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8: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4: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使学生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过程性目标:通过探究使学生能够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越性。
使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四、教具和手段:练习册,黑板,ppt五、教法学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模式有机整合,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综合活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布置作业七、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1、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有哪些?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目标和手段是什么?(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新课:新世纪新气象,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新名词: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新名词始终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有的同学可能要说:我们早就实现小康了,怎么还有一个小康目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有关小康的话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ppt展示)“三步走”战略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1981 ~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 ~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到20世纪末,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津,感受它的巨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学案7: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小康的特点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学习重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项新要求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自主学习』——准确的记忆和规范的表达是提高成绩的最有效途径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2、总体小康的意义:这是,是,是。
(总体小康含义:总体小康就是总体上平均计算达到了小康水平。
由于我国的疆域大,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因此还有部分群众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2、总体小康的特点:、、的小康。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①、、、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国家整体实力方面)②成为_______________、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人民生活方面)③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政治权利素质方面)④成为_________________、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社会制度方面)⑤成为_____________、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国际责任方面)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位一体”新要求十八大从、、、、五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1)经济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2)全面提高。
高中政治 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从而进行新课的教学
学生配合老师的提问进行回答
PPT展示名言
第一层级
环节一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本课内容。
2.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填写P75《知识体系梳理》中的内容。
3.在教室走动观察学生阅读课文、填写内容的情况
阅读课文,通过自学,填写《知识体系梳理》中的空白处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课题
第十课第1课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化的新要求;知道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老师归纳点评:对各小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多肯定、鼓励,并指出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分小组共同讨论问题,人人参与,有疑惑举手问老师,并积极举手抢答。一方面对本组代表发言进行补充,加一方面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做好补充的准备
PPT展示
合作探究二
老师布置P77《重点难点探究》(二)中的问题,要求同上。
环节二
老师提出《导学案》P76《基础学习交流》中的问题: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比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要求学生同桌讨论,点同学回答问题并进行点拨、归纳
根据P76《基础学习交流》中的问题阅读教材,同桌互学,完成问题,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通过黑板或投影仪逐一呈现问题和答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10.1【教学设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对于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来说,十分重要。
本框题,设计两个目录。
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这一部分的逻辑结构如下:首先讴歌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接着具体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别展示总体小康的成果,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第二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一目录是本框题的重难点把握。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与宏观表现;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总体小康成就与不足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我国发展现状的能力,在对数据材料的分析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
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小康社会历史性跨越的感受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过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距的对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描绘,激励学生为创造更加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难点】全面小康经济建设的新要求了解思考:你的家乡近些年有什么变化?现代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新课导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中华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探究一】①现代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②你的家乡近些年有什么变化?③你憧憬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总体小康(1)展示小康一词的由来(2)“三步走”发展战略(展示)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人教课标版高中政治必修1公开课教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名师教案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总体小康的表现和特征,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和新要求。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以问题驱动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全面小康社会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奋斗目标。
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学生周围还有很多家庭比较困难,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困惑。
因此,需要通过本课学习来寻找答案,增强信心。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难点: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教学方法】亚里士多德说:“告诉我的会忘记,给我看的会记住,让我参与的会理解。
”因此,本节课采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古往今来话小康。
播放视频《小康社会》,让学生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经典文献中对“小康”的解释,到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小康水平”,再到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小康社会”,最后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而使大家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所向往的“小康社会”,其内涵是如何不断发展和丰富的。
第二环节:继往开来奔小康。
1.分组讨论:同以往相比,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请大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的变化,谈谈总体小康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并将结论拍照上传到智慧课堂平台和大家共同分享,总结出总体小康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从而使大家明确了解我们所处的阶段,进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期待和信心。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10: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说出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2、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三、教学方法1、学生合作探究与教师讲授相结合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提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但不管是经济的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需要正确目标的指引和正确纲领的指导。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讲授新课】(一)多媒体展示本课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85~87自主学习本课知识(二)知识的具体分析和讲解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素材:现代“小康”的提出: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时提出:“中国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教师提问)为了实现小康,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我们现在实现了几步了?(学生回答)两步,实现了总体的小康。
(1)总体小康的成就学生讨论:近10年来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可喜的变化?观看“数字十年GDP和人民生活水平变化”视频,学生思考视频内容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教师总结)没错,我们在2000 年已经实现了总体的小康。
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也要看到不足。
(2)现阶段实现的总体小康的特点(教师提问)现阶段实现的总体小康有什么样的特点?材料一:至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二位,但人均GDP5414多美元,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世界排名在89位,仍属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必修一(人教版)第10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必修一(人教版)第10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10.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学情分析本框题的教学内容理论性比较强,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归纳和总结,但是理论框架内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已有所理解,因此,学生应该是由一定的知识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是可以结合社会现实生活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歌曲《好日子》引入新课:从这首歌曲唱出了中国近年来的巨大变化。
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我们已经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活动2【导入】学习目标展示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活动3【讲授】讲授新课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第一篇:忆往昔看成就合作探究一:1、“三步走”战略是谁提出来的?我国现在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几步?总体小康什么时候实现的?2、总体小康有哪些成就?3、总体小康的实现有哪些原因?学生展示后教师补充,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步走”,之后重点讲解总体小康的成就与特点。
(一)总体小康1、总体小康的成就学生看视频《中国奇迹三连看》总结总体小康的宏观成就。
学生看漫画感悟人民生活的改善,总结总体小康的微观成就。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
其新要求。
(二)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
①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 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②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 康。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 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 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 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位一体。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进步进 入创新型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就业、收入 差距、社会保障。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全面小康的目标 (1)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2)特点:
① ________基本实现、__________显著增强、国内市场 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 、 __________ 明显改善、 __________良好。 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_____权利、具有更高_____素质 和_____追求。 ④各方面_____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_____而又安定 团结。 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________,为人类文明作出 更大贡献。
C.它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D.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高中教案学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揭阳第三中学教案表高中政治答题技巧政治作为文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知识点也是让同学们头疼的。
哲学,制度等知识点让同学们背坏了头。
但是一切学习都是有方法的,备考政治是要有“工匠精神”我们在学习中要注重积少成多,积累知识,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
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答题技巧及好用的教辅书。
1经济意义的题描述国内经济意义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4、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2政治意义的题对国家的政治意义国内有关活动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外交往活动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人教版必修一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学案1
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学习目标】1. 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
2. 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
3. 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4. 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些新要求。
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难点:正确区分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课前预习】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的实现。
(1) 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____________ ■明显提高。
(2) 特点: _________ 的、__________ 的、发展很___________ 的小康。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⑴时间:到本世纪2020年。
⑵特点。
①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②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③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④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⑤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 ____________ 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______ 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科学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行列。
_________ 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2 .人民生活水平___________ 。
基本公共服务____________ 总体实现。
就业更加充分。
收入分配___________ 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K12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上课班级科目政治时间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课题 1.知识目标:执教者⑴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的新要求。
⑵理解总体小康的特点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不平衡性。
2.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小康的提出“小康社会”概念的历史来和现实涵义“小康”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是指比较富裕的、中等的、温饱有余的居民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状态。
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3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谈话中首先提出,此后,邓小平同志有多次重申“小康”概念,并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界定为达到小康。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5页内容,并联系上面四则材料思考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教师点拨: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总体小康的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
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
[高考精品资料]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必修一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案.doc
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及不足;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教学手段:投影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旧知巩固:投影问题,学生背诵,组内互查,教师抽查背诵或默写。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2.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3.如何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导入新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振奋人心。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水平。
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经济建设,先来学习第一课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1.正确区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难点)2.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重点)让学生拿出下发的导学案,带着“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
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特点目标分别有哪些?2.如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经济方面的新要求?学生看书找出答案,存疑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
(略)进行新课:1、学生通过材料,了解小康的由来及发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我国目前已实现了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学案3: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知道全面小康社会化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知道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三、学习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五、特别提醒:1、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全面小康的目标与全面小康的经济目标不是一回事,二者不能等同。
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是使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失,并非使所有贫困人口都过上小康生活。
(2)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并非轻而易举,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是继续消除贫困的阶段,是由片面发展转向全面发展的阶段,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不是全国同时同步实现小康社会。
(3)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发展,即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六、知识梳理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总体小康的特点: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的特征是、、的小康。
3、全面小康的目标:本世纪头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0.1【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1.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本内容,基本理清知识网络。
2.教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学案准备。
二、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在教师的启发下,分小组讨论问题,积极参与教学。
三、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工具和方法设计1.小组合作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根据所学,独立完成本课习题,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第十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课的重点。
教师导入:我的微信群里发来一个链接,是关于湛江这三十多年变化的图片信息。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1.2 80年代湛江的大街与今天湛江大街探究活动1根据上述图片展示结合个人的感受跟同学们的交流一下,你认为和过去的生活相比,现在有些什么样的变化?(主要从城市建设和个人的衣、食、住、用、行的变化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展示。
教师活动:这些显著的变化说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
什么是小康社会?幻灯片展示:“小康社会”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涵义“小康”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是指比较富裕的、中等的、温饱有余的居民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状态。
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教师活动:为了实现小康社会,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幻灯片展示:“三步走”战略师生互动:大家对照一下,我国目前走到了第几步?总体小康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教师活动:为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使我国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师生互动:我们现在处于新“三步走”战略的第几步?探究活动2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请你描绘一下你心中的中国梦。
(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考虑,结合国家层面或者个人生活层面均可。
高中政治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建成全 面小康社会时将成为基本实现、
显著增强、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普遍提高、明显改善、 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 、具有更高和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 收入比2010年。(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作为第一要义;必须把作为核心立场;必须把作为基本要求;必须把作为根本方法。
3、课堂训练: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小康思想在中国民间影响深远,盛行千年不衰,成为普通百姓对生活的追求目标。而今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进程必须保持各地区平发展
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A.B.C.D.
四、小结
做一做
构建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科学发展观
1、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新要求:
2、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1)第一要义:(2)核心立场
(3)基本要求:(4)根本方法:
作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总结升华
了解学习任务
读书填空,把握基本知识点
熟记这四句话;
了解“五位一体”
“五统筹”
练一练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学案8: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自学资源包(一)基础知识梳理基本实现,__________________大幅提升,__________________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_________________建设成效显著,____________机制基本形成。
(3)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______________总体实现。
_______更加充分。
_______差距缩小,_______群体持续扩大,_______大幅减少。
社会保障_______________,人人享有_________________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形成。
(4)资源节约型、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互动合作探究探究一:下面是祖孙俩的一段对话: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对话的理解。
探究二.2000年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在逐年加快,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从59.3%稳步提升到2009年的72.9%,平均每年增加1.95个百分点。
按此发展趋势,到2020年我国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是怎样的?(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哪几项新要求?三、自主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这()①标志着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③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2.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A.是低水平的小康B.是不全面的小康C.是不平衡的小康D.实现了现代化3.和全面小康相比,我们应该这样认识“总体小康”()A.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B.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C.一个偏重于精神消费的小康D.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小康4.对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工业化基本实现②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③贫富差距基本解决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D.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6.国家强调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学案5: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原因、措施):①、原因: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②、措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和,增强。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5)推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引入教师引导:讲解下列材料“我国三步走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
”引出课题,为学习新课做铺垫讲授新课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板书)探究活动:(课本P85页)结合你个人的感受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你认为我们的家乡近几年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发表感受。
教师引导:结合探究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5页内容,并联系图片思考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教师点拨: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86页“名词点击:GDP的含义”提问:结合课本P86第一段内容,说明图片反映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2)宏观表现: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
1.我国总体小康的表现:(板书)①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板书)②宏观表现,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板书)材料:东南部地区经济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探究活动:以上材料说明了小康社会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这说明总体小康社会的第三个表现: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联系上面四则材料思考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新课教学
教师点拨: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
(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总体小康的表现
1)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
2)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
(3)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材料,思考这些数字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说明我国只是从总体上说达到小康,不同地区经济、生活发展不平衡,还有不少地方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教师活动: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请同学们看教材。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
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世界银行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国家分为四组:756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756――299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2997――926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9265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请大家想一想:2000年的小康和2020年的小康,在经济实力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2000年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是低标准小康;2020年达到中等国家收入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是高标准的小康。
2、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1)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教师活动:衡量工业化水平主要看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指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和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两个指标。
2002年工业产值达到51.5%,初步实现现代化。
2000年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是:50%、22.5%、27.5%。
2020年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达到5%、55%、40%,就业比重则达到20%以下、40%、40%以上,这时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
从经济体制和经济体系来看,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清除,还
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到2020年,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2)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刚才列举的实例,思考它说明什么问题?
2000年我国农村小康总体实现程度在93%左右,城乡收入差距在3:1以上。
1999年西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为84.18%,中部和东部地区为93.18%、97.86%,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市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只有300多美元。
(3)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提高,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但是城镇居民保障水平较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这与我国的国情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集中力量发展经济,降低失业率,提高城乡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等消费比例,让人民的吃穿住行达到更高水平的小康。
小康社会的建设特点和要求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能搞一刀切。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快一点,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小结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社会
(1)表现
(2)国内生产总值
(3)特点
2、全面小康社会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2、工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经济体系方面的目标
3、缩小城乡、工农及地区差别方面的目标
4、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目标
练习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状况是( A )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C、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D、殷实的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C )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③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区别有( B )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②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④总体小康是我们的近期目标,而全面小康则是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认识错误的是( B )
A、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B、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差距
C、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D、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标志是( C )
①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
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④人民的衣食住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跨越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