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课中的律动教学法
初中音乐试讲律动教案
教案名称:《音乐律动与节奏训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律动与节奏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音乐表演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身体动作表达音乐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内容:1. 音乐律动与节奏的概念及其在音乐表演中的应用。
2. 身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协调练习。
3. 音乐情感的表达与身体动作的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二、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音乐律动与节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在音乐表演中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身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协调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身体动作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动作练习,如拍手、跺脚等,让学生感知音乐节奏。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音乐情感。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音乐律动与节奏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深入讲解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讲解音乐律动与节奏的进阶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表演技巧。
2.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表演。
三、音乐作品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
2. 学生分析音乐作品中的律动与节奏特点,讨论如何运用身体动作表达音乐情感。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音乐律动与节奏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律动与节奏的概念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身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协调能力,音乐情感的表达等。
3.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能力。
初中音乐体态律动教案
初中音乐体态律动教案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体态律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以及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体态律动参与音乐表演、创作和欣赏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体态律动的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体态律动的定义:体态律动是指在音乐表演、创作和欣赏过程中,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旋律和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
2. 体态律动的分类:根据动作特点,体态律动可分为律动、舞动、拍手、跺脚等。
3. 体态律动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创造力,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4. 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介绍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融入体态律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体态律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以及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体态律动参与音乐表演、创作和欣赏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动感的音乐开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音乐体态律动。
2. 讲解:(1)介绍体态律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讲解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提高教学效果;(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3. 实践:(1)分组进行体态律动练习,让学生亲身感受体态律动的效果;(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3)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运用体态律动增强表现力。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极运用体态律动,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态律动的理解和运用程度;2. 学生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的表现;3. 学生对音乐体态律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体态律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2.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体态律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体态律动,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中学体态律动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体态律动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和旋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本文以中学体态律动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体态律动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并探讨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些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引言体态律动是一种将音乐与身体动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音乐实践中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和理解音乐。
在中学阶段,体态律动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原则、方法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探讨中学体态律动教学。
二、教学原则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态律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 注重音乐与动作的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音乐与动作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动作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体验动作。
3. 强调合作与互动:体态律动教学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动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 注重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在音乐与动作中找到情感的共鸣。
三、教学方法1. 视觉引导法:教师通过展示音乐乐谱、动作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音乐与动作的关系,使学生在视觉上建立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认识。
2. 听觉引导法: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并引导学生将听觉体验转化为动作。
3. 模仿与创编法: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动作,并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编,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4. 游戏法: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态律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践应用1. 课堂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鲜明节奏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简单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音乐与动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
例如,在学习《小星星》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星星闪烁的动作,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节奏律动教案模板初中
教案名称:节奏律动教学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节奏律动概念,提高音乐节奏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3. 通过节奏律动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内容:1. 节奏律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常用节奏律动的表现形式和练习方法。
3. 节奏律动在音乐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简单的拍手游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基本节奏律动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节奏律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匀速节奏、变速节奏、反拍节奏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基本节奏律动,体会不同节奏的感觉。
三、常用节奏律动练习(20分钟)1. 教师示范常用节奏律动的表现形式,如:击掌、拍腿、摇晃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常用节奏律动的动作要领。
四、节奏律动应用(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简单的歌曲,引导学生用所学节奏律动进行演唱。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展示所学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通过拍手游戏复习节奏律动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表现形式。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复习。
二、进阶节奏律动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进阶节奏律动的概念和练习方法,如:复合节奏、交叉节奏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进阶节奏律动,感受音乐的韵律美。
三、节奏律动实践(20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稍复杂的歌曲,引导学生用所学节奏律动进行演唱。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展示所学成果。
四、课堂小结(1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节奏律动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节奏律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常用节奏律动的表现形式和练习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初中学生音乐律动课教案
初中学生音乐律动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节奏与身体律动的关系,感受音乐节奏的多样性。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教学内容:1. 学习音乐节奏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节奏类型的特点。
2. 通过身体律动实践,感受音乐节奏与身体动作的结合。
3. 创作简单的身体律动表演,展示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音乐节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音乐节奏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有趣节奏,如步伐、掌声等。
二、课堂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讲解音乐节奏的种类,如强弱节奏、均匀节奏等,并通过示范动作展示。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示范动作,感受不同节奏类型的特点。
三、身体律动实践(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学生安静聆听,感受音乐节奏。
2. 教师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如拍手、跺脚等。
3. 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个身体律动表演,展示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运用。
四、课堂小结与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音乐节奏与身体律动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运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节奏。
2. 学生在创作身体律动表演时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音乐节奏与身体律动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把握音乐节奏,避免动作过于夸张或不符合音乐节奏。
此外,还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类型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节奏,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律动”教学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律动”教学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律动”教学强调学生在课堂上既要充分利用听觉感知音乐之美,又要调动自己的身体的肌肉和灵魂和音乐共舞,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把音乐的旋律和情感表达出来。
实现身体和音乐的共鸣。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高中的深入推行,这种教学方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而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有效应用律动教学。
就成了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促进高中音乐教学质量的不断高。
一、“律动”教学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作用(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
学习压力大,如果对一门课程没有兴趣,就很难投入到课堂中。
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不断提高自己课堂的质量和趣味性,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音乐。
无形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
律动教学在高中音乐课堂的gI入,能够让课堂从一开始就调动学生全部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让音乐课堂变得生动灵活,充满趣味。
这种教学方法既能疏解学生在其他科目学习中受到的压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提高的音乐领悟力律动教学法的使用,给高中音乐课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赋予了音乐教学生命力,能够让课堂把音乐之美和其深厚的艺术内涵表现出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力。
这种教学方式感染力极强,能够通过律动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音乐的节奏和韵律,体会声音的高低起伏,并通过律动对这些内容的表现,引领学生在音乐领域登堂入室,更上一层楼。
(三)熏陶良好的个人品德律动教学让音乐之美更具生命力和震撼力。
并通过这种强烈的感染力,把音乐之美传染给学生,熏陶他们的品德,培育他们的情操。
通过律动教学在高中音乐课堂的引入。
音乐课堂就拥有了培养、熏陶学生良好品德的作用,为高中教学的德育渗透贡献力量。
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二、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有效应用“律动”教学(一)利用节奏律动。
感受音乐之美对学生节奏感的训练和培养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节奏律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感、乐感。
中学音乐律动教案:建立学生对音乐的正确认知和审美情趣
中学音乐律动教案:建立学生对音乐的正确认知和审美情趣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传达着人类的情感、文化和精神。
对于中学生而言,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情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正确认知和审美情趣也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中学音乐律动教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完成音乐教育任务。
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律动的基本知识和概念,能够正确运用。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其综合素质。
4.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1.音乐节奏与律动概念在本课程中,首先要学习和掌握音乐节奏和律动的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听觉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节奏和律动的基本概念,并带领他们在教室内自由运动,感受节奏和律动的节奏感。
2.舞蹈律动创作在学会了音乐节奏和律动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律动创作。
可以先让学生熟悉一首流行歌曲的节奏和律动,然后通过分组、尝试创造不同的节奏和动作,最终完成一份有一定音乐性和律动性的舞蹈作品。
3.合唱和打击乐演奏除了创造性地应用节奏和律动,学习合唱和打击乐演奏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教师可以选择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全班学生一起合唱,并进行声部分配和指导。
另外,教师也可以选定一些简单的节奏和乐器,让学生进行打击乐演奏。
三、教学方法1.演示法利用音乐演示、示范动作等方式,向学生直观地展示音乐律动和舞蹈动作。
2.组织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
3.引导式探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解知识点,还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
四、教学评价1.视频记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摄像机等媒体设备记录下学生们的表演和合作过程,以便教师进行检查和评估。
2.组织展示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内,组织班级内的学生展示所学或创作的舞蹈、乐曲等作品,让教师和同学们互相欣赏和评价。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摘要:相比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更强调音乐与情感的联系。
该教学法更强调学生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希望学生在游戏-互动-体验中,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化了艺术课程的育人导向,坚持以美育人,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以审美感知为基础,丰富审美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中的教学目标与新艺术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教学理念契合。
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中运用该教学法,不仅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还能优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体态律动;初中音乐课堂一、体态律动教学法应用于初中音乐课堂的价值(一)符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程目标要求新课标强调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审美感知为基础,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将体态律动应用于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之中,不仅能要求学生对节奏、旋律等相关音乐要素的运动神经形成惯性反应,还能让学生从活动体验中了解音乐各元素的意义。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能让音乐课游戏化、活动化,能够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二)符合我国音乐教材的教学内容以我国初中人音版的音乐教材的教学内容为例。
七年级人音版的音乐教材有为10个单元,分为上下两册,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单元之间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每个单元里面的教学内容会根据该单元的主题进行选择和摘取,每个单元基本都包括演唱、欣赏、知识与技能以及实践与创造四个方面,整个单元学习中会有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活动,所以将体态律动教学法应用其中,强调以学生的实践为主,将音乐和身体结合起来,用肢体的韵律感来诠释音乐,不仅符合教材所安排的音乐教学内容,而且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符合初中学生的学情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生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初中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问题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音乐听觉和辨析能力。
初中课堂简单律动教案
初中课堂简单律动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律动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通过律动教学,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律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简单的二拍子和三拍子律动。
3. 律动练习和表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律动的概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律动现象,如心跳、步伐等。
二、基本概念和术语(10分钟)1. 讲解律动的基本概念,如节奏、节拍、音符等。
2. 介绍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概念及特点。
三、律动练习(15分钟)1. 教师示范简单的二拍子和三拍子律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体会节奏感和协调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律动现象。
二、律动表演(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二拍子或三拍子律动进行表演。
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回家后,练习所学律动,录制视频分享到班级群。
2. 观察生活中的其他律动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律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律动练习和表演中的表现。
3. 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以上教案旨在通过简单的律动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律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
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一、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一)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的节奏我们知道,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而言,在音乐中,欢快、热情往往用快速的节奏呈现;悲伤、庄重往往用节奏较慢的音乐体现。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体态律动,自主感受音乐节奏。
举例来说,在《瑶族舞曲》的观赏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步行,表现音乐所包含的从容和平稳的感觉;在《伏尔加纤夫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慢步的行走,体会纤夫那种沉重的感觉。
此外,指挥动作同样也是一种体态律动。
在表现音乐中包含的慷慨、激扬和生气的情感时,指挥动作较大;而在表现安静、温顺的情感时,指挥动作幅度较小。
举例来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观赏学习中,老师的指挥动作可以坚决、快速,用以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百折不挠的宏大精神;在《向新世纪诉说》的学习中,老师的指挥则可用柔弱、缓慢的动作,充分表现音乐的悲壮。
(二)运用体态律动体现音乐的音调实践证明,音调和节奏的有效结合是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音调和节奏是相辅相成、联系紧密的。
在利用体态律动展示音乐的音调时,老师可以通过人体的肌肉活动来体现。
例如,在4/4节拍中,弱拍的时候,老师可向上拍一只手,第四弱拍和弱拍相同,强拍向下拍两只手,次强拍向下拍一只手;在3/4拍的动作中,表现强拍的时候,老师可向上拍手,表现弱拍的时候再用一只手分别拍两条腿以下;而2/4的动作表现和其他相像,强拍的时候,老师单手上拍,弱拍的时候只需拍一下腿即可。
这些动作能够直观形象地体现出音乐的音调,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三)通过体态律动,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观赏在观赏音乐的时候,学生能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对音乐的感受。
例如,在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高音时,老师可指导学生将身体稍稍向上伸展,听到中音的时候,再将手平放在胸前;在听到低音的时候,老师可指导学生将身体微微向下倾斜,让手臂自然放松,并从中体会节奏的快慢和音调的变更等。
律动之美,教学之思——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钟琼廖佩蕊
律动之美,教学之思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钟琼廖佩蕊发布时间:2023-07-03T07:04:04.647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8期作者:钟琼廖佩蕊[导读] 在当前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音乐学科也越来越受到相应的关注。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也要让学生感受到律动之美,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为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能够意识到声势律动运用的必要性,优化教学效果。
本文重点阐述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措施,以此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分宜三中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 336600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音乐学科也越来越受到相应的关注。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也要让学生感受到律动之美,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为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能够意识到声势律动运用的必要性,优化教学效果。
本文重点阐述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措施,以此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音乐;声势律动;措施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方式方法的应用是一种相对新颖、创新的方法,在声势律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在习得音乐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身体的律动对音乐中的节奏进行感受,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学学习的体验,强化感知能力。
在声势律动教学中,也能够更好的突出学生在其中的主体位置,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为此,初中音乐教学中要能够在基于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创新性的使用声势律动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一、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一)吸引注意力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是从奥尔夫音乐教学方式方法转变而来,主要理论依据是基于学生所具有的天性,基于学生的发展规律来落实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为此,初中音乐教学中要能够在基于知识特点的基础上,如音律、节奏等,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课堂,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更多的感受,激发学习热情,优化教学效果,基于音律的方式,提升注意力,给予多种感官刺激,提升教学效率。
音乐律动教案初中
音乐律动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音乐律动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节拍和节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技能目标:通过音乐律动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身体动作表达音乐节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情感目标:通过音乐律动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知识:介绍音乐的基本节拍和节奏,让学生了解各种节奏符号及其意义。
2. 音乐律动:教授简单的身体动作,如拍手、踏脚、摆动手臂等,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
3. 音乐欣赏: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跳绳、踢毽子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调动学生的热情。
2. 基本节奏学习(10分钟)教师介绍基本节奏符号,如2/4拍、4/4拍等,并让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拍手练习。
3. 音乐律动实践(10分钟)教师教授简单的身体动作,如拍手、踏脚、摆动手臂等,并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律动动作。
4. 音乐欣赏(10分钟)教师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四小天鹅》、《欢乐颂》等,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节奏符号及其意义。
2. 学生能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身体律动。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4. 学生能够欣赏并理解一些经典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五、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包括歌曲、乐曲等,用于教学内容和音乐欣赏。
2. 教学设备:如音响、话筒、投影仪等,用于教学演示和音乐播放。
初中学校音乐课堂律动教案
初中学校音乐课堂律动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体验音乐律动的基本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音乐律动的基本形式和技巧。
2. 集体合作完成音乐律动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学生感受节奏。
2.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节奏变化,激发学生对音乐律动的兴趣。
二、基本理论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音乐律动的基本形式,如重复、对比、变化等。
2. 学生通过听音乐实例,分析并总结律动的特点和规律。
三、实践练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律动形式进行练习。
2. 学生通过合作,创作并表演律动作品。
四、集体表演(10分钟)1. 各组学生将各自的律动作品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集体表演。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2. 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律动的基本形式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集体合作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创新意识等。
3. 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的培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律动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然而,部分学生在集体合作中还需要加强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音乐律动初中教案
音乐律动初中教案年级:初中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欢乐颂》,感受贝多芬音乐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使学生了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表达的主题,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欢乐颂》的旋律、节奏和音乐特点。
2. 了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及表达的主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欢乐颂》的音乐内涵。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欢乐颂》相关资料及图片。
2. 音响设备:CD机、音响。
3. 乐器:钢琴、合唱团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贝多芬的其他经典作品,如《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让学生初步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2. 教师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对贝多芬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二、学习《欢乐颂》(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欢乐颂》主题旋律,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2. 分析《欢乐颂》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走向、节奏变化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教师讲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和主题,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根据《欢乐颂》的旋律和节奏进行演奏。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3. 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四、合唱《欢乐颂》(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指导学生的发声方法和合唱技巧。
2. 分组进行合唱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全班学生共同演唱《欢乐颂》,感受作品的庄严和宏伟。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延伸:1. 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贝多芬的其他音乐作品,深入了解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运用律动教学法,让学生享受节奏的美
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运用律动教学法,让学生享受节奏的美一、律动教学法概述律动教学法是一种注重节奏感和身体律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身体的动作、节奏的韵律来体验音乐的魅力。
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作和节奏来感受音乐的美丽,从而增强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
律动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律动教学法在中职音乐欣赏课上的运用1. 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在中职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韵律感强烈的音乐作品,比如流行音乐、舞曲等,让学生先通过听觉感知音乐的节奏。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手拍、脚踏等方式,教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律动,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音乐的节奏之美。
2. 演示节奏动作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演示一些简单的节奏动作,让学生观摩并模仿。
教师可以在节奏鲜明的音乐中,做一些简单明快的手势或动作,学生们跟随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从而体会音乐的节奏之美。
3. 创新律动游戏在中职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律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可以设计“传递律动”游戏,让学生们排成一列,一个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出动作,然后依次传递给下一个学生,直到最后一个学生完成动作。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结合舞蹈表演除了在音乐欣赏课上进行简单的律动感知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舞蹈表演,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舞蹈表演。
通过舞蹈表演,可以更好地展现音乐的节奏之美,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律动教学法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律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节奏来感知音乐的美,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2. 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3. 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律动教学法的引导下,学生们可以通过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和活动,感受音乐的节奏之美,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浅论中学音乐课之律动教学法
每
浅 论 中 学 音 乐 课 之 律 动 教 学 法
◆ 孙 海 燕
( 龙 汀 省人 庆 I 黑 第 : 十 中 学 )
【 要 】 音 乐教 学 中 , 学生 对音 乐有 感 觉很 重要 。如 何 让 学 生 对音 乐 有 节 奏 感 , 摘 在 让 掌握 基 本 的技 能 , 中 学 音 乐课 堂 气 氛 活 跃 , 高教 使 提 学质 量 , 摆在 中学音 乐教 育者 面 前 的新 课题 。 是 【 关键 词 】中 学音 乐教 学 律 动 教 学 法 中学 生
一
舞蹈等。教师可 引导学生根据不 同的情绪设计不同的动作, 身体 的律动 使
跟 上 音 乐 的节 奏 , 者 合而 为一 , 律 动 中逐 渐 增 强学 生 的节 奏 感。 二 在 四 、 动 能 培 养 学 生 的想 像 力 和创 造 力 律 苏 霍姆 林 斯 基 说过 : 我 们 发展 学 生 在 艺 术 方 面 的 才 能 , 目的 不 是 把 “ 其
让律动进入 中学音乐课堂 , 把听到的音乐反映 出来。比如 , 欣赏《 瑶族
舞曲》, 这首乐 曲感情丰 富, 象鲜明 , 形 生动地描绘 了瑶族 人民欢庆节 日时 教学质量确实起到很大作用 , 但在课堂 上, 要想很 好地 利用律 动, 要根 据 还
讲 求知 欲 更 强 烈 , 的歌 舞 场面 。这 首 曲 子 由复 三 部 曲 式 结构 写 成 , 段 乐 曲 的情 绪对 比 比 较 学 生 的实 际 情 况 , 究 一 定 的 方 法 。 中学 生 与 小 学 生相 比 , 三 明显 。 在给 学 生 初 听 和分 段 欣 赏 时 , 学 生仔 细 体 验 每 段 乐 曲 的情 绪 和所 对 音 乐的 理 解 日益 加 深 , 有 时却 没 有 小 学 生 好 调 动 , 时 教 师 不 要 急 于 让 但 这 表现 的 意境 , 让 学 生 即兴 创 作 一些 简 单 的律 动 , 加 以鼓 励 之 后 , 创 编 求成 , 给 学 生一 定 时 问 和 空 间 , 师要 和 学 生 共 同参 与 到 创 作 中来 , 让 并 在 把 要 教 要 较 好 的 动作 给 以适 当 引导 , 加 上 教 师 自 己创 编 的 动 作 , 学 生 一 定 的 时 学 生 在 一 种 轻松 自如 、 趣 盎 然 的 环 境 中 逐 渐 放 开 自 己 , 步 培 养 他 们 的 并 给 兴 逐 间 , 学 生 构思 讨 论 、 排 , 力 较 弱 或 放 不 开 的 同 学 可 让 他 们 打 拍 或 指 自信心。教师在编排动作时, 让 编 能 要让学生 充分发挥 主动性 , 这会让 他们更积 挥 , 部 分 同学 给 自配 打 击 乐 , 一少 当完 整 欣 赏 乐 曲 时 , 堂 气 氛 非 常 活 跃 , 极 、 集 中 , 由于 学 生水 平 的参 差 不 齐 , 就 需 要 教 师 既 鼓 励 那 些 具 有 表 课 更 但 这 每 组 同学 都 较好 地 表 现 了 三 段 乐 曲 的情 绪 , 别 是 律 动 的 一 组 , 女 同 学 现力、 特 男 创造力 同学的同时, 也真诚地对待 那些较为一般的 同学 , 让每一位学 很好 地 配 合 , 更让 学 生兴 趣 盎 然 , 绪 高 涨 。 这 堂 课 极 大 地 调 动 了 学 生 的 生 都 能体 验 到 成 功 的 喜悦 。 对 于 具 有鲜 明 民族 特 色 的 舞 蹈 , 师 要 示 范 基 情 教 积极 性 , 炼 了学 生 的心 理 品质 , 养 了 他们 的 成 功 感 , 创 造 了 一个 极 为 本动作。比如 , 锻 培 且 学习歌 曲《 举杯祝福》, 这是一首新疆乌孜别克族 民歌 , 教师 和谐 的 音 乐氛 围。
初中律动音乐课教案
初中律动音乐课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律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通过音乐律动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律动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 音乐律动的方法和技巧。
3. 音乐律动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身体律动,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律动的学习状态。
二、音乐律动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音乐律动的概念,解释音乐律动在音乐表演和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教师通过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音乐律动,如拍手、跺脚、身体摇摆等。
三、音乐律动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教师示范几种常见的音乐律动方法,如拍手、跺脚、身体摇摆等,并引导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2.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音乐律动节奏,如快慢、强弱等,并指导学生如何保持节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四、音乐律动实践(15分钟)1. 教师分组,每组学生围成一个圈,按照指定的节奏进行音乐律动。
2. 教师可以适时改变节奏,让学生适应并保持节奏的一致性。
3. 教师可以邀请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表演,以展示他们在音乐律动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音乐律动活动,让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音乐律动方法和技巧。
二、音乐律动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音乐律动应用到歌曲演唱中,如合唱、小组唱等。
2.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适合集体律动的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律动演唱。
三、音乐律动创作(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律动,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
2.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音乐素材,让学生根据素材进行音乐律动的创作。
3.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创作展示,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音乐律动方法和技巧。
音乐课律动教案初中
音乐课律动教案初中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通过音乐课律动教学,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3. 通过音乐课律动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活动准备:1. 教学场地:音乐教室2. 教学设备: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3. 教学材料:音乐教材、乐谱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拉伸、转圈、跳跃等,以放松学生的身体和心情。
(2)教师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摇摆、拍手,感受音乐的韵律。
2. 基本节奏练习(10分钟)(1)教师教授基本的节奏型,如2/4拍、3/4拍、4/4拍等,并让学生跟随节拍器练习。
(2)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拍手或敲击乐器的方式,按照指定的节奏型进行练习。
(3)学生分组进行节奏比赛,看哪一组能够准确、流畅地完成指定的节奏型。
3.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选择一首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歌曲,如《茉莉花》、《童年》等。
(2)教师为学生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哼唱。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唱技巧。
4. 创意律动(10分钟)(1)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编排一段简单的舞蹈或动作,配合所学歌曲的节奏。
(2)学生进行分组展示,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和鼓励。
(3)教师挑选优秀的创意律动进行总结和展示。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看看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活动效果评价:1. 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节奏感有所提高。
2. 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参与度和兴趣有所增强。
3. 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得到促进。
六、活动注意事项: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初中律动课教案
初中律动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2.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律动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音乐律动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基本的节奏型,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
2. 学习简单的律动动作,如拍手、跺脚、摇摆等。
3. 学习如何通过律动表达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
4. 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律动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伸展、转圈等,让学生放松身心,进入音乐课堂。
2.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律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节奏。
二、基本节奏学习(10分钟)1. 教师演示不同的节奏型,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拍手练习。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拍手、跺脚等动作感受不同节奏型的韵律。
三、律动动作学习(10分钟)1. 教师示范一些简单的律动动作,如拍手、跺脚、摇摆等,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律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
四、小组合作律动(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自由发挥,用所学的律动动作编排一段集体律动。
2. 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律动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五、欣赏和分析律动音乐作品(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些经典的律动音乐作品,如《青春的节拍》、《欢乐颂》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感受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和律动,让学生理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节奏感和律动技巧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音乐的节奏,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基本节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律动动作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律动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音乐课中的律动教学法
在我国,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人们认识的不同,律动教学更多的则是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而在中学音乐课上却很少涉及。
笔者认为,律动是活跃中学音乐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律动符合中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提高,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情感日趋稳定,个性逐步形成。
在音乐方面,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力比小学阶段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注意力已能较长时间集中在感兴趣的音乐作品上。
但是,中学生因为年龄、生理等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再加上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音乐教学的不连贯性,心理上会有很大变化,已不像小学生那样积极、踊跃,变得怕羞起来,唱歌、表演觉得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显得较沉闷,但无论他们怎样看待自己,认为自己有多成熟,都掩盖不了他们好动的天性。
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范围,引导他们投入到音乐中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打破沉闷的教学氛围,营造一种积极热烈、健康活泼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
律动正符合了中学生这种心理上的需要。
二、律动能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音乐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师生情绪饱满,教学任务完成较好。
相比较而言,中学音乐课则显得较呆板,情绪调动不够,究其原因应是
多方面的,但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学音乐课上缺少律动。
让律动进入中学音乐课堂,把听到的音乐反映出来。
比如,欣赏《瑶族舞曲》,这首乐曲感情丰富,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这首曲子由复三部曲式结构写成,三段乐曲的情绪对比比较明显。
在给学生初听和分段欣赏时,让学生仔细体验每段乐曲的情绪和所表现的意境,并让学生即兴创作一些简单的律动,在加以鼓励之后,把创编较好的动作给以适当引导,并加上教师自己创编的动作,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构思讨论、编排,能力较弱或放不开的同学可让他们打拍或指挥,一少部分同学给自配打击乐,当完整欣赏乐曲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组同学都较好地表现了三段乐曲的情绪,特别是律动的一组,男女同学很好地配合,更让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
这堂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了他们的成功感,且创造了一个极为和谐的音乐氛围。
三、律动能增强节奏感
奥尔夫早就提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他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加以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的节奏和律动,如走路、呼吸、拍手、跳跃等来训练学生的基本节奏,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
比如,教唱《闪闪的红星》时,通过队列行进使学生认识行进的节奏,进而感受进行曲的特点;教唱勃拉姆斯的《摇兰曲》时,让学生通过划船或模仿在风中摇摆的树枝使学生感受摇摆的节奏,进而体验摇兰曲所表现的意境;通过教
唱《插秧歌》,让学生模仿插秧的动作,启发学生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
这不是机械地做身体动作,而是在大脑协调支配下直接参与音乐活动,这种身心的结合对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律动、句法、情绪等十分有利,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及其它的音乐感觉。
节奏律动的方式有随音乐击拍、踏脚、拍手、做即兴表演、边听音乐边舞蹈等。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绪设计不同的动作,使身体的律动跟上音乐的节奏,二者合而为一,在律动中逐渐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四、律动能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发展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才能,其目的不
是把音乐、舞蹈或绘画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
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们的禀赋,培养对艺术创造的能力,从而使
他们享有一个多方面的完满的精神世界。
”目前,我国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听、创造性地想像、创造性地活动,并把听到的音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律动表现出来,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地运动,通过各种动作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反应。
这种表演可让学生充分享受音乐的美与参与的快乐,唤起学生丰富的想像,启发学生的情感,不断
拓展对音乐内涵的理解,积极参与音乐创作中来。
在创作活动中,教师要营造好参与的氛围,破除创作的神秘感,无论他们创作的水平如何,
教师要适当给以鼓动,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和愿望,树立创作的自信心,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律动,对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实起到很大作用,但在课堂上,要想很好地利用律动,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究一定的方法。
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求知欲更强烈,对音乐的理解日益加深,但有时却没有小学生好调动,这
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学生一定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创作中来,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如、兴趣盎然的环境中逐渐放开自己,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在编排动作时,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这会让他们更积极、更集中,但由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既鼓励那些具有表现力、创造力同学的同时,也真诚地对待那些较为一般的同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对于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教师要示范基本动作。
比如,学习歌曲《举杯祝福》,这是一首新疆乌孜别克族民歌,教师首先要把新疆舞的基本动作教给学生,比如,托帽、垫步、翻手腕等,给学生的创编提供创作的依据,学生可根据这些基本动作为歌曲编排简单律动,并在长期学习中,了解各地区各民族音乐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教师示范时,动作要简单,不能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律动由于在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还有待实践和探讨,但它所起的作用的确是不可否认的。
当然,音乐课上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形式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完成教学目的,都是我们应该学习
和采用的。
近代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认为,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如视、听、动、唱念等,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仅是听能更全面、更
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
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注重听,注重唱,还要综合利用其他感知通道,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在音乐世界里充分体验节奏感、韵律感、美感,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在愉快的环境中陶冶自己,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