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框架整理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共29页

《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共29页
《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

《文化生活》知识点框架图

《文化生活》知识点框架图

建设
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社会
主义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精神 文明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公益性 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
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思想道德建设

潜移默化 并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不知不觉形成的 Nhomakorabea化 对 人
特点 深远持久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丰富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
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增强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 文化塑造人生 和号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文化建 设中心 环节
社会 主义
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 同思想道德基础
核心 价值 体系
内容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文化6(上)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 生活
文化市场
文化建设 必然要求
喜与忧: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传媒的商业性 应对: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生活》教材框架结构及内容概要(知识要点)

《文化生活》教材框架结构及内容概要(知识要点)

一、如何认识《文化生活》模块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一)《文化生活》是一门什么课程?《文化生活》以学生置身其中的文化生活为依托,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等。

(二)为什么要开设这样一门课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代的变迁凸显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日趋激烈的文化竞争需要建设文化国力和保护文化安全。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文化建设。

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飞速变化的时代对中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提升其文化理论素养。

(三)课程的基本目标使学生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全面认识文化的作用;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使学生了解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意义,形成对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能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正确面对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强文化创新的意识。

使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价值,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文化修养的水平。

使学生明确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能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使学生确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使学生懂得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如何理解教材的体例规范、逻辑结构和内容目标1、教材整体的逻辑结构文化一般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是什么):即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的意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什么):文化发展的一般过程文化的传承:传播、继承与创新中国文化第三单元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怎么看):中华文化的精髓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精神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怎么办):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文化的选择:当代文化生活2、各单元的地位及内容体系第一课在备课时应重点把握三个问题:1、文化的内涵是什么?2、文化的外延是什么?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第二课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1、文化影响的不同侧面2、积极的文化生活对个体的影响是什么?3、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是什么?第三课要重点把握三个问题:1、如何理解文化的多样性?2、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3、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第四课应重点把握以下四个问题:1、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3、如何理解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4、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第五课要把握以下三个问题:1、如何理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3、文化创新应注意的问题?第六课要把握以下四个问题:1、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2、如何正确理解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3、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发展中的磨难与转折?4、如何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载体与基本样式?第七课要把握以下三个问题:1、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2、如何理解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八课本课要把握以下四个问题:1、如何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大众传媒与文化市场对人们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2、如何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3、如何理解大众文化?4、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第九课本课要把握以下三个问题:1、如何理解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2、为什么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第十课本课要把握以下五个问题: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与作用?2、如何理解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5、如何处理日常的道德要求和树立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三、《文化生活》的教学原则和基本要求1.《文化生活》的教学原则一是能否把握住明确的价值导向(观点);二是能否借助于丰富的素材(常识);三是能否选择好有意义的题材(话题),四是能否针对了当前的问题(困惑),五是能否关注到学生的经验(认识)。

(推荐)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结构图

(推荐)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结构图
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
根本任务
培育“四有”公民
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育一代 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需要。
内容
发展教育、 科学和文化 事业
途径 开展精神文 明创建活动
教育事业
原因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 基石
目的 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 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青年学生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 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的传播者。
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
的④这是由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怎么走?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5)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九课 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知识结构图
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②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③有利于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原因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 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文化生活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件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文化生活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件

着重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 义文化 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是一条科学发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当中通盘考虑, 展道路 同时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到文 化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这是一条凝魂 聚气、强基固 本之路 这是一条以人 为本之路
不仅注重文化之“魂”,体现内在价值, 更注重这个“魂”如何传播到广大的受 众当中,传播的路径、方式、载体需要 有机统一起来 就是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 方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发展依 靠人民群众,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与时俱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有 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只有建立起 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让文化自觉变成扎实的行动。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不能正确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道路的决定因素 提醒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 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不能笼统地说 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要求决定;是由增强国家 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而不是由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 现实需要决定。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发展历程 命时期 和建设时期 重要成果 创立毛泽东思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义基本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 改革开放时期 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 瞩目的成就。 新民主主义革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革命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
该设问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
要成果为材料, 考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 解 题时, 首先要仔细分析材料, 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同的重 要成果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要坚持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树立高度 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实践,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框架整理电子教案

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框架整理电子教案

马克思主义;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的必由之路。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 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⑤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 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 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P96
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明确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 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 觉和文化自信。
(3)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 实践、推动工作。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
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的宏伟目标
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是路径和目标 的关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最终目标是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九课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九课

• 4.(2011· 中山模拟)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全面来临 的时代,“红色经典”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商 业化改编。由于原作者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价 值观被颠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作为一种当下流 行的价值参照系渗透进来,从而使“红色经典”改 编出现了许多问题。 这启示我们( ) • A.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价 值取向 • B.“红色经典”原作者的价值观面临被颠覆的危险 • C.发展先进文化应该坚持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 D.发展先进文化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解析:“启示”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A项错误; B项是对作者的评判,不符合题意;C项没有反映题 意主旨。 • 答案:D
2.(2011· 中山模拟)据调查,在受孩子们喜爱 的优秀读物中,许多都是引进版图书,如《哈 利· 波特》等。许多家长说,还是希望能够让孩 子多读些“中国味”的优秀图书。这说明( ) A.应倡导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 B.引进图书是腐朽文化,应予以查封 C.应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解析:家长希望孩子多读“中国味”的优秀图 书,说明我们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要继承 和发展传统文化。故选C。 答案:C
• 1.(2011· 苏州模拟)到现在为止,有些长期从 事医疗工作的西医工作者对中医仍然持有一 种偏见,认为中医是“伪科学”,对这种偏 见,从认识的角度讲,这是________的表现。 ( ) • ①崇洋媚外 ②民族虚无主义 • ③守旧主义 ④不爱国 •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从事西 医工作的人对中医的偏见,这是否定传统文 化,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表现。故 ①②符合题意,应选B项。③④不符合题意, 应排除。 • 答案:B

文化生活第9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二框教学案

文化生活第9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二框教学案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高二政治新授课教学案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76 2737.近年来,长沙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有了长足发展。

长沙政府投资约19.5亿元建设的橘子洲生态文化公园正式向游人开放。

该公园不设围墙,不售门票,文化园以毛泽东公开发表的诗词作品以及历代名人咏橘州、咏长沙的代表性诗词作品为表现内容,采用浮雕、石刻、多组群雕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来反映诗人的情怀。

为游客提供了观光、休憩的场所,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2) 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谈谈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No.1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课时:1课时 使用时间:2013.9.25【预习案】【学习目标】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努力建设精神文明,推动两个文明全面发展。

识记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了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了解党和国家为推动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发展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能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我们的思想道德,升华我们的道德境界。

【知识自主探究】一.培育“四有”公民【预习提示:阅读课本100-101页,完成以下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1.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预习提示:阅读课本101-102页,完成以下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1.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如何发展教育?3. 如何发展科学事业?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高二政治新授课教学案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74 2754.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三、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预习提示:阅读课本102-103页,完成以下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1. 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说明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是什么?2.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有哪些?3. 为什么精神文明建设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究案】1.课本102页探究2.“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产业。

《文化生活》单元知识结构图

《文化生活》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五课: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作用 ①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文化创新的途径 ①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 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 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⑤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1)如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 之路。(原因4点)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 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 践、推动工作。 4、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2)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 化素质。 2、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3、调动人民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身体力行,做新时期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①主要表现 ②特点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正确态度、原则与要求 文化传播的方式与媒介
①表现 ②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 ③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 态度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①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②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 因素
①重要途径 ②传媒 ③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传承。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从社会发展看文化
从人的发展看文化 文化影 响人 ①表现 ②特点:潜移默 化、深远持久

政治-文化生活知识框架整理.

政治-文化生活知识框架整理.

《文化生活》基本知识框架《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知识框架含义: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1.人类特有的现象,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特点 2.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出来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有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重大影响②先进健康(落后腐朽)的文化会促进(阻碍)社会的发展③(对政治)国内: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作用国际:世界范围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主要内容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重要源泉、社会经济发展重要支撑、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人影响表现: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特点:潜移默化,深久持远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主要体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怎样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文化多样性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有益外来文化①人类社会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重要动力前提 Why ②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重要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文化传播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传媒意义: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表现:①传统习俗的继承②传统建筑的继承③传统文艺的继承④传统思想的继承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历史继承性文化发展继承和发展的关系: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点总结

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点总结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96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13①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文化发展的主体)⑤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P96---P98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宏伟目标。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③文化发展道路与文化强国是路径与目标的关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什么?P101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培育四有公民)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101---P102①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②积极投身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6、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

(5)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新《文化生活》第九、十课知识点整理版

新《文化生活》第九、十课知识点整理版

據新版《文化生活》整理彙編1.【老课本P85第四单元导言部分】从“通过学习,我们将懂得”以后修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就要坚持先进文化,提高辨别、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应该具有更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2.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下表述主要从国家角度,做题时审清主体灵活把握)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②关键在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⑦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⑨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新版第九课的导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为此,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新版第九课最后一段总结性表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3.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多渠道多角度采集,注意结合具体题目灵活把握,其中的④⑤是新教材新加的内容)①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联系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关系)③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联系优秀文化对个人的作用)。

文化生活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生活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复习提纲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内涵: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发展先进文化的地位、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3)关键: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3、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1)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3)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4)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4、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意义:⑴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⑵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
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明确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 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8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 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2012年11月2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会上提出了关于建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
.
2
古代辉煌 近代衰微 现代复兴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系
关系
关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如何建设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
2.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发展道路? 3.怎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 展道路?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
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
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的宏伟目标
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是路径和目标 的关系。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 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 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
9
.
10
.
1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的必由之路。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⑤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 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 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P96
.
1.根本任务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
化事业
3.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
作用,积极开展活动
4.青年人更要投身实践,
培育风尚,做先进文化
传播者
3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和文化自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 践、推动工作。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最终目标是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5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内涵
A、指导思想: B、基本特征: C、本质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
6
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1
古代辉煌 近代衰微 现代复兴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1年10月18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通 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 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 结了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首次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