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考题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文的范畴:
○1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
○2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後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北朝後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
○3“古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术语,自唐以来,尤其在明清两代,有特殊而狭隘的涵义。并非文言就算得“古文”,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文又往往指的是文言文,与白话文相对。如明唐顺之、王慎中等,把《水浒传》和《史记》比美,可见古白话并不是古文。
2、韩愈、柳宗元的思想,文风异同:
思想:
愈、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但在思想、学术方面有同有异。他们都是中小地主阶层出身,都反对当时的藩镇与宦官。但柳宗元投身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活动,主张改革;韩愈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的思想都以儒学为主导。但韩倾向于唯心主义,却坚决反对佛教;柳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却又兼信佛学。他们的文论都主张文道合一,文质并重,学习先秦两汉作品而要有独创性,并且都擅长议论文、传记文。但韩愈尤长于碑志、序跋、哀祭等体;柳宗元的寓言、游记、骚赋等则为韩所不及。艺术风格方面,韩雄大而柳精悍。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在理论上主张继承先秦散文‘文以明道’的传统”,在实践上也充分发挥着散文的“文以明道”的社会功能。所谓“文以明道”,意思就是文的作用在于阐明并宣传“道”,这里的“道”指的是历代圣贤相传、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以孔孟儒家为正宗的封建思想体系。
韩愈所谓“道”,有浓重封建色彩,韩文中的“道”,往往具有孔孟儒家正统的伦理道德、政治和等级观念,表现在:(1)宣扬“仁政”观念。如《论佛骨表》在反佛的基调之下痛斥疯狂迷信佛教导致了民众“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要求朝廷严加禁止佛教传播,这正是韩公从统治阶级利益出发,从“仁政”的角度出发所发出的呼喊。(2)宣扬身份等级观念。如《原道》中“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栗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表明了韩愈“道”的含义中君、臣、民等级是多么森严!至于《圬者王承福传》,更借王姓泥瓦匠之嘴宣传了劳心者之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3)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答李翊书》中,韩愈把“行乎仁义之途、游乎《诗》、《书》之源”视为写好文章的两个根本的修养,其中的“仁义”的“仁”就是博爱,“义”就是“行而宜之”,这一定义在《原道》里也得到了详细的解释。柳宗元虽也主张“文以明道”,但在“道”的具体内容上,与韩愈不尽相同。柳宗元虽也谈儒道,同样是为封建地主阶级说教,但唯物思想和政治改革主张却是很突出的。第一,柳宗元不少散文的说理论证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先进的世界观。如《敌戒》通过战国时期秦朝在与六国斗争中强大、天下统一之后反而在短短十来年的时间灭亡的事实论证了敌人“为益之尤”、“为利之大”,从侧面阐明了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对立事物之间的关系。再如《天说》记叙了韩愈和柳宗元之间关于“天”的一段谈话,柳宗元在文中认为:天、地、元、气、阴、阳本身是和谐的,但因为“人之坏元气阴阳亦滋甚”即人的认为活动使这种天然的协调丧失了,这是人的自身应该负的责任。柳宗元进而认为:当人们生活陷于困苦的境地的时候不要埋怨上天,应该好好地从自身找原因。这个闪耀着唯物论光芒的观点,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是难能可贵的。第二,与韩愈在政治上经常帮着大地主官僚说话的“骑墙派”的、有时甚至是落后的态度相比,柳宗元始终站在进步的政治立场上通过作品反映现实。如《六逆论》以
《左传》记载的“卫州吁之事”引出“贱防贵、少陵长、远间亲、小加大、淫破义”等六逆的说法,批判了中国古代从先秦流传下来、衡量政治的“六逆”标准。又如《蜡说》中作者仔细分析了人们祭祀的初衷,指出祭祀的意义在于告戒官吏多务实事,并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去掉那种繁缛的仪式。至于《封建论》《桐叶封弟辩》以及《捕蛇者说》等篇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韩愈自己的独到政治见解。
文风:韩文具有阳刚之美,雄奇刚毅,自由奔放,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一泻千里,抛雷夹电,气势磅礴文则含阴柔之美,清洁明澈,峻拔峭刻,如山溪之流,石潭之水,清冽芬芳,沁人肺腑,纯清透明。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由于他修养深厚文章讲究气势,所以无论叙事、论说与抒情,都有一股风发云涌的气势。《进学解》骈散结合,气势宏博。唐孙樵《与王霖秀才书》评此文:“拔地倚天,句句欲活,读之如赤手捕长蛇,不施控骑生马,急不得暇,莫可捉搦。”正是讲出此文的磅礴气势。又如《送区册序》,用85字叙写水陆交通的困难、城郭的荒凉、公务的稀简、文化的落后,僻陋的阳山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风调雄肆。再如《张中丞传后叙》中“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以整饬的语言,充沛的气势,饱满的情感,赞颂了坚守睢阳的伟大功绩。
与韩愈长于议论不同,柳宗元工于记事,缜密精奇。柳宗元的寓言颖异,如《种树郭橐驼传》、《临江之麇》、《憎王孙文》等,想象联翩叠出,颇似庄子,而他把经邦济民思想,借新奇故事说明,在想象联翩叠出中又表现出一种论理严密特色,不像庄子的无端涯之辞,他在《与杨诲之第二书》中,批评杨诲之文中引用庄子的文字太多,反而对文章的贯通流畅不利。所以,他自己行文注意精密。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往往即景会心,主观的情与客观的景契合无间,既寓了“意”,又妙合自然。如《钴铒潭西小丘记》,作者记载小丘修整后“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耳谋,潜漕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懒,达到“与万化冥合”的境界。这种空旷又寂寞的境界,是作者在极度痛苦烦恼之后转而追求一种精神寄托的曲折反映。但如果就此收束,仍嫌意犹未尽。于是又以曲折多姿的文笔发挥:先对小丘未能在繁华的京城而远弃荒凉的永州表示痛惜,反过来又对小丘得到他与同游者的赏识表示庆贺,“贺兹丘之遭”,不过是自伤不遇罢了。故清人储欣评日:“寓意至远,令人殊难为怀。’《小石潭记》始终围绕一个“清”字描绘小石潭景物:其潭水“尤清冽”,可谓“清凉”;其石潭乃“全石以为底”,亦极“清澈”;其游鱼则“皆若空游无所依”,可见“清晰”;小石潭“不可知其源”,谓其“清远”;其四周“寂寥无人”,谓其“清静”。作者置身如此优美而凄清幽静景色气氛中,其情感则是“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将物境与心境完美统一起来。柳宗元在山水游记中倾吐了过多的牢骚,显出有《骚》的影响,这精神状态表现为峻峭,不像“离骚”那样壮大瑰丽。
韩愈之文,雄快而发以重难;雄其辞,沛其气,举重若轻;风力高骞。
议论之文,韩愈雄肆而尽,宗元辩核而裁;若论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则韩不如柳。韩愈辞胜于理,宗元理胜于辞。
3、欧阳修古文创作的主要贡献
1)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2)是杰出的应用文章家。应用文写作颇有建树,而且对应用文理论贡献也很大。他创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