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九课
《文化生活》第九课_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道路复习课件

⑵怎样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①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 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③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④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 ⑤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设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强 国
走 中 国 特 色 文 化 发 展 道 路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精 神 文 明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为什么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怎么做 是什么 3、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为什么 怎么样 根本任务 为什么 怎么做
3、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为人 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P97 ②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和文化自信。 P98 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 导实践、推动工作。 P99 ④主要内容: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教科文事 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 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 和国际影响力;P100 ⑤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P104) 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 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反对“全盘西化” 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近年来,山东省以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为目标,加大投 资加速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实施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场馆免费对外开放、建农家书屋、 乡村社区文化站点安装卫星接收系统接入互联网等文化惠 文化创新 民工程;开展灵活多样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抓好 精神文明建设 大众传媒 大型、导向型文化活动;成功举办全运会,实现文化共建 共享。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事业发展给生活带来的 实惠,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 先进文化方 向、主旋律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山东省是如何让人民 共享改革发展的文化成果的?(8分)
2017届高三文化生活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反映了我国先进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群众性
民族的: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科学的:遵循客观规律; 大众的:着眼于人民群众。(书P113)
c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3、怎样办——怎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见课本单元探究P113)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 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创 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事业, 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 和竞争力。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是哪次运动实现了中华文化 的历史转折,使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复兴?为什么这么 说?
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的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
结论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的 转折点
考点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历史证实的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 古主义”都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
• ②结合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 ③结合基层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认识先进文化 建设的必然性。
文化生活第九课__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练习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高考考点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二、知识结构三、【误区警示】误区1、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开始了发展先进文化的历程。
误区2、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误区3、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误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误区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误区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标。
误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亿万人民参加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误区8、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误区9、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一回事误区10、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误区1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四、重点知识探究:材料1:2011年9月9日,在第二十七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亲切看望师生员工。
这是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同教师代表亲切交谈。
新华社发在第二十七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9日上午来到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亲切看望师生员工,实地考察学校工作,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材料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0年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推荐)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结构图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
根本任务
培育“四有”公民
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育一代 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需要。
内容
发展教育、 科学和文化 事业
途径 开展精神文 明创建活动
教育事业
原因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 基石
目的 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 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青年学生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 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的传播者。
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
的④这是由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怎么走?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5)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九课 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知识结构图
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②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③有利于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原因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 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同步高考真题(含答案)

《文化生活》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步高考真题1.(2013安徽卷8)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它们能够把周围的事务伦理化。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D.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2.(2014山东卷30)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建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学科网促进了农村文化从单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形成了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
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要A.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B.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C.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D.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3.(2014重庆卷8)“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
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
【到“腾讯课堂”搜索“雷亭”或“馒头课堂”观看此套同步真题视频讲解】这些公益广告①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4.(2015北京卷26)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
这说明: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5.(2015江苏卷22)2014 年“十一”黄金周,全国电影票房达到惊人的10.7亿元。
同时,电影品质进一步提升,主流价值观得到了广泛传播。
文化生活_第九课_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高考复习策略
❖ 3.此课时的核心在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以 复习中要把握以下时事热点:
❖ ①结合网络整治、红歌比赛、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建 设等活动,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 ②结合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分析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 ③结合基层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认识先进文 化建设的必然性。
特别提 示
❖ 【特别提示】“先进文化”是一个静态概念,既 有相对性,又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其内涵也不 断发生变化。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个 动态概念,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形态或某一层次、 某一阶段的文化,而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 然规律。
考点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特别提 示
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先进文化)
❖ (2)请你就如何克服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 提出合理化建议。(7分)
❖ (1)①网络文化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这一先进的技术手 段,具有传播迅速、直观,覆盖面广的特点,满足了人们 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但不能因此把网络文化等同于先 进文化。(4分)②先进文化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坚持三个面向,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4分)③网络文化的内容中既有 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成份,也存在落后的、腐朽的内容。 因此,我们要对网络文化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大力 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4分)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考点考向概览
考点概览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
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一主线,重点立足社会主义精神
政治:文化生活第9课课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三)

文化生活课时检测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外国人没有理由看不起中国人和中国文化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中国的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所起的积极作用2.全国道德模范王乐义始终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用诚实劳动获取财富。
他靠诚信带领乡亲们发明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技术,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这种美德( )①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③引领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因为( ) A.中国共产党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中国共产党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D.中国共产党能始终坚持以文化建设为中心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社会主义荣辱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9.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强国
走中国特色 路径 社会主义文 化发展道路
Why?
必由之路的决定因素:
①由我国的
社会制度、 发展道路、 党的性质宗 旨决定的
①有什么样的社 会制度和发展道 路,就会孕育和 滋养与之相适应 的文化。
why
③由文化
②如果抛弃优秀 历史文化传统、 割断民族文化血 脉,文化发展就 会迷失方向和目 标。 ④我国文化实力 和国际影响力与 我国国际地位不 相称,与我国深 厚的文化底蕴不 相称。
走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发 展 道 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是什么 (含义) 2、为什么 (原因) 3、怎么办 (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 ①“6个坚持 ” ②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 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 觉与自信 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含义 表现 要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当代中国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指导思想 (一元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 主义文化。
《文化生活》 第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阜宁县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编写人: 张贵祥 审核人: 陈于庆 日期:一、高考考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5.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 为指导,建设 、面向世界、 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意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 的梦想。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 和 的关系。
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 和 。
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及要求(1)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 的深刻认识、对 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 的充分肯定、对自身 的坚定信念。
(2)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目标充满信心。
(3)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 1.发展教育事业(1)原因:教育是 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2)要求:坚持 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发展科学事业(1)原因: 是第一生产力。
(2)要求: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坚持 和 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教学课件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 97
2、社会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要求p98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发展文化多样性 是一致的。p98
(三)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行文化创造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全盘西化论:该思潮最早 出现于戊戌变法时期,形 成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
人物是胡适、陈序经等人。 它认为百事不如人,物质不 如人,制度不如人,道德不如 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 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 体不如人,它在批判封建专
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
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
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
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
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
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 国国情的。
文化复古主义:是近代产生的 一种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 化的对撞中产生的。认为传统 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放弃的, 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 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他 们坚决反对西化主张,要求返 回孔孟之道,在社会上提倡尊 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文化 复古主义虽然在肯定中国传统 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一定作 用,但他们死守传统的教条, 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 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这 是一种食古不化的观念,是完 全错误的。
探究二:
有人认为:“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不 符合文化多样化发展的要求,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必要。” 你认同吗?不认同请说明理由。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 97
文化生活91走中国特色文化道路导学案

导学案: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整理人:龙港高级中学夏茂勤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理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和要求。
2.能力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辩证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能力。
3.价值观目标: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自觉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重难点1.重点: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2.难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
三、知识体系梳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5-99,找出下列知识点的关键词:1.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①历史实践证实:奉行“_______________”论或“_________________”,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②______________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______________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我们要以________________为指导,建设面向________、面向 ______面向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文化,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党的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文化生活第9课第2框课堂巩固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二课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堂巩固]1.(2011·山东文综)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2.“有些时候文明只是十厘米的宽度,有些时候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当我们把十厘米的盲道让出来,当我们在椅子上垫一张纸……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构成了我们中国文明进步的一大步。
”这段话告诉我们,培育文明风尚重在()。
A.树立崇高道德理想B.选择科学的世界观C.宣传教育,开拓创新D.脚踏实地,重在行动3.鲁迅:“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人却用它造烟花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看风水。
”鲁迅的话对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启示有()①推进科技创新,重视科技发明②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③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④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进步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4.《关于做好2013年度农村电影“三下乡”活动的通知》指出,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电影放映,营造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丰富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让电影下乡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农民。
电影下乡活动有利于( )①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关键步骤②开拓农村电影市场,促进电影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③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力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5. 2012年吉林省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重点,放在边境地区,并列为全省要全力办好的十个方面的民生实事之一。
全年完成683个边境地区广播电视“盲村”“村村通”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难的问题,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九课

• 4.(2011· 中山模拟)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全面来临 的时代,“红色经典”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商 业化改编。由于原作者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价 值观被颠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作为一种当下流 行的价值参照系渗透进来,从而使“红色经典”改 编出现了许多问题。 这启示我们( ) • A.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价 值取向 • B.“红色经典”原作者的价值观面临被颠覆的危险 • C.发展先进文化应该坚持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 D.发展先进文化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解析:“启示”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A项错误; B项是对作者的评判,不符合题意;C项没有反映题 意主旨。 • 答案:D
2.(2011· 中山模拟)据调查,在受孩子们喜爱 的优秀读物中,许多都是引进版图书,如《哈 利· 波特》等。许多家长说,还是希望能够让孩 子多读些“中国味”的优秀图书。这说明( ) A.应倡导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 B.引进图书是腐朽文化,应予以查封 C.应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解析:家长希望孩子多读“中国味”的优秀图 书,说明我们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要继承 和发展传统文化。故选C。 答案:C
• 1.(2011· 苏州模拟)到现在为止,有些长期从 事医疗工作的西医工作者对中医仍然持有一 种偏见,认为中医是“伪科学”,对这种偏 见,从认识的角度讲,这是________的表现。 ( ) • ①崇洋媚外 ②民族虚无主义 • ③守旧主义 ④不爱国 •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从事西 医工作的人对中医的偏见,这是否定传统文 化,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表现。故 ①②符合题意,应选B项。③④不符合题意, 应排除。 • 答案:B
文化生活第9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二框教学案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高二政治新授课教学案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76 2737.近年来,长沙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有了长足发展。
长沙政府投资约19.5亿元建设的橘子洲生态文化公园正式向游人开放。
该公园不设围墙,不售门票,文化园以毛泽东公开发表的诗词作品以及历代名人咏橘州、咏长沙的代表性诗词作品为表现内容,采用浮雕、石刻、多组群雕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来反映诗人的情怀。
为游客提供了观光、休憩的场所,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2) 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谈谈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No.1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课时:1课时 使用时间:2013.9.25【预习案】【学习目标】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努力建设精神文明,推动两个文明全面发展。
识记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了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了解党和国家为推动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发展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能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我们的思想道德,升华我们的道德境界。
【知识自主探究】一.培育“四有”公民【预习提示:阅读课本100-101页,完成以下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1.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预习提示:阅读课本101-102页,完成以下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1.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如何发展教育?3. 如何发展科学事业?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高二政治新授课教学案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74 2754.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三、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预习提示:阅读课本102-103页,完成以下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1. 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说明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是什么?2.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有哪些?3. 为什么精神文明建设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究案】1.课本102页探究2.“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产业。
文化 第九课第二框

09级政治学案《文化生活》第九课第二框编辑人: 审核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关于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②必须加大教育投入③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④必须深化教育改革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有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
人民群众的参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
(2)人民群众的参与有利于创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活动形式。
(3)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觉参与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情感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4)投身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五、典例训练辨析题:在当代中国,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中心。
参考答案:(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2)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应推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发展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但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却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4)因此,题目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是错误的。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导学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考考点:1、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4、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考情分析:这是新版《文化生活》教材的内容,也是今年的新增考点。
2014 年高考山东卷考了一道选择题,四川、福建、天津、安徽分别在非选择题中考查了本部分知识。
从考查的内容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是重点,都是通过结合具体的文化发展的现象以隐性的方式介入,突出考查知识的重组、整合能力,以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分析能力,题目难度适中。
考点梳理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方向)【自主梳理】1.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当代中国,谁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1)是什么?(2)为什么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对点训练】1.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和文化强国的梦想,必须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此应①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②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建设的路径)【自主梳理】1.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1)是什么?(2)为什么要确立这一战略宏伟目标?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内涵(2)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基本要求(教材97 页专家点评)(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深度解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十分丰富,围绕文化发展方向及发展目的、发展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 的启示是: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B.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D.它们能够把周围的事务伦理化。
文化生活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复习提纲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内涵: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发展先进文化的地位、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3)关键: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3、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1)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3)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4)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4、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意义:⑴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⑵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文化生活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生活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考点导航:1.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4.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知识结构:1、近代求索:历史结论2、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3、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4、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要性)5、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什么、怎么办)6、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7、要求: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含义、表现、关系、要求)1、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重要性)2、主要内容: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地位、要求)3、重要途径: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 化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重要性、 形式、重难点点拨:1、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强国梦的必由之路。
②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3)怎么办?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解答此类问题,应立足于整个教材,主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方向、源泉动力、文化主体和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分析说明。
具体包括: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③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2013最新课本 第九课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how)
1、培育“四有”公民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发展教育事业
(1)原因?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P101
(2)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 P101
发展科学事业
(1)原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要求? P101
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要求?
P102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要求? 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 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 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 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做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 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 才的必然选择。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意义:(正反两方面来说)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 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 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 任务是什么?
文化生活 第九课 第二框
以上图片信息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部分的内容围绕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why)
3.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how)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wh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练习二一、选择题1.关于教育地位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②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加大教育投入③教育在现代化建设这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④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深化教育改革A.①②B. ②④C. ①③D.③④2.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是()A.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B.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培育“四有”公民3.近期在多地开展的“我是公民”主题活动引起了广泛反响。
开展这项活动旨在唤醒每个人的公民意识,“践行责任,拷问良知”。
“我是公民”这项活动()A.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B.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4.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尤其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的出现,为表达观点提供了很大便利,不再是“我们听你说”,而是“我们都在说”,新媒体造就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新形势下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必须()①尊重文化差异,包容一切网络文化和思想②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③弘扬主旋律,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④重点发展网络文化技术,拓宽网络文化发展空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因为()A.发展教育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B.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C.教育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D教育的发展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6.下列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①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②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活动③社会各界组织的“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④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2013年1月14日,中央电视台举行“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颁奖晚会,这些在基层农村的乡村医生们,用执著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净人心灵的生命之歌。
每位最美乡村医生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
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①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催生思想变革②奏响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③巩固先进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决定地位④发挥模范人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文化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更加明晰,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成效更加显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活力越来越强,文化发展对社会整体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这表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①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②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③有利于人民文化权益的实现④是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增强的标志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2011年春节期间,山东省各地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这说明()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基层首要的工作②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决定着文化前进的方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在报告中提到“教育”共计29次。
之所以要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因为()①教育在提高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居于基础性地位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③人才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培养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11.电影《辛亥革命》等一大批弘扬主旋律的影视剧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展现出颇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文化盛宴。
这说明在文化发展中要()①坚持文化的多元化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思潮③全面继承传统并体现时代精神④积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以“网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于农历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六在郑州举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走进人们视野,它们的主题不尽相同,但其中蕴含的正能量为化解社会戾气开具了“良方”。
这表明优秀网络文化()①引领社会风尚,决定社会发展②传播社会文明,提供精神力量③弘扬核心价值,营造良好氛围④坚持多元指导,突出主流意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我国文化产业虽然以平均20%的年增长率递增,但与美国、日本等文化产业强国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整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创意设计业、动漫产业、网络游戏业等数字内容产业仍处于起步状态;产业技术的开发能力还很薄弱,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
从政府角度考虑,应该()①进行文化体制改革,适应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②开展有益的文化活动,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③提倡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④引进文化产业强国的先进技术,增强竞争力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4.“一大一小,国图3G时代领先时尚。
”“一大一小”指的是国家图书馆以电视、手机为终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3G)推出的数字电视(国图空间)、国家图书馆移动服务(掌上国图)两项服务。
这标志着国家图书馆在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每天24小时,每周7天连续提供服务的现代化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国家图书馆的发展()①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②有利于增强文化公共设施的经济功能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有利于传播和普及各种思想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5.阳春三月,步入街道、社区、广场、乡村,映入眼帘的是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的一面面队旗、一条条横幅和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党员干部,也有普通职工。
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感召下忙碌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
雷锋精神()①历久弥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顺应时代,展现了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③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④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6.兖州市把市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动员全民参与。
全市10个镇(街)普遍成立了民间艺术团,开展了“我的好邻居”摄影大赛、“乡村少年宫”、“牵手关爱”活动、“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兖州城乡公共文明指数不断上升,城市公共文明水平不断攀升。
兖州市的做法表明( )①建设和谐文化,要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②建设和谐文化,就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③和谐文化,重在参与④培育文明和谐的新乡风,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环节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7.《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力争到2015年,地级以上市创建省文明城市全部达标,文明村镇创建覆盖面达到80%以上,到2020年覆盖面达到95%以上;文明窗口行业创建覆盖面到2015年达到90%左右,到2020年基本全覆盖。
强调上述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只要创建好城市的文明,就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②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明社会风尚③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18.宁波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号召:继承发扬甬城儿女的优良传统,大力培养“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新时期宁波精神。
如果请你写一份“培育新时期宁波精神,塑造新时期宁波人”的倡议书,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引进外来文化④立足人民群众实践,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9.2012年6月中旬,“神舟九号”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发射升空,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
我国首位女宇航员搭载飞船进入太空,这也是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神九”成功发射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告诉我们( )A.我国的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B.文化生产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基础C.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D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20.近段时间,一篇题为《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的网文引发网民和媒体强烈共鸣,广为传播。
下列认识与该网文主题不一致的是()A.自觉维护我们国家荣誉利益 B.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火炬C.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D.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利21.2013年10月1日, 11万人在冒雨观看升旗仪式的同时,也给天安门广场留下了5吨垃圾。
这些垃圾无异于一面“集中”正衣冠的镜子,照出了文明素质中的短板,照出了我们爱国热情背后的差距。
这启示我们()①要不断自省、自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②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③建设美丽中国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④要从大处着眼,不受小节的束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2014年元旦、春节期间,为丰富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福州市举办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
假如我们对此事进行报道,最合适的标题是()A.传播区域特色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B.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稳定性C.发展健康有益文化,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D.建设中国特色文化,保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23.2013年开展的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活动,集中展示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投身道德建设的热情。
这一活动的开展()A.决定了人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B.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性的统一C.表达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的魅力D.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24.在2013年;“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系列活动中,包括14个国家艺术院团(馆)所组织的志愿者在内的约3500名文化志愿者,在基层和边疆民族地区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
开展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活动()A.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B.主导着文化生活的内容与形式C.是建设我国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D.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25.山东扎实推进“四德工程”,涌现出济南“泉城义工”、青岛“微尘”等系列全国知名的爱心公益品牌,推出了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