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的特征”一节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苏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一节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这两个方面对种群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第二章有关生物个体知识的延续,也是以后学习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知识的基础。本节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型教学思想,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描绘样方、设计模拟实验等活动来学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说出种群密度的概念;说明种群密度的几种调查方法;概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几个重要的因素。

2.2 能力目标学习和掌握种群密度调查方法,能对生活中的各类种群进行描述,并利用种群的各项特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

3 教学过程

3.1 激趣设疑,直入主题 PPT展示“一只企鹅”、“两只企鹅”和“某岛

屿的所有企鹅”图片。学生观察分析图片,回归种群概念,并让一个学生指

出概念当中的关键词。然后完成对位训练1。接着PPT展示学生个人信息统

计表,如年龄、性别、身高、生日等,这些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那么种群

有没有这些特征呢?引导学生思考种群有着不同于“个体”特征,进而引入

主题——种群的特征。

3.2 联系实践,创设情境 PPT展示“菜青虫”图片,设定情境:A环境中

菜青虫数量1000只;B环境中菜青虫数量2000只。哪种环境中菜青虫对农

作物造成的危害较大呢?引出“种群密度”的概念。

接着展示“种群密度很高的黒脉金斑蝶”和“种群密度很低的普氏小

羚羊”的图片,学生分析比较得出种群密度的特点之一:不同物种的种群密

度往往存在很大差异。

然后通过实例:校园内的蚊子,在夏天密度很高,而到了秋末天气较冷时密

度很低,总结出种群密度的特点之二: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会随时间的变化

而变化。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相应结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对这堂课的兴趣。

3.3 图文并茂,探求新知,引导学生掌握样方法的操作 PPT展示一块1m2

的油菜地,让学生在1分钟内计算该菜地上油菜的种群密度(学生进行逐个

计数,得出结果)紧接着再展示一大片随机分布的油菜地,上面有很多数不

清的油菜,也让学生对这块菜地地上油菜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

学生思考时,教师给每组同学发张模拟菜地的图纸,让学生思考对油菜的数

量进行估算的方法,限时3分钟,求出值。然后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去,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图案纸,向其他同学描述自己的操作步骤,并比较结果,分析误差原因。教师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给予肯定与表扬,并根据回答结果,进一步提出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只取一个样方行不行?为什么?不行的话,要取多少?然后接着提问:在取样时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如果被调查的对象落在样方的边界上又应当作何处理?学生对各项提问进入激烈的讨论之中,再进行点拨与答疑,帮助学生对样方法的各项注意事项进行深入地挖掘。接着再给每组同学发张条形的模拟菜地二,让大家思考“用五点取样法”在这样的地段上取样合适吗?从而引出等距取样法的补充讲解。

做对位训练2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绘图作画,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自觉养成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习惯。通过步步设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3.4 实验模拟,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了解标志重捕法的应用过渡:PPT展示“油菜”、“菜青虫”、“菜粉蝶”三幅图,提问: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我们都可以用样方法吗?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不但补充了样方法的适用范围,而且很自然的过渡到标志重捕法的讲解。让学生思考:对于这些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生物进行密度调查,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

教师给各组分发大小2个塑料杯,并提出问题:2个烧杯里面装的都是黄豆,其中小塑料杯里面的黄豆是事先从大烧杯里面取出且用红墨水染过色的黄豆,已知染成红色的黄豆为40粒,根据所提供的器材与数据,如何知道烧杯中黄豆的总数目?要求大家总结出最后的计算公式,并要加以解释。三分钟后请某个代表展示结果并讲解,其他同学点评。最后老师归纳总结。

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估算自然界中的种群,如菜地里菜粉蝶的的数目?(学生对总结出来的公式学以致用,进行知识迁移,提出先捕捉一部分调查对象进行标记,并放回大自然中,过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捕捉,并对已标记的和未被标记的调查对象进行分别计数)做对位训练3。教师再提出问题:在标志重捕法中,哪些因素会使最终的调查结果偏离真实值?学生继续进行激励的讨论交流,一些影响因素。教师再适当的补充,最终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标志重捕法中的注意事项,并做变式训练1。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对知识与方法进行探索与总结,并参与到活动中,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养成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5分析典例,知识拓展,分析种群密度估算的其他方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主要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但也有一些其他方法。例如,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采用灯光诱捕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黑光灯的基本构造,让学生分组讨论诱捕法的实际操作步骤;对于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植物,一般采用计算其分枝密度的方法;对于一些体积微小的微生物常用血细胞计数法与平板菌落计数法等。

设计意图: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有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体会到所学生物学知识的有限性及生物学知识领域的无限性,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6知识迁移,发散思维,分析影响种群密度的各项因素在学生对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的概念有了一些具体的认识后,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进行思考:有哪些因素能影响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学生阅读课本P54~P55)教师再适当的给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