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论文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预防论文

乙型肝炎预防论文

浅谈乙型肝炎的预防[关键词] 乙型肝炎;预防[中图分类号] r512.6+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乙型肝炎是由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同时引起多处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该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

因此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那么如何预防乙肝的传播呢?1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共三针,按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一针、疫苗后、间隔1、6个月注射,第二及第三针疫苗。

对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的出生后12h内剂量应大于等于100u,同时不同部位接种10us乙型肝炎疫苗。

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间隔1、6个月可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乙型肝炎疫苗。

对hbsag 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ug。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5u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建议接种20u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管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和次数,对三针免疫程序、无应管者可再接种三针并于第二次接种三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的远期保护率要达93.65%,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管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抗-hbs小于10u/l可给予加强免疫。

2 hbv垂直传播的预防垂直传播包括母婴传播和父婴传播,针对垂直传播的预防,需要采取多种干绕阻断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免疫失败,具体方法:(1)实施孕期、产对、产后、hbig被动免疫。

与hbv疫苗主动免疫联合阻断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携带hbv的宫内感染,使母婴传播的阻断率达到95%以上,是目前效果最好好的保护措施。

慢性乙肝研究论文

慢性乙肝研究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慢性乙肝研究论文【关键词】,肝炎Observationoftherapeuticefficacyoflamivudinecombinedwithalp hainterferonin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Abstract】AIM:Tostudythetherapeuticefficacyoflamivudinecombinedwithal phainterferonin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andtofindanewap proachtocontrolthedisease.METHODS:EightychronichepatitisBpa tientswithHBVDNAandHBeAgpositiveweredividedintotwogroups:LA MIFNgrouptreatedwithlamivudineandalphainterferonfor12months andLAMgrouptreatedwithlamivudinealonefor12months.RESULTS:Th etherapeuticeffectonYMDDmutationinthegroupwithlamivudineand IFNα1b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inthegroupwithlamivudi nealone(P0.01).CONCLUSION:Lamivudinecombinedwithalphainterferonh asbettertherapeuticefficacyin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Keywords】hepatitisB,chronic;treatment;lamivudine;interferon【摘要】目的:了解拉米夫定(LAM)和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的疗效,为慢性乙肝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方法:将HBVDNA和HBeAg均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1∶1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LAM干扰素)为:INFα1b,隔日5MU,im,及LAM100mg/d;对照组(LAM组)为LAM100mg/d,口服,共1 / 612mo.结果:LAM和干扰素(治疗组)对YMDD变异株的治疗作用初步结果明显高于LAM单独作用(对照组)(P<0.01).结论:LAM和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初步结果显示出有较好的疗效,为临床进一步验证提供了科学依据.【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治疗;拉米夫定;干扰素0引言拉米夫定(LAM)通过特异性的阻断嗜肝病毒DNA 的合成,显著抑制HBV的复制,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乙肝的治疗[1],长期应用LAM其耐药突变的发生率为16%~43%.突变发生后一方面降低疗效,另一方面使肝病活动,甚至诱发重症肝炎,为此我们采用了LAM与干扰素联合对抗乙肝病毒变异进行了临床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202/200407住院的HBeAg和HBVDNA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均经过LAM正规的治疗12~18mo的患者80(男48,女32)例,年龄20~52岁.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LAM与干扰素共用为联合治疗组,LAM单独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INFα1b,隔日5MU,im,及LAM100mg/d;LAM 组LAM100mg/d,口服,共12mo,慢性乙肝的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2].1.2方法①肝功能用美国Beckman全自动生化仪及其配套的试剂检测;判定标准;治疗后ALT降至正常参考值为显效,有所下降为有效,无下降者为无效.②HBVM用酶联免疫法试剂由美国Abbott公司提供;e抗原的判定:e抗原转阴,产生e抗体,若e抗原转阴,但没有产生抗体表示基因突变.③HBVDNA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由广州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提供仪器和试剂盒,截止值为---------------------------------------------------------------范文最新推荐------------------------------------------------------ 103copies/mL;判定标准:HBVDNA转阴的标准是0.001PG/mL,约等于100copies/mL.④YMDD变异用基因芯片检测[3,4],以HBV序列(GenBank4490408)为模板设计以下引物:上游引物:5′GATGTGTCTGCGGCGT3′,下游引物:5′GTAAACTGAGCCAGGAGAAA3′,在50μL含20mmol/LTrisHCl,50mmol/LKCl,2mmol/LMgCl2,0.2mmol/LdATP,dTTP 和Cy5dCTP(英国Amersham公司产品),100mmol/L引物、2UTaq酶的体系中,经95℃5min预变性,以94℃30s,50℃30s,72℃30s循环30次,扩增并标记长度为308bp的待测片段.扩增产物经乙醇沉淀纯化,55℃杂交30min,45℃洗两次,晾干扫描,计算判读按每块芯片检测4位点计可测得基因突变数同时可获得确切的突变类型.⑤肝脏组织病理的变化用肝穿刺活检的方法对肝脏的炎症程度进行检测,每个受试对象都接受2次肝穿.用放免法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检测.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软件,记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成组t检验.2结果2.1均衡性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ALT、乙肝病毒e抗原和乙肝病毒定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LAM组:40(男25,女15)例,年龄(36.26±1.25)岁,病程(12.20±1.61)mo,ALT (86.07±1.26),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40例)、乙肝病毒定量阳性(40例);联合治疗组:40(男23,女17)例,年龄(36.18±1.75)岁,病程(12.01±1.23)mo,ALT(87.25±1.34),为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40例)、乙肝病毒定量阳性(40例).2.2治疗后在ALT,HBeAg,3 / 6HBVDNA的变化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和HBVDNA转阴率明显的高于LAM组(P0.01,Tab1).表1两组治疗后ALT、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定量方面的比较(略)2.3肝脏组织病理的变化治疗后两组肝脏组织病理的改善,LAM组为45.0%(18/40);联合治疗组为87.5%(35/40),联合治疗组肝脏组织病理的改善明显高于LAM组(P <0.01).2.4对治疗后基因突变的检测在常规PCR检测中,发现LAM 抗病毒作用在短期达到较好效果,但随着抗病毒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反而有减弱的现象,为此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有关标本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测,观察HBVYMDD变异,LAM组基因突变数为80%(32/40),联合治疗组基因突变数为37.5%(15/40),LAM组突变率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χ2=14.907,P<0.01).3讨论虽然LAM是目前治疗乙肝的主要药物,它可迅速抑制HBV的复制,在短时间间内使HBVDNA转阴,肝功能和肝脏组织学得到改善[5],但是在其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可出现HBVYMDD变异,其突变率高达16%~43%[6,7],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是继续用药还是终止用药,一直是临床工作争论的焦点,现在还无定论.体外实验证明,YMDD突变发生后LAM的用量提高105~106倍[8],应该停药或更换其他的药物治疗.由于缺乏相应的临床资料也有专家认为;体外实验并不能说明体内LAM的效果,因此即使出现耐药,还应继续用药.针对这一临床问题,我们采用了LAM联合干扰素对乙肝病毒变异进行了正规的治疗,通过治疗临床观察表明:LAM和干扰素联合治疗可显著的减少YMDD变异的产生,能有效的抑制野生株并能控制突变株的发生已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可能因乙肝的发病机制是---------------------------------------------------------------范文最新推荐------------------------------------------------------ 持续的胞内病毒复制和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所以联合治疗仍然是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方向,即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治疗后可使血清转换率、肝脏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也使HBVYMDD变异出现了抑制或是延缓的发生.LAM联合干扰素对乙肝病毒变异应该是理想的治疗.【参考文献】[1]YaoGB,WangBE,CuiZY,etal.A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studyoflamivudi ne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virusinfecti on[J].ChinMed(Engl),1999;12(35):387-391.[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BranchofinfectiousdiseasesandparasitediseasesofChin esemedicinemeeting.Virusnaturehepatitispreventionandcuresch eme[J].ChinJLabMed,2000;8(6):324-329.[3]宋家武,林菊生,孔心涓,等.检测拉米夫定耐药基因芯片的制作及其初步应用初探[J][1][2].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5):1-3,68.SongJW,LinJS,KongXJ,etal.DoingofdetectlamivudinedurablegeneCMOSchipanditsfirste xploringofprinaipiumapplication[J].ChinJCheckout,2003;26(15):1-3,68.[4]宋家武,林菊生,孔心涓,等.基因芯片检测拉米夫定致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5 / 62003;6(9):361-363.SongJW,LinJS,KongXJ,mivudineinwhichgeneCMOSchipdetectresultinclinicresea rchofhepatitisBvirusdurabledruggenemutation[J].ChinJHepatol,2003;6(9):361-363.[5]姚国弼,催振宇,姚集鲁,等.国产拉米夫定治疗220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IV期临床试验[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6):103-108.YaoGB,CuiZY,YaoJL,etal.IVperiodclinicTestof2200caseschronichepatitisBinwhichl amivudinemadeinChinatreating[J].ChinJHepatol,2003;11(6):103-108.[6]ZoulimF.TherapyofchronichepatitisBvirusinfection;inhibitionoftheviralpolymeraseandotherantiviralstrategies [J].AntiviralRes,1999;44(26):1-30.[7]计淼淼,杨敏燕,钱又宏,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病毒变异[J].肝脏,2000;6(18):75-77.JiMM,YangMY,QianYH,etal.Cliniccurativeeffectandvirusmutationoflamivudinetreati ngchronichepatitisB[J].Liver,2000;6(18):75-77.[8]AllenMI,DeslauriersB,AndrewsCW,etal.Ident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mutationinhepatitis Bvirusresistanttolamivudine[J].Hepatology,1998;27(28):1670-1677。

乙肝病毒检测和论文

乙肝病毒检测和论文

乙肝病毒检测和分析探讨摘要:乙肝病毒是传染病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我国是乙肝病发率较高的国家。

乙肝病毒的传染随时威胁到身边的人,要对乙肝病毒做好检测及预防,避免乙肝病毒的传染危害。

本文就乙肝病毒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乙肝;病毒;检测【中图分类号】r8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15-01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是指引起人类急、慢性肝炎的dna病毒,也称丹氏颗粒,简称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是乙型肝炎病毒的简称。

乙型肝炎病毒根据目前所知,hbv就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

完整的乙肝病毒成颗粒状,直径为42纳米,颗粒分为外壳和核心两部分,由丹娜在1965年发现,因此也被称为丹娜颗粒(dane)。

1 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及危害1.1 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乙肝病毒有多种传播方式,例如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

医源性传播是说在就医的过程中被感染,目前多数存在的是微量注射或接种而引起的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注射、接种、纹身等使用的各种医疗器具。

母婴传播是患急性乙肝或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

血液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中最常见的一种,比如输血过程中被感染,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血液传播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2 乙肝病毒的危害:感染乙肝病毒不仅会引起急性肝炎,还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发生。

尤其是已婚育龄妇女,孕育是每个已婚妇女的天职,但是患有乙肝的患者却不能像健康的女性一样,可以随时孕育宝宝,因为会传染给后代,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2 乙肝病毒的检测治疗2.1 乙肝病毒的检测方法:必须要做好乙肝病毒的检测工作,才能有效的预防、治疗乙肝疾病。

用于乙肝病毒基因检查的常见方法主要有:竞争pcr法、荧光pcr法、pcr酶联免疫吸附法、pcr酶联化学发光和荧光标记物法等方法。

高中毕业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预防方法论文

高中毕业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预防方法论文

高中毕业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预防方法【摘要】目的探究某市2008——2011年高中毕业生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

方法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阳性率。

结果 20452名高中毕业生中,有1600位hbsag阳性,总阳性率为7.82%,农村毕业生的阳性率高于城市毕业生,男性的阳性率也大于女性,但是逐年阳性率有所下降。

结论某市2008——2011年高中毕业生 hbsag阳性率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差异,虽总体阳性率逐年降低,但是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高中毕业生;防治措施我国是一个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感染率很高的国家,乙肝病毒传染性强,隐蔽性强,在我国分布广,具有很大的健康危害。

乙肝病毒在我国的检出率呈现地域差异、城乡差异。

人群密度过大能使其传染率上升。

高中学生是乙型病毒易感人群,做好青少年的防治工作是降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中之重[1]。

现结合某市2008——2011年高中毕业生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的调查结果,提出一些防治策略,以期能为遏制乙肝病毒的传播做出贡献。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研究对象为某市2008——2011年高中毕业生,共20452人,年龄在15-18岁之间,其中男11682人,占比为57.12%,女8770人,占比为43.37%,城市户口10316人,农村户口10136人。

1.2 检测方法空腹抽取静脉血3ml,离心取上层血清,用elisa 法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试剂盒由上海科华试剂有限公司提供,检测过程严格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1.3 数据处理记录的数据经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用χ±s表示;χ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

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20452名高中毕业生中,有1600位hbsag阳性,总阳性率为7.82%,农村毕业生的阳性率(8.50%)高于城市毕业生(7.15%),男性的阳性率也大于女性,但是逐年总体阳性率逐年下降。

积极开展阻断HBV乙型母婴传播和论文

积极开展阻断HBV乙型母婴传播和论文

试论积极开展阻断HBV乙型母婴传播的研究和策略【中图分类号】r512. 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504-01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者约20亿,其中慢性携带者约3.5亿。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10%,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hbeag阳性,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高达90%。

且感染时年龄越小,变成慢性携带者的概率越高。

乙肝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如何阻断是关键问题。

因此,积极开展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研究和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1 hbv宫内感染的阻断1.1 孕前接种乙肝疫苗婚前常规筛查,hbsab阴性妇女孕前接种乙肝疫苗可打破hbv夫妇→母婴→人群传播链,从而有效防止宫内传播。

1.2 孕期常规筛查孕妇hbsag滴度高、hbsag阳性或hbv dna拷贝数>102/l是母婴传播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测;若同时存在先兆流产、torch感染等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早孕妇女可考虑终止妊娠。

1.3 孕晚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孕妇产前进行hbsag筛查,婴儿出生后给予主、被动联合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是减少hbv母婴传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hbv宫内感染主要发生在孕晚期,此时滋养细胞层逐渐变薄并形成绒毛血管膜,hbv 更易突破胎盘屏障,病毒传播的机会明显增加;而此时胎儿各器官已成形,因此孕晚期给予一定的干预措施是可行的。

目前认为其可能机制是:一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与母血中的hbsag结合,同时激活补体系统,增加体液免疫,清除hbv,降低母血中的病毒载量,防止和减少正常细胞被感染;二是孕20周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具有主动从母体传输igg型抗体给胎儿的功能,以妊娠后期4-6周这一转运活性最明显,孕后期多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使抗-hbs经胎盘摄取,使胎儿获得被动免疫;三是孕后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调节孕妇体内th1/th2平衡趋向,th1占优势,而th1类细胞因子的优势表达有利于hbv的清除。

乙肝病毒感染论文恩替卡韦论文:恩替卡韦的临床应用特点及评价

乙肝病毒感染论文恩替卡韦论文:恩替卡韦的临床应用特点及评价

乙肝病毒感染论文恩替卡韦论文:恩替卡韦的临床应用特点及评价【摘要】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上倍受关注的课题,许多学者都致力于研发有效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恩替卡韦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于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新型药物,属于核苷类似物,能有效对乙肝病毒进行抑制,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患者很少出现不良反应,耐受性高,本文就恩替卡韦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探讨,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乙肝病毒感染恩替卡韦核苷类似物临床应用进展我国属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高发地区,约1.2亿人口受乙肝病毒感染,hbsag检测为阳性,其中确立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患者接近0.3亿[1,2]。

乙型肝炎病毒(hbv)通常以血液、围产期感染及性接触等为主要的传播途径,受到感染后约10%会发展成为慢性肝炎[3]。

而约25%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会随着病情的加重,最终走向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上倍受关注的课题,许多学者都致力于研发有效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恩替卡韦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于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新型药物,属于核苷类似物[4],能有效对乙肝病毒进行抑制,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患者很少出现不良反应,耐受性高[5],本文就恩替卡韦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探讨,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1 恩替卡韦的药理机制恩替卡韦(etv)又称恩替卡韦水合物或恩替卡韦一水合物,是目前最新研发的一种抗乙肝病毒一线治疗药物,属于环戊酰鸟苷类似物[6]。

主要是针对乙肝病毒(hbv)的多聚酶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恩替卡韦作用于人体后,通过磷酸化的作用生成带有活性的三磷酸盐,而三磷酸盐一般能维持在细胞内长达15小时的半衰期。

恩替卡韦能够通过结合hbv的多聚酶,与其天然底物的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进行竞争抑制,最终生成恩替卡韦三磷酸盐,有效地对多聚酶(逆转录酶)病毒的三种细胞活性进行抑制,恩替卡韦三磷酸盐抑制乙肝病毒的dna多聚酶的抑制常数(ki)是0.0012μm [7,8],主要体现在:启动hbv的多聚酶;合成其dna的正链;形成前基因组中的mrna逆转录负链。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范文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范文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范文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身体内携带乙肝病毒的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医学检验乙肝论文,供大家参考。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篇一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检验乙肝论文内容乙型肝炎病毒(HBV,hepatitis B virus)大蛋白存在于感染性颗粒(Dane颗粒)和亚病毒管状颗粒上,是病毒形成完整外膜的重要标志,与病毒复制密切相关,具有反式激活作用,并与病毒颗粒从细胞内释放有关[1]。

有研究表明HBV 大蛋白具有双重跨膜拓扑结构[2],针对HBV大蛋白特殊构象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更准确地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

为了解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大蛋白与HBV DNA 的相关性,我们对179例HBV感染者血清HBV大蛋白进行了检测。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79例病例为本院2008年6月-2009年11月住院患者,男性122例,女性57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为36±12.5岁,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2标本来源血液标本由真空采血管采集、分离血清后冻存于-20℃保存。

1.3主要试剂HBV DNA检测采用广州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试剂;HBV“二对半”检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试剂购置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BV大蛋白定量检测试剂由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4主要方法HBV-LP检测试剂应用结构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筛选出针对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前S区立体构象型表位的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并在微孔条上预包被,配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TMB显色,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检测。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HBV-LP和HBV DNA阳性检出率比较采用配对计数资料x2检验。

2 结果2.1HBV DNA与LP阳性率比较179例HBV感染者血清同步检测HBV DNA和HBV LP,HBV DNA(+)144例(80.4%),HBV LP(+)145例(81.0%),其中HBV DNA(+)、HBV LP(+)126例,HBV DNA(+)、HBV LP(-)18例,HBV DNA(-)、HBV LP(+)19例,HBV DNA(-)、HBV LP(-)16例,以HBV DNA和HBV LP作为判断病毒复制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01,P>0.05)。

医学毕业论文--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袋及其照射柜的血浆HBV病毒灭活效果

医学毕业论文--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袋及其照射柜的血浆HBV病毒灭活效果

医学毕业论文--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袋及其照射柜的血浆HBV病毒灭活效果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袋及其照射柜的血浆HBV病毒灭活效果【关键词】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液检测病毒性疾病成分输血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血浆用量日益增大,输血安全口益叐到人们重视,对血浆癿病毒灭活是保障输血安全癿措施之一。

在血浆癿病毒灭活各方法丨,亚甲蓝光化学法癿效果已被证实,其病毒滴度减少程度不所用癿光照强度和亚甲蓝(MB)浓度有直接关系。

亚甲蓝光化学法对经血传播癿HBV、HCV、HIV等脂质包膜病毒均有较好癿灭活效果。

但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癿效果叐到各因素如光照时间、光照强度、血浆量及亚甲蓝浓度等影响。

于是在应用亚甲蓝光化学法设计相关产品时会叐到上述各种因素癿制约。

目前将此法应用到血浆袋癿报道极少。

本研究采用以亚甲蓝光化学法设计癿血浆病毒灭活剂过滤血浆袋及配套使用癿血液照射柜,将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过程丨癿各步骤规范化、整体化、标准化,消除了病毒灭活过程丨隐含癿各种干扰因素,从而找到了一条将亚甲蓝光化学法应用于血浆袋癿有效途径。

1材料不方法1.1材料不仪器病毒灭活剂(亚甲蓝)过滤血浆袋(WG-BM100,5套,生产批号:20060321,威海高分了材料公司);血液照射柜WG-BM(照度50000Lux,威海高分子材料公司);威海市丨心血站采集已鉴定为乙1肝阳性病人癿血液,幵分离血浆(每袋100ml,共5袋);荧光定量PCR检测仪(型号码ABIprism-7000);HBV-DNA荧光定量PCR榆测试剂(由丨山大学达安基因股分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60412);Eppendorf管(EP管)。

1.2方法1.2.1标本病毒灭活将装有已鉴定为乙肝阳性病人血浆癿血浆袋浸入75%癿酒精溶液30min进行表面消毒后,移至超净工作台内,叏样200ul于EP管内保存,作为光照前癿病毒标本。

在超净工作台内,将留样管封口,同时打开病毒灭活剂过滤血浆袋,用插袋针刺破装有血浆袋插口,将血.浆袋高搁,使袋内癿血浆流经加药器完全进入病毒灭活剂过滤血浆袋,打开血液照射柜制冷开关,使血液照射仪内癿温度显示为4摄氏度。

HBV综述

HBV综述

HBV综述乙型肝炎病毒(HBV)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是指引起人类急、慢性乙型肝炎的DNA 病毒,也称丹氏颗粒,简称HBV。

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不是遗传病。

,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60%-70%,HBV慢性感染的人群罹患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相对危险性至少增加100倍,并最终导致死亡,给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和损害。

鉴于此,世界上许多生物医学家早已把他们的研究目标集中到了乙肝病毒,以期弄清楚该病毒的基本结构,致病机理、免疫原性、免疫逃避和生化分子遗传规律等方面的问题。

而近来在这些研究中,对乙肝核心抗原(HBcAg)结构、功能及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又成了引人注目的焦点。

本文对于HBV的介绍是基于一个宏观的角度,系统的介绍了乙型肝炎病毒结构、基因结构、致病机理、生活史、传染途径以及乙肝的治疗现状。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HBV);原发性肝癌(HCC);乙肝核心抗原(HBcAG)1、简介: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有2个属:正嗜肝DNA病毒属和禽嗜肝DNA病毒属。

正嗜肝DNA病毒属代表种为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他已确定的成员还有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和树松鼠肝炎病毒(TSHV);禽嗜肝DNA 病毒属的代表种为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同时包括苍鹭乙型肝炎病毒(HHBV)。

HBV 与WHV、GSHV、DHBV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0%、55%、40%[2]。

嗜肝DNA病毒科病毒间具有相似的病毒粒子结构和嗜肝特性以及明确的种属特异性[10-13]。

该科病毒与其他已知病毒科病毒的主要不同点,包括具有部分单链的双链DNA基因组、过量颗粒性囊膜抗原分泌到宿主血液中以及由反转录酶参与形成病毒粒子的独特复制机理等方面[14]。

常见HBV-M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HBV-DNA关系论文

常见HBV-M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HBV-DNA关系论文

常见HBV-M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HBV-DNA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hbv-m,前s1抗原(pre-s1)和hbv-dna的关系。

方法:选取hbsag(+)常见hbv-m模式乙肝患者血清208例,elise 法检测pre-s1,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在hbsag(+)患者血清中,pre-s1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67.8%和41.8%;在hbv-dna阴性组,hbeag和pre-s1的阳性率分别为10.3%和38.5%,在hbv-dna阳性组hbeag和pres1的阳性率分别为60.8%和85.4%。

结论:pre-s1与hbv-dna的一致性更高,在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方面,比hbeag更有意义。

关键词hbv-m前s1抗原hbv-dna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08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而我国是慢性乙肝(chb)的高发区。

chb则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临床治疗中关注较多的是hbv-m和hbv-dna检测结果,但是有些医院没有条件开展pcr检测。

近年来研究表明[1],pre-s1的检测比hbeag更能反映hbv的复制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观察。

资料与方法2011年1~6月沈阳市六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凝胶分离管空腹采血3ml,离心后检测hbv-m,选取hbsag(+)模式血清冻存待集中检测pre-s1。

hbv-dna结果从lis系统中按病历号查询。

试剂、仪器及方法:hbv-m上海科华elise试剂,pre-s1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试剂,以上均用上海科华khb-st360酶标仪elise方法检测,结果以阴阳表示。

hbv-dna用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mj公司opticon2荧光定量pcr仪检测,以检测下限1.0×103copies/ml为限,判断结果阴阳性。

乙型重型肝炎内科治疗论文

乙型重型肝炎内科治疗论文

乙型重型肝炎的内科治疗【摘要】在我国有大量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并且多数患者最终进展为肝衰竭,临床又称为乙型重型肝炎,不但预后差,而且经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诸如败血症与肝肾综合征以及肝性脑病等。

虽然肝移植被视为对肝衰竭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法,其昂贵的费用以及其缺乏肝源以及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均使此项治疗受到限制。

所以内科的治疗手段不断受到关注。

本文报道如下。

【关键词】重型肝炎治疗内科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97-02乙肝感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在短时间内出现大片的肝细胞坏死,并且肝功能严重的受损,最终可发展为肝衰竭,又被称为乙型重型肝炎[1]。

可以出现较多严重的临床并发症,比如凝血功能的障碍与肝性脑病以及肝肾综合征[2],还有严重感染与水电解质的紊乱等[3]。

其发病机制不仅复杂,而且预后极差,并且治疗困难,虽然肝移植被视为对肝衰竭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法,其昂贵的费用以及其缺乏肝源以及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均使此项治疗受到限制。

所以内科的治疗手段不断受到关注。

1 营养支持治疗:在既往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过程中,于药物过度的依赖,而忽视了基本营养的支持治疗,从而影响了患者的恢复,还甚至造成贻误患者病情。

其合理的营养支持对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肝脏的组织再生以及肝功能恢复和提高药效与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 人工肝:alss(人工肝支持系统)能够将血液的毒素清除,同时补充以凝血因子与白蛋白,并且协助调节患者内环境的平衡,提供肝细胞再生的外部条件;一部分患者应用alss进行治疗,不但能够延长其生存时间,而且为赢得进行肝移植的时间提供了保障。

3 抗病毒治疗:hbv于乙型重型肝炎其发病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不但能够启动患者机体免疫机制,引起免疫反应,而且还能导致肝细胞坏死,以及肝功能受损。

所以针对hbv进行病因治疗,即清除患者体内hbv为至关重要的。

乙型肝炎论文:用乙肝病人基础HBVDNA水平预测HBeAg转换及治疗终点研究

乙型肝炎论文:用乙肝病人基础HBVDNA水平预测HBeAg转换及治疗终点研究

乙型肝炎论文:用乙肝病人基础HBVDNA水平预测HBeAg转换及治疗终点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基线hbvdna含量与hbeag转换的关系。

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和酶链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248例慢性乙肝病人治疗前血清中hbvdna和乙肝病毒五项指标,然后,采用同样的抗病毒、保肝降酶和提高免疫力药物治疗12个月以上,每三个月对上述指标检测一次。

结果 1,hbvdna含量与hbeag的转换成负相关关系,且有明显的界限,hbvdna106/ml以下者hbeag的总转阴率为100%,hbvdna107/ml以上者明显降低,2,hbeag的转阴率与病人的年龄无关,与性别有一定关系。

结论 hbeag的血清学转换与hbvdna的含量呈负相关,可以通过对病人治疗前血清中hbvdna水平可以预测病人2年后可能出现的hbeag转换的可能性,对病人提出不同的治疗期限,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和结局,从而达到节约药品资源和减少病人经济负担的目的。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eag; hbvdna; pcr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 2001年1月—2009年1月间来我中心就诊的统计资料完整的大三阳病人248例,他们的治疗方案是一致的,治疗时间一年以上,(平均2.5年),年龄在16—55岁,平均(27.18+8.6)岁,男187 例,女61例。

将病人按不同基线hbvdna载量分成6组,然后再按性别分组统计hbvm的转换情况。

1.2 治疗及观察指标所有病人都在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和hbvdna后,口服拉米夫定100mg/日抗病毒治疗,保肝降酶用降酶灵,输液用甘利欣和水解肝肽,每例病人输液10天,然后坚持服用保肝降酶和抗病毒药物治疗2个月的。

转氨酶复常后,转入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为主的治疗12个月以上,直至实现血清学转换后巩固治疗6—12个月,停药观察3个月。

治疗期间的血清学检验是;治疗前化验肝功和hbvdna及乙肝五项,10天时查肝功恢复情况、一个月查肝功和hbvdna、3个月时查乙肝五项和hbvdna,以后每3个月查乙肝五项、hbvdna和肝功一次。

乙肝病毒(HBV)与肝细胞癌相关性论文

乙肝病毒(HBV)与肝细胞癌相关性论文

乙肝病毒(HBV)与肝细胞癌相关性的探讨【摘要】目的:肝癌与乙肝病毒,afp的相互关系,大量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硬化及肝癌存在着因果关系。

为了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湖南省肿瘤医院于2010年1月-2012年4月对1131例患者分析。

【关键词】肝癌;afp;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50-01目前对肝细胞癌(简称肝癌)诊断与治疗存在诸多难点与瓶颈:1早期诊断难;2复发转移率高,5年复发转移率约60%;3个性化治疗与临床实践的大环境不匹配;4有效药物和干预手段少。

肝癌是位列世界第五,我国第三的恶性肿瘤,且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

实验室肝癌检查主要针对甲胎蛋白( afp)及其异质体`各种血清酶`其它标志物(如异常凝血酶原`铁蛋白)等,大量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硬化及肝癌存在着因果关系。

为了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湖南省肿瘤医院于2010年1月-2012年4月对1131例患者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31例均系湖南省肿瘤医院于2010年1月-2012年4月对1131例住院患者,年龄17-79岁,其中女性361例,男性770例,全部符合1993年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肝癌诊断标准,根据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肝癌,ct或b超显示肝脏占位性病灶。

1082例为病理或细胞学确诊,49例为临床确诊。

1.2 方法1.2.1 观察内容:对肝癌进行乙肝病毒感染检查及afp检查,并进行对比。

1.2.2 检查方法:乙肝病毒标志物方法中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方法中,仪器时间分辨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efficuta-387,试剂为上海新波生物技术公司乙型肝炎病毒检测试剂盒。

乙肝病毒-dna:方法,pcr实时荧光定量。

仪器abi7300,试剂为圣湘公司乙型肝炎病毒pcr试剂盒。

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对策论文

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对策论文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对策探究【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能力,本文就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对策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方法: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笔者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具体功能和效用展开了相关的探讨。

结果:在实施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后,我省乙肝的患者的发病几率较实施措施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控制。

结论:我院自实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减少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和传播,提升了我院的医疗水平和整体形象,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措施;效果【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76-02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为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1]。

据调查,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乏力、低烧、厌油、恶心、腹胀、食欲不振、呕吐、等相关临床症状。

据调查和统计显示,多数患者在患病初期并未出现明显的症状,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9300万。

乙型病毒性肝炎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

因此,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省2011年人口普查资料作为本次研究活动中的主要调查和参考资料;从我省疫情资料库中调出本次研究活动所需的疫情资料,并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3],从而有效的提高本次研究活动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我院所制定的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2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主要方法,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具体功能和效用进行分析。

医学毕业论文肝功能五项指标的检验分析研究

医学毕业论文肝功能五项指标的检验分析研究

肝功能五项指标的检验分析研究目的:加强乙肝检测,提高乙肝疫苗的普及率,有效控制其发病率和患病率。

方法:选择5082例到我中心就诊的乙肝患者进行研究,对照患者乙肝五项的检验结果。

结果:数据显示“大三阳”患者共2758例,占54.3%。

结论:乙肝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加,人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健康,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寻求专业指导和帮助,加强乙肝检测,提高乙肝疫苗的普及率,有效控制其发病率和患病率,达到提高我国居民身体素质的能力。

肝功能;乙肝;检验肝功能五项指是指乙肝五项,又为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表面抗原(用HBSAg表示)、乙肝表面抗体(用HBsAb表示)、e抗原(用HBeAg表示)、e抗体(用HBeAb表示)、核心抗体(用HbcAb表示)。

乙肝五项检查,便是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

本文特对来我中心就诊的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进行分析,以便于五项指标的对照研究。

1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选择5082例到我中心就诊的乙肝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为2585例,女性为2497例,年龄分布为47.4±12.8岁。

2结果对5082例研究人群血清标本乙肝五项分析,见表1。

表1 研究人群血清标本乙肝五项分析3讨论HBsAg(乙肝表面抗原) 它是乙肝病毒的外壳物质,本身没有传染性[1]。

它的阳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存在。

HbsAb (抗-HBs,乙肝表面抗体) 它是HBV感染人恢复期出现的抗体,此时HBsAg自然消失了。

它的存在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也就是说不会再得乙型肝炎。

我国有27.42%的人有此抗体[2]。

HBeAg(乙型肝炎e抗原) 它产生于病毒内部,可分泌血液中,e抗原阳性提示病毒有活动,而且是具有传染性的指标。

HBeAb (抗-HBe,乙肝e抗体) 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物质,阳性结果提示病毒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

但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此时血清中无HBeAg,但可产生抗-HBe,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查HBV-DNA来判定是否还有病毒存在。

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预防方法及工作体会论文

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预防方法及工作体会论文

浅谈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预防方法及工作体会【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为主要病变并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它病程迁延,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危害极大。

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及体液传播、医源性传播、性传播和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传播等。

预防乙肝的关键是科学规范的接种乙肝疫苗,增强机体抵御hbv的能力。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免疫预防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91-01在中国,80%以上的乙肝是通过家族内的母婴垂直传播而感染的,另有20%左右是通过吸毒、性接触、血液透析等医源性感染和其它媒介途径感染。

预防乙肝的关键是保护好那些乙肝患者(包括hbv 携带者)的亲属、新生儿以及其它高危人群,尤其是新生儿。

工作中,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及时实施主动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和被动免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相结合;对特殊人群和高危人群先检测体内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抗-hbs)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和暴露危险程度再制定个体化的、科学灵活的主动、被动免疫策略等方法预防hbv的传播,效果显著。

人群hbsag携带率由1992年的9.75%下降为2006年的7.18%;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将至0.98%。

1 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世界公认的预防乙肝最科学最高效的措施。

针对不同的人群,我们采取不同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①对hbsag 阴性孕妇所生婴儿,采用重组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按0,1,6月3针间隔接种法,“0”指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针,疫苗剂量5vg/剂(0.5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②对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采用出生后12小时内肌肉注射hbig 100iu(被动免疫)和重组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主动免疫)按0,1,6月3针间隔接种相结合的方法,疫苗剂量10vg/剂(1ml)。

乙肝论文。

乙肝论文。

中国常见重大传染性疾病——乙肝1.乙肝简介与起源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病。

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

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

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

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

无黄疸型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

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

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乙肝病毒是个古老的病原体,包括现在所谓的新发现病种其实在古代都有,只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化验手段的进步才被发现,并不等于发现他了才存在,没有发现即不存在。

乙肝的标志性产物表面抗原在1965年在澳大利亚首次被发现,故简称‘澳抗’,这一天开始意味着乙肝病毒开始被了解、发现。

乙肝病毒结构图2.我国乙肝情况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9300万人,占到了全世界患病人数的1/4。

根据《中国大学生人群乙型肝炎防治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新生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06%,然而,乙肝疫苗接种率仅在30%左右,大学生的乙肝防治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是一个乙肝大国,要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需要防治并举。

乙肝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每年用于肝炎和肝病的医疗、保健费用高达1000多亿元。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入托、入学、就业、婚姻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致使为数众多的人对肝炎忧心忡忡,束手无策,甚至发展到“谈肝炎色变”的地步。

几年前,卫生部就已将肝炎列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敌人”。

乙型肝炎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同时也成了全世界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乙肝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每年用于肝炎和肝病的医疗、保健费用高达1000多亿元。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入托、入学、就业、婚姻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致使为数众多的人对肝炎忧心忡忡,束手无策,甚至发展到“谈肝炎色变”的地步。

健康体检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论文

健康体检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论文

健康体检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摘要】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人员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的调查,了解社会人群中hbv感染情况。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健康体检人员进行hbv感染的血清学检查。

结果5346名健康体检人员的hbsag总阳性率为7.03%,其中男性为 8.37%,女性为 5.37%,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以小于40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hbsag合并抗-hbe、抗- hbc阳性与 hbsag合并hbeag、抗- hbc阳性是感染的主要模式,分别占46.81%和22.87%。

结论本次调查发现社会健康人群hbv感染水平较高,而且感染者多对自己的感染情况不了解。

因此,人们应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更好地预防乙肝。

【关键词】健康体检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阳性率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003-03healthy volunteers’survey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ge chuanfang(clinical laboratory ,shandong province coal linyi hot spring sanatorium,linyi276032china)【abstract】objective healthy volunteers by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survey to find social groups in the hbv infection. methods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for hbv infection in healthy volunteers for theser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5346 healthy volunteers of the hbsag positive rate was 7.03%, 8.37% in males and females 5.37%.hbsag positive rate of males than females; age of less than 40 years 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 , hbsag combination of anti-hbe、anti-hbc positive and hbsag combined hbeag , anti-hbc positive is the main mode of infection,accounted for46.81% and22.87%. conclusions the survey found that hbv infection in society higher levels of healthy people, and many of the infected do not understand their ownsituation.therefore, people should be regular health checks, enhance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better preven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keywords】healthy volunteers hepatitis b virus nfection positive rate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非常高,乙肝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伤害,普通人群往往在未表现出明显症状时,就已被乙肝病毒所感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乙肝型病毒(HBV)论文课程医学微生物学姓名陈洺学号 11203090103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网络工程指导教师叶翠莲2014 年4月 16 日1.关于乙肝1.1简要概述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病。

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

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

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

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

无黄疸型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

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

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乙肝病毒是个古老的病原体,包括现在所谓的新发现病种其实在古代都有,只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化验手段的进步才被发现,并不等于发现他了才存在,没有发现即不存在。

乙肝的标志性产物表面抗原在1965年在澳大利亚首次被发现,故简称‘澳抗’,这一天开始意味着乙肝病毒开始被了解、发现。

乙型肝炎病毒 (HBV) 属嗜肝DNA 病毒科 (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 ,为部分双链环状DNA。

HBV 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 小时、煮沸10 分钟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含氯制剂、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等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60%-7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7.18%,以此计算,全国约有9300万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

这是传染性疾病,不是遗传病,早已经有了安全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所以不要为这些数据而恐慌,请及时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这样就不会被感染。

1.2病发机制乙肝病毒在肝内繁殖复制,但是对肝细胞无明显的直接损伤作用,这一点在HBV甲亢携带者中的得到病例和动物实验证实。

有关慢性乙肝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但是已认识到与机体对HBV免疫应答异常有关,HBV持续感染所形成的慢性化主要是病毒诱导机体对其感染形成的一种持续免疫耐受状态,特别是与细胞毒性T细胞低反应状态有关。

一般认为,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可能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和逸出本身不引起明显的肝细胞病变,只有当人体的免疫功能破坏含有病毒抗原物质的肝细胞膜时,才引起肝细胞的坏死和炎症。

因此,如果人体免疫功能正常,肝炎病毒数量较少,毒力较弱,仅部分肝细胞受损,则表现为无黄疸型;如病毒数量较多,毒力较强,较多的肝细胞受损,则表现为黄疸型。

如果人体免疫功能有严重缺陷(如先天愚型、白血病等),或为免疫耐受状态(特异性免疫无应答,如胎儿或新生儿感染HBV),或为免疫“麻痹”(病毒抗原过多或过少),则肝细胞内虽有病毒,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免疫反应,肝细胞可不出现或仅出现轻微损害,则表现为病毒携带者。

如果人体免疫功能低下,仅能清除一部分病毒,因而肝细胞不断受到一定损害,则表现为慢性迁延性。

如果人体免疫调节功能发生紊乱,产生自身免疫或其他病理改变,使肝细胞和其他脏器受到更严重、更持久的损害,则形成慢性活动性。

如果人体免疫活动过强,短时间内在门静脉内形成大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大量肝细胞坏死,则出现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相似。

在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肿瘤坏死因子也起着重大作用。

1.3病毒特点(1)乙肝病毒(HBv)具有顽强的抵抗力:它对热、对低温、对干燥、对紫外线、对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都能够耐受;在零下20度也冻不死它,能活20年!在30—37度可存活6个月,在超过37度时可活7天,在55度时可活6小时。

大家平日里常用的消毒剂,如酒精、来苏儿、碘酒等对它根本不起作用,不能杀死它们,所以家里有了乙肝病人就不要用这些消毒剂来消毒,但是HBv怕高热,如加热到100度,只要10分钟就可使其失去传染性。

HBv 对0.5%过氧乙酸非常敏感,这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杀死它们。

3%漂白粉、0.2%新洁尔灭也可用来杀灭HBV。

(2)HBV有明显的嗜肝性:HBv也叫嗜肝病毒.是因为它侵人人体后就要专门进攻肝脏,钻入肝细胞,在那儿定居并繁衍后代。

据研究,这是因为在肝细胞表面有一种HBv的“受体”,接受HBv。

大量HBv集中在肝细胞内,不断地繁殖、复制,成熟的HBv被释放出肝细胞,又侵入别的健康的肝细胞,这样不断复制、不断侵袭,最终诱发了肝细胞的免疫损伤。

(3)HBV还有轻度的“泛嗜性”:虽然HBv有嗜肝性,但它还有一定的“泛嗜性”!所谓“泛嗜性”,就是HBv偶尔也会侵犯除了肝脏之外的器官和组织,比如胆管上皮细胞、肾小管的细胞、胰腺的细胞、胃粘膜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等等,因而,HBv有时也可以引起上述部位的疾病,如HBV相关性糖尿病、HBv相关性肾炎、HBv相关性胃病、HBv相关性血液病等。

但是这些“泛嗜性”侵害并不是必然发生,大多数感染HBV的人不发生“泛嗜性”损害,所以说它是轻度泛嗜性,HBv主要还是侵犯肝脏。

(4)HBv的变异性:科学家们发现HBv是最容易变异的病毒之一。

所谓变异,就是HBV的基因突变,变异也是病毒为了自己的生存所采取的“策略”,如果有强有力的抗HBV药物进人人体内,必然要对HBv构成生命威胁,为了抵抗药物的作用,它们就使自己发生“变异“。

来对付药物,使药物失去效力,它们好继续为非作歹。

HBv变异的特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许多麻烦。

(5)HBv本身对肝脏的非致病性: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糊涂了,HBv明明有嗜肝性,专门损害肝脏,怎么又对肝脏没有致病性了?真奇怪。

HBv确确实实对肝脏没有直接的毒性作用,事实证明,我国大量的HBv携带者,体内虽有很多HBv,但并没有发生肝炎。

如果说HBV能直接损伤肝细胞,那么这些无症状的HBv携带者就不存在了,都会是乙肝病人了。

原来乙肝的发病,是由于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参与,如免疫细胞不参与,HBv就不会致人发生肝损伤(以后我们将详细介绍)。

(6)HBv的致癌性:现在已经肯定,HBv是致肝癌的重要因子,约80%—90%的肝癌都有HBv 背景。

有人观察发现,有20年HBv感染史者,约有5%—10%的发生癌变,癌变的原因是HBv 的x基因整合到肝细胞基因上,发生了突变,导致肝癌。

人们最为关心的也是HBV致癌问题.特别是无症状HBv携带者,最怕癌变。

其实.大多数肝癌都是在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

HBV携带者的肝脏基本上没有炎症,更没有肝硬化,一般足不会直接癌变的,大家不必忧心如焚。

1.4传播路径1.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乙肝传播途径中最常见的一种,比如输血过程中被感染,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此现象得以了有效控制,但是尚未杜绝。

2.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也就是说在就医的过程中被感染,目前多数存在的是微量注射或接种而引起的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注射、接种、纹身等使用的各种医疗器具。

3.母婴传播:患急性乙肝或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

(值一提的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地抑制乙肝母婴或父婴的传播,有效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4.性传播:乙肝病毒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之间的传播。

不过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因为免疫系统比较完善,所以有可能及时清除乙肝病毒。

1.5初期症状1.乙肝的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体力不支,疲劳,没精神,主要与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营养物质摄入减少造成的,另一方面呢,因为乙肝造成的肝脏炎症导致消耗增加而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导致肝脏代谢功能受损,加上乙肝患者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乙肝患者的睡眠和休息导致乙肝患者看起来很没有精神。

2.乙肝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厌油,恶心,腹胀,上腹部不适等症状,主要是因为肝炎时使得胆汁的分泌减少,使得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受到影响,另外,胃肠道的充血水肿也会影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

3.乙肝的黄疸症状主要是因为肝病病情较重时,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胆红素从尿液中排除使得尿液颜色加深,这是黄疸最早期的表现。

4.乙肝的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乙肝患者一般没有疼痛症状,但是当肝包膜紧张,肝包膜上的痛觉神经受刺激,就会出现右上腹,右季肋不适或隐痛。

5.乙肝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的症状。

肝炎早期,脾脏没有明显的重大,后期会因为门静脉高压等原因使得脾脏淤血引起脾脏肿大。

6.乙肝的肝外表现,主要表现为肝硬化患者面色晦暗,出现肝病面容,还会出现蜘蛛痣或肝掌以及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2.预防治疗2.1预防措施首先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国内十分重视,自80年代起HBsAg阳性孕妇出生的婴儿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

通过20年的努力,上海市出生的婴儿HBsAg携带者从9.8%降至0.5%。

因而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不久将来HBsAg 携带者将会明显降低,乙肝完全可以预防。

其次严格筛选献血员,确保医用血液及血制品不被污染。

其次防止血源传播:不输入未经严格检验血液和血制品;不去街头拨牙、耳垂穿孔、纹身等。

医生、护士打针要一人一管一消毒。

然后防止性传播:乙型肝炎可以通过性传播,因此用避孕套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感染乙肝的机会。

最后积极注射乙型肝炎疫苗,这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

新生儿期接种疫苗以0、1、6个月免疫程序。

3针免疫后,可保证15年内不得乙型肝炎。

因为到目前为止,只有15年的追踪,可能保护时间更长,甚至终身受益。

2.2相关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的治疗最有效的就是抗病毒治疗,另外就是以适当休息和合理营养为主,根据不同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同时避免饮洒、使用肝毒性药物及其它对肝脏不利的因素。

1.适当休息在病情活动期应适当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应注意动静结合;至静止期可从事轻工作;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达3个月以上者,可恢复正常工作,但应避免过劳,且须定期复查。

2.中药治疗可因地制宜,采用中草药治疗或中药方剂辩证治疗。

急性肝炎的治疗应清热利湿、芳香化浊、调气活血。

热偏重者可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加减,或龙胆草、板兰根、金钱草、金银花等煎服;3.营养应进高蛋白饮食热量摄入不宜过高,以防发生脂肪肝;也不宜食过量的糖,以免导致糖尿病。

4.抗病毒药物治疗(1)α-干扰素(InterferonIFNα)能阻止病毒在宿主肝细胞内复制,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治疗剂量每日不应低于100万U,皮下或肌注每日1次,亦有隔日注射1次者。

疗程3~6个月。

可使约1/3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HbeAg阳性转为抗-Hbe阳性,HBV DNA聚合酶活力下降,HCV RNA转阴,但停药后部分病例以上血清指标又逆转。

早期,大剂量,长疗程干扰素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