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论文
公共经济学 小论文
公共经济学小论文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如何在社会中发挥作用,以解决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最优化的学科。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从而指导政府制定更为合理的政策。
公共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公共物品的供给、资源配置的效率、税收与福利、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其中,公共物品的供给是公共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市场机制会导致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因此需要政府介入提供。
公共经济学对公共物品的供给原理和政策进行研究,为政府提供了理论指导。
资源配置的效率是公共经济学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取决于市场价格,但市场存在外部性和市场失灵等问题,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足。
政府通过税收和补贴、监管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
税收与福利是公共经济学的又一个核心问题。
税收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但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从而指导政府制定更为合理和公平的税收政策。
总之,公共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它对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公平,还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在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领域的职责。
公共经济学在现代社会变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全球化和技术发展快速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今天。
通过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责任,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公共经济学对财政与货币政策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货币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
通过公共经济学的分析,政府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周期波动、保持通货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
《运用公共经济学探析贫富差距现象1800字》
运用公共经济学分析贫富差距现象目录一、我国贫富差距现状 (1)(一)乡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 (1)(二)行业之间的差距扩大 (1)二、改善贫富差距的对策 (2)(一)逐步实现乡镇一体化,强化乡村经济建设 (2)(二)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2)三、结论 (2)近些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收入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但深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发现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这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在东西地区经济水平差距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国居民的贫富差距问题更加严重。
一、我国贫富差距现状我国地域宽广,人口基数规模大,这也严重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国民收入差距较大。
近年来,贫富差距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话题,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
(一)乡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多集中在城市,因此绝大部分地区农村的发展较镇而言是相对落后的。
尽管我国GDP以及居民的收入是在逐年增加的,但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远低于乡镇居民,乡镇居民的收入存在差距。
乡镇二元结构是乡镇贫富差距的主要诱因,制度原因引发乡镇居民的收入来源不同,传统的农事劳动收入低,而乡镇里的高科技产业的生产水平高且收入可观,也导致了乡镇居民收入较高,农村居民收入较低,因此收入差距增大。
加之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对乡镇和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保障,也导致了乡镇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二)行业之间的差距扩大贫富差距较大还体现在行业收入差距方面。
我国各行各业间由于工作性质、工作要求和工作收益等不同,导致不同行业间存在收入差距,比如影视娱乐行业是典型的高收入行业,但普通的工薪阶层每个月只能拿着固定的工资。
早期国内重工业发展较快,机械、钢铁、加工企业的收入较高,而后随着旅游业和服务业等的发展,从事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悄然发生变化,而近年来,“互联网+”催生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企业的收入水平遥遥领先。
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
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产权效率解释金融02班陈希 1630216Introduction:Property rights are the legal rules that describle what people or firms or governments may do with their property efficiently. When people have property rights to land, for example, they may build on it or sell it and are protected from interferenee by others. Government regulation is not the only way to deal with the inefficiency(externalities). A sound legal system may also recover the damages people suffer.Take a tour in this thesis, you are warmly welcomed.前言: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一批学经济的人士喜欢充当“吹鼓手”的角色,整日对着一些似同游戏的数字,发表像模像样的文章,难到他们对真实世界里发生的事就熟视无睹了吗?在现实生活中,对类似周其仁的学者,我是尤其尊敬的,因为他们至少仍保留着一份实践自己学说的真挚的心。
脚踏实地的实证分析在人们看来是一些用处不大的学问(如美国加尔布雷思以前的制度经济学就遭众人摒弃)对经济学更负责任。
作为我,在这篇文章里,将用简单一些的例子来说明一些广为人知的事实,或许受科斯的影响较深,我将沿用其传统,仿亚当.斯密的古风,一篇下来竟无一数理公式,实乃“宁愿大概的对,不想精确的错”之故。
文中试图通过实例加强对产权的认知,同时缩小东西方的产权理解之距离,最终运用于中国实际,提些建议,乃我写作之愿,诚惶诚恐。
公共经济学学年论文
研究生收费制度的公共经济学思考摘要:研究生教育本来是一个公共品,这几年随着考研人数的剧增,然后出现了一个事实,就是国家对研究生的补贴不再是全额,全部,而是部分学生,这是否有利呢,是否会产生什么弊端呢?关键词:公共品,研究生收费制度,私人品,效率与公平2005年全国9所高校参加“国家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预示着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已经提上日程,“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这一话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自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在我国实行以来,人们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事实上已经接受了这一制度。
那么,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是否将要延续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还是会因为研究生教育的殊异性从而使得收费制度难以甚至不宜推行?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已有不少学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大体上主要有赞成和反对两种对立的观点:赞成者认为对研究生教育进行收费,符合国际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主流发展方向;反对者则认为研究生属于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公共产品,担心研究生教育收费会使很多家境不好的学生因此而放弃读研,同时也认为研究生收费会成为扼杀“大师”的元凶,带来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这样会有悖于研究生教育的初衷。
尽管不一而足,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目前也尚在试行阶段,但对此问题的探讨,无疑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将尝试从公共经济学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研究生教育:公共产品抑或私人产品研究生教育应不应该收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生教育是不是一种公共产品。
按照现代公共经济学对教育服务产品的区分,教育的属性因教育的层次而不同,而不同属性的教育成本和费用也是由不同的主体所提供的。
如义务教育由于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所以受教育者的成本和费用一般都是由国家(政府)所承担。
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成本都是由政府来承担,尤其是基础教育之外更高层次的教育。
一则因为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客观上满足不了日益增长、不断膨胀的教育需求,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如此;二则因为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供给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而个体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会根据“成本和收益”的具体衡量来决定这项教育投资,这时候的教育往往具有一种私人产品属性。
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
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摘要: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用于社会性的财政支出普遍不足,所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重点就是增加财政用于社会公共服务的支出,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策略一、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下政府为履行其职能,二支出一切费用的综合,它直接反映着政府的政策选择,同时也代表着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所造成的耗费。
财政支出结构是综合反映一国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
市场经济国家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当然也包括相应的财政支出结构,以体现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的要求。
二、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处1、政府职能的转化滞后与政府行为的不规范2、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3、文教科卫支出的不合理4、环境不断被破坏三、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一)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为效率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提供“公共物品”。
在这里所学的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科技、教育、公共卫生、环保等。
这些只包括了公共物品的实体层次,而忽略了重要的制度。
实际上,市场经济作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其制度基础是经济决策自由、个人权利、政法环境和法律制度。
因此,政府的基本职能就是保护产权,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必要的制度框架。
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所提供的一种能为全体公民共享有“公共产品”。
所以,政府必须保护产权和维护市场秩序,协调社会各利益集团之间以及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对社会各主体合法权益给予应有的保障。
(二)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优化教育科研支出的内部结构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针对目前我国科技与教育的现状,我们有必要对财政中用于教育和科研的支出进行一定的调整。
1、要加大财政对教育和科研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科研经费的比重,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
财政性教育支出、科研支出的增长速度应当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如此才能确保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高国民素质与国际竞争力。
公共经济学论文
公共产品与中国策略姓名:罗熙学号:4101200045[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大,有关全球公共产品提供与需求的问题摆上了各国的政府的工作议程。
全球公共产品是属于国际财政的研究范畴,其中包括各种公共产品提供的组织模式、筹资方式以及应用的策略。
世界每个国家在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上都由于各自所处的政治与经济地位的差别而有不同的策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又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代表,因而在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处于特殊地位,要采取相应合适的策略。
[关键词] 公共产品、GPGs、筹资、中国策略一、公共产品与全球公共产品消费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是纯粹公共产品的两个特性,它一旦被提供给某个社会成员,就使得排除他人的消费成为不可能或者无效率。
我们知道,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构成了人们日常消费的组成部分,前者可以包括法律制度、国家安全、环境建设、医疗保障以及人权的尊重等,而后者则是诸如面包、衣服等个人消费品。
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同样也要求公共产品更加丰富,质量不断提升。
研究表明,通过提供良好的基础教育、卫生设施以及产权、更强的法制水平、更多的外交联系等等都能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传统的公共产品是在一国范围内定义的,当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正如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封建大门,国际贸易、国际交往增加,原先属于国内公共产品的公共性也随之发生变化,比如在资本市场开放下,金融稳定成为区域乃至全球联动的问题,而人口流动加剧必然带来国际犯罪或者国际间的传染病防范问题,如此,还有制度、食品安全、全球环境等牵动世界各国的全球问题,这些都是所谓的全球公共产品。
这种产品的提供要求国际间的合作,其过程包括国家的公共决策,公共产品提供和公共产品消费。
联合国给出全球公共产品的完整定义:“全球公共产品是能够给所有国家、民族、当代人以及后代人都带来利益的物品。
”笔者认为,与一般意义上的公共产品提供相比,关于全球公共产品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参与者是建立在主权平等基础上的世界各国。
最新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范文
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范文其它经济学论文: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范文欢迎来到我们站,今天本网站为大家提供了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范文,希望朋友们读后有所收获!随着中国房价的不断攀升,中国的广大百姓已很难承受高房价的压力,这就不得不让他们联合起来向政府进行一定程度的施压行为,他们所在利益集团主要包括:①普通获益者集团:过去的研究证明,这个集团非常大,其中有一般干部、一般工人、农民、职工等。
②利益相对受损集团:这个利益受损集团不是由各个年龄段的人员组成的,它主要是由 45 岁以上年龄的人组成的,包括下岗职工,或已经出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等。
这部分人群中,女工多、年龄大、再就业能力较低。
现阶段大学毕业生有很大部分在这一集团。
③社会底层集团:底层社会不仅仅是城市居民,还有很大部分是从农村到城市来的流动人口、民工群体。
如进城的农民工,他们没有享受到城里劳动者的同等待遇,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
还有是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
而我国现行住房政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主要有:大部分国企的上层人士,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
住房困难的人民大众所组成的利益集团则采取游说方式促进政府对房价的调整。
在中国的游说形式主要包括:1、争取出席有关部门专门组织的立法或者行政政策意见听取的座谈会;2、针对决策者个人及其接近者的交往与意见表达活动,这一形式所占比重较大;3、利用权威媒体与权威信息收集机构提供高层领导可以阅看的内参文件;4、利用知名专家与民意代表在两会或者其他场合发表个人意见,尤其借助于媒体压力引起决策部门注意。
我国为获得良好住房条件的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个人关系网络即利用家族血缘、同学情谊、老乡情结和其它社会关系等为纽带,直接接触相关决策者。
他们有时会通过正式的制度管道(如报告制度) ,将本集团的利益诉求输入地方政府决策中,但更多地则是通过非正式的形式 (家族血缘、同学、老乡或私人情谊) ,直接接触相关决策者,表达其特定利益诉求。
公共经济学论文
公共经济学论文公共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公共部门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对于理解和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诸多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公共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主要研究领域以及其在实际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公共经济学的核心在于研究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
政府作为公共部门,通过制定和执行各种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这其中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公共支出政策等。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的收支规模和结构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
税收政策不仅是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还可以通过调节税率和税收结构来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
公共支出政策则涵盖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旨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面,公共经济学发挥着关键作用。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即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而且很难将未付费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
例如国防、治安、公共卫生等。
由于私人部门往往缺乏提供公共产品的动力,因此政府需要承担起这一责任。
然而,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需要考虑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成本效益问题。
如何确定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和质量,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供给方式,都是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公共经济学还关注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未在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的影响。
正外部性如教育、研发等能够为社会带来额外的收益,而负外部性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则会给社会带来成本。
为了纠正外部性,政府可以采取税收、补贴、管制等政策手段。
例如,对污染企业征收环境税,以促使其减少污染排放;对研发活动给予补贴,以鼓励创新。
在收入分配领域,公共经济学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市场经济在促进经济效率的同时,可能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来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公共经济学论文内容
公共经济学论文内容Public economics is a branch of economics that focuses on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the economy. It examines how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interventions affect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in society.One of the key questions in public economics is how to design optimal tax policies. Governments levy taxes on individuals and businesses to finance public goods and services, redistribute income, and regulate economic activity. The goal is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raising sufficient revenue to fund government programs and minimizing the distortions that taxes can create in the economy.Another important topic in public economics is the analysis of government spending. Public goods such as national defense, public infrastructure, and education have positive externalities that benefit society as a whole. However, governments are also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social welfare programs, such as unemployment insurance and welfare assistance, to help alleviate poverty and inequality.Public economics also examines the role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 in promoting market efficiency and addressing market failures. For example, governments may intervene in markets to correct negative externalities, such as pollution or overconsumption of certain goods. Regulations can also be used to protect consumers, workers, and the environment from exploitation and harm by businesses.Overall, public economics is a diverse and dynamic field that seeks to understand how governments can best achieve their economic and social objectives. By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policies on market outcomes,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welfare, public economist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how to achieve a more efficient and equitable society.Public economics also delves into the study of public finance, which involves analyzing government budgets, debt management, and fiscal policy. Governments need to raise revenue through taxes and borrow money through bond issuance to fund their expenditures. Public economists examine how government debt levels, budget deficits, and fiscal policy decisions can affect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interest rates, and inflation.Furthermore, public economics considers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s on individual behavior and market outcomes. For example, taxation can influence people's decisions on labor supply, savings, and consumption. Welfare programs can affect individuals' incentives to work and seek employment. Government regulations can shape firms' production choices, investment decisions, and compliance costs.One key concept in public economics is the idea of efficiency. Efficiency in the public sector implies that government interventions should aim to maximize social welfare by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way that generates the greatest benefit for society. This involves weighing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different policy options and choosing the most efficient means of achieving desired outcomes.Equity is another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in public economics. Equity refers to th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nd income in society. Public economists assess how government policies impact income inequality, poverty levels, and social mobility. They analyze the trade-offs between efficiency and equity in polic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Public economics also explores the challenges of decision-making in the public sector. Governments must make choices about resource allocation, tax policy, social welfare programs, and regulatory interventions in the face of uncertainty, imperfect information, and conflicting interests. Public economists develop theoretical models and empirical methods to help policymakers analyze trade-offs, evaluate policy outcomes, and make informed decisions.In addition, public economics examines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and governance structures in shaping economic policy outcomes. Strong institutions, transparency, accountability, and rule of law are crucial for effective governance and sound economic management. Public economists study how institutional factors influence policy effectiveness, implementation, and public trust in government.In conclusion, public economics is a multifaceted field that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government actions, market dynamics, and societal welfare. By studying the impact of taxation, government spending, regulations, and fiscal policies on economic outcomes and social well-being, public economist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how policymakers can design and implement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policies for the benefit of all members of society.。
国际公共经济学论文
国际公共经济学论文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economics, there is a growing interest in understanding how countries interact and cooperate in the global economy. With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and interconnectedness, it is crucial for policymakers to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their decisions not only on their domestic economies but also on the broader international community.One key issue in international public economics is the concept of tax competition among countries. Tax competition occurs when countries lower their tax rates in order to attract investment and businesses from other countries. While this can lead to economic growth and increased competitiveness, it can also result in a race to the bottom where countries continuously lower their tax rates to the detriment of public services and revenue.Another important topic in international public economics is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in shaping global economic policies.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sett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at gover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 However, there is ongoing debate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and legitimacy of these institutions in addressing global economic challenges.In addition, the issue of income 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is a key concern for public economists. As countries become more interconnected,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how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an be inclusive and benefit all members of society. Policies that promote social welfare,education, and healthcare can help reduce disparitie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well-being of populations around the world. Overall,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economics is a complex and dynamic area of study that requir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By 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ountries,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and the impact of policies on social welfare, researchers can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promote sustainable and equit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a global scale.。
《公共经济学》论文 福利依赖 反福利依赖
《劳动经济学》(2010-2011学年第1学期)市场政府双失灵案例研究学生姓名:刘欢所在院系: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年级专业:09级劳动与社会保障学号:00930061完成日期: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正文:案例一出租汽车行业管制中的政府失灵北京出租汽车协会在2001年做了一个调查,声称一辆夏利车司机每月交给出租汽车公司的份钱平均为4400元,而公司的运营成本为每车每月4019.97元,其中包括管理费800.65元,也就是说公司的每车纯收入每月只有257.97元,一个月的纯利率仅为5.86%。
国家、企业、司机的所得比例是1.98:1:9.87。
按照这种说法,司机得大头,国家得中头,企业得小头。
但“的哥”们对此提出了强烈置疑。
北京渔阳出租汽车公司的杨师傅以自己为例说,他的月营业收入基本保持在8700元左右,这些收用于支付每月的份钱4400元,燃油费约1800 元,修理费约400元,用餐费300元(每日10元),应付罚款等其他开支100元,每年的出租汽车车辆、计价器年检费等费用合计每月平摊30元,个人所得税每月60元。
总计每月支出为7100元,净收入则约为1600元。
但杨师傅为之付出的代价是每天几乎10个小时的工作。
杨师傅怎么也不相信企业拿的是小头。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辆新夏利车投入出租运营的成本大概是9万元,司机承包一辆车的抵押金是4万元。
也就是说,公司买一辆新车,实际只付5万元。
而出租车的使用年限是五年,每个月4400元的份钱,而且承包期内的所有日常汽车维护费用均由司机承担。
如此算来,公司两年就可以赚回一辆车的本钱,后三年净赚。
参考资料:《出租车载不动的愁怨》胡一帆《财经》杂志2003年2期以管理着5000辆出租车的某家出租汽车公司为例,每车每月份钱5000元,每年共收入3亿元的份钱。
对制度经济分析而言,更关键的是,每辆出租车的司机“以车代押”在公司里押了5万元的保证金,从而出租车司机们处于被公司“敲竹杠”的境地难以自拔。
关于公共经济学论文2500字_关于公共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关于公共经济学论文2500字_关于公共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关于公共经济学论文2500字(一):公共经济学视角下会展经济的剖析摘要:现阶段,大众越来越关注于会展经济,但是很多人对其认知较为浅薄。
会展经济与会展业还是有所不同的,它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经济所产生的行为。
站在公共经济学角度下,会展经济的相关设施与服务,都是属于会展经济的混合产品。
立足于此,本文展开一系列的分析。
关键词:公共经济;会展;经济自1851年,西方产生了会展经济,它是从英国伦敦开始,自那时首届世界博览会至今,已经有了150年的历史。
现阶段,在很多发达国家,会展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已经很成熟,具有高额利润,是当前绿色产业中的朝阳行业,在全球信息交流、技术进步和商品交易中,也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载体。
中国市场经济在日益完善的全球经济中,体制日益完善,在中国,会展经济也在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对“会展经济现象”有了更大的重视。
尤其是近些年,上海全球财富论坛、第九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博鳌亚洲论坛等,通过这些会议,直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除此之外,在北京2008奥运会、上海2010世博会等国际会展上,对北京、上海城市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接推动了我国城市的发展。
人们也已感叹道:会展经济,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助推器”,而会展行业,也被全国各地当作是优先发展的行业。
近些年,会展经济的属性以及政府在会展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定位不够明确。
立足于此,本文以公共经济学作为出发点,对会展经济这一现象做一个初步的定位和剖析。
一、会展经济的属性对于“会展经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
一部分人,把会展经济,作为一个过程,还有一部分人,将一部分的会议以及展览活动,作为会展经济的一部分。
不过大多数人,会将会展经济与会展业作为一件事来相提并论,并将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以及经济行为。
为了分析这一行为,笔者从以下视角来分析会展经济的概念。
公共经济学概论论文
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概论论文题目:我国色情业征税的相关分析研究课程老师:姓名:专业:学号:我国色情业征税的相关分析研究【摘要】:从古至今,色情行业一直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其不仅仅会给一个家庭带来一些问题,也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长久治安。
然而人有七情六欲,生理的需求却无法压抑,也毋需压抑。
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管仲在改革过程中专设“女闾”,到民国时期,色情行业一直以一个合法的身份运营着。
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政府进行了相关的清理。
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色情业也死灰复燃。
我们在看清其带给社会一连串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否认其带来的一些益处以及其蕴含的巨大税收收入。
今天我就站在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对色情业的征税【关键词】:色情业现状税收合法化利弊建议措施【正文】:色情业,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是:由直接或者间接提供性相关的产品、服务或者成人娱乐的行业组成。
色情业包括:成人性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各种形式的卖淫,淫秽物品,性用品商店,脱衣舞俱乐部,男性杂志,色情电影及电视频道。
基于中国国内的管理现状与存在的普遍性,我把本文讨论的色情业缩小为较为普遍的“卖淫”。
一、色情业现状在中国,色情服务行业是被国家明令禁止的。
由于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色情业也就被归入“非礼”的行列,因此卖淫、嫖娼自古就为人所不耻。
可是这一行业却像是杂草般野火烧不尽,大到城市,小到乡村,几乎都有这个行业的身影,在有些地方甚至可以发现“色情一条街”的现象。
作为一个不法行业,色情服务有其固定的寄生场所。
较正式的色情行业一般寄生于服务娱乐场所之中。
最早是在桑拿浴池,接着发展到大大小小的歌舞厅。
卖淫场所的扩张,主要是围绕着接触异性身体的服务行业,后又渗透到洗浴中心、洗脚屋、洗头屋、按摩房、美容美发厅等行业。
据公安部门的不完全计算,1984年全国仅查处卖淫嫖娼人员达12281人次,到1989年突破10万,1991年突破20万人次。
中国公共经济学发展论文
中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摘要:本文试图就当前公共经济学认知领域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分析了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对于以政府为中心的公共经济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研究,必将成为中国新时期经济学研究的重心和枢纽。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学科定位;中国公共经济学;发展前景abstract:this paper is to the current public economics 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paper analyzed some problems and described. it analysis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economics in china. to the government as the center of the economic problems of public policy, public,it will become the new period of the economic research center of gravity and hub in china.key words:public economics;subject oientation;cinese public eonomics;development pospect一、前言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公共经济学源于早期的公共财政学,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
20世纪50年代,萨缪尔森[1]的《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以及马斯格雷夫[2]的《公共财政学理论:公共经济研究》的相继发表和出版,标志着公共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
虽然公共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有50年,但真正被中国人所认识和了解则不过仅仅十几年的时间。
因此,本文试图就当前公共经济学认知领域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来分析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及研究手段公共经济学是以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应该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部分[8]。
公共经济学论文
公共经济学论文第一篇:公共经济学论文论政府经济职能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必须是实现政府经济行为的主要目标:效率、公平、可持续发展、共同富裕所必需的.政府的经济职能尤为重要。
明确政府的经济职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应从那些需要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微观领些域中退出,还权于市场,最大限度地压缩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给市场更多的发展空间关键词:市场经济政府经济职能市场监管宏观调控一.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义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宏观调控职能。
即政府通过制定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
政府通过政府管理、制定产业政策、计划指导、就业规划等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间接控制;同时,还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的力量,与政府一道共同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市场监管职能。
即政府为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历史演变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主要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理论界对政府经济职能的不同概括方面。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理论界对政府经济职能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
(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职能。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面临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发挥政府经济职能作用的问题,理论界认为政府具有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其中分配职能是主要职能。
(二)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职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的前一时期可以称为转轨经济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的本质还表现为计划经济,但市场经济的成分不断强化。
这一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代表性观点是“三职能论”。
即认为政府具有分配、调节、监督三大职能,其中分配职能是基本职能,调节和监督职能是派生职能。
公共经济学期末论文
公共经济学期末考查形式:论文题目——《民生投入,讲求效率才有公平》班级:文公105--1姓名:***学号:************民生投入,讲求效率才有公平摘要:近几年,“保民生”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重点。
从各项数据看,各级政府都交出了较为亮丽的民生投入成绩单。
但在民间,仍能听闻,民生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抱怨。
这种抱怨的原因何在呢?政府应该怎样调配财政支出的规模和方向呢?满足民生需求,只能靠不断扩大支出规模吗?……一系列疑问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
通过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只有讲求效率,才能实现公平,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拆解民生大单(一)、财政支出的增长《人民日报》谈中国税负,称财政支出三分之二用于民生。
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报告,多把民生支出的规模、增速和比重,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单独列出。
2008年至2011年,教育支出年均同比增速为22.8%,略高于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年均增速的2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5447亿元增长至1.11万亿元,均翻倍;医疗卫生支出更是从1990亿元增至6367亿元。
民生投入年年递增,社会“幸福感”是否有明显的提升?(二)、财政支出凸显的问题若不考虑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将所有用于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的支出,统统装到所谓“民生支出”的筐里,可能给人以财政民生支出虚增的感觉。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编撰的2012年《社会蓝皮书》显示,经济压力和生活安全感不足,仍是城市居民痛苦的重要因素。
有73%的城镇居民认为“物价上涨,影响生活水平”是最为困扰的问题,该比例高出农村居民7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中有47.2%的家庭存在“家庭收入低,日常生活困难”的现象,32.2%的农村家庭认为“医疗支出大,难以承受”。
低收入家庭对于自己的职业、社保、经济、休闲娱乐状况的满意度都明显偏低,对于未来的信心明显不足。
老百姓对民生投入主观评价不高,让主管部门开始反思投入效率的问题。
二民生投入谁做主?“教育经费年年大幅度增长,而居民的教育费用负担依然很重。
公共经济学论文
公共经济学论文域。
同时,下大力气调整R&D投资的结构,对基础研究和为科技、经济长远发展战略目标服务,具有公益性质的研究开发项目以及对产业技术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应当加大投资力度。
对应用性研究开发则要增强投资导向性,积极引导非政府部门增加R&D成果转化阶段的投入。
其次,积极构建“官、产、学、研”相结合的R&D投入格局。
从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跨国公司与高等学校的R&D合作会进一步加强,而且这种合作开始走向全球一体化。
然而,在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职能长期得不到重视和培育,企业职能的不完备直接限制了中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限制了中国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因此,中国急需构建“官、产、学、研”相结合的R&D投入格局,在充分发挥政府高新技术创新能力的前提下,完善企业研究与开发职能,强化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使高新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竞争和发展的新的战略选择的核心。
政府可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吸引大型企业、银行及社会资金,设立产、学、研专项合作基金,把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纳入国家专项计划。
再次,要加强对财政性科技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
按照财政性科技资金的运行规律,科技资金应当按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的要求,在公共财政框架内实施改革。
一是要建立财政性科技资金预算管理机制。
按照早编细编预算、实行综合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硬化预算约束的要求,严格预算管理与执行。
实行部门预算,将所有的收支项目都编进科技预算,可以有效增强科技资金的透明性。
在执行过程中,资金跟着项目走,科技部门只需按预算执行即可。
同时,科技预算从基层编起,有效避免了科技职能部门代编所造成的盲目性,使科技资金真正安排到必需的项目,提高了科技资金使用的准确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实行国库单一账户管理制度,加强财政性科技资金的收支管理。
科技部门的所有政府性资金全部直接缴入国库账户,科技支出在实际使用时从国库账户直接划入商品和劳务提供者的账户,这有助于解决目前科技单位在银行开户过多而造成的资金分散和监督不力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经济学论文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社会服务的新型供给机制学号 ********姓名李彩霞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行政管理时间 2014 年 12 月 04 日2022年4月26日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社会服务的新型供给机制李彩霞目录摘要 (1)引论 (2)一、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与政府失灵 (3)(一)公共产品一般由政府供给 (3)(二)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存在的弊端 (3)(三)我国社会服务在政府供给下的低效率与不平衡 (4)二、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 (6)(一)自治组织供给公共产品 (6)(二)市场供给公共产品 (6)(三)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格局的构建 (6)三、我国社会服务的新型供给机制 (7)(一)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 (7)(二)青海省政府采取社会服务新型机制的实例及成果 (7)四、主要参考文献 (9)摘要公共产品是由政府(公共部门)所生产和提供的,用于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需求的产品和劳务。
从公共产品的定义看,公共产品主要是由政府提供。
然而现代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非政府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
原因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这一分析结论所包含的政策含义往往导致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绝对化和“一刀切”的倾向,把许多行业和商品纳入公共产品范畴由政府垄断性供给,由此导致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较低。
根据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等缺陷,现实中政府并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能够完全代表公众利益,恰到好处地提供公共产品。
政府“越位”和“缺位”现象在现实中比较普遍。
由于政治体制的缺陷、组织固有问题、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垄断者等原因,公共产品提供中的政府普遍存在失灵现象。
这些导致政府失灵的重要因素具有内生性和根本性,很难通过政府自身的改进加以克服。
应对之策在于引入市场、志愿部门等,与政府一起形成公共产品提供主体的多元化格局,进而创造竞争,改善服务。
本文提到的公共产品新型供给机制是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组织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等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的服务数量、质量及绩效考评结果向其支付费用。
本文主要列举社会服务方面的公共产品新型供给方式,通过青海省政府在此方面的大力举措,分析出社会服务这项公共产品是如何供给的,并说明了这种新型供给方式取得的成果和民众在通过对比以前的政府单一供给方式下的评价与建议。
关键词:公共产品;政府;非营利性组织;社会服务;新型供给机制;引论公共产品是指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旨在保证社会成员得以存续和可持续发展,并在不断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彰显公共价值的过程中所必需的社会性产品或服务。
公共产品供给是指经由一定主体组织、形成公共产品,并通过一定机制体制将公共产品配置给受益群体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一个动态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产品及其供给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及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有效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不断增进全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加快国家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正因为如此,什么是公共产品,由谁提供公共产品,怎样提供公共产品,这些问题不得不被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认识。
从传统意义上讲,公共产品的供给由政府独家垄断,独自提供。
但这种供给体制存在严重缺陷,如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关于政府以何种方式提供公共产品的理论观点也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即传统的单纯依靠政府供给的单一供给方式,已经或正在被充分挖掘市场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方式所取代,而且多元化的供给方式在不同国家也正在朝不同的方向发展。
时代的进步,公民意识的提高,顾客导向的确立,新的管理方法理念的引入,消费者主权的凸显,要求政府对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进行革新,以更好的适应公民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中国目前的也正在进行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对公共产品供给进行研究,可以为政府革新运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论依据。
由此可见,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创新对政府、市场、人民都有着必不可少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政府和自治组织各自单独提供公共产品的弊端,运用公共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结合现代社会公共产品的市场化、社会化和多中心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体制,介绍公共产品中的社会服务的新型供给机制。
一、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与政府失灵(一)公共产品一般由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消费普遍存在着“搭便车”行为,若按价格由边际成本决定的市场原则来确定其价格和产量,很大程度上将不能弥补公共品生产的全部成本,使得由市场机制决定的公共品供给量往往低于有效率的水平(如教育),甚至供给为零(国防)。
市场制度的这一缺陷,只能由政府运用公民投票机制集中公共产品需求信息,通过征税获取收入予以提供。
另外公共产品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
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性。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只要有公共产品存在,“免费搭车者”就不可避免。
这样,私人企业如果提供公共产品,就无法收回成本。
同时,由于公共产品的个人消费“量”是不确定的,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竞争市场上一般无法提供这类产品,就像经济学家所说的,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产品供给的帕累托最优,无法满足社会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因此,需要公共经济部门介入——用税收手段来集资,提供这些产品。
可以看出,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政府是公共产品供给的组织者和直接责任主体;政府是公平目标价值的守望者。
我国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现实选择是:做好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选择;促进公共产品供给公平价值的实现;选择和灵活运用好公共产品供给工具。
(二)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存在的弊端然而实践证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存在着各种弊端。
原因首先是政治家和行政官僚的目标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他们往往倾向于夸大政府的作用和市场的缺陷,即使政府干预的社会成本超过社会收益的贴现值也在所不惜,其次政府干预可能无效,表现为官僚主义作风、体制僵硬、机构臃肿和运行效率低下,导致通过政府配置带来的效率损失甚至比市场配置的损失还大。
还有一点是政府过度干预,为特殊利益集团寻租行为的产生和泛滥提供了极大便利。
最后通过政治投票机制提供公共产品可能无效,投票规则包括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票规则。
一致同意实质就是一票否决,虽然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众口难调,成本太高,甚至根本不能达成一致性意见;多数票规则在预选方案超过两个以上时,可能出现“投票悖论”,无法准确判断最优方案;对公共品的提供也倾向于反映中位选民的偏好,难以满足民众对公共产品消费多样化的需求;而且,由于以上因素,可能出现投票交易、投票联盟和互投赞成票等等,导致投票选优功能完全丧失。
由于以上缺陷,现实中政府并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能够完全代表公众利益,恰到好处地提供公共产品。
(三)我国社会服务在政府供给下的低效率与不平衡首先从总体来说,我国行政经费支出比重一直在上升,行政支出的膨胀已经挤占了其他方面的公共支出。
这其中固然有事业发展、机构和人员的扩充,但是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之所以非常薄弱,还在于政府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财力还没有用到社会发展事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方面。
以公共财政为例,我国社保、救济、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服务性支出只占去16.1%;而经济建设高达24%,行政公务费用为17%。
从国际经验看,以美国为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社会管理已经由早期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转向由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治理的模式。
而且,政府主要承担公共服务职能。
其次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社会力量不均衡的社会中,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医疗、教育方面。
其中表现出弊端的最明显的地区莫过于农村。
由于本人在农村长大,对这方面的情况比较了解,并且能够切身体会农村发生的变革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影响。
比如农村近十几年来发生的村级小学被合并到乡镇学校,农村医疗诊所搬迁等。
另外农村还有修建公共健身场所,国家大力调动农民积极性,鼓励其参加扫盲活动,或参加各种新技能的培训等。
这一系列的社会服务政策一方面给农民带来了特别大的福利,比如健身器材的提供给村落增添了活力,使农民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身体。
另一方面在农村基层发生了各种不和谐情况,比如村级诊所的搬迁进一步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的恶劣情况,技能培训方面真正落实的程度很低,农民积极性不高是一个原因,更多的是缺乏监管的层层贪污导致到农民手中的果颇少,培训时间有所压缩,培训效果被谎报等等。
在农村,政府提供社会服务造成的低效率与不平衡的原因有如下几条:1.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程序。
由于地方政府部门的决策者主要是根据政绩和利益的需要,利用掌握公共资源的权力做出公共品供给决策的,因此,在现实中,他们往往热衷于一些见效快、易出政绩的短期“硬性”公共产品的生产与供给,而对农村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科技推广、信息提供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等“软性”公共产品,却没有太高的积极性,致使农村公共品供给在总量严重不足的同时,又存在供给结构失衡的问题,这样就容易造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之间产生较大的差异。
2.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效率低下。
长期以来,地方各级政府都是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主体,而且是唯一的供给主体,负有公共服务供给的完全责任。
由于政府包揽了一切农村公共事务,不允许任何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与其竞争,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的农村公共事务,政府也一把抓。
结果,一方面,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农村公共服务没有竞争的压力和动力,降低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
3.转移支付资金利用效率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资金短缺。
首先是农村转移支付资金政出多门。
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区分配和管理支农资金的特点是:部门过多、层级过多、人员过多。
这种支农资金的分配和管理结构存在诸多弊端,造成农村转移支付资金利用效率低。
其次是转移支付配套资金使县乡财政更加困难。
现在很多项目(包括涉农项目)都要求有相应的配套资金,这会造成争取的项目越多,配套资金越多,县乡财政越难以配套,项目越难建设,县乡财政越加困难。
这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基层政府不得不四处借债,导致债务包袱越来越重。
第三是农村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和管理上存在问题。
农村转移支付中的专项转移支出规模较大,支出项目繁杂而分散,大量的专项项目的下达,已形成一个庞大的“跑项目”利益集团,在利益集团的驱动下,专项项目应起的作用已大打折扣。
另外,由于缺乏严格的预算约束,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对预算资金的有效监督管理,在使用后对其使用效果缺乏规范的绩效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