如图。 视心线在平视时是与基面平行的水平线
46
视心线在俯视时是近高远底的向下斜的直线,如图: 视心线在俯视时是近高远底的向下斜的直线 在俯视时是近高远底的向下斜的直线
2
3
当漫步街道的时候,只要稍为留心观察一下街 景,就会显而易见地发现:同样的东西,近处的大, 远处的小,连街道也是越远越窄,这就是透视现象。
4
5
建筑物一般多为三度空间的立方体,由于 建筑物与画面放置的 角度和我们视角不同,在 建筑绘画中通常有三种透视状况:一点透视; 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透视学的基本概念
7. 视平面HP(Horizontal Piane):视平线所在的水平面 8. 视高H(Height):视点到立点的垂直距离。
9. 视距D(Distance):视点到视心点的垂直距离。
10.视线SL(Sight Line):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11.基面GP(Grand Plane):物体所在的平面,也是立点的所在面。 12.基线GL(Grand Line):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13.灭点VP(V)(Vanishing Point):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
透视三要素
物体、画面、眼睛这是构成透视图形不可缺一的三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视的 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透视的名词术语 1. 视点EP(Eye Point):画者眼睛所在的位置。 2. 停点SP(Standing Point):视点在基面上的垂直落点,也称驻 点。 3. 画面 PP(Picture Piane ):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 平面,是构成透视图形必备的条件。 4. 中心视线CVR(Central Visval Ray):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 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又叫视中线、中视线、视轴。 5. 视心CV(Center Of Vision):中心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又 称心点、主点、视心点。 6. 视平线VH(View Horizon):过视hreshold):固定视点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60°视 角左右的视域叫舒适视域。
点,也称消失点。
14.中心视线CL(Central Line):过视心点所做的视平线的垂线,也叫 中垂线。
15.测点M(Measvring):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
透视基本概念
透视的基本概念
透视是一种绘画和图形设计中常用的技术,用于在平面上创建具有深度和立体感的图像。
它基于人眼观察物体时所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模拟远近关系和空间感,使平面图像看起来更真实和立体。
透视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点透视:点透视是透视技术的基础,它使用一个或多个消失点(vanishing point)来定义观察者视线的方向和角度。
消失点是一个虚拟点,当平行线朝向远离观察者的方向延伸时,它们看起来会相交于消失点。
2. 线性透视:线性透视是最简单的透视形式,通过将远离观察者的物体缩小,创造出远近关系。
这种透视通常用于绘画和插图中,用来呈现远近距离的感觉。
3. 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是一种更高级的透视形式,它使用三个消失点来定义物体在三个方向上的远近和倾斜程度。
通常情况下,其中两个消失点位于水平线上,用于定义物体的宽度和高度,而第三个消失点位于垂直线上,用于定义物体的倾斜。
4. 透视变形:透视变形是指在透视图中,物体的形状和比例会随着远离或接近观察者而发生变化。
靠近观察者的物体看起来更大,而远离观察者的物体看起来更小。
这种变形是透视效果的一个重要特征。
5. 视角:视角指观察者的位置和角度,它会对透视图产生影响。
视角越高,物体看起来越扁平;视角越低,物体看起来越具有立体感。
这些是透视的基本概念,它们可以帮助艺术家和设计师创造出逼真的立体图像。
理解透视的原理和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绘画、设计和理解透视图。
透视关系知识点总结大全
透视关系知识点总结大全透视关系是指在二维平面上,通过透视法将三维空间的物体表现在画面上的一种技巧。
透视关系的研究对于绘画、建筑和工程领域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表现和理解三维空间中的物体。
下面将从基本概念、透视法的种类、透视关系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透视关系知识点的总结。
一、基本概念1.视点:视点是指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也可以理解为观察者的眼睛所在的位置。
视点的不同会对物体的透视关系产生影响,因此在绘画和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观察者的视点。
2.消失点:消失点是指在透视法中,在画面上通过水平线和观察者的视点确定的一些点,物体上的平行线在透视图中会汇聚到消失点上。
消失点的数量和位置取决于观察者的位置和平行线的方向。
3.透视图:透视法是一种利用消失点和视点将三维空间的物体表现在二维平面上的方法,通过透视法可以产生立体感的效果,使观察者能够感受到物体的深度和立体性。
二、透视法的种类1.一点透视:一点透视也称为单点透视,是指在画面上只有一个消失点的透视法。
一点透视适用于正对观察者的场景,例如正面的建筑物。
2.二点透视:二点透视是指在画面上有两个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的消失点的透视法。
二点透视适用于侧面的场景,例如侧面的建筑物或街道。
3.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是指在画面上有一个上方和两个下方的消失点的透视法。
三点透视适用于从下向上或从上向下观察的场景,例如俯视或仰视的建筑物或景物。
三、透视关系的应用1.绘画:在绘画中,透视法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可以帮助画家更准确地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关系。
通过掌握透视关系的知识,画家可以更好地创造出逼真的画面。
2.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透视法可以帮助建筑师更好地理解建筑物的空间结构和比例关系,从而设计出更具有立体感和美感的建筑作品。
3.工程制图:在工程制图中,透视法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准确地表现工程物体的空间结构和尺寸关系,为工程施工和制造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透视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和建模方法,对于绘画、建筑设计和工程制图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透视关系知识点总结
透视关系知识点总结透视关系是指当物体或场景位于不同位置时,其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方式发生变化的现象。
透视关系是视角、相对位置和远近关系的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在绘画、摄影、视觉效果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就透视关系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应用进行总结。
一、透视关系的基本概念1. 透视点:透视点是指绘画或摄影中物体在视线上的投影相交的点。
在一点透视法中,透视点通常被设定在画面中心,视线的方向从物体向观察者,因此物体在视线上的投影就会交汇于透视点。
2. 眼睛的位置:人的眼球在观察物体时会用眼睛来调整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位置,这个位置就是眼睛的位置。
在一幅图像中,观察者的眼睛位置通常被设定在图像的中心或者上方。
3. 远近关系:在视觉效果中,远处的物体看起来会比较小,而近处的物体看起来会比较大。
这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大小受到物体距离眼睛的远近影响。
4. 视角:视角是指观察者对物体或场景的观察角度。
不同的视角会导致不同的观察结果,这也是透视关系的重要概念之一。
二、透视关系的类型1. 一点透视:一点透视是指通过在画面中心或者视线上设置一个透视点,使得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会产生近处大远处小的效果,这种透视关系在一些绘画作品和摄影中常常被采用。
2. 两点透视:两点透视是指通过在图像中设置两个透视点,使得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呈现出从两个方向分别收敛的效果,这种透视关系常常用于绘画建筑物等场景。
3. 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是指通过在图像中设置三个透视点,使得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呈现出多个方向收敛的效果。
这种透视关系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下有着独特的应用。
三、透视关系的应用1. 绘画:在绘画中,透视关系被广泛应用于创造立体感和深度感。
通过合理设置透视点和控制远近关系,画家可以创造出真实的立体感。
2. 摄影:在摄影中,透视关系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调整镜头和设置拍摄角度,摄影师可以获得不同的透视效果,从而营造出具有深度和立体感的图像。
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透视的基本概念第一节透视的形成原理与有关概念一)透视的定义透视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
透视主要是研究眼睛与物体间的关系。
二)透视三要素《透视学》是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的景物转换成平面的透图,即研究在平面上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
而要在平面上取得立体的透视图非要借助假定的“画面”不可。
因为透视图形是视线(眼睛到景物之间的连线)通过画面是留下的轨迹。
物体的大小、画面离眼睛的远近以及眼睛对物体的角度都将决定透视图形的变化。
物体、画面、眼睛这是构成透视图形不可缺一的三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三)有关概念图1-11.视点:指画者的眼睛位置。
2.足点:指视点对基面的垂直落点,画者的立足点。
3.画面:指模型上的玻璃板,即研究透视的假设画面。
观察者与被观察物体间的透明平面。
4.基面:指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画风景时即地面。
5.基线:指画面与基面相交之平线。
6.点心: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在眼睛正前方的画面上,正好在视圈的中心。
7.视中线:是视点与心点相连的视线,是视线中离画面最短、最正中的一条,代表视点与画面的距离,也称视距。
8.视平线:画面上过心点的水平线,平视时与地平线重合,代表视点的位置高度,是上下分割画面的基准线。
9、正中线:过心点的垂直线,是左右分割画面的基准线。
10、距点:将视距分别标在心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所得两点就是距点。
11、距离圈:在画面上,一心点为圆心,以视距为半径所画的视域圈。
12、天点:距离圈与正中线在视平线上方相交的点,到心点的距离也等于视距。
13、地点:距离圈与正中线在视平线下方相交的点,到心点的距离也等于视距。
1透视的基本概念
图1-17
例题1:
Fab
a’
A’
B’
b’
h
p
a
c
b
h
g
g
p
s
s’
10
已知A点高10,AB线为水平线,C点高30, 求ABC透视和基透视。并求出其灭线。
1、先求A点的透视和基透视。
2、再求C点的透视和基透视。
3、求B点的透视和基透视: 1). 求出AB的基灭点,过A点的透视和基透视连灭点即可求出B的透视和基透视。
AB, CD为水平边,灭点在视平线上
BC, AD为斜边,灭点在视平线上,灭点在过基灭点fbc的竖直线上。
fbc
A
C
D
a
d
c
b
Fab
Fab
FBC
平面内任意两条直线灭点的连线称为该平面的灭线。如FABFBC为平面ABCD的灭线。
一般情况下,透视与基透视均为原平面图形的类似形,四边形的透视仍为四边形,三角形透视仍为三角形。
乌切洛是继马乔萨之后的佛罗伦萨艺术大师,他注重写生,受布鲁内来斯基的影响,特别致力于透视画法的钻研。代表作:《圣罗马诺之战》。 十五世纪意大利画家、建筑家、剧作家阿尔贝蒂认为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数学是认识自然的钥匙。他在1435年写的《绘画论》的理论部分就专门叙述绘画的数学基础——透视学。 同世纪意大利画家弗兰西斯卡在1485年写的《绘画透视学》,是一本具有创见的透视学教科书,他把透视的技术方法作了数学上的详细阐释,从而为透视学奠定了严格的科学基础。
直线通过视点的透视与基透视
直线的透视与基透视、迹点
图1-8
2、直线的透视
图1-9
直线的迹点
直线的灭点与基灭点
透视的基本概念
透视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透视透视是造型艺术所依赖的一门科学。
透视也是一种视觉现象。
这种视觉现象是随着人的视点移动而产生变化,即这种变化与视点的位置和距离是分不开的。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边走边看景物时,景物的形状会随着脚步的移动在视网膜上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对某个物体很难说出它固定的形状。
观者只有停住脚步,眼睛固定朝一个方向看去时,才能描述某个景物在特定位置的准确形状。
再则,随着景物与我们远近距离不同,所看到的景物形状也不一样。
通常在距离的前提下,空间越深,透视越大。
同样大小的物体,也会因视点与物体远近距离的不同而产生大小变化。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近大远小透视变化规律。
例如,当我们站在路中间就会发现,越近的树、灯越高越大,越远的树、灯越矮越小。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dicere”,意为“透而视之”。
在画者和景物之间竖立一块透明玻璃的平面上,即可得到物体的透视图形,使二维空间纸上呈现出三维立体空间。
由此可得出透视的含义:通过透明平面观察,确定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
2、透视的特点透视是一种绘画与艺术设计活动中观察方法和研究画面空间的重要手段。
运用物体形状近大远小、物体明暗对比的近强远弱、物体的色彩近纯远灰等规律,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变化的规律,可以使平面景物图形产生距离感和立体凹凸感。
所以说透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形成视觉三维立体空间。
3、透视的分类透视的分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理论研究角度分类线透视:它是使观者识别画面空间距离最为有效的表现方法。
场景中的远伸平行线,看去愈远愈聚拢,直至会合于一点。
色彩透视:近处色彩偏暖,远处色彩偏冷。
这是大气层的阻隔而产生的变化。
如:近处物体色彩倾向鲜明,接近固有色,带有黄橙色调。
远处色调倾向暗淡灰紫,深色物体则偏蓝灰色。
消逝透视:物体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随着距离的变化而产生强弱变化。
如近处物体明暗对比强烈,有较清晰的视觉轮廓;远处物体明暗对比弱,细节和轮廓都较模糊,甚至混为一片。
透视教案
透视教案表现画中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几种方法:图形重叠,明暗和阴影,色彩关系。
达芬奇将透视归纳为三种:大气透视,消逝透视,线透视。
大气透视:色彩因大气阻隔而产生的变化。
消逝透视:物体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
线透视:场景中的远深平行线,看去越远越聚拢,直至会合于一点。
一、透视的基本概念及术语(1)透视的基本概念透视——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形状的视觉科学。
即”透而视之”,可以设想在画者和景物之间竖立一块透明平面,景物形状通过聚向画者眼睛的椎形视线束映于玻璃板上,即可产生透视图形,使三维景物的形状落在二维平面上.其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
作为“透明平面”的玻璃板,在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
显然,这个“画面”不是我们实际作画的画纸或画布,而是我们籍以研究透视图形的假想平面。
写生就是将这假想透明画面上显现的图形等样缩小画在画板上。
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个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
(2)透视的常用术语1、视点——人眼睛所在的地方。
标识为S。
2、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标识为HL。
3、视线——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之间的假想连线。
4、中视线——视锥的中心轴,亦即是视点与视心的连线。
5、站点——观者所站的位置。
又称停点。
标识为G。
6、心点——即中心视点,它是视平线上正对视点的中心点,是直角线的灭点,用P表示。
7、画面——假设为一透明平面,标识为PP。
8、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一般指地面。
标识为GP。
9、基线——画面与地面的交线。
标识为GL。
10、视高——视点到地面的距离。
标识为H。
11、视距——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距离。
12、视域——固定视点所见的范围,或称视野或视圈。
正常视域为60°,超出这个视域就会变形。
13、视锥——视点与无数条视线构成的圆锥体。
即是人眼在固定位置时所能看到的景物范围。
透视法入门知识点总结
透视法入门知识点总结一、透视法的基本概念透视法是一种用来表现物体在视平面上的位置和形态的绘画技法,是一种利用视觉原理来表现物体在空间中远近大小关系的方法。
透视法是根据人眼的视觉特点,模拟和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的一种绘画技法。
透视法的核心概念是“透视”,即通过一系列的线条、边缘和阴影来模拟物体在实际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
在透视法中,画面中的物体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角度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空间关系。
二、透视原理1. 透视的定义透视是指用直线、面、阴影和色彩等手段在画面或平面上模拟表现物体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
2. 透视的种类在透视法中,常见的透视包括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1)一点透视一点透视是通过一个观察点来模拟物体在真实空间中的远近关系。
在一点透视中,画面中的物体会根据观察点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深度和远近关系。
一点透视多用于画面中的线性透视,如建筑物的透视效果等。
(2)二点透视二点透视是通过两个观察点来模拟物体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
在二点透视中,画面中的物体会根据两个观察点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二点透视多用于画面中的物体透视,如方块、立方体等。
(3)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是通过三个观察点来模拟物体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
在三点透视中,画面中的物体会根据三个观察点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近似效果。
三点透视多用于画面中的物体透视,如圆柱体、圆锥体等。
3. 透视原理透视原理是指透视法所基于的几何原理,包括视平面、观察点、透视中心等概念。
(1)视平面视平面是指画面上用来表现物体在真实空间中位置与形态关系的平面。
在视平面上,物体的位置和形态会根据观察点和透视原理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观察点观察点是指观察者所在的位置,是透视法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观察点的位置和方向会影响透视效果,不同的观察点会产生不同的透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深的交点。“V” ❖ 测点:又称量点。以余点为圆心,以余点到视点之间的长度
为半径,相交于灭点载线上对方一侧的点。是成角透视中用 于求纵深的重要条件。“M” ❖ 原线是指与画面成平行关系的直线,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态, 不消失、不变形。
❖ 变线是指与画面成一定角度而彼此平行的直线,向远处延伸, 在无限远处必然消失到一个灭点上。
❖ 其中著名的建筑师兼画象列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文艺 复兴时期四大建筑艺术的灵魂之一)和翁布里亚画派的代表 人物比埃罗·德拉·弗朗西斯卡两人专门著述了《绘画论》 1435年,《绘画透视学》1485年,从而使绘画透视学成为 一门完整的理论体系。
❖ 达·芬奇、丢勒对透视学的论述和研究方法简介。
透视学的发展历史
透视学的发展历史
❖ (1)古希腊大学者 阿那克沙戈拉(Anaxagoras,约公元前500—428 年)对当时一位叫阿格塔丘斯(Agatharchos)的画家的一幅符合焦点 透视原理的舞台幕景所作的作品分析;以及那时希腊两个主要绘画中心 之一的“昔克翁画院”,在传授绘画技法理论和规则时是,已将透视学 和数学作为必修课。
透视学的发展历史
❖ 透视学作为一切独立的学科,始于文艺复兴时期,那时的人 们称之为远近短缩法。经几代人的科学研究,终于使人类能 够突破长期以来只能单纯地依靠视觉器官去获取印象和积累 经验状况的束缚,借助于对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使造型能力 发生质变,于是它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所有造型艺术家所必须 学习的两门学科(透视学,解剖学)之一。
透视的三要素:眼睛、物体、画面
❖ (1)眼睛在透视学中一般指视点,假设固定 的单眼“S”“E”
❖ (2)画面是假设在空间存在。“PP”
基本概念(术语)
❖ 理论视域 60°以下。符合人们正常的视觉印象 ❖ 视中线:穿过视圆锥体的中心轴,始终与画面成垂直关系。 ❖ 灭点:又称消失点、余点。是两个以上相平行的景物关系在
❖ 达.芬奇把透视分为:线透视、空气透视、隐没透 视。
❖ 焦点透视,就是以固定的视点,视向,在对固定 视域内的景物进行观察时,把人的眼睛(视点) 作为投影中心,这是和焦点投影原理相一致的一 种透视学理论,以正确性和科学性为主要特点。
❖ 散点透视是相对于焦点透视的一种透视分类的。 一切不受固定视点、视向、视域限制的绘画,都 可属于散点透视。
第一章透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 透视学的发展历史 ❖ 透视的分类及三要素 ❖ 透视的基本概念(术语) ❖ 透视的基本原理
透视学的发展历史
❖ 1、透视作为一种现象为绘画者引起注意由来 已久
❖ 2、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学 ❖ 3、今天的透视学比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前进
了许多。 ❖ 4、透视学在相关学科中的运用(举例) ❖ 5、透视学科在高等学院中的设置
❖ 位上下高度的变化
视 位 左 右 角 度 变 化
基本原理
❖ 三要素的关系 :一般取心点到画幅最远角的 2倍为视距长。
❖ 在等同条件下,近大远小的现象,是一切消 失现象中的根本现象。任何向纵深发展的平 行关系的线,必须相交于同一灭点:(该灭 点若在画幅上表示,则过视点作该组平行线 与画幅相交之点;凡同一灭点的关系,必然 相互平行。
视点的选择与画面 构图
❖ 今天的透视学比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前进了 许多。但是由于没能摆脱几百年前那种思维 方式的影响,只注重研究作图方法,忽视了 对其理论系统的建设。致使长期以来,一直 存在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虽能对有些复杂 的问题作出解答。而另一方面却无法改变人 们对透视学感到繁琐、枯燥、难学、难懂以 至于怕学状况。
透视的分类及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