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九课课件
《文化生活》第九课_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道路复习课件

⑵怎样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①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 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③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④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 ⑤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设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强 国
走 中 国 特 色 文 化 发 展 道 路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精 神 文 明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为什么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怎么做 是什么 3、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为什么 怎么样 根本任务 为什么 怎么做
3、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为人 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P97 ②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和文化自信。 P98 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 导实践、推动工作。 P99 ④主要内容: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教科文事 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 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 和国际影响力;P100 ⑤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P104) 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 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反对“全盘西化” 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近年来,山东省以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为目标,加大投 资加速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实施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场馆免费对外开放、建农家书屋、 乡村社区文化站点安装卫星接收系统接入互联网等文化惠 文化创新 民工程;开展灵活多样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抓好 精神文明建设 大众传媒 大型、导向型文化活动;成功举办全运会,实现文化共建 共享。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事业发展给生活带来的 实惠,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 先进文化方 向、主旋律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山东省是如何让人民 共享改革发展的文化成果的?(8分)
201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ppt课件

2.文化的作用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相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互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影 文 响 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化 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 经 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 济 相 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 互 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政 交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国内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 治 融 的发展。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 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误区提醒
1.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注意: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
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注意: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腐 朽的文化会把人引向歧途。)
3.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重视文化的影响,把握不同国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家和地区的文化的不同特点 思维方式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主动感悟、自觉接受先进文化 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表现
特点 优秀 文化 塑造 人生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增 接受优秀文化,自觉抵制落后、 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促进 腐朽文化,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人的全面发展
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第九课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课件

明确一个观点: 明确一个观点: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髓、基础 是什么?灵魂、主题、精髓、 2、为什么? 为什么? 3、怎样坚持? 怎样坚持?
(2)要求: 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 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发展科学事业 (1)原因: 原因:
A、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 B、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 C、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 “四有”公民 四有” 四有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文化; 学的大众的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D、本质要求: 本质要求:
结合综合探究进一步理解
三、了解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即: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 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需要。 的需要。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
【考纲导学】 考纲导学】
• 理解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建设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 了解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 了解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 了解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性 了解发展教育、
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Y 张胜利

3、人民群众参与精神 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
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 建活动,使人们在自觉参与 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 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 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 貌,正在产生不可估量的积 极影响。
(2)发展科学事业:
①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要求: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 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与 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 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 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 良好氛围。
观点二:哲学社会科 观点一:自然科学 学,是人们认识世界、 观点一认识到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是其可取之处; 是人们认识自然、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 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但否认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是片面的。观 改造世界的有力武 组成部分。它为人们提供关于世界总体特别是人 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 器,只有自然科学 点二既承认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又承认哲学社会主 类社会的知识和理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才是真正的科学, 科学的重要性是正确的 他与自然科学同样重 界的重要工具,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推动人 哲学社会科学算不 要。 类自身发展的思想武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上真正的科学。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840亿 元,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5200万名学生的学杂费,为373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 教科书,对780万名寄宿学生补助了生活费。410个“两基”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县已 有317个县实现目标,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由2003 年的77%提高到96%。中央财政连续三年累计投入90亿元,用 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7651所学校受益。农村中小学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投入80亿元,覆盖中西部地区80%以上 的农村中小学,1亿多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中 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到741万人,在校学生总数1809万 人。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500万人,毛入学率提高到22%。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九课 第一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九课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1 .历史证明:论、等主张,都不能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 .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全盘西化文化复古主义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国运兴、民族强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 _____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和和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是是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持发展道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为指导,坚守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伟大实践先进文化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社会主义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 .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
2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坚持百花齐放,坚持百家争鸣。
3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协调社会主义服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情境链接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点探究点 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历程重要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毛泽东思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
2017届高三文化生活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反映了我国先进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群众性
民族的: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科学的:遵循客观规律; 大众的:着眼于人民群众。(书P113)
c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3、怎样办——怎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见课本单元探究P113)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 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创 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事业, 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 和竞争力。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是哪次运动实现了中华文化 的历史转折,使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复兴?为什么这么 说?
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的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
结论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的 转折点
考点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历史证实的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 古主义”都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
• ②结合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 ③结合基层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认识先进文化 建设的必然性。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PPT课件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
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
的坚定信念。
(2)表现: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
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16
理解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 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
1
和各种纪念品。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
(一) 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
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
结论: 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我们
必须承认百事不如人,不但物
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继承、借 质上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
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
鉴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
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
2、2009年4月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思 想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如果主流意识 形态缺少正确的理论作支撑,不仅主流意识形 态的大厦会倾覆,而且必将导致整个社会的思 想混乱和政局动荡,国家不知向何处去,人民 不知何去何从。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 )
A、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 B、抵制腐朽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繁荣大发展,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文化部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
材料一:《纲要》强调: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为 载体,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组织 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 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 层”等活动经常化。
(推荐)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结构图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
根本任务
培育“四有”公民
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育一代 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需要。
内容
发展教育、 科学和文化 事业
途径 开展精神文 明创建活动
教育事业
原因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 基石
目的 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 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青年学生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 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的传播者。
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
的④这是由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怎么走?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5)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九课 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知识结构图
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②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③有利于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原因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 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高考政治总复习文化生活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课件

易错点二:混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提醒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 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 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特别提醒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有 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只有建立起 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让文化自觉变成扎实的行动。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不能正确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道路的决定因素 提醒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 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不能笼统地说 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要求决定;是由增强国家 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而不是由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 现实需要决定。
4.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必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
要 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
性 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
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
含
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
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
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
别
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
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
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
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
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
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
富文化资源相匹配Leabharlann 现实需要决定的宏伟目标
必由之路
文化生活_第九课_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高考复习策略
❖ 3.此课时的核心在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以 复习中要把握以下时事热点:
❖ ①结合网络整治、红歌比赛、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建 设等活动,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 ②结合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分析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 ③结合基层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认识先进文 化建设的必然性。
特别提 示
❖ 【特别提示】“先进文化”是一个静态概念,既 有相对性,又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其内涵也不 断发生变化。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个 动态概念,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形态或某一层次、 某一阶段的文化,而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 然规律。
考点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特别提 示
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先进文化)
❖ (2)请你就如何克服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 提出合理化建议。(7分)
❖ (1)①网络文化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这一先进的技术手 段,具有传播迅速、直观,覆盖面广的特点,满足了人们 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但不能因此把网络文化等同于先 进文化。(4分)②先进文化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坚持三个面向,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4分)③网络文化的内容中既有 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成份,也存在落后的、腐朽的内容。 因此,我们要对网络文化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大力 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4分)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考点考向概览
考点概览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
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一主线,重点立足社会主义精神
政治:文化生活第9课课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三)

文化生活课时检测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外国人没有理由看不起中国人和中国文化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中国的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所起的积极作用2.全国道德模范王乐义始终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用诚实劳动获取财富。
他靠诚信带领乡亲们发明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技术,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这种美德( )①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③引领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因为( ) A.中国共产党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中国共产党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D.中国共产党能始终坚持以文化建设为中心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社会主义荣辱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例 1】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
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
异性明显增强。面对文化发展这一阶段性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
()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 会思潮
B.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使各种意识形态长期共存 C.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D.坚持百花齐放,不断满足社会公众的各种文化需求
第十九页,共25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①邓小平理论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毛泽东思
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B 项应选。
第二十页,共25页。
4.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有
第七页,共25页。
3.措施: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 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 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答案】 A
第十页,共25页。
二、全面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情境链接 “纵观中国共产党 90 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正
是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是这种自觉自信催生的优 秀作品,给了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穿越激流险滩、驾驭时代风云 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一个没有文化 自觉的民族是迷茫而缺失方向的民族,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国家 是苍白而没有力量的国家。”
《文化生活》 第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阜宁县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编写人: 张贵祥 审核人: 陈于庆 日期:一、高考考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5.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 为指导,建设 、面向世界、 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意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 的梦想。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 和 的关系。
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 和 。
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及要求(1)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 的深刻认识、对 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 的充分肯定、对自身 的坚定信念。
(2)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目标充满信心。
(3)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 1.发展教育事业(1)原因:教育是 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2)要求:坚持 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发展科学事业(1)原因: 是第一生产力。
(2)要求: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坚持 和 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教学课件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 97
2、社会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要求p98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发展文化多样性 是一致的。p98
(三)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行文化创造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全盘西化论:该思潮最早 出现于戊戌变法时期,形 成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
人物是胡适、陈序经等人。 它认为百事不如人,物质不 如人,制度不如人,道德不如 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 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 体不如人,它在批判封建专
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
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
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
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
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
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 国国情的。
文化复古主义:是近代产生的 一种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 化的对撞中产生的。认为传统 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放弃的, 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 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他 们坚决反对西化主张,要求返 回孔孟之道,在社会上提倡尊 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文化 复古主义虽然在肯定中国传统 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一定作 用,但他们死守传统的教条, 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 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这 是一种食古不化的观念,是完 全错误的。
探究二:
有人认为:“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不 符合文化多样化发展的要求,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必要。” 你认同吗?不认同请说明理由。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 97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九课

• 4.(2011· 中山模拟)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全面来临 的时代,“红色经典”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商 业化改编。由于原作者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价 值观被颠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作为一种当下流 行的价值参照系渗透进来,从而使“红色经典”改 编出现了许多问题。 这启示我们( ) • A.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价 值取向 • B.“红色经典”原作者的价值观面临被颠覆的危险 • C.发展先进文化应该坚持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 D.发展先进文化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解析:“启示”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A项错误; B项是对作者的评判,不符合题意;C项没有反映题 意主旨。 • 答案:D
2.(2011· 中山模拟)据调查,在受孩子们喜爱 的优秀读物中,许多都是引进版图书,如《哈 利· 波特》等。许多家长说,还是希望能够让孩 子多读些“中国味”的优秀图书。这说明( ) A.应倡导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 B.引进图书是腐朽文化,应予以查封 C.应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解析:家长希望孩子多读“中国味”的优秀图 书,说明我们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要继承 和发展传统文化。故选C。 答案:C
• 1.(2011· 苏州模拟)到现在为止,有些长期从 事医疗工作的西医工作者对中医仍然持有一 种偏见,认为中医是“伪科学”,对这种偏 见,从认识的角度讲,这是________的表现。 ( ) • ①崇洋媚外 ②民族虚无主义 • ③守旧主义 ④不爱国 •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从事西 医工作的人对中医的偏见,这是否定传统文 化,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表现。故 ①②符合题意,应选B项。③④不符合题意, 应排除。 • 答案:B
文化 第九课第二框

09级政治学案《文化生活》第九课第二框编辑人: 审核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关于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②必须加大教育投入③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④必须深化教育改革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有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
人民群众的参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
(2)人民群众的参与有利于创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活动形式。
(3)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觉参与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情感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4)投身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五、典例训练辨析题:在当代中国,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中心。
参考答案:(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2)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应推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发展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但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却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4)因此,题目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是错误的。
新高中政治高考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件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思想道德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提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加强科学文化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4.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作用。 提示×。夸大了公民道德素质的作用。 5.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弘扬时代新风。 提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活动的文化价值时,需要认真分析材料。活动参与人数众多,有利于发展文
化对人的塑造作用;主题活动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增强沿岸人民和中华
民族的文化自信;主题活动有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创新
性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二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精梳细理——重基础]
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 落脚点。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由 之路。 提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的必由之路。 4.剧目创作应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提示×。文化产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 一。 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优先发展。 提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知识拓展广大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应坚持的原则 分析: (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 声,创作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 (2)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 撑。 (3)反映时代,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13最新课本 第九课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how)
1、培育“四有”公民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发展教育事业
(1)原因?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P101
(2)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 P101
发展科学事业
(1)原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要求? P101
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要求?
P102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要求? 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 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 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 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做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 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 才的必然选择。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意义:(正反两方面来说)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 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 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 任务是什么?
文化生活 第九课 第二框
以上图片信息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部分的内容围绕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why)
3.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how)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wh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系 必由之路 (唯一正确的道路)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P97 (7条)
பைடு நூலகம்
文化自觉:含义 文化自信:来源
表现
如何运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P99①②)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蒸汽机
工业革命
侵略
国门大开
救国(向西方学习)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失 败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地主阶级)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中华文化从衰微走向重振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
1.近代中国历史的结论:
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 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 ①1915年9月《青年杂志》。 • ②1916年更名《新青年》。
• ③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 ④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
问题:第一位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是谁?
李大钊
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P96)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从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共产 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指导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
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方向
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