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13市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2013盐城市中考说明课外文言文翻译

2013盐城市中考说明课外文言文翻译

陆游筑书巢我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没有不是书的。

我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当时的情形)。

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确实像书窝啊!”牧竖捕狼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

(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

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神情很慌张。

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

(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它的嚎叫)停下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奔跑嚎叫像刚才一样。

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

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

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死了。

景公举兵欲伐鲁齐景公将要出兵攻打鲁国,就问晏子怎么样,晏子回答说:“不可以这样做。

鲁国君主道德合宜,人民拥护他,(有)道德合宜的君主(国家就)安宁,有人民拥护君主的国家和谐,伯禽治理的功劳尚在,所以不可以攻打鲁国。

攻打讲道义的国家是不吉利的,危机安全的人一定困窘。

现在您喜好喝酒地治理国家,道德(不合宜)无法让国家安定,税收苛刻,下令频繁,不能安稳民心。

2013 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实词翻译-印

2013 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实词翻译-印

2013高考文言文实词翻译汇编2013新课标卷1《明史·马文升传》【实词】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

【答案】4.A(考中)【翻译】⑴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⑵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答案】⑴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5分)⑵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

说道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5分)2013新课标卷2《旧唐书·李揆传》【实词】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

【答案】4.(3分)C【翻译】⑴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⑵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答案】⑴(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臵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译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⑵(5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译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013全国大纲卷《宋书·杜慧度传》【实词】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遂:于是。

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遏:禁绝。

C.与林邑累.相攻伐—累:屡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旷:空缺。

【答案】8.B(3分)【翻译】⑴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5分)⑵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5分)【答案】⑴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

(5分。

译出大意给2分;“造”、“入城”、“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⑵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

全国卷语文2013年-2016年古文翻译

全国卷语文2013年-2016年古文翻译

【20113年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

相貌奇异很有气力。

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

历任山西、湖广巡按。

刚正不阿(“风裁”有多个意项,从上下文看,此意最佳)非常有名。

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

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

(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

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

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

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

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

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

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损失殆尽。

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

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

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

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

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

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

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

皇帝都完全接纳。

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

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

2013至2015年高考文言文译文

2013至2015年高考文言文译文

2013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一文言文译文附:《宋史·萧隧传》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

相貌奇异很有气力。

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

历任山西、湖广巡按。

刚正不阿,非常有名。

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

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

(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

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

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

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

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

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

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损失殆尽。

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

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

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

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

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

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

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

皇帝都完全接纳。

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

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

2013年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与断句专项测试题

2013年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与断句专项测试题

2013年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与断句专项测试题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 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

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

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世之言,徒曰“市道交”。

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价值,价钱6.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善药居:聚积,搜集B.积券如山券:借据,欠条C.未尝诣取直诣:前往D.终不复言复:回答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B.C. D.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躲起来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近三年年江苏高考文言文参考译文

近三年年江苏高考文言文参考译文

2013年江苏高考文言文参考译文:李丰,字安国,是原来卫尉李义的儿子。

黄初年间,因为父亲的职务被召为随军。

当初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他十七八岁,在邺城一带有清白的名声,品评辨别当时的人物,天下的人一致称颂,没有人不在意他。

后来在许昌任随军,声誉渐渐地隆盛起来。

他的父亲不愿意他这样,就命令人把门关上,命令他断绝与客人往来。

当初,明帝还是太子,李丰是文学侍从。

等到明帝当了皇上,得到了吴国的一个投降者,问他说:“江东听说中原的有名之士是谁呀?”投降者说:“听说过有个叫李安国的。

”这个时候李丰是黄门郎,明帝问身边臣子安国在哪里,身边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明帝说:“李丰的名字竟然在吴越流传?”后来,李丰转职为骑都尉、给事中。

明帝驾崩后,李丰任永宁太仆,因为他名过其实,才能和用处很少。

正始年间,李丰升职为侍中尚书仆射。

李丰在中央机构,经常称病(不来工作),当时台省的制度是,生病(请假)满一百天应当解职。

李丰生病(请假)没有满几十天,就暂时病愈(工作),不久又卧病,像这样好几年。

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通过选拔娶了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当官开始的几年,都当过郡守,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公开告诫两个弟弟。

等到司马宣王长期卧病,李伟当了两千石的官,因为嗜酒荒废政务,使新平、扶风二郡治理混乱,但是李丰没有召唤他,大家认为李丰是在凭着皇上的宠幸(而胡作非为)。

曹爽专政,李丰在曹爽、司马宣王两派之间态度暧昧,没有表现出亲疏厚薄,所以在当时有批评他的文字说:“曹爽的权势像开水一样热,太傅父子的权势像浆水一样冰冷,李丰兄弟几个像鬼怪游光。

”其中的意思是认为李丰虽然对外表现出无欲无求,但是内心图谋奸事,有像鬼怪游光的地方。

等到司马宣王上奏给曹爽定罪,在宫门停下车,和李丰碰面。

李丰害怕,马上敛住气息,脚软在地上不能站起。

到嘉平四年司马王宣死了以后,中书令的职位空缺,大将军询问朝中之臣:“合适补任的人是谁?”有人提出李丰。

2013年高考真题文言文翻译汇编

2013年高考真题文言文翻译汇编

安徽卷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

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

高祖考虑天下初定,中国劳苦,就没有诛杀尉佗,还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

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

陆生就此高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

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

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

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

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

五年之间,中国平定。

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

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

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

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

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

”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生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

”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生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纹理整个中国。

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

2013年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

2013年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

2013年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李丰,字叫安国,是过去卫尉李义的儿子。

黄初年间,凭借父亲的能力被征召跟随军队任职。

开始为平民百姓时,十七八岁年纪,在邺下名声没有污点,能认识辨别人物,当时天下和谐一致,没有谁不注意他。

后来跟随军队生活在许昌,声望名气一天天升高。

他的父亲不希望他这样,于是让他关门在家,命令他断绝与客人交往。

当初,魏明帝做太子时,李丰在文学中。

等到魏明帝即位后,抓获一位东吴投降的人,魏明帝问他:“你在江东听说中原地带的名士是谁?”那位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李安国的人。

”这时李丰为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李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魏明帝说:“李丰的名气竟然遍及吴趆一带了?”后来转任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务。

魏明帝死后,担任永宁太仆,因为名气超过他的实际能力,能够被任用的机会很少。

正始年间,提拔担任侍中尚书仆射。

李丰在台省任职时,经常多次称自己有病,当时台省的制度是生病休假满一百天应当停发俸禄。

李丰生病休假不满几十天就暂时上班,不久又卧床修养,像这样多年。

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李丰的弟弟李翼与李伟,当官多年间,一同历任郡守职务,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明确警告两位弟弟。

等到司马宣王长时间生病,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使新平、扶风两郡混乱,但李丰却放任不管,大家认为是依仗朝廷的恩宠。

曹爽专擅朝政,李丰在曹爽与司马宣王二人之间摇摆不定,没有跟从谁,所以当时有公开指责他的信说:“曹爽的权势热得像开水,太傅父子冷得像酒浆,李丰兄弟像游动的光线。

”它的意思认为李丰虽然外表显示清高心无杂念,但内心在谋图事情,跟游动的光线一样。

等到司马宣王奏请诛杀曹爽时,停车在宫廷,告诉李丰,李丰恐怖,顿时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脚放在地上都不能提起。

等到嘉平四年司马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指向李丰。

李丰虽然知道这不是公开的选拔,但自己认为与朝廷联姻,想到攀附皇上,因此伏地谢恩,没有推辞,于是上奏朝廷任用了他。

282013届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

282013届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

2013届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散文类)一、(2013届山东滨州10月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搞暴,不复挺者,操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币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下列各组语句,形成对比的一组是()A.“木受绳”与“金就砺” B.‘“登高而招”与“顺风而呼”C.“终日而思”与“须臾之所学” D.“假舆马”与“假舟楫”4.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2013江苏卷高考 文言文翻译

2013江苏卷高考  文言文翻译

5、C解析制度6、D解析(1)体现的是清白(2)体现的是做事圆滑世故7、A解析已经远远传播到了东吴一代。

8、(1)明帝问左右“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解析重点关注“安国所在”“以丰对”“谁可补者”三个短语的翻译方法。

译文:李丰,字安国,原先的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因为父亲任职的缘故召来随军。

起初还没有做官时,年龄十七八岁,在邺下名声行为清正,有识别人物的观察力,海内一致称颂,没有人不注意他。

后来跟随军队到了许昌,声望一天天高起来。

他的父亲不愿意看到他这个样子,于是命令他关闭大门,命令他跟客人断绝交往。

起初,明帝作太子,李丰也热衷文学。

等到明帝即位,得到吴国投降的人,问道:“江东一带听说中原一带的名士都有谁啊?”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人叫李安国。

”当时李丰做黄门侍郎,明帝问左右“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明帝说:“李丰的名声都广泛传播到了吴越之地么?”后来升迁为骑都尉,给事中。

明帝归天后,李丰做了永宁太仆,因为名声超过实际才能,才能并不大。

正始年间,升为侍中尚书仆射。

李丰在台省,常常假称自己有病,当时台省的规定,生病请假满一百天应当解职。

李丰生病不满几十日,就暂且上班,不久在请假,像这样很多年。

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做官数年间,都做到郡守,李丰曾经在总人面前明显告诫两位弟弟。

等到司马宣王长久生病,李伟作为郡守,因为酗酒荒于政务,祸乱新平。

扶风两个郡而李丰并不召回问罪,众人认为是依仗自己得到皇帝的宠幸。

曹爽专政时,李丰虚与委蛇与两个人之间,没有亲疏之别,所以当时有诋毁李丰的歌谣:“曹爽的势力如热水,太傅父子冷如凉水,李丰兄弟如同怪兽游光。

”这其中的意思时李丰虽然对外显示清净,而内心贪图省事,跟游光相似。

2013江苏高考文言文李丰传(重点实词全解释)

2013江苏高考文言文李丰传(重点实词全解释)

2013江苏高考文言文《李丰传》以父任.召随军:本义:挑担;荷;肩负/堪;承当;禁受/保举;担保,保用/讲信用;相信;信任/听凭,任凭/放纵,无拘束/职位始为白衣..时白衣:平民;未曾获得功名的人海内翕然..一致称颂。

声称.日隆。

称量叫做;称呼;号称;把…说成述说举起称赞,赞扬敕.使断客告诫,嘱咐皇帝下命令通“饬”。

整治;整饬丰在文学..中:学校,习儒之所及即.尊位就是:知识~力量/当时或当地:~日。

~刻。

~席。

~景。

在~。

~兴/就,便:黎明~起。

/假如,倘若:~使。

~便(biàn )。

~或。

~令。

/靠近:不~不离。

/到,开始从事:~位。

/登上丰名乃被.于吴越邪:被覆;遮盖/蒙受,遭受/及;到达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时台制.:法规,制度:帝王的命令/式样/规模/守父母之丧为制/作品,文章疾满百日当解禄..:停止俸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本义:停止/太,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已而,然后,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还/尊崇,注重/风俗、习惯/仰攀婚姻并历.郡守本义:经过/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逐一;逐个地/尽;遍/分明,清晰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公开无有适莫..:指用情的亲疏厚薄。

故于时有谤.书曰: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讥。

~讪。

~议。

~毁。

诽~。

与丰相闻.:知识,见闻、听见/消息/有名望/名声/传扬/报告上级丰怖,遽气索..:谓昏厥。

大将军谘.问朝臣:同“咨”。

因伏.不辞,遂奏用之。

通“服”。

屈服,顺从。

承认罪行或失败帝比.每独召与语:连续,频频仰.俸廪而已:依赖有司籍.其家:1. 书,书册:古~。

书~。

经~。

典~。

2.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贯。

户~。

国~。

学~。

3. 登记:~没(mò)。

~吏民。

4. 征收:~田。

5. 〔~~〕❶形容纷扰很大;❷形容名声很大;❸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

高考江苏卷文言文翻译汇总

高考江苏卷文言文翻译汇总

高考江苏卷文言文翻译汇总2014年《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⑴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答案: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⑵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也。

答案: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第⑴句中的“乃”“薄世”“脆”“当”“也”是翻译中的难点,翻译时要当心:乃,这样;薄世,浅薄的世人;脆,脆弱;当,担当,承担。

第⑵句中的“亟”“谋”“于”“知道”“考诸古”是难点,而且句子中有两处特殊句式:亟,急迫,迫切;谋,商量;于,跟,向;谋于,于……谋;知道,懂得学问道理;考诸古,考之于古,于古考之,在古代(典籍)中考证它。

】2013年《三国志·李丰》(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答案:明帝问身边臣子安国在哪里,身边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要点:“左右”“所在”“对”)(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答案:李丰的儿子李韬通过选拔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要点:“以选”“尚”“外……内……”“辞”)(平按:此处“辞”似乎已译为“辞让”更合适)(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答案: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是谁?”(要点:“缺”“谘”“谁可补者”)2012年苏辙·伯父墓表⑴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3分)译文:(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的态度)拿礼节对待您,并把全郡的治事交付给您。

标准答案:(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解析]注意关键点:“屈意”“礼”“委”。

⑵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分)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的官员”)贤能啊!标准答案: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2013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注解pptx

2013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注解pptx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 • 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 “谁可补者?”或指向丰。 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 婚(于)国家,思附至尊, 因伏【屈服、顺从】不辞, 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 帝比每独召(之)与(之) 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 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 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于)二朝,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 • 已。韬虽尚公主,④丰常约 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 帛,辄以外施亲族;及⑤得 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 以(之)与诸外甥。及死后,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李丰先后在两朝做官,不把家庭生计放 在心上(不以权而聚敛财富),只依靠 俸禄罢了。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常 常约束儿子不能有侵吞行为 ,平时所得 的赏赐,便施舍给亲族;等被赐给宫人, 大多给子弟,而李丰都把她们给了外甥。 等他死后,有关官员抄录其家,发现他 家里缺, 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 为谁?”有人指向李丰。李丰虽然知道 这并不是荣耀的推选,但自认为与皇家 联姻,想攀附朝廷,因此接受不推辞, 于是上奏书被任用。李丰担任中书令两 年以后,近来皇帝常常单独召见与他交 谈,不知说些什么。景帝知道他们议论 自己,请李丰,李丰没把实情告诉他, 于是他就杀了李丰。这件事很隐秘。
李丰担任了永宁太仆,因为名过其实, 能够胜任任用他的地方很少。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 正始年间,改任侍中尚书仆射。李丰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C时台制, 在官署 ,他经常假托病,按当时朝廷的制 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 度,养病上了百日,就应当停发俸禄。李 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 丰总是在将够一百天的时候,就暂时起来 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匹 任职,不久再卧病休息,就这样过了几年 配,多指高攀婚姻】公主,丰 起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 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 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翼及伟,仕数岁间,并【一起】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当官不到几年, 历【治理】郡守,D丰尝于人 都成为郡守。李丰曾当着别人的面,(显 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露引申)明白的告诫两个弟弟。当司马宣 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 扶风二郡而丰不召【召见】, 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 丰却放任不管。大家认为是仗势恃宠。 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权,与司马懿之间争权斗争激 曹爽专政,丰依违(于)二• 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 烈,李丰在他俩之间犹豫不决(模棱两 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 可),没有厚薄轻疏。所以在当时有人写 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 讽刺的话:“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司 光【恶鬼名】。”其意以为丰 马懿)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虽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 意思是认为李丰兄弟们虽然外表冷静,而 暗地里进行策划,伺机而动,如同黑夜中 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 的游光。等到宣王上奏章弹劾杀了曹爽, 住车阙下【帝王宫阙之下】, 在朝廷见到李丰,李丰很恐慌,立刻意气 与丰相闻【听说知道】,丰怖,索然(沮丧),脚软在地上不能抬起。

《书谢御史》原文及翻译

《书谢御史》原文及翻译

《书谢御史》原文及翻译篇一:2013年·江苏省扬州市书谢御史语文阅读答案答案2013年·江苏省扬州市】(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

(15题)书谢御史【清】吴敏树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

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筇(qiǒng):竹杖。

屐:登山用的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4分)(1)莫敢诘(2)命卒曳下奴(3)汝敢笞我!(4)假他事削其籍以归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卷石底以处(《小石潭记》)B. 巡城遇之至之市(《郑人买履》)C. 遂焚烧其车其真无马耶(《马说》)D. 乃遍游江浙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12.翻译句子。

(6分)(1)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2)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13.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答案】10.①质问、责问②拉③用竹板打④借11.A。

12.①这辆车怎么能够再让宰相乘坐呢?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③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13.这段文字写了谢御史因鞭打飞扬跋扈的和珅宠奴、焚烧和珅车辆而遭和珅报复而被削职为民的事,表现了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高尚品格。

篇二:书谢御史吴敏树(清).......阅读答案(10分)书谢御史吴敏树(清)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2013年新课标2文言文和翻译

2013年新课标2文言文和翻译

2013年新课标2文言文和翻译1. 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1994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

事母至孝。

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

”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

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

”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

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问者惭而退。

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宋书•孝义传》)〔注〕①白粲:白米。

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

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12.下列两句中红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2分)①扬州辟从事史。

②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A.①设立pì②给以gěi B.①设立pì②使……丰足jǐ C.①征召bì②使……丰足jǐ D.①征召bì②给以gěi13.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D.卖出、买入1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不同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也相同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相同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也不同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5.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2分)A.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2013年试卷文言文翻译

2013年试卷文言文翻译

(一)鲁人放火烧积泽,偏偏天刮北风,火势向南蔓延,眼看国境将受到危及。

哀公鼓励百姓参与救火,但百姓只愿意驱赶野兽,不愿救火,哀公请教孔子。

孔子说:“驱赶野兽任务轻松又不会受到责罚,救火不但辛苦危险,又没有奖赏,所以没有人愿意救火。

”哀公认为有理。

孔子又说:“事情紧急来不及行赏,再说凡是参与救火的人都有赏,那么国库的钱赏不到一千人就光了。

事到如今,只好下令不救火者一律论罪。

”于是哀公下令:“凡是不参与救火者,比照战败降敌之罪;(只驱赶野兽者,比照擅入禁区之罪。

)”命令还未遍及全国,积泽的大火已被扑灭。

(二)桑怿听闻襄城有十多个强盗,独自一人提着一把剑去了,杀了许多人,把剩下的人绑了起来。

汝旁县因此没有了强盗,京西转运使将此事上奏到朝廷,桑怿被任命为郏城尉。

桑怿虽然中了进士,而学问却不怎么样,但是他的行为举止都符合书中的道理,很多像这样的例子。

(桑怿)当初居住在雍丘时,遭遇大水,有两米仓的粮食,将用船运送。

发现那些逃难躲水患的百姓,就抛弃了粮食,用船载让百姓。

看到百姓年成不好,会聚乡里供养他们,直到粮食没有了才停止。

桑怿擅长使剑和铁简,力量可抵过几个人,并且很有谋略。

(三)吕蒙到吴国,吴主孙策奉劝他学习文化。

吕蒙于是博览群书,以《周易》作为主要学习对象。

(经常成为孙策的座上宾,并且喝醉酒就睡在座位上,)(吕蒙经常因酒醉而坐在已逝世的孙策的旧座位上,有时更沉沉睡去。

)(时常在孙策的身边谈经论道,有时还喝得酩酊大醉,很快沉沉睡去,)在梦中背诵《周易》一部。

不一会儿吕蒙惊醒起身,众人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刚才梦见了伏羲、文王、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亡的事,天地宇宙正直贤明的道理,(日月天象地理的规律)观点都十分精辟绝妙。

没有领会那些深奥的言旨,所以只能凭空背诵他的文章。

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诵《周易》这件事了。

(四)晋国大夫祈奚老了,晋国的君主问他:“谁可以接替你的位置啊?”祈奚回答说:“解狐可以。

”君主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祈奚)回答说:“君上问的是(谁)可以,而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卷】[古文阅读]天生万物,久而久之都要发生变化,这是事物固有的规律。

无论是有情感的还是无情感的,有知觉的还是无知觉的,都是如此。

我曾经得到过一对大雁,非常温顺可爱,把它们放到园内也不远飞。

没有多久,其中一只死去,另一只孤独无依。

我想白鹅和它的颜色相同,二者性情也相似,于是就找来一只白鹅来与它作伴。

开始的时候,两下根本不相理睬,一遇见,就各奔东西,相对而立。

虽然同在一个盆里也不在一起进食。

五天以后,它们开始相互接触,十天过后,它们就象与自己的同类在一起一样,十分快活。

但是它们的体形一个大一个小,其它如颜色、能飞、会叫都是一样的。

时间长了,大雁不知道自己是雁,鹅也不知道自己是鹅了,就好象是在一个巢里出生的那样亲密。

世间万物久而久之都会发生变化,于此可以得到验证。

【苏州卷】从小丘(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成林的竹子,就能听到水声,那声音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这声音(乐:以……为乐)。

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便看见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

水潭以一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接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鱼的影子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与游览的人逗乐。

甲乙二人到了太行山,见到山名碑。

甲道:“碑上明明是大行(形),怎么却叫太行(杭)。

”乙道:“本来是太行(杭),如何能叫大行(形)。

”二人争执不下,去问一位老人,老人说甲对。

甲走开以后,乙责怪老人不该。

老人道:“霸蛮的人,不必同他争辩。

既然他以为自己绝对正确,听不进真话,就让他一世不认识太行山好了。

”【盐城卷】【甲】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扬州卷】谢御史就是我们湖南湘乡的谢芗泉先生。

在乾隆末年,宰相和珅掌权,权势很大。

有一个得宠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珅的车马出门,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他。

谢芗泉先生担任御史,巡查京城时遇到了他,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

这个奴仆说道:“敢鞭打我!我乘坐我主子的车,你敢鞭打我!”谢先生更加愤怒,将这个奴仆痛打一顿,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

谢先生说:“这辆车怎么能够再让宰相乘坐呢!”大街上,人们围聚在一起观看,欢呼道:“这真是好御史啊!”和珅很恨他,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

谢先生喜欢山水,于是遍游江浙一带,他所到的地方,人们争着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

和珅被诛杀后,他恢复郎官职务一直到去世。

【南通卷】李仕鲁,字宗孔,濮地人。

年少时聪颖灵敏,专心好学,三年不出大门一步。

听说鄱阳朱公迁得到宋代朱熹的真传,前往跟随他学习,全部学到了他的学问。

太祖原来就知道仕鲁的声名,洪武年间,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司推荐仕鲁。

入朝受到皇帝的接见,太祖高兴地说:“我寻找你很长时间了,为何到现在才能见到你?”任命他为黄州同知,说:“我暂且拿民事来考考你,等你展现才能后再召见你。

”一年后,治理的政绩显著。

十四年,任命他为大理寺卿。

皇帝自登基后,对佛绷艮爱好,下诏征寻东南戒德僧,多次在蒋山建法会,对应答问题符合皇帝心意的人就赐给他金袈裟衣,招入宫中,赐坐和他谈论佛教之事。

吴印、华克勤这些人,都被提拔为大官,他们经常被皇帝当作耳目来监听时事,因此这批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诋毁大臣。

满朝官员无人敢说,只有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为此事和皇帝争辩。

汶辉上疏说:“自古有帝王以来,没有听说官员和僧人共同任官成为同事,可以相互帮助的。

现在功高德少的老臣都考虑辞去俸禄和爵位,而僧人竟更加用谗言诬陷。

如刘基、徐达被猜疑,李善长、周德兴被诽谤,和萧何、韩信相比,其危害疑忌相去能有多远呢?真心希望陛下任用辅佐帝王的亲信,全部选取德才兼备的俊才,那么国家太平彳良陕就可以实现了。

”帝不听从。

那些依仗受到宠幸的僧人,就请求为佛门创立专职官员。

于是把原先所设置的善世院改为僧录司,设置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职,都提高它们原先品级俸禄。

对道教也是这样。

估计僧尼道士超过几万人。

仕鲁上疏说:“陛下正在创建千秋功业,凡是意图所指的方向,就应是指示给子孙万世的法规章程,为什么舍弃儒家圣人之学而崇尚异端呢?”奏章上了数十次,均不被皇帝采纳。

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是从学习儒术起家的,正要推崇发扬朱氏之学,把排除佛学作为自己的职责。

等到上疏的建议不被采纳,就向皇帝请求说:“陛下沉溺佛教,怪不得我的话听不进去。

我把笏板归还陛下,请求允许我告老还乡,回归故里。

”于是把笏板放在地上。

皇帝大怒,命令武士击打他,立即毙命于台阶下。

【徐州卷】【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

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照在门上(注:很多地方翻译这句都翻译为“月光从窗口射进来”,其实是错的,这里“户”指门口,与《木兰诗》中“木兰当户织”中的“户”意思相同),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乙】熙宁十年秋,彭城暴发洪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屋,洪水漫上他家大门的一半。

第二年春天,洪水退去,山人搬家到原来住屋的东面,在东山的山脚下。

山人登高眺望,找到了一块奇异的地方,就在它的上面造了一座亭子。

彭城地方的山,冈岭四面围拢,隐约地象个大环,只缺它的正西一面,山人的亭子刚巧对准那个缺口。

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月冬雪,使广阔的大地一片洁白;在刮风、下雨、阴暗、晴朗的天气中间,景色瞬息万变。

山人有两只鹤,很驯服,而且很会飞。

早晨,山人就望着西山的缺口把它们放出去,听任它们飞到什么地方。

它们有时站在池塘边、田野里,有时飞翔到云层的上面,傍晚,它们就向着东山回来,所以给亭子起名叫“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常带着幕友和下属去看望山人,在这座亭子上喝酒,感到很快乐。

苏轼斟了杯酒给山人喝,并且告诉他说:“您知道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朝南坐的君主,也不能跟他交换。

《易经》上说:…鹤在山上的北面叫,它的孩子――雏鹤在应和它。

‟《诗经》上说:…鹤在低洼的地方叫,声音一直传到天上。

‟这是因为作为鸟类来说,鹤的品格清高、深沉、安静、豪放,超出在尘世的外面,所以《易经》和《诗经》的作者把它比作明智的人、有才能的人和身怀高尚品德的人。

跟它亲昵,跟它玩耍,好象是有利而无害的。

然而,卫懿公爱好鹤,就丧失了自己的国家。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都认为荒废事业,迷惑性情,败坏和搅乱国家的,没有什么像酒那样严重的了;可是刘伶、阮籍这班人却因此保全了自身,而且名声传到后代。

唉!面向南坐的君主,即使是清高、深沉、安静、豪放像鹤那样的,还不能爱好;如果爱好它,就会丧失自己的国家。

然而,在山林间逃避世俗的人,即使是荒废事业,迷惑性情,败坏和搅乱国家像酒那样的东西,爱好它尚且不能成为祸害,何况爱好鹤呢?从这看来,国君和隐士的快乐是不可以放在一起讲的。

” 山人听了我的话,高兴地微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吗?”于是,我作放鹤和招鹤的歌。

“鹤飞去呀,望着西山的缺口,在高空飞翔,向下面观察,选择它们认为应该去的地方。

很快地回过身体,收起翅膀,温顺地打算飞下来休息;忽然看到什么东西,又昂首飞向天空,准备再作奋然一击。

独自整天徘徊在溪涧、山谷之间,嘴啄青苔,脚踏白石。

鹤归来了,在东山的北面。

那下边有个人,头戴道帽,足登草鞋,身穿葛衣,正在坐着弹琴。

他亲自种田过活,把那剩余的粮食喂你。

归来吧!归来吧!西山不能够长久停留。

”【泰州卷】明末,江苏高邮的“神医”袁体庵接待一个中举发疯,“喜极发狂,笑不止”的病人。

袁体庵了解病情后,故意大惊,直接对病人说:你这病已经不可治了!活不了十天了!你赶快回家,迟了就来不及死在家里了。

袁医生停了一下又说:你路过镇江的时候,一定要去找何医生再看一下。

袁医生就写一封信让病人带给何医生。

这个新举人受了这场大惊吓,立即回家,经过镇江的时候,咦!病已经好了。

他把袁医生的信交给何医生,何医生把信给他看,上面写着:这个新举人喜极而狂。

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就是一下不能恢复正常),这不是用药能治的。

我故意用危险和痛苦来打动他的心,用死来吓唬他,使他忧愁抑郁,这样可以让张开的心窍重新闭上。

到镇江的时候估计应当痊愈了。

新举人看了这封信,遥遥拜谢医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呀,也真是神了。

【无锡卷】荀攸字公达,荀彧的侄子。

祖父昙,任广陵太守。

少年时父亲去世。

到昙死的时候,生前的部下张权要求守昙的墓。

当时荀攸年仅十三,认为此事可疑,就对他的叔叔荀衢说:“这个官员的脸色不正常,该不会有什么阴谋吧?”荀衢醒悟过来,于是向张权追问原因,果然查出他是杀人后亡命天下。

荀衢由此以荀攸为异。

后来大将军何进当权,征集荀攸等国内有名气的人士二十多人。

等到到达后,被任命为黄门侍郎。

后来董卓作乱,虎牢关以东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被迫迁都长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