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共49张)PPT课件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80题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来称呼人。
2、 “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幅写给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关系 “先”表示。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时到时。
10 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11 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 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年,是属人的本命年。
12 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更。
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时,也就是现在的时到时。
13 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五种物质。
14 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15 古代授官叫、, 降官贬官叫、。
16 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宋代州的长官称,明代府的长官称。
17 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 居于九州之首的是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 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 写出“五岳”的名称、、、、。
19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20 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之北。
21 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
文化常识练习题32道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一1.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五教, 是指、父、母、兄、弟、子五者之间的封建关系准那么, 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B.七出, 是指封建社会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不顺父母, 无子, 淫, 妒, 有恶疾, 口多言,盗窃。
又叫“七去〞、“七弃〞。
C.三从四德, “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D.伯仲叔季, 是古代兄弟之间依长幼排行时, 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
一般来说, “伯〞是老大, “仲〞是老二, “叔〞是老三, “季〞是最小的。
2.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五常, 即“五伦〞, 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五伦中君臣关系居于首位。
故叫“大伦〞。
“五行〞,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五行〞, 也指仁、义、礼、智、信。
B.三纲, 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标准。
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合称, 是一套锢人们思想的封建教义。
C.太庙, 是天子的祖庙。
七庙, 是历代诸候为维护宗法制度, 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 太祖庙居中。
左三昭, 右三穆, 后以“七庙〞为诸候的代称。
D.期功, 古代丧服的名称。
期, 服丧一年。
功, 指大功和小功。
大功是九个月, 小功是五个月。
3.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丧服, 旧时居丧时穿載的服饰。
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 分为五等, 称作“五服〞。
习惯上以五服以内为亲, 五服以外为疏。
B.昭穆, 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
始祖庙在中间, 以下各代按辈分, 分别列于两侧一边为昭, 一边为穆。
后来也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
C.考妣, 旧时父亲称为“考〞, 母亲称为“妣〞。
D.亲戚, 在古代, 只有儿女对父亲才可以称“亲〞。
“戚〞, 表示亲戚关系时比“亲〞疏远一些。
使用得也少一些。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200题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200题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A、乌B、巫C、肖D、萧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A、男角B、女角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16. 假如你的一首五言绝句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A、50元B、100元C、200元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B、戍C、戌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 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 、众多宫殿D、美丽的地方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 A、玄奘B、鉴真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国学经典练习题

国学经典练习题-----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幅写给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7.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8.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9.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年,是属人的本命年。
10.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六部'是指: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11.古代授官叫、,降官贬官叫、。
12.汉代郡的长官称,隋唐州的长官称,宋代州的长官称,明代府的长官称。
13.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4.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15.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陕西省的华阴位于之北。
16.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17.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18.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为最尊,其次是,再次是,最下位是。
古代文学常识题

1.第一位女诗人是——答案: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答案: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答案: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答案: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答案:诗经6.第一部文选——答案: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答案: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答案: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答案: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答案: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答案: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答案: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答案:汉书14.第一部兵书——答案: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答案:司马迁。
司马相如16.乐府双璧——答案: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17.史学双璧——答案:史记资治通鉴18.二拍——答案: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大李杜——答案:李白杜甫小李杜——答案:李商隐杜牧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答案:鲁迅郭沫若21.三不朽——答案:立德立功立言22.三代——答案:夏商周23.《春秋》三传——答案: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三王——答案:夏禹商汤周公25.三山——答案:蓬莱方丈瀛洲26.三教——答案:儒释道27.三公——答案: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三曹——答案:曹操曹丕曹植29.公安三袁——答案: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江南三大古楼——答案: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岁寒三友——答案:松竹梅32.三辅——答案: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科考三元——答案: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殿试三鼎甲——答案:状元榜眼探花35.中国三大国粹——答案:京剧中医中国画36.三言——答案: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儒家经典三礼——答案:周礼仪礼礼记38.三吏——答案: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三别——答案: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答案: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41.茅盾“蚀”三部曲——答案: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答案:春蚕秋收残冬42.巴金“爱情”三部曲——答案:雾雨电;“激流”三部曲——答案:家春秋43.第一部国别史——答案:国语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答案:国策战国策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答案:晏子春秋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答案:屈原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答案:孔雀东南飞(句,字)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答案:《典论·论文》(曹丕)49.第一位田园诗人——答案:东晋,陶渊明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答案: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答案: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答案: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答案: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答案:李清照55.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答案:儒林外史56.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答案: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doc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X” O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J)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V)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J)[拓展]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 •全国卷II)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J)5.(2016 •全国卷I1D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X)[拓展]“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 •全国卷I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V)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J)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X)[拓展]“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 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试题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初赛试题(卷)注:本卷为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
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河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江表”是指长江以北地区,“江左”是指江东,“淮左”是指宋时的淮南东路。
C.“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D.“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是古代的坐具。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B.“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是指少年时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是指老人和儿童,“纵豆蔻词工”中“豆蔻”亦指“豆蔻年华”,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表示男子20岁成年;“及笄”是指女孩子15岁成年;“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的“束发”是指男孩子15岁左右。
高中古文文学常识练习题

高中古文文学常识练习题1、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2、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服阕,指在一定时期内带孝,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
B.封章,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
亦称封事。
C.通籍,将记有姓名、年龄、身份的竹片挂在官门外,经核对可以进出官门。
因此后来便称做官为“通籍”。
D.从弟,一种称谓,也称堂弟。
是同祖的叔伯之子而年纪小于自己的人。
3、下列对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衣,古代无功名的人的代称,因即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
B.朔,指的是农历每月月末。
农历每月初一称“晦”,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
C.废帝,是后人称呼,往往指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皇帝。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给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以褒奖死者对国家的贡献。
4、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拜见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时的礼仪,包括朝、聘、盟、会、遇、觐、问、视、誓、同、锡命等一系列礼仪制度。
B.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以南向为尊。
皇帝与群臣聚会,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
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
C.古代祭祀常用的是猪牛羊,这些被称为三牲。
少牢是指猪和牛,太牢是指猪和羊,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
三牲也是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D.嘉礼是古代礼仪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其主要内容有婚礼、冠礼、射礼、飨礼、宴礼、贺庆礼等。
5、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中学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题大全

从叔,即堂叔。 (
)
15.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一种用来纪年的名号,古代帝王遇到大事、要事,常常
会更改年号。 (
)
16.万乘,万辆战车。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万乘,因以万乘之尊代指
天子。 (
)
17.足下,谦辞,古代同辈、朋友之间相称或上称下都可以用“足下”。 (
)
18.古人的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如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
25.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时用“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时用
“家父”。(
)
26.愚,谦称自己不聪明,愚见是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
27.“考”在古文里多指已经死去的父亲。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称已故的母
亲为先妣。 (
)
28.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冠礼一般在宗庙内举行,大都由指定的贵宾
堂”。 (
)
36. 郡望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如韩愈虽是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
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
37.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有五位诸侯国的国君相继
成为霸主,合称为“春秋五霸”。(
)
38.秦穆公,《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中的“缪公”即秦穆公,他在
汉朝分王、侯二等。(
)
53.战国时始置“郎”这一官职,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
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日趋强大,称霸西戎。(
)
39.赠号,古代官员中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皇帝会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赐予其
爵位名号。 (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

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2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B.“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D.“遗民”有亡国之民、沦陷区的百姓、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劫后余留的人民等义,文中指金亡后不愿归顺元的百姓。
3.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B. 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
如《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拜相如为上大夫”。
C. 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 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
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嗣君,意为继位的君主。
4.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
“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大业、义宁:隋代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5.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
初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年龄常见称谓练习题(含答案)

婴儿。
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
孩提:2~3 岁的儿童。
1. 垂髫(ti áo ):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2. 总角:指幼年儿童。
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
3.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女子。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
4. 及笄j ī :指15岁女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
5.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6. 冠、加冠、弱冠:7. 而立:指30 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8. 不惑:指40 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9.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指50 岁10. 花甲、平头甲子,耆,耳顺:指60 岁。
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11. 古稀:12. 耄(mào)耋(di é):指八九十岁。
13. 期颐:指百岁。
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
【学以致用】1. 下列文化常识中说法不确切的一项是()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总角”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 都是指幼年儿童。
B. “束发”“及笄”分别表示男女15岁,而“结发加冠”则表示男子已经20 岁了。
C. 古人称六十岁为“花甲”“耳顺”,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一百岁为“期颐”。
D. 古代作品可以地名、书斋名、谥号、名号、字号、官职年号来命名。
如《临川先生文集》《欧阳文忠公文集》《杜工部集》就是分别以地名、谥号、官职来命名的。
2.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
男子20 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 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题200道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题200道1.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单选题] *A、古代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B、山东省别称“齐”“鲁”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
C、我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有“仞”“钧”“樽”等。
(正确答案)D、古人以九为阳。
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叫重阳。
答案解析:盛装名酒的专用木容器”。
本义:盛酒器。
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2. 下面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至和元年”中“至和”是宋神宗的年号。
B.古代男子到二十岁行冠礼,后人常用“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正确答案)C.“四书”指的是《诗经》《尚书》《春秋》《周易》。
D.月望总在农历每月初十前后,因此,常称农历初十为"望日"。
答案解析:A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C《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D望月,满月。
月满之时,通常在月半,故亦用以指旧历每月十五日。
3.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河、江,古代专指黄河和长江。
河北、河南,古时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B.在古代宴席的四个座位中,以东向为最尊,次向为南,再次向为西向,北向是侍坐。
(正确答案)C.《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大型综合丛书,按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所以称“四库”。
D.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答案解析: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4. 下列关于戏剧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戏剧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舞B、《窦娥冤》是一出元杂剧,全名C.元曲是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艺D.京剧已经同国画、中医一起,并蹈、美术和其他造型成分等艺术手段,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的综合性艺术。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
初中语文 古代文化常识 历法常识练习题(含答案)

一、【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纪年法,是我国最早的纪年法,多用于春秋战国时代。
即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注意:年号以元、二、三的序数递记,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
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干支纪年法,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年为一个甲子。
如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3)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等。
二、【纪月法】时节纪月法: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三、【纪日法】这里我们重点讲一下古代的月相纪日法月相纪日法(最常用)。
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下九为农历每月的十九。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四、【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三种:(1)天色纪时法。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表。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共49张PPT)

天文历法
1.古代天文
二十八宿
(1)古人为观测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运行而划 分成二十八个星区,称为二十八宿。分别为:东方七宿:角、 亢、氐 、房、心 、尾、箕,其动物形象是 苍龙 ;北方七宿: 斗、牛、女 、虚、危 、室、壁,动物形象是 玄武 ;西方七 宿:奎、娄、胃、昴 、毕、觜、参,动物形象是 白虎 ;南方 七宿:井 、鬼、柳 、星 、张、翼 、轸 ,动物形象是 朱雀 。 《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牛宿、斗宿都 是星区。
(6)“势拔五岳掩赤城” 中的“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 是东岳 泰山 、南岳 衡山 、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 嵩山 。
4.别称 (1)西安,古称 长安 。 (2)苏州,又称 姑苏 、吴门。 (3)扬州,又称 广陵 、江都 、维扬 。 (4)镇江 ,又称京口。
(5)北京古称 燕京 、大都 、北平。 (6)南京,古称 建康 、金陵 、江宁、石头城 等。“白下有山皆绕 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中的“白下”,也指南京。
(8)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 家乡 、 同乡 。
(9)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 区,称为 三辅 ,负责管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
3.山川关隘 (1)文言文中将山之 南 水之 北 称为“阳”,山之 北 水之 南 称为 “阴”。如《游褒禅山记》:“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
(2)古人常用天象变化来占卜吉凶祸福,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或 州的分野。如《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 翼轸 ,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又如《蜀道 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参宿 是益州(今 四川)的分野, 井宿 是雍州的分野,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项测试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项测试1.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单选题] *A、古代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B、山东省别称“齐”“鲁”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
C、我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有“仞”“钧”“樽”等。
(正确答案)D、古人以九为阳。
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叫重阳。
答案解析:盛装名酒的专用木容器”。
本义:盛酒器。
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2. 下面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至和元年”中“至和”是宋神宗的年号。
B.古代男子到二十岁行冠礼,后人常用“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正确答案)C.“四书”指的是《诗经》《尚书》《春秋》《周易》。
D.月望总在农历每月初十前后,因此,常称农历初十为"望日"。
答案解析:A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C《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D望月,满月。
月满之时,通常在月半,故亦用以指旧历每月十五日。
3.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河、江,古代专指黄河和长江。
河北、河南,古时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B.在古代宴席的四个座位中,以东向为最尊,次向为南,再次向为西向,北向是侍坐。
(正确答案)C.《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大型综合丛书,按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所以称“四库”。
D.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答案解析: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4. 下列关于戏剧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戏剧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舞B、《窦娥冤》是一出元杂剧,全名C.元曲是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艺D.京剧已经同国画、中医一起,并蹈、美术和其他造型成分等艺术手段,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的综合性艺术。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
第七课《 沈从文》课件(共49张PPT)

“时间”这个东西十分古怪,一切人一切 事都会在时间下被改变。我不相信命运,不承 认目前形势,却尊重时间。我不大对生活中的 得失关心,却了解时间对这个世界同我个人的 严重意义。
——沈从文
我的心总是对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 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 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得来,却不 需从一本书、一句话上学来。
照我所思索,能认识“我”;照我思索 能认识“人”。
——沈从文
第七课
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沈从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沈从文从小如何“读社会这本大 书”,感受他青春期的悲欢得失,可以更好地 理解他的创作。
2、了解自传的特点,学习写自传。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可以深入 理解这篇文章和了解沈从文其人。
创作风格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 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记梦、象征于一体, 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 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 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 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 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正式自传由于经过作者有意或者无意地遗漏 和改动,其真实性不如非正式性的自传。因为这 种自传中的事实往往是传主自身的经验化的事实, 传主往往会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赋予自己的眼光、 自己的价值意义评判。自传作家一方面把事实组 成一个发展链,让读者看到自我的演进过程;另 一方面,他又热中于把事实的动机和意义加以阐 释和解说,使读者从意义中领悟到经验。(参见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自传”条目以及赵白生 《传记文学理论》的“自传事实”)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 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 后正式参军。
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

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一、中国古代文学1. 下列哪个朝代被誉为“诗的盛世”?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3. “唐宋八大家”中,不属于唐朝的是哪位?4. 下列哪部作品是屈原的代表作?5.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傅是哪位神仙?二、中国古代文化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哪些?2. 下列哪个节日源于古代的“寒食节”?3.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4. 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第一名被称为什么?5. “五岳”中的南岳是指哪座山?三、中国历史常识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哪一年?2. 下列哪个朝代实行了“三省六部制”?3. “杯酒释兵权”说的是哪位皇帝的故事?4. 诸葛亮去世的地点是哪里?5. “安史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四、中国古典诗词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哪首诗?2. 下列哪个诗人被誉为“诗仙”?3. 《将进酒》的作者是谁?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哪首诗?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出自哪位词人?五、中国现代文学1. 《围城》的作者是谁?2.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3. 茅盾的代表作《子夜》属于哪个文学流派?4.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包括哪些作品?5.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谁?六、中国文化常识1. 中国传统节日中,被称为“元宵节”的是哪一天?2. 下列哪个是我国的国粹?3. “五行”指的是什么?4.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别是哪四位?5.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七、中国历史名人1. “卧薪尝胆”说的是哪位历史人物?2. 下列哪位是“初唐四杰”之一?3. “精忠报国”是哪位民族英雄的典故?4. 下列哪位科学家发明了地动仪?5. “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哪三位历史名人?八、中国地理常识1. 我国的母亲河是哪条河流?2. 下列哪个城市被称为“九朝古都”?3.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是哪一个?4.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中的黄山位于哪个省份?5. 下列哪个地区被誉为“天府之国”?九、中国哲学思想1. “仁者爱人”是哪位思想家的核心观点?2. 下列哪个学派主张“兼爱非攻”?3.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4. “格物致知”是哪位理学家的主张?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部经典?十、中国语言文字1.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2. 下列哪个字是“六书”中的象形字?3. 汉语拼音的创始人是谁?4. 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指的是什么?5. “仓颉造字”的故事中,仓颉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十一、中国艺术1. 中国古代绘画中,被誉为“画圣”的是哪位画家?2. 下列哪种戏曲起源于江苏昆山?3. “高山流水”典故中的琴师是哪位?4.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斗拱”结构起源于哪个朝代?5. 下列哪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十二、中国民俗风情1. 中国传统婚礼中,新娘为什么要盖红盖头?2.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3. “端午节”的习俗中,人们为什么要赛龙舟?4.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满汉全席”起源于哪个朝代?5. 下列哪个地方被誉为“中国功夫之乡”?答案一、中国古代文学1. 唐朝2. 曹雪芹3. 韩愈4. 《离骚》5. 唐僧(玄奘)二、中国古代文化1.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2. 清明节3. 笔、墨、纸、砚4. 状元5. 衡山三、中国历史常识1. 公元前221年2. 隋朝3. 宋太祖赵匡胤4. 五丈原5. 唐朝四、中国古典诗词1. 《诗经·郑风·子衿》2. 李白4. 王维《使至塞上》5. 苏轼五、中国现代文学1. 钱钟书2. 《呐喊》3.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4. 《雾》《雨》《电》5. 路遥六、中国文化常识1. 农历正月十五2. 京剧3. 金、木、水、火、土4.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5. 温故而知新七、中国历史名人1. 越王勾践2. 王勃3. 岳飞4. 张衡5. 苏轼、苏洵、苏辙八、中国地理常识1. 黄河2. 洛阳4. 安徽省5. 成都平原九、中国哲学思想1. 孔子2. 墨家3. 老子4. 朱熹5. 《周易》十、中国语言文字1. 商周时期2. 日、月、山、水等3. 周有光4. 读音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替换的字5. 黄帝时期十一、中国艺术1. 吴道子2. 昆曲3. 伯牙4. 汉朝5. 敦煌莫高窟十二、中国民俗风情1. 为了避邪驱恶2. 七夕节3. 为了纪念屈原4. 清朝5. 河南省(尤其是登封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 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 字、号。 B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 ”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加“从”表示叔伯关系。 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 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 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 D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 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到了清代,才规定一帝一元,比如,清高 宗的年号是“乾隆”。
【答案】A 。解析:“黄发”指老人。
10
10. 下对列表示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辟”“拜”“除”“起”“夺”都是表示 “授予官职”。 B“迁”有三种情况:一般情况下, “右迁”、“迁除”表示升职 ;“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涉及“左”字的如“左除”“左转”“左授”“左宦”“左迁”均 表示降职。 C “领”“判”表示兼职,“摄”“守”“行”“署”“权”“表 示代理官职。“视事”任职。“下车”,官吏到任。“解褐”,脱 去粗布衣服,入仕做官。 D“悬车”“致仕”“ 乞骸骨”“乞身”“请老”表示辞去官职。 “移病”,上书称病,请求退隐。
8. 答案:D。 进士及第一二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解元、会元、 状元是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接连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9
9. 下列文化常识中说法不确切的一项是: 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总角”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乐”中的“黄发垂髫”都是指幼年儿童。 B “束发”、“及笄”分别表示男女15岁,而“结发加冠”则表示 男子已经20岁了。 C古人称六十岁为“花甲”“耳顺”,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 岁为“耄耋”,一百岁为“期颐”。 D古代作品可以地名、书斋名、谥号、名号、字号、官职年号来命 名。如《临川先生文集》《欧阳文忠公文集》《杜工部集》就是分 别以地名、谥号、官职来命名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检测题
文言文专项巩固训练
1
1.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 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 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 方式为:
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2
2. 下列对古代官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词语有:举、辟、征、荐等 。 B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选、除、授、赏、封 等。 C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语有:免、罢、夺、黜、擢等。 D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有:升、拔、迁、陟、加等。
答案:C,其中“擢”表示提升官职。
3
3.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 ”“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 ”“爱卿”。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 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 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 ,敬词有令堂、令尊等;称自己的父亲时,谦词有家慈、家君、家 尊等。
【答案】D 。解析:将“明清”改为“宋”。
6
6.下列称谓中,全属谦称的一项是( )
A.孤 足下 不才 子
C.妾 寡人 臣
B.愚 仆 小 D.孤 不谷 竖子
6.答案:C.“足下”是尊称;“小子”、“竖子”是贱称。
7
7.下列关于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而称宫殿 台阶下,表示敬畏。 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 ”,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称。 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 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 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1. D 解析:《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 柳河东。《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名。《范文正公 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 《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 右丞。《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答案:A 。解析:“夺”,削除。
11
1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 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_ _、_ _、_ _ 来 称呼人。 A. 郡望、爵名、号 B. 郡望、爵名、谥号 C. 官职、爵名、号 D. 官职、谥号、号
7.答案:D.诸侯不能自称朕。
8
8.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拨官吏制度。
B察举制又称举荐制。“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容臣 秀才”中的“察”、“举”指的就是察举制。
C科举制,是隋唐以后选拨人才的社科考试制度。明清时规定文 章格式为八股文。
D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其中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 第”称号,第一、二、三名分别称为状元、会元、解元。
【答案】D,应为“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比如,明成祖的年号是 “永乐”
5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 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 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 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 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C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明清改州为府。 D“道”“路”也分别是隋唐和明清的行政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