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计算》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1课数据计算教案青岛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1课数据计算教案青岛版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电子表格软件的高级功能:介绍如何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更复杂的数据分析,如数据透视表、宏命令等。
(2)实际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电子表格知识进行分析,如销售数据分析、财务报表等。
(3)电子表格软件的在线教程:提供一些优质的电子 第1课数据计算教案 青岛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青岛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1课“数据计算”。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 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界面和功能。
2. 掌握在电子表格中输入数据、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3. 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分析,如排序、筛选等。
4.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运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和功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和功能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和功能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步骤4:在A2、B2、C2单元格中分别输入“张三”、“85”、“92”。
步骤5:重复步骤4,输入剩余学生的数据。
例题2:使用函数计算平均分
【题目】
在“学生成绩”工作表中,计算所有学生的语文平均成绩。
【解答】
步骤1:选择一个空白单元格,例如D2。
步骤2:输入函数`=AVERAGE(B2:B5)`,该函数将计算B2到B5单元格的平均值。
再次,我在课堂中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有些学生对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不熟悉,导致操作效率低下。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在线教程、教学视频等,帮助学生提高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熟练度。

信息技术计算数据教案

信息技术计算数据教案

信息技术计算数据教案信息技术计算数据教案篇一:中学信息技术教案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教案表课题: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年级:初中一年级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45分钟讲授者:信息技术计算数据教案篇二:新版六上信息技术教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信息技术计算数据教案篇三:信息技术——EXCEL公式统计数据教学设计课题:使用公式统计数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EXCEL公式的基本概念;2、了解公式的输入和编辑;3、利用公式对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中的数据进行运算操作;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观察与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电脑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体验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统计的乐趣。

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公式的创建与复制。

三、教学难点公式的正确输入和编辑。

四、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指导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以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五、教学资源计算机网络教室、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2003办公系统六、教学过程(一)以学生个人支出表为情景,提出任务(5’)1、以学生的花销引出记帐簿。

师:老师现在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这位同学1——4月份的花销,看谁算的又快又准!(教师适当表扬计算快的学生和应用了计算器的学生)师:如果数据繁多的话,我们的这种传统的计算方法就出现困难了,那么我们可以通过Excel的学习来解决这样的计算问题。

Excel是一款用于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应用软件,实现统计和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计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在Excel中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的。

2、跟我来一起来看看老师怎么在Excel中进行计算的:师说:刚才同学们在计算的时候是不是用了以下算式(板书)一月份的总支出=75.6+32.8+40+10师演示操作:先选中一月份总支出的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算式“=75.6+32.8+40+10”,回车,看看和你的答案一致吗?请同学们根据我的演示,算出五月的支出来。

《数据计算》教案

《数据计算》教案

《数据计算》教案数据计算是现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需要设计好教案来引导学生学习数据计算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从数据计算教案的设计要点、教学方法、案例引导、课堂实践和评估反馈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数据计算教案的设计要点1.1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数据计算知识和技能。

1.2 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包括数据类型、数据处理方法等。

1.3 确定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实践、讨论等。

二、数据计算教案的教学方法2.1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数据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数据计算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来解决数据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数据计算教案的案例引导3.1 实际数据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真实的数据案例,如销售数据、调查数据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2 模拟数据案例:设计一些模拟数据案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多样化案例:设计不同类型的案例,包括图表分析、统计计算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形式的数据计算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数据计算教案的课堂实践4.1 激发学生兴趣: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据计算的兴趣。

4.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数据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4.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数据计算,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数据计算教案的评估反馈5.1 定期测验:定期组织测验来检验学生对数据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5.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数据计算初中教案

数据计算初中教案

数据计算初中教案教案标题:数据计算初中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数据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数据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a. 介绍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方法,如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

b. 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分类数据,如制作表格、图表等。

2. 数据的分析和解释a. 学习如何计算和解释常见的数据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b. 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数据,从中发现规律和趋势。

3. 数据计算的应用a. 探索数据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统计调查结果、分析市场需求等。

b. 引导学生运用数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如制定调查方案、提出改进建议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a. 引入数据计算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b. 提问学生对数据计算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介绍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b. 讲解常见的数据指标计算方法和解释技巧。

3. 实例演示(20分钟)a. 给学生提供一组实际数据,并引导他们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b. 演示如何计算和解释数据指标。

4. 小组活动(15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运用数据计算解决。

b.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解决方案。

5. 总结(5分钟)a.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b. 强调数据计算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资源:1.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实例材料。

2. 数据分析和解释的实例材料。

3. 小组活动的问题和数据材料。

评估方法:1.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评估。

2.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估。

3. 学生对数据计算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评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2. 引导学生运用数据计算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3. 推荐相关的数据计算工具和资源,如Excel、统计软件等。

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

初中信息技术_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数据计算》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WPS Office 电子表格》常用函数的概念及格式;2、掌握MAX、MIN、IF、COUNTIF和RANK函数的使用方法;3、灵活使用函数运算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MAX、MIN、IF、COUNTIF和RANK函数的使用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我校兴趣小组的课程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此让学生帮助老师统计选课的情况,提高他们参与数据处理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1、启动 WPS Office 电子表格、新建 WPS Office 电子表格的方法2、WPS Office 电子表格窗口介绍活动一:基本函数的计算学生阅读课本第69页相关内容,并根据导学案的提示,思考下面3个问题。

1、什么是函数?2、函数的作用?3、常用的函数?学生阅读课本第69页相关内容,并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完成求和函数的操作。

1、求和函数( =SUM() )操作方法:方法一:公式—插入函数方法二:工具栏的Σ按钮方法三:直接输入公式=sum()操作要求:统计出选课的总人数。

2、利用同样的操作求出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操作方法:方法一:公式—插入函数方法二:工具栏的Σ按钮方法三:直接输入公式=sum()操作要求:统计出选课人数最多的课和选课人数最少的课。

活动二:判断受欢迎的选修课学生阅读课本第70页相关内容,并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完成if()和countif()函数的操作。

1、运用的函数:=if()2、运用的函数:=countif()操作要求:选课人数大于30的课为受欢迎的课,判断课是否受欢迎。

活动三:单元格引用学生阅读课本第71—72页相关内容,并根据导学案的提示,思考相对引用、绝对引用、混合引用的异同。

1、相对引用:B32、绝对引用:$B$33、混合引用:$B3或B$3活动四:用函数排序学生阅读课本第72—73页相关内容,并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完成排序函数=RANK()的操作。

初中信息技术_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处理第1课数据计算【组织教学】包括课前电脑检查登记、对号入座等。

【导入】例1:我们要统计期末考试成绩,包括每个同学的总分、平均分,每个学科的总分及平均分,还要算优秀率、及格率等数据,我们应该怎样完成这个任务呢?(方法1)手工完成任务的过程:一行行加起来,填上,再求平均,很长时间。

(方法2)用Excel电子表格完成任务:(演示操作过程)很方便吧?学完这节课后,你就能掌握迅速完成这类任务的方法了,这种方法的用途非常广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函数的格式和种类。

2、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函数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学会使用六个常用函数(SUM、A VERAGE、MAX、MIN、IF、COUNTIF)。

2、提高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

2、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

【教学重点】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函数的使用方法【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意义及动员):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学的已经不是最先进的,几年后更是落后了,毕业后,不可能都跟着一个老师教你,怎么才能保持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不落后呢?----要学会“自己学习”!我们的教材就能够帮助我们学会怎样学习!那么我们就能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持自己不落后、不被淘汰!本单元我们使用的方法,目的就是培养大家自学能力!具体方法是:1、逐字逐句阅读教材,到需要操作的地方就按教材的要求操作。

2、不要漏掉每一句(特别是步骤中的字句)!如果有不成功的,请检查是否漏掉某句没做。

多数操作不成功是因为这个原因。

3、如果仍不成功,可以交流讨论互相帮助。

4、小技巧:完成基本表格之后,请备份(保存、另存为、另存为…)5、不要漏掉小字、课后题!【内容概要】1、使用求和函数SUM()求和注:A VERAGE( )、MAX( )、MIN( )分别是求平均值函数、最大值函数和最小值函数的。

《第7课 数据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7课 数据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数据计算》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数据计算的基本观点和操作方法。

2. 学会应用工具进行简单的数据计算,如加、减、乘、除等。

3.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应用工具进行数据计算,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策略: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课件和相关工具软件。

2.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活动和任务安置等。

3.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需求,适当调整教学方案。

4. 安排合适的教室环境和教学时间,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表格,请学生观察并思考表格中的元素和数据计算的方法。

同时,提出本节课的课题和要求。

2. 讲授新课(20分钟)a. 输入数据:教师演示在表格中输入数据的方法,并请学生尝试操作。

强调输入数据的规范和格式。

b. 理解表格基本构成:教师讲解表格的基本构成元素,如行、列、标题等,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

c. 数据计算:教师介绍公式的应用方法,并请学生尝试应用简单的公式进行计算。

随后,讲解函数的输入方法,并请学生实践。

d. 案例实践:教师设计一个实际案例,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的制作和计算。

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教室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一个表格,并进行数据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 教室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安置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自己的成绩表格并进行数据分析)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数据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初中信息技术_ 《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 《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数据计算》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大屏幕展示出一个成绩表并告诉学生:“同学们,考试后班主任让你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帮他完成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统计出我们班的成绩表,你能否好好地表现一下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够完全胜任这项工作并受到班主任的青睐。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然地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教师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这项任务。

教师在课堂上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对学生的质疑(如有些学生会有疑问:每个同学算一次总分,全班如果有50个学生,岂不是要计算50次?)不要急于讲解或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而应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思路、线索或资源,如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参考教材、自己看书、认真思考,学生参照大屏幕成绩表的格式,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学习,尝试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他们不仅学到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亲自体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探索新知(1)教师活动◇教师对上一环节的学生活动进行点评。

师:刚才每位同学都通过动手实践,自主统计了一份成绩表。

有一部分同学基本完成了任务,但是耗时较长,跟实际应用还有一些差距;有的同学在计算操作中选中的数据区域不准确导致结果错误;有的同学在计算总分时每行的成绩记录都分别计算了一次,虽然计算正确但不懂得使用公示或函数的复制操作,工作效率很低;有的同学在计算总分和学科平均分时虽然正确,但使用的是公式而不是函数,这样使用不合理。

为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师: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各学习小组通过合作探究,要重点领会公式与函数概念的区别和适用情形、公式或函数复制操作的方法以及所引用的地址是怎样自动调整的。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计算(1)(2)》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计算(1)(2)》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计算(1)(2)》教案、教学设计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数据计算王振英Excel 是中考的难点,而函数又是excel 的难点,比较抽象难理解。

初中生利用EXCEL 的机会少,只是照本宣科的学习,还不能准确的掌握和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的应用软件来处理和分析问题。

但学生好奇心强,对身边的事情感兴趣,对看的见的成功感兴趣,数学中也有响应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值、求最小值的方法;2理解条件函数的功能,掌握简单条件函数的使用方法。

3感受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性和实用性,弘扬热爱古诗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条件函数五种函数教学难点:条件函数。

四、教法设计: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作品展示。

以驱动任务“校园好声音”为课例,以中国诗词大会的“填字游戏”导入,创设情境,设置任务,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调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密切相关。

教学评价采用IF 函数,让学生即时掌握自己的操作结果。

五、教学准备(一)课前分组,讲解比赛规则,强调上课要求。

(二)素材准备:4个工作簿:《咏柳》填字游戏、校园好声音统计表、小试牛刀1、小试牛刀2,课件,学案,导学视频,教案(三)摸清学情,查漏补缺。

添加了解excel 菜单栏、工具栏、公式编辑栏三个方面的内容,简单介绍。

对单元格名称(地址)重点补充,为函数使用中参数的解释做铺垫。

六、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诗词导入咏柳贺知章师提示。

2看图猜诗《咏柳》填字游戏填对:显示“赞”。

填错:显示“加油”。

结合if 函数评价结果,引入函数的介绍。

(二)自主探究:校园好声音统计表学生参照学案、导学视频、(或者课本),自主探究完成“校园好声音” 中的第一个任务:计算每位选手的总分。

结合完成情况,可以自我检测对错。

完成的同学帮助同组的队友,全组完成队长领取点赞图标。

《数据计算》教案

《数据计算》教案

《数据计算》教案引言概述:数据计算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等过程。

在教育领域中,数据计算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和教学应用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数据计算的教案。

一、数据收集:1.1 学生信息收集: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信息表、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等,为后续的数据计算提供基础数据。

1.2 学习成绩收集: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成绩数据,包括各科目的得分情况、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等,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1.3 学生反馈收集: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包括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等,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二、数据整理:2.1 数据筛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排除无关数据的干扰。

2.2 数据分类:教师可以将整理后的数据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学科、学生特点、学习阶段等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2.3 数据归档:教师可以将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归档,建立起数据档案,以备后续的教学应用和数据分析使用。

三、数据分析:3.1 统计分析:教师可以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以便了解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

3.2 相关性分析: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如学习成绩与学习时间的关系、学习成绩与兴趣爱好的关系等,以便找出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

3.3 趋势分析:教师可以通过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学生的学习发展方向,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四、数据解释:4.1 结果解释:教师可以将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向学生和家长进行说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信息技术_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数据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数据计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函数的格式和种类。

②理解函数的作用。

③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①学会使用SUM( )常用函数。

②提高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感受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

②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领域的开拓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作用和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2)教学难点:利用SUM( )函数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运用了小组探究性学习,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精讲多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印象,精讲多练为学生增加了上机操作的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求新知识,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但由于学生之间有水平差异,教学难度控制有点难度,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应该对于他们布置不同任务。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普遍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在课堂上保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

这节课是第1单元第1课,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excel的启动与退出,这些都是本节课需要用到的基础操作。

本单元统属于excel基础操作,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就是这些基础的操作,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都能比较轻松的掌握住这些操作,但是缺少靠这些基础操作独立完成新任务的能力,要着重培养。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精神状态:1.学生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齐整。

2.学生精神饱满、坐立端正、表情自然、脸带微笑。

3.学生的发言响亮、清晰。

4.学生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

参与程度:1.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长,投身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之中。

2.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3. 学生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4.学生善于思考,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初中数据的计算教案

初中数据的计算教案

初中数据的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

2. 学会使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3. 能够运用数据计算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数据的计算方法3. 数据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例如在科学研究、商业决策、社会调查等领域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收集和整理过数据,并分享彼此的经验。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

2. 介绍数据的整理方法,如表格、图表等。

3. 示范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例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计算。

2. 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讨论解题过程和结果。

3. 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指出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

四、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学到的数据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数据计算方法进行解决。

3. 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计算的方法。

2. 强调数据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评价:1. 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计算。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作业中的实际问题解决过程,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计算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初中信息技术第1课数据计算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第1课数据计算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第1课数据计算教案第1课数据计算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函数的格式和种类;理解函数的作用;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2、技能目标:学会使用SUM、AVERAGE、MAX、MIN、IF、COUNTIF六个常用函数;提高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使用SUM、AVERAGE、MAX、MIN、IF、COUNTIF六个常用函数2、教学难点:提高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请学生打开打开“初一(5)班学生信息表”工作薄的“成绩表”工作表,使用公式计算每个学生的三科总分。

复习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回顾使用公式的三个步骤。

引出新课。

出示第一个学习探究活动:在“初一(5)班学生信息表”工作簿的“成绩表”工作表中,使用“自动求和”按钮,计算每个学生所有学科的总分。

这个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感受“自动求和”按钮实际上是求和函数“SUM”的快捷图标。

2、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在“初一(5)班学生信息表”工作簿的“成绩表”工作表中,使用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计算每门学科的平均分。

3、合作学习,释疑解难在“初一(5)班学生信息表”工作簿的“成绩表”工作表中,使用条件统计函数COUNTIF 统计各科考试成绩为优秀的人数。

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进行演示并讲解课本。

强调它的功能:计算在指定区域中满足某个条件的单元格的数目。

4、实践创作,展示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的计算》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的计算》教学设计

《数据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在Excel中进行数据的计算。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的讲解,使学生学会独立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风气。

【教学重点】公式的编制。

【教学难点】函数的使用。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具准备】课件网络教室【教学课时】2课时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计算(2)》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计算(2)》教案、

第 1 课数据计算【教课目的】知识目标 :1、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函数的格式和种类。

2、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函数的作用。

3、经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技术目标:1、让学生学会使用 SUM、AVERAGE、MAX、MIN、IF、COUNTIF六个常用函数。

2、使学生提升经过计算剖析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觉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

2、培育学生节俭节俭的xx。

【教材剖析】内容和地位:1、本节课内容是青岛版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单元数据办理中的第 1 课。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文字办理软件MicrosoftWord2000 有了必定的认识,并能娴熟应用,在此基础上,教材又选择了数据办理,让学生持续认识和学习使用电子表应用软件, MicrosofttExcel2000,而数据计算又是数据办理的最基本的应用。

2、由“一张表切入,指引学生进入电子表格中常用函数应用的学习,让生去感觉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提升他们经过计算剖析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培育他们节俭节俭的美德。

1 / 3教课要点: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课难点:函数的使用方法【教课方法】任务驱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环境】微机教室【教课过程】一、二、新课导入,明确学习目标新课教课1、使用乞降函数SUM()乞降把“压岁钱花销统计表”散发给每个学生,给出他们任务,让他们依据书中的步骤算出总数,师演示后巡视指导,简单讲评,让学生从中悟出道理,激发兴趣。

MAX()、MIN( )分别是求均匀值函数、最大值函数和最小注:AVERAGE(、)值函数的。

练一练:同学们也能够用这些函数,仿上边的步骤来求一下每类花销的均匀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2、使用条件函数IF()进行判断2 / 3将“压岁钱花销统计表”中的“总计”改为“饮食习惯”,用 IF()函数依据“食品饮料”类的花销额判断每个同学能否喜爱吃零食,从而对其饮食习惯做出“好”或“不好”的结论。

八年级信息技术数据计算(复杂计算)教案

八年级信息技术数据计算(复杂计算)教案

复杂计算【1】教学目标:1、掌握函数IF、MIN、OUNTIF的用法2、掌握单元格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2】教学内容(1)IF函数If函数可以对数值和公式进行条件检测。

其语法格式IF(Logical_test , Value_if_true , Value_if_false)含义是:如果条件(Logical_test )成立,函数返回值是第一个结果(Value_if_true ),不成立则返回第二个结果(Value_if_falseIF函数参数文本框名称中文含义操作要点Logical_test 条件表达式填入任何一个可判断为true或false的数值或表达式Value_if_true 条件满足时填入的值输入当Logical_test为true时的返回值。

如果忽略,则返回trueValue_if_false 条件不满足时填入的值输入当Logical_test为false时的返回值。

如果忽略,则返回false例题:对“天气日报”表,用IF函数计算各城市的“空气质量”表:空气污染指数分极标准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1~50 一级优51~100 二级良101~200 三级轻度污染201~300 四级中度污染>300 五级重度污染操作步骤:(1)选中I3单元格。

(2)选择直接输入公式的方法。

在编辑栏输入公式“=IF(G3<=50,“优”,IF(G3<=100,“良” ,IF(G3<=200,“轻度污染” ,IF(G3<=300 , “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这是IF函数的嵌套形式。

(3)点击“√”按钮确定,I3单元格自动填入计算结果。

拖动I3单元格的填充柄到I23,完成了公式复制,则完成了所有城市空气质量的计算。

注意:在使用IF函数的嵌套中一定注意各个条件的嵌套顺序,避免条件交叉。

(2)COUNTIF函数COUNTIF函数用来计算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个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计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函数的格式和种类;理解函数的作用;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学会使用SUM、AVERAGE、MAX、MIN、IF、COUNTIF六个常用函数;提高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使用SUM、AVERAGE、MAX、MIN、IF、COUNTIF六个常用函数
2、教学难点:提高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请学生打开打开“初一(5)班学生信息表”工作薄的“成绩表”工作表,使用公式计算每个学生的三科总分。

复习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回顾使用公式的三个步骤。

引出新课。

出示第一个学习探究活动:在“初一(5)班学生信息表”工作簿的“成绩表”工作表中,使用“自动求和”按钮,计算每个学生所有学科的总分。

这个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感受“自动求和”按钮实际上是求和函数“SUM”的快捷图标。

2、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在“初一(5)班学生信息表”工作簿的“成绩表”工作表中,使用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计算每门学科的平均分。

4、实践创作,展示评价
打开“中超比赛”工作薄的“第25轮”工作表,对照课本的具体要求完成①—④步。

此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学习函数MAX、MIN及IF的使用方法。

根据时间教师演示或请操作快的学生示并鼓励操作快的学生下座位做小老师,帮助操作慢的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

以组为单位,每组选派一个代表上机边说边演示,并对作品进行自评。

请其他学生点评。

教师要适当给予点评,对学生的“亮点”要给予充分表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