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煤制油的利与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煤制油的利与弊

摘要:随着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攀升,能源危机日渐逼近,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储备,我国煤制油项目又一次了我国能源问题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我国国情,从资源,环境保护,技术应用等方面分析煤制油的利与弊,以进一步思考应如何合理规划煤制油技术。

关键词:煤制油能源技术环保

一、中国煤制油的产生背景

基本上每项技术的革新与开发背后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动力,煤制油的最初构想正是由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石油紧缺,燃油需求却巨大而在德国产生的。

而中国对煤制油的探索始于1987年,中国由于“富煤少油”的能源状况,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47%(数据引自《化学反应》——《环球企业家》161期),使得保证油品供应上升到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层面。2003年,神华集团成立煤制油公司,开始独立建立一座直接液化工厂,并与南非沙索公司合作在陕西榆林建设一座间接液化工厂,煤制油项目正式在中国开展。

然而,项目成立之初由于技术问题与偏低油价(接近40美元∕桶),项目的开展价值备受质疑。事实上,据测算,当原油价格在28美元(数据引自百度百科,“煤制油”词条)以上,煤变油在经济上就比较划算;低于这个价格,煤制油就不划算,项目开展动力不大。2008年,国际石油价格从2004年除短暂回落外一路上涨,最高至2008年7月的144美元∕桶。于此同时,生物燃料在天灾连连的2008年里成了全球粮食危机的动因之一,陷入困局。煤制油项目终于成了满足中国能源需求,应对能源挑战的一个倍受注目的举措。

2010年,煤制油项目已开展超过五年,而国家发改委得态度是“目前中国煤制油仍处于示范工程建设阶段,不能一哄而起、全面铺开。除神华集团公司煤直接液化项目、宁夏宁东煤间接液化项目外,一律停止实施其他煤制油项目。”如何判断煤制油项目,要分点而论。

二、煤制油的技术要求

煤制油作为一种新的油品制造技术,有着较高的工艺要求。目前存在四种生产工艺,直接液化、间接液化、MTG和干馏。

直接液化:将干燥煤磨成小于200目的粉末,加入催化剂,配成油—煤浆,在450ºC,20MPa 条件下液化完成,产物主要为燃料和化工品,通过分离,加氢精制可得所需油品。

消耗与产品质量如下表:

原料消耗

(t煤∕t产品)

水消耗

(t原水∕t产品)

发动机燃料(%)转化效率(%)

3—4 7 >85 58—60

含硫辛烷值芳烃烯烃十六烷值汽油<0.08% 90,93,97 <40 <35 ——轻柴油<0.2% ——————45

产品<0.0005% 100 <40 <25 45—50 表格引用自/view/37f31f1a6bd97f192279e9f9.html《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间接液化:将固体煤在锅炉中气化进入气化炉与氧气混合成粗煤气,通过净化变换成CO、H2经过F-H合成成合成油,加氢提质,产物为化工品和发动机燃料。

消耗与产品质量如下表:

原料消耗

(t煤∕t产品)

水消耗

(t原水∕t产品)

发动机燃料(%)转化效率(%)

4—6 10—12 60—75 40—42

含硫辛烷值芳烃烯烃十六烷值轻柴油<0.2% ——————45

产品柴油0 70 表格引用自/view/37f31f1a6bd97f192279e9f9.html《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甲醇—MTG:将固体煤在锅炉中气化进入气化炉与氧气混合成粗煤气,通过净化变换成CO、H2经过甲醇合成成甲醇,脱水成二甲醚后经过烃合成,产物为烯烃、汽油和水。

目前,上面详述的三种方法在我国均有采用,其中采用直接液化的主要为神华100万吨工业示范工程;采用间接液化的主要为神华、山西潞安、内蒙伊泰三个16万吨工业示范工程;采用MTG技术的主要为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示范工程,都取得较好效果。

三、煤制油的优点

煤制油工业目前在我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其工艺的研究也曾为许多发达国家炙手可热的科研课题,至今也仍保持一定的关注度,煤制油的魅力可见一斑。事实上,煤制油的成功开展确实具有许多优点。

第一,原材料较为丰富。中国的煤炭资源量约为1.5亿万吨,占全世界的10.1%,位居世界第三。根据我国多年地质勘查结果,中国常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在探明的总资源量中,煤炭占87.4%、石油占2.8%。天然气占0.3%、水能占9.5%,可见煤炭在我国探明的能源总量中占绝对优势。(数据引自《新型工业化与能源工业发展》)能源危机问题已蔓延全球,以文献、战争、贸易摩擦、物价等展现出来,石油的耗尽更是迫在眉睫。根据我国能源“富煤少油”这一特点,开展煤制油研究开发,替代石油,是符合我国能源安全层面上要求的。不同于基本依赖进口的石油,受出口国情况影响很大,也不同于生物制油,陷于粮食危机之中,较为丰富的储量为生产为稳定开展与产品的产量提供了物质保证。此外,煤炭由于储量高,在我国的价格较低,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煤制油产品的价格,使得煤制油有了市场竞争力,煤制油的成功推出必定能有效缓解油价高企的压力。

第二,生产技术有保障。虽然煤制油工业近几年才在中国有较高的关注度,但煤制油的研究实际开展的较早,并取得一定成果为支撑。最早开始进行研究的为德国,于1921年开发出Betgirs法成功直接液化,随后于1935—39年开发的IG法已成功达到42.3万吨的规模。不但德国,英国、日本、美国、前苏联还有中国都有进行研究,开发出I.C.I、C.C.C、IGOR、H-Coal、ST-S、NEDOL等多种直接液化工艺。在间接液化方面,更是有南非沙索公司实际成功运营几十年的经验。

近年来,中国致力于煤制油的开发,在先前的基础上又取得新的技术突破,直接液化方面的高效催化剂、CDCL工艺的开发;间接液化方面山西煤化所低温浆态床合成技术;还有对煤基多联产的探究都表明中国有丰富的经验,优秀的团队,精良的设备,适合的煤炭原料去进行煤制油的开发。相对于目前许多亟待研发与改进的新能源,煤制油功能在技术层面上具有更大的现行性。

第三,根据煤制油的产品特点,煤制油还具有多方面使用优势。采用煤制油技术制造出的油品是高清洁的,由于生产工艺其中基本不含硫,远好于直接从石油中生产的油品。在壳牌和沙索在中国进行的实验也显示,把合成油10%—15%掺到一般油品中测试排放,比传统油品减少很大比例(数据引自《化学反应》——《环球企业家》161期)。而且,煤制油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