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
公共经济学的读后感
公共经济学的读后感公共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和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角色和关系的学科。
阅读了《公共经济学(第11版)》一书,不仅加深了对公共经济学本质、价值以及如何应用的理解,也进一步了解了公共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本书分为10个章节,介绍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税收和财政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政府在资源分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明确了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公共经济学中一个核心概念就是市场失灵。
通过对市场失灵的解释和案例的引用,我了解到市场并非完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市场不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因此,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应该干预市场,通过制定政策和规则,调整市场的行为,实现市场资源的最优配置。
政府失灵也是公共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
政府干预市场可以带来好处,但也存在过度干预、低效、腐败等问题。
在现实中,政府失灵的现象不可避免,因此,需要通过制度建设、监管机制等手段来控制政府失灵的程度,确保政府干预市场的效果和质量。
本书还详细讲解了税收和财政政策的原理和实践。
税收和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市场的重要手段,通过税收政策实现收益重分配,通过财政政策实现GDP增长和就业率提高。
这一章节的内容丰富详实,让我对税收和财政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正如本书所言,公共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实践性学科。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而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将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是公共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读完本书后,我认为,作为公众,我们也需要了解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运用,以方便我们正确理解和参与公共事务。
总之,本书由于其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公共经济学这门看似枯燥的学科变得通俗易懂。
通过阅读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公共经济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了政府在资源分配中的作用和责任,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的效果和意义。
公共经济学笔记
公共经济学笔记公共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公共部门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对于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公共经济学的一些学习笔记。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公共部门的收支、公共物品的提供、外部性的治理、公共选择等多个方面。
首先,公共部门的收支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政府通过税收等手段获取财政收入,然后将这些资金用于提供公共服务、进行公共投资等支出活动。
税收的种类繁多,如所得税、增值税、财产税等,每种税收都有其特定的征收对象和方式,同时也会对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
公共物品是公共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
非排他性意味着无法阻止任何人享受公共物品带来的好处,比如国防;非竞争性则是指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例如灯塔。
由于公共物品的这些特性,市场机制往往无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直接生产或购买公共物品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外部性也是公共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未在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的影响。
正外部性如教育,不仅使受教育者受益,也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负外部性如污染,给周边居民和环境带来损害。
为了纠正外部性,政府可以采取税收、补贴、管制等手段。
比如,对污染企业征收环境税,以促使其减少污染排放;对研发环保技术的企业给予补贴,鼓励其创新。
公共选择理论则从政治过程的角度来分析公共政策的制定。
在公共选择中,个人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利益进行决策。
政治家和官员的行为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选票、利益集团的压力等。
公共选择理论提醒我们,公共政策的制定并非完全基于公共利益,而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
在公共经济学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是一个关键问题。
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
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支持教育和科技研发等方式,提高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
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篇一: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书名《公共经济学》王雍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在研究生课程刚刚开始的阶段,我首先自学的教材是《公共经济学》。
原因是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是公共管理学科范畴内的理论和应用,公共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主体是公共部门,而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则是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所以我要从公共管理的主体,即公共部门入手,开始我公共管理硕士的学习研究之旅。
通过公共经济的学习,首先是要弥补一下理论的空缺。
书中按照篇章系统地从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和政府的经济理论、公共财政理论以及经济政策和管制等角度讲述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和专业知识。
比如公共选择理论、市场失灵的类别和范围、帕累托效率、公共物品、科斯定理、博弈论和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模型等。
(一)首先要明确的是,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
现代市场经济是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相互作用的混合经济,私人部门更多时候遵从市场规则,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共部门则基于公共利益极大化的原则,利用非市场的政治程序制定和实施决策来支持和补充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物品多由地方政府来具体提供给民众,这也就解释了地方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司法服务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人人均可受益。
高速公路,公园等则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在一定容量内可以平等受益。
这让我想到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引来严重拥堵成为了新闻热点,我想这就是政策将准公共物品改为了纯公共物品,去除了排他性,造成了“劣币追逐良币”的效应,低效益追求者将高效益追求者一起共享有限的资源,另外,我认为这个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市场的需求原理,也并没有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却进行了政府的政策干预,最终导致了高速公路的一度瘫痪。
我想公共政策的出台、公共物品的提供,既然出发点是社会效益,那么就需要以结果为导向。
公共经济学黄恒学第三版笔记
公共经济学黄恒学第三版笔记
【原创版】
目录
1.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黄恒学的第三版笔记的主要内容
3.笔记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
4.笔记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影响的学科,它对于理解政府政策和决策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恒学的第三版笔记对此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理解。
笔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影响的深入分析。
其中包括对公共物品、外部性、公共支出和税收等核心概念的详细解释,以及对公共政策和决策的实际效果的实证分析。
笔记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包括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外部性的内在化,公共支出和税收的最优水平等。
这些概念和理论是理解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影响的基础,也是公共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笔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不仅提供了对公共经济学的深入理解,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学习笔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的政策和决策,从而更好地参与经济活动。
同时,笔记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研究公共经济学的参考和指导,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1页共1页。
《公共经济学》的读后感
《公共经济学》的读后感《公共经济学》是一本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对于理解和研究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公共经济学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性,并对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谈谈我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让我对公共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书中对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例如,作者通过讲解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概念,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市场会存在失灵的情况,以及政府为什么需要进行干预。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公共选择理论和社会保障的原理,让我意识到政府干预的复杂性和必要性。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对于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这本书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现了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应用和实践意义。
作者通过多个实证研究,对不同领域的公共政策进行了评估。
例如,书中揭示了教育投资对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政策对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实证研究,我对于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应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评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书中还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共政策差异,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共经济特点和制度变迁。
此外,这本书还将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和领域进行了有益的融合。
作者在书中引入了一些心理学、社会学和法律学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丰富了对公共经济学的理解和分析。
例如,作者介绍了行为经济学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软弱理性”对于个体决策的影响。
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使我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和分析公共经济学的问题,也为日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让我深感公共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经济学科,更是一个综合性学科,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和融合。
公共经济学笔记
公共经济学第一版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绪论一、思考题1什么是公共经济学从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经济政策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科;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资源的非市场化配置和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分配;从政治学和行政学的角度出发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所以可以将公共经济学理解为是关注经济化的政治、政治化的经济以及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公共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特殊规律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的学科;2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即政府及其附属物的经济行为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所谓政府,就是国民经济中唯一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实体;政府除对特定区域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以外,还参与非市场性的资源配置、社会财富再分配和稳定经济的活动;特征3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有哪些关系2004辨析题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关联度表现在两个关联点上;第一个关联点是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制、消费与生产调节及收入分配公平化等政府的微观经济行为;第二个关联点是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也看成是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应用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对政府经济行为是否实现最大化准则进行分析与判断;公共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是一个双重角色,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它本身需要解决最大化的问题;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也是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在公共经济学中也广泛借鉴和使用了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如均衡理论等;公共经济学与宏远经济学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一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新公共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中,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政府干预市场的盛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在两个学科的研究领域中,都始终离不开政府的角色与作用;公共经济学中所研究的政府职能问题与宏观经济学的国家调控密切相关;福利经济学为考察政府的经济行为提供了理论启示,同时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原则已经成为公共经济学理论的重要价值判断原则之一;4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和法学有哪些联系与区别政治因素对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影响力的存在使得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的关系极为密切,政府的许多经济行为都受到政治因素影响,所以政府的许多经济行为必须借助政治学的框架进行分析;此外公共选择理论作为公共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一些基本的政治过程,使之成为了政治学与经济学的桥梁;法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关系,法学为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法理基础,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问题都应当通过法学的探讨来研究,通过法律来规范;另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都是按照法律赋予的职权,多是通过法律手段实施的;这些都表明公共经济学与法学是密不可分的;二、知识点归纳1社会经济体系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经济主体,一类是私人部门,即企业与家庭;一类是公共部门,即政府及其附属物;2在不考虑国际市场因素的前提下,一国国民经济取决于政府、企业、家庭这三类角色的经济活动;①家庭→企业:家庭向企业提供劳动力、资本、土地、管理才能等各种生产要素;②企业→家庭:企业向家庭支付相应报酬,并向家庭提供各种商品和劳务;③政府→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参与国民经济经济要保持正常运行:企业投资=家庭储蓄∪政府税收=企业支出+家庭支出3企业和居民→私人部门→收益或效用最大化为基本目标2005 填空题政府及其附属物→公共部门→在其经济活动收益与成本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社会秩序的公正与公平4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包括什么一般来说,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有三类要素构成:一、用于经济分析的基本逻辑、基本假设以及分析工具;其中最为核心的基本假设是最大化假设,最核心的分析工具是各种各样的均衡分析;二、经济分析的价值观,涉及到经济分析的基本价值判断;其中最核心的判断标准是帕累托最优准则;均衡分析与帕累托最优准则是一致的;三、政府治道的问题;其核心的问题是政府职能的界定和运作、政府具体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等;5民主政体下的政府公共部门的涵义界定的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中央政府或中央最高行政机关;这是涵盖范围最狭小的公共部门;是公共部门的最核心层次;第二个层次:广义政府;除了中央政府还包括立法、司法机构;第三个层次:除了广义的中央政府,包括地方政府和公共行政组织;第四个层次:被称为统一公共部门;在广义政府之上加上公共性企事业部门;此外政府兴办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可以界定为公共部门;我们在讨论中国的公共经济问题时,只研究中央政府的经济行为、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资兴办和经营的按公共经济规则行事的政策性金融企业;6政府及其附属物有三大经济功能:①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②社会资源配置功能③经济稳定功能7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三个层次的内涵是第一层次是研究财政收支;即根据法律征收的税金和根据政治程序决定的预算支出各项费用;财政收支是政府经济行为的核心;第二层次是研究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对财政收支的总量和结构进行研究,以确定科学合理的规模和分配比例,控制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第三层次是研究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公共财政收支也应该有收益与成本的比较;8公共经济学的研究特征1公共经济学是以政府以及政府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的;2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及政府行为的;3公共经济学注重实际问题的研究;公共经济学都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政府在处理经济方面的问题而进行分析研究的;9公共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①公共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前身,公共经济学把其研究范围扩大到了更广泛的公共政策问题上来;旧公共经济学:财政学→研究范围局限于财政收支,特别是税收新公共经济学:由财政学发展而来→研究财政收支及财政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③旧公共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即公共经济学的起源a 经济学的诞生:与政府治理国家的需要有密切联系;公共财政学是由经济学发展演变出来的一个分支;b 萌芽状态:公元16世纪欧洲已经出现关于公共财政理论的一些专着,而公共财政学正式公共经济学的起点;c 初露端倪:1662年威廉·配第发表了赋税论把国家经费分为6个项目,开创了公共财政学之先河;d 学术体系确立: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用来大量篇幅讨论了国家财政问题;亚当·斯密的理论贡献极大地丰富了公共财政学,也使公共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上学术舞台,旧的公共经济学也就此诞生;④新公共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a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使经济学发生重大变革;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利息、就业与货币通论中主张国家对经济实施干预;b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推行,证实了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论的正确;c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经济职能日益显现和扩大,给公共财政学带来了大量新问题,于是新的理论需求导致了公共经济学从公共财政学中脱离出来;d 1959年美国公共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出版了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首次提出了“公共经济”这一概念;10现代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基本问题:①政府或公共部门究竟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如何组织这些活动②如何理解和预测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影响③如何评价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影响11新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的区别2004 填空题①相对与公共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扩展了其研究空间,增加了两个开创性的研究领域:一是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政治范畴,提出了关于公共选择和公共决策的理论二是深入的研究了公共政策对经济的影响②公共财政学在方法论上基本是一实证为主的,而公共经济学在继承了财政学实证分析方法的同时,又借鉴了经济学体系中基本的规范分析方法;12公共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①实证分析方法:通过量化分析来验证命题和假设,是弄清“已经发生了什么”②规范分析方法:从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出发研究“应该怎么办”在公共经济学中,实证分析主要用于考察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各种政策的结果,规范分析则用于评价各种将要付诸实施的政策和政府形式的选择;真题:1.下面哪一个问题不是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A垄断产品的定价问题 B财政部制定税收政策 C中央银行制定利率政策 D教育部制定教育政策2.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AA二者都研究政府财政问题 B二者都关注社会公平问题C二者都由凯恩斯理论发展而来 D二者都以帕累托最优原则为基本分析工具3.判断:公共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一个分支×4.填空:在国民经济运行体系过程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上都存在很大差别,公共部门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社会秩序的公正与公平5.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章资源配置一、思考题1什么是资源配置方式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狭义的资源配置问题主要是指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等要素应用来生产生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知识点归纳 3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要求解决的问题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对于资源配置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①习惯与传统;这种惯例通常具有法律或道德的约束力,成为传统社会中人们用来处理社会基本经济问题、进行资源配置时的一种方法和制度性约束;②政府的计划命令机制;计划或命令机制主要是由政府来作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决策;③市场机制;主要是由一种竞争的价格制度来决定的;帕累托状最优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以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即无论做任何改变都不可能是一部分人收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有效”;②帕累托效率准则的实际含义解释为: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做到了这一点,资源的配置就可以说是具有效率的;2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社会边际收益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的增加;社会边际效益可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消费量而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一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收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这是符合最一般边际递减规律的;社会边际成本是指每多一个单位该种产品所导致的资源消耗的价值增量;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弥补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一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即实现“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任何一种产品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收益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即为MSR=MSC;净边际收益MNS=0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一种具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可使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满足这样一种条件,即每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3市场机制是如何配置资源的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作用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着经济的运行;①价格机制是价格形成、价格变动及其作用的内在因素的有机联系和过程,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随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而变化,或同价值一致,或同价值背离,以灵敏的调节社会生产与需求,价格的这种运行机理就是价格机制;②供求机制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在商品的市场价值既定的条件下,供求关系的变动导致了市场价格的变动,反过来市场价格的变动又影响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这种关系和运动过程就是市场机制的运转过程;③竞争机制是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竞争会引起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动,而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动反过来又引起竞争;总之,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在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调节社会经济运行,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4如何界定市场的失灵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它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经济效果、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广义的市场失灵除了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它主要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引起的;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①信息的不完全性失灵:一是交易中双方对于市场信息无法完全掌握出现“信息不完整”现象,这种现象导致消费者不能达到理论上的理性人的个人效用最大化目标;二是“信息不对称”现象;信息的不完全性会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的“优胜劣汰”的作用,社会资源无法最优配置;②外溢性失灵:当某些市场主体的行为给社会或其他主体带来经济损失时,不可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也不可能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纠正,从而破坏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③公共产品问题: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市场本身无力解决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问题;④垄断性失灵:垄断影响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经济的作用,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⑤社会公平分配的失灵:在分配领域,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如果没有外力维护收入分配公平,社会的贫富差距将会变得严重起来,直至危及社会稳定;此外,市场机制在宏观经济调控、解决失业和通货膨胀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功能不足;5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配置资源的职能有哪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一般被概括为三个方面:1消除市场失灵:政府通过强制性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补充性的资源配置,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提供公共产品;政府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用以保证社会共同利益的实现;②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状态;政府应当适当用法律手段干预垄断,必要时天然垄断性产品应由政府统一组织生产;③纠正外部性;通过税收、罚款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对市场机制解决的不了的外部性问题进行纠正;④产业政策;政府可通过调整税率、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等措施来鼓励或限制某些产品的生产,从而有效地鼓励高效率产业发展,限制低效率产业;2合理分配收入:政府为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而采取的财政措施有:①税收——转移支付制度;包括按照支付能力原则设计的税收制度和按照受益能力原则设计的转移支付制度;②政府可以将征收累进所得税筹集的收入用于公共事业投资以利于低收入阶层;③政府可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对日常用品进行补贴,借以加重高收入阶层的负担,减轻低收入阶层的负担;当前讨论的具体问题只要是防止贫穷,而不是限制高收入;3稳定经济:在政府所才用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中,财政政策在影响总需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体现在:①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这是指通过调整预算收支来调节社会总需求;②自动稳定器;这是指通过财政的某些制度性安排来发挥对经济的“自动”的稳定作用;支出方面累进所得税具有这种功能;支出方面失业救济金也可以发挥类似功能;6政府为什么会失灵政府失灵有哪些表现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失灵的原因有两个:金镝版——P38政府失灵七个来源①政府也是经济人,有自己的私欲,他们一样也会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行为的准则;政府官员也有经济人的另一面,也可能在经济活动中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此政府决策不一定实现帕累托最优;②作为一般人,政治家和公务人员他们的理性、知识和才干也是有限的,他们拥有人类共同的弱点;政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事与愿违的情况,最终导致政府失灵现象;政府失灵的表现有:①政府的政策偏差;②政府政策的低效率;第一,是指政府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好的政策,即这种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优配置;第二,指政府作出决策的时限和效率的限制;③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④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导致公共物品提供过剩或者成本增加,从而造成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⑤寻租活动;寻租活动会使政府决策和运作受到利益集团或个人所摆布;二、知识点归纳1资源的稀缺性规律表明对于任何一种资源相对于人们无止境的需求而言都是不足的;2政府或公共部门应该在资源优化配置中扮演什么角色——公共经济学基本问题3生产什么——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更符合人们的偏好如何生产——怎样用有限的要素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为谁生产——在消费者的收入一定情况下这些产品应该在消费者之间怎样交换才能使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以上是狭义的资源配置问题即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又即效率问题4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效率公平稳定——广义资源配置要解决的问题5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政治经济学讲义首先提出生产资源的最佳配置问题6福利边界曲线外部点代表的福利水平组合——当前无法实现;内部的点和线上点代表的福利水平组合——可能的社会福利水平;曲线上任意一点都满足效率的定义,即最优7帕累托最效率准则的意义:为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提供了一种最合理配置资源的理想状态和价值取向;8帕累托最优状态效率原则:经济学意义上的 / 实际含义 / 实现条件思考题19①MSR>MSC→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也就是说持续生产行为所带来的效用或者社会福利的增加是正的,应该有更多的资源配置到生产中去;②MSR<MSC→边际收益尚无法弥补增加的成本边际成本持续的生产行为会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应该将用于该种生产的资源转移一些到其他生产部门,减少产量;③MSR=MSC→配置在该种产品生产上资源的总净收益收益扣除成本实现最大化;在最优产量时,TSC曲线的斜率等于TSR曲线的斜率,这是两条曲线的垂直距离也最大,TSR-TSC就是社会总收益扣除其社会总成本之后的剩余,而这正是该种产品的社会总净收益;10公平原则:收入公平经济学中常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作为分析公平程度的基本工具A洛伦兹曲线直观的表现出社会财富是如何在不同阶层的家庭中分配的:①对角线——社会财富平均分配于所有家庭——绝对平等线②折线——唯一一个家庭拥有100%财富——完全不平等线③弧形曲线弯曲度越大则社会财富分配越不平等;弯曲度越小社会财富分配越平等;B定量评价财富分配的平等程度——基尼系数基尼系数=A/A+B 0≤基尼系数≤111稳定原则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抑制通货膨胀、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①抑制通货膨胀;就是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动态稳定,从而保持币值稳定;实质是防止物价普遍、持续、大幅度的上涨;②充分就业;在现实中社会中总存在着最低限度的失业;所以充分就业不意味着失业率为零;③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和社会福利总量的增长;④平衡国际收支;是指努力实现一国对外经济往来中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大体平衡,避免长期的大量盈余或赤字;12最低限度的失业包括:①摩擦失业②自愿失业③可承受的非自愿失业幅度13衡量经济增长幅度一般使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14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经济形势的运行方式或经济体制,本身不具有独立的社会基本制度属性,不固定地代表某种特定的经济制度和所有制关系;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握市场经济的含义:①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
公共经济学笔记整理
公共经济学笔记整理公共经济学第一章资源配置与公共部门职能资源稀缺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政府如何促进社会资源配置优化是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出点。
一、资源配置的定义及配置方式(一)资源配置的定义资源配置有狭义资源最优配置和广义资源配置之分。
1、狭义资源最优配置:指以有限的资源(生产要素)尽可能生产出更多的符合人们偏好的产品和服务。
2、广义资源最优配置三项内容(即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效率,市场机制;公平,社会价值判断;稳定,经济的正常运行。
(1)效率原则:效率的衡量标准: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要使一部分人处境改变必须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条件。
帕累托更优指资源配置改变后,①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好;②没有一个人处境变坏。
帕累托改进指为达到更优而进行的改进。
效率实现的条件之一:TSR社会总收益>0>TSC社会总成本效率实现的条件之二:MSR社会边际收益=MSC社会边际成本(2)公平原则:主要是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不同社会价值观有不同的标准。
公平的衡量标准:劳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基尼系数由劳伦斯曲线而来,是劳伦斯曲线的指数化。
基尼系数=A/(A+B) A为阴影部分,B为OEF。
(3)稳定原则的四大指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二)、资源配置方式习惯:社会经济活动中长期形成并被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
(长子继承、手艺人传媳不传女等)命令:由政府或掌权者对所有生产和分配作出决策。
(封建王朝、集权经济)市场:由价格竞争来决定生产、分配和消费。
市场配三种置形式:a消费者的选票(货币)决定生产什么;b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决定如何生产;c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等的提供者决定为谁生产。
二、市场配置与市场失灵(一)、完全竞争的市场的基本特征:①人数众多的小规模卖者和买者;②产品是同质的;③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自由进入和退出);④完全的信息与知识;⑤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行为具有一致性;⑥经济利益的可分性和所有权的确定性;⑦私人占有;⑧无论生产与消费都没有外部经济;⑨不存在规模经济。
公共经济学黄恒学第三版笔记
公共经济学黄恒学第三版笔记摘要:一、引言二、公共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三、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四、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体系1.公共物品理论2.外部性理论3.公共选择理论五、我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现状及挑战六、公共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公共支出政策2.税收政策3.政府管制七、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共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关注。
本文将对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公共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公共政策制定等方面的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公共部门的决策、行为及其对市场和社会的影响,旨在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三、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公共财政思想。
20 世纪以来,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大和公共部门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公共经济学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四、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体系1.公共物品理论:主要研究公共物品的性质、需求显示、供给机制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2.外部性理论:关注外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探讨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干预来消除或减轻外部性的负面影响。
3.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治过程与经济决策之间的关系,分析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影响。
五、我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现状及挑战尽管我国公共经济学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如何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
六、公共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公共支出政策:政府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和规模,引导资源配置,实现社会目标。
2.税收政策:政府通过税收手段调整收入分配,实现公共服务和福利的公平分配。
3.政府管制:政府通过监管和干预,保障市场秩序,维护公共利益。
公共经济学黄恒学第三版笔记
公共经济学黄恒学第三版笔记(原创版)目录一、公共经济学的概念与意义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三、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特征四、公共支出与税收政策五、公共经济学的现实应用与挑战正文一、公共经济学的概念与意义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与功能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关注政府如何通过公共支出、税收等手段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政府预算等方面,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政府预算等方面。
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提供的、供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商品或服务,如国防、教育、医疗等。
公共服务则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提供的服务,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
政府预算则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计划收入和支出的统计表,反映了政府的财政状况和政策导向。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和制度分析等。
实证分析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描述和解释经济现象;规范分析则从价值判断出发,探讨公共经济学问题;制度分析则关注公共经济学制度安排及其变迁。
三、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特征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具有以下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公益性。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使用;非排他性是指无法阻止未付费的人使用;公益性则是指其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非追求利润。
四、公共支出与税收政策公共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支出,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基础设施建设、国防采购等;转移性支出则是指政府向特定群体提供的补贴、救济等。
税收政策是政府为实现公共目标而采取的税收措施,包括税收种类、税率、税收优惠等方面。
税收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等;税率则是指税收的征收比例;税收优惠则是指政府为鼓励某些行为或产业而给予的税收减免。
五、公共经济学的现实应用与挑战公共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政府预算、税收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公共经济学笔记整理
公共经济学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一、资源配置的方式(一)【帕累托最优状态】(08名解) ----经济学的效率,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做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
(二)【社会总收益TSR】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产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三)【社会总成本TSC】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价值。
(四)【摩擦性失业】由于技术、季节等原因,短期内劳动力供求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五)【资源性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或工作条件造成的失业。
(六)【非自愿失业幅度】劳动者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却仍然找不到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七)资源配置的方式(09 简答):1、传统社会的习惯( 1 )习惯的定义: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
( 2 )习惯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习惯支配的传统社会中,用世袭分工制度解决生产和分配问题,习惯作为一种稳定的社会力量保证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秩序与延续。
习惯窒息了社会的创新,导致传统社会发展缓慢。
2、命令(政府)机制( 1 )定义:【命令机制】主要是指由政府作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决策的资源配置方式。
( 2 )适用条件: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时期,命令机制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有效方法。
经济发展的正常时期,必然造成经济决策权的集中和社会组织的等级制度,影响社会福利的增进。
3、市场机制:(1 )定义:【市场机制】是指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是由一种竞争的价格制度决定的资源配置方式。
( 2 )市场机制的优越性:市场机制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
(3 )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①市场机制运行的基本点:主要的价格和分配决策都是在市场上做出的。
②市场是一种产品的买方和卖方互相竞争,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
③价格调节生产:均衡——不均衡——均衡(4)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下的解决途径: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公共经济学黄恒学第三版笔记
公共经济学黄恒学第三版笔记
摘要:
一、公共经济学的概念与意义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践
四、税收理论与实践
五、公共经济学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正文: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在经济活动中的财政行为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部门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研究公共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包括公共支出和税收等。
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政策分析等。
理论分析是公共经济学的基础,通过对公共支出、税收等理论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
实证分析则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理论分析的结论。
政策分析则是针对具体的政策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公共支出是公共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包括公共支出的规模、结构和效率等问题。
在实践中,我国公共支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合理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税收是公共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内容。
税收理论与实践主要包括税收原则、税制设计和税收征收管理等问题。
在实践中,我国税收制度的主要问题是如何
实现税收公平和效率,如何优化税制设计,如何提高税收征收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公共部门作用的加强,公共经济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如何更好地发挥公共部门的作用,如何合理控制公共支出,如何优化税制设计等。
同时,公共经济学也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公共管理专业 读书笔记(2)
《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黄恒学教授主编的《公共经济学》系统地从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和政府的经济理论、公共财政理论以及经济政策和管制等角度讲述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和专业知识。
比如公共选择理论、市场失灵的类别和范围、帕累托效率、公共物品、科斯定理、博弈论和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模型等。
(一)本书首先阐明的是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
现代市场经济是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相互作用的混合经济,私人部门更多时候遵从市场规则,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共部门则基于公共利益极大化的原则,利用非市场的政治程序制定和实施决策来支持和补充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物品多由地方政府来具体提供给民众,这也就解释了地方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司法服务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人人均可受益。
高速公路,公园等则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在一定容量内可以平等受益。
(二)其次介绍的是公共经济学相关的学科,了解了这些学科才能更好的理解公共部门的经济学作用。
第一,微观经济学和边际分析,本科时候学经济学时,边际分析就是一个重点,它反映的是资源的稀缺性,即使用资源时的社会边际边际成本,因为资源具有稀缺性所以就需要进行资源的最优定价。
但是,很多资源的最优定价是比较难落实的,尤其是在中国目前这个体制尚未健全,市场经济发展不到位的时代,定价会比较容易触及到社会公正的问题,比如水资源的紧缺和提高农民收入的紧迫性之间的冲突。
公共经济学的基础假设借鉴了微观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利他行为的背后还是利己,正如亚当·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发挥的作用所说:引导人们的利己行为产生利他的效果。
只不过这种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关于政府的行为假设就不得不引出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家和官僚的行动和其他个人并无不同,因此政府也存在缺陷。
第二,宏观经济学与总量分析。
《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一)
《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一)第一篇:公共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公共经济学的定义一.定义:公共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公共经济活动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二.研究对象: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经济行为。
三.研究内容:(1)第一层次研究政府的经济职能。
(2)第二层次研究政府收支。
(3)第三层次研究政府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4)第四层次研究公共部门经济和政府经济行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5)第五层次研究公共部门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调控。
第二节:公共经济学的发展(次要章节,看看就行)第三节:公共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次要章节,看看就行)第四节: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归纳与演绎)第二章:市场与政府第一节:市场与混合经济一,市场的基本理论(一)市场的内涵:商品买卖双方进行交换的场所。
(二)市场经济及特点: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经济运行,主要通过市场来调节资源配置的制度。
特点:1.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2.竞争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状态。
3.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经济上的独立性是市场制度的根本。
4.社会契约和法律制度是市场运行的基本保证。
(三)经济运行的四要素: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谁来决策。
(四)市场类型: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垄断等(五)完全竞争市场假设条件:1.某一商品的生产者或者消费者众多。
2.商品同质,无差异。
3.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4.完全信息。
二.混合经济混合经济定义:从所有制形式看,混合经济之生产性资源部权威私人所有,由所有者各方共同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资源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经济形式。
在当代,不存在任何一个完全有市场或者完全由政府来决定的经济制度。
混合经济运行机制是既有市场又有政府两者结合的经济制度,只是这两个因素混合的程度和方式有所差异,通常把这种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和配置资源的经济称为混合经济。
公共经济学笔记
公共经济学<鲍德威的《公共部门经济学》,罗森的《公共财政经济学》>研究对象:效率,收入再分配政府职能:效率,收入再分配,宏观经济的稳定。
前二者是微观经济学所讲的资源配臵问题,地方政府是主要的执行者。
后者是宏观经济学讲的经济总量,经济整体运行问题,是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能。
推荐书目:弗里德曼的《资本主义与自由》,哈伊克的《通向奴役的道路》,《自由选择》。
第一章导论一、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哲学的关系政府有机论和政府机械论1、政府有机论—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有机体的一部分。
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个人利益受整体利益限定,社会高于个人,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政府机械论—个人主义。
政府是一个信托机构,政府官员是受托人,都是为了人民利益而设的,个人才是午台中心,而不是群体。
个人利益是原生性的—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公共部门经济学是从个人主义价值观来看待政府的。
(有关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请参见哈耶克的《通向奴役的道路》,罗森那本书有简略叙述)二、政府是一个生产者,是最大的服务生产部门,但政府服务一般没有市场价格,就用成本来算。
涉及GDP的核算。
SNA是95年前使用的核算方法。
物品、服务都纳入GDP,生产性活动—价值—GDP(强调政府是一个生产者的意义至少有两点:1、服务型政府;2、对政府产出的核算是不精确的。
因为按成本计算,政府雇员越多,产值越大。
在一定意义上,这意味着政府越没效率,产出越大)三、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1、实证分析—是什么,不涉及价值问题<事实领域,价值领域区分,最早是英国休谟提出的,称之休谟的铡刀>。
理论的作用,定量分析。
2、规范分析—福利经济学第一、第二定理。
帕累托最优—资源配臵的效率<帕氏效率、帕氏最优>--市场失灵—外部性、垄断、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等。
--政府—实现公平的收入再分配,经济学最成熟的地方—政府职能是资源配臵、收入再分配、宏观经济稳定。
公共经济学读后感
公共经济学读后感财政学作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完整的学科是在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之后。
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经济学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出现,其标志性的学术事件是1959年美国著名学者马斯格雷夫出版的《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一书。
在这部堪称经典的著作中,马斯格雷夫第一次使用了“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并给予了说明:“围绕着政府的收入—支出过程出现的复杂问题传统上称为‘财政学’。
虽然公共家庭(政府)的活动牵涉到收入和支出的倾向流量,但基本问题不是资金问题。
它们与货币、流动性或资本市场无关,而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充分就业以及价格水平稳定和增长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任务看成是研究公共经济的原理,或更准确地说研究的是公共预算管理中出现的经济政策问题”。
我认为公共经济学之所以区别于财政学,在于其不仅仅是研究政府的经济活动,它的主体应该包括政府,社区,第三部门,甚至一些国际组织。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经济的主体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如何达到公平、效率的目标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在其发展历程中主要研究对象为以下几方面:公共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税收理论以及宏观财政学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经过马斯格雷夫等人的努力,于50年代在英语学术界得到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萨缪尔森发展了公共产品的需求理论。
萨缪尔森在1954年首先对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做了数学界定,并给出了现在广为人们应用的公共产品的定义,他认为公共产品就是这样的产品,每一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能减少任何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60年代开始,关于公共产品最佳供应问题及其相关的林达尔模型、萨缪尔森模型、纯公共产品、非纯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等内容,也陆续进入公共部门经济学。
目前西方在公共经济学方面研究的最新对象为:一是社会保障理论。
公共经济学的介入主要是讨论失业保险对失业水平的影响、社会对资本积累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等微观问题;二是新一代财政分权理论。
公共经济学杨志勇第四版笔记
公共经济学杨志勇第四版笔记以下是我为您梳理的《公共经济学》(杨志勇著)第四版的笔记:第一章:公共经济学概论-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政府政策对经济行为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的学科。
- 研究的范围:公共选择理论、资源配置理论、公共经济政策和公共经济制度等。
- 方法:分析理论、实证研究以及政策评估。
第二章:货币和公共财政- 货币的功能:交换手段、计价单位、价值储存工具、债务偿还手段。
- 货币的供给:政府和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给,影响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
- 公共财政的功能: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稳定经济以及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 公共财政的工具:税收、债务和政府支出。
第三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的原因: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等。
- 外部性的类型:正向外部性和负向外部性。
- 政府干预的方式:修正市场失灵、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收入再分配、实施经济调节等。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个体理性行为、市场失灵、政府行为和集体决策。
-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模型:混合模型和纯公共品模型。
- 政府干预的限制:信息不对称、政治和利益团体等制约因素。
第五章:资源配置理论- 资源配置的效率:帕累托效率和康托效率。
- 公共财政目标的选择:效率和公平之间的权衡。
- 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
- 超额课税原理和社会保障的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土地与城市经济- 城市的特点:外部经济、内部经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
- 土地资源的特点:稀缺性、不可移动性和异质性。
- 土地经济:地租理论、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
以上是《公共经济学》(杨志勇著)第四版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章节内容的简要总结。
完整的笔记需要根据实际阅读情况进行详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共经济学概论读后感
<公共经济学概论>读后感——“冷冰冰”却简明深刻的经济学前言一个短学习的学习中,老师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用经济学的思想解释日常生活和公共热点问题。
我认为老师这么做这不仅仅是让学习经济学更加好玩,更是让我们认识到经济学思想是一种把握主要矛盾地看待社会运行规律的思想。
课上的经济学基本知识是重要的,但对我而言,这门课更重要的是对我思想上的启发。
用经济学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经济学以他的两个基本假设为出发点,发散性地分析各种社会问题。
这种思路虽然忽略了很多因素,如感性因素,道德等等。
但是这些因素在正常情况下往往是可以忽略的。
曾经思考中美工人地位上显著的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力量工人阶级,在建立政权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权利保障和话语权。
而在美国,工人阶级却生活得十分舒适。
从前,我把这都归因于美国有大大小小的工会组织。
我是这样想的,工会组织具有充分保护工人利益的强大功能。
工会会出面和雇佣者协商劳工合同,就劳动条件、工资、福利等等与雇佣者讨价还价。
它有领导游行罢工,引导工人选票的能力。
正是因为工会在左右经济、政治方面的“势力”,美国工人的待遇在有工会以来,一直在“扶摇直上”。
而在中国,工人是庞大却松散的群体。
从总体上看,他们的力量是庞大的,但从个体上看,他们是极其渺小和无助的。
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再次想到这个问题,我改变了之前的看法。
美国工会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在美国,生产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力供给是平衡的。
如果美国人的劳动力像中国这样源源不断,公会组织是组建不起来的,因为工人之间因为职位资源问题就会有产生很强的外部性,内部竞争就能让公会工作开展不起来。
薪酬水平是由生产资料的稀缺性决定的,工会职能帮助工人的工资匹配上自身劳动的稀缺性,却不能帮助工人获得大大超过其应得待遇的工资。
这个观点可以被实例证明:美国大萧条时期,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工会此时无法向工厂主要求高薪,而是以平衡市场为主要努力方向。
张思锋公共经济学笔记
张思锋公共经济学笔记2021版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目录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1)第二章外部性理论 (5)第三章政府干预理论 (10)第四章公共产品理论 (17)第五章公共财政理论 (21)第六章公共选择理论 (34)第七章公共规制理论 (40)第八章新制度经济学原理 (44)经济学答题技巧分享 (48)后言致谢 (51)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的福利经济学分析一、名词解释1.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的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的状况变坏,这种状态改变,就称为帕累托改进。
2.帕累托最优: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状况变好,而不使任何人状况变坏,这种资源配置状态即为帕累托最优。
二、简答题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并作图交换的埃奇沃斯盒状图的水平长度表示整个经济中第一种产品x的数量,垂直高度表示第二种产品y的数量。
在交换的埃奇沃斯盒状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处于消费者A和B的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则它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并称之为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下图所示,所有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轨迹构成曲线VV’,即交换的契约曲线,它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的集合。
假设a点是消费者A、B对商品x和y的最初分配组合,由于在a点无差异曲线相交而不是相切,故消费者A和B的边际替代率MRSxy不相等,通过消费者A和B对商品x和y的交换,假设从a点到c点,A的福利为A2保持不变,而B的福利从B1提高到了B2,因此,a点存在帕累托改进。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要使两种商品x和y在两个消费者A和B之间的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则对于这两个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相等,用公式表现为:MRS A xy=MRS B xy=P x/P y图1-1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2.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并作图生产的埃奇沃斯盒状图的水平长度表示整个经济中第一种要素的数量假设为劳动L ,垂直高度表示第二种要素的数量假设为K ,生产的埃奇沃斯盒状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处于生产者C 和D 的两条等产量线的切点上,则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并称之为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
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本学期的政治经济学课程即将结束,犹记开课之初杨老师在讲导言部分时推荐了许多书籍和经典文章。
受自身浅薄学力所限和对专业大部头天然恐惧感的影响,我在图书馆借到了其中几本只是翻了翻绪论导言就无心继续读下去,最终也没能读完这些书籍中的任何一本。
也许是只鳞片爪让人更易接受,反倒是杨老师推荐的几位名家的博客还勾起了我的兴趣,断断续续倒也读了几篇。
在此先颜承认错误。
我阅览与经济相关的博客的有四个:吴晓波、叶檀、吴思和张-五-常。
其中张教授的博客因其术语和理论较多以及一些领导人士教诲我们“读不得”而读的相对较少。
总而言之,这四位对中国的现实和发展前景主要是持审慎悲观的态度。
张教授暂不谈,吴晓波主要通过古今对比指出中国经济沿革始终存在的结构性和制度性缺陷以及其导致的偶然和必然的结果;叶檀(在《南方人物周刊》上经常看到她的专栏)主要通过对最新经济金融实例得出她的结论,对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以及极其严重的通胀现实表达了她深切的'忧虑;吴思与其说谈的经济学,不如说是社会学或是历史探究,多是以社会历史事实论证他的观点(可惜我还没有读过他最有名的作品《血酬定律》)。
然则悲观未必不如乐观,审慎总好过浮夸。
自有人去华言太平盛世,理性分析的声音反而尤其可贵。
在此主要谈谈对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激荡三十年》两书的读后感。
絮叨完毕,下面引出正文。
)不记得这两部书上哪一段大致有这么一段话:宏大的人类命运的世界被平淡的商业叙事所取代,青少年无法忍受这种平庸的。
然而中国百多年来的商业叙事却因其与国运紧密相连,绝对不能说是平淡的,相反这些历史上充满了汗、泪和血。
《跌荡一百年》讲述的是从1870年到1978年中国由封建社会到近代社会又即将转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向近代化的历程,《激荡三十年》则描述了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尝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
两部书合起来基本上就是中国近现代企业乃至工商业的通俗简史。
公共经济学笔记之欧阳音创编
公共经济学(第一版)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绪论一、思考题1什么是公共经济学?从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经济政策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科。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资源的非市场化配置和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分配。
从政治学和行政学的角度出发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
所以可以将公共经济学理解为是关注经济化的政治、政治化的经济以及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公共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特殊规律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的学科。
2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即政府及其附属物的经济行为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所谓政府,就是国民经济中唯一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实体。
政府除对特定区域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以外,还参与非市场性的资源配置、社会财富再分配和稳定经济的活动。
特征?3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有哪些关系?(2004辨析题)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关联度表现在两个关联点上。
第一个关联点是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制、消费与生产调节及收入分配公平化等政府的微观经济行为。
第二个关联点是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也看成是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应用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对政府经济行为是否实现最大化准则进行分析与判断。
公共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是一个双重角色,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它本身需要解决最大化的问题。
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也是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在公共经济学中也广泛借鉴和使用了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如均衡理论等。
公共经济学与宏远经济学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一些。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新公共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中,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政府干预市场)的盛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书名《公共经济学》王雍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在研究生课程刚刚开始的阶段,我首先自学的教材是《公共经济学》。
原因是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是公共管理学科范畴内的理论和应用,公共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主体是公共部门,而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则是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所以我要从公共管理的主体,即公共部门入手,开始我公共管理硕士的学习研究之旅。
通过公共经济的学习,首先是要弥补一下理论的空缺。
书中按照篇章系统地从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和政府的经济理论、公共财政理论以及经济政策和管制等角度讲述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和专业知识。
比如公共选择理论、市场失灵的类别和范围、帕累托效率、公共物品、科斯定理、博弈论和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模型等。
(一)首先要明确的是,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
现代市场经济是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相互作用的混合经济,私人部门更多时候遵从市场规则,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共部门则基于公共利益极大化的原则,利用非市场的政治程序制定和实施决策来支持和补充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物品多由地方政府来具体提供给民众,这也就解释了地方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司法服务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人人均可受益。
高速公路,公园等则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在一定容量内可以平等受益。
这让我想到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引来严重拥堵成为了新闻热点,我想这就是政策将准公共物品改为了纯公共物品,去除了排他性,造成了“劣币追逐良币”的效应,低效益追求者将高效益追求者一起共享有限的资源,另外,我认为这个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市场的需求原理,也并没有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却进行了政府的政策干预,最终导致了高速公路的一度瘫痪。
我想公共政策的出台、公共物品的提供,既然出发点是社会效益,那么就需要以结果为导向。
高速公路这种资源在使用中,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资源如何有效配置而非如何平等配置。
公共物品的提供并不一定要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私人部门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私人部门可以承担生产和管理责任,公共部门则承担决策和融资责任。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最大的区别在于:公共政策、公共物品和公共权力。
公共物品前面说过了,公共政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政府预算,政策高于预算,预算约束政策,由此可见经济政策是公共政策中的核心,微观控制个体供给,宏观控制社会总需求。
公共权力中最重要的是征税权和公共支出的权力,正因为如此,政府的目标即为确保公共支出给公民和经济带来的好处和收益必须大于征税给公民和经济带来的损失。
但是,公共权力如果过大就会带来寻租腐败,进一步导致政府失灵。
因此,必须营造适度政府,并加强其他方面的监督和制约。
由此可见,公共部门存在有两个理由:(1)是因为人们需要集体行动获取合作收益,也就是互利。
政府公共部门向民众征集资源并且使用这些资源为民众服务,双方从这种“交易”中各自获取好处。
(2)纠正市场失灵。
政府管制和公共部门是对于市场失灵有效的补充,即使再成熟的市场经济也需要公共部门来纠正市场失灵,因为现代经济是混合经济。
但是,政府干预是以市场失灵为边界的,市场失灵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不是一旦出现市场失灵就必须进行干预。
(二)其次要说的是公共经济学相关的学科,了解了这些学科才能更好的理解公共部门的经济学作用。
第一,微观经济学和边际分析,本科时候学经济学时,边际分析就是一个重点,它反映的是资源的稀缺性,即使用资源时的社会边际边际成本,因为资源具有稀缺性所以就需要进行资源的最优定价。
但是,很多资源的最优定价是比较难落实的,尤其是在中国目前这个体制尚未健全,市场经济发展不到位的时代,定价会比较容易触及到社会公正的问题,比如水资源的紧缺和提高农民收入的紧迫性之间的冲突。
公共经济学的基础假设借鉴了微观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利他行为的背后还是利己,正如亚当·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发挥的作用所说:引导人们的利己行为产生利他的效果。
只不过这种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关于政府的行为假设就不得不引出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家和官僚的行动和其他个人并无不同,因此政府也存在缺陷。
此外还有一个假设就是资源的稀缺性假设,从而引出了经济效率的概念,如何将资源用于相对价值较高的用途上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比如政府预算的优先用途。
帕累托效率用以描述一个资源的最优配置,即除非损人,否则无法利他的状态。
没有将资源配置到相对价值较高的用途上称为缺乏经济效率,但并不等于浪费,浪费是一种极端状态。
资源稀缺性假设告诉我们,一项政策是否正确,不是要看其带来的回报更要看它带来的收益是否高于机会成本。
第二,宏观经济学与总量分析。
主要涉及总需求、总供给和宏观经济政策。
公共经济学某种程度上理论更贴近宏观经济学,方法工具上借鉴微观经济学。
第三、总需求和总供给。
总需求管理政策多宏观、多短期,逆风向行事,而总供给管理政策多微观、多长期,用以调节供给量,最终反映到GDP和GNP等数据指标上。
第四,乘数原理。
此原理是宏观经济学的应用,描述的是公共支出的变动将以乘数方式影响GDP的更大变动。
涉及的概念是边际支出倾向和预算支出乘数,由此可以计算出追加一定数额的公共支出后,可以得到GDP的变动额。
目前,我国居民边际支出倾向偏低,导致了民众消费依然疲软,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远没有达到目标,只能依靠政府投资和出口外需来拉动总需求。
在公共政策上有两点需要反省:一是收入差距导致民众边际支出倾向偏低,二是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转嫁导致民众边际支出倾向偏低。
因此,如何建立民众的信心和对未来经济的美好期许以提高边际支出倾向是扩大内需的关键。
第五,产权与制度理论。
交易成本是产权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现在社会的分工深化导致了交易成本不断增大,公共经济学就是要寻找能够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和政策。
产权理论还十分强调激励在经济学中的作用,正因为产权的排他性和可转让性,使得产权可以从低生产效率者手中转向高生产效率者手中,并且是人们追求更多的知识和更高的生产率,从而提高经济水平。
制度理论则是重点解决激励机制的问题,它改变人们的“偏好次序”和“相对收益”来引导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六,博弈论。
通过博弈论中著名的“囚徒困境”理论,引出了重复博弈论的“强均衡”概念,解释在当今这个重复博弈的环境中,通过某些制约,是可以实现合作的,而且长期合作要比短期合作更可取。
它还让我们思考自身同对手之间的关系,认为这是在人类社会中顽强生存的第一步。
博弈论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这与公共部门存在的经济学理由不谋而合。
(三)公共部门的存在理由除了合作效益之外还有就是克服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包括微观的和宏观的两方面。
微观的市场失灵包括:公共物品、外部性、垄断、信息不对称以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宏观的市场失灵包括:失业、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
比较值得一说的是外部性。
外部性又称外溢,指行为主体的行为活动施加于他人的、未予补偿的和未经许可的损害或利益。
当施加的是有利益时,为正外部性,私人的边际收益小于社会的边际收益,例如科学发发明造福社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若个体行为所施加的是损害,则为负外部性,如污染、噪音等,私人的边际成本小于社会的边际成本。
个体的外部效益或者外在损害受到某种形式(如税收和补贴、自愿协商、管制、收购一体化等)补偿时,称为外部性的内部化,这是解决由外部性导致低效率的传统方法。
许多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专门为负外部性所设,而专利制度专为正外部性活动所设。
更多时候政府的干预更加有效率。
另外区分垄断和自然垄断,垄断是必须要禁止的,通过竞争取代垄断。
而自然垄断是允许的,由于自然垄断是由市场容量有限和规模经济以及沉没成本导致的。
限制自然垄断要么会使厂商亏损停业要么会使消费者蒙受更大的损失。
产权理论认为,很多市场失灵实际上是产权制度的失灵、过高的交易成本以及协调失灵导致的。
比如高速公路拥堵就是免费政策导致排斥成本过高,受益人数量过于庞大,导致协调失灵的。
(四)政府干预市场的理由除了市场失灵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若干理由。
除了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失业和通货膨胀,还有不完善的市场、信息不完全、再分配和优(劣)效品。
此外,还会由于消除贫困、保障权利、家长作风和承担对后代的责任等理由进行必要的市场干预。
然而不当的经济干预会导致政策目标无法达成,还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公共部门活动的三个核心领域分别为:配置、稳定和分配。
配置职能首先是提供公共产品,其次是纠正外部性,公共产品由于外溢程度的大范围巨大可以看做是外部性的特例,分为公益品和公害品。
庇古方案是传统的用税收和补贴的方式解决外部性,还可以利用科斯倡导的产权理论的中财产权配置和并购的方法解决,最后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即为政府管制。
稳定职能是宏观层面的需求管理政策。
分配职能是政府追求平等分配的目标,纠正过大的收入差距,通过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来判定财富分配的平均程度,事实证明不能只追求结果平等还要顾及机会平等。
(五)公共物品的公共选择是公共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
公共物品的“搭便车”问题使得成本补偿困难和偏好失真,只能通过政治程序来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
公共选择的基本任务就是揭示消费者最真实的公共物品偏好,最主要的是通过“以手投票”和“以足投票”两种方式。
尽管阿罗不可能定理表明在社会层面上将个人偏好整合为社会偏好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选举机制仍旧是公众表达公共物品偏好的基本机制,其他所有机制只是补充而不可能取代它。
伯蒂特的“以足投票”便是对选举机制的很好补充,他认为如果有足够多的辖区因而存在广泛的选择余地时,那么个人选择迁移“以足投票”就是显示真实偏好,民众选择合适的地方公共物品和所征收的地方税收之间的一种精确组合,从而地方公共物品可以经由辖区间移民而得到有效配置,克服地方公共物品的市场失灵。
当然,伯蒂特假说存在着比较明显局限性。
(六)税收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权力,是政府保证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关键。
税收虽然是必不可少的公共权力,但是税收会对资源配置和人民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尤其是税收引起的替代效应,会引起公民的消费更倾向于低税或者无税的商品。
因此,政府需要在一定税收征收总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税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尽管税收都有相应的纳税义务人,但是真正负担税务的却不一定是义务人本身,因为税务可以转嫁,比如纳税人可以通过提高价格将商品的销售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七)政府尽管有税收作为平衡公共物品的公共手段,但是有些公共服务利用公共收费反而效率更高。
公共收费具有自动筛选功能,尤其针对准公共物品,如公路桥梁等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它可以将对该项公共服务需求并不强烈的公众排除,将资源留给最需要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